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轴端盖说明书(CADCAM课程设计)

一轴端盖说明书(CADCAM课程设计)

一轴端盖说明书(CADCAM课程设计)
一轴端盖说明书(CADCAM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1)

设计思路 (1)

一.实体建模 (2)

二.生成工程图 (24)

三.数控加工 (30)

小结 (43)

附录Ⅰ:零件三维图 (44)

附录Ⅱ:加工代码(部分) (47)

参考文献 (56)

前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技术,是20世纪最杰出的工程成就之一,也是数字化、信息化制造技术的基础。其发展和应用对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不仅CAD/CAM本身已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而且为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CAD/CAM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纺织、轻工及建筑等各个领域,它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及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CAD/CAM技术的推广应用,它已逐渐从一门新兴技术发展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了一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从事CAD/CAM技术应用的人员还将不断增加,作为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掌握一定的CAD/CAM基础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Pro/ Engineer是美国PTC(Parametric Technology Coeporation)公司推出的一套CAD/CAM/CAE 集成软件,它的内容涵盖了从工业产品的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计算分析、运动学分析、工程图的输出乃至加工成产品的全过程,产品设计师利用该软件可以进行实体建模、曲面建模、自由造型、图形渲染等操作,实现构思与创意的具体化、细化,结构设计师用该软件进行虚拟装配、运动学仿真、动力学分析等操作,从而快速实现产品的优化设计,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节约生产成本。

Pro/Engineer Wildfire 野火版 5.0作为大型CAD/CAM软件业界领先的生产效率工具,它促进用户采用最佳设计做法,集成的参数化3D CAD/CAM/CAE 解决方案让用户设计速度实现快速提升,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强创新力度并提高质量。能够熟练掌握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草绘模块,零件模块、制造模块及仿真模块的功能及建模原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机械行业工作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老师提供的二维零件图完成所给零件——一轴端盖的三维建模、零件图的生成、数控加工仿真并生成数控加工的相关文件。

基于端盖零件的形状特点我的建模设计思路为:1.通过拉伸的到端盖的凸缘部分;2.通过旋转和拉伸的到左端突起部分;3.创建基准平面用于辅助后面的肋板、加强筋及其他一些特征的创建;4.创建肋板、加强筋;5.用拉伸去除材料的方法的到孔及右端凹下部分;6.进行倒角和倒圆角处理。

生成工程图的总体思路是:首先生成比较简单的左视图和右视图,然后再生成A-A 视图,接着生成其他几个旋转剖视图,最后做详细视图Ⅰ。标注的顺序为:尺寸、表面粗糙度、几何公差,最后标注技术要求。

数控加工先创建加工工件,然后进行机床设置。由于零件形状比较复杂不可能全部加工,因此选几次比较典型的地方进行加工。

一.实体建模

创建如图1-1所示实体模型,主要步骤如下:

图1-1 实体模型

图1-2 Pro/E 5.0快捷方式属性修改

步骤1:把老师提供的配置文件夹CADCAM(此文件夹不要做任何修改)拷贝至d 盘内(只能是d盘根目录下),然后在桌面Proe启动快捷方式上点击右键,单击属性,把起始位置改为“D:\CADCAM”,如图1-2所示。

步骤2:启动Pro/Engineer Wildfire 5.0,进入工作环境。

步骤3:设置工作目录。工作目录是系统默认的文件操作目录,为了方便设计过程中存取文件方便,这里不使用默认的工作目录,将其修改为“F:\cadcam课程设计”,如图1-3所示。

图1-3 设置工作目录操作

步骤4:新建文件。单击主菜单【新建】|【文件】命令,如图1-4,在弹出对话框的【类型】选项组中选择【零件】,并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图纸上文件名“jc530t9-1701001-01”,【公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一轴端盖”,选择使用缺省模板,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实体建模环境。

图1-4 【新建】对话框

步骤5:创建端盖的凸缘部分。单击工具条中的拉伸按钮,设计工作区上方会出现【拉伸】操控面板,如图1-5。单击【放置】下拉面板中的【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选择草绘平面和参照平面,如图1-6,进入草绘截面状态。按照图纸的尺寸绘制如图1-7所示的截面,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完成截面的草绘。在【拉伸】操控面板上设定拉伸深度为“8”,然后单击【拉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拉伸特征的创建,如图1-8.

图1-5 【拉伸】操控面板图1-6 【草绘】对话框

图1-7 草绘截面图 1-8 拉伸凸缘实体步骤6:创建端盖外面的凸台结构。

(1)选取刚创建的拉伸特征的上表面,如图1-9,然后单击右侧工具栏的拉伸按钮,弹出【拉伸】操控面板,单击【放置】下拉面板中的【定义】,系统弹出【草

绘】对话框,此时系统已定义好草绘平面和参照平面,直接单击按钮,进入草绘界面。单击主菜单【草绘】|【参照】命令,如图1-10,系统弹出如图1-11所示的【参

照】对话框,选择图1-12所示弧线为参照,单击【参照】对话框中的按钮,进入草绘状态。以先前设置的参照弧线的圆心为圆心草绘如图1-13所示的圆,单击完成草绘,在【拉伸】操控面板上设定图1-14所示拉伸方向和拉伸深度,然后单击【拉

图1-9 选择面 图 1-10 【草绘】菜单

图1-11 【参照】对话框 图1-12 选择参照

图1-13 草绘圆截面 图1-14 设置拉伸方向和深度 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拉伸特征的创建。

(2)重复(1)中的操作,完成如图1-15所示圆柱2、3、4的创建。 (3

)单击右侧工具栏的旋转按钮,弹出【旋转】操控面板(与【拉伸操控面板】相似),单击【放置】下拉面板中的【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选择RIGHT 平面为草绘平面、TOP 平面为参照平面,单击按钮进入草绘状态,单击主菜选择边

选择面

单【草绘】|【参照】命令,选择图1-16的参照,进入草绘状态。绘制图1-17所示

图1-15 拉伸圆柱特征

图1-16 选择参照 图1-17 旋转截面 【旋转】截面,注意要绘制出几何中心线,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完成截面的草绘。在【旋转】操控面板上设定旋转轴为“内部CL ”、旋转角度为“360”,然后单击【旋转】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旋转特征的创建。

(4)单击工具栏的轴按钮,弹出图1-18所示的【基准轴】对话框,选择图

图 1-18 【基准轴】对话框 图 1-19 选取参照

1-19所示的曲面为参照,单击完成基准轴的创建。单击工具栏的平面按钮,弹出如图1-20所示的【基准平面】对话框,选择图1-21所示的两根轴为参照,单击完成基准平面的创建。

圆柱4

圆柱3 圆柱2

选为参照

几何中心线

选为参照

图 1-20 基准平面对话框 图 1-21 选择参照

(5)与步骤(3)类似,选择刚创建的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TOP 平面为参照平面,进入草绘状态,单击主菜单【草绘】|【参照】命令,选择图1-22的参照,进行草绘。绘制图1-23所示【旋转】截面,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完成截面的草绘。在

【旋转】操控面板上设定旋转轴为“内部CL ”、旋转角度为“360”,然后单击【旋转】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旋转特征的创建。

图1-22 选择草绘参照 图 1-23 旋转截面

(7)同拉伸工具做出其他的凸起部分,结果如图1-24。

图1-24 实体阶段性结果 图1-25 选择草绘平面与参照

(8)选择如图1-25所示平面,然后单击右侧工具栏的拉伸按钮

,弹出【拉伸】操选为参照

选为参照

选为参照

草绘平面

控面板,单击【放置】下拉面板中的【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此时系统

已定义好草绘平面和参照平面,直接单击按钮,进入草绘界面。单击主菜单【草绘】|【参照】命令,系统弹出【参照】对话框,选择如图所示拉伸为参考,进入草绘状态,以先前设置为参照的圆柱体的轴为圆心参照草绘与其底面同心同半径的圆,单击完成草绘,在【拉伸】操控面板上选中移除材料按钮并设定图1-26所示拉伸方向和拉伸深度,然后单击【拉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凸台特征的创建。

(9)做部分倒圆角。单击工具栏倒圆角按钮,系统弹出如图1-27所示的倒圆角操控面板,定义圆角对象及圆角半径,如图1-28,单击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圆角特征的创建。重复上述工作,做其他几处的圆角。

(10)用拉伸的方法处理另外两处凸台,步骤同(8)相识,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和截面的形状不一样。在对一些边做圆角处理。

至此,端盖外面的凸台结构基本完成。

图1-26 拉伸参数的选择图1-27 【圆角】操控面板

图 1-28 圆角设置及预览图图 1-29 创建基准平面预览图

步骤7:创建肋板及加强筋。

(1)创建一个基准平面,如图1-29。单击工具栏草绘按钮,以此刚创建的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绘制图1-30所示的草绘曲线。

图 1-30 草绘曲线 图 1-31 【筋】特征菜单

(2)单击主菜单中的【插入】|【筋】|【轮廓筋】命令,如图1-31所示,在弹出的操控面板中选择【参照】,在弹出的【参照】下拉菜单中单击【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按照图1-32所示选择上一步创建的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和TOP 平面为参照平面,进入草绘环境。按照图1-32所示选择图中箭头所指对象为参照,使草绘截面与实体接触,绘制图中所示的开放型截面。单击草绘工具栏中的按钮,完成草绘。在操控面板中输入筋板厚度“4”,并选择好筋板的方向,如图1-33,单击操控面板中的按钮,完成筋板的绘制。

图 1-32 【筋】特征的截面 图 1-33 筋板设置及预览图

图 1-34 选为参照 选为参照

图1-35

(3)与上一步相似,先后绘制图1-34、1-35所示筋板。

(4)单击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弹出【拉伸】操控面板,单击【放置】下拉面板中的【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选择如图1-36所示草绘平面,RIGHT 平面为参照平面,进入草绘截面状态,选择好参照,绘制如图1-37所示截面,单击草绘工具栏中的按钮,完成草绘。操控面板上定义拉伸方向并定义拉伸深度为“6”,单击操控面板中的按钮,完成加强筋的绘制,如图1-38。

草绘平面

图 1-36 选择草绘平面图 1-37 草绘截面

(5)创建如图1-39所示基准平面,单击主菜单中的【插入】|【筋】|【轮廓筋】命令,在弹出的操控面板中选择【参照】,在弹出的【参照】下拉菜单中单击【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按照图1-40所示选择上一步创建的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和TOP 平面为参照平面,进入草绘环境。按照图1-40所示选择图中箭头所指对象为参照,使草绘截面与实体接触,绘制图中所示的开放型截面. 单击草绘工具栏中的按钮,完成草绘。在操控面板中输入筋板厚度“4”,并选择好筋板的方向,如

图1-41,单击操控面板中的

按钮,完成筋板的绘制。

图 1-39 创建基准平面 图 1-40【筋】特征的截面

图 1-41 筋板 图 1-42 【扫描】特征菜单

(6)单击主菜单中的【插入】|【扫描】|【伸出项】,在弹出的【扫描】特征对话框与,如图1-43,菜单管理器中选择【草绘轨迹】,按照系统提示进入草绘界面

图 1-43 【扫描】特征对话框与菜单 图1-44 【扫描】轨迹线 作为参照 选为参照

选择上一步创建的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完成如,1-44所示的轨迹。单击草绘工具栏上的,完成轨迹线的绘制。在操作界面的信息提示区系统提示“现在草绘横截面”,在绘图区系统默认的参照点绘制如图1-45所示的横截面。单击草绘工具条上的,

完成横截面的草绘,在菜单管理器中将【属性】定义为【自由端】,单击按钮,完成【扫描】特征,如图1-46.

图 1-45 草绘横截面图1-46 【扫描】特征(7)创建如图1-47所示的拉伸特征。

图1-47 拉伸参数设定及预览图 1-48 肋板参数设定及预览(8)创建如图1-48所示肋板。

(9)在其他需要创建肋板及加强筋的位置创建基准平面,如图1-49.

(10)以第一个拉伸的底面为草绘平面,做如图1-50所示的拉伸特征。

图 1-49 创建基准平面图 1-50 【拉伸】特征预览(11)创建如图1-51所示的两个肋板。然后选中后面一个肋板,单击工具栏中的阵列按钮,在弹出的操控面板中选择【轴】做阵列,按照系统提示选取如图1-52、

图1-51 肋板特征

图 1-52 【轴】特征阵列预览图 1-53 【扫描】特征

所示的轴作为参照,角度增量为“20”,数目3个,可在绘图区得到图中所示的【阵

列】特征预览。

(12)与步骤(6)相似,创建如图1-53所示的【扫描】特征。然后对其做与上一步相同的阵列,结果如图1-53

图 1-53 阵列后的结果图1-54 列外两个肋板(13)用【筋】特征和【扫描】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创建如图1-54所示的两个肋板。

(14)创建如图1-55所示的筋特征。

图 1-55 图 1-56 用【拉伸】特征处理凸缘(13)创建如图1-56所示的【拉伸】特征,进入草绘界面是,单击工具栏中的使用按钮,在弹出的【类型】对话框中选择【链】选项,选取如图1-57所示的链作为草绘曲线,其他部分的草绘与前面的相同,完成草绘后,设定如图1-56所示的拉伸参数,完成拉伸。

(12)创建如图1-58所示的【轮廓筋】特征。

(13)创建如图1-59所示的【拉伸】特征及【轮廓筋】特征。

(14)创建如图1-60所示的【扫描】特其(其中【属性】选择【自由端】)。

图 1-57 草绘拉伸截面 图 1-58 【轮廓筋】特征界面及预览

图 1-59 【拉伸】特征及【轮廓筋】特征 图1-60 【扫描】特征

(15)重复上一步,创建如图1-61所示的【扫描】特征(截面与上一步相同)

图 1-61 【扫描】特征 选取链

至此,端盖外侧的肋板及加强筋基本完成。需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图纸上部分机构未表达清楚,故把未表达清楚地地方做成和以表达出的肋板相识的机构。

步骤8:用【拉伸】减材料特征做端盖凸缘的通孔。如图1-62所示,选择如图所示面为草绘平面。根据图纸上的尺寸绘制6个直径为8.5mm 的圆,拉伸深度选择,选中移除材料按钮,然后单击,完成通孔的拉伸,结果如图1-63。

图 1-62 选择草绘平面 图 1-63 完成通孔后的结果

步骤8:凹腔及通孔。

(1)选择如图1-64所示的平面,然后单击右侧工具栏的拉伸按钮,弹出【拉伸】操控面板,单击【放置】下拉面板中的【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接

受系统已定义好草绘平面和参照平面,直接单击按钮,进入草绘界面。草绘如图1-65所示的截面,单击

完成草绘,在【拉伸】操控面板上设定图1-66所示拉伸方

图 1-64 选择草绘平面 图 1-65 草绘截面 草绘平面 选择面

选为参照

向和拉伸深度,选中移除材料按钮,然后单击【拉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拉伸特征的创建。

图 1-66 【拉伸】特征参数选择和预览图 1-67 部分拉伸减材料特征完成(2)单击右侧工具栏的拉伸按钮,弹出【拉伸】操控面板,单击【放置】下拉面板中的【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在【放置】|【草绘平面】中选择

按钮,进入草绘截面,选择与上一步相同的草绘参照,绘制直径为90mm的圆,完成草绘,拉伸深度设置为“5.6”,其他参数与上一步相同,然后单击【拉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拉伸特征的创建。

(3)重复(2),先后绘制直径和拉伸深度分别为78mm、66mm、43mm和7.1mm、10.1mm、20mm的拉伸减材料特征。再绘制一个草绘平面和草绘操作与以上相同,直径为29mm的通孔。结果如图1-67所示。

(4)任然选择(1)所用的草绘平面,草绘如图1-65所示的截面,拉伸深度涩味1.5mm,其他其他参数与(1)相同,然后单击【拉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拉伸特征的创建。

选为参照

图 1-68 草绘截面图 1-69全部圆柱形拉伸减材料特征完成(5)与(2)相似,先后绘制直径和拉伸深度分别为52.1mm、46mm和6.67mm、

13mm的拉伸减材料特征,结果如图1-69所示。

(5)创建分别如图1-70所示的圆角。

图 1-70 创建圆角特征

(6)选择与(1)相同的草绘平面,然后单击右侧工具栏的拉伸按钮,弹出【拉伸】操控面板,单击【放置】下拉面板中的【定义】,系统弹出【草绘】对话框,接

受系统已定义好草绘平面和参照平面,直接单击按钮,进入草绘状态,单击主菜单【草绘】|【参照】命令,选择图1-71的参照,绘制如图1-71所示的截面。单击

图 1-71 草绘截面

完成草绘,在【拉伸】操控面板上设定图1-72所示拉伸方向和拉伸深度,选中移除材料按钮,然后单击【拉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拉伸特征的创建。

选为参照

中心线

图 1-72 【拉伸】特征参数选择和预览图1-73 草绘截面(7)与上一步类似,选取如图1-73所示的参照,绘制如图所示的截面,单击

完成草绘,在【拉伸】操控面板上设定图1-74所示拉伸方向和拉伸深度,选中移除材料按钮,然后单击【拉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拉伸特征的创建。再次单

图 1-72 【拉伸】特征参数选择和预览图 1-73 设置草绘平面和参照平面击拉伸按钮,选择如图1-73所示的草绘平面和参照平面,进入草绘状态,选取刚才所做的拉伸特征的底面和侧的圆柱面为参照,绘制如图1-74所示的截面,单击完

成草绘,在【拉伸】操控面板上设定拉伸深度为,即拉伸至选定的点、曲线、平面

或曲面,在【选项】下拉出中的【深度】|【侧1】选择选项,选择如图1-75所示的曲面,同样【测2】也做相同的设置。其他参数接受系统的默认设置,然后单击【拉伸】操控面板上的按钮,完成拉伸特征的创建。然后做如图1-76所示的倒圆角特征,完成凹槽的创建。(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此处不能不能按照图纸上标注的要求完成半径为5mm的球面,只能用近似的方法做)

CADCAM课程设计论文

第一章CAD/CAM技术的介绍 CAD/CAM技术以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和系统软件为基础,它包括二维绘图设计、三维几何造型设计。是一种设计人员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设计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人的创造能力和计算的高速运算能力、巨大存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D/CAM,该技术是以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推动了几乎一切领域的设计革命,在机械行业的应用中尤以模具制造业的应用成果最为突出。CAD/CAM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也为工厂实现由产品设计、生产到管理的一体化,无图纸化奠定了基础。 CAD/CAM建模(造型)是CAD/CAM的核心技术和基础,对CAD/CAM的整体技术水平及相关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流行的商品化CAD/CAM系统主要基于2D 平面或3D线框造型,3D曲面造型和参数化实体造型三种。 1、2D平面或3D线框造型以AutoCAD等为代表,主要解决计算机绘图初级工作。 2、3D曲面造型。以DUCT/SHAPE为代表,是3D建模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在解决复杂形体单一零件的三维建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适合于复杂模具、汽车、飞机等复杂曲面产品设计与制造。 3、参数化实体造型。以SOLIDWORKS、SOLIDEDGE为代表的实体造型如实反映了所设计零件的空间结构,参数化设计确保了零件、部件、总装及2D、3D工程图纸修改的相关性,完全符合机械设计过程。 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采用阴极射线管(CRT)研制成功图形显示终端,实现了图形的屏幕显示,从此结束了计算机只能处理字符数据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图形学。 第二章CAD CAM软件介绍 美国CAD CAM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开发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宗旨是使每位设计工程师都能在自己的微机上使用功能强大的世界最新CAD/CAE/CAM/PDM系统。 90年代初,国际微机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机性能大幅提高,而价格

轴承盖钻孔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末以来,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工具(含刀具、夹具、量具与辅具等)在不断的革新中,起功能仍然十分显著。机床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在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成为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此,无论是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工艺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 一、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质量使用机床夹具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保证被加工工件加工面与定位面之间以及被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使用机床夹具后,这种精度主要靠夹具和机床来保证,不再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夹具后可减少划线、找正的辅助时间,且易实现多件、多工位加工。在现代机床加工中,广泛采用气动、液动等机动加紧装置,可是辅助时间进一步减少。 3.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使用夹具可使加工变得方便,并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例如,在机床或钻床上使用镗模,可以代替镗床镗孔。又如,使用靠模夹具,可在车床或铣床上进行仿形加工。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二、设计方法与步骤零件建模 1、零件①建模 Pro/E 步聚: 2零件②建模 Pro/E 步聚: 3零件③建模 Pro/E 步聚: (1) 、旋转加工 (2)、倒角 (3)、螺旋扫描加工螺纹 (4)、拉销孔 4、零件④建模 Pro/E 步聚: (1)、拉伸40X29方板 (2)、旋转加工各孔 (3)、螺旋扫描加工两M6螺纹孔 5、零件⑤建模 Pro/E 步聚: (1)、拉伸, 厚度为10mm (2)、旋转得到各孔 6、零件⑥建模 Pro/E 步聚: (1)、旋转 (2)、旋转去材料加工各孔 7、零件⑦建模 Pro/E步聚:

&零件⑧建模Pro/E步聚:9、零件⑨建模Pro/E步聚:装配图 爆炸图 干涉分析图NC加工 1、刀具卡片 2、零件加工 I、零件①加工

工步1 (1)刀具设置 (2)参数设置 (3)屏幕演示 (4)NC检测 ⑸G代码 工步2 (1)刀具设置 (2)参数设置 (3)屏幕演示 (4)NC检测 ⑸G代码 %

N2 S1000 M3 N3 GO X20. Y-20. N4 G43 Z20. H2 M7 N5 G81 X20. Y-20. Z-19.953 R4. F500. N6 G80 N7 G81 X20. Y-20. Z-16.953 R4. F500. N8 Y-44. N9 G80 N10 G81 X20. Y-44. Z-19.953 R4. F500. N11 G80 N12 G0 Z20. N13 M5 N14 M30 % 工步3 % N1 T2 M6 N2 S1000 M3 (1) 刀具设置 (2) 参数设置 (3) 屏幕演示 (4) NC 检测 ⑸G 代码

端盖零件说明书

端盖零件图 1端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端盖的用途 端盖主要用于零件的外部,起密封,阻挡灰尘的作用。故其在机器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对机器的稳定运行影响不是很大,其在具体加工的时候,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加工起来也十分容易。

1.2端盖的技术要求: 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1.3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该端盖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一般的盘盖类零件。主要加工表面有端盖左、右端面,方形端面,要求其端面跳动度相对中心轴线满足0.03mm,其次就是φ25孔及φ10孔,φ25孔的加工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φ10孔的加工表面虽然在圆周上,但通过专用的夹具和钻套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 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Q=5000件/年,m=1件/年,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

b%分别取3%和0.5%。代入公式得: N=5000台/年X1件/台X(1+3%)X(1+0.5%)=5175.75 端盖重量为0.5kg,由表1-3知,端盖属轻型零件;由表1-4知,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1选择毛胚 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毛胚选用铸件即可满足工作要求。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亦不是很复杂,故采用砂型铸造。 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由表2-1至表2-5可知,可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1.公差等级 由端盖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CT=9。 2.2端盖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CADCAM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制专业 姓名:范俊辉 班级:10机制2班 学号:20100310010319 指导老师:肖乾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零件的CAD/CAM设计 二、设计目的 CAD/CAM课程设计是开设《机械CAD/CAM》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 系统学习CAD/CAM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机 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综合应用能力。其目的: 1.掌握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 2.掌握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和方法,培养数控编程及加工仿真的能力。 3.通过应用PRO/ENGINEER,训练和提高CAD/CAM的基础技能。 三、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以某一具体的机械零件为设计对象(零件图见附图)。主要设计任务: 1、熟悉并掌握大型机械CAD/CAM软件PRO/ENGINEER的草绘模块、零件模块、制造模 块及仿真模块的功能及建模原理。 2、进行零件的参数化功能定义、三维实体零件的特征造型、着色渲染、生成不同视 图,最终完成零件的造型设计。 3、进行机床选择、刀具选择及加工参数设置,生成零件数控加工的相关文件。如刀 位数据文件、刀具清单和数控加工代码等。并对零件进行加工仿真以检查设计结果 是否正确合理。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要求 1、要求设计过程在计算机上完成。 2、设计说明书用计算机打印(A4纸,1万字左右)。 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页眉:宋体小五号,内容包括班级,姓名,“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字样; 页脚:右下脚页码。 3、设计结果应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思路、设计步骤、 设计过程的说明和阶段结果。附零件三维图、加工代码、零件原图纸等内容) 4、严禁抄袭和请人代做,一经发现,成绩计为零分并上报教务处。 五、设计内容及时间分配 1.准备工作:布置设计任务,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收集资料。(1天) 2.熟悉PRO/ENGINEER Wildfire 5.0,并进行零件的三维造型。(4天)

轴承盖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序言……………………………………………………… 三、零件工艺分析…………………………………………… 四、确定生产类型…………………………………………… 五、毛坯选择和毛坯图说明………………………………… 六、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七、工艺路线的制定………………………………………… 八、工序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九、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确定……………… 十、心得与体会………………………………………………十一、参考资料书目……………………………………………

蚌埠学院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层次:本科专业:2011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本 6

任务书审定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 6 月 3 日学生(签字) 1轴承盖的工艺性分析 1.1轴承盖用途 轴承盖的主要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防尘和密封,除它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它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滚动体保持架等易损件受外力作用而损坏。轴承盖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轴承盖零件图 1.2轴承盖的技术要求 零件的材料为HT15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内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内孔、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均为Ra12.5。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表1 轴承盖零件技术要求表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mm 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 Ra/μm 形位公差/mm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 八、, 刖言 本次课程设计按照任务说明书的要求,我做的是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三维建模以及运动仿真,主要设计数据来自我的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计算,其中模型的尺寸主要依据我的二维图纸(后附),模型共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箱体、齿轮、轴、轴承、轴套、端盖、螺钉。总计用时大概三天时间,我分一周的时间分别各部完成,下面就将我的主要成果一一书写如下,请老师指正。 1 ?零部件建模 箱体 箱体建模主要由拉伸构成,辅助以打孔、阵列、镜像、倒角、筋工具。其中油标孔由旋转而成。具体数据参数见后附的CAD工程图。 齿轮 本模型中共有两对四个齿轮,均采用轮廓法建模而成(方法由网上教程而来),通过参数方 程获得渐开线,而后获得轮齿的完整轮廓,最后阵列,得到一个完整的齿轮,鉴于齿轮建模较为陌生下面我将说明齿轮建模具体的步骤。

1?用拉伸画一个直径为齿顶圆,厚度为齿宽的的圆柱体 2?插入基准曲线---从方程--完成--选取--坐标(三个面的交点)---笛卡尔---输入参数(参数如下) 文件(F)辑揖旧梧式〔6查看M縉助(H) 为馆卡儿坐标系输入参数方程 作根据t (将从0变到D对心y和£ /*画如:対立x-yd面的一个圆「中心在原点 "半径=良参魏方程将是: /* x = 4 * cos ( t * 360 ) /+ y = 4 ?sin ( t * 360 ) /* z = 0 /*--------------------------------------------- m=2 z=98 a=20 r=(m*z*cos(a))/2 fi=t*90 arc=(pi*r*t)/2 x^r^co s(f i)+arc+s i n (f i) y=r*sin(f i)-arc*cos(f i) z=0 3.选中步骤2做好的蓝色的曲线---镜像---得到第2根蓝色的曲线,此时两根曲线是相交的八字形.如图4?点取第2根曲线(注意此时曲线以粗红色显示) 主菜单编辑”--复制”--主菜单编辑”一一选择性粘贴”--在操作面板上选取旋转”按钮,――选取旋转中心轴----输入旋转角度((360/2/z) +) 得到第3根细红色的曲线,该曲线与第一根曲线相交的。(注意:原来的第2根曲线消失了) 5?选中第3根曲线(注意此时曲线以粗红色显示) 、 主菜单编辑”--复制”--主菜单编辑”一一选择性粘贴”--在操作面板上选取旋转”按钮,――选取旋转中心轴----输入旋转角度(-360/z),(即该曲线要与前面旋转的方向相反) ,此时发现模型区域如下所示:点取确定退出操作,得到第4根蓝色曲线,此时两根曲线成八字 所示如图:

模具CADCAECAM课程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模具CAD/CAE/CAM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散热管模具CAD/CAE/CAM课程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散热管模具CAD/CAE/CAM课程设计完成时间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班级 总体设计要求和技术要点 一、设计要求 1.根据给定塑件三维造型,画出符合制图标准的二维塑件图; 2.对塑件进行模流分析(至少流动分析),生成分析报告; 3.根据分析结果利用Pro/E进行模具设计,并进行开模模拟; 4.对分模后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编制数控铣、线切割加工程序,设计电火花加工电极;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二、技术要点 1、模具设计; 2、模流分析; 3、CAM编程。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日期 工作内容 1 2 3 4 5 第一周分析设计题目画规范塑件图模流分析模流分析确定分型方案第二周分模分模完善设计CAM编程CAM编程第三周编写设计报告编写设计报告总结材料答辩答辩 课程设计成果 1.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二维标准塑件图(包括塑件三维造型图);模流分析过程设置及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包括填充时间、充填结束时压力、注射位置压力XY图、冻结层因子(压力释放时)、气泡、熔结痕与流动前沿温度叠加、翘曲等及其对应诠释;模具分模主要步骤及分模结果三维图;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编程步骤及说明、加工程序单,需要电火花加工的设计出电极,需要线切割加工的编出线切割加工程序。要求按照给定统一格式书写并打印,并按以上顺序装订成册。其中摘图全部放入正文中,不加附页。课程设计报告分别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 2. 课程设计所有文件的电子文档,要求总文件夹以姓名的汉语拼音及学号命名,各项内容分别设置子文件夹,设计完成后统一上交。

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final版

设计题目: NGW-31型行星轮减速器

blueice513@https://www.doczj.com/doc/cb4882437.html, CAD/CAM 课程设计报告书 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1 目 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第二章 实体建模过程 (3) 第三章 装配实体 (17) 第四章 UG 仿真 (22) 第五章 零件工程图 (25) 第六章 装配工程图 (25) 第七章 心得体会............................................................................................. 28 参考文献............................................................................................................31 附页(工程图纸、渲染视图) (32)

CAD/CAM 课程设计报告书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2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自选) NGW31-行星减速器 2. 设计内容及要求 根据NGW31-行星减速器的二维图纸上的歌零件图和装配图使用NX UG 7.0进行3D 建模,画出各零件的实体模型,并完成减速器的装配,减速器的各尺寸标注见图纸。然后要求生成零件工程图和装配工程图各一张,零件工程图不得为标准件,且零件不得过于简单。详细要求如下: 1) 一人一组的作品必须含有至少要有8个零件,两人一组的至少要有15个零件,自选题目应交由老师同意方可; 2) 完成装配图(包含工程图和三维实体图)和典型零件工程图(多人一组的零件工程图不得相同); 3)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份(电子打印稿); 4) 一人或两人一组; 5) 完成作品后需交UG 的每个PRT 文档。 第二章 实体建模过程 1. 行星轮(chilun.prt )的创建 这个零件结构较为简单,先用参数化设计创建出齿轮特征,其余特征用体素圆柱、倒圆角、倒斜角即可得出。 新建chilun.prt ,按Ctrl+E 输入各项表达式: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 设计说明书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II 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任务 、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 、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 、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 、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 、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 、材料:HT200 、零件加工方法: 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 造芯方法:手工制芯 、主要技术要求: 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及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表面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及立体图结构分析 、零件图如下: 图1.零件主视图图2.零件左视图 三维立体图如下: 图3.三维图(1) 图4.三维图(2) 4、工艺设计过程 、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分析 铸件壁厚 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

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造型、制芯方法 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范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行浇冒口设计的依据。一箱中的铸件数目,应该是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越多越好。

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

扬州大学 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手机充电器外壳设计和制造 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制造和自动化 班级11专接本(1)班 姓名:孙海洋 准考证号:XX8 完成时间:20XX年06月

目录 第一部分手机充电器外壳CAD造型设计 (3) 1.1手机充电器外壳介绍 (3) 1.2手机充电器外壳造型策略介绍 (3) 1.3手机充电器外壳造型过程 (5) 1.4手机充电器外壳装配模型树 (8) 1.5 手机充电器外壳装配过程 (9) 1.6手机充电器外壳标准工程图 (15) 第二部分手机充电器外壳格式转换 (19) 2.1格式转换介绍 (19) 2.2 手机充电器外壳格式转换过程 (20) 第三部分手机充电器外壳CAM加工 (21) 3.1 手机充电器外壳CAM加工介绍 (21) 3.2 手机充电器外壳CAM工艺方案介绍及其比较 (23) 3.3 手机充电器外壳CAM加工过程 (24) 3.4 手机充电器外壳CAM加工后处理 (31) 第四部分手机充电器外壳小结 (33)

第一部分手机充电器外壳CAD造型设计 1.1手机充电器外壳介绍 我设计是旅行手机充电器外壳,采取Micro-USB为通用充电接口。能够识别锂电池和镍氢电池,进而决定充电模式。此充电器没有经过Solidworks软件渲染,总体颜色选择黑色,材料是塑性塑料。其大小和一般手机充电器并无什么区分,适合USB1.0以上接口使用。 输入:100-240V 50/60Hz 0.2A 输出:5.0V﹍ ̄400mA 1.2手机充电器外壳造型策略介绍 设计这个零件,关键用了Solidworks20XX,Master CAMX这两款软件,关键参考华为手机充电器,工艺方案采取了很多个,尝试选择了适宜方案加工,最终生成NC程序,最终写出结果。 它尺寸大小以下:

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2 第二章设计内容分析------------------------------- 2 第三章零件实体建模 -------------------------------- 3 3.1 轴模型的创建------------------------------------- 3 3.2 齿轮模型的创建----------------------------------- 4 3.3 箱体建模----------------------------------------- 8 第四章组装典型零部件的装配过程-------------------- 12 4.1轴与键的装配------------------------------------- 13 4.2齿轮的装配--------------------------------------- 14 4.3轴与垫圈的装配----------------------------------- 14 4.4轴与挡油环的装配--------------------------------- 15 4.5轴与轴承的装配----------------------------------- 16 4.6轴的另一端挡油环与轴承的装配----------------------17 4.7总装配图及其中的注意方面------------------------- 18 第五章数控加工------------------------------------- 20 第六章机构运动仿真----------------------------------21 总结及参考文献-------------------------------------- 22

CADCAM课程设计总结

《CAD/CAM技术训练》总结 CAD/CAM技术训练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型CAD/CAE、材料成型CAM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应用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对两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原理、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全面训练。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模具设计、成型分析及数控加工的思想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使用CAD/CAE/CAM的基本技能,如造型、分模、成型分析、格式转换、模型预处理、自动编程等,使学生能够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并能对主要零件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操作。 在本次课程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指导、学生努力工作,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本课程设计总结如下: 教学内容的准备。指导教师根据本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甄选并反复进行讨论,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品,做到难易适中,工作量饱满并能全面训练和考核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指导的过程。准确的对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指导计划,针对整体问题进行整体答疑,统一辅导,安排机动时间针对学生个别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 最终成绩评定。本课程设计的成绩由平时成绩(30%),答辩成绩(30%),与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绘制情况(40%)综合评定获得。 通过本次设计,学生重新梳理了所学的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设计中,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在复杂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设计,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在本次设计中还是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设计中有的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个别学生表现出专业知识的不扎实,此外部分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不规范,图纸绘制欠规范等。 材料加工工程系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II 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任务 1.1、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 1.2、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 1.3、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 1.4、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 2.1、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 2.2、材料:HT200 2.3、零件加工方法: 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 造芯方法:手工制芯 2.4、主要技术要求: 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及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表面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及立体图结构分析 3.1、零件图如下: 图1.零件主视图图2.零件左视图 3.2三维立体图如下: 图3.三维图(1) 图4.三维图(2) 4、工艺设计过程 4.1、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分析 4.1.1铸件壁厚 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

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4.1.2造型、制芯方法 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范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4.1.3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行浇冒口设计的依据。一箱中的铸件数目,应该是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越多越好。 本铸件在一砂箱中高约52mm,长约130mm,宽约100mm,重约2.75Kg。这里选用一箱四件,根据本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可以先确定下箱的尺寸。根据铸件重量在<5kg时,查得模型的最小吃砂量a=20mm, h=30mm, c=40mm,d或e=30mm, f=30mm, g=200mm,其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5所示。先确定下箱的尺寸,再根据表格可以选择标准的砂箱。选用Z145A顶杆式起模的震实式造型机,砂箱最大内尺寸为500mm X 400mm X 300mm。根据本铸件的大概尺寸,在设计中采用一箱四件,因为浇注系统位于上箱,所以上砂箱的高度我们还要考虑到浇注系统才可以确定。铸件在砂箱中的放置方式初步设计为图6所示方式。 图5. 最小吃砂量示意图图6. 铸件排布的初步设计 4.2、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2.1铸件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 在实际生产中,铸件的实际尺寸和重量与设计图纸所规定的尺寸和重量相比,总会有一些偏差,这种偏差愈小,铸件的精度也愈高。但铸造过程中影响铸件精度的因素很多,如铸造收缩率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分型面、浇冒口系统和砂芯的设计,造型和制芯的工艺操作以及工艺装备本身的精度等。如果其中某个因素处理不当,就会降低铸件的精度。也不应该不顾铸件的要求和具体生产条件,盲目提高对铸件的精度要求,否则会导致铸件成本的提高和使工艺复杂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级精度灰铸铁铸件的尺寸偏差如表2所示,重量偏差如表3所示。

CAD CAM课程设计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 实训报告书 课程名称:机械CAD/CAM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姓名:张鹏 班级:12机制3班 院系:机电分院 指导教师:杨世德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机电分院 二零一五年六月

目录 1前言 (2)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 3零件图纸 (5) 4 第一章1号图纸实体建模 (6) 5 第二章3号图纸实体建模 (10) 6 第三章数控加工 (17) 7 第四章数控仿真加工 (19) 8 第五章设计总结 (29) 9 第六章参考文献 (31) 10 附零件部分加工代码 (31)

前言 机械CAD/CAM 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实训等环节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获得机械CAD/CAM 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CAD/CAM 系统硬件配置的一般原则;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CAD/CAM 系统规划与实施的初步能力。本次的课程设计是开放性的设计。首先创建或设计具有曲面的三维零件,然后,利用现代的CAD/CAM 技术进行零件三维实体建模,分析此零件的加工工艺,并用CAD/CAM 技术模拟仿真零件的加工过程。最后将加工程序传送到实验室的数控加工中心进行实际的加工。同时要用现代的CAD/CAM 技术设计所加工零件的二维零件图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以前学过的建模和数控编程的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学习前沿的机械CAD/CAM 技术,感受现代CAD/CAM 技术的先进性,提高对CAD/CAM 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现场动手操作能力,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转化成实际的质的飞跃,。通过本次设计,系统地了解和掌握CAD/CAM 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数控加工的编程方法,并能灵活使用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CAD/CAM 软件对较复杂零件进行编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端盖

·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端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 ( 设计者: 郑四成 学号: 33 指导教师: 郭强 : ; 齐齐哈尔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

机电091班 2012年12月02日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设计题目:设计端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设计前提:中批生产 二、设计内容: 1.零件图一张 、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套 三、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周一:绘制零件图 周二: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草稿 周三:修订并完成科技设计说明书 周五:答辩 三、相关教材及参考书目: ¥ 1.<<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启平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手册>>,<<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手册>>,<<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等 — !

年月日 : 目录 1端盖的零件图 (5) 2 零件的分析 (6) 零件的作用 (6) 零件的工艺分析 (6) 3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7) ( 4端盖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8) 5 课程设计说明书 (12) 选择毛坯 (13) 毛坯材料的分析 (13) 毛坯的结构简图 (13) 端盖的技术要求 (13) 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 (13) 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14) ~

定位基准的选择 (14) 粗基准的选择 (14) 精基准的选择 (14) 工序顺序的安排 (15) 机械加工工序 (15) 热处理工序 (15) 辅助工序 (15) 确定加工的设备、刀具、和夹具 (15) ] 6、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 (17) ? ,

推荐-CADCAM底座课程设计 精品

目录 一.产品的造型设计 (1) (1)产品的二维图纸分析 (1) (2)产品的三维造型 (1) 二.产品的制造工艺性分析 (3) (1)底座材料,分型线和分型面的选择 (3) (2)产品建腔 (3) 三.添加标准件 (4) (1)添加模架 (5) (2)添加定位圈 (5) (3)添加交口套 (5) (4)添加推杆 (5) (5)添加螺钉 (5) (6)添加弹簧 (5) (7)添加支撑柱 (6) (8)添加流道 (6) (9)添加水道和接头 (6) (10)成型的底座(05)注塑模具的3D图展示 (6) 四.底座(05)注塑模具的爆炸图 (8) (1)局部爆炸图 (8) (2)底座(05)注塑模具的总爆炸视图 (10) 五.工程图的生成 (11) (1)导出底座(05)注塑模具装配工程图 (11) (2)导出底座(05)注塑模具型芯的工程图 (11) (3)导出底座(05)注塑模具形腔的工程图 (12) 六.心得体会 (13) 七.参考文献 (14)

一.产品的造型设计 (1)产品的二维套图纸分析。如图1.1.1。 图1.1.1 此底座三个圆面的尺寸分别是Ф26mm,Ф21.2mm,和Ф23.6mm,总高度为3.2mm,底部厚度为1.2mm。 (2)产品三维造型 主要步骤: 1.打开UG NX 6.0,新建Model,命名为Bottom_05。 2.进入草绘命令,以YOZ作为基准面,点击OK,如图1.2.1。 3.在草绘命令中画出半个底座的刨面形状,如图1.2.2。 图1.2.1 图1.2.2

4.点击“完成草绘”,进入旋转命令,如图1.2.3。 5.最后刻上字,如图1.2.4。 图1.2.3 图1.2.4 6.完成最终的造型,如图1.2.5,图1.2.6和图1.2.7。 图1.2.6 图1.2.5 图1.2.7

端盖塑料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江汉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塑料模具设计 题目名称塑料瓶盖注塑模设计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B09061041 学号 200906104132 学生姓名黄超盛 指导老师杨俊杰、左志江、余武新

目录 一、塑件的工艺规程的编制 1. 塑件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 2、塑件材料特性 3、聚乙烯的热性能 4.塑件成型工艺条件参数的确定 二、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1)模具的基本结构 (2)确定型腔数目及布置 (3)选择分型面 (4)确定浇注系统 (5)确定推出方式 (6)确定模温调节系统 (7)确定排气方式 (8)模具结构方案 三、选择成型设备并校核有关参数 1.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2.塑件成型设备的选取 四、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五、模架的选取 六、参考文献

端盖塑料模具设计 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 塑件CAD如图所示: 塑件原图:

名称:端盖 材料:PE(聚乙烯) 数量:大批量生产 颜色:红色 2、塑件材料特性 聚乙烯由乙烯进行加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根据聚合条件的不同实际分子量从一万至几百万不等,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稍能伸长,无毒,易燃,燃烧时熔融滴落,发出石蜡燃烧时的味道,聚乙烯的性能与其分子量有关,也与其结晶度有关。聚乙烯的很多机械性能都决定于材料的密度和熔融指数。其密度在0.90-0.96g/cm3范围内的变化。聚乙烯的熔融指数(熔体流动指数)变化范围很大,可从0.3-25.0以上。聚乙烯的很多重要性能都随着密度和熔融指数而变化。参见图表 3、聚乙烯的热性能 聚乙烯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低,为125℃,但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它的机械性能,线性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平衡熔点为137℃,但一般很难达到平衡点,通常在加工时的熔点范围为132-135℃。聚乙烯的着火温度是340℃,自燃温度是349℃,其尘埃的着火温度是450℃,聚乙烯的熔融指数决定于其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材料混合时,其熔融指数也按一定的规律取其一定的值。参见图表

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科目机械CAD/CAM课程设计 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班级、学号 091022-25,26,27,28 姓名欧素素、万吉伟、蔡银龙、卢俊勇 指导教师佛新岗 2011年 5月 2 日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典型数控加工零件的实体造型与仿真加工 设计内容: 1、用MasterCAM软件进行零件实体造型; 2、用MasterCAM软件进行模拟加工; ①生成零件的模拟轨迹; ②生成加工程序。 技术条件或要求: 1、技术条件 依据所给图纸技术要求合理确定加工参数,生成模拟轨迹并仿真加工。 2、要求 (1)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作风和学风。 (2)根据所给资料,按照任务书中提出的范围和要求按时独立完成,不得延误,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3)说明书应字迹清楚文字通顺,必须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 (4)制图要布置匀称、图面整洁、线条分明、尺寸无误,应按规定设计,并应附有必要的附注和说明。 (5)设计应严格按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指导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发题日期:2011年5月2日 完成日期:2011年5月6日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具体要求: 1、标题---黑体三号;居中 2、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加黑。 3、行距---1.5倍行距。 例如:正文 X X X X X X设计1、X X X X X X的实体造型设计 1.1 …………………………… 1.1.1 …………………………. 1.1.2 …………………………. ……………………………. 1.2 …………………………… 1.2.1 …………………………… 1.2.2 …………………………………………………………. 2、X X X X X X的仿真加工 2.1 ……………………………… 2.1.1 …………………………. 2.1.2 …………………………. ……………………………. 2.2 …………………………… 2.2.1 …………………………… 2.2.2 …………………………………………………………. 3、结束语

模具CAD课程设计报告书

景德镇陶瓷学院《模具CAD/CAM》课程设计 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郭开剑 学号: 200910340112 指导教师:刘文广 完成时间:2012-12-12

目录 1 原始数据及资料 (3) 1.1塑件图二维图及尺寸 (3) 1.2 材料 (3) 1.3年产量 (3) 1.4课程设计目的 (4) 1.5课程设计任务 (4) 2.对设计课题的分析 (4) 2.1塑件三维图 (4) 2.2塑料制件的最佳浇口位置分析 (5) 3.设计计算 (6) 3.1塑件体积计算 (6) 3.2塑件质量计算 (6) 3.3确定型腔数目 (6) 4 模具结构设计 (7) 4.1模具三维图 (7) 4.2创建工件 (7) 4.3设计行腔型心及分型面得 (8) 4.4设计浇注系统,采用侧位进浇 (8) 4.5型腔型芯 (9) 4.6塑件开模后整体效果图 (10) 5设计小结 (11) 6参考文献 (12)

1.原始数据及资料 1.1塑件图二维图及尺寸 图1.1 塑件二维图及尺寸 1.2材料:PP(聚丙烯) PP(聚丙烯)是单体丙烯的聚合物。密度小,是常用塑料中材质最轻的。强度、硬度、刚性和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C--120°C长期使用。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高频电性能优良,且不受湿度影响,成型容易。但低温发脆,不耐磨,易老化,成型收缩率大。可作为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件、高频绝缘材料和电缆电线包皮等的生产用料。 1.3年生产量(10万件)

1.4课程设计目的 (1)要求学生能根据零件图,来进行模具的计算、设计等,完成模具成形部分的设计,从而熟悉和掌握一般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具体的软件UG来熟悉和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步骤,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今后从事模具CAD/CAM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1.5 课程设计任务 根据指导书提供的零件图及相关参数,用UG来进行其注塑模具成形部分的设计(型腔、型芯等)。 2.课题设计分析 2.1塑件三维图 图2.1 塑件三维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