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晚期乳腺癌的治愈率

中晚期乳腺癌的治愈率

中晚期乳腺癌的治愈率
中晚期乳腺癌的治愈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10%,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临床上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通常经受巨大的病痛,焦虑、恐惧、没有尊严,身心都饱受折磨。不仅自己受苦,旁人看着也揪心,更加加重了人们对乳腺癌的恐惧。那么中晚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如何呢?

虽然目前医疗界尚没有达到完全康复、彻底根治乳腺癌且广泛推展开来的疗法。但是若治疗时机准确、方法得当,是很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病理周期,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的目的。乳腺癌并非都是不治之症,只是由于病因不明,病机复杂多变,且癌细胞呈浸润性、转移性的生长等等因素都给治疗乳腺癌带来很大的困难。

从文献资料来看,经过治疗存活20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并不少见,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临床康复。经过合理的治疗手段,患者的带瘤生存期也明显延长,生存质量大大提高。由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复杂,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治疗有效率差异很大,患者临床确诊后处于不同的时期,能够获得治愈的机会也就相差较大。所以,对于每个乳腺癌患者来说,既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又要在战术上重视它,那就是建立战胜癌瘤的信心,认真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每一次检查和治疗,争取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大多癌细胞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扩散、转移,伴随着难忍的持续的剧痛,一味的杀除癌细胞已经不是治疗的重点,应该把精力转移到减轻并通过提高免疫力,尽可能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饮食,进一步再去考虑如何杀癌!试想如果连生命体征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算把癌细胞杀死完了又有什么用呢?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独创的“三联平衡疗法”把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正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病因病机即:“虚、瘀、毒”,然后针对具体病机侧重实施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以达到恢复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在治疗上着眼于局部治疗的同时,必须重视全身的机能的调理,注重元气的充盛。应用中药治疗,从患者整体着手,抓住病机要害,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瘤体未见明显缩小,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期限却有西医难以企及的结果。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里有大量的患者在袁希福的“三联平衡疗法”下,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即使是一些已经被西医放弃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经治疗也可恢复自身元气,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下面分享一下:服用中药后病情好转的患者真实文字记录案例

基本情况:陈林凤,女,66岁,洛阳市涧西区人,乳腺癌骨转移

治疗经历: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确诊后,陈林凤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康复历程: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袁希福院长一边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陈林凤进行开导,让陈林凤当场热泪盈眶,“求医半年来,我都没有碰到过说话这么和和气气的医生。”而治疗效果更令她开始重获治疗信心。仅仅用药3天,需要人搀扶的

陈林凤就可以慢慢挪着去厕所了;10天后,陈林凤的精神、体力有了明显好转;20天后,全身乏力、腿沉、便秘症状消失,右髋骨疼痛减轻;50天后,除阴雨天髋骨轻微疼痛外无不适症状。从2009年用药至今,陈林凤已经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服用了8年多的中药。如今的她身上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平时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生活的非常幸福。

乳腺癌已经不在是“死亡”的代名词,而应作为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来对待。不论病情发展到何种地步,患者和家属都不能放弃,只有调整好心态,积极找寻合理的治疗手段,配合治疗,才能提高长期带瘤生存的几率,进而提高中晚期患者的治愈率。

乳腺癌数据调查

中国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2018年3月23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最新数据,估计了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由于收集和统计工作的存在,一般数据会滞后3年)。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8.46万,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9.43万。

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近年来多数欧美乳腺癌的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的检查和管理发生了重大改变。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对乳腺癌进行大规模钼靶筛查。

但是我国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筛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在2008年之前并无全国范围内的乳腺癌筛查项目。 全球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乳腺癌占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25%。亚洲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占全球的44%。(2017年) 最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仍在持续、稳定的上升。乳腺癌现在已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大病种。由于治疗技术先进,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要小于发展中国家。 虽然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死亡率却较发达国家高出很多。这可能与确诊较晚有直接关系。 乳腺癌患病率 亚洲 人口占比:59% 新发乳腺癌占比: 39% 乳腺癌死亡占比: 44% 非洲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HER2+乳腺癌 尚需解决的问题 赫帕双靶+化疗是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T-DM1、吡咯替尼已成为HER2+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对于HER2+患者,尚需解决的问题: 1. 早期阶段已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管理 2. HER2+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约1/2)患者如何选择全身治疗方案? 3. 晚期HER2+乳腺癌的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

2020 ASCO大会上,徐兵河教授团队公布了III期PHOEBE研究结果。PHOEBE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组(n=134)和拉帕替尼组(n=132)由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5个月和6.8个月(HR=0.39,P<0.0001),符合显著性差异标准(P≤0.0066)。由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HR=0.42,P<0.0001)。 一项Meta分析纳入PHENIX、PHOEBE、KATE2、EMILIA、 EGF100151、Cameron、Pivot、Martin等共13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ATM》杂志。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是曲妥珠单抗经治HER2+晚期乳腺癌最有可能改善PFS的治疗选择,这项研究也奠定了吡咯替尼用于晚期患者二线治疗的地位。 约一半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可能发展为脑转移。HER2CLIMB研究是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图卡替尼或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用于经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治疗后进展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0年2月发表在《NEJM》杂志上的结果显示,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和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的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和5.6个月(HR=0.54,P <0.001),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9个月和17.4个月(HR=0.66,P=0.005)。 2020 ASCO会议上,HER2CLIMB研究公布了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发表时间:2010-12-03T10:55:2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郑欢欢张春光孔晶 [导读] 化疗后34例患者有效,其中原发灶32例T4缩小为T2 郑欢欢张春光孔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150076)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166-02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我院于近10年来共治疗乳腺癌病人468例,其中局部晚期乳腺癌36例,我们采用新辅助化疗使局部肿块及逸域淋巴结缩小,改变了乳腺癌分期,使部分病人得以根治手术或姑息切除,疗效甚为满意。 1 临床资料 全组36例均为女性,年龄48~71岁,平均53.4岁,36例病人均经病理学诊断为乳癌,按国际TNM分期,T4N2M。(Ⅲ期)8例,8例中肝转移2例,骨转移2例,胸膜腔转移2例,肺转移2例。腋下淋巴结转移5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新辅助化疗给药方法,首先选用DOP20~30/m2·日连续5天, MMC6mg/m2每周1次(QW),ADM30~60 mg/m2QW每2周后重复,给药一次不见好转改为5FU500~750 mg QW,CTX600~800 mg QW,MTX20~30 mg QW,每4次为一疗程,定期查血、尿及肝功。 化疗效果评定按国际通用标准,CR肿块全消维持1个月,PR肿块缩小≥50%维持1个月,MR肿块缩小<50%维持一个月,SD肿块变化±25%,维持1个月,PD肿块变化进展。 2 结果 化疗后34例患者有效,其中原发灶32例T4缩小为T2,其中CR9例,PRl6例,MR2例,SD2例,腋淋巴结CRl2例,PRl6例,SD7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CH3例,PRl2例,SD2例,PDl例,MI转移灶SD6例,PD2例。36例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26例,其中根治术4例,仿根治术14例,姑息切除8例,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随访5年结果,1年内死亡6例,2年死亡12例,5年死亡22例,存活率38.9%。 化疗的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均主诉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1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低于4.0×109/L),暂停给药,给予支持治疗和中医扶正固本给药,血象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后继续原方案治疗。 3 讨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LocdadvancedbreartCancer)指局部肿瘤超过5cm,病变累及皮肤或胸壁,不能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有人报道其发病占就诊乳腺癌的10%~15%,本组统计占7.69%。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是病人延误就诊造成的,发现乳房有肿块但由于不疼痛,未引起注意,而一但疼痛出现,肿块已侵及胸壁或已有远处转移,地区文化程度对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乳腺癌的治疗,人们已认识到乳癌为一全身性疾患,综合治疗乳腺癌为当前主流,化疗占相当重要地位。新辅助化疗是指手术前用化学药物,通过全身或局部对肿瘤施以用药。本组病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用药采用两道防线,DD、ADM、MMC给药无效时应改5-Fu其有效率达94%(34/36)。 既往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无何有效方法,多采用姑息切除,配合放疗化疗。现我们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改变了乳腺癌的分期,使不能手术乳腺癌变为可能,本组36例通过化疗有26例得以手术,其中根治性手术18例占50%(18/36)。 以往局部晚期乳腺癌预后不理想,因远处转移,肿瘤侵犯肋骨直到胸腔,病人在2年内多已死亡,5年存活率只能在20%~30%,本组治疗后5年存活率38.9%。这揭示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化疗可做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合理方案。 新辅助化疗可提供早期全身系统治疗,能有效控制局部病灶和治疗远处转移灶。对于能否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目前尚无定论,但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优势在于:①新辅助化疗是最好的化疗药物体内药敏试验,可直接观察原发肿瘤变化,明确化疗方案的有效性,指导术后治疗;②使部分晚期不可手术的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③使部分T2、T3患者转化为T1,使保乳治疗成为可能; ④减少全身微小转移灶的存在;降低术后复发率。缺点在于:术前治疗干扰术后病理分期,难以估计病情;其次如果术前化疗无效可能延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通过新辅助化疗改善分期后,可提供合理的手术时机,使无法保乳患者达到再造要求,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8例患者均通过新辅助化疗缓解后,行改良根治手术及一期乳房再造,减少了二次手术对患者身心的影响及经济负担,且并未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不影响术后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颖,张学慧,亓发芝.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临床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 2008, 2(3): 279-288. [2] 沈镇宙,邵志敏,吴炅,等.乳腺肿瘤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9. [3] 卓睿,李铁.乳腺癌新辅助化疗FEC与FEP(持续输注)方案的比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6-8. [4]Lisa A. Newman, Henry M. Kuerer, Kelly K. Hunt, et al.Feasibility of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J].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1999,6(6):671-675. [5] 卓睿,凌文津,石雪枫,等.乳腺癌术后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27例分析[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3):280-287.

乳腺癌晚期患者不治疗能长期存活吗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着患者朋友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病情发展到晚期,患者往往要承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有些患者会选择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为自己赢取一线生机,而有些患者则会放弃治疗,不愿忍受治疗所带来的痛苦以及投入更多的金钱。那乳腺癌晚期患者不治疗能长期存活吗? 一般来说,如果乳腺癌晚期患者不治疗,其存活时间会大打折扣。相比病情早期,晚期已经相当严重,不治疗的话病情发展更快,加速患者的死亡。相反,如果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是有助于延长生存期的。所以不管病情是否已经发展到晚期都不要轻言放弃,即使到了乳腺癌晚期,经过治疗还是有可能延长生存期的。 就目前来说,常见乳腺癌晚期治疗方法有很多,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可以先采用手术或者放化疗,然后用中医进行辅助治疗。有些患者可能会问,手术或者放化疗后为什么还要用中医进行辅助?手术和放化疗虽然对乳腺癌治疗有效,但多多少少也存在一些弊端。就像刨树,尽管看上去树没了,但树根还在地下,并没有刨完,没除根,树迟早还会发芽。中医辅助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乳腺癌病灶本身,有助于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以及全身状况。当然,如果患者身体情况不好,无法承受手术以及放化疗,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该理论的实质内涵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部分参考案例: 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 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袁希福院长一边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陈林凤进行开导,让陈林凤当场热泪盈眶,“求医半年来,我都没有碰到过说话这么和和气气的医生。”而治疗效果更令她开始重获治疗信心。仅仅用药3天,需要人搀扶的陈林凤就可以慢慢挪着去厕所了;10天后,陈林凤的精神、体力有了明显好转;20天后,全身乏力、腿沉、便秘症状消失,右髋骨疼痛减轻;50天后,除阴雨天髋骨轻微疼痛外无不适症状。8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更让陈林凤欣喜万分:癌胚抗原为 0.38ng/mL。她为了让更多正在受病痛折磨的癌症患者重拾信心,常常义务到医

乳腺癌25个风险因素

专家总结乳腺癌的25个风险因素 每位女性都想知道怎样做才能将降低乳腺癌风险。一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女性,例如你的年龄,你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其他的因素--超重,缺乏锻炼,吸烟,吃不健康的食物--可以通过选择来改变。通过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让你自己更有力量,将乳腺癌的风险降到最低。 以下是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及如何降低风险: 确定的风险 一、作为一个女人 作为女人是乳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据美国统计,今年浸润性乳腺癌的新增病例有大约 190,000例,非侵袭性乳腺癌患者 60,000 例。 二、年龄 与其他疾病一样,当你年龄增加的时候你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将增大,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在55岁以上的妇女身上。 三、家庭因素 近亲中如果有诊断出乳腺癌的患者,风险会增高。如果你的直系女性家属(妈妈、姐妹、女儿)被诊断为乳腺癌,你的风险将会加倍。 四、基因 将近5%~10%的乳腺癌患者被认为是由父母的异常基因遗传给孩子造成的。 五、乳腺癌的个人史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乳腺癌,你将有3~4倍的风险在另一个乳房或者同一乳房的不同部分出现新的病灶。这种风险有别于原癌复发的风险。 六、30岁之前受到面部或胸部的辐射 如果因为治疗另一种胸部肿瘤而接受放疗(不是乳腺癌),如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将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如果你在青春期用辐射疗法治疗痤疮,也将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七、某些乳房变化 如果你被诊断患有某些良性胸部瘤,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有几种类型的乳腺良性病变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八、种族 白人妇女比非洲裔美国人、拉美和亚裔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其中非洲裔美国女性在年轻的时候更有可能发展为更具侵略性、更恶性的乳腺癌。 九、超重 超重和肥胖的妇女与保持健康体重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超重也使乳腺癌患者复发的风险大大增加。 十、怀孕史 没有足月妊娠或在30之后生育第一胎的的女性比在30岁之前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十一、母乳喂养史 母乳喂养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母乳喂养超过一年。 十二、月经史 在12岁之前来月经和55岁之后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三、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正在接受或曾经接受过HRT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四、饮酒 研究一致表明,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如啤酒、葡萄酒和白酒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五、致密性乳房 研究显示致密性乳房将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倍,并且增加诊断难度。 十六、缺乏锻炼 研究显示,每周4~7小时的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七、吸烟

乳腺癌其实并不可怕

腺癌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了影响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然而乳腺癌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新浪健康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卫燕博士谈谈乳腺癌的真相。 为什么说乳腺癌不可怕 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女性罹患的各类恶性肿瘤中,虽然乳腺癌发病人数遥遥领先,比位居第二的肺癌高出一倍多,但乳腺癌死亡人数仅为肺癌的约一半。或者我们换一种可能更直观的方法表述给大家,就是用新发病例数减去死亡病例数得到的是无瘤和带瘤生存人群增加的数目。那么,预计2015年女性肺癌生存人群会增加三万余人,而女性乳腺癌的生存患者群体会增加十九万之众。所以,乳腺癌患者确实越来越多。 经过规范治疗的早期乳腺癌的十年生存可达85%。在其他癌症还在拿5年生存率说事儿的时候,乳腺癌早已拿十年生存率说事儿了。有资料显示,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在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乳腺癌死亡率开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乳腺筛查项目的推广。所以,向民众大力推广规范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以及向全国的肿瘤医生反复进行规范诊疗程序的培训,都是很有必要的。 欧洲的统计数据显示,初诊的IV期患者的5年生存为26%。甚至不比有些癌症总体(早期加晚期)的5年生存情况差。就是说,在很多癌种在出现复发转移后只能按月预计生存期的情况下,乳腺癌是有希望按年预计生存期的。而遵从你自己选择的你信任的医生的医嘱是争取在与疾病的搏斗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任何恶性疾病对于患者来讲都绝对不是不可怕的。最关键、最持久、最能深入心底的慰藉一定是来自患者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讲,来自家人,尤其是老公的鼓励和关爱是患者获取较高生存质量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因素。 所以,只要我们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只要我们通过定期体检,争取有病能够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只要家人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配合医生进行适度治疗,乳腺癌就没有那么恐怖。 乳腺癌患者是应该“拿药当饭吃,还是拿饭当药吃?” 什么是拿药当饭吃?我们见过太多的患者家人把道听途说的所谓对病人有益的药物、保健品、营养品等等一股脑地好心好意地塞给病人。结果是,当患者把所有的这些东西吃完以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占26%, 而占死亡率的18%。国内统计,上海市区1972~1974年发病数1683人,1978~1980年发病数1 879人,由占女性癌症的第4位升至第3位。1982~1 984年发病数2 360人,上升为第2位,预计到2000年将升至首位。l 972~1974年死亡人数647人,1980年为857人,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天津市女性乳腺癌l 980年的发病率为17.5/l0万,至1989年为23.5/10万,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北京市1 991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7.8/10万,占全部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资料显示中国大城市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①乳房肿块:一般多为单发,质地较硬,增大较快,可活动,如侵及胸肌或胸壁则活动性差或固定。并记录肿块部位,在乳头外侧、内侧或在中线上。乳腺肿块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为了早期发现,应强调定期作自我检查。②皮肤桔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为癌侵及皮肤和乳头的表现。③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或浆液性,此时可涂片作细胞学检查。④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融合或固定。⑤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和脑转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⑥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皮肤呈炎症改变,可由局部扩大到全乳房,皮肤颜色由浅红色到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的临床严重征象:肿瘤和胸壁固定、腋窝淋巴结固定、乳房皮肤水肿、皮肤溃疡、腋窝淋巴结>2.5cm。 诊断检查方法①乳腺x线照片:可见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阴影.有时中心可见钙化。②乳腺B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③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④肿块穿刺:常用细针抽吸作细胞学涂片检查。并可做乳腺x线或B超立体定位检查来确定肿物位置,然后进行肿物穿刺或切除,对小肿物诊断有帮助。⑤病理检查:当疑为乳腺癌时,宜先作肿物整块切除,作冰冻切片,立等结果,确诊后接着作扩大手术。病理检查应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分组检查10个以上及脉管、淋巴结内有无癌性。⑥激素受体检查:通常检查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以便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佶疗。⑦肿瘤标记物检查:CA15-3、CA242和CEA增高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⑧PCR 法癌基因诊断检查:K19和Muc1等检查与乳腺癌相关性较好,此法可检测出存在体内的

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论文

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论文 论文关键词:艾易舒注射液;晚期乳腺癌;化疗 论文摘要:且的:观察并评价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7月2006年7月诊断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共100例,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长春瑞滨加吡柔比星化疗两个疗程,观察组同时使用艾易舒注射液,于化疗第1天及最后1天采血,检查患者血象、肝肾功能及一般情况记录。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毒性反应小于对照组。结论: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化疗相关毒性反应。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及生活幸福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乳腺癌普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乳腺癌已经成为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仍有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早期发现,就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无法行手术治疗。对于晚期乳腺癌,全身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于2004年7月2006年7月使用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共51例,同时设置49例单纯化疗的对照组,从而评价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总共100例患者皆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经《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诊断为乳腺癌Ⅳ期患者。患者全为女性,并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艾易舒联合化疗)及对照组(单纯化疗)。其中观察组共51人,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54,3岁,其中肝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8例,肺转移5例;对照组共49人,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1岁,其中肝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9例,肺转移7例。所有患者皆为初次治疗病人,之前未经过任何全身化疗,局部淋巴结放疗等。所有患者皆无明显骨髓抑制表现(白细胞>3.5×109/L),无化疗禁忌证,治疗前KPS评分都大于80分。 1.2治疗方法

乳腺癌转移有长期存活的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乳腺癌起病隐匿,早期很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都是到了晚期才确诊。乳腺癌到了晚期常会出现扩散的情况,一旦出现扩散将会对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很多患者对于生存期比较关注,那乳腺癌转移有长期存活的吗? 乳腺癌这种疾病,由于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多数患者在发现病情的时候已经到了晚期,更有甚者出现扩散转移。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生存期是比较关注的,其实专家介绍,乳腺癌转移想要实现治愈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但是患者也不要认为就是被判了死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依然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癌出现转移临床上治疗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与中医治疗。其中由于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理念不同,针对性不同,因此治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手术与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对于晚期扩散的癌细胞,根本毫无作用,及时进行淋巴清扫术,也只能暂时缓解病情,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源头”。 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方法,通过各种化学药物,虽然可以消灭癌细胞,暂时延长病人存活期,但是化疗只能消除机体内游离癌细胞,却无法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改善癌灶与癌细胞的生存环境,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此外,化疗“敌我不分”“饮鸩止渴”,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大量实践表明,乳腺癌出现转移病人身体多虚弱,耐受力较差,中药具有药性温和、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等功效,在晚期的治疗中

比较普遍。中医治疗癌症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一面可以修复受损机体,增强机体耐受力,另一面可以有效改善癌灶生存环境,铲除癌细胞生存“土壤”,在减轻痛苦的同时,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临床上,在众多的中医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应用广泛。 乳腺癌出现转移虽然病情加重了,但是并不是被判死刑,建议患者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让晚期患者也能过上正常的生活,甚至创造奇迹,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文章目录*一、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二、乳腺癌如何预防*三、乳腺癌食疗方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1、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多发于 45-50岁的女性,但别以为乳腺癌只是中老年妇女才会得的病,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中70%是40岁以下的女性。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40~60岁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提前近10年,少数未婚女性也未能幸免;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中,早期发现的病例数不足20%。 2、乳腺癌临床表现 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

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乳腺癌怎么检查 在乳腺门诊,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 乳腺;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 乳腺癌如何预防预防乳腺癌应该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能够引起多种癌变,所以也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饮酒不仅仅会影响到肝功能,还会影响到脑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催乳素与乳腺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 想要避免乳腺癌的发生,一定要远离烟酒。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引起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的食用高脂肪、腌制、烟熏、烧烤类的食物,就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因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肥胖,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过多,甚至 是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能够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东西,所以想要远离乳腺癌就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经常食用这些垃圾食品。 保持适量的运动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附30例报道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附30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1-01-20T10:39:48.18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丁世美[导读] 可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发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丁世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655000)【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CEF方案对30例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 环磷酰胺 (CTX) 600 mg/m2, d1, ;表阿霉素(EPI) 60mg/m2, d1,5-氟尿嘧啶(5Fu) 500 mg/m2, d1, 21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2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3例获得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1例无效,总有效率(CR+PR)为70%。结论: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原发肿瘤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好疗效。【关键词】乳腺癌;中晚期;新辅助化疗【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34-01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它不仅是一局限性疾病,更是一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以局部和系统性的综合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是指原发病灶直径大于5cm(T3)或有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区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互相融合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临床分期上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指IIIa和IIIb的乳腺癌,IIb期乳腺癌在治疗原则上与局部晚期癌相似,故归入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行列。术前化疗或称之为新辅助(neoadjuvantchemotherapy),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应用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已成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对进展期乳腺癌患者30例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至2008 年8月共收治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术前均经临床检查,彩色B超诊断及细针吸细胞学或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单侧乳腺癌29例,双侧乳腺癌1例,为女性,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5,4岁,按TNM分期,Ⅱb期10例,Ⅲa期13例,Ⅲb期7例,所有患者既往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血常规检查正常,心、肝、肾功能无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全组病例均采用CEF方案,环磷酰胺(CTX) 600mg/m2, d1, ;表阿霉素( EPI) 60mg/m2, d1, 5-氟尿嘧啶(5Fu) 500mg/m2, d1, 21 d为1个周期. 化疗2-4个周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术后以原方案继续化疗6个周期(无效者更换方案),有淋巴结转移者在术后完成6个周期化疗时行放射治疗,ER PR阳性者,化疗结束后口服三苯氧胺进行内分泌治疗。 1.2.2疗效评定: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体检或B超测量肿瘤原发灶体积,肿瘤体积(V)以下列公式计算:V=D3×π/6. 按照UICC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评估. 临床完全缓解(c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手术标本中原发肿瘤区已无浸润癌细胞;临床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不超过50%,或增加<25 %;疾病进展(PD):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 总有效率(RR)=CR+PR. 毒副反应按照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2结果 降低临床分期21例(70%),其中Ⅱ期降为Ⅰ期者10例,Ⅲ期降为Ⅱ期者8例,Ⅲ期降为Ⅰ期者3例. 获得CR 3例(10%),PR 18例(60%),病情稳定6例,全组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RR为70% 26例患者化疗前患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2 个周期后有10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15例(50%)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除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外,其余包快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腋窝淋巴结缩小,可活动。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毒性反应均为可逆性,未严重毒性反应,以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最常见,其次是脱发. 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占62.8%,Ⅲ度占14.0%;恶心呕吐Ⅰ,Ⅱ度占68.6%,Ⅲ度占7.0%;脱发Ⅰ,Ⅱ度占53.5%,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无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新辅助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早期研究发现术前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原发灶,使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术前化疗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Fisher等研究发现切除原发肿瘤后24小时,远处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和外周血循环中的生长因子浓度出现升高,而手术前的细胞毒性药物的化疗可以阻断肿瘤这种由于原发灶切除后快速增长的趋势,有效控制残存肿瘤细胞的生长[2],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原发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故术前给予有效化疗,可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发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已认识到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转向全身性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其中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应用. 与传统的术后化疗相比,有以下优点:①降低肿瘤分期,使手术更彻底;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③抑制手术后残余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⑤由于肿瘤缩小,增加了乳腺癌保乳的机会,为保留乳房外形创造了条件;⑥评价术前化疗的效果,为术后化疗选择药物提供参考,而且,围手术期化疗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患者耐受性;⑦抑制手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新辅助化疗的缺点:由于有部分患者不敏感,从而延误了局部治疗的时机,由于新辅助化疗可使区域淋巴结降期,从而失去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一重要预后信息,因为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消失,使手术标本术后生物学预后因素分析造成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偶有假阳性报告,造成不必要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我们的临床治疗发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小癌周浸润,降低腋窝淋巴结的粘连度,使融合成块的淋巴结缩小,降低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增加乳腺癌保乳治疗机会。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多数研究认为,含蒽环类的联合方案有效率高我们采用含蒽环类的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0例,有效率高,而且副反应低且,患者能耐受。 总之,应用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对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临床分期,使不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有了手术机会,增加了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2]沈镇宙,卲志敏.乳腺肿瘤学,P269 P271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32例

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 腺癌32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方案(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客观缓解率、手术切除率及毒副作用。方法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的LABC 32例,Ⅲa期19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行TEC方案术前化疗:多西紫杉醇 75 mg/m2,d1静脉输注,表柔比星60 mg/m2,d1静脉输注, 环磷酰胺 600 mg/m2,d1静脉输注,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2个治疗周期后对病灶进行首次评估,以决定是否再给予1~2个周期的TEC化疗后再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观察化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32例患者接受2~4个周期TEC方案化疗后,27例降低了临床分期,降期率为84.3% (27/32);临床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1.8%(7/32)、56.2%(18/32);手术切除率为 100%。常见毒副作用有:轻中度脱发、恶心呕吐、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对症处理均可缓解;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1.8%(7/32)和9.4%(3/32)。结论 TEC方案治疗LABC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临床分期,为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乳腺癌;化学疗法,联合;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加术后化疗或放疗。部分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原发病灶较大或区域淋巴结已广泛转移,治疗相当困难,而且预后差[1]。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病灶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以便于手术切除,并可以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以提高综合治疗疗效。我们对32例LAB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加环磷酰胺(TEC方案)实施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10年3月经组织学确诊的LABC 患者32例,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6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为未治患者,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化疗前常规胸部X线检查、B超检查、脊柱X线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为1.5~8.0 cm(中位值为5.2 cm)。TNM分期:Ⅲa期19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N0 9例,N1 16例,N2 7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8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2例,黏液腺癌1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签署化疗同意书,予TEC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 m2静脉输注d1,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输注d1,环磷酰胺600 mg/ m2静脉输注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 2019 年预计将有230480 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 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高发区如北欧、北美等国家,乳腺癌从 20 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 45-50 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 10-20 岁发病率上升 1 倍,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 岁达到最高。 而在亚洲等低发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绝经后会略下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 45-55 岁之间,亚洲人移居西方国家后仍保持这种年龄分布特征。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月经过早来潮(小于 12 岁)或绝经晚(迟于 55 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 35 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 致癌性 RNA 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1 / 5

3. 乳腺非典型增生: 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4. 遗传和家族史: 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 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 2-3 倍。 5. 营养因素: 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 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乳腺癌的四大临床症状表现; 1. 乳房肿块: 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 2. 乳头改变: 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 50 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 病)的临床表现。 3. 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 肿瘤侵犯皮肤的 Cooper 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

乳腺癌

乳腺癌护理查房 一、病因: 现在在医学上对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 岁前亦少见,但20 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 ~ 50 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 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 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 ~ 3 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 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 岁者的2.2 倍。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 岁者比小于45 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 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Li(1988) 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 ②易双侧发病; 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 前发病。 (2) 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围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

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 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