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核素教案

最新核素教案

最新核素教案
最新核素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区别概念之间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核素的概念,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区分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探究

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原子符号

质了数

中子数

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11H 氕(H ) ②21H

氘(D )

③31H

氚(T )

那么11H 、2

1H 和31H 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他们是不是同一元素。

同位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1、在14

6C 、14

7N 、16

8O 、35

17Cl 、235

92U 、238

92U 中;

(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3)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以上所列共有_____________种元素. 种核素。

板书设计 一、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A

Z X ,X

表示元素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A 质量数=Z 质子数+N 中子数

二、核素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位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可以放到习题中讲解,如果加到课上,概念太多,学生容易混 在一块分不清。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原子核物理基础 概论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体。研究这个中心体的性质、特征、结构和变化等问题的一门学科称为原子核物理学。 一、原子核物理的发展简史 1.1886年 Bequenel发现天然放射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放射性衰变具有统计性质;放射性元素经过衰变(α,β, );一种元素会变成另一种元素,从而突破了人们头脑中元素不可改变的观点。 2.1911年 Rutherford α粒子散射实验,由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1919年α粒子实验首次观察到人工核反应(人工核蜕变)。使人们意识到用原子核轰击另外的原子核可以实现核反应,就象化学反应一样。 4.1932年查德威克中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荷,易进入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在这件大事中,实际上有我国物理学家的贡献。根据杨振宁先生的一篇文章介绍,我国物理学家赵忠尧在1931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但查德威克看了之后未引用,故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5.20世纪40年代核物理进入大发展阶段(引用科学史材料): (1)1939年Hahn发现核裂变现象; (2)1942年Fermi建立第一座链式反应堆,这是人类利用原子能的开端; (3)加速器的发展,为核物理理论和核技术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粒子流,便于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 (4)射线探测器技术的提高和核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获取实验数据的能力; (5)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方面进一步改进了人们获取数据,处理核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提供了在理论上模拟各种核物理过程的工具。

例如模拟反应堆中中子的减速、慢化过程等物理过程。 二、核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核物理学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理论方面是对原子核的结构、核力及核反应等问题的研究。同其它基础研究一样,是为了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为更好地改造自然而开辟道路的。另一方面是原子能和各种核技术的应用,包括民用与军用。这两方面的研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向前发展。 三、学习中的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计算方法,学习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四、读物 [日]片山泰久,量子力学的世界,科学出版社,1983。 [美]I.阿西莫夫,原子能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0。 冯端,冯步云,熵,科学出版社,1992。 阅读科普读物掌握一点常识。

原子核组成教案 陈功

【课题名称】:原子核的组成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选择了化学史中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不断深入、原子结构模型的不断演变的过程来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这样安排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带入完全的化学微观世界,又为整个专题“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作了恰到好处的诠释,同时也为化学2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原子的构成和同位素的相关知识,本单元中有关“原子核的组成”的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化学学习和研究必须进入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认识、使用符号原子的组成。及质子数、电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出其中的一些规律;通过对微观粒子的认识,逐步形成抽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元素的概念,认识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并区分它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质量数、核数、同位素的概念及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拟人、讲述、练习、比较 【教学过程】: 【回顾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它可以被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回顾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我们了解到了原子组成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 原子核 【板书】原子 【引入】仅仅知道原子可以再分,是不是就可以满足人类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求知欲

呢? 【情境创设】: 1.据报道,人类研制出了在一些西方阴谋家眼中具备“摧毁地球”能力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新型加速器——大型质子对撞机(LHC)能重新建立一些条件,其中包括能量 密度——在约150亿年前宇宙诞生之后仅仅10亿分之一秒宇宙中存在的能量密度。有些人 甚至认为它能造成人造黑洞并毁灭地球,当然,这是不可信的。 2.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亿吨之巨!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白矮星中的简并电子压再也承受不起了:电子被压缩 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 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 原子核的密度) 【过渡】例子中所说的质子,中子又是怎样的粒子呢?他们和原子核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前面我们主要研究对象是核外电子这部分,那么本节课我们将把目光对准对原子核部分 进行剖析(圈出板书上的“原子核”),探寻原子核内部的组成。 【陈述】其实,早在20世纪,卢瑟福也和我们一样把目光投向了原子核。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打破原子核去观察内部的结构。就跟我们打破鸡蛋的壳可以观察到鸡蛋的内部一样。当然,对于微观粒子,我们不可能直接去打破,卢瑟福采用了α粒子轰击N原子核的实验方法,最终发现了质子。 1918年他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時,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注意到在使用α粒子轰击氮气时他的闪光探测器纪录到氢核的迹象(碳核+氢核)。卢瑟福认识到这些氢核唯一可能的来源是氮原子,因此氮原子必须含有氢核。他因此建议原子序数为1的氢原子核是一个基本粒子。盧瑟福發現質子以後,又預言了不帶電的中子存在。后来,查德威克通过研究约里奥·居里夫妇石蜡在“铍射线”照射下产生大量质子实验,发现了卢瑟福所预言的中子,发现了这是一种不带电荷的粒子。 质子(+) 原子核(+) 【板书】原子中子(0) 核外电子(-) 【自主学习】同学们请观察教材上的表1-7,注意电子,质子,中子的电荷,质量和相 对质量的大小。相对质量的概念可以参考课本本页下方的注释。

核素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核素 人教版《化学2》第9至10页 1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对于《元素周期表——核素》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活动与探究建议: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人教版《化学2》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要求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须的学科素养。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核素这部分知识内容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难度并不大,学生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结构理论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选修内容做好铺垫。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以及它们的电性和相对质量,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的。在学习核素之前,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主要性质等知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代表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原子的构成,使学生知道核素、同位素等涵义,并知道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另一方面从同位素在生活、工农业生产、科研、考古等方面广泛应用出发,介绍同位素的放射性,再从同位素的放射性角度分析接触和使用它的风险性,让学生分析如何进行风险的预防控制和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模板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题目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性质 基本实验 实验学时 3 教师 冷雪松 教学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重点 消除副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怎样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前的准备: 仪器设备的检查,注意要校准砝码。 实验的预做(采集三组以上数据进行处理)。 作出数据表格设计的参考。 课上教学的设计: 一、课上的常规检查(预习报告、数据表格的设计等)。(5 分钟) 二、讲解的设计(30分钟) 1、引言 德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1879年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现,任何导体通以电流时,若存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则导体内部产生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的电场,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它是一种磁电效应(磁能转换为电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先后制成了多种有显著霍尔效应的材料,这一效应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霍尔效应已在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测量技术中,典型的应用是测量磁场。 测量磁场方法不少,但其中以霍尔效应为机理的测磁方法因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而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本实验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掌握用磁电传感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的基本方法,学习用异号法消除不等位电压产生的系统误差。 2、提出本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讲授为完成本实验设计思想和设计 原则 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 3、实验的拓展:(由本实验的完成深化和延伸所学的知识,启发学 生利用现有的设备拓展出新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数据的测量与处理要求用做图法处理数据. 5.介绍主要仪器设备与使用 6.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1)、霍尔片又薄又脆,切勿用手摸。

原子核核素教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

课时1 原子核 核素 目标与素养:1.了解原子的结构。(微观探析)2.知道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微观探析) 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及构成微粒 原子??? 原子核? ?? ?? 质子: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 对于一个确定的原子存在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

3.原子的表示方法 一般用符号A Z X 表示,字母表示意义如下: 表示质量数——A 表示质子数——Z X ——表示元素符号 如37 17Cl 表示质量数为37、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微点拨:(1)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且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1 1H 。 (2)同种元素的原子与其相应离子的质量数相等,如23 Na 与 23 Na + 。 二、核素 1.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如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1 H 21 H 31 H 俗称 - 重氢 超重氢 符号 H D T 质子数 1 1 1 中子数 1 2 4(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用的标准原子为 12 6 C ;考古中常测量14 6C 的数量来推断生物体的存在年代。 (2)制造氢弹的原料为2 1H 、3 1H 。 (3)核反应堆的燃料是235 9292U 。 微点拨: 同位素的两个特点 (1)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2)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化合态还是游离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

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了解质量数的定义。 2.了解原子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4.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5.知道元素、核素的概念。 通过原子结构的学习、通过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提 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的 素养水平。 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核素教案新人 教版必修第一册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质量数 如图1:原子结构的发现史,通过本图我们可以知道原子结构的认知是逐步深入的,图2表示原子结构,结合本图完成下列知识点: 1.原子的构成 (1)构成 原子 ?? ? ??原子核 ?? ? ??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显电中性 (2)原子的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如3717Cl表示质量数为37、核电荷数为17的氯原子。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 (1)质量数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即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2)两个关系 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关系)。约为相对原子质量 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数量关系)。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如图所示,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是用电子云来表示的,在高中阶段为了好理解,出现了最后一图排布方式,结合上图,完成下列知识点: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关系如下: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尝试自己写一下Na的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点三核素、同位素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案模板

教案 Practical College English 新认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教研室:公共课部教师姓名:freefishwang 授课专业和班级11机电01、02、03 课程名称Practical College English 授课学时 6 授课内容Unit 1 Bill Gates in His Boyhood 教学目的Understand the main ideas of text A and text B, grasp the words, expressions, structures and word formations used in the text, and discuss the text among students and offer their opinions on the topic of learning styles and techniques. 教学重点Study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know how to write a letter in English. 教学方法Student-oriente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free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on. 教学过程 1.Warm-up activities (10 minutes) 2.Understanding the text (15 minutes)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text.) 3.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text(50 minutes) 4. Grammar and exercises(30 minutes) 5. Writing skills introduction (20 minutes) 作业Assign homework: 1. how to make friends. 2. Translation and after-class reading. 辅助手段Multimedia software 教学内容 1.Warm-up activities Introductory Remarks: Step 1: Show some pictures and watch a video, discuss in groups. Step 2: 1.Are you familiar with Bill Gates?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2.Please list some other successful persons’ names and give a brief comment on them. 3.People often say that famil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ne’s life,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it? II. Understanding the text 1.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 Introduce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 Explain and illustrat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anguage points in the text.

电子教案模板

剑阁县实验学校电子教案

剑阁县实验学校电子教案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 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 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 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 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 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 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 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 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二课时备注修订意见教学内容:1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2.指 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流程:(一)齐说课题引入。

新教案模板

新教案模板

单元课时计划单 元 课 题 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 单元教学目标 电功和电功率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而不少学生在理解时经常混淆这两个物理量复习时应重在理解,可与电功做比较,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节课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巩固对电功、电功率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对实验设计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能力: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能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知道电功的概念及其单位,明确电流做功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理解电功率概念,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电能表的观察,了解其用途及各种技术参数的物理意义,能根据电能表的示数变化计算消耗的电能。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得出计算电功的公式。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观察和阅读相关资料,学习各种用电设备的使用方法。遇到问题提出猜想,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总结规律,树立实践出真理的观念。通过对用电器额定功率的认识在选择用电器时有节能意识;通过对实验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变形;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难点: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电功的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优秀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 45 分钟 2、授课人数: 60 人 3、课时: 1 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3 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 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 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 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 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 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 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 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 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 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设计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 21 世纪公民的 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 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 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核素 教学设计[必修](3)

第4课时 核 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点提示 教学难点 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新制饱和氯水、NaBr 溶液、KI 溶液、CCl 4、苯、溴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那么,同学们是否会联想到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有无关系?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定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C12是什么含义? 多媒体展示: 原子的构成 X A Z 师:实验证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取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把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到的数叫质量数,它是原子的一个重要性质。我们可以用“A”表示。好,同学们现在知道C-12中12的含义了吧! 生:(齐声)知道!它表示C 原子的质量数。 多媒体展示: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比较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比较

师:请同学看书P 10表:氢元素的原子核,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1:氢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都是1,但中子数各不相同。 生2:原子名称也不一样。 生3:元素符号相同,都含“H”,但原子符号不相同。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师:研究表明,与氢元素的原子核相似,同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我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听说过“同位素”这一名称?我们班有没有家长在医院工作的同学? 生:(齐声)有两个同学家长在医院工作!×××和×××。 生:听说过“同位素”这个名词,医院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给肿瘤病人治疗——即常说的“放疗”。 师:请坐,那么,同学们,你确切知道什么叫“同位素”吗?它有哪些性质?具有哪些重要的用途?好,请同学们看书,说明同位素的含义。 板书:二、核素 1.核素 2.同位素 [知识拓展] 1.天然同位素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原子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变。 2.同位素原子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例如: 2211H +O 2====2O H 211;2221H +O 2====2O H 22 1

教案模板

教案标准格式 一、标题(课时) 二、教学目的 三、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1、旧课复习(时间) 2、新课内容(时间) 3、新课小结(时间) 四、作业 五、教学后记 教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附件3:参考教案格式 课程教案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 音像讲解等。

教案参考格式 教案是体现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做好教案编写规范与管理工作,促进教案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案编写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页上的课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应填写课程名称、课程编码、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适用年级、专业、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等信息。 2.教案扉页要求:应填写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二)设计编写教案 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达,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章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与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 在编写教案时应突出以下要点: 第一,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反映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教授知识的深度、广度、教学层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教育。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第三,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须按要求编写教案。 第四,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章节教学效果反映的总结、分析,可以全面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目录 一、课标分析 (3) 二、教材分析 (3) 三、学习对象分析 (3) 1. 学习对象 (4) 2. 知识基础 (4) 3. 能力基础 (4) 4. 学习风格分析 (4) 四、学习目标 (5) 1. 知识与技能 (5) 2. 过程与方法 (5)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五、学习重、难点 (5) 六、教法和学法设计 (6) 教法设计 (7) 学法设计 (7) 七、学习软件设计(学习资源与环境) (7) 八、教学流程 (8) 九、教学过程 (10) 十、教学反思 (13)

一、课标分析 1.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三部分内容。其中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位于开篇,让学生在首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上继续深入认识原子的结构及其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并学会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元素 的部分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 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 期表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解释了原子的微观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不规律,为后续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了 必要的基础。 三、学习对象分析 1.学习对象 本节课是高一学生步入高中以后第一次对原子结构进行学习。经过初中以及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元

素和原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且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 2.知识基础 (1)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原子、元素的概 念,记忆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对原子核外的电子排 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2)初中阶段学生阶段已学习了简单的元素周期表, 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本节课在此基础上 深入学习。 3.能力基础 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再加上学生从宏观知识到 微观知识的转变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 学应尽可能地情景化、具体化,并且要合理控制难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此外,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因此本节课学生要在 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系。 4.学习风格 (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喜欢积极去探索 新事物,发现新现象。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 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喜欢和别人比较,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和进取心,

大学学习教案模板.doc

附件1:教案封面 山西农业大学 教案 ~ 学年第学期 学院名称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使用教材 授课时数 年月日

附件2:表格式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3、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附件3:文字叙述式教案7模板 教案编写说明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材选择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建议: 六、总学时: ()学时,()学分,难度等级()。 具体的教学内容纲目和学时安排如下(讲授时,可视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序号课题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学时 ……… 关于使用教材《》的说明 一、本书的指导思想: 二、本书的缺憾: 三、本书特色: 第一章绪论(以普通心理学为例) 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心理学史 教学重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心理学史 授课方法:讲授、实验[视(听)简单反应时,似动现象]、演示:stroop效应 主要参考书目: 1、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大出版社 2、黄希庭主编:《心理实验指导》 3、杨清主编:《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辽宁人民出版社

4、李汉松主编:《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 在我们周围有多种现象分别由不同的学科去进行研究从而构成了人类不同的知识领域。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眼看世界五彩缤纷、耳听八方优美旋律,人脑还可以贮存丰富的知识,记忆许多的信息,还可以思维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人还有七情六欲、如需要、情感、意志等等,凡此种种都属于心理现象。 无机 物质世界植物 有机 动物?高级为人 人类知识领域有两大类 精神世界?主要为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地讲是研究: (1)心理现象: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现象。 (2)行为:人的心理是精神的,内在的东西,不具形体性,所以要通过外部表现—一行为来分析、观察。因而本书倾向于认为: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的科学。 ……精品文档

(完整版)高中化学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核素 同位素(A 组) 1.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的碘 I 治疗肿瘤。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12553差为( ) A .72 B .19 C .53 D .125 2.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U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下列关于U 2359223592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U 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 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2359223592C .U 与U 互为同位素 D . U 的质子数为235235 92238 92235 923.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 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144 62Sm 150 62Sm A . 与互为同位素 B .与的质量数相同14462Sm 15062Sm 14462Sm 15062Sm C .与是同一种核素 D .与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144 62Sm 15062Sm 14462Sm 15062Sm 4.某微粒用R n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Z A .所含质子数为A -n B .所含中子数为A -Z C .所含电子数为Z +n D .所含质子数为Z +A 5.H 、H 、H 、 H +、H 2是( ) 112131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 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6.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 钛元素的同位素、、、、中,中子数不可能 Ti 4622Ti 4722Ti 4822Ti 4922Ti 5022为( )A .30 B .28 C .26 D .24 7.若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某元素的阴离子R n -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为A -x +n ,其中A 为原子的 质量数,则m g R n -中电子总数为( ) A . B . C . D .m A -x NA A m A -n NA A A -x -n NA A -m mxNA A 8.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两种微粒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可能是同位素 B .可能是不同分子 C .可能是不同离子 D .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9.不久前,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三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是 Hf 。关于Hf ,下列说法正确 1857218572的是( ) A .是一种新元素 B .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 C .是一种新原子 D .原子核内有72个中子 10.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的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C ,N ,O 三种原子构成的CO 和N 2下列说法正确的 126147188是( ) A .质量和分子数相同 B .质量和分子数都不相同 C .若压强相同,则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质量不同

大学教案模板范文图片

大学教案模板范文图片 【篇一:大学教案格式模板】 贵州理工学院 教案 20 ~20 学年第学期 学院(部、中心) 课程名称 专业、年级、班级 主 讲教师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 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 生实际,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堂课一个序号)。 2、教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单位(一般2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 单位。 3、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 6、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和手段。 6、教学过程(含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 可有自己的特色。 7、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8、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9、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

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请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2 编号: 教师姓名:职称:请插入日期 3 4 备注: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教师姓名:职称:请插入日期 5 【篇二:高校教案模板】 教案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教学内容 【篇三:大学试讲教案教案格式】 学生试讲教案 院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2011 年 4月 (本页打印说明:“内江师范学院”图片字号为小一,“学生试讲教案”黑体不加粗,字号为小初;图片与“学生试讲教案”居中,段前段后空1行;其余内容字体为宋体,三号,段前段后空2行;) 此仅为教案打印格式样本,具体内容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或 调整。 teaching plan for module x (student’s book x) (times new roman, 三号,段前段后空1行,行距为22磅) the first (second, third, forth) period, 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grammar, exercises): “课文标题” 注:每个单元分为五至六个教学模块,即(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grammar, exercises 等)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模块教学。 i. teaching objectives (一级标题顶左,小四粗体)

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 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 ---------- 胶体。 设计理念 1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课公开课电子教案模板

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郭平授课班级:10高职数控2班 课题 凸模方板的轮廓加工 (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备课时间2011年9月18日 授课时间2011年9月20日第一节 教学目标1.掌握刀具半径补偿的编程方法 2.会利用数控铣床对凸模方板进行轮廓加工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重 点 刀具半径补偿的作用 难 点 刀补的建立与取消 教 具 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课型新课教法任务驱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着装,点名 二、出示任务 (一)教师出示挂图:方板轮廓二视图 简要介绍工件(模具的凸模)的结构及用途 (二)找学生分析图纸 教师从三方面进行引导:1.技术要求 2.尺寸数字 3.加工符号(粗糙度值) 三、计划实施 (三)根据图纸分析结果,填写加工工序卡片 教师提出3个问题:1.刀具尺寸如何选择? 2.粗精加工时S和F的大小? 3.半径补偿如何理解? 4.顺铣还是逆铣? 集中学生注意力 为下一步填写工序卡奠定基础 为下一步编写程序提供数据支撑

(四)编写加工程序: 教师提问: 问题1: 利用之前学习的编程知识,把刀具想象成一个点按轨迹直接编程可不可以?为什么?找学生上前面编程,规定起刀点。 导出:不可以。必须让出一个刀半径值。 知识链接: G41:刀具半径左补偿 G42:刀具半径右补偿 问题2:那刀具应该偏多少呢?一定正好是一个刀半径吗? 如何设置偏值大小? 导出:D 补偿值存储器号 知识链接: 刀具半径补偿编程格式: G41/G42 G01(G00)X Y D F G40刀补取消 注意事项: 1.建立或取消刀补时不可以用G02或G03 2.建立或取消刀补的距离必须大于刀具半径补偿值 3.在执行刀补的时候,不允许出现Z方向连续移动的指令 (五)学生分组,上机操作 要求:学生变换不同的刀补值进行加工,检测工件尺寸变化 四、总结提高 (六)学生分组总结刀补都有哪些用途 提示:在刚刚加工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刀补,我们发现工件的尺寸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请从中总结刀补功能具有什么用途? 1.简化编程 2.控制粗精加工 3.加工同一尺寸的凹凸型面通过2个问题的提问,引出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解决难点:图形分析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由学生通过检查、观察测量结果,总结出刀补的作用。此部分为本节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