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要点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要点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要点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要点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要点

介入放射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在医学影像系统的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技术。它融医学影像、临床诊断、治疗学为一体,以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深受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欢迎。

开展介入放射学操作需要在X射线透视、CT导向下进行,手术医生在辐射场内操作,距患者照射区不足0.5米,其全身暴露于大量X射线散射线的辐射场内,既无法进行隔室防护,又无法采取远距离操作来避免更多的职业照射。并且,一般介入手术透视累计曝光时间长达10几分钟,有的更长达半小时,甚至超过1小时,工作人员在辐射场内接触辐射的时间较长。由于对射线的照射,人的感官无法感知其存在和受照剂量大小,介入手术医生全神贯注于手术过程之中,极易忽视自身和患者的防护问题。据调查,广西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平均受照水平约为5mSv/年,虽然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20mSv/年(5年平均)的国家标准,但比其它放射工种平均受照1~2 mSv/年的剂量当量水平,又明显偏高。所以,在开展卫生监督时,卫生监督员更强调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

对介入放射工作的辐射防护应遵循实践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医生与病人防护兼顾,固有防护为主和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可采取缩短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和屏蔽的方式进

行综合防护。在今年的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医院在开展介入放射工作时,辐射场内的医务人员有的没有佩戴任何防护用品,有的只穿防护衣没有佩戴铅眼镜,有的虽然佩戴有铅眼镜,但却把铅眼镜架低,眼睛直接面对工作台。这样的情况,不仅存在中小型医院,也普遍存在于区内几家大型的医院中。一方面说明放射诊疗机构没有重视放射卫生管理问题,配置放射防护用品不全,培训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薄弱,没有注重自身防护。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是放射诊疗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增强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将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受照剂量降至可以合理做到的尽量低的水平,是确保终生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安全前提,需要高度重视。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健康查体对象 新从事放射工作、已经从事放射工作和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前的放射工作人员。 二、健康检查机构和检查项目 健康检查机构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承担。 检查项目按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办法》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复查时根据需要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我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执行。 三、健康检查管理 (一)就业前健康检查就业前查体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重要部分,是全部医学检查的基础资料,其检查结果可为后期检查和意外事故等作对比和参考。 对新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由其所在科室主任提出书面培训、从业申请,送至设备处,由设备处统一安排、及时组织新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没有接受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人员,暂不能从事与放射有关的工作;经检查,对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的人员,另行安排其非放射工作。 (二)上岗后健康检查 第 2 页共 18 页

1.对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当在相应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一年所接受的照射很少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30%,但有可能超过10%(乙种工作条件)时,每1~2年组织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当工作人员在相应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一年所接受的照射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限 值的30%(甲种工作条件)时,每年应进行全面医学检查一次。 2.查体中发现结果异常者,及时安排复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3.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健康状况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 关的健康损害的放射工作人员,及时调离原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4.对具有专门技术、经验丰富的放射学专家或技术人员,其健康情况有不符合健康标准者,应慎重、仔细的权衡对社会和个人的利弊决定是否限制或停止其放射工作。 (三)离岗前健康检查 对调离放射工作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在离岗前应组织其职业健康检查。 (四)应急和事故照射人员的健康检查 放射工作中,一旦出现卡源、射线装置失灵等事故照射时,对参加应急处理的人员或事故照射的人员,应及时组织抢救和进行健康检查,对需要进行医学观察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检查项目和频度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五)健康检查结果处理 第 3 页共 18 页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工作单位:__________岗位_______姓名_______评分_______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5分) X线检查的正当化原则: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 X线检查的最优化原则:任何必要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二、填空(60分每题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3、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的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5、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 6、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总体布局遵循合理、安全、卫生的原则。 7、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单管头200毫安X机房面积不应小于24平方米;双管头面积不应小于36平方米。 8、根据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医用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20毫希伏特。

9、为了防止受检者非检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应做到限制照射野、屏蔽防护、体位防护。 10、根据卫生部四十六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诊疗工作按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射线影像诊断四类管理。 11、辐射所致的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有害效应称为躯体效应;辐射所致的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有害效应称为遗传效应。 12、放射工作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管理的规定 三、问答题:(每题10分)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时间、距离、屏蔽防护。 2、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二)具备放射卫生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三)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3、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 设施;(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 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 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什么叫介入治疗?我们知道,外科治疗,是靠手术暴露后来做的;内科治疗,靠服药;而介入治疗呢,不象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二者之间,所以美国医生给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就叫介入者治疗。“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具体的讲,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对于血栓则是“粉碎血栓+溶解血栓”;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 按器械进入病灶的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前需进行防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及考核,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二、在放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下,所有放射工作人员都要定期进行防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及考核。 三、建立个人放射防护培训档案,认真记录培训情况,并按规定期限保存。

四、一辈子孤单并不可怕,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自由,那我们就是幸福的。许多长久的关系都以为忘记了当初所坚持与拥有的,最后又开始羡慕起孤单的人。 五、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六、没有心如刀割,不再依依不舍,只有,沉默相隔…… 七、和你在一起只是我不想给任何人机会。 八、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九、无论我们爱过还是就这样错过,我都会感谢你。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感情真的不能勉强;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我的心不是真的死了;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我也能拥有美丽的记忆。所以,无论你怎么对待我,我都会用心去宽恕你的狠,用心去铭记你的好。 十、爱情需要的是彼此互相的照顾,当我们心爱的人累了,我们不是坐在一边不理,而是多陪对方谈谈心,对方需要什么的时候,自己尽量的满足对方的需求,至少可以让对方知道,在自己身边的感觉是如此的温暖。 十一、自从你出现後,我才知道原来有人爱是那麽的美好 十二、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十三、有一些人,这一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是有一种感觉却可以藏在心里守一辈子。 十四、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一、防护培训对象: 1、凡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一切人员均为放射防护培训对象。 2、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核医学工作者、放射治疗工作者等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放射防护知识;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相关人员(含专业人员、见习人员、管理人员)也必须接受放射防护知识的一般培训。 二、培训单位、内容及方式: 1、放射防护培训由有技术能力的有资格单位承担。有资格单位会同我院共同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实施培训和考核。 2、培训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培训对象、工作性质和条件确定。 3、培训方式可采用异地或本单位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学习等。 三、岗前、转岗和在岗培训: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由所在科室领导推荐,由设备处统一安排放射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加相应的工作。上岗前的

培训时间5-7天。 2、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工作岗位时由于岗位不同,必须补充相应的安全培训。 3、各类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按有关规定每2-3年接受一次再培训。再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四、考核: 1、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应列为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业务考核的内容。 2、新参加医学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经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后才可上岗。 3、每三年左右对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放射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考核。 五、管理: 1、我院设备处具体负责组织本院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培训,落实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医院为培训提供必要的专项经费和时间,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括各次培训中的课程名称及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

编号: 类别: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时() 应急照射() 事故照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 姓名: 工作单位: 单位电话: 体检单位: 检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制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出生地:民族:职务/职称: 居民身份证号码:□□□□□□□□□□□□□□□□□□ 家庭地址:邮政编码:□□□□□□个人联系电话: 文化程度:01小学02初中03技校04职高05高中 06中专07大专08大学09研究生以上 职业照射种类:

非放射工作职业史 放射工作职业史

既往患病史(包括职业病史) 月经史 初潮(岁) 末次月经或停经年龄: 婚姻史 结婚日期: 年 月 日 配偶接触放射线情况: 配偶职业及健康状况: 生育史 孕次: , 活产: 次, 早产: 次, 死产: 次, 自然流产: 次, 畸胎: 次,多胎: 次,异位妊娠: 次,不孕不育原因: 现有男孩 人,出生日期: 年 月;女孩 人,出生日期: 年 月 子女健康情况: 个人生活史(长期生活地区,饮食习惯,有无地方病流行地区或疫区生活史、药物滥用情况及烟酒嗜好等) 不吸烟 偶尔吸烟 经常吸烟 , 支/天, 共 年,戒烟 年 不饮酒 偶尔饮酒 经常饮酒 , 共 年 经期(天) 周期(天)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神经精神性疾病,肿瘤,结核病等)其它 自觉症状 (症状程度:偶有以“±”,较轻以“+”,中等以“++”,明显以“+++”表示。)

专家介绍word版汇总

赵斌主任医师、教授所长磁共振诊断 所长兼山东省立医院党委委员,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 北美放射学会会员,国际磁共振学会会员,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影像学杂志主编,中华放射学杂志等11家杂志编委,曾任全国磁共振专业委员会组长。1988年-1989年在美国UCLA和哈佛大学进修MRI并担任哈佛大学放射学副研究员。山东省十佳医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放射医师协会主任委员,山东科协常委,201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专业特长:擅长各系统疾病的综合影像学诊断,特别是CT、MR影像诊断。论文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70余篇;著作25部,其中,主编《医学影像学-工程与临床》、《颅脑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医学影像基础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4部。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4项。 武乐斌主任医师、教授首席专家介入放射学 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分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医学影像研究会第七、八届副会长、中华放射学会第七、八、九届委员,第八届常委、卫生部职称考试影像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担任十余家专业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 专业特长:消化系统影像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 论文专著:1.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有9篇被SCI收录。2.主编并出版专著7部;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0余部 科研成果:1、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刘作勤主任医师,教授首席专家DSA诊断 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资深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介入委员会常委,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成员、卫生部介入治疗技术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医学影像学杂志》副主编,《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等9家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专业特长:医学影像学综合诊断,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 论文专著: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著115篇,SCI文章3篇,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4部,参编13部。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卫生厅奖2项。 柳橙主任医师,教授首席专家CT诊断 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委员、山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影像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专业特长:CT、MRI为主的综合医学影像学诊断。论文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10部。 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 马玉香主任医师,教授首席专家超声诊断 马玉香首席专家 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妇产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小器官组主任委员,山东

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辐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辐射工作。辐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辐射工作。 2、辐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辐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3、辐射工作人员脱离辐射工作岗位时,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4、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归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5、从事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6、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辐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7、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额因辐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辐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辐射工作人员本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执业性辐射疾病病人应当通知辐 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辐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辐射工作单位所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8、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辐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证》中。辐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

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辐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辐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9、辐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应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10、辐射工作单位应当为辐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二)历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三)职业性辐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11、辐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12、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辐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 13、职业性辐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14、辐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5、在国家统一的规定的休假外,辐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辐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辐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辐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历程 介入医学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此前的60~70年代已有零星的采用介入技术诊治疾病的报道,但并未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上和实践中形成新“学科”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放射学的泰斗、北京医科大学教授、本刊总编辑汪绍训医生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以《沿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道路前进》为题(刊于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年第15卷第81页)发表述评,将“介入医学”称之为“手术性或介入性放射学”,并将“介入放射学”高度评价为是“放射学园地中光彩夺目的一朵奇葩”。时隔不久,我国放射学的泰斗、上海医科大学一级教授荣独山医生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以《手术放射学概述》为题(刊于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年第15卷第304页)阐述了“介入医学”的概念,将作为一门国外刚兴起的新兴学科较为全面、系统地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给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当时荣教授根据“介入医学”的特点和诊治范围,称之为“手术放射学或介入性放射学”。几乎在同时,卫生部委托时任贵阳医学院放射科主任的刘子江教授(刘子江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为介入放射学组创始人)首次以卫生部的名义举办了十几期介入放射学学习班,为各地培训了数百位介入放射学专家(目前已大部分成为各地介入放射学的学科带头人)。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发布卫医司发(90)第27号文——《关于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刊于本刊1991年第25卷增刊上),确定以是否能很好地开展介入放射学,以及加上具有相应的人才、管理程序是放射科从医技科室转为临床科室的标准。同期还刊发了卫生部官员的文章《放射学科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本刊述评《迎接介入放射学发展的新阶段》。 1996年11月,时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分会主任委员的刘玉清院士受国家三部委(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委托,在京召开了“中国介入医学发展战略及学术研讨会”,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介入医学”的概念,并将“介入医学”与“外科学”、“内科学”并列,称之为“三大医疗技术之一”。此观点被主办会议的三部委领导同志充分认可,并拨款数千万元专门用于“介入医学”方面有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及相关医疗器械国产化的“九五”攻关课题的研究,其中用于临床介入医学研究的经费近千万元。 综上所述,在专家、媒体、政府的共同努力和促进下,介入医学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发展的速度和范围,以及诊疗质量、二个效益是其他临床学科目前所不能比拟的。 三、我国介入医学装备及队伍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能够用于开展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数字化大型X线机有2000余台(其中半数以上是买机后新加数字减影功能的大型X线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约320台;CT机3000余台;MR机1200余台;还有超声仪等...总数以超万台计的可用于介入诊断和治疗的装备。专职或兼职从事介入医学诊治的医生超过1.8万人,其中放射科介入医生1万~1.2万人,心内科、心外科介入医生1500~2000人,神经内、外科介入医生800~1000人,消化、泌尿、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等介入医生约5000人。具体以心内外科为例,至2001年底能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有112家,到目前为止可能在150~160家左右,遍及全国大多数省份和大中城市,凡是能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均能够开展射频消融、化学消融和先天性心脏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如果将上述心血管介入治疗综合在一起进行统计,目前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医师包括正在接受培训的年轻医师约2000人左右。 四、我国介入医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我国介入医学现状 目前介入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临床各学科,根据技术实施的途径不同,可大致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两大类。按目的不同又可分为诊断性介入和治疗性介入。从影像导引设备来看,血管内介入主要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而非血管性介入的导引设备比较多,主要的有超声、血管或胃肠造影机、CT、MRI等。 当前在我国介入医学技术的临术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治疗手段是肿瘤供血动脉内化疗灌注和(或)栓塞术,以及影像导引下经皮穿刺肿瘤消融术,可应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最好,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前必须进行体格检查,体格合格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后必须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对在甲种和乙种工作条件下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对于丙种工作条件下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每2-3年体检一次;必要时可增加体检次数。 3.就业前、后体检结果由体检单位详细如实地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 4.放射工作单位对每位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 5.就业前、后人员的体检由放射工作单位组织到各省、自治区、自辖市卫生厅、局指定的医疗、卫生防护单位进行。 6.放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复核。

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自觉遵守我国《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其他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法规、规章和标准。 2.建立健全放射防护管理机构、并认真履行其职责。 3.在新、改、扩建放射工作场所工程设计前,应先向放射防护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使放射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4.在更换放射装置前或对射线装置进行大修后、增减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变更使用量前,应先向放射防护管理部门申请。 5.积极配合放射防护管理部门对放射工作的监督管理。主动与放射防护管理部门联系对放射工作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测,并认真接受放射防护管理部门提出的监督意见。 6.经常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必要时请示放射防护管理部门进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7.配备必要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中必须自觉利用或使用放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8.要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要求、放射工作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9.放射工作人员在从事放射工作前,须进行就业前身体检查合格,并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而且按照国家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学科与技术分类

第二节介入放射学学科与技术分类 介入根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专业分工,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建了不同的专委会:肿瘤介入专委会 肿瘤消融专委会 综合介入专委会 神经介入专委会 超声介入专委会 大血管介入专委会 心脏介入专委会委员 外周血管介入专委会 消化内镜介入专委会 妇儿介入专委会急诊介入专委会 介入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专委会 肿瘤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专委会(据2020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年会官网)这是学术组织上的分工,虽然存在交叉,也可以作为介入治疗专业的分类。 二、根据介入治疗的方式分类 (一)血管介入治疗技术 包括一切在影像学监视和引导下在血管腔内的操作技术。 1. 诊断性血管造影。通过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以明确肿瘤、动脉瘤、血栓、斑块、狭窄等病变的供血动脉、肿瘤范围、血供特点、

动脉瘤特点及载瘤动脉情况、血管狭窄的部位、范围等,在良好造影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2. 灌注药物。通过靶血管向病变区域灌注药物,包括灌注化疗药物、溶栓药物、止血药物等,以达到局部满意治疗效果的目的。 3. 栓塞靶血管。对靶血管实施栓塞可以治疗肿瘤、动脉瘤、出血、器官功能亢进等。 4. 血管成形。对狭窄、闭塞血管可以介入开通、扩张、旋切、植入支架等治疗,使血管管腔恢复原形态,保持通畅。 5. 其它血管内技术。如异物取出术、消融术、滤器置入取出术、内分泌靶器官静脉采血术等。 (二)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 包括多种不经过血管内的介入操作技术。 1. 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可以获得组织病理学标本,达到细胞病理学诊断的目的,有时根据治疗需要及肿瘤变化,可以再次及多次活检。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穿刺获取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是外科切取的重要补充。 2. 实体肿瘤的经皮穿刺消融术。如肝癌、肺癌、骨与软组织肿瘤、转移瘤等实体瘤经皮将专用消融针穿刺到瘤体内进行热消融、冷消融及无水酒精等,可以原位灭活肿瘤。 3. 放射性粒子植入行组织间插植放疗。经皮穿刺以专用粒子植入枪穿刺瘤体,按照放射性剂量要求,将放射性粒子(主要是碘-125)均匀排布到瘤体内,起到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目的。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发布 作者:郭晓宇发布时间: 2007-07-17 13:24:14 近日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两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根据办法规定,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应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并按规定向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办法提出,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安排。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至4周。 办法强调,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 办法还要求放射工作单位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应包括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卫生部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实行《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规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组织辖区内的监督管理。 【章名】第二章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管理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由所在单位负责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工作人员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颁发。工作人员持证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证》由卫生部统一印制。 第六条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职业的要求; (二)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 (三)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 (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第七条《放射工作人员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换发一次。超过2年未申请复核的,需重新办证。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XX人民医院 XDYY/GL-FS-2014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2014版 2014年1月26日发布 2014年2月1日实施

目录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3) 放射科岗前防护培训 (11) 放射科受检查者的防护原则 (12) X线透视检查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4) X线检查中对患者的防护 (15) 放射科医生的温馨提示 (16) 受检者须知 (20) 婴幼儿、妊娠期女性X线检查告知书 (21)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1.引言 1.1本标准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并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放射工作的发展。 1.2从上述宗旨出发,对电离辐射源的使用必须将其产生的照射给予适当限制,从而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性损害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1.3本标准适用范围 1.3.1使用电离辐射源或产生电离辐射的一切实践活动。1.3.2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电离辐射照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实践活动。 1.4在1.3所列范围内进行与防护有关的设计、监督、管理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4.1实践的正当化: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包括健康损害代价和防护费用的代价)的净

利益,就不应当引进该项实践。 1.4.2放射防护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4.3个人剂量的限制: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1.5凡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均应设立专职防护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按有关规定上报防护监测数据或资料,并接受该地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6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有效地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放射防护部门的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才可以从事放射工作。1.7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可根据本标准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2.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2.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2.2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制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 2.2.1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一、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臵、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 一、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 二、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

和国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学习和贯彻《盂县人民医院放射工作安全管理办法》和《盂县人民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试行)》及其他管理制度。 四、使用科室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臵的安全和防护知识,以增强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的能力。 五、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演习培训。 放射性监测方案 一、使用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严格执行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的规定。 三、监测计划。购臵相应的监测仪器,定期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怀疑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工作场所和环境进行监测。 四、一季度一次或应急。近距离操作人员应该佩戴个人剂量计。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五、使用单位应定期邀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放射性污染监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

医学影像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48(理论课36学时,见习课1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X线检查外,还包括后来发展的B超、CT、ECT、DSA、MRI、热像图及PET等成像技术。这些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的,且都是以相同的解剖和病理变化作为解释影像的基础。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将临床治疗引入影像诊断中,即形成了介入放射学,更拓宽了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本课程重点介绍各个系统的X线、CT诊断,以及MRI、介入放射学的应用。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合理应用。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利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本课程特点,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大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大量的设备图、影像图及模拟图形象而直观的显示各种影像检查的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范围。各论部分以各系统为基础,分别介绍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采用多媒体大课讲授形式,图文并茂,充分表现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影像表现,达到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效果。同时以相同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影像病例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对影像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授课见习及实习,使学生掌握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常见病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常见病的CT及MRI的表现。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理论授课内容理论学时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骨与关节检查方法、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3 第三章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 3 第四章胸部检查方法及比较、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3 第五章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及结核影像诊断 3 第六章肺肿瘤、纵隔肿瘤影像诊断 3 第七章心脏及大血管影像学 3 3 第八章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比较、急腹症、溃疡病、胃肠 道肿瘤 第九章肝胆胰脾检查方法及比较、肝胆疾病影像诊断 3 第十章胰腺、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 3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3

放射科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1

放射科工作制度 1.医学影像科各项检查必须由各科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经医学影像科有关人 员审核后方可登记检查。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其余检查应服从登记室的安排,特殊检查须经登记室视科内业务情况进行预约安排。 2.接诊医师应认真及时了解病史及各种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体检,制定最佳 检查方案及扫描序列。 3.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的检查技术应由临床医师陪同,以便随时进行抢救。 4.各种检查的原始资料如X线片、CT胶片、M0盘、录像及光盘等均由医学影 像科统一保管,严格借阅手续。若有丢失严加查处。 5.实行集体阅片制度,以科室或专业组为单位由专业组长及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主持,解决疑难病例诊断问题。所有报告均必须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复核后方可发出。 6.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7.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与防护,定期为工作人员体检及保健,并统一 安排休假。 8.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和知识更新,组织专业人员对职工的晋升实行 全面的考核。 9.各项大型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保养并与设备科或工程技术人员协调进行定 期检修。

放射科各种检查(普通摄片和特殊检查)一律登记编号,登记时应做到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投照部位或扫描器官,并为患者导诊。若发现因公费医疗或帐目报销原因而冒名顶替使用非患者本人姓名、性别、年龄的申请单,登记人员有权并应当及时给予指出并指导其进行改正,否则由此造成的任何后果主要由患者承担。 1.为患者正确划价、记帐、扣费,对于欠费的患者,要及时记帐及时补扣费用, 杜绝漏帐。 2.负责造影等特殊检查的预约工作,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3.对急诊(包括床边片)接申请单后即刻登记,并通知有关技术员或医师及时进 行检查,并记录时间。 4.做好工作量日报并及时统计每月上报。 5.将X线诊断报告分门诊和病房,登记后分别发送,并请接收者签字。 1.坚持集体读片,报告按“书写规范”书写,进修、实习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 的报告均应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名后方可发出。 2.严格遵守射线防护规程,做好医、患人员射线防护工作。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妥善安排休假。 3.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CT机和其它设备由技术员分工负责,定期保养、 检修。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制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1、防护培训对象: 1、凡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一切人员均为放射防护培训对象。 2、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核医学工作者、放射治疗工作者等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放射防护知识;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相关人员(含专业人员、见习人员、管理人员)也必须接受放射防护知识的一般培训。 2、培训单位、内容及方式: 1、放射防护培训由有技术能力的有资格单位承担。有资格单位会同我院共同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实施培训和考核。 2、培训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培训对象、工作性质和条件确定。 3、培训方式可采用异地或本单位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学习等。 3、岗前、转岗和在岗培训: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由所在科室领导推荐,由设备处统一安排放射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加相应的工作。上岗前的培训时间5-7天。

2、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工作岗位时由于岗位不同,必须补充相应的安全培训。 3、各类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按有关规定每2-3年接受一次再培训。再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4、考核: 1、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应列为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业务考核的内容。 2、新参加医学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经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后才可上岗。 3、每三年左右对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放射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考核。 5、管理: 1、我院设备处具体负责组织本院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培训,落实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医院为培训提供必要的专项经费和时间,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括各次培训中的课程名称及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介入科专科技术简介

沭阳县人民医院介入科技术简介 沭阳县人民医院介入科位于沭阳县人民医院放射楼一楼西侧,我科配备GE mnova3100-IQ DSA一台、荷兰V-3000DSA一台,呼吸机、心电监护、麻醉机、肿瘤介入热疗机、除颤仪、椎间盘激光治疗机等介入手术必须设备。 现有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1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本科4名、专科1名、中专1名。40岁以下5名、40—45岁4名、50岁以上3名。 学术地位:本科有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宿迁市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一名、秘书一名。获国家专利一项、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多项成果获得宿迁市政府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先后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学科带头人情况介绍: 王建国、男、1958年8月、本科副主任医师、介入中心主任。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宿迁市医学会介入放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22年,擅长肝动脉造影栓塞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IPS,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等介入诊疗技术,并多次在著名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并获得鹅首式一体输卵管再通技术国家专利、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鼻泪管狭窄阻塞置入内支架治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常规开展手术项目: 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栓塞术、输卵管再通术、主动脉四肢动脉经导管溶术、经皮穿刺胆汁引流术、脾动脉栓塞术、宫外孕介入治

疗术、布-加综合征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颈动脉血管成型支架植入术、胆道支架植术、消化道支架植入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植术、各部位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科室长期规划: 一、以申报重点科室为契机,以“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肝胆恶性肿瘤化疗栓塞及支架置入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各部位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为主攻方向。完善各种病房管理及健全规范各种制度,使本学科总体水平在本地区先进水平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保持本学科在国内有名,省内先进,本地区领先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收集经介入治疗的以肝动脉造影栓塞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IPS,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的重点病例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⑴、建立和优化重点病种临床数据翔实,疗效领先的诊疗方案及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⑵、完善信息采集、分析、挖掘平台。应用临床诊疗学方法,建立重点病种诊疗规范。 ⑶、建立重点病种文献库及资料库。根据前期研究基础,筛选特色疗法,进行规范化诊疗过程,形成规范化操作规程。 三、预期目标: 1.今后5年以创建“重点专科”为契机,通过引进、流动、派出学习,竞争上岗等,培养后备学术带头人,实现专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包括特色疗法,临床研究成果,建立苏北介入诊疗研究中心。 3.争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形成以临床诊疗、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