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明、队伍不稳定、培训方法无特色、待遇相对较低和发展平台狭窄等问题。要采取建立制度,把好入口和强化培训、积极改善辅导员的待遇等策略解决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问题;对策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应具备的完成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素养。辅导员专业化既包括显性的职业素质,如辅导员的职业资质、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又包括隐性的职业素质,如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辅导员队伍)工作队伍的选拔、校内外培养以及其管理机制体制,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以适应2l世纪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需要和职业现状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就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和身份一是高校的教师,二是高校在校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和服务的指导者、组织者及工作者,三是在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辅导员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管理、学习以及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为一体。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培养辅导员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能深入地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科学的方法和思路,努力成为学生事务方面的专家。要求辅导员在个人品质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师德修养方面更是要强调不断修身,对学生要循循善诱等。同时,辅导员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努力为高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协调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着辅导员岗位缺编、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当前辅导员数量上配置不足,工作头绪多,分身乏术,对在校大学生中的个别隐性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影响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责,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队伍建设的好坏事关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校目前有辅导84人,专职辅导员采用统一招考的方式进行选拔录用,兼职辅导员选聘校内各部门经验丰富的教师及管理人员担任,负责全校14个院(系)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根据自身实际,我校在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在整体建设向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 一、所遇问题 1、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按照教育部 “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规定,尚有专职辅导员的缺口,且我校辅导员队伍尤其专职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偏低。青年辅导员一方面易与学生进行较深层次的沟通,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动态,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工作时间短,专业了解少,社会阅历浅,理论功底不深却使得他们在担负“人生导航”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往往“辅”有余而“导”不足。 2、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我校辅导员有一部分为刚刚毕业或者参加工作年限较短的学生,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没有掌握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我校辅导员队伍来源于思政类、教育类、管理类及心理类的人员也较为有限,对工作开展也带来影响。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障碍、人际交往、职业选择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辅导员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辅导员应具有较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职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解决学生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3、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尚不健全。我校辅导员采用多头管理方法,既学生工作部(处)及二级院系双重管理。但现阶段由于部分二级院系的工作重心尚未转向新校区,因此新校区辅导员由学生工作部(处)暂时全权管理,造成管理过于集中,没有与各二级院系形成合力,发挥各院(系)的日常工作管理作用,造成工作负担过重、效率不高的局面。另外,在辅导员工作监督及考核方面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辅导员工作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 二、提出建议: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摘要:师德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高校应根据师德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师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问题;建议 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书育人观念淡薄 有的教师对自身应有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认识模糊,对师德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远大理想和对职业理想的执著追求,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奉献精神;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教好,就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了;还有个别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后随意发泄对社会现象、对学校的不满,甚至因为个人私利而发泄私愤。 2.治学态度不严谨 少数教师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谋生手段,缺乏奉献精神,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兼职或商业性服务活动,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课堂上照本宣科,一份教案、试卷沿用几年,考前给学生“点题”,考后根据人情关系随意给分;有的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3.举止行为不规范 有的教师在言行和穿戴方面未能规范自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甚至将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不能做到为人师表;有的教师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甚至于人前背后互相拆台,荣誉面前一马当先,困难面前讲条件;还有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二、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对教师道德观念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趋势。高校又处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身在其中的高校教师势必受到影响。具体来说,一是整个社会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平等主体”的认可以及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传统观念认同的淡薄,使得教师的主体自我认可程度下降,导致教师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

刍议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刍议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摘要]在新形势下,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有利于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队伍的稳定和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文章在对当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在新形势下,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高校辅导员发展的专业化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指导、咨询与管理,实现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自发向自觉、由经验向科学转变的专业活动。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事业心及奉献精神。“专业化”使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使辅导员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专业化”通过制定动态平衡的人员聘用、考核、激励、晋升、流动等制度,可以使辅导员队伍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流动,吸引高层次、高质量、多学科人员的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二)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专业化”引导辅导员成为职业化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样他们必然会把辅导员工作看做是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而不是临时职业、个人晋升的“跳板”。他们势必会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会感到“术业有专攻”,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事业来发展,长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这样可以克服辅导员队伍非正常流动快、在岗时间短的不足,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党和国家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对辅导员进行了系统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深刻理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意涵和理念,探索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标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适应当代职业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对辅导员的专业职能、选聘条件、培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需要专业化,从价值角度来讲,“德育为先”的教育任务和使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同时由于日益复杂的教育形势以及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需要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学科特点和规律,专业性很强。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把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起来。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专门系统的职业训练,才能肩负起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教育和管理工作,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的不标配、课堂与日常生活的分离,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专业化具体包含的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需要辅导员有专业性的思维、广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眼光和头脑去思考事物,用专业的思维去谋划及开展工作。专业性思维,指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对工作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工作目标的明确判断以及对工作效果的良好预见[2]。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当宽泛,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不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处理好日常学生工作。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主体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有特点,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包括组织、宣传、管理班级的能力、心理咨询与疏导的能力、就业指导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能力等。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现实矛盾 辅导员这一职业群体随着教育的改革,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高校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地位、待遇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以辅导员专业发展为核心,提升工作质量、优化队伍结构,界定辅导员工作的范畴,构建辅导员更深层次的职业发展前景,使辅导员从工作的不断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高校师德建设事关高等教育的成败,影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而影响公民道德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本文重点谈了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上存在的问题,及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项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高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人才的基地,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教师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人们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要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这也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是年轻,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思维敏锐,极富创造力的硕士、博士。但与老教师相比,青年教师当中的一部分人在师德方面还需要弥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青年教师需要进行师德重建。以往国内外教育界对“师德”问题也多有论述,但多从“师德”的广泛意义上进行探讨,对市场经济社会中具有“弄潮”能力的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关注不够。 一、高校青年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

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教师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高校少数青年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浓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越来越浓厚,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教师的课时增多,在课时津贴等项目的驱使下,部分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含金量降低。另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 (三)理论知识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缺乏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学历都在硕士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

(完整版)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2011 —2012 学年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学习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加强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创建学习型的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进而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管理团队,促进我院学生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结合学院总体安排,制定此方案,详细内容如下: 一、领导机构 为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预期效果,成立领导小组,宏观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顾问:潘洪亮陈志红 组长:王全升 副组长:王涛涛和松灿 成员:姚天金张长江张永学赵海发杜少杰牛艳莉 王明华阮春新杨力 领导小组在学生处设置办公室,具体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 主任:姚天金(兼) 副主任:袁立满 成员:罗建峰邓杨徐玉波符桂莲赵晶桂文周刘佳赵妍刘蔚蔚徐强张良聂瑾杨文智张会见宋旋李元应王启龙

二、建设主题 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 三、活动时间 2011 —2012 学年 四、活动内容本学期辅导员队伍建设集中活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 方面: (一)辅导员学历、职业资格进修要求要求现聘辅导员中大专学历人员在 2 年内,能够全部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提高知识素质;要求现聘辅导员本科学历人员在 2 年内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能够主讲一门课程,适时晋升职称。 (二)辅导员校本培训辅导员校本培训采取学院讲师团培训模式,安排专门时间对全体辅导员开展培训,要求达到统一认识、提高技能的目标。培训内容涉及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管理技能、管理艺术等,具体培训计划另行安排。 (三)辅导员经验交流 交流主题:针对辅导员日常重点工作中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社团活动开展、素质测评、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等各项职责任务进行专题交流。 交流形式:各系部分别设立不同专题进行经验交流,并推荐

2015年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献身教育事业、引领学生思想和服务学生成长为己任。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在职责范围内,不得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三)育人为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人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着重探讨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实现途径,以期对各高校正在进行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途径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能否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决定着教育的成效,最终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上述逻辑关系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因此,本文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着重探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实现途径。编辑。 1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相协调的过程,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反映。 1.1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学生的诉求不断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加剧,高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后勤社会化,国际、国内高教市场逐渐融通、交流合作频繁。特别是择业竞争日益残酷,学生们上大学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获取文凭,而是转向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使大学生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与成才,重视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他们不再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经验式的教育管理,他们热衷于与自己成才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思想政治方面,除传统的教育外,他们需要辅导员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有关心理健康、就业、成才等方面的咨询与辅导,需要辅导员为他们提供有关学生事务的专门管理和服务。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诉求。二是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工作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高等教育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有不少教师是上不了课才去做辅导员,不少高校兼职辅导员比例偏高,专职辅导员中也有相当多的是非专业出身,有的是研究生兼职,有的是半路转行,有部分辅导员缺乏身份认同感,辅导员被称为“消防队”“救火员”“保姆”,被错误的认为从事的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这种状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队伍的身份是不相适应的,迫切需要从提高队伍的专业化素养等方面来提高队伍素质。三是辅导员个体发展与价值实现的需要。职业发展问题困扰着众多辅导员,职称上,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与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没有很好结合;职务上,科级再往上晋升时岗位职数有限,发展空间较窄。由于晋升机会少、发展前途渺茫,辅导员队伍人心思走、战斗力不强,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格格不入,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队伍稳定、专业素养突出的辅导员队伍。 1.2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外部环境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几经反复,基本形成了由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实施统一部署指挥的格局,经过多年探索,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及实践探索取得进展。近年来,大批专家学者和学生工作者对专业化建设的内涵、方法和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相适应,有许多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能已从原有的“教育、管理”丰富拓展为“教育、管理、服务”并衍生出了一系列服务机构,为辅导员工作由综合走向分工、由经验式迈向专业化实践打下了基础。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明确了方向。相继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出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后者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提出“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同时明确了辅导员八个方面的职责。以上两个文件,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在此指导下,近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迅速壮大,专业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 2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思路我国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根据国内外研究归纳了“专业”的三条标准:一是作为专业的职业实践必须有专业理论知识作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

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

Word File 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 题 撰写人:XXX

第1篇:师德师风存在问题市五小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而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的心理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事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的了。”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可以说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有好多,而教师的言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从幼儿圆到大学的十几年里,学生都直接的受到老师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更何况这十几年时间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为规范老师的言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结合本校情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刨析,发现存在以下类型的教师。 一、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的行为1、不尊重学生人格和权利的老师。如果学生纪律不好,给班级扣分,或作业未按时完成,考试成绩不好,影响到自己的利益,让写说明书,当众检讨,更有甚者怒目圆睁等这属于变相体罚,以上老师做法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降低了老师的威信,从而使师生关系对立,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2、“自我中心”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有两种表现情形:一是整天凶吧吧的,没有笑脸,学生见了这样的老师躲都来不及,上他的课学生只有害怕,感觉不到丝毫的温暖,只盼着快快下课,根本谈不上师生的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爱死讲,不灵活”的老师。 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满堂灌”或“填鸭式”,习惯于照本宣科,不习惯于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质疑、独立思考获取知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学生的“异想天开”和求异思维的发展,讲课很呆板,听着没有意思。长此以往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成为缺乏创造性的人。显然,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创造人才的需要,必须尽快加以改变。教学中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以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活动、主动发展。 4、“爱偏心,不公平”的教师。 这样的老师总是偏向学习好的学生,就是真的有错也不批评他们,或轻描淡写地教育几句,而对成绩差的同学则会声色俱厉,甚至是有意或无意地施以精神上的虐待:讽刺挖苦,冷眼相待,或漠然视之。处理事情很不公平,让学生不服。这样的老师的人才观和评价观很片面,我们应当清楚,学生的发展潜质,需要我们在较长的时间里去认识,去发现,并加以培养。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凭个人的好恶,仅凭学生的一时的表现,戴着有色眼睛简单地评价某个学生并盖棺定论,那将是灾难性的。对教师来说,也许这仅是教育工作的一次小小的失误,而对柔弱的学生来说却有可能是一次重大的心灵的伤害;这个失误或许在教师工作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教育容不的半点失误,由此看来,在人才观上我们应形成这样的观点:“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为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的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a9071009.html,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的发展研究 作者:林芙蓉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12期 摘要: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高校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尤其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不应该是人人都可兼职的岗位,也不应该是包揽各种琐碎杂事的跑腿小工。而应是一支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的专业化队伍。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不仅要靠辅导员个人的自觉学习,还要有专业的培训机制和机构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要有制度保障、学校要有长远规划和积极落实、社会也要给予认可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4-0015-02 引言 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又是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是高校各项学生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落实者,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任。辅导员工作具有常规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每天都要面对,但每天面对的又都是新的不可预见的事情。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发展变革,辅导员工作面临工作对象改变、环境改变以及自我发展的三重挑战。因此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积极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趋势下职业能力提升的内涵与必要性 职业能力通常也称为职业胜任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行业所具备的基本要求与涵养,通常呈现出稳定与综合的心理特征。《标准》将辅导员职业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专业化是指特定行业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不断发展,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特定职业和专业人才的过程。辅导员的专业化,是以长期性和稳定性为特征,要求从业教师具备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愿意按照思政工作规律办事,注重方法技术的提升,朝着专家型、专业型路径发展的过程。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促进辅导员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专家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师团队,有助于高校和谐与稳定发展。 2.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强化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2.1 明确辅导员职责,准确定位。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作者简介】朱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人注目的新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出的背景 高校政治辅导员最早是1953年蒋南翔校长提议在清华大学设立的。清华大学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政治和业务优秀者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一边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学习。以后选拔范围逐步扩大到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这一做法在其他高校被逐步推广。 196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从而使辅导员制度化、规范化。 196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颁发,提出在各级高等教育机构设立政治机关:即高教部和各高校设政治部,系、处设政治处或配备专职的政治协理员,教研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政治指导员,学生班级配备政治辅导员。同时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政治辅导员作为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性质和身份得到进一步确认。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辅导员制度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做法。 1980年4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或班主任制度。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他们要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表明了辅导员以兼职为主的思路没有变。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内涵的创新性思路

2013年1月第32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Jan.2013Vol.32No.1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3.01.012 收稿日期:2012-06-06 作者简介:佟自光(1981-),男,安徽亳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团总支书记,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青年文化研究。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内涵的创新性思路 佟自光 (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专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它包含个体发展与制度保障两个层面。基于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涵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专业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应以辅导员的专家化、团队化为核心,重新设定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通识教育与青年文化等内容,巩固其专长的知识门类与相关科研素质。相应地,还应加强科学、长效的制度建设,保障辅导员的团队建设与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个体发展;知识内涵中图分类号:G6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3)01-0031-04 辅导员自出现以来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1965年作为一种职业得到官方的认可,在改革开放后被当作与专业课教师同等重要的教育者角色, 在21世纪被国家文件表述为大学生的 “指导者与引路人”[1] 。然而在现实中,辅导员往往被当作高校最基层管理人员使用,辅导员的工作也充斥着事务性工作,致使其本职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显著。正如有些研究指出的那样: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与日益严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发展的根本问题 [2] 。专业化的呼声顺势而生,被视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不过,目前关于辅导员专业化的讨论仍不够深入具体,且有混淆。本文将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做创新性讨论。 一、再定义 “辅导员专业化”目前大多将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等而视之,从而造成了概念的混淆 [3] ,因此,需要首先区分职业化与专业化。它 们都是现代社会分工与学科分化的结果。职业化是对一种工作状态的常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与规模化,使某种工作成为一类被社会认可的谋生手段。专业化则是在职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某种知识类别的熟练掌握者与实践者,使工作者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专家。可以说,职业化具有社会整体的视角,而专业化更多是工作者个体的视角,隐含“权威”的意义 [4]21 。由此可知,专业化不仅不同于职业化,而且在技术 水平、 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都远高于职业化。具体到辅导员,1965年国家在编制、职能以及地位等一系列问题上加以定义之后便取得了职业化,然而其专业化概念近年才出现,远没有成熟,更不要说辅导员专业化在工作中的落实了。 准确地说,辅导员专业化指辅导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训练与学习成为大学生成长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而这一过程与最终结果有相应的保障并会得到认可,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5] 。由这一定义可知,辅导员专业化虽然主要从个体视角 出发,但要以整体发展为目标。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每名辅导员更能集中精力从事本职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辅导员队伍也易于形成管理合力,提高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水平,提升高校的教育软实力。因此,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可从个体发展与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来理解,并从这两个层面着手进行,以下具体论述。 二、专家化———“个体发展”的内涵 如上所言,专业化隐含有“权威”的意义,因此其内涵首先是个体层面的。具体来说,辅导员专业化的个体发展内涵主要指辅导员在哪些方面具备超过常人的专业素质与知识技能,或者说辅导员应在哪些角色上成为 “专家”。实际上,辅导员的职能不外乎思想政治指引、人生信念指导与日常行为教育,以及事务管理等方面。它们来自于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在以事务管理配合高校正常有序运行的同时指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个体发展”的专业化要以理论— 13—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摘要: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时代的到来,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向着专业道德转换。辅导员专业道德是辅导员在教育管理这一专业工作时所遵循的能体现辅导员劳动特点、劳动价值以及人格品质的品行准则,其具有独特性、示范性、创造性和整体性等特征。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应当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特点与发展进行归纳与演绎,从加强辅导员专业道德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完善辅导员专业道德的考核机制和增强辅导员专业道德自觉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师德;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专业道德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依托与抓手。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双重身份的辅导员,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其行为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性质。2014年4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推动了辅导专业化的发展。在辅导员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专业道德不仅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支持,更是检验辅导员是否完成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把握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探索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途径,对高校辅导员实现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业化视域下的职业道德与专业道德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社会对其职业有一定的道德期望,这种道德期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具体表现。【1】 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群体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教师劳动价值、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使专业服务对象得到高质量发展的伦理规范。“一项专业之所以成为

陕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陕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2014-2018年)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近年来,我省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及《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陕办发〔2010〕26号)等文件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全省高校一线专职辅导员达4600余名,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大幅提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教党〔2013〕9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与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相结合、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加大建设力度,确保长效投入,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为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围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一中心任务,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三个更加”即:使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渠道更加畅通;体现“三个显著”即: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质量显著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显著增强。 (二)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队伍结构、队伍培养及制度建设三个方面: 1.队伍结构方面:落实高校总体上按1:200配备比例配齐配强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辅导员编制应单列和专用,高校其他岗位不得占用。到2017年,公办本科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90%以上、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比例达到50%、民办高校比例达到30%,全省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比例有明显提高,党员比例达100%。形成一支比较年轻、相对稳定、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乐于奉献、有战斗力的辅导员队伍。 2.队伍培养方面:构建辅导员岗前培训、岗位培训、骨干研修与学习考察、攻读学位、科学研究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集学习、科研、进修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培养30名左右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辅导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带头人。 3.制度建设方面:构建“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长效机制,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

普通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高校教师的需求数量也急剧增加,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提出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标签:高校师德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发展水平,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师德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高校发挥其职能的质量。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既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更是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随着大学生的逐年扩招,对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教师人数的急剧增多,必然造成遴选时存在一定的疏漏,因此造成了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在: 1.理论知识欠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部分搞科研的教师经常在校外,一些代课教师很少在学校坐班,一般讲完课除必要的答疑时间外基本不会在学校里。因此,高校教师很难集中到一起进行理论学习。因此存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不足。部分教师存在只会传授知识不了解时事政治的现象。 2.在学术或科研上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不少教师在搞科研时急功近利,敷衍了事,态度不严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少数教师学风浮躁,不专心教学科研,评奖、评职称时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有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甚至以金钱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的学术成果;等等。因此造成现在的学术论文或科研结果存在千篇一律,数量多质量不高,参考价值不大。 3.部分教师市场意识严重,注重追求经济利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价值错位,部分教师舍弃教育的伦理价值而追求经济利益,把学校变成了市场,把师生关系变成了顾客与商家、老板与雇员的关系。一些高校研究生经常戏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部分硕导和博导也理所当然地要求自己的研究生为自己“打工”。

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研究 □王琳琳 【摘要】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以及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和作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和作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三种方向。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1155xs2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琳琳,女,佳木斯大学团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目前,国家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十分重视,但是,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不足、多重的领导管理体制、选拔聘任环节对专业要求不高等原因,导致没有形成辅导员的专业规范和建设要求,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尚处于一个滞后的局面。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入挖掘当前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特别是2006年7月,教育部发了24号部长令,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就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职责要求、配备选聘、培养发展、管理考核作出了系统的规定以来,各地高校都大力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主要包括:辅导员队伍发展历程、工作特点、工作方式与内容、考核及培训机制、定位与发展问题等。推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但同时我们还看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影响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一)辅导员定位不准、职责不清、职业评价不高。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量普遍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负责的学生数量多和事务性工作多。人们评价辅导员的角色职能时,有传教士(思想教育)、管理员(纪律检查)、法官(奖惩实施)、裁判(事故调停)、联络员(各类通知)、消防队伍(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指挥员(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推销员(学生就业)、咨询师(学生日常提问)、慈善家(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讨债人(追缴学生欠费)保姆(生活料理)等十几种说法。辅导员集众多角色职能于一身,虽然为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载体和渠道,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但也明显地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了辅导员的学习和业 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选拔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班级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主要包括班级岗位设置、竞聘程序、选拔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培训机制。总之,党团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班级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是否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败。 (三)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在弘扬和学习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贴近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相结合,要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决不可脱离实际搞教育。贴近学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性,选准切入点,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高教体制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同时要勇于创新,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创造出生动的,贴合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峰,沟通:教育的应有之义[J].教书育人,2007 3.曹文泽.育人为本、注重实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J].北京教育,2011 4.罗青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 85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