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复习提要

本章应按课文后的“提示”要求,背诵应该背诵的诗篇,且熟记有些诗歌的名句及出处。

熟悉这一章中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尤其是象曹植、左思、陶渊明、庚信等一批作家。

要注意分析一些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同时要从文学史的角度,去把握这一时代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二、填空题

1、“建安文学”中所提到的“三曹”,分别指、

、与。

2、“建安七子”中,包括、、刘桢、陈琳、阮藉、徐干和应玚等七人。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曹丕的《》,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

4、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被后人称之为“建安之杰”。

5、《咏怀诗》八十二首,是代表品。

6、在正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与。

7、“白骨露于野,”一句出自于曹操的《》一诗。

8、曹操《蒿里行》诗中,“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

在淮南称帝,后一句指在冀州私刻印玺。

9、建安时期,的诗歌被人称为“汉末实录”,他的这类诗歌以《》诗为代表。

1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出自于曹操的《》一诗之中。

11、“老骥伏枥,;,。”四句是曹操的名句。

12、《短歌行》主要表现了曹操的急切心情。

13、曹植的诗歌创作,大致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4、“出门无所见,”一句出自的诗歌之中。

15、《饮马长城窟行》的作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

16、《阮步兵集》是的作品集。

17、《咏史》八首是的代表作品。

18、西晋太康时期,有三张、二陆、二潘与一左等一批代表作家,其中三张指、张协与张亢;二陆指与陆云;二潘指与潘尼;一左指。在当时,最有盛名,而作品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却是。

19、太康之后的永嘉之际,著名的诗人是与郭璞。

20、“,离离山上苗”一语是的名句。

21、《扶风歌》的作者是。

22、“采菊东篱下,”是的名句。

23、在中国诗歌中上,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

24、“池塘生春草,”一语是的名句。

25、“余霞散成绮,”一语是的名句。

26、庾信的诗歌代表作品是诗二十七首。

27、南朝乐府民歌主要包括、与神弦曲三部分,前者产生在以建业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后者产生在一带。

2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句子。

29、“,关山度若飞”是北朝乐府歌《》中的名句。

三、单项选择题

1、钟惺《古诗归》称许为“汉末实录,真史诗也。”的诗歌是:()

A、曹操的《蒿里行》

B、曹操的《短歌行》

C、王粲的《七哀诗》

D、曹植的《白马篇》

2、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二句主要表达曹:()

A、不能建功立业的烦恼

B、求得贤才的欢乐

C、不得贤才的忧虑

D、贤才流散而不聚的焦虑

3、曹操诗歌《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承”二句主要写:()

A、不得贤才的忧虑

B、想象中的情景

C、贤才既得的欢乐

D、贤才四处奔走的焦虑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中,“月”与“星”、“乌鹊”分别比喻:()

A、自喻、贤才、贤才

B、贤才、贤才、自喻

C、贤才、贤才、贤才

D、贤才、小人、小人

5、曹植《白马篇》一诗主要艺术方式是采用了:()

A、比兴、隐喻手法

B、铺叙描写手法

C、夸张、拟人手法

D、委婉、抒情手法

6、阮籍《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一诗主要是:()

A、反映个人不合群的性格

B、传达对时代的不满

C、孤芳自赏

D、显示自己孤独无偶的忧郁

7、左思《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其内容主要是:()

A、对小人当道的不满

B、对自己功业不成的担扰

C、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D、对婚姻爱情的不满

8、“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一语作者是()

A、刘琨

B、曹植

C、王粲

D、鲍照

9、《拟行路难》的作者是()

A、庾信

B、鲍照

C、左思

D、阮籍

10、南北朝时期,开唐人绝句之先河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谢眺

C、鲍照

D、庾信

11、在南北朝时期,能融合南北朝诗风的是:()

A、鲍照

B、谢灵运

C、庾信

D、庾肩吾

12、“徐庾体”的创作者是指:()

A、徐擒与庾肩吾二人

B、徐陵与庾信二人

C、徐擒与庾信二人

D、徐陵与庾肩吾二人

13、魏晋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是:()

A、陶渊明

B、左思

C、曹操

D、庾信

14、被钟嵘推许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诗人是:()

A、曹操

B、曹植

C、左思

D、陶渊明

15、《西洲曲》的主要内容是写:()

A、一个女子从春到秋的无尽相思

B、歌颂江南的大好风光

C、描写塞外风光

D、讽刺、批判封建婚姻制度

16、南朝与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分别是:()

A、木兰诗与西洲曲

B、西洲曲与敕勒歌

C、西洲曲与木兰诗

D、木兰诗与敕勒歌

四、多项选题

1、下列作家中,属于“建安七子”中的人物有:()

A、阮籍

B、刘桢

C、徐干

D、曹植

E、刘琨

2、下列作家中,属于“竹林七贤”中的人物有:()

A、阮籍

B、陶渊明

C、谢灵运

D、嵇康

E、曹植

3、建安时代,最主要的诗歌形式有()

A、乐府体杂言诗

B、五言诗

C、四言诗

D、七律与四绝

E、骚体诗与七言诗

4、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

A、玄言诗

B、山水诗

C、骚体诗

D、律诗

E、宫体诗

5、魏晋时期,玄言诗代表作家是()

A、谢灵运

B、左思

C、孙绰

D、张亢

E、许询

6、陶渊明的诗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A、山水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D、咏史诗

E、咏怀诗

7、在永嘉时期,著名诗人主要有:()

A、陶渊明

B、郭璞

C、鲍照

D、刘琨

E、庾信

8、下列作家中,属于“元嘉三大家”的作家有:()

A、鲍照

B、谢灵运

C、颜延之

D、陶渊明

E、谢眺

9、下列诗歌中,属于乐府旧题的诗有:()

A、《七哀诗》

B、《短歌行》

C、《咏怀诗》

D、《蒿里行》

E、《燕歌行》

10、下列名句中,属于曹操的有:()

A、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E、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1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A、我国诗史上最早的一首描写山水的佳作

B、曹操的作品

C、谢灵运的作品

D、写景、抒情、言志相结合

E、对比、夸张、拟人手法综合运用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曹操《短歌行》的有:()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E、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13、《燕歌行》:()

A、曹植所作

B、曹丕所作

C、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D、风格悲凉慷慨

E、风格柔弱凄惋

14、《白马篇》:()

A、乐府旧题

B、曹植的自我写照

C、作品主要赞美边塞游侠的爱国精神

D、艺术特色主要以铺叙描写为主

E、艺术特色以夸张、比兴为主

15、左思:( )

A、《二京赋》的作者

B、《三都赋》的作者

C、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D、太康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E、风格质朴刚健、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16、下列名句中,属于陶渊明的有()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E、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17、南朝乐府民歌:()

A、情歌占大多数

B、内容多描写战争与任侠之气

C、风格清新、婉转

D、风格刚健有力

E、多用双关语

18、《木兰诗》:()

A、南朝民歌代表作

B、是一首叙事诗

C、是描写木兰代父从军的诗歌,主要批判男尊女卑,宣扬妇女解放意识

D、是民歌,但有文人加工的痕迹

E、是一首抒情诗

五、判断题

1、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形式上,由汉诗的词藻华美渐趋自由质朴。()

2、建安诗人注意向民歌学习,又援以雅词,使质朴的古诗开始转入文人诗的华美,尤以曹丕为明显。()

3、嵇康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以隐晦的手法抒发感生忧时情感。()

4、建安时代,以曹植成就最高,被后人称之为“建安之杰”。()

5、陶渊明的诗歌,都是山水田园诗,风格以质朴、恬淡、自然为唯一特色。()

6、晋宋之际,诗风最重要的变化是山水诗兴起和玄言诗告退。()

7、在东晋末年,诗歌形式上出现了讲究声律的“永明体”。()

8、南朝民歌以婉转缠绵为主要情调,北朝民歌则以直率豪放为主要

风格。()

9、曹操的《蒿里行》一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讨董,互相争利,而人民遭受战难之苦的社会现实。()

10、曹操的《观沧海》是我国诗史上第一首描写山水之佳作。()

11、曹操《龟虽寿》主要在于感叹人生苦短,故应及时享乐。()

12、曹操《短歌行》是一首杰出的感叹人生之作()

13、曹丕的集子是《曹子建集》()

14、《赠白马王彪》写出了自己的悲愤和兄弟间的离合之感。

15、钟蝾曾评价曹植的诗歌是“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16、《刘越石集》是刘桢的诗文集。()

17、“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达了陶渊明对过去三十年田园生活的厌弃与重新从政的渴望。()

18、陶渊明的“饮酒”诗是他“金刚怒目”式代表作品之一。()

19、谢灵运集为明人所辑的《谢康乐集》。()

20、“大小谢”分别指谢灵运和谢眺二人。()

21、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是对庾信一生创作总体风格的评价。()

22、普遍动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是南朝民歌独特的艺术特色。

六、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

2、三曹

3、建安七子

4、左思风力

5、宫体诗

6、永明体

7、元嘉三大家

七、简答与论述题

1、曹操《短歌行行》艺术特色是什么?

2、试分析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四句的喻意

3、说明曹操诗歌与曹丕诗歌创作上有什么不同

4简答曹植诗歌前后的不同

5、曹植《赠白马王彪》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6、简析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7、钟嵘评左思《咏史》云:“文典以怨”,你如何解释?

8、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9、试比较《咏荆轲》和《饮酒》(其五)两首风格上的不同。

10、王粲《七哀》诗的写作特点有哪些方面?

11、说一说谢灵运山水诗的贡献。

12、分析《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13、试比较《西渊曲》与《木兰诗》在艺术风格方面的不同。

14、说明《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15、试分析木兰形象的审美作用。

16、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曹操、曹丕、曹植

2、孔融、王粲、王粲

3、燕歌行

4、曹植

5、阮籍

6、阮籍、嵇康

7、千里无鸡鸣蒿里行

8、袁术、袁绍

9、曹操、蒿里行10、步出夏门行·观沧海11、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2、渴望贤才以建功立业13、曹丕称帝14、白骨蔽平原王粲15、陈琳16、阮籍17、左思19、张载、陆机、潘岳、左思、陆机、左思19、刘琨20、郁郁涧底松左思21、刘琨22、悠然见南山陶渊明23、谢灵运24、园柳变鸣禽谢灵运25、澄江静如练谢眺26、拟咏怀27、吴声歌曲、西曲歌、荆州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9、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二、单项选择

1、A

2、C

3、C

4、A

5、B

6、D

7、C

8、D

9、B

10、B 11、C 12、B 13、D 14、B 15、A 16、C

三、多项选择

1、BC

2、AD

3、BC

4、ABE

5、CE

6、BE

7、BD

8、ABC 9、BCDE 10、ABD 11、ABD 12、BD

13、BCE 14、BCD 15、BDE 16、ACD 17、ACE 18、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五、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指的是,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2、指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三人在文学创作中均有一定成就,尤以曹植为高,后人因合称之为“三曹”。

3、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的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籍、徐干、应玚等七人。这七人均属曹氏集团中人物,创作风格大体相近,此名称最早出自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中以王粲文学成就为最高。

4、在太康时期出现的诗人左思,其诗歌内容深刻,笔力遒劲,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后人称之为“左思风力”。

5、在粱代,诗风每况愈下,梁简文帝提倡新体,好作艳诗,于是出现了以描写女色为主、词藻浮华,风格柔媚的宫体诗,代表人物有徐氏父子和庾氏父子。

6、在南朝永明年间,沈约等人把声律对偶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出现了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因为它出现在齐永明年间,故称之为“永明体”,它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大新变。成就较高的是谢眺等。

7、指在南朝时期,元嘉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三人以诗齐名,合称为“元嘉三大家”。

七、简答与论述题

1、①充分运用比兴手法,使诗歌吞吐中有隐约,别有一番韵致,如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喻贤才难得;以“呦呦鹿鸣”句喻尽礼娱宾;以“鸟鹊南飞”喻贤才奔走流散,以“山不厌高”喻有贤才必致用之。

②以乐府旧题写时事,抒胸怀,以四言为主,质朴中含着宏大的气魄。

⑧善于化用《诗经》成句,但又能贴切地表达情感,不着痕迹,浑然天成。

2、曹操《短歌行》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这四句的总体意义是比喻当时贤才四处奔走流散,传达出作者唯恐贤才不能来归附的焦虑心情。

这里,“月”是诗人自喻,“星”则比他周围的贤达之人。以“月明星稀”四个字说明自己明达有为,可惜辅助者不多,以“乌鹊”喻别处无容身之地,暗示只有他曹操才是容人之人。

3、①在内容方面,曹操诗歌多抒写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壮志,反映社会动乱,同情民生疾苦。而曹丕诗歌以描写男女爱情与离愁别恨为著名。

②在艺术方面,曹操诗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风格刚健沉雄。而曹丕诗歌婉约柔媚,以写情为主,一变乃父之悲壮刚健之风。

4、①在前期(曹丕称帝以前)曹植得意自满,受时代风气影响,

作品以抒发建功立业雄心壮志为主。

②在后期(曹丕称帝之后),由于生活境状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出抱负不得实现的激愤和受压抑的心情。

5、①以前后蝉联顶真的形式,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内心喷涌无尽的悲愤情感,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②以景写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以沿途进发的行程为线索,写出了路上所见与所感,以“山树”、“霖雨”、“流潦”、“秋风”、“寒蝉”、“白日”、“归鸟”、“孤兽”等为背景,抒写了自己的不如意和悲凉情怀,以及孤立无助的心情和骨肉分别之悲。

6、(1)思想内容

激烈地批判了扼杀人才的封建门阀制度,表达了自己沉沦下僚的不平与愤慨,唱出了天下寒士的悲歌。

(2)艺术特色

(1)明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讽今。

(2)采用比兴手法。以“涧底松”喻贤士,以“山上苗”喻显贵之子。

(3)笔力遒劲,风格豪迈,直率质真而令人回味。

(4)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比到底。使读者印象深刻,发人深省,加深了批判的力度。

7、(1)所谓“典”既“典雅”,质朴而无俗语,且多借古讽今,借咏史以咏怀。

(2)所谓“怨”,指左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精神和讽刺性。8、(1)平淡与淳美的完美结合。陶诗善于以平淡的语言来描写自然

景物,诗语近于口语化,且把看来平凡的景物写入诗中,却充满着奇趣和雅致,让人神往,于平淡无奇之中见淳美与深意。如《归园田居》其一,诗中只写村庄、墟烟、桃李、榆柳、狗吠等,然这一幕幕孤立平淡的乡村之景被融入诗中之后,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画面,充满诗情,反映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2)情、景、理统一。陶诗中常常以景托情,又在情与景的描写之中寓含人生哲理,如《饮酒》(其五)一首,作者在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些都是写景,但在写景之中,又传达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在情景相融之下,又包含着“心远地自偏”和“欲辩已忘言”的人生哲理,达到了情、景、理三者的完美统一。

9、(1)《咏荆轲》一诗总体风格是悲凉慷慨,壮怀激烈,有一股压不住的勃勃英气。而《饮酒》诗则是平淡、恬静,不着一丝人间烟火,不带一缕俗人气。

(2)《咏荆轲》为咏史诗,有叙事性,条理清楚;而《饮酒》诗则是情景交融,内含哲理,全诗浑为一体。

10、(1)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选择典型事例,以小见大。

(2)全篇主次分明,首尾照应。诗中主要写离京情形和沿路所见,但重点突出母子离别这一镜头。

(3)全诗笔力凝重,情感深沉而悲痛,体现出建安时代文学总体风格。

11、(1)是我国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作家,打破了魏晋以来

玄言诗独占诗坛的局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雕琢字句,细致刻画,反映了大自然的美。

12、(1)在回忆与想象中,暗含时间推移,写出了女子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无尽思念,充满隐约与朦胧之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2)采用谐音与双关语。如“莲”与“怜”谐音,“莲子”即“怜子”一爱你。以“莲子青如水”喻爱心纯洁不变;以“低头弄莲子”暗指爱抚所欢。

(3)采用蝉联顶真格,抒写内心联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如“出门采红莲,来莲南塘秋”。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使得全诗委婉迂曲而连贯一致。

(4)以五言四句为一段,四句一换韵,韵与韵之间又紧相承接。

13、①《木兰诗》为叙事诗,叙事线条清楚;有头有尾,直捷了当。而《西洲曲》则带有梦幻色彩,亦真亦幻,摇曳多姿。

②《木兰诗》主要在于塑造木兰形象,但《西洲曲》则以心理描

写为主。

③《木兰诗》多用设问、比喻、排比、对偶、复叠等艺术表现手法;《西洲曲》多用蝉联、顶真、双关语、隐语等。

14、①首先它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首尾连贯,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但又轻重安排得当。全诗写出木兰从征前到征战之中及征后归家全过程,征前、征后详写,而对征战过程只是一笔带过。

②成功地塑造了女英雄木兰这一传奇人物形象。

③语言活泼,风格雄健,兴高采烈。

④大量动用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15、木兰这个形象首先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坚强、勇敢的品格和不慕富贵的优秀品质。其次,它批判了封建社会尊女卑观念,说明女性也能和男性一样,参战杀敌,驰骋沙场,也能建功立业。然而,木兰形象同样也渗透了一定时代意识,木兰到底没能最终走出闺房。

16、①在内容方面,南朝民歌几乎全是情歌,而北朝民歌题材广泛,诸如战争、尚武、羁旅、人民贫苦、爱情、边塞风光等都在被描写之列。

②形式上,南朝乐府民歌体裁短小,多以五言四句为主。而北方则有五言、四言等,体裁多样。

③在风格上,南朝民歌多用双关、隐语、朦胧清丽,情调婉转缠绵,北朝民歌直朴率真风格豪放。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梳理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他的突出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混乱,民族矛盾尖锐。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学术上受玄学、佛经、道教的影响。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学理论繁荣和文学批评的兴起。魏晋时期由于玄理的影响和政治的黑暗,在抒情中还不乏浓厚的理性色彩。到了南北朝,作家抒写性灵明显加强,作家都在抒发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在这个乱世中,文人一方面悲叹生命无常,一方面饮酒行乐,以期望享受人生,形成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从曹操的《短歌行》到南朝江淹的《恨赋》,无不体现这一点。本文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写作内容、艺术特色。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代表人物;写作内容;艺术特点; ●正文: (一)建安诗歌: 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风”指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指质朴刚健、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它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其内容有四: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浓郁的悲剧色彩。总体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清峻、通俗、骋词、华靡。以下是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曹操——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诗风的开创者 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三:反映汉末的乱离现实和民生疾苦,如《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表现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理想,如《步出夏门行》、

《短歌行》、《对酒》;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此外,曹操诗歌中也有一些以歌咏神仙为内容的游仙诗,如《精列》、《秋胡行》。其主体风格是:慷慨悲凉,气韵沉雄。其艺术特色是:乐府古题写时事,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视野宽广、风格悲凉慷慨;为四言诗注入新的生命; 曹丕 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二: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描写宴游、军旅生活;感事而发的作品。乐府诗《燕歌行》,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艺术特色是:语言婉转清丽;追求形式之美感;注重个人情感抒发; 曹植 其诗歌内容主要是: 1、前期创作: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以诗歌成就为大;功业精神和报国信念,代表作《白马篇》。游宴、唱和之作,代表作《名都篇》、《公宴》。抒写友情之作,代表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反映社会现实。2、后期创作:曹丕以魏代汉,对曹植的猜忌与迫害日益加剧,无可奈何的愁苦之外,更加上一分罹害的恐惧,这使他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痛苦,和预感到生命即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代表作《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闺怨诗,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代表作《美女篇》、《怨诗行》。艺术特色是:利用乐府形式广泛抒发感情,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为以主抒情为主;用词华美而又形象生动,形成了“辞采华茂”的风格;讲究写作技巧;善于运用比喻; (二)正始诗歌

巧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00句歌谣

巧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00句歌谣 一、先秦文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壁”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三、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四、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五言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跃”的大发展时期;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交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他们继承了建安时期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山水诗在这一时期也大放光芒。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以下文段即是对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脉络的简要介绍。 正文: 按照一般的习惯,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上限为东汉的建安,下限为隋朝的统一。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然后北方历经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朝,南方从偏安的东晋到宋、齐、梁、陈相继,最后南北归于隋朝的统一,历时近四百年。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和南北两个地区。 其中,建安时期的诗歌尤为引人注目。建安时期的文人打破了两汉以来四百多年辞赋独盛的一统局面,第一次兴起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建安时期文人毕集,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上,五言诗的形式在他们的诗歌中被普遍采用,居文词之要”,成为 这一时期文人诗歌的主导形式。七言诗也在这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以后的诗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 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

魏晋诗歌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特点: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 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辞赋,小说、文论等。魏晋南北朝也是文的重要发展阶段。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渐次衰微,玄学及佛教、道教从兴起走向兴盛,都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面的探索。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辞赋、骈文与散文三种形式。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有着明显的变化,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通脱;辞赋创作也呈现出新的格局,抒情小赋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受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的风气的影响,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 四、南北朝乐府民歌 此期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朝乐府民歌。由于长期的南北分裂,南北地域、社会风习的迥殊,产生的民歌出现了特异的气质和风貌。北朝民歌气质刚健,表情爽朗,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较广阔,歌颂代父从军的英雄女性《木兰诗,》可以代表北朝民歌的高度成就。南朝民歌则是一味地抒写男女恋情,其风格与南朝民风的柔弱一致,尽管写的不外是男女的悲欢离合,但写来却千姿百态,抒情真挚缠绵、用意新鲜灵巧,遣词婉转清丽,《西洲曲》是其艺术形式最为成熟的作品。 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进程中,还有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现象:即五言体诗的形式逐步形成并渐趋完美。建安诗人的吟咏,朴素自然。晋初陆机即在词句上讲求辞句锤炼和对仗工整。以后文人力求形式精美,对仗的讲求成为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而且以陆机起,已开始注意章节的交互变换。后来刘宋初的范晔也谈到字音的宫商清浊。到了萧齐时代,沈约,王融等。经过审辨,明确字音的四声,于是提出须在创作中讲求声律。此后,调理词句的章节,也成了诗人创作的一项艺术准则。作为律师语言的风格,也在诗风的不断变革及文人的努力追新中,逐渐趋于新鲜明净,适合了律诗的要求,为唐初律诗的定型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的诗人,从创作精神以致到创作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为唐代诗歌的蓬勃发展准备了深广丰富的基础。如果说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珠穆朗玛峰,那么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便是青藏高原,诗没有这个高原,珠峰是无由矗立的。而这个高原上,仍是山峰林立,蔚为奇观的。 一、三曹与建安诗歌 刘勰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建安诗歌风格,也称为“建安风骨”,“建安风力” 魏晋时期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当时的作家第一次明确了文学的概念、本质和作用。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指出了“诗赋欲丽”的观点,提出了“文气”的概念,并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所说“文章”包括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摘要: 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汉末初,在“世积乱离,五言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跃”的大发展时期;晋之交,随着世风的交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他们继承了建安时期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山水诗在这一时期也大放光芒。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以下文段即是对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脉络的简要介绍。 正文: 按照一般的习惯,文学史上的晋南北朝时期,上限为东汉的建安,下限为隋朝的统一。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然后北方历经十六国、北、东、西、北齐、北周各朝,南方从偏安的东晋到宋、齐、梁、相继,最后南北归于隋朝的统一,历时近四百年。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和南北两个地区。 其中,建安时期的诗歌尤为引人注目。建安时期的文人打破了两汉以来四百多年辞赋独盛的一统局面,第一次兴起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建安时期文人毕集,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上,五言诗的形式在他们的诗歌中被普遍采用,“居文词之要”,成为这一时期文人诗歌的主导形式。七言诗也在这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以后的诗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以操,丕、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桢、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

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除此而外,女诗人蔡琰的五言《悲愤诗》,长一百零八句,五百四十字,是一首长篇的叙事诗歌。诗人以纪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多种手法,记述自己被掳入胡的痛苦经历,犹如血泪染成的历史画卷,读来催人泪下。它是建安诗坛上一篇不可多得的杰作,与《孔雀东南飞》一起,历来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双璧。 建安之后,以废帝芳的年号正始为起点,至西晋立国为止,文学史上称为正始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集团是“正始名士”和“竹林七贤”,前者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则是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伶、阮咸七人。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渊明,白。 从西晋统一中国北方到它灭亡的五十年间,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远远超过了前代。诗人除了早期的傅玄、华而外,还有三(载、协、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岳、尼叔侄)、一左(左思),以及后期的琨和郭璞。其中岳、陆机的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了西晋文学的主流,在当时并称“陆”。 西晋灭亡,东晋在建康建立国都。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渊明。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业生

关于魏晋时期的名人诗歌

【篇一】关于魏晋时期的名人诗歌: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 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 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篇二】关于魏晋时期的名人诗歌: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善哉行》 其一 上山采薇, 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 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 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骈俪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骈俪化发展 摘要:从骈俪化的起始看来,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六法海》说: “ 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 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 是骈体文之渐也” 可以看出,虽然骈俪化的萌芽初生于周秦两汉时期, 但真正应用于诗、赋创作中,并成为作者的一种自觉形式上的感情诉求是在汉末魏晋始时期。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骈俪化倾向发展至高峰,其诗、赋中的骈偶句所占比例也比较重。齐梁以后则比例下降, 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作,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俪化的发展,并阐述其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诗赋骈俪 、骈俪化的初始阶段 汉字的形式是一字一音,特别是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词较多。所以当古代诗赋者在创作时组词成句,在结构和音步上都较容易拼成骈偶句。骈俪化是汉语中的天然的一种特点,因此诗与赋中,作者对于骈句的运用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但根据相关考究发现,周秦诸子时作者已经可以创作骈句,其影响一直延至秦汉时期,一些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运用骈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至于发展成为了一种骈俪化的风气。 骈俪化的倾向在魏晋时期的诗与赋中已经较为明显了。从代表作家看,主要是曹植和陆机。曹植所作的赋,根据其自己的《前录自序》称有78 篇之多, 就现如今所保存的文献看来, 骈俪化的程度都很高, 再例如《洛神赋》中所计包括赋序在内共178 句, 其中的对句就有27联,54 句, 约占全赋的30%左右;而在《节游赋》共51 句, 对句11 联, 22 句, 约占全赋的43 %左右。可以看出,骈俪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了。 再说到陆机,根据《晋书. 陆机传》,陆机在吴亡后曾“ 退居旧里, 闭门勤学, 积有十年”。十年期间,他对前人的文学贡献作出了仔细的清理,从理性的角度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经验,并揭示了其中的规律。他指出,文学作品要用美德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怀。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追求词句的精巧完美。从他的作品中看,其骈俪化的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其中抒情短赋如《述思赋》, 对句比例已达到50% , 就连以说理为主的《文赋》也十分讲究句式的骈偶。 曹植和陆机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属于特出的人物, 他们都主张文学形式的华美巧丽, 在赋的骈俪化方面也是开风气之先。但是这一骈俪化的倾向在当时却招致一部分人的诟病, 表明文坛上对骈俪化文风的态度还存在分歧。张华以陆机文章之“ 才多” 为恨, 后人也批评他作文“非对不发”。但曹、陆创作中的骈俪化倾向对南朝赋与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人在南北朝文学家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钟嵘《诗品》将二人列入上品, 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说曹植诗“ 词采华茂”, 说陆机诗“ 才高辞赡, 举体华美“,” 咀嚼英华, 厌饫膏泽, 文章之渊泉也“。对其文辞华美, 形式精工的特点推崇备至。而在对谢灵运、颜延之等南朝诗人的评价中, 钟嵘一再强调他们对陈思、士衡风格的继承。说他们的诗歌“ 巧似”,“ 错彩镂金“ , 既讲究文采, 又追求句式的对偶。这一点也为明清以来的大多数诗评家所认可。由此可以想见, 从汉末建安开始的辞赋骈俪化倾向对南北朝诗赋的影响。 、骈俪化的展开阶段 南朝宋、齐时代, 诗赋中的骈俪化完成了量的积累, 对句的质量比较此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对句中的虚词逐渐消失, 同字对减少, 对句成份的词性、内容、平仄等方面的要求日益精密。由此带动了赋与诗在结构、组织、句式等方面的革新。从赋说赋家们理性地对赋的语言句式进行探索, 刻意求工、精心设计, 使赋的语言形式具有更强的抒情、描写、铺叙功能, 使之成为结构均衡整饬、音韵圆转流利、词藻华美巧丽的美的文体。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5、《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 心。 7、《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俪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俪化发展 摘要:从骈俪化的起始看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 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 是骈体文之渐也”。可以看出,虽然骈俪化的萌芽初生于周秦两汉时期,但真正应用于诗、赋创作中,并成为作者的一种自觉形式上的感情诉求是在汉末魏晋始时期。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骈俪化发展至高峰。其诗、赋中的骈偶句所占比例也比较重。齐梁以后则相对下降, 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 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作,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 骈俪化的发展,并阐述其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诗赋、骈俪化、发展 一、骈俪化的初始阶段 汉字的形式是一字一音,特别是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词较多。所以古代诗 赋者在创作时组词成句的过程中,在结构和音步上都较容易拼成骈偶句。骈俪 化是汉语中天然的一种特点。因此在诗与赋中,作者对于骈句的运用也有其自 然性的一面,但根据相关考究发现,周秦诸子时作者已经可以创作骈句,其影 响一直延至秦汉时期,一些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运用骈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至 于发展成为了一种骈俪化的风气。 骈俪化的倾向在魏晋时期的诗与赋中已经较为明显了。从代表作家看,主 要是曹植和陆机。1曹植所作的赋,根据其自己的《前录自序》称有 78篇之多, 就现如今所保存的文献看来, 骈俪化的程度都很高, 如《洛神赋》中所计包括 赋序在内一共有共 178 句,其中的对句就有27联,54句, 约占全赋的30%左右;而在《节游赋》共 51句, 对句 11联, 22句, 约占全赋的43 %左右。可以看出,骈俪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了。再说到陆机,根据《晋书 . 陆机传》,陆机在吴亡后曾“退居旧里, 闭门勤学, 积有十年”。2十年期间,他对前人的文 学贡献作出了仔细的清理,从理性的角度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经验,并揭示了其 中的规律。他指出,文学作品要用美德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怀。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追求词句的精巧完美。从他的作品中看,其骈俪化的程度也是相当高 1胡应麟,诗薮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 2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210.

南北朝诗歌

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谢灵运和山水诗的兴起 先秦汉魏诗歌中的山水描写 ?《诗经》中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关雎》、《淇奥》、《节南山》等; ?《楚辞》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很多,如《山鬼》、《湘君》、《湘夫人》、《渔父》等; ?汉末文人诗中涉及自然景色描写的作品有《青青陵上柏》、《回风动地起》等;?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最早的一首以写景为主的中国诗歌作品。 山水文学的兴起 与魏晋南朝庄园经济的发展 魏晋之际,政乱频仍,名士少有全者,士子们试图以纵情山水来逃避政治斗争,他们建造了一些私人小园林。西晋时期,巨富石崇的金谷园为其中翘楚,当时名流经常在此游玩宴饮。 东晋南朝的士族,在南方更是大量修筑园林。他们常常侵占湖泊山林,将私人园林、宅第和自然山水结合在一起。据《宋书?¤武帝纪》记载,当时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夺,小民薪采鱼钓,皆责税值。 大诗人谢灵运家的庄园,自祖父谢玄以来,一直是?°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芦人渔子,泛滥满焉。湖中筑路,东出趣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杳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矣。?±(《水经注?¤渐水》) 他们崇尚?°朝隐?±之风,经常优游其中,得山水清幽之趣。谢灵运即云:?°今所赋既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于文则可勉而就之;求丽,邈以远矣。览者废张、左之艳词,寻台、皓之深意,去饰取素,傥值其心耳。?±(《山居赋序》) 金谷园 江南山川之美 激发了文士新的审美欲望 永嘉乱中,北方士人随晋室南迁。为协调南北世族利益,北方世族多居会稽一带。江南山川风貌,迥异于北方,南下士人,耳目为之一新。《世说新语?¤言语篇》云:?°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ˉ。?± 山水之美如此,文人秉笔,不免寄情。《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ˉ。?±江南山水,曲折深秀,而都邑街衢,亦纡余委曲。这样的环境,亦影响到山水诗歌的风格。 南朝山水诗的产生 与玄学审美观之关系

汉魏晋南北朝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2.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蔡邕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 3 乐府诗: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这些采集、保存而流下来的歌辞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文选》,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留下作者姓名。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 5.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的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时所形成的悲凉慷慨、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把逞才作为创作目标,并形成拟古风气。在诗歌技巧方面,追求“繁缛”的艺术风貌,这也是太康诗风的重要特征。它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是个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7.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一方面是围巾鲜血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证据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8.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9.宫体诗:开始并盛行于梁陈时期的诗歌体式。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它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萧纲,徐擒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 简答: 1.汉代文学基本态势:①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今古通的艺术追求;②汉代文人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③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④批判与赞颂的更迭;⑤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 ⑥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2.贾谊散文风格:贾谊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纵横捭阖。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过秦论》。抱有改革政治的热情,又受到压抑,因而笔端常带感情,议论说理毫无顾忌,行文畅达而不浮浅,语言犀利激切,富于文采。忧时济世的感情溢于言表,富于鼓动性。 3.汉赋的意义:①表现了一种昂扬旺盛的气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丰富了汉字和词汇,锻炼了语言词句,提高了文字的表现功能。 ③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形成

魏晋诗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总体概况: 1、五七言诗歌兴盛。 2、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3、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一些文学集团,从而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 4、成就最高的是陶渊明。 5、继承两汉文学将五言古诗和抒情小赋推到新的阶段。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和文学批评 一、文学自觉的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划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二、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 ①(魏)曹丕《典论·论文》 ②(西晋)陆机《文赋》 ③(梁)刘勰《文心雕龙》 ④(梁)钟嵘《诗品》 三、文学总集 ①(梁)萧统《文选》 ②(陈)徐陵《玉台新咏》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命运与风尚 1、乱世与乱世文学 2、文人的命运 3、文学主题: ①生死主题 ②游仙主题 ③隐逸主题 第三节门阀制度及其观念下的创作 1、士族的形成及其与庶族的对立 2、寒士的不平 3、文学家族 4、宗族与伦理 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1、玄学的概念 2、玄学的特征 3、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①崇尚自然 ②言不尽意 ③得意忘言 第五节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一、佛教的传入 二、佛经的翻译 三、佛教的兴盛

四、佛教与文学的关系 ①有关佛教的著作 ②想象世界的丰富 ③故事性的加强 ④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⑤词汇的扩大 ⑥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建安——正始——太康——东晋——南北朝 第一章建安文学 指从汉末建安元年(196)到公元232年这段时间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代表、以建安七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 建安文学的特点 1、创作具有个性化; 2、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 3、五言诗创作达到高潮, 3、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 4、开启文人诗的时代; 5、风格上慷慨悲凉,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论及此期的文学说道“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后世誉为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建安作家 ㈠开一代诗风的曹操 曹操是一代雄主,作为政治家,他头脑精明敏锐,文武策略善于随时而变,敢于逆流俗而上。同时他又是一个文学家,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是建安文士的领袖。其诗可谓开一代风气。曹操诗歌的内容 主要有两个方面: 1、利用乐府诗写时事,真实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反映军旅生活。如:《蒿里行》、《薤露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却东西门行》等; 2、表现统一天下奋发进取的精神,如《短歌行》、《度关山》。此外还有游仙题材的《陌上桑》、《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等。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1、曹操留下来的诗全是乐府诗。不过曹操对传统的民歌乐府进行了改造,虽大多袭用汉乐府旧题,却是旧瓶装新酒,具有时代特点与个人风格,利用乐府诗写时事; 2、风格梗概多气、慷慨悲凉,宋人敖陶孙评为:“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作品古直悲凉,而有一种雄强的气魄和力量。 3、其四言诗的创作可谓是《诗经》后的奇响,在两汉以来的文人诗中显得尤为突出,而曹操之后,四言诗基本没有出现优秀的创作者。 4、《观沧海》是今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操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诗歌下作业题

一、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其田园诗代表作有《》、《》等。 2、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3、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他的代表作是《》。 4、在南朝诗坛上,并称“颜谢”的诗人是()和(),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和()。 5、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5、()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其代表作是《》。 6.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代表作是《》。 7.陶渊明《归园田居》名句:“羁鸟恋旧林,()”,“暧暧远人村,( )。( ),鸡鸣桑树巅。” 8.()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 9、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是(),他的咏史诗、咏怀诗被鲁迅先生称为() 二、选择 1、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曹操 C、陶渊明 D、谢朓 2、在世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 A、鲍照 B、谢灵运 C、颜延之 D、\ 3、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是 A、鲍照 B、谢灵运 C、谢朓 D、庾信 4、南朝创作新体诗最有成就的诗人是 A、谢朓 B、沈约 C、王融 D、何逊 5、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

A、庾信 B、王褒 C、张皋 D、徐陵 6、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A、陶渊明 B、支遁 C、慧远 D、谢灵运 7、“元嘉三大家”指 A 谢混、谢灵运、谢朓 B.谢灵运、谢朓、谢庄 C.左思、陶渊明、鲍照 D.顔延之、谢灵运、鲍照 8、现存南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保存在 A、[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B、[南朝梁]沈约的《宋书乐志》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三、名词解释 1、玄言诗 玄言诗诗起于西晋、盛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玄言诗在艺术上大多缺乏想象,钟嵘《诗品》“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中也有少数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东晋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 2、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在南朝齐武帝年间形成的新诗体,又叫新体或新变体,其特点是注重声律和对仗,要求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作诗,代表人物是沈约、谢朓、王融等。永明体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式,为促进诗歌向近体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3、宫体诗 宫体诗诗南朝梁陈时期盛行的一种诗风和诗体。“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萧纲谓”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代表人物是萧氏父子(衍、统、纲、绎)、徐氏父子、庾氏父子(肩吾、信)等。诗的内容多描写女子体态和生活,亦有一些抒情、咏物之情。总的特点是:情调流于轻艳,诗风较靡弱。 四、简答题 1简述南北朝民歌的异同。

魏晋南北朝诗歌上作业题答案版

一、填空 1、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 ),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 )。 2、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 3、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 ),[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 )。 4、曹植的生活与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后期的代表诗作是《》。 5、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他的代表诗作是《》。 6、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蔡琰的《》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长篇叙事诗的“双璧”。 7、继建安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 )和( ),阮籍的代表作是《》。 8、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二陆”即( )和( ),“两潘”即( )和( ),“一左”即( )。 9、“三曹”中,()的四言诗成就最高;()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成就有《典论·论文》,且在诗歌上有现存最早且最为完整的七言诗();()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过渡。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名篇《》。曹操《蒿里行》中的名句是“(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1、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 )的《》影响。 12、阮籍的《》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左思的《》八首,被评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郭璞的《》善于比兴寄托,借游仙以咏怀。 13、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 1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列举了七位当时领导文坛的人物:()、陈琳、( )、徐干、阮瑀、()、刘桢,称为建安七子。 15、曹植白马篇的名句是“捐躯赴国难,()” 二、选择 1、曹操诗歌创作的风格是() A、慷慨悲凉 B、便娟婉约 C、文采气骨兼备 D、清新自然

魏晋南北朝诗歌概况

魏晋南北朝诗歌概况 继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汉乐府民歌和"怊怅切情"的古诗之后,魏晋南北朝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上,都有所发展。尤其是由于许多诗人的探索和努力,诗歌形式由汉诗的自由质朴渐趋词藻华美,音韵调谐,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为唐诗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史上最为光辉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思想的活跃,促使建安诗坛大放异彩。以曹操、曹丕、曹植和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等"建安七子"为代表,诗人们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这一时期,久已沉寂的四言诗在曹操手里出现中兴现象,五言诗的创作更是繁荣,终于使这一诗体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富于创新精神的建安诗人善于向民歌学习,又缘以雅词,质朴的古诗开始转向文人诗的华美。这种现象在曹植诗中尤为明显。 魏末,司马氏集团为了篡夺曹氏政权,用残酷的杀戮排除异己。恐怖险恶的社会现实遂对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魏晋玄学兴起,文人崇尚老庄,高谈玄理,遗落世事。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变化,引起诗风的演变。建安诗人那种迫切希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在正始时期的代表作家阮藉、嵇

康的作品中已不复存在。他们对黑暗政治满怀愤恨,但为了免遭不测,所作诗往往多用比喻象征。特别是阮藉《咏怀诗》八十二首,以隐晦曲折的手法,集中抒写其嗟生忧时的思想感情,对后代诗人颇有影响。 西晋太康中,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二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其中陆机在当时最负盛名。但他的诗内容不甚充实,重在雕章琢句。左思则独树一帜,他的《咏史》八首借歌咏古代史事,抒写自己寒门失意之士的怨愤,情调高亢,笔力矫健,被锺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太康之后,永嘉之际的著名诗人则有刘琨和郭璞。 晋室南渡后,老庄思想更甚,士大夫崇尚清谈,玄言诗流行一时。其中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他们以老庄哲学入诗,作品枯燥乏味,绝少生活情趣。东晋末年,出现了杰出的诗人陶渊明。他是中国诗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诗人,对唐宋以来的历代作家有深远影响。陶渊明诗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他以平淡、朴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笔墨,多方面地描写田园风光,抒写他在农村的真切感受。以前诗人所忽视的田园景物第一次被陶渊明描绘得那样美妙和情味隽永,所以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另一类诗是咏怀诗,继承了阮藉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能忘怀和对污浊世俗的不满。他的全部诗篇,雄辩地证明他有"静穆"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一、填充: 1,《诗经》现存诗--------篇,大抵是--------至----------------约----百年的作品。 2,写出《诗经》古代和现代著名的注本或选注本各1部(包括作者和书名):--------------------------、--------------------------。 3,写出2部《楚辞》著名的注本或者选注本(包括作者和书名):----------------------------、--------------------------------。 4,写出《论语》古今著名注本各1部(包括作者和书名):-------------------、--------------------。 5,写出《孟子》古今著名注本各1部(包括作者和书名):-------------------、-------------- --------。 6,写出3种先秦诸子散文代表性的著作:-------------、-------------、------------。 7,写出3篇神话作品的名称:------------------、------------------、-----------------。 8,写出4篇屈原作品的名称:----------------、----------------、----------------、----------------。 9,汉代所传《尚书》有二种,一为﹍﹍﹍﹍﹍﹍﹍,有﹍﹍﹍篇;一为﹍﹍﹍﹍﹍﹍﹍,有﹍﹍﹍篇。 10,所谓“《春秋》三传”是指------------------、------------------、-----------------。 11,《左传》记叙了自鲁---------------年起到---------------止共-------年的史实。 12,《左传》是一部以----------------的记事为纲的编年体历史散文著作。 13,《国语》是一部------------体的史书,分别记载周、鲁等-------国的史实。 14,《战国策》原有﹍﹍﹍﹍﹍﹍﹍等名,现书名为-------汉----------- --所定。 15,《史记》共有﹍﹍﹍篇,其中﹍﹍﹍﹍为70篇,﹍﹍﹍﹍为30篇。 16,《汉书》的作者是--------汉时的------------------,它是一部﹍﹍﹍﹍﹍体的历史著作。 17,《列女传》的作者是------------的----------------。 18,西汉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有﹍﹍﹍﹍﹍、﹍﹍﹍﹍﹍、﹍﹍﹍﹍﹍。 19,西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的﹍﹍﹍﹍﹍﹍,﹍﹍﹍﹍﹍﹍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