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至11杭州职称考试初中科学卷理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03至11杭州职称考试初中科学卷理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03至11杭州职称考试初中科学卷理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03至11杭州职称考试初中科学卷理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杭州市历年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试卷

2003年:

第一部分(30分)

1、(15分)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 请指出科学素养包含哪几个方面。

答:①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②科学知识和技能

③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请简述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①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②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

③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

同的意见并能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④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2、(15分)《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1) 简述本课程内容“整合”的特点和途径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有两点:

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

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3分)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3分)

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则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

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3分)

(2)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它们反映了自

然界内在的统一性,请你简述在《科学》课程中这些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有哪些?

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概念或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各方面的体现作一简单阐述。

答:如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衡

守恒等(3分)

如“平衡”这个概念在生物学方面有“生态平衡”、人体中的“水份平

衡”、

- 1 -

“酸碱平衡”等,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化学中的“溶解平衡”“化学平

衡”等(3分)举其它概念或原理只要言之有理参照给分)

第二部分(30分)

3、请举例简述两种在自然科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和原则(申报高级

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答:方法:

通过实验(增加、改进、产生出乎意料的现象等)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景;利用日常观念和科学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开放性问题(条件、过程、结果开放)创设问题情景等。

问题情景中的问题要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适度性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性原则(诱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冲突)探究性原则(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可操作的探究和衍生出新的问题)。

4、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有多种方法,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都有一些要共同注意的问题和原则,请简述这些要共同注意的问题和原则。(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答:

2004年

第一部分(30分)

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育中应如何体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答:(1)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3)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4)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1)《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科学探究”,请简述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

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进行探究活动。(2)注意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并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各种层次的、以小型为主的探究性课题。

(3)探究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是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

(4)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根据多种因素来把握指导与开放的程度。这些因素包括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资源的情况等。随着学习的进展,应使开放的程度逐渐提高。

(5)探究活动应当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但获取证据的方式是多样的。

(6)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2)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的环节,请写出这个环节的教学达成目标

答:(1)能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2)能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

(3)能进行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测量;(4)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

果;(5)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第二部分(30分)

3、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二章中《一氧化碳》(2)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三章中《光

的折射》(3)自然科学第六册第四章中《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的“非条件反射和本能、高级神经活动”(4)《科学》第二册第二章中《牛顿第一定律》(5)《科学》第一册中《物质的溶解性》略

4、《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提出了评价建议,请你

简述对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评价中的注重点、目标和依据。

答: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1)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

(2)要注重评价学生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的领会,而

不是仅停留在各学科的具体知识上。

(3)评价的依据应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

内容标准提出的科学知识要求;

(4)技能的评价目标包括观察技能、实验技能和查阅信息资料技能等方面。

(5)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景中。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自然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请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答:一、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

三、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五、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要实事求是,观察力的生命在于真实,实事求是是观察的基础,又是

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

(二)要认真、细致,深入、细致是观察能力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

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三)要各种感觉器官和脑并用在实验观察中,要提倡各种感觉器官和脑并

用,即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2005年

第一部分(30分)

1、面向全体学生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

学中应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答:(1)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

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

高获得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

学生的需求。

(3)、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

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4)、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

公平的。

(5)、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2、科学课程是建立在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的,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要阐述科学课程

的本质。

答:(1)、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

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

(2)、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3)、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

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4)、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

科学理论的检验。

(5)、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

双重约束。

3、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检验与评价”的环节,请写出这个环节的教学达成

目标

答:(1)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

(2)能注意和预想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3)能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建议

(4)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

第二部分(30分)

1、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三章中《光的折射》

(2)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二章中《一氧化碳》

(3)自然科学第六册第四章中《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的“非条件反射和本能、

高级神经活动”

(4)自然科学第五册第一章第三节《常见的酸》

(5)《科学》第一册中《物质的溶解性》

(6)《科学》第二册第二章中《牛顿第一定律》

(7)《科学》第三册中第三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8)《科学》第四册中第三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9)《科学》第四册中第四章第二节《电生磁》

2、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科学》学科

的教学中面向全体,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请你结合教学实际,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答:(1)创造适合合作学习的和谐学习氛围;(2)建立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3)制定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4)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5)建立对全组学习有激励作用的奖励评价方法

(能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阐述相应对策,对策能联系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根据回答酌情给分,其余的回答,只要符合教学实际和题意也酌情给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请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答:(1)创设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2)改变过度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4)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具体方法;

(5)建立鼓励学生质疑的发展性学力评价体系。(能联系教学实际,有可

操作性。根据回答酌情给分,其余的回答,只要符合教学实际和题意也酌情给分,有特色的酌情加分。)

2006年

第一部分(30分)

1、(15分)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 请指出科学素养包含哪几个方面。

答:①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②科学知识和技能

③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15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

学》课程的教育中应如何体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答:(1)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3)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4)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第二部分(30分)

1、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节课的内容)。(20分)

(1)《科学》第二册第二章第八节《二力平衡条件》

(2)《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3)《科学》第四册第二章第二节《氧气和氧化》

(4)《科学》第四册第三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5)《科学》第四册第一章地三节中《原子结构的模型》

(6)《科学》第五册中第三章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7)《科学》第六册中第二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2、请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编制两道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课后习题,并简要说

明题目的立意。(10分)

答:略

*3、请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简谈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学习

水平两极分化的方法(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10分)

答:(1)、能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进行一般论述(4分)

(2)、能从《科学》教材的处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联系实际进

行较具体的论述。(依据论述的方面和方法的可行性酌情给4分以上的分,如以下的一些做法。其他的方法符合教学实际也对。)

a、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确定合适

的课堂教学目标。

b、特别关心帮助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

c、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d、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e、合理处理教材,突破重难点

f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指导他们确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学习

目标

2007年

第一部分(30分)

1、(12分)“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是科学教学的原则之一,请简述,

如何落实这一教学原则。

答:(1)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的过

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引导

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思维习惯。

(4)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在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增加和改进课本上的实验。

(5)重视“双基”知识的落实,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和解决

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参加如“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

2、(18分)《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科学探究”,请简述在科学探

究的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2)注意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并鼓励学

生参与开发各种层次的、以小型为主的探究性课题。

(3)探究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是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

(4)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根据多种因素

来把握指导与开放的程度。这些因素包括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资源的情况等。随着学习的进展,应使开放的程度逐渐提高。

(5)探究活动应当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但获取证据的方式是多样的。

(6)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第二部分(30分)

1、(20分)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节课的内容)。

(1)《科学》第二册第二章第八节《二力平衡条件》

(2)《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3)《科学》第四册第二章第二节《氧气和氧化》

(4)《科学》第四册第三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5)《科学》第四册第一章地三节中《原子结构的模型》

(6)《科学》第五册中第三章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7)《科学》第六册中第二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8)《科学》第一册中《物质的溶解性》

(9)《科学》第二册第二章中《牛顿第一定律》

(10)《科学》第三册中第三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2、(10分)请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编制两道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课后习题,

并简要说明题目的立意。(10分)

*3、(10分)请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简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答:(1)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和最近发展区、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动手动脑。

(3)注重双基的落实,突破重、难点,时间利用率高。

(4)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别,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5)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和心理水平,教学辅助手段运

用合理。(能联系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根据回答酌情给分,其余的回答,只

要符合教学实际和题意也酌情给分,有特色的酌情加分。共10分)

2008年

第一部分(30分)

1、(15分)《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其主要特点之

一。

(1) 简述本课程内容“整合”的特点和途径是什么。

(2)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它们反映了自

然界内在的统一性,请你简述在《科学》课程中这些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有

哪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概念或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各方面的体现作一简单阐述。

答:(1)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有两点:

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

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3分)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3分)

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则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

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3分)

(2)如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

衡、守恒等(3分)

如“平衡”这个概念在生物学方面有“生态平衡”、人体中的“水份平衡”、“酸碱平衡”等,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化学中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等(3分)

2、《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提出了评价建议,请你

简述对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评价中的注重点、目标和依据。

答: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1)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

(2)要注重评价学生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的领会,而

不是仅停留在各学科的具体知识上。

(3)评价的依据应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

内容标准提出的科学知识要求;

(4)技能的评价目标包括观察技能、实验技能和查阅信息资料技能等方面。

(5)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景中

第二部分(30分)

1、(30分)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设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1)《科学》第五册中第三章第5节《物体的内能》

(2)《科学》第五册第一章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3)《科学》第三册中第三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2、(10分)请根据本节新课教学内容,编制两道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课后习题,简要说明题目的立意。并分析学生在做该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和产生的原因。(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2009年

第一部分(30分)

1、(10分)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请写出这

个环节的教学达成目标

答:(1)能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4分

(2)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能确定需要测量的量,并能采用适当的

方法控制变量。4分

(3)理解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分

2、“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是科学教学的原则之一,请联系平时的教学

实际回答,如何落实这一教学原则。

答:(1)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的过

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引导

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思维习惯。

(4)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在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增加和改进课本上的实验。

(5)重视“双基”知识的落实,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和解决

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参加如“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

第二部分(30分)

1、(30分)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设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1) 第一册第四章第4 节《物质的构成》

(2)第五册第三章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3)第三册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

*2、(10分)(1)请根据本节新课教学内容,编制两道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课

后习题。(2)简要说明题目的立意。(3)分析学生在做该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和产

生的原因。(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2010年

第一部分(30分)

1、(12分)请简述科学的本质。

答:(1)、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

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

(2)、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3)、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

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4)、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

科学理论的检验。

(5)、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

双重约束。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

的教育中应如何体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答:(1)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比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版)而言,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总量与实验稿基本持平,但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或缩小了范围,具体内容的表述更清晰、准确,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实施。实施建议表述更为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下面简述主要的修改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修改 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综合性三个基本方面。明确界定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即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将“(三)体现科学本质”修改为“(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将“(四)突出科学探究”修改为“(四)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具体表述上细化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 二、课程目标的的修改 在总目标上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在分目标上,将“科学探究”的6条目标整合为4条,分别对应认知目标(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过程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科学知识与技能”中增加了两条技能目标,即:5.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初步技能;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4条目标整合为3条,第1条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第2条是对科学的态度,第3条是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目标的标题改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并由原来的4条目标调整为5条,即增加:5.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教育目标。 三、内容标准的修改 1、调整、合并了部分内容,使之更科学、准确。例如,将“生命科学”的原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修改为“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其中原专

2020初中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张俊杰龙涤新世纪学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S-32 Ca-40 Fe-56 Na-23 Cl-35.5 C-12 一、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0年“世界环境日”提出“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A.大量烧煤,已解决能源问题 B.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公共交通或步行方式出行 2.下列图标与文字不相符的是( ) A 禁止燃放鞭炮 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 禁止放易燃物 D当心可燃物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用适量的稀盐酸除铁锈 Fe2O3+ 6HCl =2FeCl2+ 3H2O B.用一氧化碳作燃料 C0+02点燃 C02 C.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aC03高温 CaO+C02↑ 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S + O2点燃 SO2 5.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6.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开始了全球传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烷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8 C.丙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热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氧 C.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 D.合金的各种性能都比纯金属好 8.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9.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用厨房清洁剂(洗涤剂)去除水垢 B.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C.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超市实行有偿提供塑料袋 D.服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10.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 A硬水和软水①观察颜色②煮沸 B碳酸氢铵和磷矿粉①加氢氧化钙研磨②加适量水溶解 C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①滴加酚酞溶液②测定pH D黄铜与黄金①观察颜色②在空气中加热 12.下列图示所表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13.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杭州初中科学全解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 教师:鲁俊学生: 戚浩扬日期: 2014-6-04 星期:二_时段: 13:00-15:00 课题 初中科学全解 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1.掌握所有科学知识 2.理解各个量的意义 3.掌握自己的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自己的解题方法 学习方法概念理解+配套练习+课堂总结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概念理解 1.近年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A.远离地沟油,不吃地摊上的食品 B.不乘坐“三无”车辆上下学 C.生活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沟通 D.感冒后到药店购买最贵的抗生素 2. 大家在投掷实心球的时候,都有一个感觉,人如果不加以控制,会随着实心球一起越过线,从而造成犯规, 这是因为() A.人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 B.人受到向前的惯性的作用 C.人具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 D.球具有惯性,将人带了过去 3.1.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②③④①⑤ B. ④③②①⑤ C. ③④②⑤① D. ③④②①]⑤ 4.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贮存有遗传物质 B.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C.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5.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6.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腐败变质即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夏季阳光太强,食物容易分解 C.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7.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二是各地传统的“花朝节”,这一天晚上的月相是() 8.为什么酒越陈越香?原来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把酒埋在地下,保存好,放置几年后,乙醇就和白酒中较少的成分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C4H8O2(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上述反应速度较慢,但时间越长,也就有越多的乙酸乙酯生成,因此酒越陈越香。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由3种元素组成 B.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乙酸乙酯由14个原子构成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9. 你认为下列实验测得的数据不合理 ...的是( )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pH为6.24 B.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 5g C.用l0mL量筒量取8. 5m1.某溶液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10. 航模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动遥控飞机进行训练,他操作遥控器,使重为3N的飞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飞机先后经历加速、 A B C D

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

、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必修33 B、必修11 C、选修33 D、选修3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 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 有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一, 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完整版)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化学模拟试题(五)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 1, O — 16, C — 12, Fe — 56, Cu — 64)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判断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 、有无形态变化 B 、有无发光发热现象 C 、有无新物质生成 D 、有无颜色变化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天然气 B 、石油 C 、食醋 D 、胆矾 3、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 、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 、干冰用作致冷剂 D 、氧气用于炼钢 4、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氧分子 B 氧原子 C 氧离子 D 氧元素 5、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所以相等是因为( ) A 、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B 、分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 、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 、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6、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核外电子层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核内质子数 D 、核外电子总数 7、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8、 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 Y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 2 个电子, X 、 Y 元素化合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 YX B 、Y 2X C 、 YX 2 D 、 XY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 O B 、 Fe C 、 Al D Si 10、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N 2 B O 2 C CO 2 D 稀有气体 11、 5 月 21 日是“世界无烟日” ,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 A 、 CO 2 B 、 CO C 、 N 2 D 、 CH 4 12、氢气不同于其它气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没有颜色和气味 B 、难溶于水 C 、具有可燃性 D 、密度最小 13、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与其名称不相符的是( ) A 、沼气( CH 4 ) B 、赤铁矿( Fe 3O 4) C 、酒精( C 2H 5 OH ) D 、石灰石( CaCO 3) 1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 He 和 H 2 B 、 O 和 N 2 C 、CO 和 CO 2 D 、 CH 和空气 2 4 15、在下列条件下,铁制品最易生锈的是( ) A 、曝露在干燥的空气中 B 、浸没在植物油中 C 、曝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D 、浸没在蒸镏水中 16、浓溶液用水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 、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C 、溶液质量 D 、溶液浓度 17、25℃时, 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则 25℃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

最新2019年杭州中考科学试卷

2019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 科学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为16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纸卷首页指定位置位置写上姓名和座 位号 3. 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 明。 4.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5. 如需画图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40 Ca:40 Cu:64)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2.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H 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3.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A.自花传粉 B.异花传粉 C.人工授粉 D.风力传粉 4.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5. 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A. 1250Pa B. 2500Pa C. 5000Pa D. 12500Pa 6.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语文知识部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慰藉(jiè)苍劲(jìn)潜(qián )伏戛(jiá)然而止装载(zǎi )炽(chì)热揩(kǎi )拭殚(dān )精竭虑2、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2分) 鼎:12画 凹:5画 3、列词语有错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4分) 迫不急待(及)穿流不息(川)凭心而论(平)世外桃园(源) 再接再励(厉)一愁莫展(筹)如愿已偿(以)管中窥豹 可见一般(斑)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①热爱(憎恨)②团结(分裂)③亲近(疏远) ④经验(教训) ⑤具体( 概括)⑥和蔼(凶恶)⑦拥护(反对) ⑧坚定(动摇) 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_世事洞明皆学问_,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_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5)纸上得来终觉浅,_绝知此事要躬行。

6、写出杜甫千古流传的两句古诗:(4分)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4分) 《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朝花夕拾》——(鲁迅) 《岳阳楼记》——(范仲淹)《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8、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4分)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林冲: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诸葛亮: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 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地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吱的一声,老太太也应声倒下。当我跳下车抱起老太太时,她已昏迷过去。怎么办?我发现此时四周一个人影儿也没有,一个想法便闪入我脑海中:跑。可怎么也迈不开腿,一个声音也在耳边响:你还算人吗?眼前要是你的母亲你也这样吗?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容不得多想,立即将老太太送向附近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及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版) 义务教育 科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2) 二、课程基本理念(5) 三、课程设计思路(7)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0)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3) 一、科学探究(13) 二、生命科学(15) 三、物质科学(26) 四、地球和宇宙(39) 五、科学、技术、社会、环境(45)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52) 一、教学建议(52) 二、评价建议(59) 三、教材编写建议(65) 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68) 附录(72) 附录 1 行为动词(72) 附录 2 教学案例(73) 第一部分前言 20 世纪以来,科学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创建和发展了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基因论等基础理论,提出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大爆炸模型、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遗传物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信息智能处理的图灵计算模型和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等基本模型,形成了对自然界的全新认识。各学科领域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科学在不断揭示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规律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蕴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已经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升华着人类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之间出现了空前的全面而深刻的互动,诞生了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技术领域,极大地提高

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和技术一方面以不断分化的方式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设置一门整合的科学课程,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一、课程性质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 课程。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本课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合格 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 其根本任务就是对自然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从而产生新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经过科学探究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系统认识,其表现形式包含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程。个体的创新知识只有充分接受集体的评议、判断、筛选后,才可能有选择地被接纳为共识而成为集体知识。只有充分认识到个体知识和集体知识的相互联系与转换,科学知识的形成才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成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2017杭州中考科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杭州中考科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 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Og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C.原子的核电衍效为179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 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3Ba↑+Ba(AlO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下列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A.水生还是陆生 B.是否胎生哺乳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具有脊椎骨 4.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 A.都来自于同种生物 B.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 C.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D.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 5.如图是一初中《科学》课本,下列对此课本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最接近的是 A.长度约为26厘米 B.质量约为2千克 C.重力约为0.2牛 D.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帕 6.下列初中科学实验中,需要使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试剂的是 A.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B.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7.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小肠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8.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 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 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观 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蚕豆种子的向光性 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9.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10.小金在做电解水实检时,先在水中加人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 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 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1.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牛,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 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 程中 A.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牛 B.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牛 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瓦 D.1秒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焦

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教育理论试题(完整资料).doc

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教育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队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4、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6、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7、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8、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职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9、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0、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他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1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间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 a家庭教育学b学校教育学c高等教育学d普通教育学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c) a夸美纽斯b芦梭c赫尔巴特d洛克 (5)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中庸d大学 (6)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 a教育漫画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论 (7)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画 c.教育过程 d.论语 (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b)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派 (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从形式上看经历了(混合----度----发展)的阶段。 (3)狭义的教育只要是指(学校)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六门课程 (5)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和研究总

最新浙江省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浙江省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在以相对论、量子论、DNA双螺旋结构和板块学说的提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推动下,科学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等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学生必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必须初步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树立社会责任感;必须更多地学习终身必备的科学知识,以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因此,7~9年级的科学课程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力求创建一门将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 (一)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科学课程(7~9年级)将在科学课程(3~6年级)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科学课程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科学课程建立在以下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科学知识是全人类,

初中学生化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

20**年晋江市初中学生化学知识竞赛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Zn-65 Pb-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食品标签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以下食品添加剂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的是 A、亚硝酸钠(发色剂) B、山梨酸(防腐剂) C、苯甲酸(防腐剂) D、维生素(营养强化剂) 2、到高中我们将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化学反应确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的有 A、Zn+H2SO4=ZnSO4+H2↑ B、Fe2O3+3CO2Fe+3CO2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CaCO CaO+CO2↑ 3、下列混合气体遇火,不可能 ...发生爆炸的是 A、煤气和空气 B、氢气和氧气 C、甲烷、氮气 D、煤粉、氧气 4、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3O+ B、H+ C、OD— D、OH— 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20.0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5.25g食盐 C、用100mL烧杯量取80.5mL盐酸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溶液pH在3-4之间 6、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A、KMnO4 B、NaCl C、(NH4)2SO4 D、CH3COOH 7、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 H2O2), 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 ..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MnO2 B、H2S C、稀盐酸 D、NaHCO3 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支侦查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又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三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 A、TNT B、KMnO4和H2SO4 C、黑火药和甘油 D、白磷的CS2溶液

2018浙江杭州中考科学真题【解析版】

5 2 5 5 5 5 5 5 5 5 2018 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 试题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 a N ·3H O ,该化合物中含有 N -等微粒,已知 N 为 7 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N -是一种单质 B .1 个 N -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 .1 个 N - 共含有 35 个质子 D .1 个 N -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答案】C 【解析】N -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不是单质,A 错误; 每个 N 原子有 7 个质子,故 N -中含有 35 个质子,35 个正电荷,B 错误; 1 个 N - 共含有 35 个质子,C 正确; 得到一个电子,含有 36 个电子,D 错误。故选 C 。 2.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 M n O 2)制备 K M n O 4 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 2M n O 2 + O 2 + 4KOH ?2K 2 M n O 4 + 2H 2O ② 2K 2 M n O 4 + 2H 2O 通电2KMnO 4 + 2KOH + H 2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K 2M n O 4 中锰元素显+7 价 B . K M n O 4 属于盐类物质 ==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制法中K2M n O4是主要原料 【答案】B 【解析】K2M n O4中锰元素显+6价,A错误; K M n O4属于盐类物质,B正确;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C 错误; K2M n O4在该反应中是中间产物,真正的原料是M n O2、O2和K O H,D错误。故选 B。 3.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能提取毒品的植物。下列属于此类植物的是()A.大麻B.天麻C.蓖麻D.亚麻 【答案】A 【解析】大麻属于毒品;天麻属于中药;蓖麻可以入药;亚麻属于天然纤维素,可做中药。故选 A。 4.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答案】B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能使植物茎杆健壮,促使淀粉的形成和运输,A 错误;

教师晋升中级职称考试题及答案

教师晋升中级职称考试题 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施教的方法(×)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之一(∨) 3、中学生在校学习实践不超过8小时没有法律依据(×) 4、启发式教学时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5、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6、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得开除学生,但对凡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学校可以联系家长,做好工作,劝其退学。(×) 7、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8、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9、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标准”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10、“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状况的一种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1、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中,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3、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A) A教师职业道德 B良好的知识结构 C较强的教育能力 D熟练的职业技能 14、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从教育理论上来说,说明了(B)在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A家庭环境 B社会环境 C学校环境 D自然环境 1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应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6、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可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17、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B) A记忆恢复现象 B遗忘规律 C前摄抑制 D后摄抑制 1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践锻炼 D品德评价 1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立了班级工作计划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记忆属于下列哪种记忆类型(C)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