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曲江音乐厅小剧场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西安曲江音乐厅小剧场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西安曲江音乐厅小剧场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西安曲江音乐厅小剧场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曲江大唐贞观文化广场

音乐厅小剧场舞台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项目经理部

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日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3)

1.1工程简介 (3)

1.2工程容 (4)

1.3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4)

二、施工案 (5)

2.1施工部署 (5)

2.2施工总体案 (9)

2.3主要吊装及运输案 (10)

2.3.1吊装案 (10)

2.4施工案 (10)

2.4.1主要台下设备安装施工案 (10)

2.4.2 主要台上设备安装施工案 (11)

2.4.5 设备总体调整 (12)

2.5电气、控制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案 (12)

三配电柜安装 (12)

3.1施工进度计划 (24)

3.2安装项目部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 (24)

3.3施工机具配置表 (25)

3.4施工机具的合理使用 (30)

四、质量保证措施 (31)

4.1质量管理的针 (31)

4.2质量管理的目标 (31)

4.3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针 (32)

4.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2)

4.5深化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32)

4.6舞台设备制造质量保证体系 (33)

4.7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图 (33)

4.8现场安装施工项目部管理职责说明: (34)

五、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5)

5.1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5)

五、项目部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40)

1. 项目经理(副经理)安全生产责任 (40)

2. 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责任 (41)

3. 质安部部长、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41)

4. 施工部部长安全生产责任 (42)

8.6 审批危险部位明火作业报告,检查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45)

一、项目部安全教育 (46)

二、班组安全教育 (46)

三、日常安全教育 (46)

5.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7)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1.1 工程简介

曲江大唐贞观音乐厅座落在历史优久的文化古都大雁塔南侧,唐朝盛世年代典型的皇家园林。是传扬古代文化,促进旅游事业的重要文化设施。音乐厅虽小,但承载着宣传古文化和相关剧目演出的重任。因此其在舞台设备总体工艺设计上,既要满足音乐会的需要,又要提供相关剧目的演出,满足较高水平的使用功能。

根据此要求,在设计时充分利用有限的舞台建筑空间,尽可能完成较为丰富的舞台功能,满足丰富音乐会和剧目的表演,提供较为完整的技术手段。

首先在舞台中部,布置了一个反声墙,反声墙与舞台后部的环形建筑相吻合,它能使声音柔和的分散开来,挑战每位观众的听觉。在舞台最前沿布置了两个可升降的舞台,升降舞台与舞台的环形建筑相吻合,这一布置形式使舞台空间被充分利用。

在舞台的两侧上空,还分别各布置了一道升降侧灯排,用于吊挂舞台侧光之用。

在舞台上,设置的两个可升降的舞台,通过舞台可在演出中实时变换台面上演员。在舞台上使表演形式新奇,充满变化。

在舞台中央还有3台大音响,音响可以上下提升。并且在音响不用时可以收上去同时电动翻板关上,这样使得音乐厅更加宽敞。

在音乐厅观众席区的上面,也布置了可升降的吊灯。这样能给观众更强的视觉享受。由于其布置在观众席区,使演员的表演更加贴近观众,同时又能变化出四季的颜色更使表演新颖独特。

综上所述,这一舞台机械的工艺布置,在功能上满足了音乐剧的需要,又完全具有通用性,可满足戏曲、综艺节目、音乐会等多种类型的演出需要。

上述所有设备,均为电机驱动,其中参与表演的设备均有调速及精度定位功能。

1.2 工程容

曲江大唐贞观音乐厅舞台机械项目包括舞台机械设备的采购、制造、供货、安装、调试、集成、考核检验、试运行配合、验收配合、人员培训、技术资料提供及售后服务。

1.3 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机械化舞台是演职人员活动的场所,要求更具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先进性,因此舞台机械设备不但要求有精心的设计、精细的制造,还要有精良的安装和精密的调试。

经过我们认真研究,归纳总结了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特点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案和对策。

一、设备种类多、尺寸规格各异,设计及加工难度大

曲江大唐贞观音乐厅舞台建筑总体上为弧形结构,上空低矮,舞台面至栅顶大约10m。设备层、滑轮层与检修马道共用一层栅顶,舞台机械在栅顶布置复杂。舞台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尺寸规格形状各异,难以统一,客观上造成舞台机械设备从设计加工到安装难度较大。

拟采取的相应对策:

1.组成专家型设计团队,采用成熟技术进行设计;

2.选用有经验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设备加工;

3.选派技术扎实经验丰富的安装团队进行现场设备的安装调试。

二、安装施工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配合难度大

舞台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综合工程,涉及到土建结构(水、暖、电)、装修、消防、舞台机械、控制、灯光音响等诸多专业。各专业间相互交叉,互为前提。给安装施工和配合带来一定难度。

根据我们的项目经验,拟采取积极有效的配合措施保证施工的顺立进行。

拟采取的相应对策:

4.本着对业主高度负责的精神,将施工配合容纳入重要管理程序并委派专

人实施;

5.设计案充分考虑与土建、装修、…、灯光音响等专业的配合;

6.开工前后认真消化图纸并察看现场,明确有施工接口的专业和容;

7.根据建设单位的总体安排,积极与土建总包配合并指导土建总包作好预

埋件的埋设、校正、复核工作;

8.主动与有关专业协调,与其他分包商明确工作界面的划分、计划工期和

技术细节等,就有关配合容和时间统一认识,达成一致;

9.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案,报业主单位和监理审核批准;

10.合理安排工期,做好与其他专业分包的前后工序施工配合。根据舞台不

同区域各专业分包的进度,注重舞台机械毛坯工程的到位率,保证不同

区域舞台机械工程的进度和工序的前后搭接,同时实行施工产品质量动

态控制,保证相互之间工序穿插时的产品质量和产品保护。

三、舞台机械系统调试复杂

曲江大唐贞观音乐厅舞台系统规模虽然不大,但设备种类较多,各舞台设备之间关联性强。系统调试能否达到设计及使用要求,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功能的有效发挥。

拟采取的相应对策:

1.我们将在中标后的施工中,抽调总部技术专家组织精干的调试队伍,根

据具体的设备,编制有针对性的调试案,并针对不同类别的舞台设备编

制不同的调试案。

2.调试过程中,充分借鉴其它剧场顺利调试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曲江音

乐厅小剧场舞台系统的调试。

二、施工案

2.1 施工部署

一、实施目标

为充分发总装自身优势,科学组织安装作业,我们将选派高素质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赴现场指导安装施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格履行合同,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1、质量等级:优。

2、工期目标:三个月完成安装、调试。

3、安全文明施工: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工伤、死亡及一切火灾事故的

发生,创文明工地。

4、科技进步目标:为实现上述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目标,充

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在施工中积极采用成熟的科技成果和现代化管理技

术。

二、施工准备工作

1、施工案设计阶段

1)根据买意图,了解其总体设想,并根据施工图进行施工。

2)积极参与图纸会审,及时提出问题请求答复。

2、原材料供应阶段

所有原材料的供应必须符合ISO9001:2000质量标准要求。

3、设备运输和安装阶段

1)安装施工开工前,派驻专人对栅顶结构安装轨道、台下欲埋件进行检查。

2)在设备到达工地现场前10天将派人进驻现场,安装各种运输卸车用的临

时设施(临时通道、卸料平台、临时行车等),并准备好各种卸车设备

(叉车、卷扬机、吊车等),为工程开工作好充分的机具准备。

3)与土建联系,确定设备安装用基准线和基准点,并设放各安装部分控制

线,对预留预埋件作设备安装前检查,并做好记录。

4)因本工程安装为室安装,台上台下吊装作业多,且多用卷扬机或临时行

车吊装,故开工前将派人作好人力配备计划,精心挑选各种必需工种人

员等,并进行施工前安装技术及安全交底工作,并作好记录,同时贯彻

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目标。

5)工程开工前,应会同买人员办理好市工程开工必办的各种手续,并作好

施工安装过程策划。

6)大型设备进场要及时与业主/管理联系,确定进场时间和进场线路,卸放

场地等,合理安排卸车时间。

7)安装过程中,各工序相互交接时应有验收记录,并且对存在的不合格品

及时进行返工返修。

4、安装合格验收阶段

1)由现场管理部门作好与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协调,确定安装合格验收

的时间、地点、式。

2)安装合格验收前现场管理部门做好现场卫生清理工作,安装工程的资料

汇总及整理工作并出具《安装验收报告》、《工程综合评定表》及其它资料。

3)安装合格验收后,应将安装合格资料送交建设单位及质监单位签字确定

工程等级,并送至相关部门存档。

三、与各配合管理

1、签订业主、管理、监理配合协议,执行协议中的权利与义务。

2、按照买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双制定可能产生交叉作业的施工进

度。

3、接受业主、管理、监理对设备、材料的临时占地以及交叉作业的统

一安排,按管理标准化工地要求设置标牌,做好自身责任区的治安保卫工作。

4、遵守业主、管理制定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治安保卫、消防、环保

等施工管理有关规定,接受业主、管理在此面的管理、监督、检查。

5、可使用已形成的公共道路、脚手架等。

6、可使用业主、管理的现场水池、厕所。

7、进入现场前与业主、管理、监理签订现场安全、消防协议。

8、对于进场的设备和材料,分批次提前向业主、管理提出设备和材料

进场和占地计划,并按业主、管理批准的计划安排设备和材料进场,并按时交还所占场地。

9、做好施工现场的围建筑物、构筑物的和地下管线和已完工程部分的

成品保护工作。

四、施工协调管理

1、与设计人员的工作协调

1)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与设计人员配合,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

2)积极参与施工图会审,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节点问

题,完善施工图纸设计。

3)坚持施工图审查,协助买会同建筑师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容和设备、物

资选型。

4)对施工中出现的情况,除按建筑师、监理的要求及处理外,还应积极修

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会同建筑师、监理按照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进行隐蔽部位验收,中间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

5)及时组织设计人员、买参加设备及材料的选型,选材和订货。

2、与建设单位的协调

1)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精心施工,确保工程中各项技术指标

达到建设单位的要求。

2)会同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好施工过程术变更工作。

3)主动接受建设单位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定期向建设单位汇报工程进度状

况;对于施工中需要建设单位协调工作,应立即向有关负责人汇报并请求解决。

3、与土建的协调

1)根据建设单位的总体安排,积极与土建配合并指导土建作好预埋件的埋

设、校正、复核工作。

2)根据施工图纸及合同要求,向有关单位通报施工计划,并按规定对土建

基础进行复测并作好记录。

3)施工过程中,积极确定和配合土建的水、电安装单位,作好在设备上支

架位置标注的指导工作,监督各支架焊接情况。

4)在施工过程中,还应积极与土建总包的土建、水、电安装单位配合作好

各种安全防护工作,并且服从建设单位对各施工单位的统一协调指导及监督工作。

4、与监理公司的配合

1)监理公司在施工现场中对工程实际全过程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资料讲解

电视的声学设计说明(供装饰招标用) 一.设计依据 1.XX院提供的XX广电城建筑平、剖面图纸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4.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 (ISO 33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6.“音乐厅和歌剧院”(白瑞纳克著) 二.功能及建筑概况 使用功能:以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和会议功能。

容座:观众厅容座为XX座,其中池座XX座(其中轮席椅4个),一层楼座XX座,二层楼座76座。 建筑概况:建筑平面呈马蹄形。 三.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 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 (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 RT=1.4±0.1秒(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 RT=1.2±0.1秒(会议时) RT=1.6±0.1秒(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 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BR:在1.1~1.3之间 3.透明度C:在-1~3dB之间 4.清晰度D:在35% ~ 60%之间

5.重心时间t s:≤130ms 6. 侧向反射系数LF:在10% ~ 20%之间 7. 声场力度G:≥0dB 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 I:<25ms 9. 声场不均匀度ΔL P:≤±4dB 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NR≤25曲线 四.观众厅的体形设计 1.确定观众厅的体积 为了使观众厅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观众厅需要合适的体积。体积太小,有可能不加任何吸声材料,也难以达到需要的混响时间;体积太大,虽然通过增加较多的吸声材料,可以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但厅内的声能密度会相应地减少。 同时由于观众和座椅具有较大的吸声量,所以每座容积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标准。对于本音乐剧剧场而言,每座容积宜控制在7~8m3/座。 本剧场的观众席座位数为XX座,故观众厅的体积宜控制在8680 ~9920m3。

报告厅音响灯光系统设计方案

报告厅音响灯光系统设 计方案

报告厅音响灯光系统 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陕西坤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5年10月28日

本方案是针对业主需求而设计的,系统要求具有以文艺汇演、舞台演唱及会议报告等多种功能音频扩声系统,文艺汇演做到轻柔悦耳,声压足够大,强劲震撼的现场效果。会议报告做到声音清晰。 根据甲方对多功能厅的设备档次的要求,多选用国内知名品牌,实现音频扩声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1、方案编制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及文件进行设计。 1、行业设计规范《歌舞厅设计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 WH0301一93《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SJ2112-82《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GB/T14220--93《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及系统音频盒式系统》 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求》 CBJ232-82《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B/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EIA/TIAT SB67《无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2、.声场设计 本设计包括隔声处理,现场噪声的降低,建筑结构的合理要求,声均匀度的实现,声颤动、聚焦、共振、反馈等问题的解决,室内混响的正确计算。1). 建声原则 混响合理,声音扩散性好,没有声聚焦、没有可闻的振动噪声、没有死声点。

2).室内装修注意事项 色调不能导致会议或演出时太昏暗,避免扩声区域内出现中空较大或支撑较差的腔体结构,避免大面积玻璃窗,不要将石膏天花板直接安装在铝合金槽里,要有隔声处理,最好采用吸音板装饰室内内墙。 3). 室内声学特性的基本要求 具有合适的响度: 响度大于103dB 4). 声能分布均匀: 在观众席的各个座位上听到的声音响度应比较均匀。通过音质设计,应该能使观众席各个区域的声压级差别不太大,室内声场不均匀度应控制在高低约 3dB之内 5). 满足信噪比要求: 噪声对人们的正常听觉产生干扰和掩蔽作用。不同用途的室内听音环境,其充许的噪声级不尽相同,通常在室内最小声压级的位置上,信噪比应该大于30dB。 6).保证室内各处频率响应均衡: 室内音响系统应保证各处频率响应均衡,要求125--4000HZ内起伏为6-- 10dB,100--8000HZ内起伏为10--15dB。如果室内存在声聚焦、死声点、驻波、声共振等声学缺陷,就会破坏频率均衡 7). 厅堂的建声合理比例: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专业来讲,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观演空间实际上是音质第一的听音场所,而这些文化建筑往往投资巨大,若音质效果不佳,实乃资源、经费的巨大浪费。广州赛宾认为,注重表演厅堂的形体、容量、地面起坡、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等要点的设计,是保证剧院室内声学效果的重要支持。例如:要保持声音响度,需要合理的厅堂体型、观众席起坡设计及充足早期反射声;要保持声音的均匀分布,除了合理的体型还需恰当的声扩散处理配合;控制适当的每座容积及吸声、反声的正确选择、布置则是最佳混响的保证。 观众区平面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作为表演厅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观众区,其体型设计是厅堂内部优良音质的先决条件。欧洲古典的歌剧院,多采用古典风格的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其特点是容量大、视距短,而设置于周边的层层包厢、繁琐浮雕装饰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伽涅尔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均为马蹄形平面。但其缺陷是声学处理较麻烦,容易造成沿边反射,甚至出现声聚焦,且台口两侧的观众视觉效果较差。现在使用的马蹄形是改进版,台口两侧不再设观众席,会处理成斜面,增强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墙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便是采用此种方式。 现代风格剧院的观众区平面形式则有更多的选择--矩形、钟形、扇形、多边形及复合形等。如:法国巴士底歌剧院采用的是钟形;东京新国立歌剧院是矩形和扇形的结合。矩形平面的优点是规整、结构简单,声能分布均匀;但两平行侧墙之间容易产生颤动回声,不过,可通过墙面处理解决。如杭州大剧院便将矩形观众区的两侧墙面做成锯齿形状,避免可能产生的颤动回声。扇形平面的观众容量较大,但偏远座较多,后排座视距较远,难以接收直达声,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侧墙的早期反射声。钟形平面与矩形平面基本相似,也可以说是矩形的一种改进形式。其偏座区比扇形平面少而结构可按矩形的处理(相同容量情况下)。台口两侧逐渐收拢的斜墙面为观众区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随着音乐、剧目的多样化发展,对剧院表演厅的要求日趋多功能化,要求有灵活变化观众厅容量空间及符合多种需要的声学效果等。由此产生的复合式平面利用高科技实现厅堂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或拆分。但复合形平面多变的空间模式除了建声之外还需要电声系统的配合,且设备和结构等比较复杂,造价昂贵。国外很多现代多功能剧院为适应多种剧目、音乐会的表演需求,多采用此形式。 观众区容积、起坡、挑台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自然声演出的厅堂,由于自然声源声功率有限,为确保达到一定的音节清晰度,要控制适当的厅堂容积量。当然,不同类别的声源声功率及厅堂用途,其最大容积量也不同。厅堂的总容积量也决定着观众的吸声量,进而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适当的每座容积既可减少吸声材料的使用,也保证了最佳的混响效果。 而针对观众区容易出现的掠射吸收现象,就必须重视观众席的起坡度尺寸设置。一般情况下,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8cm,楼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10cm。如果出于功能需求,观众席必须是水平的,可考虑抬高声源位置减少掠射吸收,并利用反射面给后排提供前次反射声,弥补后排声压级的不足;或做成可升降地面。 观众区的挑台容易对顶棚的反射声构成遮挡,虽然在声波衍射作用下,挑台下部空间在开口附近可接收到低频反射声,但缺乏高频反射声。挑台下空间深处的反射声则更少,这导致声音丰满度欠佳,这种音质缺陷称声影区。控制挑台下部空间开口高度和深度的比值,在挑台下顶棚及将后墙倾斜做反射面,补充早期反射声可以改善此缺陷,但效果有限。 反射面及扩散体的运用 当混响时间较长,声音的丰满度上升,其清晰度便会下降,这是音质设计常会遇到的矛盾。选择最佳混响时间是解决的方法之一,而设置反射面制造反射声加强直达声是另一种两全方法,这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声音的丰满度与清晰度的要求。但要注意尽可能制造有益于音质表现的早期反射声,减少延时反射声,还有保证观众区的前中座接收到充足的早期反射声。 顶棚算是观众区较大的反射面。从声线分布看,锯齿式、扩散体式、浮云式三类顶棚能给全区尤其是前中座提供充足的早期反射声,其平面形状的选择自由度也较大。而平面式、折线式、弧面式三类顶棚则会将大部分声音反射至后中座,令前排缺少反射声。因此,此三类顶棚需要加入侧墙的反射声作用。除了顶棚,反射面也可设置于侧墙下部、后墙上部等位置。有需要时,跌落式挑台的栏板、观众区分割隔断也可作为专设侧向反射板。善用各方位反射面可以满足对音质要求同样严格却体型各异的厅堂。 然而,各反射面提供的定向反射声容易造成音质生硬感。这便需要扩散体进行多方位的散射,既减轻音质生硬感,又保证观众区每个座位之间不存在明显声压级差,保持了室内声场均匀。扩散体可以设置在侧墙上或悬挂在天花上,一般为大小不一的体块或是凹凸不平的墙面。例如:锯齿形墙面或墙面装饰、凸出的包厢,甚至外露的结构部件等等。像前文提到的欧洲古典剧院,其优美的音质,除了得益于厅堂的体型设计,也得益于其室内的装修处理(包厢、繁复装饰)所产生的声扩散。 细节处的噪声控制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音乐厅、剧院的表演厅堂对室内背景噪声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不同程度的噪声会影响低频声的传播。观演建筑的噪声控制分为建筑噪声控制及室内噪声控制。建筑噪声控制首先涉及到建筑位置的选择,一是尽可能远离噪声与振动源;二是要进行选地环境噪声、振动测量及仿真预测。赛宾,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如此,能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需要提供设计依据,达到控制室内噪声的需要及标准。而室内噪声控制是针对表演厅堂内部噪声振动源的处理。主要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机电房,

长沙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b15340189.html, 长沙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作者:文立森杨志刚李佳菊 来源:《演艺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介绍长沙音乐厅交响乐大厅的建筑声学设计及音质效果,分析其主要的声学音质参量指标,并通过音质计算、音质模拟以及缩尺模型实验的结果与实际验收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不同设计验证方式的特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建筑声学;混响时间;音质参量;缩尺模型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4.006 长沙音乐厅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的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是滨江文化园的灵魂建筑,按照正规音乐厅标准建设,于2006年8月21日奠基施工,并于2015年12月28日首 演。音乐厅以“经典艺术的斤欠赏殿堂、群众艺术的展示舞台、高雅艺术的教育基地、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为目标定位,力争打造成为湖南省内顶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音乐厅。因此,其优良的音质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建筑概述 长沙音乐厅总建筑面积约28 000 m2,建筑高度约28m,主要包括1 400余座交响乐大厅(湘江大厅)、490座多功能厅及198座室内乐厅。 主厅即交响乐大厅,1446座、总面积约1790 m2,厅内形制为不等边多边形(见图1);长约47m,最宽处约41m,最高处约17m;最远座位距离舞台指挥位置30m(见图2)。楼座呈梯田形散布在舞台四周(见图3),能满足大型多编制交响乐团的演出。下文以该厅为例介绍建筑声学的设计。 2.建筑声学设计 2.1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是建筑声学设计中最主要的声学参量。根据音乐厅主要演出大型交响乐的功能定位以及观众厅的规模和容积,中频(500H7~1000H7)混响时间(满场)RT应达到 1.9s±O.1s,且要求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为中高频基本平直,但高频允许下降10%~20%,低频混响要求有10%~20%的提升,低音比BR值为1.1~1.25。各频带混响时间设计值见表1。 2.2其他主要音质参数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的室内吸音程度,是以吸音力或平均吸音率来表示,吸音力是以将材料的吸音率除以材料的使用面积所求得之值来表示,平均吸音率在因墙壁、天花板等材料之不同。而使吸音率因场所不同而产生差异时,则以各自吸音力加总后的总吸音除以总面积之值来表示。赛宾:音乐厅声学建设专家。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在隔音计划中吸音之任务为,吸收噪音以免其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在噪音产生源之周围配置吸音材时,能谋求噪音水平之降低;音乐厅吸音。或者在房间的壁面上使用吸音材时,能降低从外部侵入的噪音。但是,须注意的是仅仅使用吸音材时无法完全达到隔音的效果。 例如,在打开窗户的那一面,由于完全不反射它所碰到的声音能源,因而吸音率为100%,亦即该面为完全吸音面,但同时也可能有完全无法隔音的面存在。室内之吸音程度大时,即能压制室内的扩散音幷降低噪音水平。此方法是远离噪声源和影响点时会有效果,但若室内各处都有噪声源且和影响点之距离相近时,例如窗边的座位对由窗户入侵的声音,因为噪音的直接影响太大,故而其借由吸音所产生的隔音效果不会太显着。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同时音乐厅设计要考虑: 1.混响时间:混响时间设计合理,观众听起来声音厚重雄浑。音质丰富饱满。 2.结构吸音:材料和结构、构造吸音,避免回声。吸收噪声。 3.设计力求圆形,使声音达到个个席位距离基本接近。 4.音乐厅设计,要追求光线明亮,照度合理。使观众能看得亲切。 5.要设计观众席噪声尽可能被就地吸收。或被结构反射,避免向舞台和其他观众方向传播。 6.座位垫加橡胶垫,避免噪声。 7.设置休息室,会朋友或场间休息,有旁厅、耳厅。 8.要设置自然通风,避免集中空调噪声干扰。 9.舞台设计要有现代理念,要能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达到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舞台自动化系统。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转贴](2006-09-07 20:39:17)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转贴] 这是一个大学校区的设计投标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落选的方案 ——评委会认为“根本不切实际” 这是一个被受争议的方案 ——在工程技术人员与艺术家之间激起激烈争论, 音乐学院的一位艺术家质问评审的工程师: “为什么中国人对平庸总是很宽容,对创意却格外苛刻!” ——现在将她摆上来,各位尽管说说看法,吐吐意见,拍拍砖头,大家交流交流 背景介绍: 中央音乐学院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在珠海建设新校区和一个国际水平的音乐厅,这是学院建立五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校区建设。 设计者给这个设计定下了这样的基调: (1)必须具有艺术文化类建筑特有的浪漫气质,凸显其独一性、可识别性。 (2)教育建筑应当反映出当时的教育概念、管理体制、文化特征与审美观念。新校区是面向新世纪全新模式的艺术院校。她要满足的是今天乃至未来最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反映的是预示未来方向的建筑文化特征。 珠海象一个半岛被大海包围,外围珍珠般散落着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被称为“百岛之城”,而与市区著名的情侣路咫尺之遥,就静静地躺卧着一个未经开发的处女岛——野狸岛,新校区正座落于此。野狸岛上植物繁茂,面向一望无际的伶仃洋,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富于诗情画意。同时也给我们定下了设计原则: (1)保持野狸岛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大规模建设移到离岛一定距离的浅海上,确保对野狸岛的岸线、水流、生态不会造成破坏。(2)建筑造型追求与海岛形态的和谐共处,从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角度,从不同方位、角度审视,建筑都应该跟城市、海岛、大海具有协调共生的关系。 (3)建筑空间应融入自然,让使用者与蓝天碧海,绿水青山亲密接触。在经历人文和自然的双重洗涤与陶冶之下,造就出情操高尚、技艺精湛的音乐巨匠。 一、舞动的激情 面对这个设计富挑战性的命题,设计者尝试超越建筑的范畴,从更高层次着手,以新的角度对此方案进行审视。 首先,音乐与舞蹈的起源和本质:两者都是发自人类自然的本能,属纯精神性的享受,具非物质性、非功利性、超脱现实的特点,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原始手段。为了增强表现的力度,两者又常常结合起来,边唱边跳,互助声势。到后来,更发展到利用各种各样的乐器、道具,依照理性的技巧、法则、配器,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各种音乐舞蹈形式。人类对美的执着追求引导着这一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将之引领至更高的境界,是以另一种方式对自然的诠释。而音乐建筑,作为音乐活动的载体,要力求反映这些性质,就应当具有脱俗性、象征性、隐喻性和唯美主义倾向。同时应具有令人惊叹的美感,丰富的内涵,并对自然作出回应。 因此,最合理的构思应出自自然,经过理性的升华,再诠释自然。于是,在山水之滨,海天之间勾勒出一条既自然又生动,似随意又有序的曲线。这一曲线与海岛的关系若即若离,张弛有致,恍如自开天辟地之初便已存在,象一条激情舞动的飘带划过水面,如一串饱含气韵的音符从海中升腾……这条让人遐想连篇的曲线就成为构筑整个规划的骨架。在这条充满灵性的“飘带”引领下,幻化出一组附属于野狸主岛的人工群岛,校区的主要建筑和音乐厅就分布在这些“群岛”上,各岛之间的“飘带”则被处理成横贯海面、连结各方的平台观光交通带。岛上的人们在此得以脱离喧嚣繁杂的城市,无时无刻与大海、阳光、海风亲密接触,无时无刻尽情体验着这个超凡脱俗的海上桃园,让身体与灵魂经历大自然畅快淋漓的荡涤和洗礼,让灵感与激情醍醐灌顶般充满脑际和心怀。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 的室內的吸音程度,是以吸音力或平均吸音率來表示,吸音力是以将材料的吸音率除以材料的使用面积所求得之值来表示,平均吸音率在因墙壁、天花板等材料之不同,音乐厅吸音。而使吸音率因场所不同而产生差异时,则以各自吸音力加总后的总吸音除以总面积之值来表示。音乐厅吸音。在隔音计划中吸音之任务为,吸收噪音以免其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在噪音产生源之周围配置吸音材时,能谋求噪音水平之降低;音乐厅吸音。或者在房間的壁面上使用吸音材时,能降低从外部侵入的噪音。音乐厅吸音。但是,须注意的是仅仅使用吸音材时无法完全达到隔音的效果。音乐厅吸音。例如,在打开窗戶的那一面,于完全不反射它所碰到的声音能源,因而吸音率為100%,亦即该面为完全吸音面,但同时也可能有完全无法隔音的面存在。室內之吸音程度大时,即能压制室內的扩散音並降低噪音水平。音乐厅吸音。此方法是远离噪音源和影响点时会有效果,但若室內各处都有噪音源且和影响点之距离相近时,例如窗边的座位对窗戶入侵的声音,因为噪音的直接影响太大,故而其借吸音所产生的隔音效果不会太显著。天津润生。 1 、的台口 音乐厅的舞台口对厅内池座前中座席获得早期反射声

起到重要作用。音乐厅吸音。台口前侧墙和顶板所构成的反射面应针对池座前中区获得反射声进行设计,这是厅内其他界面所无法替代的。 2、楼座和包厢栏板 音乐厅通常要兼顾自然声和扩声演出的两种形式,声源处于舞台上和台口上部声桥两个不同的位置,音乐厅吸音。楼座栏板通常又是凹弧形。音乐厅吸音。因此,栏板上应做扩散设计,形式可采用凸弧形的圆挂面、三角形体、锥状体等。 3、楼座下的天花 . 楼座下的座席,通常离舞台较远,为了获得均匀的声场分布,在自然声演出的条件下,开花应起到加强后座声强的作用;音乐厅吸音。当采用扩声时,天花应使扬声器组的声音顺利进入楼座下的空间。 4、音乐场馆的后墙 音乐厅后墙的装修要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和演出方式而定。音乐厅吸音。对于自然声演出的音乐厅和歌剧院,后墙应作声反射和扩散处理,而采用扩声系统的厅堂,可以选用吸声构造,同时要防止产生回声。 5、扬声器组的装修饰面 音乐场馆扬声器组的饰面构造要满足透声和美观两方面的要求。音乐厅吸音。 饰面构造必须有尽可能大的透声率,不得小于50%;内衬喇叭布应尽可能薄,以免影响高频声的输出;构造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不致引起共振。

某校音乐厅设计方案

某校装饰设计方案 第一章初步概览分析 第二章装饰效果图设计方案 第三章特殊声学设计分析 第四章专业材料说明

第五章音响系统 第六章灯光系统 第七章舞台机械系统 第一章-----初步概览分析 1、简述: 一个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主要包括对噪声的处理,实现声均匀度,解决聚焦、共振反馈等问题,同时还有对室内混响时间的正确计算。在音乐厅的音质设计中,隔音设计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地方,隔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音乐厅的使用的效果。 2、建筑结构比例:

座位数:约700座音乐厅结构比例:长33.3米*宽29.7米*高12米面积约860平米 结合CAD平面图分析,该音乐厅现状比例为椭圆形。圆形空间的声学缺陷通常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混响时间过长,二是存在较严重的声聚焦和颤动回声。解决第一个问题的难度不算很大,只需在厅内增加适量的吸声材料(充分利用墙面和顶部),即可把混响时间缩短。其中的技术难点是设计算的精确性和施工工艺的严谨性。其第二个声学缺陷的较大难点在于:如何消除圆形墙体所引起的声聚焦和颤动回声,而又无法改变该厅原建筑设计所定下来的的整体造型,这才是建声设计中最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关键。 3、隔音现状:

该音乐厅墙体为该建筑内部新建墙体,外侧还有建筑外墙。因此外界的生活噪音对此几乎无影响。主要解决的还是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与音乐厅之间的噪音干扰,既要避免公共区域噪音传到音乐厅内部,也要避免音乐厅演出时的音频扩声极大的干扰到临近空间。因此主要应在门窗及孔洞密封隔音上考虑,采用专业的隔声门处理。 第二章-----装饰效果图设计方案 在设计上,顶部根据地面台阶坡度做了叠级处理,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在顶部设置灯槽,当关闭主灯打开灯带时,气氛舒适惬意,带来适宜的亮度。墙、地面设计风格现代简洁,用色沉稳大气,配合红色的座椅,让人一进入音乐厅就能做好欣赏演出的心理准备。完全满足一般音乐厅的装饰设计要求 (见下翻页) 第三章-----特殊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思考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思考 专业来讲,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毫无疑问是各类厅堂中对音质要求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最难把握的设计工程,从19世界后期至今一百多年以来,国外设计建设了数十个专业音乐厅,其中音质优秀和优良的仅占约20%,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约占50%,而较差或褒贬不一的约占30%。而我国在近158年左右先后也设计建设了约20个各类音乐厅,其音质效果有满意的,也有不甚满意、褒贬不一的,尚待组织开展必要的客观音质测量与主观音质评价工作。 赛宾(中国)认为国内在音乐厅设计建设中存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业主对声学的重视不够,和建筑师、室内装修设计师对声学设计的配合不佳,甚至一切要服从建筑和装修。下面,根据赛宾(中国)十多年来在专业声学及文体会馆建设的经历上简单谈几点思考: 1、音乐厅的单座容积控制问题 音乐厅声学设计。这是一个与音乐厅音质设计直接相关的问题,有的领导、业主和建筑师要追求高大空间和建筑气魄,往往提出不合理的净高和单座容积要求,近年来在音乐厅建筑设计中也存在追求大空间大容积的倾向,其实单位容积大,音质不一定就好,对节能也不利。世界公认音质优良为A+级、A级的多个音乐厅其单座容积大多为7-9平米/人,专家建议对于中小型音乐厅可取7-9平米/人为宜,而千座以上的大型音乐厅则可取9-11平米/人为宜。 2、音乐厅体型设计问题 西方传统古典音乐厅的平面体型多以矩形为主,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建筑师也将所谓“鞋盒形”作为音乐厅设计的主要平面体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我们认为只要满足在厅内声场扩散分布、无声缺陷,有足够早期反射声和侧向反射声条件下,很多平面体型都可公供音乐厅设计选择,如多边形、椭圆形、马蹄形、梯田式等都可由业主方与建筑设计师和声学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也不必像录音室、播音室和琴房等设计中追求厅内空间的长宽高的比例要求,给建筑体型设计以更多的自由度。 3、音乐厅内混响时间参量的选择问题 音乐厅声学设计。混响时间是音乐厅的重要音质参量但也不是唯一音质指标,混响时间的选择与音乐厅的容座和容积,厅内建筑装修、观众席吸声量及乐队规模和音乐内容等直接相关,通常国内外将1.8-2.0s的混响时间成为音乐厅的黄金时间,而据白瑞纳克调研评价为优秀和优良音乐厅的平均混响时间为1.7-1.9s,国内早年设计的音乐厅常有混响时间实测偏短现象,而近几年又常见有混响时间偏长的实测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厅内容积偏大、内装修设计施工偏厚重光硬和观众席座椅吸声控制不当导致,应该予以注意。笔者建议对中小型音乐厅、中频满场混响宜为1.7-1.8s,大型交响音乐厅的中频混响满场混响宜1.9-2.0s为妥。 4、音乐厅内声场扩散处理问题 传统及古典风格的音乐厅内,顶部采用藻井形式,墙面有古典窗框形凹凸和各种大小雕塑装饰,对厅内声音扩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今有的音乐厅墙顶设计均采用所谓为微扩散形式,其凹凸尺度均偏小,对低频声扩散作用甚少;也有设计成全曲线状墙面,大片连续光硬圆弧形式,使听众产生高音发毛有刺耳之感而影响音质效果。所以在音乐厅墙面和天花设计中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师应与声学设计充分协调研究,必要时通过声学试验再确认设计以确保得到满意的音质效果。 5、音乐厅室内装修的材料选择 音乐厅声学设计。一百多年前设计建设如今仍誉为音质甚佳的维也纳、波士顿、阿姆斯特丹及卡内基音乐厅的墙面、顶面很多采用粉刷材料,而如今随着建材的发展,又大量采用大理石、石材、石膏板、实木板,甚至采用不锈钢板、玻璃板以及GRG板、GRC板等面层装饰材料,有的因板后空腔偏大产生低频吸收、影响低音比值;有的因厚重硬实反射过多,导致混响偏长。如体型设计不当加上选材不合适,还会产生回声、震动声及“眩声”等声缺陷而导致音质问题。因此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尊重声学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即使音乐厅内美观新颖,也符合音质设计要求,使之音质优良。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的要求标准及设计方法

厅堂建筑空间都比较大,所以在设计上尤其是保证其内部声学设计合理到位,吸音材料以及其他的各种声学材料不可缺少,所以合理的设计及材料设备的正确使用才能确保其音质效果,只有了解厅堂上的声学要求和设计方法才能保障有效的音质设计。 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 8.可听化主观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9.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 11.组织主观评价。对于重要厅堂,在工程落成后,组织专门的演出和主观评价,来检验建成后厅堂的音质效果,是建筑声学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二、声学设计的手段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 厅堂音质模型测定是建筑声学设计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厅堂中短延时反射声的分布,是决定音质的重要因素。在缩尺模型中,用电火花作为脉冲声源测得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与实际大厅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有良好的对应,对在设计阶段确定厅堂的大小、体型等有重要参考意义。混响时间是公认的一个可定量的音质参数,通过模型试验可以预测所要兴建厅堂的混响时间。声场不均匀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音质参数。 模型试验的测量系统、测量方法和结果的表达与实际厅堂相同,但需要根据厅堂模型的缩尺比s,在混响时间测量和声场不均匀度测量时对测量频率作相应改变。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介质中传播,特别是高频声波,它的由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差别很大,对混响时间测量结果,需采取对空气吸收的影响作相应的修正,且有足够的精度。

音乐厅任务书

建筑学院建筑设计Ⅲ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建筑方案设计 一.背景、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个在特殊与复杂制约条件下着重技术性突破和设计构思的中型规模且有复杂技术要求的建筑设计。在已掌握的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建筑设计的创新与综合能力。 西安音乐学院地处西安核心商圈,地处黄金地块,希望同学们通过设计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充分挖掘地块信息,做到使建筑融入环境,并在解决音乐学院的硬性需求的同时有所突破创新. 二.教学目的: 2-1、综合设计基础及建筑设计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演练设计方法和手法,完成有一定深度的建筑方案设计。 2-2、掌握运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和设计方法,熟练运用各种适合的设计表达方法。 2-3、在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基础上,通过具体运用,深化对结构、构造、建筑物理等技术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2-4、理解和基本掌握较复杂的建筑空间组合与设计,提高对技术和艺术要求较高的建筑的设计与空间造型的处理能力。 2-5、初步具有厅堂室内视听、照明等物理环境的设计能力。 2-6、加强运用资料和相应的技术规范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要求: 3-1、合理运用恰当的建筑语汇表达有特点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形态。 3-2、强调用分析草图、草模来表达设计思维的重要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模型来推敲方案。 3-3、充分关注相关细节的设计,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探讨各个建筑细部设计的各种可能性。 3-4、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小组的协作、讨论、相互启发,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设计内容: 现拟在西安音乐学院停车场地块内建设一座多功能综合音乐厅,以解决音乐学院演奏场地紧缺的问题、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剧场规模1200座,音乐厅等级为乙级,拟建建筑面积不超过7000m2。用地地形详见地形图。 设计内容: 4-1、前厅部分:前厅、休息厅、售票、小卖、吸烟室、卫厕、清洁室、值班室、管理室等,具体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建筑声学设计

建筑声学设计 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

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 8.可听化主观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9.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 10.对电声系统设计提供咨询意见。对于需要安装电声系统的厅堂,建筑声学专家尚需与音响工程师配合,对电声系统的设备选型、设计与安装提供咨询意见。 11.组织主观评价。对于重要厅堂,在工程落成后,组织专门的演出和主观评价,来检验建成后厅堂的音质效果,是建筑声学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2021推荐文档音乐厅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音乐厅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音乐厅主要用于举办各类音乐表演、歌舞表演、艺术表演等活动,是学校单位重要的综合活动场所。对灯光、音响就有着较高的要求,扩声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就直接影响整个音乐 厅的音响效果。对音响公司来说,售前的方案就尤为重要,也是很多小型音响公司头疼的工作环节,笔者不才,分享一个做过的案例,还请行业大神指点。 本次项目建设的音乐厅长:22米、宽26米、平均高11米,约有观众席位440座。舞台区域台口宽26米、台深13米、台高0.9米。

1.扩声系统的构建 1.1.扩声系统需求分析 扩声系统需解决系统演出扩声时保证声音丰满、有足够的声压级且不失真、准确的声像定位;语言扩声时确保语言清晰度,足够的响度和均匀度。 1.2.扩声系统建设目标 为满足音乐厅的使用需求,音乐厅扩声系统声学指标要求达到 GB/T28049-2011《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文艺演出类扩声系统特性一级标准,见下表: 等级一级 最大声压级(dB)额定通带 80~8kHz 内大于或等于 106dB 以 80~8000Hz 的平均声压级为 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 传输频率特性 -4dB~+4dB:40~80Hz 和 8000~16000Hz 允许范围见图 传声增益(dB)100~8000Hz 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8dB 稳态声场不均匀度(dB)100Hz 时≤10dB,1000Hz 时≤6dB, 8000Hz 时≤8dB 语言传输指数>0.5 早后期声能比(可选项)500~2000Hz 内 1/1 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3dB

系统总噪声级NR-20 2.扬声器配置要求 ▲音乐厅对于扩声系统的还原度要求较高,扬声器扩声方式宜采用集中扩声,不宜采用集中加分散式扩声; ▲音响控制室布置在观众厅最后,且音乐厅较大,若采用传统扬声器会出现带功线路长、阻尼系数大的情况,从而造成低频的听感拖滞无力,因此建议采用有源扬声器; 主扩声采用了左右两声道立体声扩声方式,在台口上方左、右声道吊装布置线性阵列主音箱,每边都能覆盖整个观众席; 台唇内设有拉声像扬声器,用于声像下移,左右补充超低频扬声器。 主席台配置舞台流动返听扬声器。

广东星海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广东星海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星海音乐厅是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厅建于珠江之畔风光旖旎的二沙岛上。它与已建成的美术馆和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等建筑构成广东省相当规模的文化中心。 星海音乐厅包括1437座的交响乐大厅,462座的室内乐厅,96座的视听音乐欣赏室,排练室,琴房和音乐资料馆,以及水上演奏台和音乐喷泉、各种配套用房。建筑面积1800m2,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备先进和音质优异的现代化音乐厅。也是我国第一座采用“葡萄园” 形(或称山谷梯田形)配置方式的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室内乐厅的各项声学设计指标* 星海音乐厅于1998年6月13日――冼星海诞生日正式使用。广州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进行首场演出。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获得成功,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李德伦、吴祖强出席了首演式。相继一周内,中国交响乐团,以色列交响乐团,澳大利亚交响乐团和德国管风琴演奏家,在该厅献艺。音乐家们对大厅良好的音质均给予高度的评价。 一、星海音乐厅的设计宗旨和各项声学指标 星海音乐厅这座华丽的艺术殿堂是为满足广大观众欣赏高雅音乐的殷切的需求、并作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基地和窗口而建造的。音乐厅设计始终把音质效果放在首位,以继承传统音乐厅的良好品质、而又能适应现代生活提出的各种需求为设计的宗旨。 声学设计指标是根据国际上获得“顶级”音质效果的音乐厅为参照对象,广泛听取我国音乐家和声学家的意见确定的。交响乐厅、室内乐厅的各项“最佳”。 为实现上述指标、确保获得良好的音质,分别在设计、施工、竣工后调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 ·初步设计阶段:通过计算机模型和1/40缩尺实体声学模型试验与声学估算相结合,分析体形、了解声场状况和可能出现音质缺陷的部位; ·技术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用1/10缩尺实体声学模型试验和围护结构的隔声量试验,以及各种声学构件声学性能的实验室测定,确定声学构造的部位、尺度和装修用材。并进行较为详细的声学计算; ·施工阶段:在没有专业施工队的条件下,主要是施工交底和监理,检查隐蔽工程,并在交响乐大厅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首次混响和声场分布的现场测定; ·竣工调试阶段:用以解决声学计算、缩尺模型试验与实际效果存在的差距。要修正客观存在的偏差,就必须采用声学测定与乐团试用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方法。作多次调试、修改装修、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星海音乐厅通过三个月的调试工作,才实现所要求的演奏和听闻效果。

浅谈音乐厅声学设计发展史

浅谈音乐厅声学设计发展史 舞台在音乐厅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重要之性无需多言,早期的舞台声学设计侧重考虑改善观众席的声学环境,合理的舞台声学设计不仅可以改善观众厅的听闻环境,更可改善舞台本身的声学环境,创造出有利于演奏者的声学条件,演的高质量才可达到听闻的高质量。赛宾:专业做音乐厅声学设计。本文通过回顾厅堂舞台声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解读有利于演奏者声学条件的舞台声学设计方法。 1 引言 浅谈音乐厅声学设计发展史。自1895年赛宾发现混响时间,人们开始科学地对待室内声学。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焦点都是围绕观众厅的声学特性,以及听众的听闻效果,而对表演者的听闻条件,舞台声学设计则有所忽视。毫无疑问,表演者与听众,舞台与观众厅共同构成观演主体与观演空间,二者的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观演、视听效果。 音乐厅是供交响乐(包括民族音乐)、室内乐及声乐演出的专用厅堂,它是音质要求最高的观演场所,由于音乐厅建筑投资维护费用较高,也有多功能剧场设可移动乐罩兼音乐演奏功能。本文通过回顾音乐厅堂舞台声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解读有利于演奏者的舞台声学设计的方法。 2 舞台演奏直达声的分布与衰减 据统计,古典音乐厅舞台(乐台)面积平均约为158m2,近现代音乐厅乐台面积平均为203m2,交响乐演奏时乐队乐器人数较多。我们按宽18m,深10m考虑,舞台对角线约为20m,乐师间最近与最远距离的比值可以达1:20,我们知道乐师间听闻的直达声随距离增大而衰减,乐师间相互的遮挡引起进一步的衰减,特别是在高频段,同时乐队中不同乐器的声功率级有差异,因此,相邻、相隔乐师间的听闻效果相差较大,若舞台上无任何反射界面,乐师间的相互听闻条件与整体感很难保证。 3 早期古典“鞋盒”式音乐厅尽端式舞台“乐罩” 浅谈音乐厅声学设计发展史。在长期经验与技术限制的基础上,古典音乐厅多为“鞋盒”式,矩形平面形体且相对窄而高,具有混响时间长,早期反射声丰富,音质效果良好,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只有“鞋盒式”音乐厅才能获得完美音质。古典音乐厅均采用尽端式舞台设计,即演奏台设在观众厅的尽端部位,舞台除面向观众席开口一侧,均有建筑界面包围。其中包括世界公认的三座音质最好的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以及波士顿音乐厅,它们的舞台均为尽端式,舞台侧墙为八字形,向观众席倾斜,开口宽度比观众席稍窄,舞台面积在150~160m2,乐队布置紧凑,顶板面向观众席方向微倾斜,舞台侧墙和顶板均可给舞台反射声,有利于乐师相互听闻,并把部分声能反射给观众席,使前排听众获得较好的融合声。其中波士顿音乐厅舞台深约10m,舞台平均宽度约15~16m、顶部平均高度约12~13m。尽端式舞台至今仍然是现代音乐厅常用的舞台形式,特别是对于容量不大的厅堂。 4 环绕式厅中心式舞台与“浮云式”反射板 1963年,由德国建筑师Hans Scharoun和声学家L.Cremer设计的柏林爱乐音乐厅,采用山地葡萄园式座位布置,即中心式环绕舞台形式,并获得了优良的音质效果,从此动摇了只有“鞋盒”式厅才能产生完美音质的神话。中心式舞台的布置方式为观众席环绕舞台四周,这种形式能够使大容量厅堂内的后排听众尽可能接近演奏者,从而获得足够强度的直达声,但相对于舞台空间,中心式舞台四周均为观众席,缺乏反射接口,通常只能通过顶部悬吊反射板未改善乐师间的相互听闻。 1965年,美国声学家L.L.Beranek和T.J.Schultz对早期声能与混响声能的比值对音质的重要影响做了新的论述,研究了声能比对音乐丰满度、温暖度及清晰度的影响,他们还通过人工合成声场试验发现早期声中以高频成份对清晰度、丰满度起主要作用,而只要后期混响能中有丰富的低频成份就能得到温暖感。这一发现对于舞台反射板设计,尤其是“浮云式”舞台反射板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舞台上空采用非连续声反射板(“浮云式”反射板),在中高频具有良好反射性能,同时可使低频声在反射板后面的舞台空间里充分地混响,从而给音乐增加了温暖感。1989年丹麦声学家J.H.Rinde研究表明,对于浮云式反射板,低频反射特性主要取决于反射板的相对密度,而与单个反射板的大小关系不大;高频反射特性则主要取决于反射板的尺寸以及板间的距离,为舞台反射板设计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5 有利于演奏者的声学条件实验与舞台音质评价研究 浅谈音乐厅声学设计发展史。从19世纪70年代末开始声学家们开始对有利于演奏者的舞台声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典型的研究有,新西兰声学家MarshalI.A.H于1978通过对已建成的若干大厅进行分析,并且做了一系列的仿真实验,在消声室对演奏声用录音,再经过适当的处理用扬声器重放,模拟不同时间序列、频率特性的反射声回馈给演奏者(三重奏组),并记录演奏者的主观感受,较为系统地提出有利于舞台音乐演奏的声学条件,具体内容为:1)舞台早期反射声对演奏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且反射声延时不能过长,有利于相互听闻的延时范围是17~35ms;2)反射声中的高频成分对音乐演出至为重要。500HZ以下的反射声对演奏支持是有害的,建议对500Hz以下的声音相对降低3dB;3)当演奏者之间的反射声声压级超过4dB,演奏的不平衡将被察觉,建议以3dB为标准设计不同乐器之间的反射声声压级差。 1989年,声学家GADE.A.C以演奏者为研究对象,对丹麦和英国各8个厅堂做了舞台音质评价的实验,其中主观评价参数有:混响感、演唱演奏支持感、音色质量、活跃感、相互听闻以及整体感觉,研究指出,演奏者在自己熟悉的厅堂,关注的是早期声能的支持,而在不熟悉的厅堂演出,首先关注的是厅堂混响感的支持。客观评价主要包括有混响时间RT、早期衰变时间EDT、舞台支持因子ST(E)、以及低音比EDTF。GADE,A.C在对16个厅堂的测量分析后,指出:演奏者的主观感受,包括自身演奏的轻松感、支持感以及整体演奏的协调轻松感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