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参数估计

实验报告参数估计

实验报告参数估计
实验报告参数估计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参数估计

专业班级:国贸118 姓名:唐嘉晨学号:2011015225 实验日期:11.25

、利用Excel计算总体均值置信区间

①打开“参数估计.xls“工作薄,选择“均值”工作表。

②选择单元格D1,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

③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统计”,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计数函数COUNT。单击

专业班级:国贸118 姓名:唐嘉晨学号:2011015225 实验日期:11.25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数据的基本统计与非参数检验

北京建筑大学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分析》实验名称数据的基本统计与非参数检验实验地点基C-423 日期2016 . 3 .17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目的】 (1)熟悉数据的基本统计与非参数检验分析方法; (2)熟悉撰写数据分析报告的方法; (3)熟悉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 【实验要求】 根据各个题目的具体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根据附件“住房状况调查”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别对数据的“家庭收入”、“现住面积”,进行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分析,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根据附件“住房状况调查”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不同学历对家庭收入、现住面积是否有显著影响,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根据附件“住房状况调查”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析家庭收入与10000元是否有显著差异,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根据附件“住房状况调查”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析婚姻状况对家现住面积是否有显著影响,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根据附件“减肥茶数据”给出的相关数据,请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分析该减肥茶对减肥是否有显著影响,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1. 表一家庭收入和现住面积的基本描述统计量 家庭收入现住面积 N 有效2993 2993 缺失0 0 均值17696.1567 62.7241

均值的标准误279.64310 .47349 中值15000.0000 60.0000 众数10000.00 60.00 标准差15298.80341 25.90383 方差 2.341E8 671.008 偏度 5.546 .910 偏度的标准误.045 .045 峰度55.425 3.078 峰度的标准误.089 .089 百分位数25 10000.0000 45.0000 50 15000.0000 60.0000 75 20000.0000 80.0000 表一说明, 家庭收入方面: 被调查者中家庭收入的均值为17696.16元,中值为15000元,普遍收入为10000元; 家庭收入的标准差和方差都相对较大,所以,各家庭收入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偏度大于零,说明右偏;峰度大于零,说明数据呈尖峰分布; 由家庭收入的四分位数可知,25%的家庭,收入在10000以下,有50%的家庭,收入在15000以下,有75%的家庭,收入在20000以下; 现住面积方面: 被调查者中现住面积的均值为62.724平方米,中值为60平方米,普遍面积为60平方米; 现住面积的标准差和方差都相对较大,所以,各家庭现住面积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偏度近似等于零,说明现住面积数据对称分布;峰度大于零,说明现住面积数据为尖峰分布; 由现住面积的四分位数可知,25%的家庭,现住面积为45平方米以下,有50%的家庭,现住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有75%的家庭,现住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 图一:家庭收入直方图 该图表明,家庭收入分布存在一定的右偏。 图二:现住面积直方图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学号:时间: 一、引言 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 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 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 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本实验是用平均误差 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不同状态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是否有不同。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 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接近 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 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 其结果就可能不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 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 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验次数 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 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 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 运用平均误差法分析得出在不同状态下人的速度知觉。 三、实验方法 3.1 被试 1名被试,年龄21岁左右。 3.2 仪器 名称: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器 组成: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开 关和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远和近)、速度选择开关(快和慢)、启动按钮、复位按 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3.3 操作 1.将电源线连接到220v交流电上。 2.将反映键的插头接到知觉箱的插座上。 3.打开电 源。 4.速度选择开关有快、慢两档供主试选择(慢:4s 5.位置选择开关有近远两档,挡板与开关选择同步移动,供主试选择。 6.主试按启动按 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 7.被试按下反应键后,计时器显示结果。 8、主试按复位键为下次 操作做准备。 3.4 测试方法 1.演示 2.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的光点,注意前面光电的变化。 3.主试按下仪器 操作面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下。

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一: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二:材料分析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磁控溅射c/w多层膜成分及微观分析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材化082 学生王维娜 学号 3080101296 指导教师陈迪春 起止时间 2010.12.27-2011.1.1 年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掌握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方法,学习并了解真空镀膜 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多层膜制备过程,以及其微观结构分析,成分 分析所用仪器和原理。 学生(签名) 月日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日 目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 .. (1) 1.1 磁控溅射 ............................................................................. (5) 1.2 x射线衍射仪 ............................................................................. . (5) 1.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6) 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7) 第二章实验方法 ............................................................................. .. (9) 2.1 tem样品的制备方法 .............................................................................

测谎实验报告

测谎实验报告 篇一: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 第20届“冯如杯”学术 科技竞赛参赛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 论文名称: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 项目编号: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一○年四月制 作者承诺 我保证本论文的工作由我和项目组的成员独立创作,保证本论文中不存在抄袭、剽窃、侵权、伪造、故意夸大等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我和项目组成员将遵守本届冯如杯参赛

的有关各项规定。并愿意承担因为个人原因而产生不良后果的责任。 (签章):XX年 04 月 03 申请者日 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之中,说谎似乎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人们时不时会善意地说句谎话,“你长得真漂亮”,即使明知自己并不怎么好看的女子听到这样的谎话时,也会心花怒放。诸如此类的谎话当然无可厚非,但世间有善意的谎话,也就有恶意的谎话。偷盗者会说自己根本没有伸手,叛国者声称自己一身清白,杀人越货者也会拒不认账??谎言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在此暂不做讨论,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和生理学今年来的飞速发展,世界上出现了种种具有相当科学依据,准确性高的测谎的方法和仪器。而这些方法和仪器,也被人们应用到了各个方面。 关键词:测谎,心理学,原理,发展,应用 Asract: In human development, lie seems to have become a kind of inevitable behavior. In everyday life, people will tell the lie from time to time, "You look really

实验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使用方法 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某一位置样品浓度 3.定性判断和分析溶液中所含物质种类 二、实验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在200~400,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波长在400~800,两者都属于电子能谱,两者都可以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s Law)定律来描述 A=ε bc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cm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 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其中 包括有形成单键的σ电 子、有形成双键的π电子、 有未成键的孤对n电子。外 层电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见 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 (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 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E 大小顺序为σ→σ*> n→σ*>π→π>n→π* 吸收带特征典型基团 σ→σ*主要发生在远紫外区C-C、C-H(在紫外光区观测不到) 跃迁一般发生在150~250nm,因此在紫 n→σ* -OH、-NH 2 、—X、-S 外区不易观察到 跃迁吸收带波长较长,孤立跃迁一般发 π→π* 芳香环 生在200nm左右 跃迁一般发生在近紫外区(200~400n n→π* C=O、C=S、—N=O、-N=N-、C=N ; m) 1、开机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关→开电脑→软件→联接→M(光谱方法)进行调节实验需要的参数:波长范围 700-365nm 扫描速度高速;采样间隔: 0.5nm 2、甲基紫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水)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2)标准曲线的测定 分别将5ug/ml、 10ug/ml 、15ug/ml、20ug/ml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 (3)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 3、甲基红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乙醇)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 (2)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 四、实验结果 1.未知浓度的测定 分别测定了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和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谱图如下: 甲基紫在580nm是达到最大吸收见下表: 浓度/μg*ml—1吸光度 50。665 10 1.274 152.048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篇一: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研部:贾月娥 实验目的: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1.引言 1.1 简介: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2.实验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老师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然后开始测定。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1.3 结果与讨论: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相

对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 请统计检验运动速度、运动类型以及练习对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XX级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运动训练7班学生、女、23岁,。 2.2器材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选择速度知觉实验用按键器进行操作。 2.3步骤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实验; 2)在组长的指导下打开速度知觉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半导体a谱仪实验报告

实验6:半导体α谱仪 实验目的 1.了解α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2.掌握应用谱仪测量α粒子能谱的方法。 3.测定241Am核素的α衰变的相对强度。 内容 1.调整谱仪参量,测量不同偏压下的α粒子能量,并确定探测器的工作偏压。 2.测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并进行能量刻度。 3.测量未知α源的能谱,并确定α粒子能量。 原理 半导体α谱仪的组成如图1所示。 金硅面垒探测器是用一片N型硅,蒸上一薄层金(100-2000 A),接近金膜的那一 层硅具有P型硅的特性,这种方式形成的PN结靠近表面层,结区即为探测粒子的灵敏区。探测器工作加反向偏压。α粒子在灵敏区内损失能量转变为与其能量成正比的电脉冲信号,经放大并由多道分析器测出幅度的分布,从而给出带电粒子的能谱。偏置放大器的作用是当多道分析器的道数不够用时,利用它切割、展宽脉冲幅度,以利于脉冲幅度的精确分析。为了提高谱仪的能量分辨率,探测器要放在真空室中。另外金硅面垒探测器一般具有光敏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应有光屏蔽措施。 金硅面垒型半导体α谱仪具有能量分辨率高、能量线性范围宽、脉冲上升时间快、体积小和价格便宜等优点,在α粒子及其它重带电粒子能谱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带电粒子进入灵敏区,损失能量产生电子空穴对。形成一对电子空穴所需的能量w,与半导体材料有关,与入射粒子的类型和能量无关。对于硅,在300K时,w为3.62eV,77K时为3.76eV。对于锗,在77K时w为2.96eV。若灵敏区的厚度大于入射

粒子在硅中的射程,则带电粒子的能量E 全部损失在其中,产生的总电荷量Q 等于 e w E )/(。w E /为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e 为电子电量。由于外加偏压,灵敏区的电 场强度很大,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全部被收集,最后在两极形成电荷脉冲。通常在半导体探测器设备中使用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它的输出信号与输入到放大器的电荷量成正比。 探测器的结电容d C 是探测器偏压的函数,如果核辐射在探测器中产生电荷量为Q ,那么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是d C Q /。因此,由于探测器偏压的微小变化所造成的d C 变化将影响输出脉冲的幅度。事实上,电源电压的变化就可以产生偏压近种微小变化。此外,根据被测粒子的射程调节探测器的灵敏区厚度时,也往往需要改变探测器的偏压。要减少这些变化对输出脉冲幅度的影响,前级放大器对半导体探测器系统的性能越着重要的作用。图2表示典型探测器的等效电路和前置放大器的第一级。其中一K 是放大器的开环增益,f C 是反馈电容,1C 是放大器的总输入电容,它等于 '',C C C d +是放大器插件电缆等寄生电容。前置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是d C Q /,它的等 到效输入电容近似等于f KC ,只要1C KC f >>,那么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 f f C Q C K C KQ V - =++- =)1(10 ( 1 ) 这样一来,由于选用了电荷灵敏放大器作为前级放大器,它的输出信号与输入电荷Q 成正比,而与探测器的结电容d C 无关。 1. 确定半导体探测器偏压

第二讲-非参数统计检验教学内容

第二讲 非参数检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非参数假设检验基本思想; 2.会用SAS 软件中的proc npar1way 过程进行非参数假设检验和proc freq 过程进行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2. 实验要求 1.会用SAS 软件建立数据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2.掌握proc npar1way 过程进行非参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3.掌握proc freq 过程进行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3. 实验基本原理 3.1 符号检验 0:H 两种方法的处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令10 i i I i ?=??第个个体中新方法优于对照方法第个个体中新方法劣于对照方法1,2,,i N =L 统计量1N N i i S I ==∑ N S 表示新方法的处理效果优于对照方法的配对组总数。若新方法的处理效果显著的优于对照方法,则N S 的值应明显偏大。因此,若对给定的置信水平α,有 {}N P S c α≥<, 则拒绝0H 。 0H 为真时,(1)N S 服从二项分布1(,)2 b N (),()24N N N N E S Var S ==。拒绝域为:{}N N S S c > (2)由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2 ,1N N S N - →∞的零分布趋于标准正态分布。

拒绝域为 :N S u α??????>???????? 3.2 Wilcoxon 秩和检验 (1)单边假设检验 0:H 两种方法的处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as 1:H :新方法优于对照方法。 用于检验0H 的统计量为:1n s i i W I ==∑ 若对给定的置信水平α,有 {}s P W c α≥<,则拒绝0H 。且s W 的分布列为: 0#{;,}{}H s w n m P W w N n ==?? ??? 根据观测结果计算s W 的观测值0s W ,计算检验的p 值: 00{}{}s H s s H s k w p P W w P W k ≥=≥= =∑ 然后将p 值与显著水平α作比较,若p α<,则拒绝0H ,否则接受0H 。 (2)双边假设检验 给定的显著水平21,c c 和α应该满足: ε=≥+≤}{}{2100c W P c W P A H A H 仅由上式还不能唯一确定21c c 和,当我们对两种方法谁优谁劣不得而知时,通常取 2}{}{2100α =≥=≤c W P c W P A H A H 若利用p 值进行检验,设A A W ω的观测值为,计算概率值 }{}{00A A H A A H W P W P ωω≤≥或 由对称性可知,检验的p 值为上述两概率中小于1/2的那一个的2倍。例如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研部:贾月娥 实验目的: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1.引言 1.1 简介: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2.实验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老师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然后开始测定。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1.3 结果与讨论: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相对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 请统计检验运动速度、运动类型以及练习对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2015级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运动训练7班学生、女、23岁,。 2.2器材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选择速度知觉实验用按键器进行操作。 2.3步骤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实验; 2)在组长的指导下打开速度知觉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3)屏幕上将出现运动的小点,被试用按键器对运动的小点进行速度估计。 2.4 数据处理 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这组数据进行一系列描述性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得出个人结果、小组结果、总体结果及小组结果与总体结果的差异。 2.4 变量情况

透射电镜实验报告

透射电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镜技术成绩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2013.3.27 实验名称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结构、性能及成像方指导教师 式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 初步了解透射电镜操作过程 2. 初步掌握样品的制样方法(主要是装样过程) 3.拍摄多晶金晶体的低分辨率照片(<300000倍)和高分辨率照片(>300000 倍),并对相关几何参数、形态给予描述。用能谱分析仪对样品的成分进行分析。 二、实验基本原理 1.仪器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以图像方式提供样品的检测结果,其成像的决定因素是样品对入射电子的散射,包括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两个过程。样品成像时,未经散射的电子构成背景,而像的衬底取决于样品各部分对电子的不同散射特性。采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衬底像,透射电子显微镜不仅能显示样品显微组织的形貌,而且可以利用电子衍射效应同样获得样品晶体学信息。本次实验将演示透射电镜的透射成像方式和衍射成像方式。 (1)成像方式 电子束通过样品进入物镜,在其像面形成第一电子像,中间镜将该像放大,成像在自己的像面上,投影镜再将中间镜的像放大,在荧光屏上形成最终像。 (2)衍射方式

如果样品是晶体,它的电子衍射花样呈现在物镜后焦面上,改变中间镜电流,使其对物镜后焦面成像,该面上的电子衍射花样经中间镜和投影镜放大,在荧光屏上获得电子衍射花样的放大像。 2.仪器结构 主机主要由:照明系统、样品室、放大系统、记录系统四大部分构成。 3.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技术 4.图像观察拍照技术 透射电镜以图像提供实验结果。在观察样品之前对电子光学系统进行调查,包括电子枪及象散的消除。使仪器处于良好状态。观察过程中选合适的加速电压和电流。明场、暗场像及选区电子衍射的观察和操作方法不同,应按况选择。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 登陆计算机 2( 打开操作软件 3( 检查电镜状态 4( 装载样品 5( 插入样品杆 6( 加灯丝电流 7( 开始操作 8( 结束操作 9( 取出样品杆 10( 卸载样品 11( 刻录数据 12( 关闭操作软件 13( 退出计算机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实验表明,闪光的频率,光点刺激的方式是影响时间知觉的主要因素。预测快闪比慢闪的时间估计准确性要高,实时距比空时距的时间估计准确性高,短时间比长时间的时间估计准确性要高,但是由于被试提前知道时间长短,存在数秒数的情况,导致此实验未达到预期结果。 关键词:时间知觉空时距实时距闪光频率 1引言 时间知觉: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主要包括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时序知觉是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是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实验方法选择复制法。复制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按标准时间复制。复制时间与标准时间之差,为时间估计差。以此作为时间知觉的准确性指标。因只是仿制,不受过去经验影响,故能确切表达时间知觉的能力。本实验用复制法探究闪光频率,实时距空时距等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2实验一 2.1 实验目的 比较估计快闪光和慢闪光呈现时间的准确性 2.2 方法 2.2.1 被试 西南大学2014级心理学部本科学生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13名。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和听力正常。

2.2.2 实验器材 EP405时间知觉测试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 2.2.3 实验程序 首先,主试按功能键,使显示F2-02S、即刺激时间为2S,按声/光键,使指示灯在光处亮。按连续/始末键,使指示灯在两点均亮。 接着,被试手拿反应盒(键),据仪器刺激(闪光)时间,按任意键,复制(估计)一个与刺激相同的时间,主试立即记下该数,做20次。 最后,主试复位、重新设置,使闪光频率从2Hz到8Hz,同样做20次。2.3 结果 被试在不同情况下估计时间误差绝对值数据汇总求平均值,结果见图1 图1不同闪光频率下2秒与10秒AE值比较(AE指时间估计误差绝对值)由图1可以看出闪光频率越高,时间估计误差越小,时间持续越快,时间估计误差越小 将实验一中时间估计误差的绝对值进行可重复性方差分析的表1,结果发现时间长短呈主效应,闪光频率对结果没有影响,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

电子能谱XPS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电子能谱实验

实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 电子能谱实验 二、 实验目的 (1) 了解X 光电子能谱(XPS )测量原理、仪器工作结构及应用; (2) 通过对选定的样品实验,初步掌握XPS 实验方法及谱图分析。 三、 实验原理 在现代材料分析中,表面问题是材料研究中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微型材料、超薄 材料、薄膜材料和材料的表面处理等,都离不开表面科学。而X 光电子能谱(简称XPS )则是一项重要的表面分析方法。一定能量的X 光作用到样品上,将样品表面原子中的不同能级的电子激发成为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带有样品表面信息,具有特征能量,研究这类电子的能量分布,即为X 光电子能谱分析。 (1)光电发射 在具体介绍XPS 原理时,先介绍光电发射效应。光电发射是指,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收到入射的光子的激发而由发射出去成为自由电子的过程。对于固体样品光电发射的能量关系如下: 'b k sa E h E νφ=--(固体)(1) 其中b E 为相对于费米能级的结合能,h ν为光子的能量,'k E 为光电子的动能,sa φ为样品的功函数。 光电发射示意图如下: 原子能级结合能b E 对于原子来说是特征的,具有特异性,可以用它来标识原子及原子能级。 由样品发射的光电子最终将会被探测器俘获,对于探测器有如下能量关系:

b k sp E h E νφ=--(探测器)(2) 式中,sp φ为探测器的功函数。如下图所示: (二)化学位移 XPS 在进行定量分析的时候,有一项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化学态分析,其中包括化学位移和化学能移。 化学位移是指由于原子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而引起的结合能的位移(b E ?)。如化合过程+X+Y=X Y -,X 、Y 因电子的转移引起结合能的变化。相应的电子能谱也会发生改变,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区别同一类原子处于何种能态,这为表面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三)X 光电子能谱仪原理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由X 射线源发出的X 射线入射到样品表面,激发出自由光电子。光电子经过半球形能量分析器后被探测器吸收。探测器将光电子的所携带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由示波器收集并在电脑中显示出来。 XPS 测量原理示意图 X 光电子能谱仪结构示意图

spss实验报告——非参数检验

实验报告 ——(非参数检验)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SPSS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 2、熟悉非参数检验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掌握常见的秩和检验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 1、某公司准备推出一个新产品,但产品名称还没有正式确定,决定进行抽样调 查,在受访200人中,52人喜欢A名称,61人喜欢B名称,87人喜欢C 名称,请问ABC三种名称受欢迎的程度有无差别?(数据表自建) SPSS计算结果如下: 此题为总体分布的卡方检验。 零假设: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形态和期望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即ABC三种名称受欢迎的程度无差别,分布形态为1:1:1,呈均匀分布。 观察结果,上表为200个观察数据对A、B、C三个名称(分别对应1,2,3)的喜爱的期望频数以及实际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的差。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相伴概

率值为0.007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零假设,认为样本来自的总体分布与制定的期望分布有显著差异,即A、B、C三种名称受欢迎的程度有差异。 2、某村庄发生了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经过调查,发现当地居民是直接饮用 河水,研究者怀疑是河水污染所致,县按照可疑污染源的大致范围调查了沿河居民的中毒情况,河边33户有成员中毒(+)和均未中毒(-)的家庭分布如下:(案例数据run.sav) -+++*++++-+++-+++++----++----+---- 毒源 问:中毒与饮水是否有关? SPSS计算结果如下: 此题为单样本变量值随机检验 零假设:总体某变量的变量值是随机出现的。即中毒的家庭沿河分布的情况随机分布,与饮水无关。 相伴概率为0.036,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零假设,因此中毒与饮水有关。 3、某试验室用小白鼠观察某种抗癌新药的疗效,两组各10只小白鼠,以生存日数作为观察指标,试验结果如下,案例数据集为:npara1.sav,问两组小白鼠生存日数有无差别。 试验组:24 26 27 30 32 34 36 40 60 天以上 对照组:4 6 7 9 10 10 12 13 16 16 SPSS计算结果如下: 此题为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1)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

时间知觉能力测定实验的报告

时间知觉能力测定的报告 教科院10(5)班第四组黄超群 摘要本实验选取六名女大学生作为被试,掌握用复制法研究时间知觉。实验表明:时间知觉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被试估计时间的好坏与刺激呈现时间长短有关;被试估计时间与呈现刺激时间有显著差异,各呈现刺激的长短对被试估计时间是有影响的。 关键词时间知觉时间估计差异显著 1 引言 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对各个部分和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人类知觉到的世界具有时间上先后延续的性质,因此只有具备时间知觉,人们才能区分先后,理解连续的动作或行为。时间并不是为我们所能见的时针或分针,也不是任何具有实体的存在。时间和空间一起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尺度,人们因为知觉到时间而履行生活的规律。因为知觉到时间而持续或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可以说,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知觉是建立在时间知觉基础上的。时间知觉又可以分为时序时间和时距时间。时序时间让我们分清楚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则告诉我们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 从知觉的通道特点和知觉对象的时空属性划分,知觉包含了视知觉、听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目前还有无觉察知觉的实验。 在这里,我们将研究的是其中的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时间感觉的差异,这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作用和帮助。用复制法对时间知觉能力进行测定,复制法也可以称为平均差误法,具体做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出觉得和标准刺激一样长的时间,它操作时必须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别被试是高估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6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心理学专业,21岁。 2.2 实验仪器 BD—II—121A型时间知觉测试仪 2.3 实验程序 (1)选择刺激方式:按“刺激方式”键,键上方的“光”灯亮,表示光刺激呈现;“声”灯亮,表示声音刺激呈现;声、光灯全亮,则声、光刺激同时呈现。 (2)选择实验次数:按“实验次数”键。键上方“10”灯亮,表示实验进行10次;“20”灯亮,表示进行20次。 (3)选择标准刺激信号类型:按“+”、“—”键,调整信号类型参数(第一位数码管),参数范围0-9,参数0表示连续信号,1-8表示间断的8个不同频率的信号,9表示信号为一段空的时间间隔,即仅仅开始与结束时有很短的刺激呈

AES实验报告-材料分析与表征

《材料分析与表征》 俄歇电子能谱(AES)实验报告 学院:材料学院班级:xxx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原理; 2.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的基本实验技术及其主要特点; 3. 了解俄歇谱仪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 4.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在材料表面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 AES简介 俄歇电子能谱,英文全称为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简称为AES,是材料表面化学成分分析、表面元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元素深度分布分析及微区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俄歇电子能谱仪具有很高表面灵敏度,通过正确测定和解释AES 的特征能量、强度、峰位移、谱线形状和宽度等信息,能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固体表面的组成、浓度、化学状态等信息。 当原子的内层电子被激发形成空穴后,原子处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这一状态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发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退激发过程,存在两种退激发过程:一种是以特征X射线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辐射退激发;另一种通过原子内部的转换过程把能量交给较外层的另一电子,使它克服结合能而向外发射——非辐射退激发过程(Auger过程)。向外辐射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其能量仅由相关能级决定,与原子激发状态的形成原因无关,因而它具有“指纹”特征,可用来鉴定元素种类。 2. 俄歇效应 处于基态的原子若用光子或电子冲击激发使内层电子电离后,就在原子的芯能级上产生一个空穴。这一芯空穴导致外壳层收缩。这种情形从能量上看是不稳定的,并发生弛豫,K空穴被高能态L1的一个电子填充,剩余的能量(E K-E L1)用于释放一个电子,即俄歇电子。如图1所示。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标题: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作者:孙洁肖红艳普凤梅 班级:09应用心理学 学号:20091740107 20091740109 20091740126 日期:2011年6月24日

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孙洁(20091740107)肖红艳(20091740109)普凤梅(20091740126)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昆明 650031) 摘要:本实验采用闪电测反应速度测定装置测量了35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计算了其中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均值及标准差,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并对35名被试进行了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经过分析得到实验结果:(1)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被试3的反应时与被试1、被试2的差异很明显;(2)全体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35名被试内进行的性别与组别的T检验都得出被试简单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别的结果,即本次实验没有存在练习效应。这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也验证了实验假设的正确性。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视觉;差异 1.引言 1.1有关反应时的概念 反应时(简称RT)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反应时最早由天文学家发现,后由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加以研究和发展。1873年,奥地利生物学家Exner首先提出“反应时间”这个概念。以后Wundt(冯特)把反应时间引用到他的心理实验室里,使得反应时间直接成为了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使用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实验研究,曾对解决心理学理论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Hirsch, A.)在1861-1865 年间测量了视听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ms,声为140ms,触觉为140ms,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简单反应时比较短,并且具有通道差异性,因为感官换能的时间不同,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成人其视觉的简单反应时为150-230ms;此外反应时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所以我们提出假设:全体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1.2实验目的 本实验涉及的是有关视觉简单反应时的研究。验的目的是:(1)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材料的整理与数据的处理;(2)学会比较视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分析全体被试视觉简单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1.3 实验指导语 这是一次视觉反应时间的测量实验,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请你注意电脑屏幕的刺激呈现窗;当你看到闪电刺激后,就迅速按“OK”键(鼠标左键)上。不能提前按键或延迟较长时按键,否则测量无效,并重开一组。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姓名唐贤学号222010306011003 专业心理学(师)年级 2010 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 同组人姓名王俊、刘前旭成绩 时间知觉实验 摘要: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在于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实验分为实验1和实验2,分别检验闪光频率和不同刺激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闪光频率分快闪和慢闪,刺激类型则用声、光刺激,以区别不同感觉器官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或以连续、始末、断续的几种方式刺激,以区别不同方法描述的刺激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 关键词: 时间知觉、闪光频率、时距 1、引言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时间知觉分为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时序知觉是指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是时间知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

短。相对于时序知觉而言,时距知觉的研究更多,主要围绕动物和人类被试展开。 研究时间知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范式:预期式研究和回溯式研究。预期式研究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就知道,刺激时距呈现后,要对该时距进行估计;回溯式研究则是指刺激时距呈现后才要求被试对已呈现的时距进行估计,而在实验前被试是不知道要进行时距估计的。Block和Zakay(1997)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元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时距的判断,预期式判断显著大于回溯式判断。回溯式判断的被试间显著大于预期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而任务难度只影响预期式时距判断,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时距判断率(判断时距/标准时距)显著减小,而在回溯范式下,则没有影响。刺激的时距长度和刺激的复杂性和时距判断率则只对回溯式判断产生影响。刺激时距长度和时距判断率成反比关系,而刺激复杂度和时距判断率成正比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时距刺激(5-14.9秒)两种范式的时距判断率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不同实验范式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预期式时距估计要求被试对正在流逝的时距进行时间信息的提取、编码和储存;而回溯式时距判断往往要求被试从短时记忆中提取刺激时距间的非时间信息进行编码,通常是对事件编码的提取,因而更多地涉及记忆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检验了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了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刺激方式对时间估计的影

实验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使用方法 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某一位置样品浓度 3.定性判断和分析溶液中所含物质种类 二、实验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在200~400,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波长在400~800,两者都属于电子能谱,两者都可以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s Law)定律来描述 A=ε bc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 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cm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 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其中 包括有形成单键的σ电子、 有形成双键的π电子、有未 成键的孤对n电子。外层 电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见辐 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E 大小顺序为σ→σ*>n→σ*>π→π>n→π*

三、实验步骤 1、开机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关→开电脑→软件→联接→M(光谱方法)进行调节实验需要的参数:波长范围700-365nm 扫描速度高速;采样间隔:0.5nm 2、甲基紫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水)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 (2)标准曲线的测定 分别将5ug/ml、10ug/ml 、15ug/ml 、20ug/ml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 (3)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 3、甲基红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乙醇)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 (2)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 四、实验结果 1.未知浓度的测定 分别测定了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和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谱图如下: 甲基紫在580nm是达到最大吸收见下表: 浓度/μg*ml-1吸光度 50.665 10 1.274 15 2.048 20 2.6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