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镜中心误差GB 7242-87

透镜中心误差GB 7242-87

透镜中心误差GB 7242-87
透镜中心误差GB 7242-87

公差与配合习题精选(带答案)

公差与配合复习题 一、判断题: 1、钢直尺是能直接读出测量数值的通用量具。(√) 2、若用游标卡尺代替卡钳或卡板测量工件时,用力要适当。(×) 3、零件装配时不需任何修配和调整就能顺利装配的性质称为互换性。 (×) 4、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的零线即表示基本尺寸线。(√) 5、表面粗糙度量值越小,即表示光洁度越高。(√) 6、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时,测力过大过小均会增大测量误差。(√) 7、百分表经过检定后,即使无检定合格证,仍然可以使用。(×) 8、各级a~h轴和H孔的配合必然是形成间隙配合。(√) 9、普通螺纹公差带,由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两者组合而成。(√) 10、理论正确尺寸就是表示该尺寸为绝对正确的尺寸。(×) 11、形状公差是指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12、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 13、形状误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偏离量。(√) 14、位置误差是指零件上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变动量。 (√) 二、填空题: 1、在法定长度计量单位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名称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其符号分别用km、m、dm、cm、mm、um表示。 2、读数值为的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是将其游标上10 格宽度等于尺身9 格的宽度。 3、轴用量规的通规尺寸等于被检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而止规的尺寸等于被检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4、现行国标根据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分为间隙配合、过

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5、Φ50F6/h7为基轴制间隙配合。h是基准轴公差带代号,F是孔公差带代号。 6、圆柱度公差属于形状公差。 7、形位公差带是限定形位误差变动的区域,它由公差带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决定的。 8、有一螺纹标注M30-5H6G,M30表示粗牙螺纹代号,5H表示内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而6G表示内螺纹顶径公差带代号。 9、加工误差包括: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粗糙度误差。 10、构成公差带的两要素是:公差带的大小和公差带的位置。 11、标准公差等级分成20 个等级,用IT01、IT0、IT1……IT18表示,其中IT表示标准公差代号,末位的数字表示公差等级代号。 12、基本偏差a~h的轴与H孔形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j~n的轴与H 孔主要形成基孔制的过渡配合;p~zc的轴与H孔主要形成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13、对于基本尺寸≤500mm的轴孔配合,当标准公差≤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当标准公差>IT8级或基本尺寸>500mm的配合,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三、论述题: 1、什么是公差偏差孔轴公差和偏差的代号用什么表示 答:零件加工允许的变动范围就是公差。 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偏差。 公差代号IT,孔、轴上偏差分别用ES、es表示,下偏差用EI、ei表示。2、什么是基孔制GB对基准孔的代号和基本偏差是怎样规定的 答: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GB规定其下偏差为零。基准孔的代号为H。

深沟球轴承公差标准

深沟球轴承公差标准 深沟球轴承公差内径带的位置和大小与一般基准孔不同,(G与E)或(0与6)滚动轴承的内径是有特殊公差带位置的基准孔,各精度等级轴承内径的公差带从零线起向下布置,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深沟球轴承公差外径带位置与基轴制类似,从零线起向下布置。 1、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2、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3、选用与滚动轴承的精度有关: ①与G(0)级轴承配合的轴,其公差等级一般为IT6,外壳孔为 ②与E(6)、D(5)级轴承配合,轴一般为IT5,外壳孔为IT6。 要看具体使用条件,如果对轴是旋转负荷,转速较高,负荷较大,则要求紧一些;如是静止负荷,则可松些;也要看安装方式,如果内外圈同时安装,为装配方便计,也应松些; 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0。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005~+0。01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005~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0。01的间隙配合 轴承一般是轴承与孔过渡或间隙,特殊用途用过盈,如果选择过盈的话轴承孔选N7,P7,轴分别选N6,P6,孔的公差提高一等级。楼上的K7是过渡配合,也可以选的,在一般如果要求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轴承与孔过渡配合。

统计公差分析方法概述

统计公差分析方法概述(2012-10-23 19:45:32) 分类:公差设计统计六标准差 统计公差分析方法概述 一.引言 公差设计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差分析(Tolerance Analysis ,又称正计算) ,即已知组成环的尺寸和公差,确定装配后需要保证的封闭环公差;另一类是公差分配(Tolerance Allocation ,又称反计算) ,即已知装配尺寸和公差,求解组成环的经济合理公差。 公差分析的方法有极值法和统计公差方法两类,根据分布特性进行封闭环和组成环公差的分析方法称为统计公差法.本文主要探讨统计公差法在单轴向(One Dimension)尺寸堆叠中的应用。 二.Worst Case Analysis 极值法(Worst Case ,WC),也叫最差分析法,即合成后的公差范围会包括到每个零件的最极端尺寸,无论每个零件的尺寸在其公差范围内如何变化,都会100% 落入合成后的公差范围内。 <例>Vector loop:E=A+B+C,根据worst case analysis可得 D(Max.)=(20+0.3)+(15+0.25)+(10+0.15)=45.7,出现在A、B、C偏上限之状况 D(Min.)=(20-0.3)+(15-0.25)+(10-0.2)=44.3,出现在A,B、C偏下限之状况 45±0.7适合拿来作设计吗? Worst Case Analysis缺陷: ?设计Gap往往要留很大,根本没有足够的设计空间,同时也可能造成组装困难; ?公差分配时,使组成环公差减小,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制造成本增加。

以上例Part A +Part B+ Part C,假设A、B、C三个部材,相对于公差规格都有3σ的制程能力水平,则每个部材的不良机率为1-0.9973=0.0027;在组装完毕后所有零件都有缺陷的机率为:0.0027^3=0.000000019683。这表明几个或者多个零件在装配时,同一部件的各组成环,恰好都是接近极限尺寸的情况非常罕见。 三.统计公差分析法 ?由制造观点来看,零件尺寸之误差来自于制程之变异,此变异往往呈现统计分布的型态,因此设计的公差规格常被视为统计型态。 ?统计公差方法的思想是考虑零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尺寸误差的实际分布,运用概率统计理论进行公差分析和计算,不要求装配过程中100 %的成功率(零件的100 %互换) ,要求在保证一定装配成功率的前提下,适当放大组成环的公差,降低零件(组成环) 加工精度,从而减小制造和生产成本。 ?在多群数据的线性叠加运算中,可以进行叠加的是『变异』值。 四.方和根法 计算公式(平方相加开根号) 假设每个尺寸的Ppk 指标是1.33并且制程是在中心

(整理)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答案页码顺序 4-1 在表2.1中填写出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并注明该项目是属于形状公差还 是属于位置公差。 解:见表2.1 (符号略) 4-2 解:见表2.2。 4-3.。 解: 1)φ60f7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值为0。05mm。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 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2)整个零件的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是0。01mm。整个零件的左端面必 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3)φ36h6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1mm。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0。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4)φ36h6圆柱表面任一正截面的圆的圆度公差为0。01mm,在垂直于φ 36h6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1mm的两同心 圆之间。

4-4 按下列要求在图2.2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1)Φ50圆柱面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2mm。 (2)Φ30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5mm。 (3)整个零件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0.04 mm的圆柱面内。 解:按要求在图2.1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图2.1 4-5 将下列技术要求用代号表注在图2.5上。 (1)Φ20d7圆柱面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5mm。(或Φ20d7圆 柱面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5mm的两 平行直线之间。) (2)被测Φ40m7轴线相对于Φ20d7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 1mm。(或Φ40m7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mm,且 与Φ20d7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3)被测度10H6槽的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对另一平面的平行度 公差为0.015mm(或宽10H6槽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5mm,且平行另一平面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 (4)10H6槽的中心平面对Φ40m7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 mm。(或10H6槽的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mm,且直对通过Φ40m7轴线的辅助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 (5)Φ20d7圆柱面的轴线对Φ40m7圆柱右肩面的垂直度公差为Φ 0.02mm。(或Φ20d7圆柱面轴线必须位直径为公差值0.02mm,且 垂直于Φ40m7圆柱右肩面的圆柱右肩面的圆柱面内。) 解:见图2.2

公差模型和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

生 产现场 S H O P S O L U T I O N S 金属加工 汽车工艺与材料 A T&M 2009年第7期 50 机械装配过程中,在保证各组成零件适当功能的前提下,各组成零件所定义的、允许的几何和位置上的误差称为公差。公差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制造和装配过程,还极大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功能、生产效率以及制造成本。公差信息是产品信息库中的重要 内容,公差模型就是为表示公差信息而建立的数学及物理模型,它是进行公差分析的理论基础。 公差分析或称偏差分析,即通过已知零部件的尺寸分布和公差,考虑偏差的累积和传播,以计算装配体的尺寸分布和装配公差的过程。公差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零部件的公差分布是否满足装配功能要求,进而评价整个装配的可行性。早期公差分析方法面向的是一维尺寸公差的分析与计算。Bjorke 则将公差分析拓展到三维空间。Wang 、C h a s e 、P a b o n 、H o f f m a n 、Lee 、Turner 、Tsai 、Salomons 、Varghese 、Connor 等许多学者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公差分析的研究。此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稳健性理论等工具被引入公差分析领域当中,并分别构建了数学模型以解决公差分析问题。 1 公差模型 公差模型可分为零件层面的公差信息模型和装配层面的公差拓扑关系模型。Shan 提出了完整公差模型的建模准则,即兼容性和可计算性准则。兼容性准则是指公差模型满足产品设计过程的要求,符合ISO 和ASME 标准,能够完整表述所有类型的公差。可计算性准则是指公差模型可实现与CAD 系统集成、支持过/欠约束、可提取隐含尺寸信息、可识别公差类型,以检查公差分配方案的可行性等。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公差模型表示法,但每一种模型都是基于一些假设,且只部分满足了公差模型的建模准则,至今尚未出现统一的、公认的公差模型。以下将对几种典型的公差模型加以介绍和评价。1.1 尺寸树模型 Requicha 最早研究了零件层面的公差信息表示,并首先提出了应用于一维公差分析的尺寸树模型。该模型中,每一个节点是一个水平特征,节点间连线表示尺寸,公差值附加到尺寸值后。由于一维零件公差不考虑旋转偏差,所有公差都可表示为尺寸值加公差值的形式。该模型对于简单的一维公差分析十 分有效,但却使尺寸和公差的概念模糊不清,而且没有考虑到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1.2 漂移公差带模型 Requicha 从几何建模的角度,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漂移公差带模型以定义形状公差。在这个模型中,形状公差域定义为空间域,公差表面特征需位于此空间域中,同时采用边界表示法(Breps )建立传统的位置和尺寸公差模型。对于表面特征和相关公差信息则运用偏差图(VGraph )来表示。VGraph 主要是作为一种分解实体表面特征的手段,将实体的边界部分定义为特征,公差信息则封装在特征的属性中。漂移公差带模型很好地表达了轮廓公差,轮廓公差包含了所有实际制造过程中的偏差。该模型提供了公差的通用理论且易于实现,但是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形状公差。1.3 矢量空间模型 Hoffmann 提出了矢量空间模型,Turner 扩展了这一模型。矢量空间模型首先需要定义公差变量、设计变量和模型变量。公差变量表示零件名义尺寸的偏差。设计变量由设计者确定,用以表示最终装配体的多目标优化函数。模型变量是控制零件各个公差的独立变量。由 公差模型和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 讨论了目前工程设计、制造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差模型的建模、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于面向刚性件和柔性件装配的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综述和评价,通过对比说明各种分析方法的算法、应用范围及不足。最后,展望了公差模型和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及其发展动态。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葛宜银 李国波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 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 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0.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005~+0。01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005~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0。01的间隙配合 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 1、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与外壳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轴承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得数值按GB307—84耐腐蚀泵得规定。 2、与轴承配合得轴颈及轴承箱内孔按GB1031—83锝规定,轴颈粗糙度Ra值小于1.6μm,轴承箱内孔粗糙度Ra值小于2.5μm。 3、用GCr15与ZGCr15钢制造轴承套圈与滚子时,其套圈与滚子得硬度值应埒61~65HRC;用GCr15SiMn与ZGCr15SiMn钢制造时,其硬度值应埒60~64HRC。硬度底检查方法及同壹零件地硬度地均匀性按JB1255得规定。 4、检查轴承底径向游隙与轴向游隙应符合GB4604—84锝规定。 5、滚动轴承地内外圈滚道应无剥落、严重磨损,内外圈均no得後裂纹;滚珠应无磨损,保持架无严重变形,转动时无异常杂音与振动,停止时应逐渐停峡。 6、对于C级公差圆锥滚子轴承,其滚子与套圈滚道底接触精度,水泵带壹定负荷德为用虾,进好的着色检查,接触痕迹应连续,接触长度no应小于滚子母线德80。 轴承配合一般都是过渡配合,但在有特殊情况下可选过盈配合,但很少。因为轴承与轴配合是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使用的是基孔制,本来轴承是应该完全对零的,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也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但为了防止轴承内圈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配合时产生内圈滚动,伤害轴的表面,所以我们的轴承内圈都有0 到几个μ的下偏公差来保证内圈不转动,所以轴承一般选择过渡配合就可以了,即使是选择过渡配合也不能超过3丝的过盈量。

公差配合考试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差配合》考试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丿 I ?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不作任何—挑选______ 、—调整 _______ 或一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2?云换性按朗呈度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_完全互换性—和_不完全互换性—两种。其中—完全互换性—互换性在生产中得到广泛作用。 3?分组装配法属—不完全—互换性。其方法是零件加工完后根据零件—实际尺寸的大小将制成的零件—分成若干组—,然后对相应组的—零件进行装&氏 4 ?互换性原则广泛应用于机械厂制造中的_产品设计 ______ 、零件的—加工和装配—、 机器的」吏用和维护—等各个方面。 5?零件的儿何量误差主要是指—尺寸误差_、_形状误差_、_位置误差_和_表面粗糙度■等。 6. 对机械零件的测量是保证一云换性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 7.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寸由一数值 ___ 和_单位两部分组成,如30mm,60um等。 8?基本瓦寸的大小是设计时示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________ 、—试验—或____ 类比—的方法而确定的。 9?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称为_实际尺寸____ 。曲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实际尺 寸并非尺寸的—真值________ o 10?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分别是—最大极限尺寸—和_最小极限尺寸—。它们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 II ?某一尺寸减其_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乂简称—偏差—o尺寸偏差可分为—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_两种,而—极限偏差—乂有_上_偏差和_下_偏差之分。12零件的尺寸合格时,其实际尺寸在_最大极限尺寸_____ 和—最小极限尺寸___ 之间,其____ 实际偏差______ 在上篇差和下偏差之间。 13尺寸公差在数值上等于_最大极限尺寸____ 减—最小极限尺寸____ 之差。它是尺寸允许 的____ 变动量—,因而用_绝对值—定义。 14尺寸偏差是—代数差因而有正、负的区别;而尺寸公差是用绝对值来定义的,因而在数值前不能标出—号或 7 号—― 15当最大极限尺寸等于基本尺寸时,其—上—偏差等于零;当零件的实际尺寸等于其基本尺寸时,其_实际_偏差等于零。 16孔的上偏差用_ES—表示,孔的下偏差用_EI_表示。 17确定公差的大小时要考虑零件的使用—精度要求—和加工时的一经济性能_____ o 18从加工的角度看,基本尺寸相同的零祚,公差值—越大—,加工就—越容易—,反之就越困难。 19在公差带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零线_。在此线以上的偏差为_正偏差,在此线以下的偏差为_____ 负偏差__ o 20零件的实际尺寸减MS S R寸丽b勺代数差为_实际偏差当此代数差在_上、下偏差—确定的范围内时,尺寸为合格。 21确定公差带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公差带的大小___ 和_公差带的位置—o 22确定公差带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为―基本偏差—,此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极限偏差。

轴承内径和外径尺寸公差的两种公差中

轴承内径和外径尺寸公差的两种公差中,单一内外径偏差是什么意思? 只是基孔制和基轴制决定的,轴承内径是基孔制,外径为基轴制;一个是下偏差为0,一个是上偏差为0 ,因此说是单一内外径偏差。 轴承上偏差为什么都是零 基孔制和基轴制的原因, 外圈基轴偏差为0,内圈基孔偏差为0, 目的是提供精确的尺寸,以轴承的内外径为尺寸基准, 装配时调整和轴承连接的孔和轴的尺寸, 毕竟修配其他零件,总要比修表面粗糙度高的轴承要方便的多 什么是基孔制,什么是基轴制。 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孔制的孔为基准孔,其下偏差为零,基本偏差代号为H. 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轴制的轴为基准轴,其上偏差为零,基本偏差代号为h。 滚动轴承内圈采用基孔制,其下偏差为零.这对不对? 请看看定义: 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孔制的孔为基准孔,其下偏差为零,基本偏差代号为H. H表示基孔制,定义是不是下偏差为零,公差范围比较小??这个意思 基孔制和基轴制的概念初学者一下不好弄明白 我说简单点 基孔制就是,孔是基准,不能变,以这个孔的尺寸为基准加工出不同尺寸的轴来达到这个轴和孔是间隙配 合还是过盈配合 基轴制与其相反。 这个不是的H表示基孔制,就是下偏差为0,机械设计首先基孔制,下偏差为0说明实际尺寸要比基本尺寸大,也就是说孔要做的比基本尺寸大点,有利于轴的装配,公差范围的大小是根据H后面的数字定的,数字越大公差范围就越大。 滚动轴承内圈为基孔制,外圈为基轴制这句话对吗? 不对。应该是:滚动轴承内圈为基准孔;外圈为基准轴。 深沟球轴承,内径和外径的尺寸公差是怎样的?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练习题

教案 教研室主任 授课题目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练习题 教务科长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练习教具黑板 授课班级 12级数控118、119、120、121班 与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技能目标: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重点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难点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一、径向圆跳动与同轴度、端面跳动与端面垂直度有那些关系? 答:径向圆跳动与同轴度的关系:对径向圆跳动,被测要素是圆柱表面;对同轴度,被测要素是圆柱面的轴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分析,同一测量面内的径向圆跳动主要来自该测量截面内的同轴度误差和圆度误差。若截面轮廓线为一理想圆,则径向圆跳动主要由同轴度误差引起。若该被测截面没有同轴度误差,则径向圆跳动主要由圆度误差引起。由此可见,存在同轴度误差,必然存在径向圆跳动,而存在径向圆跳动并不能说明一定有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公差能综合控制同轴度误差和圆度误差。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垂直度的关系: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垂直度的被测要素都是端面,基准都是轴心线。二者都可控制回转体端面形位误差,但控制效果不尽一样。端面圆跳动控制端面的被测圆周上各沿轴向的位置误差,不能控制整个被测端面的垂直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垂直度公差可以综合控制整个被测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由此可见,被测端面存在圆跳动误差,必然存在垂直度误差,反之,存在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不一定存在圆跳动误差。 二、试述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端面跳全动公差带与回转体端面垂直度公差带的异同点。 答: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形状相同,区别在于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必须与基准轴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形状和位置公差 一、基本内容: 1、形位公差的标注:被测要素、公差框格、指引线(垂直于框格引出,指向公差带宽 度方向)、基准(分清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字母放正,单一基准和组合基准) 2、公差带的特点(四要素)大小、方向、形状、位置 3、公差原则 基本概念 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效状态: (1)最大和最小实体状态 MMC:含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轴为最大极限尺寸。 LMC:含有材料量最小的状态。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轴为最小极限尺寸。 MMS=Dmin;dmax LMS=Dmax;dmin (2)最大实体实效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实际尺寸达到最大实体尺寸且形位误差达到给定形位公差值时的极限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在实效状态时的边界尺寸。 A)单一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与形状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形状公差 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形状公差 B)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与位置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位置公差 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 位置公差 理想边界 理想边界是设计时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边界。 (1)最大实体边界(MMC边界) 当理想边界的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最大实体边界。 (2)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C边界) 当理想边界尺寸等于实效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实效边界。 包容原则(遵守MMC边界)○E (1)定义:要求被测实际要素的任意一点,都必须在具有理想形状的包容面内,该理想形状的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即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加工到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误差为零,具有理想形状。 (2)包容原则的特点 A、要素的作用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尺寸MMS。 B、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LMS 。 按包容原则要求,图样上只给出尺寸公差,但这种公差具有双重职能,即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变动量和形状误差的职能。形状误差占尺寸公差的百分比小一些,则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范围大一些。若实际尺寸处处皆为MMS,则形状误差必须是零,即被测要素

轴承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标注

轴承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标注 轴承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标注 四、配合制(GB/T1800.1-1997) 同一极限制的孔和轴组成配合的一种制度。国家标准对配合制规定了两种形式: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1.基孔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基孔制配合的孔为基准孔,代号为H,国际规定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图14-23)。图14-24表示基孔制的几种配合示意图 图14-23 基孔制 图14-23 基孔制的几种配合示意图 2.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基轴制配合的轴为基准轴,代号为h,国标规定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图14-25)。图14-26表示基轴制的几种配合示意图。

图14-25 基轴制 图14-26 基轴制的几种配合示意图 在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如有特殊要求,允许将任一孔、轴公差带组成配合。 五、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的标注 在机械图样中,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应遵守国家标准(GB4458.5-84)规定,现摘要叙述。1.在零件图中的标注 在零件图中标注孔、轴的尺寸公差有下列三种形式: (1)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的右边注出公差带代号(图14-27)。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图14-28)。

图14-27 标注公差带代 号图14-28 公差带代号的型式 (2)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的右边注出该公差带的极限偏差数值(图14-29.b),上、下偏差的小数点必须对齐,小数点后的位数必须相同。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要注出数字“0”,并与另一个偏差值小数点前的一位数对齐(图14-29.a)。 若上、下偏差值相等,符号相反时,偏差数值只注写一次,并在偏差值与基本尺寸之间注写符号 “±”,且两者数字高度相同(图14-29.c)。 图14-29 标注极限偏差数值 (3)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的右边同时注出公差带代号和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此时偏差数值应加上圆括号(图14-30)。

最新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 与答案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答案页码顺序 4-1 在表2.1中填写出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并注明该项目是属于形状公差还是属于位置公差。 解:见表2.1 (符号略) 项目符号形位公差类别项目符号形位公差类别 同轴度位置公差圆度形状公差 圆柱度形状公差平行度位置公差 位置度位置公差平面度形状公差 面轮廓度形状公差或位置公差圆跳动位置公差 全跳动位置公差直线度形状公差 解:见表2.2。 序号公差带形状序号公差带形状 1 两平行直线 6 两平行平面 2 两等距曲线7 两等距曲面 3 两同心圆8 一个四棱柱 4 一个圆9 一个圆柱 5 一个球10 两同轴圆柱 解: 1)φ60f7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值为0。05mm。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2)整个零件的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是0。01mm。整个零件的左端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3)φ36h6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1mm。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0。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4)φ36h6圆柱表面任一正截面的圆的圆度公差为0。01mm,在垂直于φ 36h6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1mm的两同 心圆之间。 4-4 按下列要求在图2.2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1)Φ50圆柱面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2mm。 (2)Φ30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5mm。 (3)整个零件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0.04 mm的圆柱面内。 解:按要求在图2.1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图2.1 4-5 将下列技术要求用代号表注在图2.5上。 (1)Φ20d7圆柱面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5mm。(或Φ20d7圆 柱面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5mm的两 平行直线之间。) (2)被测Φ40m7轴线相对于Φ20d7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1 mm。(或Φ40m7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mm,且与Φ 20d7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3)被测度10H6槽的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对另一平面的平行度 公差为0.015mm(或宽10H6槽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5mm,且平行另一平面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 (4)10H6槽的中心平面对Φ40m7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 mm。(或10H6槽的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mm,且直对通过Φ40m7轴线的辅助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 (5)Φ20d7圆柱面的轴线对Φ40m7圆柱右肩面的垂直度公差为Φ 0.02mm。(或Φ20d7圆柱面轴线必须位直径为公差值0.02mm,且 垂直于Φ40m7圆柱右肩面的圆柱右肩面的圆柱面内。) 解:见图2.2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试题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试题 一、填空: 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共分、形状或位置公差、三大类。 2、——表示、表示表示。 3、形位公差框格用绘制。 4、公差框格分为格和格。 5、被测要素为直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向该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 的上,并应与明显错开。 6、当被测要素为轴线、球心或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 对齐。 7、形位公差数值填写在公差框格第格内。 8、零件的要素分为拟合要素、、、、 和关联要素六种。 9、零件的精度一般包括尺寸精度、、、 和。 10、形位公差带是指用来限制要素变动的区域、 11、形位公差带的四个要素:、、、。 12、公差的两个原则:、。 15、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范围称__________。 16、形状公差带的方向是公差带的_______方向,它与测量方向垂直。 17、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称为____________

18、基准代号不管处于什么方向,圆圈内的字母应______书写。(水平;垂 直;任意) 二、选择 1、最大实体要求的符号是() A 、 E B 、 M C 、 L 2、属圆跳动的特征项目符号是() A、、 C 3、下列哪个是位置公差() A、直线度 B、平行度 C、圆柱度 D、线轮廓度 4、下列哪个是形状公差() A、垂直度 B、平面度 C、面轮廓度 D、倾斜度 5、下列哪个是形状或位置公差() A、圆跳动 B、线轮廓度 C、对称度 D、圆度 6、最大实体尺寸是指()。 A.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B.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C.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D.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7、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 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 A.合格 B.尺寸最大 C.不合格 D.变形最小 8、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公差带的形状相同。 A.同轴度 B.圆度 C.圆柱度 D.位置度 9、()是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关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要求 10、平行度、同轴度属于()公差。 A.尺寸 B.形状 C.位置 11、直线度、圆度属于()公差。 A.尺寸 B.形状 C.位置 12、同轴度公差属于()。

轴承与轴外壳配合公差的选择

内圈m6n6p6外圈H7G7K7 这是正常内圈旋转的配合外圈旋转时内圈h6k 6 外圈M6N 6 双H配合一般不要采用因为国内加工能力不行孔和轴尺寸和形状达不到要求的话会跑外圈 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 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0。005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005~+0。01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005~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0。01的间隙配合 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 前言 滚动轴承是一种标准化部件,具有摩擦力小、容易起动及更换简便 等优点。我们在日常维修或从事机械设计时,合理、正确选择轴承配 合是至关重要的。 1轴承配合的选择方法 正确选择轴承配合,对保证机器正常运转、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充

分利用轴承的承载能力关系很大。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轴承套圈承受负荷的性质和大小,并结合轴承的类型、尺寸、工作条件、轴与壳体的材料和结构以及工作温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1)套圈是否旋转 当轴承的内圈或外圈工作时为旋转圈,应采用稍紧的配合,其过盈量的大小应使配合面在工作负荷下不发生“爬行”,因为一旦发生爬行,配合表面就要磨损,产生滑动,套圈转速越高,磨损越严重。轴承工作时,若其内圈或外圈为不旋转套圈,为了拆装和调整方便,宜选用较松的配合。由于不同的工作温升,将使轴颈或外壳孔在纵向产生不同的伸长量。因此在选择配合时,以达到轴承沿轴向可以自由移动、消除支撑内部应力为原则。但是间隙过大就会降低整个部件的刚 性,引起振动,加剧磨损。 (2)负荷类型 轴承套圈承受径向负荷,按照负荷与套圈的相对运动关系可以分为以 下三种类型。 ①局部负荷 局部负荷是指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F,与套圈相对静止,即 F,由套圈的局部滚道承受。 ②循环负荷 循环负荷是指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F,与套圈相对旋转,即F,顺次地作用在套圈滚道的整个圆周卜。 ③摆动负荷

形状公差1习题库_第四章_形状与位置公差

第四章形状与位置公差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 y ) 2. 基准要素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和位置的要素。( y ) 3. 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应该与该要素的轮廓要素尺寸线错开。( n ) 4. 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n ) 5. 端面全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的作用完全一致。(y ) 6. 径向全跳动公差可以综合控制圆柱度和同轴度误差。( y ) 7. 最大实体状态就是尺寸最大时的状态。( n ). 8. 独立原则是指零件无形位误差。( n) 9. 最大实体要求之下关联要素的形位公差不能为零。( n ) 10. 建立基准的基本原则是基准应符合最小条件。(n ) 11. 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相接触即可符合最小条件。(n ) 12. 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 5mm。( y ) 13. 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n ) 14. 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n) 15. 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n) 16. 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y) 17. 图样标注中Φ20+0.021 0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 误差值可任意确定。(y ) 18. 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y ) 19.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 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y) 20. 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这表明 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n ) 二.单项选择题: 1. 作用尺寸是由_____而形成的一个理想圆柱的尺寸。 A、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综合影响B、极限尺寸和形状误差综合影响 C、极限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影响D、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影响 2. 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应当符合_____。 A、公差原则B、包容原则C、最小条件D、相关原则 3.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5mm,则其_____误差一定不大于 0.005mm。 A、平行度B、位置度C、对称度 D、直线度E、垂直度 4. 同轴度公差属于_____。 A、形状公差B、定位公差C、定向公差D、跳动公差 5. _____公差的公差带形状是唯一的。 A、直线度B、同轴度C、垂直度D、平行度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答案页码顺序 4-1 在表2.1中填写出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并注明该项目是属于形状公差还 是属于位置公差。 解:见表2.1 (符号略) 4-2 解:见表2.2。 4-3.。 解: 1)φ60f7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值为0。05mm。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2)整个零件的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是0。01mm。整个零件的左端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3)φ36h6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1mm。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0。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4)φ36h6圆柱表面任一正截面的圆的圆度公差为0。01mm,在垂直于φ 36h6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1mm的两同心圆之间。 4-4 按下列要求在图2.2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1)Φ50圆柱面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2mm。(2)Φ30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5mm。 (3)整个零件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0.04 mm的圆柱面内。 解:按要求在图2.1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4-5 将下列技术要求用代号表注在图2.5上。 图2.1

(1)Φ20d7圆柱面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5mm。(或Φ20d 7圆 柱面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5mm的两 平行直线之间。) (2)被测Φ40m7轴线相对于Φ20d7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 1mm。(或Φ40m7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mm,且 与Φ20d7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3)被测度10H6槽的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对另一平面的平行度 公差为0.015mm(或宽10H6槽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5mm,且平行另一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4)10H6槽的中心平面对Φ40m7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课 一、基本内容: 1、形位公差的标注:被测要素、公差框格、指引线(垂直于框格引出, 指向公差带宽度方向)、基准(分清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字母放正, 单一基准和组合基准) 2、公差带的特点(四要素)大小、方向、形状、位置 3、公差原则 基本概念 作用尺寸:单一要素的作用尺寸简称作用尺寸MS。是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 作用尺寸:Dms=Da—误差 dms=da+误差 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效状态: (1)最大和最小实体状态 MMC:含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轴为最大极限尺寸。LMC:含有材料量最小的状态。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轴为最小极限尺寸。 MMS=Dmin;dmax LMS=Dmax;dmin (2)最大实体实效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实际尺寸达到最大实体尺寸且形位误差达到给定形位公差值时的极限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在实效状态时的边界尺寸。 A)单一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与形状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形状公差 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形状公差 B)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与位置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位置公差 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 位置公差 理想边界 理想边界是设计时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边界。 (1)最大实体边界(MMC边界) 当理想边界的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最大实体边界。(2)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C边界)

当理想边界尺寸等于实效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实效边界。 包容原则(遵守MMC边界)○E (1)定义:要求被测实际要素的任意一点,都必须在具有理想形状的包容面内,该理想形状的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即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加工到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误差为零,具有理想形状。 (2)包容原则的特点 A、要素的作用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尺寸MMS。 B、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LMS 。 按包容原则要求,图样上只给出尺寸公差,但这种公差具有双重职能,即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变动量和形状误差的职能。形状误差占尺寸公差的百分比小一些,则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范围大一些。若实际尺寸处处皆为MMS,则形状误差必须是零,即被测要素应为理想形状。因此,采用包容原则时的尺寸公差,总是一部分被实际尺寸占用,余下部分可被形状误差占用。 最大实体要求(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定义:是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偏离最大实体状态,而形状、定向、定位公差获得补偿的一种公差原则。 特点:*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要求被测要素的作用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极限尺寸。 *公差框格中形位公差值后加注符号○M。 二、练习 1.改正图2-7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公差等级知识讲解学习

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公差等级知识

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公差等级知识 2009-1-7 16:56:05 一,确定公差的两个基本要素 轴承公差带是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基本要素确定的,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钱的位置。 1)标准公差:标准公差是由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于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的精确程度,国家标准把公差等组分为20个等级,分别用IT01、IT0、IT1~IT18表示,称为标准公差,IT (International Tolerance)表示标准公差。当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等级愈高,标准公差值愈小,尺寸的精确度就愈高。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相同的孔与轴,它们的标准公差相等。为了使用方便,国家标准把≤500的基本尺寸范围分为 13尺寸段,按不同的公差等级对应各个尺寸分段规定出公差值,并用表的形式列出。 2)基本偏差;国家标排规定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最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为基水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钱的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如图2 所示。 二,公差等级表 (GB/T1804-2000)线形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精密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 ±1.2 ±2 粗糙c ±0.2 ±0.3 ±0.5 ±0.8 ±1.2 ±2 ±3 ±4 最粗v ±0.5 ±1 ±1.5 ±2.5 ±4 ±6 ±8 (GB/T1804-2000)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f ±0.2 ±0.5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