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整式的乘法1414整式的乘法3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整式的乘法1414整式的乘法3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整式的乘法1414整式的乘法3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整式的乘法1414整式的乘法3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14.1.4整式的乘法(3)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目标:

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灵活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重点:

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难点:

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中“漏项”、“负号”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说一说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

答案: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计算:2

2221

(1)

(2)(62);(2)(3)(2)9

x x ab a b ab --?-+

解:

22232

(1)(2)(62)

(2)6(2)(2)124x x x x x x x --=-?+-?-=-+ 22222224334

1

(2)(3)(2)

919(2)

9

18ab a b ab a b a b ab a b a b ?-+=?-+=-+

二、探究

问题:为了扩大绿地面积,要把街心花园的一块长am,宽pm 的长方形绿地,加长了bm,加宽了qm. 你能用几种方法表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

答案:方法一:q a p b ++()()

方法一:p q q a a b b p +++

追问:你能通过计算说明它们相等吗?

答案:

即:

追问2:如何计算:()(2)3x x y y +?+呢? 解:

2222

23232(323235)2(3)

x x y x x y y x xy xy y x xy y x y y y x +?+?+?+?+?==+++=++

追问3:你能得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吗?

归纳: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练习:

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x +1)(x +4)=x 2+5x +4

B .(y +4)(y -5)=y 2+9y -20

C .(m -2)(m +3)=m 2

+m -6 D .(x -3)(x -6)=x 2

-9x +18 答案:B

2.若(x +2)(x -1)=x 2+mx +n ,则m +n =( ) A .1 B .-2 C .-1 D .2 答案:C 3.计算

22(1)(31)(2)(2)(-8)(-);(3)()(-).x x x y x y x y x xy y ++++; 

解:

2

2(1)(31)(2)

332112362372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222

(2)(8)()8898x y x y x xy xy y x xy y --=--+=-+ 2232222333

(3)()()

x y x xy y x x y xy x y xy y x y +-+=-++-+=+ 三、应用提高

若多项式(x 2

+mx +n)(x 2

-3x +4)展开后不含x 3

项和x 2

项,试求m+2n 的值. 解:(x 2

+mx+n)(x 2

-3x+4)

=x 4

-3x 3

+4x 2

+mx 3

-3mx 2

+4mx+ nx 2

-3nx+4n =x 4

+(m -3)x 3

+(n -3m +4)x 2

+(4m -3n)x +4n. ∵展开后不含x 3和x 2项, ∴所以m -3=0且n -3m +4=0, 解得m =3,n =5 ∴m+2n =3+2×5=13. 四、体验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说一说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2.在计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达标测评

1.下列计算结果是x 2

-5x -6的是( ) A .(x +6)(x -1) B .(x -6)(x +1) C .(x -2)(x +3) D .(x -3)(x +2) 答案:B

2.如图,长方形的长为a ,宽为b ,横、纵向阴影部分均为长方形,它们的宽都为c ,则空白部分的面积是

( )

A .ab -bc +ac -c 2

B .ab -bc -ac +c 2

C .ab -ac -bc

D .ab -ac -bc -c 2

答案:B 3.计算:

(1).(5)(7)x x +-;2(2).(23)a b +;(3).(5)(7)x y x y +-:(4).(23)(23)m n m n +-

答案:

(1)2235x x -- (2)224129a ab b ++ (3)2

2

235x xy y -- (4)2249m n -

4.先化简,再求值: (3x +1)(2x -3)-(6x -5)(x -4),其中x =-2;

2222(31)(23)(65)(4)

(6923)(652420)69236524202223222(2)2367.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当=时,

原式=

六、布置作业

教材105页习题14.1第5(1)、(3)、(5)题.

2019-2020学年初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事件:①上海明天是晴天,②铅球浮在水面上,③平面中,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属于确定事件的个数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2.下列汽车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3.下列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图案是()

A.B.C.D.

4.为了解游客对恭王府、北京大观园、北京动物园和景山公园四个旅游景区的满意率情况,某班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给出了以下几种调查方案:方案一:在多家旅游公司随机调查400名导游;方案二:在恭王府景区随机调查400名游客;方案三:在北京动物园景区随机调查400名游客;方案四:在上述四个景区各随机调查400名游客.在这四种调查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

5.如图,y1,y2分别表示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行驶路程S(单位:千米)与所需费用y(单位:元)的关系,已知纯电动汽车每千米所需的费用比燃油汽车每千米所需费用少0.54元,设纯电动汽车每千米所需费用为x元,可列方程为()

A.369

0.54

x x

=

-

B.

369

0.54

x x

=

-

C.

369

0.54

x x

=

+

D.

369

0.54

x x

=

+

6.某通讯公司就上宽带网推出A,B,C三种月收费方式.这三种收费方式每月所需的费用y(元

)与上网时间x(h)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每月上网时间不足25h 时,选择A 方式最省钱

B .每月上网费用为60元时,B 方式可上网的时间比A 方式多

C .每月上网时间为35h 时,选择B 方式最省钱

D .每月上网时间超过70h 时,选择C 方式最

省钱

7.在 △ABC 中, AC = 9 , BC = 12 , AB = 15 ,则 AB 边上的高是( ) A .

B .

C .

D .

882( ) A 2

B .2

C 6

D .1

9.以下运算错误的是( ) A 3535?=B 169169+= C .2222?

=D 2342a b b =10.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1,-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 ) A .(-1,-2) B .(-1,2)

C .(2,-1)

D .(-2,-1)

二、填空题 11.化简:

21x x ++11

x x -+=___. 1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E 、F 分别是三边的中点,CF =8cm ,则线段DE =________cm .

13.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AB=8,AC=6,则:ABD ACD S S ?? =_____.

14.请写出一个过点(0,1),且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的一次函数解析式_____.

15.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于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延庆区举行世园会为满足大家的游览需求,倾情打造了4条各具特色的趣玩路线,分别是:A .“解密世园会”、B .“爱我家,爱园艺”、C .“园艺小清新之旅”和D .“快速车览之旅”李欣和张帆都计划暑假去世园会,他们各自在这4条线路中任意选择条线路游览,每条线路被选择的可能性相同.李欣和张帆恰好选择同线路游览的概率为_______. 16.计算2a ·8a (a≥0)的结果是_________. 17.|1﹣3|=_____. 三、解答题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平分∠ABC ,且与AD 边交于点E ,∠AEB =45°,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19.(6分)计算:(181223 (2)(37)(37)2(22)++-

20.(6分)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BC =∠OCB . (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请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 为正方形.

21.(6分)如图,在△ABC 中,A 30∠=?,3

tan 4

B =

,AC 63=,求AB 的长.

22.(8分)某学校打算招聘英语教师。对应聘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其中甲、乙两名应聘者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1)如果学校想招聘说、读能力较强的英语教师,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4:3:1的比确定,若在甲、乙两人中录取一人,请计算这两名应聘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学校按照(1)中的成绩计算方法,将所有应聘者的最后成绩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分数段均包含左端数值,不包含右端数值,如最后左边一组分数x 为:7075x ≤<)。 ①参加该校本次招聘英语教师的应聘者共有______________人(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②学校决定由高分到低分录用3名教师,请判断甲、乙两人能否被录用?并说明理由。

23.(8分)甲、乙两个车间接到加工一批零件的任务,从开始加工到完成这项任务共用了9天.其间,乙车间在加工2天后停止加工,引入新设备后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项任务为

止,设甲、乙两个车间各自加工零件总数y(单位:件)与加时间x(单位:天)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由工厂统计数据可知,甲车间与乙车间加工零件总数之差z(单位:件)与加时间x (单位:天)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

()1图中m的值是__________;

()2第_________天时,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

.

24.(10分)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AE=AB,连结AC、DE、CE.(1)求证:四边形ACDE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AC,AD=4,CE=6,求四边形ACDE的面积.

25.(10分)我市一水果销售公司,需将一批鲜桃运往某地,有汽车、火车、运输工具可供选择,两种运输工具的主要参考数据如下:

运输工具

途中平均速度(单

位:千米/时)途中平均费用(单

位:元/千米)

装卸时间(单位:

小时)

装卸费用(单位:

元)

汽车75 8 2 1000

火车100 6 4 2000

若这批水果在运输过程中(含装卸时间)的损耗为150元/时,设运输路程为x(0

x>)千米,用汽车运输所需总费用为y1元,用火车运输所需总费用为y2元.

(1)分别求出y1、y2与x的关系式;

(2)那么你认为采用哪种运输工具比较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C

【解析】

【分析】

确定事件就是一定发生或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根据定义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解:①上海明天是晴天,是随机事件;

②铅球浮在水面上,是不可能事件,属于确定事件;

③平面中,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是必然事件,属于确定事件;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随机事件,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2.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可解答.

【详解】

选项A,旋转180°,与原图形不能够完全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选项B,旋转180°,不能与原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选项C,旋转180°,不能与原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选项D,旋转180°,能与原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熟练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

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D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可求解.

【详解】

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

B.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

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

D. 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牢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D

【解析】

【分析】

根据调查收集数据应注重代表性以及全面性,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详解】

解:为了解游客对恭王府、北京大观园、北京动物园和景山公园四个旅游景区的满意率情况,应在上述四个景区各随机调查400名游客.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数据收集代表性是解题关键.

5.C

【解析】

【分析】

设纯电动汽车每千米所需费用为x元,则燃油汽车每千米所需费用为(x+0.54)元,根据路程=总费用÷每千米所需费用结合路程相等,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纯电动汽车每千米所需费用为x 元,则燃油汽车每千米所需费用为(x+0.54)元, 根据题意得:369

0.54x x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以及函数的图象,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6.D 【解析】 【分析】

A 、观察函数图象,可得出:每月上网时间不足25 h 时,选择A 方式最省钱,结论A 正确;

B 、观察函数图象,可得出:当每月上网费用≥50元时,B 方式可上网的时间比A 方式多,结论B 正确;

C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当x≥25时,y A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当x=35时y A 的值,将其与50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C 正确;

D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当x≥50时,y B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当x=70时y B 的值,将其与120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D 错误. 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A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每月上网时间不足25 h 时,选择A 方式最省钱,结论A 正确;

B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每月上网费用≥50元时,B 方式可上网的时间比A 方式多,结论B 正确;

C 、设当x≥25时,y A =kx+b ,

将(25,30)、(55,120)代入y A =kx+b ,得:

253055120k b k b +??

+?==,解得:3

45k b ??-?

==, ∴y A =3x-45(x≥25),

当x=35时,y A =3x-45=60>50,

∴每月上网时间为35h 时,选择B 方式最省钱,结论C 正确;

D 、设当x≥50时,y B =mx+n ,

将(50,50)、(55,65)代入y B =mx+n ,得:

5050

5565m n m n +??

+?

== , 解得:3

100

m n ==??

-?,

∴y B =3x-100(x≥50),

当x=70时,y B =3x-100=110<120, ∴结论D 错误.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观察函数图象,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 7.A 【解析】 【分析】

首先由题目所给条件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再按照面积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

.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

∴由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可知AB 边上的高是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用面积法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型. 8.A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

解:原式=.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

9.B

【解析】

===,则原计算错误;C.2=

正确;2

= B.

10.B

【解析】

【分析】

求出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用代入法计算.

【详解】

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

因为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

所以-2=k,

解得:k=-2,

所以y=-2x,

把这四个选项中的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2x中,等号成立的点就在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所以这个图象必经过点(-1,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关键是先求出函数的解析式,然后代值验证答案.

二、填空题

11.1

【解析】

分式的加减运算中,如果是同分母分式,那么分母不变,把分子直接相加减即可.

解答:解:原式

=

2x 1x

x 1

+-+=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最后要注意将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12.8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易得CF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DE 是Rt △ABC 的中位线,由此可得AB=2CF=2DE ,从而可得DE=CF=8cm. 详解:

∵在Rt △ABC 中,∠ACB =90°,点D 、E 、F 分别是三边的中点, ∴AB=2CF ,AB=2DE , ∴DE=CF=8(cm ). 故答案为:8.

点睛:熟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4:3 【解析】

作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 ∵AD 平分∠BAC , ∴DE=DF ,

ABD ACD

S S

=1

·21

·2

AB DE

AC DF =AB AC =43.

故答案为4∶3.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将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转化为对应的底之比. 14.y=﹣x+1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由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出k<0,取k=-1,再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b=1,此题得解.

详解:设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k<0,

取k=﹣1.

∵点(0,1)在一次函数图象上,

∴b=1.

故答案为y=﹣x+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牢记“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

15.1 4

【解析】

【分析】

画出树状图,共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李欣和张帆恰好选择同一线路游览的结果有4种,由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画树状图分析如下:

共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李欣和张帆恰好选择同一线路游览的结果有4种,

∴李欣和张帆恰好选择同一线路游览的概率为

41 164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用到的

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6.4a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

)0

a≥

=4a,

故答案为4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熟练掌握二次根式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71.

【解析】

【分析】

根据差的绝对值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

【详解】

|11,

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差的绝对值是大数减小数.

三、解答题

18.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到∠EBC=∠AEB=45°,因为BE平分∠ABC,所以∠ABE=∠EBC=45°,所以∠ABC=90°,所以四边形ABCD是矩形

【详解】

∵AD∥BC

∴∠EBC=∠AEB=45°

∵BE平分∠ABC

∴∠ABE=∠EBC=45°

∴∠ABC=∠ABE +∠EBC =90°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性质、平行四边形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本题关键在于能够证明出∠ABC 是直角

19.(1); (2)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绝对值,再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先根据平方差公式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详解】

解:(1

=

=

(2)(3-+

3-+

=22

=972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绝对值,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根据绝对值定义求解出绝对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同时也考察了平方差公式. 20.(1)证明见解析;(2)AB=AD(或AC⊥BD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A=OC ,OB=OD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B=OC ,然后求出AC=BD ,再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明; (2)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添加即可.

试题解析: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 ,OB=OD ,∵∠OBC=∠OCB ,∴OB=OC ,∴AC=BD ,∴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AB=AD (或AC ⊥BD 答案不唯一).

理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又∵AB=A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或:∵四边形ABCD 是矩形,又∵AC ⊥B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21.AB =9+43. 【解析】 【分析】

作CD ⊥AB 于D ,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CD=33,AD=9,再在Rt △BCD 中

根据正切的定义可计算出BD ,然后把AD 与BD 相加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

∵在Rt △CDA 中,∠A=30°,

∴3,AD=AC×cos30°=9, ∵在Rt △CDB 中,3

tan 4

B = ∴BD=

tan CD B =3

334

3 ∴3【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时,通过作CD ⊥AB 于D 构建Rt △ACD 、Rt △BCD 是解题关键. 22.(1)录取乙;(2)①30,②乙一定能被录用;甲不一定能被录用,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性质即可求解判断;

(2)①根据直方图即可求解;②根据直方图判断甲乙所在的分段,即可判断. 【详解】

解:(1)由题意得,

952884833951

88.610

x ?+?+?+?=

=甲(分)

83293492395190.410x ?+?+?+?==乙(分)

∵x x <甲乙 ∴应该录取乙。 (2)①30

②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成绩最高一组分数段9095x ≤<中有1人,而90.4x =乙分,所以乙是第一名,一定被录取;在8590x ≤<一组有5人,其中有2人被录用,88.6x =甲分,可确定甲在本组中,但不能确定甲在本组中排第几名,所以甲不一定能被录用。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调查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加权平均数的求解与性质. 23.770 1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m 的值;

(2)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的速度、乙引入设备前后的速度,乙停工的天数,从而可以求得第几天,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 【详解】

解:(1)由题意可得, m=720+50=770, 故答案为:770;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15.1.4.1 整式的乘法(一)教学设计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谢海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式的乘法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的运算,熟练地进行整式的计算与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体验来真正理解法则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探索、猜想、体验及应用,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教学难点: 迅速准确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及运算过程中的系数与符号问题。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公式。 算一算: =?422 =?32x x ()=2310 ()=32x ()=22b ()=-3 23a 公式:()()。,,n n n mn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 (二)新授。 <一>出示自学目标: 1、复习乘法的运算律。 2、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法则的来历,掌握法则。 3、学会运用单项式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出示自学提纲。

<二>出示自学提纲: 1、乘法运算律有哪些? 2、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是什么? 3、单项式乘法的法则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用到哪些知识? 4、单项式乘法的法则内容是什么? 5、单项式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通过自学教材P 144~145页内容,和同学们讨论或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自学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1)()()243b ab -?- (2)()()y x x 2325? (3)()()236a ay -?- (4)236 53b b ? 2、填空: (1)()()x a ax 22?= (2)( )()3522y x y x -= (3)()()()=-?-?-3433y x y x (4)22216??? ???-abc b a = (5)()() =-?-52323243b a b a (6)=??--11215n n n y x y x <四>通过学生做题反应的情况,酌情讲解教材上的例题。 <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六>依据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所有学生自主单独完成下列题目。 当堂检测: 1、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532743a a a =? (2)1243532x x x =? (3)()2221553m m m -=-? 2、填空: (1)=?2552x x (2)=?323 22a ab (3)=?xyz y x 1655232 (4)()()=?-?23 2243x xy y x 3、计算下列各题: (1)??? ??-?322834yz x xy (2)?? ? ??-???? ??c b a b a 332331273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整式的乘法(含答案)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专题一 幂的性质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a 2-a 2=2 B .(a 2)3=a 9 C .a 3?a 6=a 9 D .(2a 2)2=2a 4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622x x = B .·82x x = C .632)(x x -=- D .523)(x x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a 2+a 2=3a 4 B .a 6÷a 2=a 3 C .a 6·a 2=a 12 D .( -a 6)2=a 12 专题二 幂的性质的逆用 4.若2a =3,2b =4,则23a+2b 等于( ) A .7 B .12 C .432 D .108 5.若2m=5,2n=3,求23m+2n的值. 专题三 整式的乘法 7.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2325a a a += B .22(2)()2a b a b a ab b +-=-- C .23622a a a ?= D .222(2)4a b a b +=+ 8.若(3x 2-2x +1)(x +b )中不含x 2项,求b 的值,并求(3x 2-2x +1)(x +b )的值.

9.先阅读,再填空解题: (x +5)(x +6)=x 2+11x +30; (x -5)(x -6)=x 2-11x +30; (x -5)(x +6)=x 2+x -30; (x +5)(x -6)=x 2-x -30. (1)观察积中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两因式中的常数项有何关系?答:________. (2)根据以上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________. (3)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a +99)(a -100)=________;(y -80)(y -81)=________. 专题四 整式的除法 10.计算:(3x 3y -18x 2y 2+x 2y )÷(-6x 2y )=________. 11.计算:2362743 19132 )()(ab b a b a -÷-. 12.计算:(a -b )3÷(b -a )2+(-a -b )5÷(a +b )4.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幂的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 (m ,n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m n mn a a =(m ,n 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n n n ab a b =(n 都是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 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单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全集(表格版 ,281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集 (表格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会数三角形的个数.(重点)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重点) 3.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 一、情境导入 出示金字塔、战机、大桥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 问: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 图中的锐角三角形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1)以A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ABC 、△ADC 共2个;(2)以E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EDC 共1个.所以图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有2+1=3(个).故选B. 方法总结:数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按照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 个点,那么就有 n (n -1) 2 条线段,也可以与线段外的一点组成 n (n -1) 2 个三角形.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类型一】 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5cm ,6cm ,10cm C .1cm ,1cm ,3cm D .3cm ,4cm ,9cm 解析:选项A 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 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 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 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 【类型二】 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11 B .4<x <7 C .-3<x <11 D .x >3 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7-4<x <7+4,即3<x <11.故选A.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时还要结合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 【类型三】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可得出第三边长的两种情况,再根据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求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 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所求出的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 【类型四】 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 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b -c -a |+|c +a -b |. 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 -b -c <0,b -c -a <0,c +a -b >0.∴|a -b -c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c +a -b =3c +a -b . 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

整式的乘法优秀教学设计1

整式的乘法 【教学要求】 1. 探索并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 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乘法运算。 3. 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5.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6.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自己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相乘: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a a m n m n ·=+(m 、n 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 a m n m n =·(m 、n 均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的乘方之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 即:()a b a b m m m ·=(m 为正整数) 注:①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首先要看是否同底,底不同,就不能用。只有底数相同,才能指数相加。 如:a a 23·中底数a 相同,指数2和3才能相加。 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要注意指数是相加,而不是相乘,不能与幂的乘方法则中的指数相乘混淆。 ③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底数不一定只是一个数或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式子,如:单项式、多项式等。 如:()()()()x y x y x y x y --=-=-+23235·,其中x y -是一个多项式。 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幂的个数可以推广到任意多个数。 如:()()()()()a b a b a b a b a b +++=+=+++23523510·· ⑤要善于逆用积的乘方法则,有时可得不错结果,可使计算简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com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作业: 课本69面3、4;70面8、9题。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https://www.doczj.com/doc/cb18528402.html, 〔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2 、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 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2)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四、课堂练习3、课本68面练习。作业:69面5;70面10题。 11.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 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 ,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和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B ∠ C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4整式的乘法公开课优质教案 (3)

1.4 整式的乘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过程中,利用乘法的运算律将问题转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问题情景,记作(§1.4.1 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1.4.1 B) 第三张:例题,记作(§1.4.1 C) 第四张:练习,记作(§1.4.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整式的运算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了它的加减运算,还记得整式的加减法是如何运算的吗? [生]如果遇到有括号,利用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然后再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 [师]很棒!其实整式的运算就像数的运算,除了加减法,还应有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下面我们先来看投影片§1.4.1 A 中的问题: 京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如图1-1所示,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8 1x 米的空白. (1)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二幅呢?你是怎样做的? (2)若把图中的1.2x 改为mx ,其他不变,则两幅画的面积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1)从图形我们可以读出条件,第一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x 米,1.2x 米;第二个画面的长为1.2x 米,宽为(x -81x -81x)即4 3x 米;因此第一幅画的面积是x ·(1.2x)=1.2x 2 平方米,第二幅画的面积为(1.2x )·(4 3x)=0.9 x 2 平方米.

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整式的乘法教案 (2)

14.1.4整式的乘法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单项式乘法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二)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三)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多项式的乘法; (四)通过整式乘法中运算的转化体会数形结合,换元等数学方法和“转换”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在复习单项式和多项式概念的基础上逐步讲解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三种整式乘法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单项式乘多项式及多项式乘法中不要出现漏乘,多乘现象. 符号问题. 教学难点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特殊二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引导探究. 教具学具 黑板. 教学过程 知识点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乘法是指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为了防止出现系数与指数的混淆,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与幂的乘方性质的混淆等错误,同学们在初学本节解题时,应该按法则把计算步骤写全,逐步进行计算.如 21x 2y·4xy 2=(2 1×4)·x 2+1y 1+2=2x 3y 3. 在许多单项式乘法的题目中,都包含有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解题时要注意综合运用

所学的知识. 【注意】 (1)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后乘法,最后加减. (2)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也就是避免知识上的混淆及符号等错误. 知识点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a(m+n+p)=a m+a n+a p. 【说明】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其实质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要注意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 探究交流 下列三个计算中,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错在什么地方? (1)3a(b-c+a)=3a b-c+a (2)-2x(x2-3x+2)=-2x3-6x2+4x (3)2m(m2-mn+1)=2m3-2m2n+2m 点拨(1)(2)不正确,(3)正确. (1)题错在没有将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 (2)题错在没有将-2x中的负号乘进去. 知识点3: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说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是通过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来解决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a+b)(m+n)=(a+b)m+(a+b)n=a m+bm+a n+bn. 计算时是首先把(a+b)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单项式,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计算. 典例剖析 1化简(-x)3·(-x)2的结果正确的是( ) A.-x6 B.x6 C.x5 D.-x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幂的乘方与单项式的乘法,解法有两种:①原式=(-x3)·x2=-x5;②原式=(-x)5=-x5.故正确答案为D项.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章节测试题

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 章节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11()4-等于( ) A. 14- B. -4 C. 4 D. 14 2. 计算232()x y xy ÷,结果是( ) A. xy B. y C. x D. 2xy 3. 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 A. 660a a ÷= B. 236(2)6a a -=- C. 222()2a b a ab b --=-+ D. 22()()a b a b a b ---+=- 4.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分解因式的是( ) A. 2(3)(3)9a a a -+=- B. 25(1)5x x x x +-=+- C. 2(1)a a a a +=+ D. 32x y x x y =?? 5. 把2288x y xy y -+分解因式, 正确的是( ) A. 22(44)x y xy y -+ B. 22(44)y x x -+ C. 22(2)y x - D. 22(2)y x + 6. 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2)(2)a b b a +- B. 11(1)(1)22 x x -+-- C. ()(2)a b a b +- D. (21)(21)x x --+ 7. 若二项式2 41a ma ++是一个含a 的完全平方式,则m 等于( ) A. 4 B. 4或-4 C. 2 D. 2或-2 8. 如图,两个正方形边长分,a b ,如果6a b ab +==,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6 B. 9 C. 12 D .18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整理版)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 ,(2)从B→A→C ;不一样, AB+A 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 AB+BC >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a b c (1) C B A

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总复习训练 复习内容:第15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 本章要掌握的知识: 1.会推导整式乘除法的一些法则,会熟练的进行整式的乘除法。 2.会将多项式进行添括号和去括号。 3.会将多项式熟练的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知识结构: 1. 整式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乘法公式 2.整式的除法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3.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练习1】口答: (1) x3x2 = (103)5= (-3x)3= (2) 105.103.10= (a m)2 = (-5ab)2= (3) -y3y4 = -(x4)3 = (xy2)2 = (4) X m+2.x3m= (a4)4= (-2xy3z2)4= 【练习2】计算 (1)5x2y2(-3x2y) (2)(-2ax2)2.(-3a2x)3 (3)5b2c.(3ab-2b3) (4) (4x2-3x+6).2x (5) 先化简,再求值:x2(x-1)-x(x2+2x-6), 其中x=2 【练习3】计算 1. x(4x-y)-(2x+y)(2x-y) 2. (a+2b)2+(a-2b)2 3. (a-b)2-(a+b)(a-b) 4. (x+y+z)(x-y-z) 5. (x-y-z)2 【练习4】计算

643522332322122132121(1)()24 1(2)6()[()]3 (3)(546)613(4))(0.5)34 m n m m m a b c a c a b a b x y x y x x x y x y x y x y -+--÷-÷--+÷-+÷- 【练习5】因式分解 1. a 2-ab 2. 3a 3+12ab 2-9a 4b 3 3. -8x 4y+6x 3y-2x 2y 4. m(4x+y)-2mn(4x+y) 5. 3a(a-2b)2-18b(2b-a)2 6. x 2-81 7. x 3-4x 8. 25m 2-10mn+n 2 9. 4(x-y)2+12(y-x)+9 10. x 2-4x-5

14.1《整式的乘法》第三课时教案

14.1整式的乘法(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感受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展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过程. 也可以这样考虑: 当X=m+n时, (a+b)X=? 由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知(a+b)X=aX+bX 于是,当X=m+n时,(a+b)X=(a+b)(m+n) =a(m+n)+b(m+n) 即(a+b)(m+n)=am+an+bm+bn =am+an+bm+bn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此内容. 例题讲解: 例题1:计算: (1)(x+2y)(5a+3b);(2)(2x-3)(x+4); (3)(x+y)2;(4)(x+y)(x2-xy+y2)解:(1)(x+2y)(5a+3b) =x·5a+x·3b+2y·5a+2y·3b =5ax+3bx+10ay+6by; (2)(2x-3)(x+4) =2x2+8x-3x-12 =2x2+5x-12 (3)(x+y)2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具体应用,通过教师演示向学生提供严格的书写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训练.

=(x+y)(x+y) =x2+xy+xy+y2 =x2+2xy+y2; (4)(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例题2:计算以下各题: (1)(a+3)·(b+5); (2)(3x-y) (2x+3y); (3)(a-b)(a+b); (4)(a-b)(a2+ab+b2) 解:(1) (a+3)·(b+5) =ab+5a+3b+15; (2) (3x-y) (2x+3y) =6x2+9xy-2xy-3y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6x2+7xy-3y2(合并同类项) (3)(a-b)(a+b) =a2+ab-ab-b2 = a2-b2 (4)(a-b)(a2+ab+b2) =a3+a2b+ab2-a2b-ab2-b3 = a3 -b3 例题3: 先化简,再求值: (2a-3)(3a+1)-6a(a-4)其中a=2/17 解:(2a-3)(3a+1)-6a(a-4) =6a2+2a-9a-3-6a2+24a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