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重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重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重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重点

日前,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开展了关于威海国安医院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脑卒中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和评估的一次全国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齐聚北京的讨论会议:

众所周知脑卒中包括范围很广,且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迄今为止,国内外的无数专家学者致力于脑卒中的研究中,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脑卒中,尽早解除患者的痛苦。目前,人类发现已知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包括: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震颤麻痹、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手足徐动症、舞蹈病、共济失调、小脑萎缩、脑瘫、偏瘫、脑卒中、中风、脑梗塞、脑出血、植物人等。

脑卒中是中医命名的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脑卒中的治疗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最好戒烟忌酒;第三,药物治疗。

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些保守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治疗方法,不能在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下面要介绍的就是两个病例是在威海国安医院接受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威海国安医院应用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脑卒中患者徐世臣录像资料

下载后点击进入实况录像

徐世臣男 48岁,因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瘫痪急诊入院。

患者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血压220/140mmhg,CT检查:左侧大脑中动脉广泛梗塞,诊断为:大面积脑梗塞。经抢救3天后生命体征稳定,出现偏瘫典型体征,失语、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应用甘露醇脱水和扩血管药物治疗,整整治疗了47天后右侧上下肢肌力仍为0级,而且出现了明显的肌肉萎缩,传统的药物治疗已不可能使其恢复,终生瘫痪已成定局,也就是说徐世臣下半生只能以床为伴,永远不可能站起来了,无奈之下,其家属同意接受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

接受治疗之后奇迹发生了,植入分离型脑起搏器磁场电极后6分钟,瘫痪的右侧下肢开始出现肌肉收缩,11分钟后右下肢抬了起

来,肌力3级。3天后肌力达到4级,在人搀扶下能下地走了,7天后走路更有力了,3个月后能拄拐自己走路,6个月后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血压160/95mmhg。

讨论: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大部分脑梗塞病人经过常规治疗后一般1-2周偏瘫的肢体开始恢复,3-4周到高峰,能够下地走动,然后恢复生活自理。可是少数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偏瘫的肢体则往往很难恢复,常规积极治疗1个月仍不恢复再要恢复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分离型脑起搏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手段,它通过磁场和电场的共同作用调整大脑神经,激活损伤的脑细胞,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我们在病人头皮下安装了数个磁场电极,有很强的磁场强度,磁场能够磁化血液,血液稀释不凝集,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再发,又可使血管软化,血压下降。

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偏瘫为什么如此神奇快速,用已知的现有医学理论很难完全阐明,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但它的疗效真实发生了。

威海国安医院应用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脑卒中患者徐庆林录像资料

下载后点击进入实况录像徐庆林男 83岁,因失语伴左侧肢体偏瘫1天入院。

患者入院时神志清,一般情况良好,卧位,言语不清,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

病人未经过系统药物治疗,于入院后第2天即进行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神奇的疗效术后数分钟即发生了,左侧上下肢肌力提高了2级,达到4级,抬着进手术室,走着出手术室,第3天行走自如,3个月时随访完全康复,恢复了原来的生活。

讨论:徐庆林83岁老人,疾病的急性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80多岁的老人能不能经受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的手术,临床证明完全能够承受,因为分离型脑起搏器磁场电极植入术属于微创手术,不开颅损伤小。

第二、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临床证明,偏瘫的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大量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像徐庆林这样的脑梗塞传统的药物疗法要达到下地走路的程度最理想的效果也要

20-30天时间,可是接受这种新疗法3天就可以了,而且磁场对人体的良好作用,有力阻止了脑血栓的再发。

以上是我所了解到威海国安医院通过分离型脑起搏器对两位脑卒中患者的录像资料,现在我们请孙教授介绍一下分离型脑起搏器究竟是什么?

分离型脑起搏器是由孙国安教授发明,请孙教授为大家介绍分离型脑起搏器构成和特点

分离型脑起搏器,又称经颅磁电刺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electric stimulation,TMES)由孙国安教授研究成功,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可在体外充电的脑起搏器,科技成果通过专家论证和鉴定,给予高度评价,建议临床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威海国安医院临床应用。

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由内电极、外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仪四部分组成。

(一)、内电极(磁场电极)

内电极由极强的磁性材料组成,通过头皮微创切口在颅骨上打磨一个空间植入其内,直径(Φ)6-11mm,高度(h)根据颅骨厚度不同一般3-7mm不等,数量(M)根据头颅面积计算一般植入5-12个不等。

内电极有两个功能

1、导电

正常人体颅骨皮质含钙量高电阻值大,外加电流很难导入颅内,植入内电极之后皮质去除电阻减少,外加电流容易通过。

2、实现经颅磁刺激

内电极磁场强度约为1000-4000GS,这样多个磁场内电极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头颅的任何部位都充满磁场,全面实现经颅磁刺激。

(二)、外电极

外电极不在体内,需要治疗时固定在头皮上,头皮本身就是导体,这样外电极通过头皮与内电极相连,把脉冲发生仪发出的脉冲电通过导线→外电极→头皮→内电极→颅内,实现经颅电刺激。

(三)、导线

导线一端连接脉冲发生仪输出端,一端连接外电极。

(四)、脉冲发生仪

脉冲发生仪能发放一定强度和频率的脉冲电,强度和频率根据其病情需要可调。

为什么称之为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呢?它是相对于中枢型脑起搏器(DBS)而言的。DBS由内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仪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连在一起不能分离的,都需要植入体内。脉冲发生仪植入胸大肌内,导线沿皮下上行,在颅骨上开个洞,导线进入颅内,导线末端的一对内电极固定在特定部位,实现局部电刺激。这是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构思和设计,当然也存在不足,第一安装手术难度大,要开颅,副作用和风险大;第二植入体内的材料要求高,价格昂贵;第三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仪电能耗尽,每隔2-3年要更换一次,增加

风险和医疗费用;第四只能实现局部单纯刺激。而TMES内电极和导线、脉冲发生仪是分离的,使用时由外电极接通。安装手术简单,仅微创手术将内电极植入颅骨即可,不开颅、风险小,脉冲发生仪在体外充电方便安全,医疗费用仅为DBS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TMES实现了经颅磁和电双重刺激,所以临床效果更好,治疗的病种更加广泛。

分离型脑起搏器适应症:

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对癫痫、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梅杰氏病)、手足徐动症(家族性发作性肌张力障碍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发作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进行性核上麻痹、少动性锥体外系病、多动性锥体外系病、舞蹈病(亨廷顿病、老年性舞蹈病)、共济失调(继发性共济失调、家族遗传小脑性共济失调)、抽动秽语综合症、发作性睡病、脑瘫、脑萎缩、小脑萎缩、高血压、重度失眠、脑梗塞、脑出血、偏瘫、老年性痴呆、植物人等有显著疗效。

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病机理

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具备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两大功能。

一、经颅磁刺激

将如此大剂量的磁直接作用于人体头颅从而治疗癫痫、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等疾病在医学领域TMES首开先河,属重大发明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磁为什么能治疗这类疾病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是一

门新的学向,许多机理尚不清楚,需要我们多学科合作共同努力认真探索。TMES发明人孙国安教授对此有许多新的见解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癫痫是由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引起的,多年来人们发明了许多抗癫痫药物和开颅手术治疗癫痫病,但都解决不了异常放电的电流,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癫痫病。20多年前,孙国安教授就提出用物理方法减弱异常电流的设想,用什么?用磁!这是TMES发明的初衷。在致痫因素作用下神经细胞过度兴奋,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大量正电荷外流到细胞间质,形成异常电流,从而电压升高,脑电波幅增高,脑电频率变慢。正常脑电频率是8-13次/秒,癫痫病人变成了3-6次/秒,如何能把3-6次/秒的脑电频率变为8-13次/秒,成为治疗癫痫病的关键,需要脑起搏器来增快脑电频率。

其实磁场就是一个起搏器,它起搏的过程是:在磁场力(洛仑兹力)作用下,大脑(大脑是容积导体)中的电荷由直线方向运动变为切线方向移动,这样电流分流了→电流↓→电压↓→波幅↓→频率↑。因而TMES最早用于治疗癫痫病取得成功。在治疗癫痫病的过程中发现对帕金森、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等也有很好的疗效,这是为什么呢?孙国安教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人体生理功能的实现由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个系统共同完成,它们不断发出有规律的电信号,一个管运动,一个管协调,锥体系电信号过强出现慢波,临床上就会出现癫痫发作,锥体外系电信号过强出现慢波,临床就会发生帕金森、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等表现。这一见解得到临床

验证,证明是正确的。磁场能够通用抑制电流使慢波变为快波,所有能够有效治疗帕金森、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等锥体外系疾病。

磁场除了能够消除大脑异常电流外,对人体组织还有什么作用呢?国内外许多医学家研究还发现磁场对人体有如下良好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紊乱的神经细胞有整合作用,对缺氧受损的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对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有激活唤醒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还发现磁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防止老年性痴呆,延长人的寿命。

2.对血液血管的作用,磁场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体积增大,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增加,纠正人体缺氧。血液流经磁场时,血液被磁化,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增加,相互之间排斥力增加,减少了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磁场使毛细血管扩张,管径变大,血流加速,血液粘稠度下降,血脂下降,血压下降。

3.对其他方面的作用,磁场能促使心脏血管扩张,改善心脏血液循环,提高供血能力,能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冠心病,对内分泌系统有调理作用,增加免疫力。

二、经颅电刺激:

TMES内电极的安装,去掉了颅骨皮质,电阻减小50—70%,外加电流很容易通过,其正负两个外电极分别作用于左右两颞叶下部,这样脉冲发生仪发出的脉冲电流就能遍及整个大脑,治疗作用较DBS 的局部电刺激更广泛,效果更好。外用的脉冲电通过超强抑制消除慢波,使脑电频率恢复正常,从而治疗疾病,我们称之为电场调频。

分离型脑起搏器的副作用

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通过10余年的观察未发现有副作用。

1.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是物理疗法,作用于局部,不是作用于全身,对全身的器官没有影响。

2.手术不开颅,不损伤脑组织,不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3.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手术的麻醉方式是局部加诱导麻醉,非常安全。

4.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采用的电源是对人体安全的直流电源,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今天通过病例介绍和分离型脑起搏器发明人孙国安教授对分离型脑起搏器的详细介绍,我们坚信分离型脑起搏器在现在乃至未来将会对脑卒中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脑卒中将不再是难治性疾病,分离型脑起搏器的问世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分离型脑起搏器已在威海国安医院临床应用,详情可垂询0631—5712222 或登录医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cb10993673.html,或https://www.doczj.com/doc/cb10993673.html,。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讨论。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的方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效果临床 急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急性脑卒中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不仅具有高发病率,在患者中还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并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是一种多合并症和治愈率较低的疾病[1]。此疾病对于患者和其家庭以及社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本文研究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方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26日~2013年6月26日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中女28例,男32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1.11±9.42)岁,患者平均体重(56.82±9.56)kg。初中学历及以下20例,高中学历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既往高血压病史40例,糖尿病病史20例。对照组中女30例,男30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60.77±8.45)岁,患者平均体重(53.23±9.32)kg。初中学历及以下25例,高中学历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0例。既往高血压病史33例,糖尿病病史27例。在本文研究实验进行之前,以上患者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了解,均属自愿参与,并签署自愿协议,患者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贯彻伦理学理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进行核磁检查、药物溶栓和抗血小板的治疗以及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的治疗。患者将由医生每星期进行一次查房,并对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制定深入的治疗方法,评定治疗后的效果。具体治疗方法为中医药辨证施治和康复治疗以及针灸治疗,同时开通脑血管病绿色通道,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最后,在治疗期间,医生每天查房,2周时间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的每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比较,并分析讨论。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 影响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背和社会背景,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天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8周神经系统缺损评定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康复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而抑郁症的发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形式,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指

出: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本文通过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后的疗效观察,旨在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0例,均是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和情感障碍患者,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均无意识、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均按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进行诊断[2],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男15例,女15例年龄(61.1 ±3.8)岁;病程(11.2 ± 2.7)d。脑梗死25 例,脑出血5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0.9 ± 3.6)岁;病程(10.9 ±2.4)d。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5例,重度抑郁5例。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循环和脑代谢,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等,同时采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和作业治疗,并配合以针灸,按摩等。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分阶段针对性实施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心理支持:包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且是致残率甚高疾病,大约70%一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2]。脑卒中发病急,进展恶化快,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能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脑卒中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早得到救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做好急救工作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院外急救措施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1.1准确判断病情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3]。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

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利病情恢复。 1.5迅速转运与途中监护在进行转运前应充分评价患者的情况,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给予各种必要措施使病情达到转运状态。在转运过程中应正确地搬运患者[4]。原则上脑卒中病人应尽量减少搬动,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早期的搬动病人可加重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在护送途中病人应取平卧位,头部稍抬高,搬动病人应轻微进行移动,尤其注意对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危险度最高的因素,充分认识脑卒中的病因与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提高人们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中老年人加 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平衡膳食结构、减轻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有效降 压治疗等于行为干预措施的预防脑卒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一、预防 平衡膳食机构 1低盐饮食,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体内电解质钠的含量过高,引起钠水潴留、血容量增高而导致血压升高。 2 低脂高纤维饮食,研究表明,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有害的血清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不影响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水平;每天坚持吃大蒜,经4~5周后血压会下降10%,血清胆固醇会降低8~10%;各种蔬菜及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控制动脉硬化的进展。 3少饮酒,大量饮酒或浓度高的酒可以引起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明显增多,特别是老年人常在饮酒时或饮酒后突然发作脑 卒中的病例屡有发生。因此,中老年人应尽量减少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 20~30克,女性则少于10~15克,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二、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紊乱的神经细胞有整合作用,对缺氧受损的 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对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有激活唤醒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还发现 磁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防止老年性痴呆,延长人的寿命。起搏器是目前治疗脑卒中 较好的方法。 2、治疗药物 防治脑卒中西药中有: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脑活素片、弥可保等,都是疗效比较可靠, 有治疗针对性的用药,其中阿司匹林是防治脑卒中的基础用药,对防止脑卒中复发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显示有47%的患者存在用药抵抗,即使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也会对 胃肠造成负担和影响,有各种出血倾向的患者,更应禁止使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须 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自身情况和病症特征选择用药。 三、中医辩证论治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其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均显著较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标签: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功能恢复;临床效果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叫做脑中风,其主要致病因素为脑血液循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1]。本研究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的作用,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標,现就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和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47~84岁,平均年龄为65.5岁,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为6.1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7~85岁,平均年龄为65.6岁,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6.3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指导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在各种疾病中,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费用较高[2]。因此,患者的经济压力较大,在长期反复的临床治疗中,多数患者可伴有程度各异的焦躁、恐慌以及悲观、消极等心理障碍。在其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增加对患者的了解,掌握其身心特点和病情发展现状,要经常性地深入病房,问询患者有无不适应或不满意的地方,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情感联系,以此可有效地消除患者的抵触感;要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内心诉求,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并尽量多地引用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病症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1.2.2生活护理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良好的湿度和温度;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注意补充营养成分,增强患者的体质;针对病

201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6 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学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 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的标准。 溶栓相关公众教育 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研究显示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报告若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 则 3 h 内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有效的社区教育工具包括印刷材料、视听节目、网络在线宣传、社区宣讲、板报以及电视广告。卒中教育不应仅针对潜在的患者,也应包括他们的亲属、公共服务部门比如警察以及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公众教育的关键是当可疑卒中发生时应立即拨打120 等急救电话。 推荐:应积极开展针对大众的科普宣传和对医生进行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的相关培训,加强全社会脑卒中应尽早救治的意识,减少脑卒中就医的时间延误,尽可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使用率。 院前处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摘要]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且是致残率甚高疾病,大约70%一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2]。脑卒中发病急,进展恶化快,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能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 脑卒中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早得到救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做好急救工作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院外急救措施 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 1.1准确判断病情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3]。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 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利病情恢复。 1.5迅速转运与途中监护 在进行转运前应充分评价患者的情况,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给予各种必要措施使病情达到转运状态。在转运过程中应正确地搬运患者[4]。原则上脑卒中病人应尽量减少搬动,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早期的搬动病人可加重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在护送途中病人应取平卧位,头部稍抬高,搬动病人应轻微进行移动,尤其注意对头颅的保护,减少振动。但院前急救受现场环境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争取尽早将病人转运至医院。转送前向病人家属或随车人员交代病人病情以及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同时与医院急诊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与西医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和冰火疗法等中医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肢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 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排序中居前位。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1]。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脑卒中发病率有提高趋势,脑卒中后约有75%以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包括肢体、言语、吞咽功能等功能障碍,很多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致残率居第1位。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2013年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稳定后186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2009年3月~2013年12月康复科及神经病房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纳入标准[2]:首次发生脑梗死和脑出血或复发者;有肢体运功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经头部CT或MRI证实;年龄≥65岁;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患者家属均同意康复治疗;无精神病史和交流障碍。共人选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69.3岁;脑出血37例,脑梗死56例;治疗组93例,其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8.1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60例。 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急性期均在神经内科病房内住院治疗,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平稳后,开始行康复介入,早期主要以摆放良好肢体位及肢体被动训练为主,肢体训练由康复师完成,早期以保持关节活动度为主,采取温和的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及拮抗肌的主动收缩来降低痉挛肌的肌张力,避免加重痉挛的因素,患者采取对抗痉挛的体位,从简单的屈伸开始,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关节、肌肉,2次/d,30min/次,进行良姿位训练。从健侧到患侧,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进展为坐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训练及站立、行走等,在训练患者步行时,交替锻炼两腿的负重、独立步行,同时注重手功能训练,在训练手部活动时,指导家属帮助做按摩运动,用小器械训练手指的伸屈与分开等活动,消除手指的屈位痉挛。卧床期间,由护士给予临床护理指导,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早期克服患者的心理障碍,与患者及时沟通,使其充分理解康复的目的及训练的目标,减轻焦虑抑郁,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组除了接受常规性康复治疗外,同时接受中

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 作者:韩旭东冯刚衣永尚殷立青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CVA)(cerebralvascularaccident),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或死亡。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要解决患病后遗留下来的肢体残疾主要依靠康复治疗,现对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研究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采用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推荐应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8例。就诊时间均在3小时—7天之内,均经CT或MRI证实,且在我院经正规系统治疗。下列病例予以排除:入院时昏迷,以及2周内死亡的病例。同时期按同样入选条件,随机选取40例为对照组,(年龄均在85岁以下)。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组和一般康复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6—85岁,平均59.2岁。一般康复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82岁,平均60.5岁。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正规系统药物治疗,无差异,一般康复治疗组:(1)运动疗法:以Bobath法为主,早期为良性肢位,关节被动活动,坐位平衡等,后期为站立,重心转移,步行及全身协调训练,

促进正常模式和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2)语言训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反复强化,语言训练师与病人一对一的原则,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及动作刺激来进行训练。(3)心理治疗: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消除患者悲观、失望、焦虑或忧郁情绪,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治疗。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且是致残率甚高疾病,大约70%一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2]。脑卒中发病急,进展恶化快,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能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脑卒中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早得到救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做好急救工作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院外急救措施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 1.1准确判断病情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3]。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利病情恢复。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2 年6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 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显著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生活质量总满意率显著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 遗症,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5)33-0197-02 随着社会不断老年化,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卒年增加;脑中风是由 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1]。脑卒中具有发病急、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替代,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年40万~50万人发生脑卒中,已成为三大致死疾病之一;给人们健 康带来严重危害[2]。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由于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了中枢神 经系统和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等后 遗症;患者往往会有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等,还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本研究以2012年6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26例脑 卒中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 中男性77例,女性49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为:65±5.12岁;所有患者 均符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过头颅CT 及核磁检 查确诊。运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在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病程、家庭经济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具体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采用甘露醇降低采用颅压,阿司匹林进 行抗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进行清除自由基,肝素进行抗凝,单硝酸异山梨酯扩 张血管等等;同时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并且采用西医综合性康复治疗, 例如关节活动训练、肌力锻炼训练、肌肉按摩、学习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的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针对病情,辨证的进行药物治疗,例 如解语丹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补阳还五汤益气养血、化瘀通络,左归丸合地黄 饮子滋养肝肾等;(2)中医理疗,定期进行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 1.3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评价;有效:肢体功能显著恢复,能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生活能够自理,肌力恢复大于2级;显效:肢体功能显著恢复,能在他人协助下完 成日常活动,肌力恢复1级以上;无效:肢体功能没有恢复,症状无好转,出现 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患者总例数。(2)患者生活质量调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标签:脑卒中;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疗法 卒中单元是一种针对卒中患者的多学科密切合作、多元医疗模式的管理系统[1-2]。卒中单元在我国推广后,中医疗法引入其中,内容不断丰富。近年来,本院心脑中风科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卒中单元,做到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结合,同时早期针灸干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心脑中风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排序号0~119,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2~80岁,平均(62.0±16.4)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45例。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81岁,平均(63.0±15.7)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4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因和伴发疾病、并发症、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 1.2.2 纳入标准①首次脑梗死或脑出血;②年龄18~80岁;③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④发病3 d以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③并发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及合并有严重失语和认知功能障碍;④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系统疾病、淀粉样血管病、脑寄生虫等引起的脑卒中。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按照西医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管理[1]。①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降压药,合理抗感染治疗,纠正高血糖,对症支持治疗。②西药治疗:依照2007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煎剂口服、鼻饲或灌肠。①中经络:风痰阻络证口服化痰通络汤加减(制半夏9 g,白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准确及时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安全及时的转运技术,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结论:完善有效的院前救治体系和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救治的结局。 标签: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塞。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我国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而发病后短时间内是否得到及时恰当的急救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存活率和致残率。现就笔者所在中心近两年来院前急救中194例患者的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4例患者,男121例,女73例,年龄34~93岁。有高血压病史133例,有糖尿病史者86例,有冠心病史者91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1例,缺血性脑卒中153例。 1.2 院前急救及护理 1.2.1 电话指导及急救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员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即问明患者的症状,在初步判断可能为脑卒中发生时,马上派出最近的救护车,并电话指导家属让患者平卧,神志不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防误吸引起窒息及肺部感染。有抽搐者叮嘱家亲友勿按压肢体,还要注意防止患者碰伤和咬伤舌头。必要时,请出车医生直接与患者家属取得电话联系,进行更为专业的病情指导。并尽可能请家属到显著标志处接车,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1.2.2 现场急救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检查神志、瞳孔、测量生命体征、采用GCS(格拉斯哥评分法)评估病情、确立抢救措施和转运策略。如GCS>8分者,患者取平卧位,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紧张,立即转运;GCS200/130 mm Hg者,适当降血压,血压要求控制在200/110 mm Hg以内[1]。 1.2.3 安全转运清醒患者,采取半坐位,有利于脑部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保持安静,安慰患者。昏迷者经现场急救处理改善呼吸循环障碍后,采取

脑卒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脑卒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 脑卒中筛查需要检查项目 1、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 2、脑病变检查:头颅CT或MRI; 3、血管病变检查:颈动脉双功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 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4、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氧饱和度;胸部X线检查; 5、动脉血气分析(若怀疑缺氧)、腰穿(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未显示或怀疑脑卒中继发于感染性疾病);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等检查项目在必要的时候也可选择。 脑卒中诊断思路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疾病。缺血性疾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中脑梗死按病因分为大动脉、小血管和心源性脑梗死。 脑卒中诊断流程为:①评估和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得到病史和体征资料,并根据脑卒中量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②脑部与血管病变检查;③实验室及影像检查;④诊断;⑤病因分型。具体诊治流程见右图。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卒中: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④双眼向一侧凝视;⑤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⑥眩晕伴呕吐;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或呕吐;⑧意识障碍或抽搐。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依据TOAST分型,可将其分为5型,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颈动脉闭塞或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最大直径<1.5 cm的卒中病灶)、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其中LAA、CE及SAA是临床常见类型,应引起重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诊断标准为: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④排除非脑血管性脑部病变;⑤脑CT或

脑卒中护理手册.doc

脑卒中护理手册目录 1.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2.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6.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7.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及护理 8.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 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 病。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 死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已成为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发病 率 120-180/10 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 150 万,存活者 600-700 万,且 2/3 存 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 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一.头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 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评估: 1.病史 (1)了解头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询问是全头痛,局部头痛还是部位 转换不定的头痛:是搏动性头痛还是胀痛,钻痛,钝痛,触痛,撕裂痛或 紧箍痛,是轻微痛,剧烈痛还是无法忍受的疼痛。 (2)头痛的规律:询问头痛发病的急缓,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起始与 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激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急起的头痛可能提示蛛 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3)有无先兆及伴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头痛,病人可伴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 (4)疼痛常用工具: 1.数字式疼痛评定法: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 段,一端 0 代表无痛,另一端 10 代表极度疼痛,病人可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 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 2.文字描述式,将一直线等分 5 段,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选择其 一表示疼痛程度。 3.视觉模拟评定法 4.面部表情测量图,图示 6 个代表不同疼痛程度的面孔,患者选择其一来代表自己的感受。 插入图表 二.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可表 现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临床可通过病人的言语反应,对针刺的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24例临床经验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24例临床经验报告 发表时间:2017-05-24T10:30:16.9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9期作者:胡林 [导读]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脑部疾病总称。 (四川省射洪县涪西镇卫生院四川遂宁 629211)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临床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CT检查确诊的脑卒中病例纳入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2例,好转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显著改善各种症状。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卒;经验报告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70-02 1.资料与方法 1.1 病因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脑部疾病总称,又称脑卒中,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常见病因:(1)血管病变:最常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动脉炎,动脉瘤,血管畸形以及外伤,中毒,肿瘤引起的血管损害,(2)血液成分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粘稠度增高,和/或凝血功能异常(高凝或者低凝)。(3)血液动力学异常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颈部大血管病变(如颈椎病压迫椎动脉)影响脑的血液供应等。(4)诱发因素情绪激动或者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用力排便,气候突然变化等都可成为诱因。脑卒中,中医诊断属于中风范畴,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病,主要责之于内虚,复因情志,外邪,饮食,房劳等因素诱发。所谓内虚,主要指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而病位在脑。 流行病学:近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一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称为危险因素,其中包括:(1)年龄: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55~75岁更加明显;(2)家族史:有研究资料报告,父母患脑卒中的患者比对照组高4倍;(3)高血压或者低血压;(4)心脏病;(5)糖尿病;(6)高血脂;(7)吸烟或者酗酒;(8)肥胖;(9)饮食因素主要为过多食用盐,肉类和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等;(10)其他包括口服避孕药等。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家族史,有些是可以干预的,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饮食习惯等,积极干预即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4例,均经过头颅CT证实,结合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整版)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肝,肾疾患,有偏瘫,失语,口眼涡斜,意识障碍等症状。其中,脑出血18例,脑血栓形成6例。 1.3 治疗方法 1.3.1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治疗,常规处理: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稍低,吸氧,进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使病人保持安静,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防止褥疮或者呼吸道感染,除非血压过高,急性期一般不用降压药,处理各种并发症等,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改善循环,等措施: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胞二磷胆碱0.5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剂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片20mg,口服,一日两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口服,睡前。血压过高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bid。伴有意识障碍,发热者,给予清开灵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电解质紊乱者,用10%氯化钾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适当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中药治疗:烦躁不安,意识迷糊者,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症见,烦躁不得卧,口微渴,舌边尖红,脉弦数。药方组成:丹皮12g,栀子30g 柴胡20g,当归10g,白术12g,白芍20g,茯苓20g,郁金20g,香附20g,黄连12g,菊花20g,薄荷10g,甘草3g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仅有偏瘫,失语者,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白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者白腻,脉沉细,细缓或者细弦。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僵蚕15g,丹参20g,血竭10g,蜈蚣两条(去头足)甘草5g,每日一剂,两周一疗程。 1.3.2脑出血的治疗:常规处理,卧床休息,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的时,可导尿,灌肠,减少病人活动,避免用力导致的二次出血。协助病人翻身,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等,降低颅内压:甘露醇250ml,q8h静脉滴注、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胞二磷胆碱0.5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清开灵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纠正电解水失衡,严密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同时,加用中药治疗:急性期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方药组成:天麻8g,钩藤12g,石决明20g,牛膝10g,杜仲10g,栀子30g,黄芩20g,益母草25g,茯神20g,夜交藤20g,僵蚕10g,麦芽10g,甘草3g。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恢复期: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白术10g,僵蚕10g,丹参20g,蜈蚣两条(去头足)三七10g,甘草5g。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较满意。治愈10例,显效12例,好转2例。 3.讨论 脑卒中的中医治疗原则中风实证急性期者,当以驱邪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虚实夹杂,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扶正祛邪。在脑卒中治疗中,西药降低颅内压,脱水,改善脑细胞代谢等作用明确,不可或缺,效果肯定,针对病人出现的烦躁,失眠,肢体活动障碍,失语等症状,结合患者本人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给予适当的防治,结合中药辨证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预防与护理:中风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情志所伤等密切相关,故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使血脉流畅,关节灵活,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七情所伤;饮食上少吃肥甘厚味,切记酗酒,以免酿痰生热。特别是要重视中风先兆症状的出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中风发生的关键。该病种,临床急性期出院后,后续持续治疗和康复锻炼尤为重要,康复期,配合针灸,理疗,功能康复训练,结合相关公共卫生项目,做好慢性病随访和临床用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