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 鸦片战争 侵略与反抗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 鸦片战争 侵略与反抗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 鸦片战争 侵略与反抗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 鸦片战争 侵略与反抗复习提纲

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2.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根本原因)。(2)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阻止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或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3.1841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4..鸦片战争结束标志: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5.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1)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2、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割占土地最多的条约)

3、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土地。

4、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①中国东南、西北边疆出现危机。②李鸿章主张保东丢西,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清政府权衡利弊,决定收复新疆。

2.经过: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②1876年,左宗棠率兵分三路进入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了阿古柏侵略军。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喀什噶尔,阿古柏兵败身亡。③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3.结果: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年——1895年。

3.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辽东半岛战役。③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2.签订双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中国代表李鸿章。

3.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经过:1900年6月,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后来逃回天津。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3罪恶: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及国家: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综合经典例题

1.在近代历史上,面对外国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据此回答:

(1)从1840年到1901年,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按时间先后顺序列举四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列举近代出现的民族英雄及事迹,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什么?民族英雄及事迹:关天培在虎门炮台壮烈牺牲、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

学习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3)读了中国近代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

(5)列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从三大条约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怎样?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直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京遭受了哪两次大规模的外来侵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国宝的流失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代表了中国过去的那段血泪史和耻辱史,现今国宝的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9)四次侵华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和社会制度落后。

(10)简述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基础知识 了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件:《鸦片战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件:《鸦片战争》 【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初中历史课件:《鸦片战争》,欢迎各位参考借鉴!人教版初中历史课件篇一:《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远离,奋发自强;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的危害吗?请谈一下对危害的认识和感想。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那些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

七年级历史鸦片战争同步测试题

第1课鸦片战争课堂学练 班级:姓名: 要点梳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 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B.南京C.福州D.虎门 2.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 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鸦片战争爆发于 () A.1840年B.1856年 C.1894年D.1900年 3.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炮舰、商品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商品、鸦片 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这个“岛屿”是() A.香港岛B.辽东半岛 C.台湾岛D.澎湖列岛 5.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厦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在近代史上,该地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队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大清”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非选择题 9.【落后带来屈辱】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备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第1课鸦片战争课后测评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英国人安德鲁·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华民族遭受了列强侵略带来的屈辱,也在反抗中开始了民族复兴、融入世界的探索。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和东方农业文明的强烈碰撞,它碰撞出了殖民者的贪婪蛮横,也碰撞出了清政府的愚昧落后。本课主要讲述了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第一战,《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2、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而且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对材料处理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状况及林则徐虎门销烟有所了解,但对鸦片战争之前的英国情况了解很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还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不强。但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阶段,处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阶段,他们渴望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鼓励,个性意识逐步增强。 3、教学目标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确定的课程内容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了解鸦片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了解虎门销烟,并且在虎门销烟中体会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看待近代东西方的碰撞,客观的看待战争带来的影响。 4、教学设计思路 《鸦片战争》这一课主要采用大量的史料来指导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的基本方法,更是从这一角度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义务教育历史教育的课程基本理念是普及历史常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得目的。所以本课基于以上基本理念,把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和人文素养”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基本方法放在重点位置,所以提出了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的是基础知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文素养。 二、课标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鸦片战争前英国与中国的社会状况,知道战前中国全面落后于英国;认识英国侵华的根本原因;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基础上,获得历史认识的方法;通过分析《南京条约》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研读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七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1

鸦片战争1 七年级历史教案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第一章中的《鸦片战争》。 一、 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soBodyText style="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实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6页“自由阅读卡?从--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严厉禁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初中历史《1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本课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针对课标(1)讲述层面,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等,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针对课标(2)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地图分析等,理解并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史料解读、合作探究等,进而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开端。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因此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学情分析】 我校是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比较差,但男生比较多,对战争类的课比较感兴趣,他们在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古代史,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分析能力,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相关

影视作品,也许对该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本节课,不仅仅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的教育,要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图片与阅读材料,掌握鸦片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进而领悟林则徐的民族情怀。 2.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地图,理解并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 通过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2. 史料教学法。 3.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走进历史课堂。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史。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这种漂亮的花儿,你认识吗?这就是罂粟花,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鸦片战争word教案(18)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二、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 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2.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近代中国积极融入工业文明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重要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重 要知识点归纳 走私鸦片 背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目的(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根本原因),扭转贸易逆差(直接原因)。 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政治上,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虎门销烟 背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939年6月 地点:广州虎门 领导者:林则徐 措施: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销毁鸦片。 结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意义: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 原 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起讫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初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以及社会制度落后,清朝统治者策略失当。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 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国家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亚欧大陆上的中国和英国)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了解英国工业革命,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中国英国

总体状况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迅速崛起 具体表现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 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材料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确立了先进的资本本主义制度外交闭关自守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 中英贸易状况 (正当贸易) 贸易顺差(出超)贸易顺差(入超) 4.教师过渡:在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魏源 材料二:现金直属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为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教师介绍:林则徐禁烟期间为了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亲自主持编写《四洲志》。大力整顿海防,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840年10月,因投降派诬害,被革职。次年,被派往浙江,协办海防,不久充军伊犁。 2.展示材料:“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烟枪雕塑 4.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2.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

初中历史优质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质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

七年级历史大事年表

七年级历史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

《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2.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指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解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

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二、教法建议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