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概念辨析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辨析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辨析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辨析汇总

1.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体积发生改变,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上发生变化

分子的运动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得剧烈,分子之间距离变大,物体的体积一般都会有所膨胀

B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分子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运动状态不同,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的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

C气态物质的分子的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D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2、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将静止(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1.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2.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

3、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B )

A.沿竖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曲线运动

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4、正在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的外力都同时消失,则物体将(D )

A. 立即停下来

B. 逐渐慢下来,最后停下来

C. 运动方向或快慢将改变

D. 做匀速直线运动

5.下列几种情况中,属于滚动摩擦力的有(D)例: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

A.用卷笔刀削铅笔,刀口与铅笔之间的摩擦(滑动)

B.用砂轮盘磨刀,砂轮与刀口之间的摩擦(滑动)

C.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小孩与滑梯之间的摩擦(滑动)

D.用圆珠笔写字时,滚珠与纸之间的摩擦

6.关于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沉在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

D.地面上的铅球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7、关于动能、机械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

A.一辆汽车具有动能,它一定具有机械能

B.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时,质量大的动能大(v,m)

C.某汽车的机械能增加了,它的运动速度一定是加大了(m,h)

D.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变化时它的机械能也变化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内能的决定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状态)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

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9、有关四冲程内燃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工作中只有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工作中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工作开始时要靠外力启动(运转过程中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完成)

D.每一个工作循环,燃气只做功一次

10、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只要是带电体,就可以作为电源(能够向用电器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只要能供电的装置就是电源

C.电源是把化学能(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辨析:能够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是用电器

电能电能

电池小灯泡内能和光能

D.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由于电源的作用可使自由电子定向移动,这种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11.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负电,则:(A )

A. 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 瞬时电流方向b→a

B .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 瞬时电流方向a→b

C .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 瞬时电流方向b→a

D. 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上, 瞬时电流方向a→b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实际上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规定正电荷自由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三者有时相等(垂直入射)

B.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从空气中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反之大于)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3、我国近期在海底发现了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块状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总量可达全

国石油总量的一半,燃烧1 t“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与164 t天然气相当,由此可判断“可燃冰”( B )

A、具有较高的内能

B、具有较高的化学能

C、只有燃烧时才具有内能

D、没有燃烧时只具有化学能

能量的形式:

1.电磁能:指的是储存在特定物体或空间中的能量,比如说,两个带电体相互靠近时会相互影响,同级相斥异极相吸;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两块磁铁相互靠近,也会相互影响,这些都是电磁能

2.化学能:是指南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燃料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以及蓄电池、干电池产生的电都是来源于燃料和蓄电池里储存的化学能。食物也具有化学能。

3.核能:是指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以及核电站发出的电都是来源于原子核的核能。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如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后,一部分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上,并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上;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但此时得到的内能并不能自发地转化为具有化学能的燃料;电流通过灯泡发光,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但是这些内能和光能并不能自发地重新转化为电能;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这些内能并不能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补充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有:

①烤火是将木炭等燃料燃烧后获得的内能转移给手,是内能的转移;

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

③人对机械做功,将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④木柴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⑤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⑥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⑦燃料燃烧时发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4.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CD )

A.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玩具电动车的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C.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只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15.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太阳中)

总结:核能只有当原子核裂变(原子核分裂)或聚变(原子核聚合)时,才能将原子核中的核能释放出来.重核发生裂变,轻核发生聚变.最重的核是铀核,最轻的核是氢核.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如铁原子核,其结构稳定很难利用.现在人类能够利用的核能都是最重的核裂变,最轻的核聚变.如原子弹利用的是裂变能,氢弹利用的是聚变能.现在世界上运行的核电站利用的都是裂变能,聚变能核电站还在研究中.

16.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B )

A.核反应堆是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

B.当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核裂变——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核聚变——聚合成氦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目前,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制的核聚变(在运行和改进之中)

核能和获得核能的途径:

核外电子:带负电

1.原子结构

2.核能: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存一起,一旦使原子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3.目前获得核能有两条途径:核裂变、核聚变。

核裂变:

1.核裂变: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核裂变。

2.核裂变的原理——链式反应:原子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如图:

3.应用:原子弹、核电站的能量都来源于核裂变

核聚变(热核反应)

1.核聚变是产生核能的另一种方式。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

2.如图所永的是氘核和氚核结合成为氦核的聚变过程。这种核反应也伴随着释放巨大的能量。

3.利用核聚变反应也能制造核武器。氢弹就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的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还要大的核武器(如图)。

4.核聚变需要超高温度,因此核聚变也被称作热核反应。在太阳中,发生的就是热核反应。

核电站及核反应堆:

1.构成核反应堆是产生核反应的装置,是核电站的核心。

3.能量转化过程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蒸汽轮机的机械能→电能。

4.提示原子弹和核反应堆发生的都是核裂变,它们的区别是: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而通过核反应堆,可将链式反应的速度加以控制,使其平稳地释放出大量核能。

17.关于电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弱无关

(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其磁性强弱也随之改变

(C)在同一个电磁铁中加铜芯时比加铁芯时的磁性弱(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铁芯被磁化,磁性增强,铜芯不能被磁化)

(D)相同形状的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无关

1.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2.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磁继电器,电铃,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的相互作

用;车身流线型——使空气阻力降到最低)

18.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无线电广播信号是靠电磁波传播的

电磁波

1.产生:变化的电流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2.例子:广播,电视,微波炉,手机(包含红外线,可见光,X射线,γ射线)

3.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完整版)初中物理概念公式复习(填空)有答案

初三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 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 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公式: 速 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有 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 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 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总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句话概括一个知识点】公式整理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初中物理答题技巧及概念

(本资料)由班内网出品 知识典:同步课堂:同步背单词:一、单项选择题解答 有两种主要方式:直接判断法和排除法。 二、填空题的解答 要求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包括回忆法,观察法,分析法,对比法,剔除法,心算法,比例法,图象法,估算法。 三、简答题的解法 演绎推理法,返普归真法(这里的“普”和“真”都是指普遍的规律,对于给出一系列实验过程(或探究过程、或一系列数据)让大家总结规律的考题,一般思路是依托课本,总结规律。),透视揭纱法(这里的“视”和“纱”是指考题中给出的一种现象,大家需要通过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出本质。),信息优选法。 四、实验题的解答 要严格按题中要求进行: 一是测量型实验题(直接测量型实验与间接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题(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基础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 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七个步骤),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以不变应万变的解答提高性的题目。),设计型实验题(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提供的信息较少,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学物理”为“做物理”,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开放型实验题(求解开放性实验,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做实验,试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问题,了解事物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五、计算题的解法: (1)仔细读题、审题,弄清题意及其物理过程。 (2)明确与本题内容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公式。 (3)分析题目要求的量是什么,现在已知了哪些量,并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该记的物理常量。 (4)针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求解。分析、逆推等方法是解题时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详略得当、有条有理地书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并注意单位统一。 物理考前指导 一、考试策略 1、认真审题: (1)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设问,问题的性质甚至可以截然不同。 (2)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相关联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心理上首先不要畏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3)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叙述为准。不要仅仅以某些插图为准,有时图中给出的符号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出物理草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物理图景,帮助进行记忆和分析问题。 2、对题目的应答要准确: (1)单项选择题的应答:①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②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2)填空题的应答:由于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符号、单位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3)作图题的应答: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对待,不要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比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答案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 光学 第一部分 光的反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108 m/s 。 应用:影的形成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 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法线 在同一 平面内;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 角等于 入射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OA ,反射光线是 OB ,法线是 ON ,O 点叫做 入射点 ,∠i 是 入射角 ,∠γ是 反射角 。 反射类型: (1) 镜面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漫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正 立的 虚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 离 相等 ,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成像原理:根据 光的反射定律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 ,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第二部分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改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斜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水平面 ;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居 法线 两侧,折射角 小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增大 。当光 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 向 不改变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可逆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 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 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凹透镜 。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 球心 的直线叫透镜的主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 ,这一点叫光心。 焦点: 平行主光轴 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用 f 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 平行主光轴 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3、过 光心 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 平行主光轴 ; 方向不变。 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如图一),所以又叫 会聚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发散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2倍焦距 时,能成 倒 立的、 缩小 的 实 像;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时,能成 倒 立的、 放大 的 实 像; 幻灯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小于 焦距时,能成 正 立的、 放大 的 虚 像; 放大镜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正常眼:近点大约 20cm ,远点是 无穷远 ,明视距离 25cm 。 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带一副 凹透 镜。远视眼矫正的方法是带一副 凸透 镜。 5、显微镜的镜筒有两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 目 镜,该镜的作用相当于 放大镜 ;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 物 镜,该镜的作用相当于 幻灯机 。 N` O 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千克kgm=ρ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v=s/t 密度p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牛顿(牛)N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P=F/S 功W焦耳(焦)JW=Fs 功率P瓦特(瓦)wP=W/t 电流I安培(安)AI=U/R 电压U伏特(伏)VU=IR 电阻R欧姆(欧)ΩR=U/I 电功W焦耳(焦)J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 热量Q焦耳(焦)JQ=cm△t 比热c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c=Q/m △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初中物理概念题大全(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 和距离有关。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

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7.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8.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做成的。温度计的℃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规定为100℃.。 20.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等示数稳定再读数。 2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叫熔点。 2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改变。 2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汽化要吸热。24.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在确定温度、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汽化、吸热,在冷凝室里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 25.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式,液化要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中物理简答题汇总

初中物理简答题汇总 1.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3.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内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 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6.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7.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8.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形成之前天气很冷,这样才满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资料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 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Ω 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 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 比热c 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初中物理概念中考基本题

电路 一、基本知识: 1.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使物体带电的方法之一:。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1)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正电荷;(2)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负电荷。它们可以存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的带电是由于电子移动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多出了负电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凭空产生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了另一个物体。 4.电流:形成电流。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2)。人们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按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出发,流向电源的。金属导电靠的是,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 5.电源:(1)、电源是能够提供的装置。(2)、从能量角度看,电源是将的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6.导体、绝缘体:(1)的物体叫导体,(2)的物体叫绝缘体,如金属、石墨、玻璃、陶瓷、塑料、人体、盐的水溶液、橡胶、油、大地和酸、碱、纯水、酱油中属于导体的是。 7.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可自由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如: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 8.电路和电路图:(1)、电路:把、、用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2)、用电器:也叫负载,是利用来工作的设备,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9.短路:电流未经过而直接回到电源的现象(相当于电路缩短)。短路的危害:可以烧坏电源,损坏电路设备引起火灾。 10.电路图:用统一的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11.串联电路:概念:把电路元件接起来。特点:(1)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另一个元件,电流只有条路径;(2)电路中只须个开关控制。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影响。12.并联电路:概念: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并列元件两端才有公共端)。特点:(1)干路电流在分支处,分成条(或多条)支路;(2)各元件可以工作,互不干扰;(3)干路开关控制,支路开关只控制。 二、判别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1)如左图当开关时,灯泡和电 铃是串联的;当开关时,灯泡和电 铃是并联的,而开关时是绝对不允 许的,这是现象,结果是 会; (2)在右图所示电路中,只闭合S1时, 电灯亮;当S1、S2都断开时,电灯亮,它们是连接的;当S1、S2都闭 合时,电灯亮,它们是连接的. (3)下图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工作情况○1;○2; ○1○2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 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 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 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 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 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 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 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概念大全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