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2012级新闻学张云帆

20122114084 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与它给世界文明带来的深远影响密不可分。

印刷术最早的雏形是我国早在先秦就出现的印章,章体较小,字数少,多为人名或者为官名,分为阴阳两种形式,印文均反刻在印章上,这种反刻的形式成为日后早期印刷术的特点之一。拓片和印染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印刷术的产生,直到隋唐时期(7世纪左右),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正式开始了印刷术的历史。宋代(11世纪左右)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术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它弥补了雕版印刷术费时费力,不易保存等缺点,极大的提高了印刷效率。400多年后,德国商人约翰?古登堡在毕昇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法,同时还造出了印刷机,虽然它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但它已经具备了机器的某些特点,所以部分人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部分启迪是从印刷机上得到的。古登堡将铅、锑、锡三种金属按科学、合理比例熔合铸成的铅活字,并采用机械方式印刷,这套印刷术采用的原理和技巧,部分仍沿用到了今天。它的出现,开启了印刷技术的新时代,也成为现代印刷技术的起源。

印刷术作为一种媒介,极大的促进了文化成果的共享以及思想的传播,当然它的出现也是建立在造纸术的发明之上,印刷是乃是一种大规模的复制,它首先要求有足够的载体来承载它所复制的内容,所以在提及印刷术的作用时,总要提及造纸术的发明。

在雕版印刷术出现后,唐朝的诗歌典籍,故事文献等有关文字的记录,都大量的保存了下来,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宋代出现的活字印刷术更是有力的推动了宋朝文化的空前繁荣,宋朝所保留下来的文字记录也躲过唐朝,从唐诗宋词的数量上可以略窥一二,虽然不同朝代文献的数量和它们距离现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有关系,同时也受部分文物尚未出土、当时战乱的破坏、统治者政策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笔者认为,印刷术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效率不断提高,复制品规模不断增大,使古代书籍存留几率升高,保留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印刷术繁荣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印刷术减少了手抄本的错误;印刷术对文字普及,交流知识、共享文化成果、传播文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45年,日本“大化改新”,向中国派遣大量的“遣唐使”,雕版印刷术随之传到日

本。到了宋朝,高丽国也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雕版印刷术,公元14世纪,朝鲜人从《梦溪笔谈》中,了解到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不久之后便掌握了此项技能。此后,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均开始学习并使用中国的印刷术。

印刷术不仅对亚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变革以及社会转型时期。

11世纪左右毕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有力的推动了14世纪时期文艺复兴的发展。活字印刷术在文艺复兴的前期,普及了文化知识,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教育水平,同时让当时的代表人物的作品、观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发展减少阻碍。1477年,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已经传遍欧洲,为文艺复兴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15世纪末期,文艺复兴逐步由意大利发展到欧洲各国,金属活字印刷术成为各国先驱思想交流的桥梁之一,它在欧洲各国的普及性以及便捷性,推动着文艺复兴走向鼎盛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被认为是欧洲历史的序幕。纵观文艺复兴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印刷术的不断完善,成为推动文艺复兴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自此,中国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力由直接转为间接,最后逐渐消失,而德国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杠杆,影响力逐步扩大。

继文艺复兴之后,另一场轰轰烈烈且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开始在德国兴起。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希望可以将《圣经》发放给普通民众,让民众直接与上帝对话,而不是通过第三人作为媒介来和上帝沟通。此时需要大量的《圣经》,而印刷术在又经过一个世纪的完善后,勇敢的接下了这个重担,它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复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资产阶级的诉求,打破罗马教廷对广大人民精神的专横统治。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①”。

在《圣经》广为流传的同时,德语也在不断统一,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印刷术间接为德国的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的产生。

在宗教改革的同期,新闻事业也利用这种新型技术,在悄然间飞速猛进的成长。17世纪初期,定期报刊的兴起,成为了近代新闻事业正式诞生的第一个标志。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日后的文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7世纪后期,印刷术应用到了纸币之上,而印刷纸币的出现为日后资金流通,各国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

18世纪,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这次机遇下,印刷术又一次迎来了春天,在此次大革命中,印刷术从手工工具转变为机器,开启了印刷术机械化的时代。

机械化的印刷术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牟取的利益之高,使得它迅速随着工业革命在全世界普及开来,并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又回到了中国,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在西方国家扩展殖民地的过程中,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让落后地区逐步与世界文明接轨。

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等被加进印刷术中,加快了印刷术现代化的发展。

电子媒介的出现,曾对印刷行业出现打击,广播和电视出现的时候,人们预测报刊将很快消失,可是现在报刊事业依旧红红火火。网络媒体的迅速壮大,令这种预言再次出现,认为纸质书籍,报刊将会像泡沫一样消失,可时代发展至今日,书籍报刊依旧存在,而印刷术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普及文化,传播知识,同时仍在不遗余力的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土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所以说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离不开印刷术,而印刷术对文明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其积极影响体现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笔者期待印刷术的下一次飞跃,会给人类文明带来新的血液。

①吴伟:《文化西游印刷术》,华文出版社,2009

西方文明概述

西方文明概述 一、概述: 西方文明是强调个人实现的物质文明,中国文明是和西方文明相异的,这是西方人的第一感觉。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例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西方文明指的是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亚洲或者伊斯兰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曾被对应于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二、起源: 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帝国、天主教、基督新教,这些被统称为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日尔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的流行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重要的传统: 包括: 经院哲学、天主教、新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世俗化、科学方法 四、历史: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攻陷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以及艺术,并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500年中,尽管罗马帝国拒绝古代雅典很前卫的民主理念,但却将希腊语、拉丁语随着罗马法传遍了欧洲。罗马文化融合了日耳曼、斯拉夫以及凯尔特文化,但随着罗马的衰落,希腊与罗马(Greco-Roman)的许多艺术、文学以及科学都消失或被取代了。 随着罗马基督教地位的提高,圣经成为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几乎影响到了西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 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刘安莹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活动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3、了解印刷术发展至今的现状,引发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急意识,激发参与、改进、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自由组合形成4人小组。 2、各小组准备橡皮泥、萝卜等容易雕刻的材料。(每组至少要有2份材料) 3、自备墨水、毛笔、钥匙、直尺或刻刀。 4、查阅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2张白纸。(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以防止学生出错时使用) 2、查阅相关的资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活动过程]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2、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2008北京奥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壮观的演出让世界也为之惊叹。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明之母”——印刷术。(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壮观的字模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一)体验一:雕版印刷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谁发明了造纸术?汉朝以后,纸已经得到了普及,不过要得到一本书,还是要靠手抄笔录。大约1400年左右的隋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手抄笔录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了,这时候,雕版印刷就出现了。关于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你们谁有收集到相关内容,来介绍一下吧! 2、生介绍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 前已述及,《中华印刷通史》是中国印刷术的源流史,是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的印刷事业史。因此,勾画印刷术的发展脉络,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轨迹,是本书重点内容之一。本书"古代篇"的七、八、九三章虽多有涉及,但其内容主旨在印刷工艺技术本身及其事业的发展,尚未从整体上勾画出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轨迹。 中国发明和发展起来的印刷术,为与西方近代印刷术相区别,通常称它为"传统印刷术"。传统印刷术主要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两大系列,而应用最多的是雕版印刷。其间虽有孔版印刷和套版印刷,但二者均可归属于传统的雕版印刷。原因是孔版印刷主要用于织物印染,且印版也是雕刻的;而套版印刷本身就是雕版印刷。将传统的雕版漏印和套版印刷纳入雕版印刷系列中介绍,显得更为系统、适宜(参见表6-1)。 一、雕版印刷的发展脉络 印刷术的种类繁多,工艺各异。传统印刷中的雕版印刷、活字版印刷、套版印刷、漏版印刷,以及应用较少的蜡版、磁版和吕抚泥版印刷(图6-1);近代传入的石版印刷、珂罗版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等,都是印刷术,但又各不相同。在这些种类繁多的印刷术中,最先发明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它门类的印刷术都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雕版印刷的发明是最伟大的发明,具有开创之功。 雕版印刷从工艺技术的总体上,有单色雕印和彩色雕印之分;从印刷形态上,则有凸印和漏印之别。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雕刻凸版和漏版早于战国时期已用于织物印花,到西汉时发展到多色分版印花,这有西汉出土的印版和印花敷彩纱为证。以往史学界没有把它归入印刷,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以下仅按总体分类──单色雕印和彩色雕印两大系列作简要记述。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刘安莹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活动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3、了解印刷术发展至今的现状,引发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急意识,激发参与、改进、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自由组合形成4人小组。 2、各小组准备橡皮泥、萝卜等容易雕刻的材料。(每组至少要有2份材料) 3、自备墨水、毛笔、钥匙、直尺或刻刀。 4、查阅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2张白纸。(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以防止学生出错时使用) 2、查阅相关的资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活动过程]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2、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2008北京奥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壮观的演出让世界也为之惊叹。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明之母”——印刷术。(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壮观的字模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一)体验一:雕版印刷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谁发明了造纸术?汉朝以后,纸已经得到了普及,不过要得到一本书,还是要靠手抄笔录。大约1400年左右的隋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手抄笔录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了,这时候,雕版印刷就出现了。关于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你们谁有收集到相关内容,来介绍一下吧! 2、生介绍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 3、师引导学生小结雕版制作基本步骤。(第一步:制作原稿。第二步:固定原稿。第三步:雕刻字画。第四步:上墨拓印。)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按这几个步骤试着刻出“一二三”,比一比哪两个同学最快。制作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①注意安全,别划伤自己的手。 ②由于我们只是用橡皮泥模拟,而且雕刻的内容又很简单,所以制作的第一、二步可以省略。直接做第三、四步。 5、学生活动,教师指导。(音乐伴奏) 6、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二)体验二:活字印刷 1、师:好,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刻出“三二一”,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2、采访:最快的那组。

印刷术发明的历史原因

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 而世界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 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宋朝文化繁荣程度古代第一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虽然活字印刷技术在宋代并没有大量应用,但它的发明是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分不开的,文化繁荣带来大量的印刷需求,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文化繁荣,那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下面这些数字也许能说明问题,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以一两银子=1000文钱换算,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来说是超过了唐朝社会。上述三个客观因素也许能说明为什么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尚武的盛唐,而出现在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展的“积弱”宋朝。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 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 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 地理条件: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平原狭小。 (2)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3) 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 (4) 思想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形成过程:

3.影响 (1) 积极性:①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基础,使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雅典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 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无民主可言。②从运作方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线索二、罗马法 1.形成条件: ①政治:罗马城(前754—前753)与罗马共和国 (前509)及罗马帝国 (前27) 的建立 ②经济: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③社会:平民的不断斗争,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④思想:古罗马“自然法”存在的思想与发展 ⑤主观:统治者重视。1.发展历程 (1) 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 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①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②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2.基本内容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刘安莹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一一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 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一一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活动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3、了解印刷术发展至今的现状,引发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急意识,激发参与、改进、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自由组合形成4人小组。 2、各小组准备橡皮泥、萝卜等容易雕刻的材料。(每组至少要有2份材料) 3、自备墨水、毛笔、钥匙、直尺或刻刀。 4、查阅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2张白纸。(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以防止学生出错时使用) 2、查阅相关的资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活动过程]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 雕版印刷术的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参看图1-8)。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力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1300年前的我国唐朝。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又以科举取仕,提倡读书,盛行佛教,流行经文,对于书籍的需要大为增加,于是,书籍逐渐成为商品。这时,楷书久已流行,纸、墨也广泛应用,盖印和拓石的方法日臻完美,雕版印刷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从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和实物来看,雕版印刷术出现在我国唐朝的初期是完全可靠的。 明朝史学家邵经邦所著的《弘简录》中,有唐太宗“梓行“长孙皇后所撰《女则》十篇记载,“梓行”就是指雕版印刷。可见,在唐太宗执政时期(从公元625年到公元649年的25年间),雕版印刷术已经有所应用了。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实物,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的论断。如公元190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大批文物中,有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参看图1-9),它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唐朝末年,雕版印刷在我国南方很盛行,四川、江苏、安徽等地成了刻印书籍的中心,主要刻印佛教经文和通俗读物。长兴三年(公元93年)宰相冯道提倡刻印《九经》,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用雕版印刷印经书,目的是为了校正文本。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业极为昌盛,除了印刷一些儒家经典、佛教经书之外,还出版了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及民间文艺,作品不仅各级官府出资刊刻印刷,而且有私家刻书和坊间刻书,形成了以雕版印刷作坊为主体的印刷中心(参看图1-10)。所印书籍品种齐全,刻工精细,技术性和艺术性都用很大提高,如刻印工程浩大的《释藏》、《道藏》和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以及《主惠方》等史书和药书等。宋代末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了。 雕版印刷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不但印书,还印纸币(参看图1-11),中国印刷了早就是以纸币传入欧洲的。 雕版印刷术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套版”和“饾版“彩色图画印刷的发明。 套版是把一张原稿分成几块印版,用不同颜色的色料,分别套印在同一张纸面上。 饾版也是把原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雕刻成若干块印版,刷墨时有深有线,然后叠印在同一张纸面上,因其印版零碎,用时要摆布拼凑,有如陈设的食品饾饾,故称饾版。饾版所用版数不同,有时几块,几十块,多过达千块,根据原稿而定。明朝年间(明熹宗天启六年即公元1627年),南京胡正言用饾版印刷印制了《十竹斋画谱》,设色妍丽、浓淡适度、向背明显、生动鲜艳,作为艺术珍品流传至今。 总之,雕版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在我国历代沿用,至今仍有保留,如北京荣宝斋的木刻水印。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2004年第1期 第7卷(总22期)西安联合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 ’an United University Vol.7 No.1Feb.2004文章编号:10082777X (2004)0120038204 收稿日期:2003-06-08 作者简介:汪国风(1938—  ),男,江苏仪征人,天津画院一级画师。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汪国风 (天津画院,天津300040)摘 要:长期以来,东西方的学者习惯于将古希腊文明视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其实,真正的源头应 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但它并非原生文明,而是在埃及农业文明与西亚商业文明的影响下发展 起来的次生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一种在游牧文化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下,主要继承和发扬了游牧文 化集贸易、掠夺、殖民于一体的骑马民族传统,由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农耕文化杂交而成 的海洋文明。 关键词:骑马民族;海上骑马民族;海洋文明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11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 从人种和语言上划分,最原始的游牧民族主要有三大支:印欧语系的高加索人、阿尔泰语系的蒙古利亚人和闪含语 系的闪米特人。游牧民族形成以后,便主要生存于广袤的欧亚内大陆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区。他们以“落” (二三户为一落)的方式,散布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漂泊不定,全部财产可以随身带走的简朴生活,而且还必须按季节在冬季和夏季的牧场之间不断地游动,游牧距离常在1000公里以上。只有在冬季或发生天灾人祸之时,才聚成“部”,“部”的大小不一,少则数十数百户,多则成千上万户。由此也就形成了与有根的农耕文化截然不同的轻土重财、游荡成性、四海为家、随遇而安等的无根特质。 由于放牧主要靠个人的能力与智慧,独自面对大自然的肆虐,鹰、狼一类食肉猛兽的袭击或邻人的劫掠,便锻炼出他们强壮的体魄,彪悍的性格和天马行空、独立不羁的英雄精神,形成游牧文化的又一特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强权思想,以及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体私有观念和相应的个体私有制度。 在农耕社会通过一系列兼并战争形成国家,而分散的、与世隔绝的游牧民族,却始终处于没有文字和历史、没有什么年代变化和地域差别的单一同质状态。直到他们终于面对农耕文明积累起来的丰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时,才痛感自己的寒酸与落伍。加之周期性旱灾的胁迫,便使他们如影随形一般地与农耕文明形成了不解之缘。大约从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由于发生了世界性超大规模旱灾,便进一步致使游牧民族化为江上波夫所谓的“骑马民族”,开始进行以农耕社会为目标的大迁徙和大掠夺。 游牧民族所发动的掠夺战争,从时间上说要比农耕社会的兼并战争要晚。就其性质而言,则是一种集贸易、掠夺和殖民三位于一体的、基于天时和力量对比的随机性外拓型战争。具体地说,就是:在风调雨顺或农耕社会相对强盛之时,他们大抵安于相互间的和平共处与“双边贸易”,至多进行一些随机的局部性骚扰;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或农耕社会相对衰败之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扑向农耕社会,不断地进行掠夺和殖民。既然战争的主旨在于掠夺和殖民,他们便如蝗群般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胜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往往不是将帅的谋略,而是勇士们的彪悍、勇敢、机敏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为了造就这样的勇士和调动他们的战斗积极性,军事集团的首领们又实行以敌人的首级论功行赏、战利品归个人所有、把战死者尸体运回便可尽得死者的财产,以及偷一罚十、一夫多妻和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剩余等一系列鼓励强权的政策,进一步将他们塑造成以“男人的天堂在马背上和女人的胸脯上”一类格言为人生观,拿杀人放火当家常便饭,视马革裹尸为寿终正寝的亡命徒。 由这样的亡命徒构成的、建立在个体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军事集团,很难形成农耕社会那种精神和伦理的权威。为了

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

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 一、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 朝鲜是最早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中朝两国疆土相连,交往密切,公元995年(高丽朝六世成宗十四年),曾派遣使臣来宋朝请求官版《大藏经》,带了回去作为蓝本刻印,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1521部、6589卷的木刻卷本。这就是有名的《高丽大藏经》。 日本最早的印刷物是《陀罗尼经》,印成于公元770年(日本神户景云四年),这是在中国东渡的高僧鉴真大和尚与同去的中国匠人到日本以后刻印而成的。《陀罗尼经》共印100万张,分藏在十大寺院内,至今仍有实物保存。 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印刷术,据历史记载,是通过使臣、商人的往来以及中国僧人、华侨、印刷工人的外出,逐渐从我国传播出去的。 我国的印刷术,不仅传到了上述各国,而且经过丝绸之路影响到欧洲,促进了现代印刷术的产生。 1907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回纥文的木活字,是完全按照王祯的方法制造的。据分析,约在十三、四世纪,回纥人的印刷工业曾经相当发达,而且,回纥人的印刷术来源于宋朝和元朝。 波斯(现在的伊朗)是继回纥之后,中国印刷术西传途径上的另一个中继站。公元1294年,伊尔汗国曾在波斯的首都塔布里兹,用雕

版印刷术发行过一种纸币,是依照元朝的“至元宝钞”,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两种文字印刷的。波斯著名的历史学家拉施德在公元1310年完成的名著《世界史》中,也有关于中国印刷史的详细记载。 十三世纪初建立起来的蒙元帝国地跨欧、亚两洲。随着蒙元帝国疆域的扩大,欧洲和中国人员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尤其是当时元朝的纸币,已经达到“每日印造不可数计”的程度,流传极广,这也促进了印刷术的传播。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将元朝的纸币带回欧洲,并在他的《游记》中有详细的记载。十二、三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也使欧、亚两大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接触,十字军从东方带回去的纸币、纸牌、版画等印刷品,对欧洲印刷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亚洲各国的印刷术多是从中国传去的,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也深受中国印刷术的影响,我国的印刷术,可说是渊远流长。 二、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演进 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谷登堡创建活字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虽然比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晚了400年之久,但是,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

《印刷术》教学设计完美版

第23课印刷术 ——探究活动(四) 活动目标:即使在电脑通行的今天,人们对书籍和印刷品仍情有独钟。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版面光洁的书籍、报刊、杂志真令我们爱不释手。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文明,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举世闻名的。跨入21世纪,让我们回到历史时空的隧道里,饶有兴趣地去亲身体验一下我们祖先制作活字印刷的经历。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 1、加深对印刷术伟大发明历史意义的理解。 2、比较古今印刷术,认识科学发明和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活动形式:手工制作 活动资源:1、课文内的文字与图片。 2、有关毕升的影视资料和课外读物。 3、彩泥、橡皮、印泥、铅字等制作材料和印刷材料。 4、电脑及激光打印机。 活动思路:建议利用学校的图书、书法篆刻老师、本校制版印刷室等现成的资源,进行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然后学生分组制作活字,进行简单的印刷,最后总结各种印刷的优缺点,看哪一组的同学字刻的好,印刷的东西清楚。 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生看资料,查看书籍,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可幻灯片展示) 现代:激光打印 北宋毕升电脑排版 发明泥活字激光打印 元、明、清三代 锡、木、铜、铅活字印刷

元代双色套印《金刚经注》明代多色套印《萝轩变古笺谱》 2、组织学生参加本校制版印刷室,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 指出:我校使用的是制版印刷。让工人具体操作从制版到印刷出成品这一过程。 3、请篆刻专家讲解 4、 5、 6、制作活字的具体方法,或组织学生观看制作活字的幻灯片或录象,形象感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 活字制作过程: A。制作活字 B。活字排版 F 纸发明者毕升 C。涂色上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活字的方法、材料和工具,并准备好有关材料。 (1)把全班学生分成多组讨论具体活字的制作方法。注意问题——反刻、反排版。 (2)准备好材料、工具。如:橡皮、刀片、印泥、毛刷、纸等。 【2】制作活动: 1、学生分为多组制作活字。(教师可选择一首唐诗,每小组制作一句) 2、每个学生相互观赏制作好的活字,并尝试简单印刷,后把所有的活字集中按顺序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从古代希腊到现今,几千年的历史,西方的人文精神随着古希腊的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历史发展进程经历了产生、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字: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古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上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上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它是西方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周国平教授曾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西方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但其

核心是与上述内容相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是不同与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 人文主义一词,无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英国学者布洛克认为,这一词汇迟至1808年才由一个叫做F.J>尼特哈麦的德国教育家在一次有关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辩论中用德文“humanismus”杜撰出来,后来在乔治〃伏伊格特写的一部著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第一个世纪》(于1859年出版)。 布克哈特在其1860年出版的名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大量使用“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等概念,并做了深入的探讨。 英语“humanism”是从德文“humanismus”转译过来的。这样,“人文主义”作为指称文艺复兴中产生的一种新观念的词汇,才在西方世界流行开来。所以,在我看来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 发探究宇宙万物的实际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 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帕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 都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萌芽。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 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历史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是工艺技术,属科学技术范畴;印刷又是工业。当今的印刷工业,已经形成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多种学科、跨行业的庞大的工业体系;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被孙中山先生列于食、衣、住、行之后,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五大要素之一。如此重大的工艺技术的发明,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偶然事件。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历史上任何工艺技术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要经过从设想、萌芽,到雏型,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印刷术也不例外。印刷术从萌芽到雏型,到完善,大约经历了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朝的长达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完成了印刷材料、印刷工具、印刷技术等印刷术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为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中国传统的印刷术而言,印刷必有印版,而印版是手工雕刻的。可见,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实乃印刷之源。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手工雕刻技术在大约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晚期,已经用于陶器的制作和树皮布印花。这是印刷工艺技术的开端。到了商朝,手工雕刻技术被广泛用于在龟甲、兽骨之上雕刻文字。此后,手工雕刻技术日益成熟,并用于钟鼎彝器、碑文、玺印、砖瓦,从而引发

出封泥、盖印、印染、拓印等与印刷术颇为近似的转印、复制技术,为印刷术的发明和完善奠定了技术基础。 印刷是复制术。印刷通过印墨将印版上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印墨和承印物这些原材料于印刷术是必不可少的。印刷术的承印物主要是织物和纸张。织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很早很早就有了。纸张出现较之织物为晚。现存最早的纸是西汉文景时期的麻纸。东汉蔡伦对造纸术做重大改良后,才广泛用于书写和印刷。人工制墨出于先秦。此前人们用天然矿物质,譬如用硃砂、黑土等矿物质书写。东汉韦诞改良制墨术,为书写、印刷提供了“一点如漆”的理想材料。织物、印墨、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印刷术作为转印复制术,其复制对像和内容,概而言之,无非图像和文字两大类.其中,由于社会文化事业的需要,尤以文字的复制为多。同时,由于社会对文字的广泛需求,直接促成了手工雕刻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因此,文字的诞生、发展和规范,就成为印刷术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了。 中国的文字──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刚刚从图画中衍生出来的文字,似画非画,似字非字,尚在朦胧之中,我们称它为图画文字。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象形文字。到了商殷时期,这种象形文字已演变成较为成熟的、现在可以见到的甲骨文字了。此后,汉字经过几次大的整理工程,由古文而大篆,由大篆而小篆,由小篆而隶书,由隶书而楷书,几经整简、划一,到楷书,中国的汉字已演变成为笔划省简、规范,易于刻版印刷之文字了。笔的发明和发展,于汉字的演进和规范,功不可没。由于有了挥洒自如的毛笔,中国的文字才得以

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体系构建: 阶段特征: 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柏拉图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平原狭小。 (2)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3)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 (4)思想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形成过程:

3.影响 (1)积极性:①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基础,使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雅典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无民主可言。②从运作方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线索二、罗马法 1.形成条件: ①政治:罗马城(前754—前753)与罗马共和国(前509)及罗马帝国(前27)的建立 ②经济: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③社会:平民的不断斗争,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 ④思想:古罗马“自然法”存在的思想与发展 ⑤主观:统治者重视。 1.发展历程 (1)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第四单元西方文明的起源和世界文化遗址(总汇)

第四单元西方文明的起源和世界文化遗址专题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高频考点】 ⑵梭伦改革

2.举例解说: 例1:(2010上海单科,32,8分) 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 罗起源 习惯法——保护贵族特权,损害了平民利益 公民法——适用范围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平民斗争成文法——--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十二铜表法》发展对外扩张形成体系——《民法大全》汇编完成 影响 对罗马缓解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对后世 对近代欧美立法、司法产生重要影响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有力武器

于自己呢?” 问题: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答案要点: (1)答案1: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1分) ?古典时代 ?雅典全胜时期 其他答案:公元前399年或公元前4世纪初(0分) (2)答案1:③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 其他答案:多选或错选(0分) (3)答案1:从材料中提炼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6分) ?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答案2:未结合材料,但能指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5分) ?雅典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答案3:能合理运用材料,从两方面作出判断。(3分) ?好的地方在于,进行了抽签、自愿报名、辨论、两轮投票;不好的地方在于,只有雅典成年男子公民能够参与。

【读本】中国印刷术

研学读本【样例】 课程九:中国印刷术 一、概述 在星光熠熠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长河中,造纸术、印刷术异常夺目。它们琴瑟和鸣千余年,承担着传播世界文化的历史使命。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和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共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考古学家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 通过印刷术课程内容,了解雕版印刷发明的历史、背景、意义及雕版印刷术的步骤,加深他们对“工匠精神”内涵的了解。通过了解印刷术,体验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内容,并能叙述表达印刷术的知识, 二、研学计划 三、研学内容 (一)印刷术的历史

1.印刷术知识讲解 印刷术是工艺技术,属于科学技术范畴,有属于工业范畴。当今的印刷工业,已经形成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多种学科、跨行业的庞大工业体系。如此重大的工艺技术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印刷术从萌芽到雏形到完善,大约经历了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长达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完成印刷材料、印刷工具、印刷技术等印刷术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为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印刷术的国家。据记载,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之际发明的刻版印刷术。 刻版印刷是用手工刻出阳文反字,涂上黑墨,复印在纸上。这种方法比手抄书籍效率提高若干倍。 刻版印刷术发明后,在今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已有书商印售历书、诗歌、小学字书及阴阳迷信书等。十二世纪初,浙江、福建、山西等地的书坊刻书业已发达起来。官府刻书最早始于十世纪初,历代专职刻书的机构一般属国子监。印刷技术形式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等。我国的刻版印刷早于欧洲八百年。刻版印刷的发明和刻体图书的

中国印刷术向外传播历程及其影响

6.中国印刷术向外传播历程及其影响 世界各国的印刷术,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过去的,至少是在中国发明和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印刷术的外传分为在东方的传播与在西方的传播。 在东方,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因地理位置较近,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也跟中国相似,印刷术就较早传到那些地区。 唐代中国与外国交往密切,尤其与日本、朝鲜两国。那时日本派遣了许多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公元8世纪日本刻印了《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佛经百万卷。据一位日本学者的说法,日本引进印刷术是通过公元754年东渡日本的中国人鉴真大和尚一行人的传授。 朝鲜出现印刷术大约在11世纪。根据现有文物,一位韩国学者说1007年出版的《宝箧印陀罗尼经》是韩国最早的印刷品。唐代时朝鲜也有许多学生来中国学习,印刷术可能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已传到朝鲜。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中国唐朝武后时期的印品,那是由中国传入的。 13世纪越南出现采用雕版印刷的户口帖子,但越南引进印刷术的具体时间难以断定。越南非常珍视书籍,不惜重金购买或通过交换、赠送等形式从中国输入书籍。后来越南刻书盛行,除官方刻书外,民间刻书也非常多。 约在16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入菲律宾。宋代太宗以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华人纷纷到菲律宾经商或谋生定居。这些华人包含一些刻版印刷工匠。有个中国的基督教徒,教名叫约翰·维拉,他是菲律宾第一个闻名的刻工。 其他东南亚国家得到明朝政府赏赐的印刷品,也有华人过来经商或定居,应在中国明朝时期引进印刷术。 在西方,印刷术先由中国新疆传到中亚,15世纪时传到德国,再由德国传到欧洲各地。印刷术传到中亚,西亚后,阿拉伯人拒绝利用印刷术。一度成了印刷术传播的障碍。 具体传播方式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将印刷术传入欧洲,一种说法是欧洲旅游者的作用,一种说法是欧洲教士和商人的作用。 印刷术外传的影响:朝鲜人民在掌握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后,创造出铜活字、铁活字,进一步发展了印刷术。印刷术的应用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为普及基础知识与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印刷术的外传还促进外国印书馆的产生,为商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还促进了中国儒家文化在东亚、东南亚的传播,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欧洲使用印刷术后,发明了现代流行的扑克牌。纸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也有印刷术外传的贡献。古登堡是在中国印刷术的基础上,创造出铅活字与印刷机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