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参考资料(全套)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参考资料(全套)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参考资料(全套)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参考资料(全套)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全套参考资料

一、问答题(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

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今古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 .江泽民说:…··,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试用唐朝的历史事实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见考试说明5)

中国近现代史

1、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分)

答: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形势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投降,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被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危机加深的原因、表现:(原因: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有利于外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98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3.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答: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运动;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4、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

1)不同之处:辛亥革命时的国内统治者是清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时期国内统治者是北洋军阀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2)最终结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革命失败;总之两者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发:资产阶级的软弱型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革命途中必须防止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勾结破坏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次真正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回答: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与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矛盾尖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国共两党联合斗争,形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中共大力开展工农运动。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为今后革命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请举出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共产党认

识到了坚持革命领导权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6、孙中山一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即其后分别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第一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拒绝,由变法走上革命的道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由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同时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震动,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之后,实现了国共首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要点:国共两党的相互需要,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9、中国近代史共产党与国民党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的时间、标志,中共为合作召开的两次会议的

名称、制定的合作政策,两次合作为何有不同的结果。

1)革命统一战线:1924.1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中共三大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其中中共没有提高警惕,没有争取革命的领导权;第二次合作中共对国民党采取及斗争有合作的政策,掌握军队的自主权,使合作坚持到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0、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两次战争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造成这一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战胜。

原因:(见金榜69页例10)

11、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台湾?(荷兰、法国、美国、日本)

台湾回归的祖国的史实有哪些?

(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12、列举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军事行动。

1)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3)渡江战役

13、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共政策深得民心,且是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中共领导在指挥作战上正确英明,屡战屡胜,而国民党却屡战屡败。

人民军队作战勇敢,是胜利的可靠保证。

14.中共七大上指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哪些努力?

1)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在军事上:粉粹了国名党的进攻,并通过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947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在解放区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3)1947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建立新中国指明了方向。

4)1949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为成立新中国作了具体的准备工作。

5)1949年10月成立新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现了这一伟大目标。

15、三大战役后,中共为建立新中国所作的准备。

政治上: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军事上:进行了渡江战役,彻底歼灭反动派。16.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步?每一部变革的原因和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是应遵循什么原则?

1)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土地改革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迅速发展。农业合作化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不符合个体劳动的需要,内容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又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个别领导人急于求成错误发动,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中央总结了公社化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改革决策,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在制定经济政策是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决策和调整?

1)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60年冬-1964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使经济形式全面好转。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5)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确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想一想:中共为什么把实现战略转变

的突破点放在农村?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工业的基础,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农业;

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占全国的80%,农业问题是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

3)在改革前,农村的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弊端很大,急需改革.

19.建国以来中共制定过那三条经济建设路线?每条路线的内容如何?据此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什么原则?

1)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结果: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B: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结果:导致了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两项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困难。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见在经济建设中形成,中共在十三大上明确提出;内容:[课本第25课]:结果: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2)原则: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合乎客观经济规律,使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0.中国人民在20世纪的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1)三次巨变及三位伟人;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伟人的共同特征,是分别举例说明;

3)是概括三位伟人向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1)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教训,接受中共反帝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首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谁注意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孙中山:仿照欧美走“美国人的道路”,毛泽东:“由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2、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使农民获得土地而颁布的文件

1953年《天朝田亩制度》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列举建国前夕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召开了那三次以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的会议?请分别叙述着三次会议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1)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一意见表格或课本)

23.有人说“近代中国有两个时期面临危亡的关头”。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两次面临“危亡的关头”指的是哪两个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两个时期:第一次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第二次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妄图灭掉中国。

原因:第一次:一是由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二是清政府在多次战争中,尤其是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腐败和软弱,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第二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日本,为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极力向外扩张。二是中国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民族团结,共同努力,坚强不屈,居安思危,振兴国家,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24.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影响着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能说明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三个重大事件。据此概括分析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原因。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共在南方创建革命根据地。

原因:①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尖锐。②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④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较为薄弱。⑤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概括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的原因。

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②中共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

转移,红军来到陕北,革命重心随之转移到北方。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集中力量侵略华北地区。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3)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东南沿海为什么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为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我国政府正在实行什么政策?

原因:①经济基础较好,近代工业产生早,商品经济发达。②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交通方便,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③东南沿海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海外联系较广。政策:西部大开发。

25、近代帝国主义提出的门户开放和当今的对外开放政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答:1)历史背景不同:门户开放是在19世纪末由美国提出并得到帝国主义认可的对华侵略政策。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2)两者的内容不同: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承认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里一群站,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是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的权力。对外开放是中国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外国资金,学习外国经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3)两者的后果不同:门户开放是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在个中国的同盟。对外开放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了我国的经济,是我国更加强盛。

由此可见,两者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侵略政策,后者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搞活经济所采取的政策。

26.试以中供瓦窑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和八大为例,简要说明中共是如何依据时局的变化来制定工作方针或任务的?并指出中共遵循了怎样的认识路线?

答:(1)1935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共据此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任务。(2)1949年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据此提出打个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促进民主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把中国有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3)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确立,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八大据此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中共遵循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路线(或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路线政策)。

27、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占领香港的,又是怎样收回的?从中你有何启示?

1)占领:1841年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至此英国完全占领香港。

2)回归: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1997.7.1香港回归祖国;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后,使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28、中国近代发生于南京的大事及影响。

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为恬静,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2)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27.4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之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4)1937.12日军在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30多万。

5)1949.4.2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历时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亡

材料题:

1.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1)这是谁提出的建议?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董仲舒,在西汉,在位是汉武帝

2)他提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2)这一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这位皇帝在经济、民族和外交方面还有哪些作为?(3) 经济:将铸币和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还治理黄河。民族: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4)哪位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与其相反?(1)能否据此说明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

秦始皇的态度与其相反;不能,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2.阅读下列材料:

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回答:1)此联的上联合下联讲述的事件分别发生在何时?上联是秦末,下联是春秋2)上联和下联描述的分别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上联是项羽、下联是越王勾践

3)上联描述了那一次著名的战役?这次战役有何意义?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使秦朝一蹶不振4)下联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中的故事?初秋时期诸侯争霸、吴越争霸的故事。

3.“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部有此种学说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北京政府教育主事的条陈

请回答:1)条陈中“此次罢学风潮”是指何运动?此事件是由“政治问题发生”又是知何事?

指五四运动,政治问题是指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2)“俄国过激派”又是指什么?指的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人

3)条陈中说的“远因”又是指什么?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1)“新的社会力量”是指什么?壮大了的阵营包括那些阶层?

工人阶级阵营包括:工人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2)。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五四运动的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说明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5、材料: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中要把军阀推倒,把受压

迫的人民完全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又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解放。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1)孙中山认为这次革命担负着哪两个任务?(对内:推翻军阀统治。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2)为什么说是“计划彻底的革命”?这与以往的革命有何不同?

由于中国的封建军阀依靠的是帝国主义,不反帝就不能彻底的反封建,孙中山以往领导的民主革命只反封建不反帝。

3)这种不同是怎样实现的?(是通过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国共合作来实现的。

6、“…..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权威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

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只故………中国革命当今经验不

多,虽令反对派尽得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

国随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

民党改组问题》

请回答:1)材料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指的是什么?(1911年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

2)孙中山总结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方法良好)

3)孙中山对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的准确吗?为什么?

(不准确。俄国革命的成功、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仅是“方法问题”,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

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7.材料一:“要有冲突,必是革命的工农群众与和帝国主义敌人妥协的资产阶级冲突;要有分裂,必是革命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分子与不革命的右派分子分裂。”—1926年12月周恩来发表的《现实

政治斗争之我们》

材料二:“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说成是“不审自何而起”的“谣言”,要求大家“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和谣言,相互尊敬,事事开诚协商进行。”

————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联合宣言》

材料三“如果党内领袖不能贯彻他(孙中山)的政策。他们便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党也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1927.7.14宋庆龄《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反革命政变前,周恩来已经对分裂活动提出了警告)

2)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说明陈独秀对当时时局的判断错误)

3)在材料一和二的观点中,你不同意哪一个?理由是什么?

(不同意陈独秀的意见。因为它的主张会是共产党员放松警惕)

4)依据材料三说明宋庆龄对反革命政变的态度。他代表的是哪一派?

(宋庆龄斥责了反革命的行动,同右派划清了界限)

8.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泄私忿吗?不是!为争地盘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忘了,还在这里拼死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顿纪纲起见……有讨逆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1)根据材料以分析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

[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张、杨的爱国情结]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安事变后,何应钦的态度。

[何应钦企图夺取取政权,乘机讨伐张、杨,扩大内战。]

3)根据1、2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课本33页,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果不和平解决,而是杀掉蒋介石,就会被何应钦夺权,乘机扩大内战,这样不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不利于抗日,所以,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9材料:[目前战况是:欧战节节胜利,不久便可直捣柏林,太平洋战争亦不断前进,可是我们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却呈相反对照;在正面是节节败退,在敌后是节节胜利。]

1)节节败退是指什么?节节胜利是指什么?(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共产党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

2)节节败退和节节胜利的原因各是什么?[节节败退:因为国民党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且后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节节胜利:因为共产党积极抗战,采取全面抗战路线,同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鼓励着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0材料: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连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到解放,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们目能持久的反革命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引文所述内容发生在哪一年?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引文概括了什么问题?[1947年;粉粹了国民党进攻的情况下写成的,概括了进行战略方哦能够,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粉粹国民党的计划。]

2)其后,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1947年夏,南线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其他各战场也转入了战略反攻。]

11.材料一:1945.4抗战胜利前,中共召开七大,其中心任务是讨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

什么道路的问题.

材料二: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

为此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指出从七大到八大,中共要先后完成的两次不同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指出中共七大后为完成上述前一次革命,中国人民先后赢的了哪两次伟大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

3)指出上述后一次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由什么时期进入什么阶段?(由过渡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12.材料: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对内改革是指…以促进社会主义经

济的发展.

1)对内改革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制,解放、发展了生产力]

2)此后我国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3)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什么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丰富人民的生活,激活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发展。

13材料: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八大报告

[1]中国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的依据和着眼点是什么?(依据: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着眼点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

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为什么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以致出现了哪些失误和错误?

(原因: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以致出现了下列失误: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4材料:1952年10月25日,周恩来在同若干资本家谈话时指出:将来用什么方法进入社会主义还不能说得很完整,但总的来说就是和平转变的道路。中国经过了反帝反封建的流血革命后,不会再流第二次血,和平转变就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转变的很自然,水到渠成。

1)我国通过什么形式,采取什么方式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演变?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赎买方式)

2)我国为什么对资产阶级实行不流血的改造?

[将资产阶级改造成企业的劳动者,团结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减少矛盾与阻力;逐步收归国有,

实现和平过渡;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支持革命,在过渡时期配合改造,可以和平改造。]

15、材料一从1874年侵略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长达70年的侵略,给中

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劫难。/材料二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总好法人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的250万日本军人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材料三(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外交部朝里朝兴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交涉。

回答:1)根据草料以并结合有关事实,概括指出“从1874年侵华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开始”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发动侵华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制造侵华时便;

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中国人民、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中国巨额财富。

2)根据材料二,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场所,经然贡奉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同条英机等战犯死刑意义何在?为什么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处置是不彻底的?

说明靖国神社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账目。意义在于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和胜利。之所以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处置不够彻底是因为美国出于己利,对一些曾发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战法免予起诉,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

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和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精]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一、六大误区 误区一:答案在书上 中考政史开卷,部分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书上找到,故考试前没整理笔记。其实,中考政史虽开卷,但许多试题答案并非能在书本上找到原题,仍需结合知识思考作答。准备一些授课笔记,有助于帮助思考 误区二:笔记只抄不整 政史考试只能带课本和指定资料及手写笔记进场,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开卷优势,将用的资料、做的练习等尽可能详尽地往笔记本上堆砌。但因没整理,笔记杂乱无章,考试时查阅极不方便,收效甚微。 误区三:家长代抄 为让笔记“够多够全”,也为减轻考生抄写负担,许多家长都“操刀”代劳,事后学生也不看。结果,学生对笔记非常陌生,查阅起来十分缓慢,影响答题。误区四: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认为“基本知识点不需记忆”。部分学生对政史考试不作记忆准备,对基础知识点完全寄希望于考试翻书。结果答题时对知识点运用极不熟练,严重影响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误区五:见题就翻书 为确保答案正确,很多同学答题时先翻书找知识点和内容,后将查阅内容往题目上套。这容易导致查阅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易出错。误区六:合卷合做 政史题目穿插在一起以合卷形式出现,部分学生训练时就没有分开做政史题,中

考时也一如既往。但学科不同,思考和作答方式都不同,混合作答会影响思维,导致失误增多。 二、考前复习怎么做 1.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选择题的复习基本一致。 开卷考试中列举题、填补缺项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的复习要求可以降低,即只要对教材熟悉,明确这些试题考查到的内容在教材的哪些章节就可以了,不必强化记忆。 在开卷考试中,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可以设计成半开放或开放性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复习则要从长计议,复习要求要提高,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结合时政热点以及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说明,还要训练对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便于考试查阅 既然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那么为便于考试翻阅,就要在上课务必认真做好笔记。 3.搞好学科知识专题归类复习 有些地区的开卷考试已经明显命制了跨章节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上完后必须留足时间进行学科知识的专题归类复习。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从历年来中考答卷的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盲目堆砌,不得要领;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9(含答案或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9(含答案或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枣庄学业考试)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3.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词汇是( )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 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 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4.(2011·宿迁中考)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5.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2011·河北中考)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 ,农林水利占 7.6% ,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 ,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2010·徐州中考)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2010·广州中考)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0.有人根据下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

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2年株洲市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物就是鲜活的历史,下列物能够反映秦朝历史的是A.B..D. 考点:秦的历史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适宜用选定法,审题,题干中要求秦朝,立刻就可以选D,秦兵马俑,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 2.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A.儒家 B.法家 .道家D.墨家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考查法家思想,题中关键词为“制定严格的班规”。是法家思想中的法术势,主张“以法治国”,选B;A中儒家主要用礼仪、道德治国,道家无为而治,墨家代表劳动人民,都与题意无关。 3.中医学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代有一部医书收入了药物1892种,收入药方11096个,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它是以下哪一部医书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D.《千金方》 考点:古代科学技术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古代科学成就,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题眼明代,A为战国到秦汉时期,B为东汉,D为唐代,此外,根据收入药方,“东方医学巨典”等字眼,可以选出答案为。 4.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并且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他是以下哪一位诗人 A.李白 B.杜甫.白居易D.王维 考点:唐代繁荣与开放

最新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 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在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门。 一、看好“家门”最关键 所谓看好“家门”,就是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纲”即《历史课程标准》,“本”就是手中的课本。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乃至历史常识。所以要迎接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对照课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切记: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 二、适当“串门”最重要 所谓适当“串门”,指既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把握好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的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能力渗透和能力迁移,注意加强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知识的结合,形成纵向、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所谓“横串门”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历史事

件串联复习,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开始等,所谓“纵串门”就是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把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题要以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海峡两岸关系、西部开发、朝鲜问题、中东问题、美日韩关系等问题,使政史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起来,以提高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综合能力。 三、寻找“热门”很必要 所谓“热门”,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以这样强烈的启示:必须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实现“知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以时政背景为载体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一、谨防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开卷考试不复习 许多初三学生,甚至部分非历史专业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开卷考试用不作复习,反正答案都在书上,到时候只管抄书就是了。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我们初三历史复习造成更大的困难。而事实上,历史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既如此,如若不复习,我们很难想象连数量众多的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不复习造成的对教材的生疏也会使学生难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就更不用说答好开放性试题了。 误区二、开卷考试难度降低 这个误区是建立在开卷考试可以通过翻书寻找答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历史开卷考试的精髓。诚然,由于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列举题、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只须记住大慨就行。这确实降低了难度。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都要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随着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这种试题的比例将会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的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翻书也难以作答。 误区三、开卷考试可以带上所有资料 许多初三学生简单地认为在开卷考试时,可以带上平时教师和自己整理的资料以备考试时使用,甚至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写在小卡片上粘在教科书上。事实上,

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 误区四、开卷考试试题在书上都有现成的答案 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的答案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的,这是初三学生较为普遍的看法,事实上并非如此。就算是开卷考试的有些试题(如列举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在教科书上有现成的答案,但考生在作答时也不能照搬照抄,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答案也是不切题的。更何况有些开放、半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就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考生要改变这些不良认识,认真复习。 二、复习建议 面对开卷考试,广大初三师生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才能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综合全国有些地区开卷考试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取长补短,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创造佳绩”。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模拟考试端正态度,统一认识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和知识、能力现状,教师应尽快参考全国其他省市 的经验,根据今年成都市有关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的精神,分别命制一套政治、历史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以便摸清现状,采取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三师生端正开卷考试态度,统一认识,为即将进行的复习创造条件。第二、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I .闭卷部分(共40分 答题时间20分钟) 一 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 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 清代孔子像 B 唐代孔子像 C 南宋孔子像 D 明代孔子像 1.上列图像创作的先后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 .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 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 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 .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3.孔子针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主张……………………………………( ) A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B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施行仁政 D.君主集权,以法驭民 4.上列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是………………………………………………( ) A .身着官服 B .眉清目秀 C .作揖行礼 D. 仙风道骨 5.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具有共同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图像中的历史,画内有意,画外有音。 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标题中的“自由”当 指…( )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 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 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 2.“各国联合”指的 是……( )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三国同盟的缔结 C.“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明信片中,中华民国国旗置于第一 排,反映了美国政府………………… ( ) A.重视中国在亚洲战场的作为 B.认为中华民国已是世养强国 C.赞赏中共全民族抗战的主张 D.认定中国已获得抗战主动权 4.美国战争信息署发行该明信片的主要目的当是………………………………( ) A.下达作战动员命令 B.扩大影响鼓舞士气 C.筹集军费制造军械 D.增加邮政资费收入 5.有人推测,当时德国纳粹分子看到这张明信片后会非常恐惧。你觉得呢?结合史实解释你的回答。

中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方法 初三历史的教学与复习必须要注意到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及历史知识的疏理与应用。特别是学生自我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家都明白,我们这个学科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课时比较少、而知识量又很多,所以,学生的自学应用能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得培养。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也要结合课标、考试说明来进行复习。我认为中考的复习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第一个方面,结合课标要求来复习,第二个方面,结合考试说明要求来复习,第三个方面,综合巩固的复习。第四方面,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及训练。 第一方面结合课标的复习,要依据课标对课本进行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弄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这章节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知识点。特别是要注意课本中的图片与文字材料,并让学生做好知识点目录。然后配以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来巩固复习的基础知识。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熟悉教材,知道哪个知识点是出现在哪本教材的哪个章节,这样才能在考试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佳的答案。 第二方面是结合考试说明要求的复习,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当然也可以考在选择与辨析题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

2019-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 答案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同30分) 1、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 历史:①甲骨文②司母戊鼎③秦陵兵马俑④园形方孔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D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3、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谁为他医治 A张仲景B华佗C李时珍D孙思邈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下列哪些措施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①册封达赖、班禅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立西域都护④设立宣政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了 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①火药②造纸术③印刷术④指南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6、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A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B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C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D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被废除 7、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 B人们过元旦(春节)挂年画。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 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 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 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戚继光抗倭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这两件文物是在近代哪次侵华战争中流失海外的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标志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今年五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拜谒中山陵,重游民国旧都。你认为他们要去的城市是

思想政治开卷考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思想政治开卷考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厦大附中政治教研组 要想在政治学科考试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当然打好基础,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此之外,掌握各类政治考题的答题方法,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 一、单项选择题: 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求。应先审清题干的意思,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语; 2、阅读选择题的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 3、先选出错误答案。最后保留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有的答案也对只是范围大。或者有的题是最佳选择。判断型选择要先采用“一票否决法”即凡是含有错误的选项的题肢均给予否决,降低难度,最后再验证一下。 4、选择完成后,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或想一想,看看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5、每个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6、答选择题时基本上不能查书或资料,如果出现不会答的选择题,最后还有时间,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的位置,可以在30秒钟内查到,可以查书或资料。 7、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中考题决不会出现错误,即两个都同时正确的现象。 8、选项的序号A、B、C、D一定要写清楚,决不能连笔,既象B,又象D。 二、材料题 1、快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角度。(每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一个答题角度) 2、带着问题继续细读材料。彻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继续增加答题的角度。 4、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和条数。如1——2分答一条。3——4分答两条。5——6分答三条。7——8分答四条等。 5、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6、要灵活去答题,不要死搬课本的知识。 7、要用课本的知识去答题,即回归课本,不要用自己的语言随便说。或机械的重复材料内容。 三、分析说明题 1.先是要审清题意,找到题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再筛选最隹的知识切入点。 2.常见的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类: (1)“说明、反映”类:解答这类题先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 (2)“启示”类: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

开卷考试历史如何复习与应考

开卷考试历史如何复习与应考 -----学习心得 近十年里经历了从闭卷到开卷考的过程,总分也有100分降为50分。造成了绝大部分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简单地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抄抄书而已。因此,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易导致在复习和应考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得不偿失的做法。现就在近几年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心得体会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第一:消除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 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只有把思想上的误区解除了,才能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开卷考试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阅读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根本谈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第二:做到开卷考试用书要科学。 考试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测试,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测试。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获得较好的分数,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固然很重要,但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在考试中应用非智力因素获得高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1、不要题题都翻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时翻翻书,但是真到考试时,题题都翻书,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实行政、史合卷,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厚厚的一摞书翻来翻去,甚至还有学生翻错书,考历史翻政治书,会极大地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的心情。况且,有的开卷考试试题中有活动与实践探究题,这样类型的题答案在教材中更不可能明确地找到。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告诫学生该背的知识点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在平时的学习中,切不可题题都翻书。对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再翻书查找。譬如平时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择题,以节省时间完成其他题目。 2、记笔记要系统、有条理。在开卷考试下,很多学生把平时复习的例题、辅导书上重要的题目,自己记不清的题目、老师强调的题题目都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有的甚至把课本内容都遮住了。因此,考试需要的东西不知从何处找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告诫学生要学会整理笔记,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往书上记,应当有选择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统化的知识点。切忌在书上粘贴纸条作笔记,这是开卷考试所不允许的。同时,抄东西时要分门别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近代现代抗争与探索史,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文化等。还可以在教材目录编著具体页码,遇到不同问题去找,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复习效率。 3、仔细审题,不要盲目抄书。答案要准确,要答在点子上。有的同学看到试题后想到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就先忙于看书中那些内容与试题的内容接近,就开始抄。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就难以形成一套完整思路,往往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东拼西凑,不得要领,最后导致“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答案不准确、不完整、不全面。因此,考试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找准结合点。 4、平时除对教材的学习外,还要重视热点问题的学习。 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这就要求对热点问题的复习不能到临近考试时搞突击,要把热点问题的复习寓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复习效率。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7(含答案或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7(含答案或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汕头学业考试)右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 “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工人阶级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1·山西中考)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 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这是小阳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后写下的一副对联,由此你可判断他学习的知识点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4.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 ) A. 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该诗句反映的是80多年前的某个历史事件。下列表述与这个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A.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6.“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7.(2011·岳阳学业考试)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8.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2011·宿迁中考)“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10.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下面年代尺上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 B.南京大屠杀 C.挺进中原 D.渡江战役 11.(2011·南京学业考试)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12.《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 A.汀泗桥战役 B.卢沟桥抗战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13.下面漫画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其解读不确切的是 ( )

初中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B诸葛亮C孙权D曹操 3、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D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是指 A忽必烈B铁木真C努尔哈赤D皇太极 5、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对其恢复行使主权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C英国侵占的澳门D葡萄牙侵占的要们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B《人民宪章》的发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国际歌》的诞生 7、我们能够享受电灯带来的光明最应该感谢 A瓦特B爱迪生C莱特兄弟D卡尔本次 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9、下列会议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慕尼黑会议 10、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国际联盟的成立B欧洲联盟的成立C欧洲共同体成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二、非选择题(第11题7分,第12题6分,第13题各7分,第14-15题各6分,第16题8分,共40分) 11、【彰显辉煌历史】(7分) 汉朝和唐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据此回答: (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举两例)(2分)(2)“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创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胜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请再列举一例汉、唐出现的盛世局面.(2分)(3)汉唐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合同为一家”,请举出一例.(2分)(4)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密切.”(2分) 12、【试看资产阶级革命】(6分) 当看到资本主义曙光之时,资产阶级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迎来了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什么?(1分) (2)在此期间美国爆发了一场什么战争?关键性的领导人是谁?(2分)(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4)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

一、问答题(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 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 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今古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 .江泽民说:…〃〃,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试用唐朝的历史事实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见考试说明5) 中国近现代史 1、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 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分) 答: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形势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 投降,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被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危机加深的原因、表现:(原因: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有利于外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98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3.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 答: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运动;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4、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 1)不同之处:辛亥革命时的国内统治者是清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时期国内统治者是北洋军阀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2)最终结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革命失败;总之两者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发:资产阶级的软弱型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革命途中必须防止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勾结破坏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次真正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回答: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与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矛盾尖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国共两党联合斗争,形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中共大力开展工农运动。(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为今后革命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请举出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共产党认识到了坚持革命领导权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6、孙中山一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即其后分别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第一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拒绝,由变法走上革命的道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由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同时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震动,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之后,实现了国共首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要点:国共两党的相互需要,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中考高考政史开卷考试高分攻略

中考高考政史开卷考试高分攻略 1.从书中找题目 有的学生把开卷考试看得很容易、很简单,“开卷啦,可以抄,书中自有答案!”的错误认识较为普遍。 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出于侥幸心理,把老师上课时的例题或平时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密密麻麻地抄在书本的空白处。 临考时,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要么照搬照抄,要么 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题目要求相差甚远,答题的准确率可想而知! 2.每题都翻书 有的学生认为开卷可抄,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考试时翻翻书而已。因此平时学习很放松,但真到考试时,若要每题都翻书,注定没时间做完! 有些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更是怕做错失分,考试做答时将主要精力用在翻书上,导致思考书写时间不够而意外失分。 例如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一般通过阅卷,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都可以作答的了。 但每题都去翻书的话,本来只需很少时间即可作答的“容易题”,却浪费了很多考试时间,严重影响后面主观题的作答,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3.审题不仔细,盲目抄书 有的学生在答题时,不是先认真审题,而是忙于翻书、抄书,看书中哪段内容与该题最为接近就抄哪一段。

由于审题时缺乏对题目灵活性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对症下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点,不得要领,或者偏离题目要求,答案不完整甚至文不对题,盲目抄书。 4.只看“有字书”,忽视“无字书” 开卷考试不只是把书本熟记就好了,其实还应重视“无字书”。所谓“无字书”,不仅包括“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包括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观念等。 注:随着开卷考试形式的出现,许多试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自己实际回答问题。这类试题往往很难在书本中直接抄得到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将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那就根本无法满足这类试题的要求。 1.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要走出“从书中找题”的误区,关键是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由于开卷考试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有题目都翻书,再加上开卷考试题型较活,一般无现成答案,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具体来讲: 首先,要熟记每一课,每一节的知识点都全面复习一遍,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印象,并能做到离开书本复述出来。 其次,要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层次及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对跨课、跨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知识间的完整体系,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2.掌握方法、有的放矢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 随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形式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兴起和推广,历史也实行了开卷考试。显然,这一变化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顺应新世纪素质教育潮流。对历史实行开卷考试这一变化,广大师生看法不一。以下是我对历史开卷考试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1 历史开卷考试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 回顾往年的历史教学,我们或多或少地认同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它是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老师教教材,学生考教材;老师教结论,学生考结论。如此,牢牢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今,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无非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们要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将成为适应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历史教学必须努力的方向。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出台,使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来传授知识。它是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是初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有力的发动机,一个有效的催化剂。 2 正确理解开卷考试,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许多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看看课本,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对自如了。有的甚至说,历史一开卷不要掌握知识也能考好。其实,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它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源”,但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且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如:科举制度是何时形成的?它是一种什么制度?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该制度何时被废除?有些试题涉及古今中外,需要归纳而得出答案。如:列举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如果对知识掌握不熟,理解不透,仅靠课本资料,疲于翻书,费时费力,很难找出此题的知识点,这对于有时限的考试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见,对于历史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并且要有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的各种能力。这一点对于开卷考试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 3 开卷考试形式下的初中历史复习 历史开卷后,将如何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上所分析的中考历史开卷的特点来看,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那么,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