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数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数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数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数学作业本答案

初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人教版

初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人教版第1页—第3页 1. 选择题 1A 2D 3A 4C 2. 填空 (1)T=20-6h 20,6 T h h (2)Q=6x105-pt 6x105 p Q t 0≤t≤6x105/p (3)S=1.5b (4) 0≤x≤7 0≤y≤5 5 0 3.解答题 (1)y= Q/a-x –Q/a (0≤x≤a) (2)y=80-2x 20(3) ①-2≤x≤3 ②当x=3,y有最小值为1/2 ③当-2≤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0≤x≤3,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①`v=800-50t ②0≤t≤16 ③当t=8时, v=800-50x8=400 ④当v=100时,100=800-50t T=14 第5页—第7页

选择题 1B 2C 3C 4B 5B 6A 7B 8D 填空 (1)1 (2)y=2x+1 -1 (3)my1 (5)y=-2x+100 25(6)9 3.解答题 (1) ① Q=200+20t② (0≤t≤30) (2) ①y=80 (0≤x≤50) y=1.9x-15 (50≤x≤100) ②y=1.6x ③选择方式一 (3)①在同一直线上 y=25/72x ②当x=72时,y=25 当x=144时,y=50 当x=216时,y=75 y=25/72 x (0≤x≤345.6) ③当x=158.4时,y=25/72x158.4=55 (4) ①y甲=2x+180 y乙=2.5x+140 ②当x=100时,y甲=200+180=380 Y乙=140+250=390 380〈390

租甲车更活算 第13页—第15页 1.选择题 (1)D (2)C (3)C 2.填空 (1)x=2 y=3 (2)x=2 x>2 (3)-3 -2 x= -5/8 y= -1/8 (4)1/2 0 x=2 y=3 (5)y=5/4 x 2. 解答题 3. (1)略 (2)①依题意 -k+b= -5 2k+b=1 解得 k=2 b= -3 y=2x+3 当y≥0 时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苏科版(Word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苏科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基础练习 1、(1)AB,CD (2)∠3(或∠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3=55°;AB∥CD 4、平角的意义;角平分线的意义;1/2;6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综合运用 5、平行,理由略 6、DG∥BF.理由如下: 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 得∠ADG=∠ADE,∠ABF=1/2∠ABC, 则∠ADG=∠ABF. 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DG∥BF

1.3平行线的判定(2)作业本2答案 基础练习 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 3、DE,BC;DC,BF;DE,BC 4、(1)90°;180°;AD;BC (2)AB与CD不一定平行. 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与CD平行 综合运用

5、略 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 1.4平行线的性质(1)作业本1答案 基础练习 1、B 2、70°,70°,110° 3、∠3=∠4.理由如下: 由∠1=∠2,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DE∥BC,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则∠3=∠4. 4、β=44°,理由:由AB∥CD,得α=β 综合运用 5、75° 6、(1)∠B=∠D.理由略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4平行线的性质(2)作业本2答案 基础练习 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汇总

a 32a n a n a a a )(121n x x x n x +++=Λ)(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ΛΛ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2s s = b b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 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 19.概率: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A )〈1。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篇一: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作业本标准答案(全) - 1 - - 2 - - 3 - - 4 - - 5 - 篇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篇三: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八年级上作业本同步练答案(人教版)跟别人要答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哦,做个好学生吧!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再来对照答案,祝你学习进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供大家参考。八年级上数学作业本[人教版]答案,浙教版也可以用,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和DEC,同旁内角是AFD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与GAD,B与DCF,D与HAB,D与ECB;内错角有B与BCE,B与HAB,D与GAD,D与DCF;同旁内角有B与DAB,B与DCB,D与DAB,D与DCB【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12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与CD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1.3(1)】1.D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44.∵ AB∥CD,=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a n n n b a b a =)(p p b a a b )()(=-32a n a n a am bm a b a b a b a b -=-=-)(121n x x x n x +++= )(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 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2s s =b a b a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 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 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 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 ∠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 ∠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 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 平行线 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l 1 , l 2 被直线l 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 1 , l 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想一想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 寻找构成的角(八角) 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问题2:在上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1.2 平行线的判定(1)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 (直线l 1,l 2被AB 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 1,l 2位置关系如何? ( l 1∥l 2) (4)可以叙述为: ∵∠1=∠2 ∴l 1∥l 2 ( ? )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 1∥l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 o o A B L 1 L 2 (图形的平移变换) 抽象成几何图形 A B 2 1 L 1 L 2 1 2 a c b 若a⊥b,b⊥c 则a c

数学作业本八年级上参考答案2020

数学作业本八年级上参考答案2020第1页—第3页 1. 选择题 1A 2D 3A 4C 2. 填空 (1)T=20-6h 20,6 T h h (2)Q=6x105-pt 6x105 p Q t 0≤t≤6x105/p (3)S=1.5b (4) 0≤x≤7 0≤y≤5 5 0 3.解答题 (1)y= Q/a-x –Q/a (0≤x≤a) (2)y=80-2x 20 (3) ①-2≤x≤3 ②当x=3,y有最小值为1/2 ③当-2≤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0≤x≤3,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①`v=800-50t ②0≤t≤16 ③当t=8时, v=800-50x8=400 ④当v=100时,100=800-50t T=14

第5页—第7页 选择题 1B 2C 3C 4B 5B 6A 7B 8D 填空 (1)1 (2)y=2x+1 -1 (3)my1 (5)y=-2x+100 25 (6)9 3.解答题 (1) ① Q=200+20t② (0≤t≤30) (2) ①y=80 (0≤x≤50) y=1.9x-15 (50≤x≤100) ②y=1.6x ③选择方式一 (3)①在同一直线上 y=25/72x ②当x=72时,y=25 当x=144时,y=50 当x=216时,y=75 y=25/72 x (0≤x≤345.6) ③当x=158.4时,y=25/72x158.4=55 (4) ①y甲=2x+180 y乙=2.5x+140 ②当x=100时,y甲=200+180=380

Y乙=140+250=390 380〈390 租甲车更活算 第13页—第15页 1.选择题 (1)D (2)C (3)C 2.填空 (1)x=2 y=3 (2)x=2 x>2 (3)-3 -2 x= -5/8 y= -1/8 (4)1/2 0 x=2 y=3 (5)y=5/4 x 2. 解答题 3. (1)略 (2)①依题意 -k+b= -5 2k+b=1 解得 k=2 b= -3

最完整(完整word)(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负数整数分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有理数 1.2 数轴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轴相反数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 2 章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2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互为倒数乘法交换 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b+a*c 2.3 有理数的除法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得0 2.4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乘方 2.5 幂底数指数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6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2.7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第 3 章实数 3.1 平方根 平方根开平方算数平方根 3.2 实数 无理数 3.3 立方根 3.4 实数的运算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第 4 章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4.2 代数式 4.3 代数式的值 4.4 整式 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常数项 4.5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6 整式的加减 第 5 章一元一次方程 5.1 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4

八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

初二数学寒假作业(1) 一、精心选一选 ⒈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与△DEF 全等的是 ( ) A. AB=DE ,∠B=∠E ,∠C=∠F B. AC=DF ,BC=DE ,BA=EF C. AB=EF ,∠A=∠E ,∠B=∠F D. ∠A=∠F ,∠B=∠E ,AC=EF 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 ) A.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 B .至少有一角对应相等 C .至少有两边对应相等 D .至少有两角对应相等 ⒊在△ABC 和△DEF 中,已知AB=DE ,∠A=∠D ,还需具备什么条件①AC=DF ;②BC=EF ;③∠B=∠E ;④∠C=∠F ,才能推出△ABC ≌△DEF ,其中符合条件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细心填一填 ⒋ 如图1,AO 平分∠BAC ,AB=AC ,图中有__________________对三角形全等. ⒌ 举例说明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 如图2,在△ABC 中,∠C=900 ,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BC=16,DC :DB=3:5,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_. 三、用心做一做 ⒎如图,已知AD=AE,AC=AB,∠A=400 , ∠B=350 ,求∠EOC 的度数 ⒏.如图,已知∠1=∠2,∠3=∠4,AB 与CD 相等吗?请你说明理由. 图1 A C D O E B A 图2 B C

初二数学寒假作业(2) 一、精心选一选 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 .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⒉在ΔABC 和ΔA ′B ′C ′中,AB=A ′B ′,∠B=∠B ′,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ΔABC 与ΔA ′B ′C ′全等,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 ) A .BC=B ′C ′ B .∠A=∠A ′ C .AC=A ′C ′ D .∠C=∠C ′ ⒊在△ABC 和ΔA ′B ′C ′中,AB= A ′B ′ ,∠A=∠A ′,∠C=∠C ′ ,可推出(1)∠B=∠B ′;(2)∠B 的平分线与∠B ′的平分线相等;(3)BC 边上的高与B ′C ′边上的高相等;(4) BC 边上的中线与B /C / 边上的中线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细心填一填 ⒋如图1: 在ΔABC 和ΔADC 中,下列三个论断:⑴AB=AD ,⑵∠BAC=∠DAC ,⑶BC=DC ,将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的推断: ⒌如图2,在ΔABC 与ΔAED 中,AB=AE ,AC=AD ,请补充一个条件条件: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使Δ ABC ≌ΔAED. ⒍如图3,在ΔABC 中,∠C=900,AC=BC ,AD 平分∠CAB , 交BC 于D ,DE ⊥AB 于E ,且AB=6cm ,则ΔDEB 的周长为________. 三、用心做一做 ⒎如图,AC=BD ,AC ⊥AB ,DB ⊥CD ,则AB 与DC 相等吗?为什么? C B A 图3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 ∠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 ∠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 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 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3,内错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 ∠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 ∠ABD+∠BDC=180° 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 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 ∵ AB∥CD,∴ α=β6.(1)∠B=∠D (2) 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八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八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一、精心选一选(请将下列各题唯一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A. 第四象限 B. 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 3、化简:a+b-2(a-b)的结果是() A.3b-a B.-a-b C.a+3b D.-a+b 4、如图,△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 E,AE=3cm,△ADC?的周长为9cm,则△ABC的周长是() A.10cm B.12cm C.15cm D.17cm 5、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 –a2+b2 B. –a2-b2 C. a3-3a2+2a D. a2-2ab+b2-1 6、如图所示的扇形图是对某班学生知道父母生日情况的调查,A?表示只知道父亲生日,B表示只知道母亲生日,C表示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D表示都不知道.?若该班有40名学生,则知道母亲生日的人数有() A.25% B.10 C.22 D.12 7、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A.y=2x2中,x取全体实数B.y= 中,x取x≠-1的实数 C.y= 中,x取x≥2的实数D.y= 中,x取x≥-3的实数 8、观察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花纹,其中轴对称图形是()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65°或50°B.80°或40°C.65°或80°D.50°或80° 10、如图(1)是饮水机的图片,饮水桶中的水由图(2)的位置下降到图(3)的位置 的过程中,如果水减少的体积是y,水位下降的高度是x,那么能够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得分阅卷人 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若a2=b3 ,则的值为; 12、写出命题“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_。 1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点O, 若S△OAB:S△OBC= 1:4,则S△OAD:S△OCB= 14.若,则_ ; 15、在方格纸上有一三角形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 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用数学语言表述为: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 b =-,反之也成立。数a 的相反数是-a 。 2、倒数:若a 、b (a 、b 均不为0)互为倒数,则ab=1即1a b = ,反之也成立。a 的倒数是1a 。0没有倒数,1和-1的倒数是它们本身。 3、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也可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它们均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可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又分为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5、π是无理数,227 是分数是小数是有理数,0是自然数。 6、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数a 的绝对值记为“|a|”。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 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于是,|a|=a 0a ←?→≥;|a|=-a ←?→a≤0。 7、 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0。 (0)0(0)(0)a a a a a a >??==??-?=?-≤? 8、 若|x|=a(a≥0),则x=±a ,即绝对值的原数的双值性。 9、 数轴上两点A (A x )、B (B x )之间的距离为|AB|=|A x -B x |,其中点所表示的数为2 A B x x +。坐标平面内两点A (A x ,A y )、B (B x ,B y )的距离为:

八年级数学作业本上学期答案2020

八年级数学作业本上学期答案2020 2. 填空题 (1)完全重合对称轴另一个图形对称轴对应 (2) 2 角平分线 (3)700 (4)A B C D E H I K M O T U V W X Y 3.解答题 (1) (2)(3) (4) (5)略 第41~43页 1. 选择题 (1)C (2)C (3)B (4)C (5)B 2.填空题 (1)(2,-3) (2)A‘(1,3) B(-1,-1) C(-3,-1) (3)700,400和400 800和200 或500和500 (4)350 (5)1080 3.解答题 (1)∵AD平分∠BAC ∴∠BAD=∠DAC=300 ∵AD=BD ∴∠B=∠BAD=300 ∴∠C=1800-∠B-∠BAC=750

∠ADB=∠DAC+∠C=1100 (2)∵∠E+∠CDE=∠ACB=600 ∵CD=CE ∴∠CDE=∠E=300 BE=BC+CE=AB+1/2AC=15 (3) 略 第41~43页 1. 选择题 (1)C (2)C (3)B (4)C (5)B 2.填空题 (1)(2,-3) (2)A‘(1,3) B(-1,-1) C(-3,-1) (3)700,400和400 800和200 或500和500 4)350 (5)1080 3.解答题 (1)∵AD平分∠BAC ∴∠BAD=∠DAC=300 ∵AD=BD ∴∠B=∠BAD=300 ∴∠C=1800-∠B-∠BAC=750 ∠ADB=∠DAC+∠C=1100

(2)∵∠E+∠CDE=∠ACB=600 ∵CD=CE ∴∠CDE=∠E=300 BE=BC+CE=AB+1/2AC=15 (3) 略 第45-47页 1. 选择题 (1)A (2)D (3)D (4)D (5)B 2.填空题 (1) 2 4 (2)((a-c)(b-c) (3)2x-3 (4)6m+6n (5) –a+b-c (6) -4 (7)14 3解答题 (1) 有问题 (2) n+4=6 n=2 ∵/m+n/=4 /m-2/=4 ∴/m-2/=4 ∴m=6或m=-2 ∵1/2m2=2 ∴m=6(舍去) m=-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共54份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全套课堂作业设计及答案(共54份) 第1单元-负数 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第3课时练习课 第2单元百分数 第1课时折扣 第2课时成数 第3课时税率 第4课时利率 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6课时生活与百分数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 第5课时解决问题 2.圆锥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 第3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4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2课时解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正比例 第2课时反比例 第3课时练习课 3.比例的应用 第1课时比例尺(1) 第2课时比例尺(2)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6课时练习课 第7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 第5单元数学广角 第1课时鸽巢问题(1) 第2课时鸽巢问题(2)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数的认识(1) 第2课时数的认识(2) 第3课时数的运算(1) 第4课时数的运算(2) 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6课时式与方程 第7课时比和比例(1) 第8课时比和比例(2) 2.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3课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第4课时练习课 第5课时图形的运动 第6课时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统计 第2课时可能性 4.数学思考 第1课时数学思考(1) 第2课时数学思考(2) 第3课时数学思考(3) 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绿色出行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修订版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总结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整数分数有理数 数轴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轴相反数 绝对值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b+a*c 有理数的除法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乘方 幂底数指数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第3章实数 平方根 平方根开平方算数平方根 实数 无理数 立方根 实数的运算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第4章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数 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 整式 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常数项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 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几何图形 线段、射线和直线 线段的长短的比较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和差 中点 角与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直角锐角钝角 角的和差 角的平分线 余角和补角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直线的相交 对顶角相等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下册 第1章平行线 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

3运算定律(一) 1.照样子写算式。 134+55=55+134 (67+36)+64=67+(36+64) 67+36 =36+64 (23+56)+44=23+(56+44) 甲数十乙数=乙数+甲数 (甲数十乙数)十丙数=甲数十(乙数十丙数)a+b=b+a (a+b)+c=a+(b+c)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运用加法交换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9+400=400+(19 ) 201+86=(86)+(201) (27)+72=72+27 (93)+(88)=88+93 (123)+321=(321)+123 (56)+74=(74)+56 3.运用加法结合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3+56)+44=23+(56+44) (546+93)+107=546+(93+107) (109+222)+78=109+(222+78) (672+89)+911=672+(89+911) 4.张玲这些天在看一本书。她这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36+47+53=36+(47+53)=136(页) 答:她这3天一共看了136页。

(二) 1.下面哪些数相加等于100?连一连。 12 97 55 18 76 11 73 45 88 89 82 3 27 24 2.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78+87=87+78 (加法交换律) (2)134+67+133=134+(67+133)(加法结合律) (3)19+81+294+6=(19+81)+(294+6)(加法结合律)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87+39=126 417+653=1070 27+888=915 4.一家水果赵市第一季度三种水果的销售情况统计如下表。 (1)将上表填写完整。 (2)2月份三种水果一共卖出多少千克? 104+112+86=302(千克) 答:2月份三种水果一共卖出302千克。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月份三种水果一共卖出多少千克? 156+88+95=339(千克) 答:1月份三种水果一共卖出339千克。

2020八年级上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2020八年级上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4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4.1】(第1.抽样调查5题)(第6题)2.D3.B4.(1)抽样调查(2)普查(3)抽样调查[3.4]5.不合理,可从不同班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男女生来调查1.立方体、球等2.直三棱柱3.D6.方案多样.如在七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40名,在八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4.长方体.1保3330保3334=2 7(cm2)5.如图40名,再在九年级的各个班级中随机抽取4 0名,然后实行调查,调查的问题能够是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内容 等 【4.2】1.22.2,不准确,因为样本容量太小3.C4.120千瓦2时5.8保叮玻堤猓ǖ冢堤猓(第6题)6.小王 得分7035+5033+803210=66(分).同理,小孙得7 4保捣郑小李得6.这样的几何体有3种可能.左视图如图65 分.小孙得分复习题 【4.3】1.C2.15,5,103.直三棱柱1.5, 42.B3.C4.中位数是2,众数是1和253数学八年 级上5.(1)平均身高为161cm1保玻ㄆ椒交罚.八年级二班 投中环数的同学的投飞标技术比较稳定(2)这10位女生的身高的 中位数、众数分别是161保担悖恚162cm5.从众数看,甲组 为90分,乙组为70分,甲组成绩较好;从中位数看,两组(3) 答案不.如:可先将九年级身高为162cm的所有女生挑选出来成 绩的中位数均为80分,超过80分(包括80分)的甲组有33人,乙组有作为参加方队的人选.如果不够,则挑选身高与162cm比 较接近的26人,故甲组总体成绩较好;从方差看,可求得S2甲= 172(平方分),S2乙=女生,直至挑选到40人为止256 (平方分).S2甲<S2乙,甲组成绩比较稳定(波动较小);从 高分看,高于6.(1)甲:平均数为9保赌辏众数为8年,中位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堂作业

0.25×16.2×4 0.25×0.73×4 3.2×0.25×12.5 12.5×0.96×0.8 2.31×1.6×0.5×1.25 0.25×8.5×4 7.09×10.8-0.8×7.09 3.72×3.5+6.28×3.5 27.5×3.7-7.5×3.7 3.83× 4.56+3.83× 5.44 3.9×2.7+3.9×7.3 7.6×0.8+0.2×7.6

3.14×0.68+3.14×0.32 3.24×0.9+0.1×3.24 1.28×8.6+0.72×8.6 2.3×16+2.3×22+2.3×2 9.16×15-5×9.16 101×0.87-91×0.87 28.6×101-28. 6 1.87×9.9+0.187 58.5×81-58.5 (1.25-0.125)×8

(2.5-0.25)×0.4 0.8×100.1 0.79×199 0.85×199 3.65×10.1 4.6×102 0.65×101 0.86×15.7-0.86×14.7 5.8×4.8+4.8×4.2 6.12×1.25-2.12×1.25

7.09×10.8-0.8×7.09 7.24×5.2+2.76×5.2 36.7×3.7-3.7×6.7 3.65× 4.7-36.5×0.37 8.8×0.25-0.48×2.5 48×0.56+44×0.48 10.7×16.1-151×1.07 3.4×10.9+34-0.34×19 12.7×9.9+1.27 18.76×9.9+1.876

56.5×9.9+5.65 5.4×11-5.4 0.85×9.9 0.32×403 4.8×10.1 4.96×25 8.9×1.01 7.2×0.2+0.08×72 2.79× 3.43+0.607×27.9+0.5×2.79 14.23×123-14.23×22-14.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