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暗示作用大

心理暗示作用大

心理暗示作用大

心理暗示作用大

今天请孩子们为画册上的房子涂上颜色,因为画面上房子比较多且结构比较复杂,我要求孩子们能注意使用对比色进行涂色,让画面看起来亮一点,在涂色时经量少用深色,特别是大色块。孩子们都认真的涂起来了。我在巡视中看到孩子们大都能认真地进行涂色。只有宇宇还在转来转去,用笔在纸上乱涂乱画起来。他做事一直都是逢高兴,没有什么耐心。每次涂色总是不合规则、杂乱无章地乱涂,让人看了哭笑不得。于是,我走过去,问他在干嘛?他说我不想涂颜色,烦死了。看,一点孩子也嫌麻烦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将其他小朋友涂的漂亮的图画给她看。然后告诉他:老师相信你会涂得比他们还要好。这时我不声不响在涂色好的作品上贴了个红苹果的标记,他的作品什么都没有。只见宇宇一下子急了,眼泪汪汪的望着我,又看看被自己画胡了的画儿。我没有说什么,又给了他一张涂色纸。这是他不像刚才那样乱涂乱画了,而是慢慢地、仔细地涂着,并不时地看看贴红苹果的作品,看他那认真样,你能猜测他心里一定在想:“我也要涂得很漂亮,我也能得到一个红苹果!”过了一会儿,宇宇兴奋地让我看他的画,我高兴地看着他,摸摸他的头,并在作品上也贴了一个苹果,这时宇宇笑得更灿烂了。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和幼儿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而心理暗示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根据幼儿行为的差异采取恰当的心理暗示,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教案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一、课题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心理暗示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有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带给我们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我们成长;相反地,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心理暗示,并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成长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式、小组讨论式、活动参与式。 四、教学媒体 黑板板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1、能基本说出心理暗示的含义; 2、能基本分清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 3、能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明白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积极心理暗示的区别 2、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作用 3、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验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以及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2、激励学生对自己做出积极的心理暗示 3、激发学生养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 七、教学内容与设计思路 1、导入 1.1课前视频《卖拐》(4分钟) 教师引导: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熟悉同时也是非常精彩的小品,这个小品中隐含了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让我们重新来回味一下这个由赵本山和范伟表演的小品《卖拐》中的一个片段。(教师播放视频) 视频播放结束 教师引导:好,小品就看到这里,那么我现在要问大家两个问题。1、范伟原先认为自己的腿是瘸的吗? 2、为什么后来他真的觉得自己的腿是瘸了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卖拐》是典型的心理暗示的体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 1.2心理暗示的定义(2分钟) 心理暗示的定义: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更通俗地说,心理暗示就是贮存在人的意识或无意识中并常常悄悄影响着人的行为及行为选择方式的想法或念头。 教师解释刚才小品中的心理暗示现象 2感受心理暗示的魅力(8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两个感受心理暗示的小活动

心理暗示的实验和案例

心理暗示的实验和案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心理暗示案例——心理暗示、诅咒与催眠 心理暗示是用间接的方法使人们按照一定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见的心理过程。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诅咒和心理暗示的原理基本一致,但也不完全一样。诅咒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你相信你被人诅咒了,那么你就被诅咒了。你并不是被别人诅咒而病加重,是你的心理暗示让你的病加重。佛家有句话叫做“心诚则灵”,诀窍就在心理暗示,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同样,你信你被诅咒了,你就被诅咒了,你不信就平安无事了。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或技术。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术。 我们所处的环境总在变化,当心里产生一个念头的时候,倘若自己都觉得不好,那么自己得意识到是哪里出了差错,并去修补、改正,保持乐观,相信一切会更好。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池塘边看人家钓鱼,一不小心掉入了水中,我奋力挣扎,紧紧抓住了岸边的杂草,当时大脑空白,本能抓着杂草不松手,心理暗示自己要撑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的,最后等到了救援,没事了。信念强的人应该比一般的人要坚持的时间长不少。

大家都跳过高吧,有时候总觉得自己跨不过去,可是当你看见一个比自己重了一倍的大胖子轻松跃过去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样的感受。于是你立刻充满信心,心理暗示自己跳过去不是困难,没有了包袱,放开了就可以做得更好。 一个小孩头上碰了一个大包,你给他吹口气再哄一哄他马上就不疼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暗示。 不要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我们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这里摔倒的”、“这段路总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为越是这样,我们心里就会越紧张。所以,聪明人应避免老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比如:“走稳些就不会摔倒了”、“经过这段路时应该减慢速度”等等。这种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 资料中这样描述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因此,那些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往往是

心理暗示的种类和作用

心理暗示的种类和作用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无意识中,广告信息会进入人们的潜意识。这些信息反复重播,在人的潜意识中积累下来。当人们购物时,人的意识就受到潜意识中这些广告信息的影响,左右你的购买倾向。 人都会受到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捕捉的过程,也是受暗示的过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坏来判断,它是人的一种本能。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相互安慰:“快

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或技术。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术。对此,要有科学的态度,正确解释人的受暗示性。 种类: 暗示分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作用: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 你或许听过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 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想:“完了,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我肯定要被冻死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 能致人死亡。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上课时,一个人“打哈欠”,许多人往往跟着“打哈欠”;有人咳嗽,你的喉咙也会发痒;看见别人赛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动起脚来。 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使这种观念在其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它实现与动作或行为之中(如“望梅止渴”);自我暗示则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如“杯弓蛇影”)。 刚刚学骑自行车的人骑车上街,心里特别紧张,怕撞到别人,心理紧张,默念“别撞上,别撞上”,可结果却偏偏撞上。参加重大考试,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可往往是脑中一片空白……这其实都是心理暗示的原因,告诉自己“别撞上、别紧张”的潜台词就是“我一定会撞上、我一定会紧张”!是自己在给自己 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想美好的事情,美好的心态就跟着来;如果你想邪恶的事,邪恶的心态就会跟着来,你整天想什么,你就是什么样。只要你的意识下命令,你的潜意识就不会和你争辩,它会完全接受这个命令,他像个无知的小孩,听不懂“玩笑”话。所以,你永远不能说:“我不行”、“干不好”、“我会失败”等。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 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 法国有一位得了顽症的病人缠着一位药剂师买药,药剂师给了他几片毫无药用的“糖衣片”,吹嘘是特效药。数日后,病人前来致谢,“糖衣片”治好了他的顽疾!也有的病人被误诊为“癌症”,结果几月后果真患上了癌症,郁郁而终。 积极暗示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 当你习

心里暗示定律大全

心里暗示定律大全 1、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2、期望定律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3、情绪定律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4、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5、吸引定律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6、重复定律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

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7、累积定律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 8、辐射定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9、相关定律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人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10、专精定律专精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11、替换定律替换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他。 12、惯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

案例学会积极地心理暗示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一、导入 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以一死囚犯为样本,对他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放血而死,这是你死前对人类做的一点有益的事情。”这位犯人表示愿意这样做。实验在手术室里进行,犯人在一个小间里躺在床上,一只手伸到隔壁的一个大间。他听到隔壁的护士与医生在忙碌着,准备对他放血。护士问医生:“放血瓶准备5个够吗?”医生回答:“不够,这个人块头大,要准备7个。”护士在他的手臂上用刀尖点一下,算是开始放血,并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细管子放热水,水顺着手臂一滴一滴地滴进瓶子里。犯人只觉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流出。滴了3瓶,他已经休克,滴了5瓶他已经死亡,死亡的症状与因放血而死一样。但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有流。 他为什么会死呢? (学生发言讨论) 教师总结:是“自己的血正在流淌,自己正在死去”的心理暗示致他于死地。自我暗示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对人产生极大的负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则能够激励人、鼓舞人。 1983年,有一位美国击剑运动员,知道在将举行的比赛中会遇到一位曾经两次击败过自己的古巴选手,因而缺乏信心。心理学家为他反复播放一段讲话,叙述在未来的比赛中,为什么那名古巴选手反而一见他就害怕的理由。他听了几十次,越听越有道理,便从害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在泛美运动会上战胜了对手,夺得了冠军。 二、自我暗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非常大。同学们在平时有没有过心理暗示影响自己学习生活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谁都有困惑、沮丧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每当我感到失落、压抑、困惑、不自信的时候,我就闭上眼,想像自己站在天地之间,头顶天,脚踏地,顶天立地,天地之间唯我一人。在静静站立的我的脚边,有三山五岳,有世间万象。心中勾勒出一个自我的高大形象,让自己一下子就有了面对这世界的信心,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要想进行有效的自我暗示,掌握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掌握几种心理暗示的方法

期末考试考前心理辅导

期末考试考前心理辅导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40 更新时 【字体:小大】间:14-01-03 08:20 同学们: 再过两天期末考试快到了,随着考试临近,同学们你们是否感到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呢?应试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越临近考试越应该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调节。避免把身体搞得过于疲劳,以至影响对问题的敏锐思考。要克服厌烦心理,避免急躁情绪。临场时,应该是信心十足,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一、如何克服考前焦虑 利用自我开放来宣泄紧张不安。当自己感到焦虑时,首先要查明自己担忧的具体问题,可以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者借助其他可行的方式加以宣泄。事实证明,把自己的担忧与不安讲述出来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感,并且容易对问题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还可以求得倾诉对象的一些帮助。 把自己的注意焦点放在如何获取成功上。有考前焦虑的学生,总爱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自己会不会失败、失败后又如何如何的想象当中,这样越想越担心,越想就越无法安心。不妨这样想,我的优势是什么,怎样才能发挥出来,这样一想,就会越想越有信心,有助于把自身的各种因素调整到最佳状态。 讲究生活的规律性和丰富性。不能因为将有重大的考试来临,就打乱了自己生活的节奏和安排,生活仍然要有条有理,有张有弛。让生活的丰富多彩来消除由于学习的紧张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克服烦、乱、急的焦虑心理。

二、考生容易产生的10大心理问题 1、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考前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搏”的劲头。主要原因是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下述三个措施:第一,适度休息、娱乐和锻炼。第二,交换复习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厌烦心理。第三,可学运动员赛前给自己打气的办法,复习之前挥挥拳头喊几句或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 2、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心事重重,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此,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以解除心理负担。此外,要复习的东西太多,常会因多生乱,因乱生烦;当务之急,复习要合理有序。 3、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4、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有些同学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这绝大部分是心理性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不适的感觉就会暗示出来。为此,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5、考砸了一两门,情绪影响到后面几门,怎么办? 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至少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心理学效应大全

1 心理学效应大全 1、蝴蝶效应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的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症状—— 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2、狄德罗效应起源——18世纪法国一位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某天友人赠其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但当他穿上之后开始觉得家里的一切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于是不得不把旧的东西一件件更新但最终她仍不觉得开心因为他最终发现“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症状——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因为“人往高处走”到达一个阶段各方面都要求配套上升。街道要搭配建筑豪宅要搭配名车鞋子要搭配礼服礼服要搭配名钻6767搭配的顶端永远是自己力所不能及。3、齐加尼克效应起源——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而让另一组毫无阻碍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尽管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任务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症状——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到叠加任务因此紧张状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4、罗森塔尔效应起源——古希腊传说中塞浦路斯岛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力翁酷爱艺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面对自己的作品他爱不释手整日深情注视。天长日久女神竟然奇迹般复活并成为了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说明期待是一种力量。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提出了该项理论。此理论有一个我们最常听到的例子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症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真正的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轻松开心地在医院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终日活在对死亡与病痛的恐惧中最后真的罹患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症状——心理暗示。当别人给予充分信赖和期待的时候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困难便会得到解决。反之便被低迷的情绪主宰最终失败。 5、蔡戈尼效应起源——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

一个关于心理暗示的故事

关于心理暗示的故事 有一个教授找了九个人作实验。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九个人听明白了,哗啦哗啦都走过去了。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了一盏黄灯,透过黄灯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且还有几条在蠕动的鳄鱼。九个人吓了一跳,庆幸刚才没掉下去。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没人敢走了。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诱导了半天,终于有三个人站起来,愿意尝试一下。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爬下了。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大家现在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这个人说,我担心网不结实。这个试验揭示的原理是心态影响能力。所以心态好,生理健康,能力增强;心情不好,生理差,能力差。心态就具有这么大的力量,从里到外影响你。 1、积极暗示: 故事一:罗森塔尔效应。一次,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都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意外。其实,正是由于老师和学生接受了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才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故事二: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的第53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饿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好流浪汉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等事,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提出了一个

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影响重大

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影响重大 经典实验回放: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实验。他们从1~6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级,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名单中选出的“最有前途”学生是罗森塔尔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中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们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促使老师会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而老师的肯定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自强,使他们各方面有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个实验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积极的心理暗示VS消极的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同温暖的阳光和丰腴的土壤,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消极的心理暗示,好像冬季的寒风,吹得孩子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 心理暗示的教育效应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父母作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权威人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一些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不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妈妈教了孩子很多次加法,可孩子还是一再犯错,家长很烦躁:“怎么这么笨的啦!” 看见比较麻烦的事,或者孩子不擅长的活动,家长就说:“这个我们囡囡不会的!” 在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家长就会皱眉头或摇头。 孩子喝牛奶时打翻了杯子,把牛奶弄得一地都是,给已经非常忙碌的家长忙中添乱,于是家长就说:“这孩子真是麻烦,老是添乱!” 实际上,爸爸妈妈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话或表现出来的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不止一次地这么对孩子说,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很笨、很麻烦,有很多事不会做,从而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甚至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产生不健康或是不准确的自我认识。这样的心理暗示,一旦转变成自我暗示,就会对孩子身心各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后果。 与此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健康乐观的心理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相信自己,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能够积极应对艰难挫折的人。 让孩子有信心,也有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十大心理学效应

十大心理学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源于皮格玛利翁效应,相传在古塞浦路斯国家,有一个国王叫皮格玛利翁,他用象牙雕塑了一尊少女雕像,并给她取名加拉提亚。后来日久生情,国王爱上了这尊雕像上的女孩,国王期待有一天,女孩能变成一个真实的美丽女子来与她结婚。国王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待感动了爱神阿芙狄仁罗忒,就赋予雕像以生命。加拉提亚化为真人嫁给了国王。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皮格玛利翁效应。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期待就是一种力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根据这种期待效应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期待”、“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

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与经济学中所言的边际递减效应是一个原理。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当一个人饥饿时,你给他一只包子,他会吃得很香,而且还觉得太少了,给他第二只和第三只时,他虽然能吃得下,但感觉远没有第一只包子味美;当你给他第四第五只时,他可能再也不像吃第一只时那般充满对美味的期待了。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

心理健康教育《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案

1.是否能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运用于实际生活。 2.是否能用正面肯定的语言给予同伴积极的心理暗示。 1.注重学生自评及互评。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1.学生在课堂总结环节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2.下一次课堂中学生自评是否在生活中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游戏】我的左右手 小结:心理暗示(他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现象。 【设计意图】 激趣,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环节一】 1.观看成语故事视频:杯弓蛇影 思考:这个成语故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导学案材料:心理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雅格布森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半年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位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思考:为什么随机挑选的学生都能那么厉害? 小结:消极的自我暗示对人产生极大的负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激励人、鼓舞人。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自学相关资料,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其思考探究的意愿。 【环节二】 1.心理测试:半杯水思维——面对这半杯水,你关注的是半杯水还是空缺的一半? 关注空缺的一半——消极的心理暗示; 关注拥有的一半——积极的心理暗示; 提问:你更关注自己所欠缺的还是拥有的? 2.生活实例:泰瑞莎修女的回信 3.学习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简单、重复、正面等。 【设计意图】 1.心理测试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暗示属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确积极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3.通过锦囊妙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环节三】 1. .同伴体验:请每位同学写出同桌的三个优点并读给同桌听,接着大声对他说三遍:“你很棒,你能行!”;角色互换体验; 每位同学伸出右手握紧拳头,对自己说三遍:“我很棒,我能行!” 2.小组活动:体验自我暗示 每个人至少写出三件想实现但无法做到的事:我无法做到…我无法实现…我无法完成……写完后,分别大声向组员朗读自己的三句话。朗读完后每位同学将“我无法”改成“我一定要”,再重新大声朗读,比较前后两次朗读情绪的不同。

暗示教学法

第二章保加利亚:卢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思想 格奥尔基(乔治)·卢扎诺夫(Georgi Lozanov)是保加利亚心理治疗专家所创。他根据心理学的无意识原理,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技能原理,哲学的整体性原理,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受印度瑜伽功的影响而提出暗示教学思想并开始暗示教学实验。 一、发展阶段 (一)成人教育阶段 20世纪60年代,暗示教学小组,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初步实验,并进行理论研究。 (二)普通教育阶段 70年代,在普通教育(小学)中推广实验阶段,扩大到全国。 (三)国际影响阶段 1971年,国际会议召开(保加利亚瓦尔那);1976,国际学术会议(美国洛杉矶);80年代引入中国:暗示教学;情境教学。 二、含义 (一)暗示 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隐喻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间接影响的一种作用方式。 (二)暗示教学 所谓“暗示教学”,就是对环(情)境作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想象、联系和音乐、戏剧等各种方法,营造充满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氛围),引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以发掘学生的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简单说,就是: 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加速学习进程,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教学方法。” 三、原理(依据) (一)心理学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向统一原理、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统一原理。 (二)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分工协调活动原理。 (三)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 (四)哲学的整体性原理 (五)精神治疗学理论。 四、原则 (一)愉快而不紧张原则(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 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学不应带有任何紧张气氛,要使学生在愉快、自然、轻松的情境中学习。在暗示教学中,愉快情绪不是来自要求学生掌

良性心理暗示

良性心理暗示 *导读:所谓“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 据传媒报道,有一位退休工人,因患癌症,被权威医院的大夫“判处死缓”,预计半年内死亡。然而出乎人们意料,如今已过了15年,这位退休工人还愉快地活着,经医院检查症状已基本消失。据这位战胜病魔的老人介绍,他出奇制胜的法宝不是别的,就是“良性暗示”,或叫“愉快引导”。他的具体方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多回忆过去愉快的事情,使自己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其次是排除杂念,“今天感觉特别好”,吃饭前默念“这饭又香又好吃”,睡觉前默念“今晚一觉睡得香”,吃药时默念”这药特别有效”,化疗时坚信“现代科技一定战胜癌魔”,走路时念叨“生命在于运动”等等。另外还利用想象力战胜疾病,想象白细胞能战胜癌细胞,把癌细胞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样长期坚持的结果,渐渐对身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充满信心。这就是“良性暗示”的巨大力量呀! 还有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其作用与良性的心理暗示相反。据一个资料介绍,有一个人进入冷藏室后被无意地关在了里头。顿时他极度紧张起来,越想越十白,越怕越冷,最后被“冻”得缩成一团,竟在惊恐中死去。可是,当时冷冻机压根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并没有冷到冻死人的程度。那么这个人是怎么被“冻”

死的呢?这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作用的结果。他老想着“我快要冻死了”、“我快要冻死了”,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心理暗示”,结果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他死亡悲剧的发生。 所谓“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暗示,常常会于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情绪,以至生理:吠态产生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又叫良性暗示,能够对人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相反,会破坏和干扰人的正常心理和生理状态。对于病人来说,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心境,从而有益于病情的稳定和症状的消除。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破坏禾口干扰人的正常心理和生理状态,以致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紊乱,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情主健康沉浮。精神状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医学专家说过,不良的意念、恶劣的心态,都会迫使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不平衡,从而使体内的免疫力下降。因此,我们保持身体健康,除了积极地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和起居之外,还应当多多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平心静气,心静如水,情绪乐观,这样天长地久,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了,自然能战胜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进行良性暗示时,一定要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心理。如果想一蹴而就,很快取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贵在持之以恒,贵在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让你“心想事成”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让你“心想事成” 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让你“心 想事成”。二战前苏联一位天才的演员N·H·毕甫佐夫,平时老是口吃,但是他通过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结果奇迹发生了,他在演出克服了口吃的毛病。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暗示可以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一种语言或环境的暗示,能够使人很快地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带来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暗示有很多种方法,从作用上讲,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之分。假设我们不小心遗失1000元钱,那么,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呢?一种反应:唉,我是一个倒霉的人,为什么我总这么倒霉呢?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存在这样的消极的想法,我们会难过,心里会有一段时间不舒服。另一种反应:唉,怎么丢了呢,就算破财消灾吧。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由于接受了这个应激事件之后并转化了烦恼,心情就会慢慢的舒畅起来了。 例如参加高考的学生,如果持续保持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自我目标,这种积极的心态会克服高考带来的焦虑。进而改变学生对高考的认知恐惧。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或者瘫痪。这种视力的丧失不是因为视神经受损,而仅仅是因为自我的消极暗示。例如孩子上床睡觉前,母亲关照他:“玩了一天,当心尿床。”果然被母亲说中了。这属于消极的言语暗示。 我们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突发的困难的应激事件,当我们要参加某种活动前或面临竞争之时,注意不要受到消极的环境暗示,言语暗示和他人的行为暗示,而应适当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告诉自己,我可以,我不怕,我坚持……;还可以采取一些动作进行自我积极暗示,如考试紧张时,做个动作,比如说祈祷或别的动作,给自己一套暗示的动作,使自己达到一种特别的心理流畅状态;也可以倾诉,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受挫后如果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收到意想不到你的 效果。还可以优势比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序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其次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发的潜力,正确运转挫折的刺激,挖掘自身潜力。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恐惧,快乐生活,有时还能创造奇迹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

告诉自己,我能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反复的对自己说:“我一定会胜利!我一定会胜利!”不知不觉中,你的心就会自动的指示你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步骤。 ——英国著名外交家查斯特菲尔德《一生的忠告:一位外交官爸爸给孩子的信》 写一段赞美自己的话,在安静的地方大声地充满感情的读给自己听,最后,十分肯定地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訾成怡 (本节插图:鲁迅在《藤野先生》中的积极心理:“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积极的心态呢?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善于利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 大一的时候,我们学了一篇英语课文,叫做《Is There a Doctor in the Body?》,大意如下: 你去找医生看病,总是要拿点药走才安心。但医生发现有的时候病人需要的并不是真正的“药物”,他们需要的是吃一点药来让自己感到安心——我已经吃了药了,不久就会好。所以,有时医生就给患者开一些“placebo”。

“placebo”并不是真正的药,它只是看起来象药片、针剂或胶囊,其实药片是用盐做的,针剂只是注射后没有副作用的水、胶囊里面也是空的。在服用了这些“药”以后,确实有很多人因此痊愈了。反之,患者如果被告知这些“药”只是“placebo”,就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它可以治疗生理上的疾病,当然更可以治疗精神上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受到别人的鼓励,同时,更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进行自我心理暗示,逐步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 (1)对自己说一些鼓舞的话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在他的名著《铸就赢家的心理品质》中写道: 提高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平时的优点大声的复述给自己听。对自己性格中的长处、出色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并把这些评价贯注到自己的大脑利。这种评价带给你的印象越强烈,你那潜在的自我越会被发掘出来。 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 “我行”; “我正期待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