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骨伤病人由于创伤或手术,机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疗程一般较长,伤后大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创伤的修复。因此,要使机体组织从损伤到愈合,仅用药物或手术,手法治疗是不够的,还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成分,临床上应根据骨伤的不同时期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护,才能达到加速骨折愈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一、损伤初期:骨伤初期,气滞血瘀,患者表现为伤肢肿胀明显,伤口出血,疼痛甚至昏迷,电解质紊乱,因卧床致胃肠道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此期饮食当以通络理气,清淡通便为主,宜食高维生索,高钠、高铁、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胶原纤维、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香蕉、豆制品、米粥。理气食物如萝卜、蔗糖均可刺激肠蠕动。蜂蜜、决明子有润肠通便作用,可适当调饮。此期应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及膏梁厚味,以防热毒壅盛,不利伤口愈合或加重便秘。颅脑、颌面损伤的病员用低脂全流饮食,每日6餐。昏迷病人用管饲混合奶、匀浆膳等。

二、损伤中期:经早期活血化瘀治疗,患肢疼痛明显减轻,但气血还不十分凋和、通顺,脏腑还不够协调,骨折尚未连接,病人纳差食少,伤处仍肿痛。宜选用有调和营血,和胃健脾、消肿利尿、接骨续筋之饮食,可食用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磷、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排骨汤、瘦肉及海产品等。指导病人服用山楂茶(生山楂10~20g加适量水煎服),山楂粥(山楂10~12g加米100g共煮为粥服食),以消食健脾胃、散瘀止痛;赤豆红枣粥(赤豆50g,红枣10枚加米100g共煮为粥)、萝卜粥(萝卜、1个加米100g其煮为粥),以清热利尿消肿。同时也可服食丹参膏(片参1000g加水适量水煎3次,去渣合并3次药液加炼蜜250g为膏),日服2次,每次30g,以活血去滞生新,调经顺脉。

三、损伤后期:经过前2个阶段的治疗、调养,此期骨折端已生长骨痂,但不坚固,伤处肿痛已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卧床日久、体质虚弱。此期饮食应以补气养血、调养肝肾为原则。可服食骨头汤鸡汤、豆制品、动物肝肾、新鲜蔬菜、果品、山萸肉、肉桂炖鳖龟等食物,并配以药膳黄芪粥(黄芪30g浓缩成汁加粳米100g待粥成加橘皮3g稍煮,加红糖调匀服,日2次)、黄芪炖乌骨鸡(乌骨鸡1只,去毛及内脏,留肝肾,黄芪50g塞入鸡腹内,加适量水,隔水蒸烂,加食盐少许调味吃肉喝汤,随意服食),能补血养阴、健脾补虚、壮骨健身,更有添精生髓、促进骨折愈合之功效。此期要注意饮食节制,不可因肠胃功能渐复而暴饮暴食,以免过食五昧影响骨折愈合。

骨科病人伤口的修复、手术切口的愈合、功能恢复的速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效果,都与病人的营养状况有关,所以在病人的整个康复过程中,护士要根据病人的营养情况、体质、病程为病人提供适宜的饮食指导。所以,上述3期饮食原则,临床中要灵活掌握,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病人进行营养教育,普及营养卫生知识和饮食治疗原则,使病人明确饮食的重要性,自觉的接受饮食指导,服从并配合饮食营养治疗。

2、存无饮食禁忌情况下,尽量照顾病人的饮食习惯,注意饭菜的色、香、味、形,以增强病人食欲,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做好生活护理,协助其进食。

3、鼓励病人到户外晒太阳,对不能下地的病人,如病情许可,可协助其坐推车或轮椅到户外,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间接促进肠道对钙、鳞的吸收,促进骨中的钙磷代谢,加速骨折修复,对不能到户外晒太阳的病人,要注意补充鱼肝油滴丸、钙剂、酸奶等。

4、了解病人有无其他疾病,如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如有合并症者,应兼顾饮食宜忌以防饮食不当,诱发或加重并发症,而影响整个健康的恢复。

骨科病人压疮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成因分析及对策综述如下:

一、成因分析

(一)骶尾部压疮: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骨科病人多需卧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下肢牵引固定及手术后病人。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骶尾部的生理结构是导致压疮发生的直接原因。骶尾部无肌肉附着,缺乏脂肪保护,紧贴床铺,长期受压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另一方面,骶尾部属视野不易察觉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翻身抬臀减压,病员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不了解,骶尾部极易发生压疮,压疮极易发展下去。

2、病员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患者高龄,瘦弱,肥胖,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3、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

(二)足跟部压疮:足跟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

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

(三)其它部位压疮:枕颌带持续牵引容易致下颌部压疮;骨牵引患者由于体位不正确的体位,大腿根部两侧易卡压在勃朗氏架上;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锁骨固定带的锁扣及铁环易卡压肩背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二、护理对策

1、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病员及陪护增强主观能动性

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压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针对病员与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的缺乏与思想的麻痹,应落实宣教,讲明利害关系,做到主动配合护理。

2、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18~24℃,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体位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臵海绵垫或纱布,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3、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

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严格交接班,使用气垫床,或在病员骶尾臵放海绵薄垫,棉圈体积小,可臵于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时巡视,重点查看骶尾部,足跟部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员更换体位,或适时松解牵引,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4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

1度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对已发生一度压疮建议不要按摩,应持续减压使用气垫床,可局部冰敷获涂擦局部涂擦2%碘酊。2%碘酊可使局部皮肤老化,有能有效杀菌,临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压疮发展。我院临床资料20例压疮,有50%为Ⅰ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2 度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局部减压: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局部悬空待干。大水泡:消毒皮肤-抽水泡内渗液—涂0.1%洗必泰或0.02%呋喃西林—无菌纱布覆盖。

3 度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局部减压,清创,治疗感染,防止创面污染,促进压疮愈合。

4 度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Ⅳ度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共同严肃对待,局部减压,局部清创换药,抗生素点滴或皮瓣移植等。

三、小结:了解骨科病人压疮的成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压疮的认识;介绍骨科压疮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浅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一、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1、物理损伤:由于手术器械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从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

2、病房环境: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3、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即使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灰心、不能自助心理。

4、自身因素: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原理,不同文化教养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5、体位改变: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很有效的对付疼痛。

二、护理措施

1、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2、改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有良好通风与光线、美观、安全的休养环境;夜间为病

人做护理时,力争做到四轻,限制水管、电铃、电话等发出的噪音。

3、心理护理:术前给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如伤口痛、截肢病人的残端痛等,以便病人对未来的经历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减轻恐惧、忧虑心理,潜在的增加病人自己抑制疼痛的化学感受效应,术后注意疼痛的情绪反应,调解病人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分散病人注意力,对可用不可用止痛剂的病人,要讲明止痛药易成瘾的道理,通过心理效应启动其体内“抗痛系统”,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的。

4、饮食护理:因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使患者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下降,使患者营养状况处于低水平,不利于伤口愈合。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乳类、蛋类、鱼和瘦肉、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5、自我放松与按摩:在护理过程中,指导病人做放松动作,如:叹气、打呵欠、腹式呼吸,用衣物支撑手术切口等,这些方法多数患者易于接受,可使紧张的骨骼肌或张力性切口松弛下来,阻断疼痛反应而减轻疲劳和体力消耗,帮助患者入睡。此外,督促家属行局部按摩,增加被动活动量,对减轻骨科术后被动体位患者疼痛尤为重要。

6、适当药物止痛。

7、预防褥疮:因患者疼痛有时可致昏迷或长期卧床,由于局部长期受压,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按摩受压部位,定时翻身,如已发生褥疮或有褥疮早期现象者,要立即进行“褥疮护理”。

骨折并发典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诊断标准分为主要标准、次要标准及参考标准。主要标准包括皮下出血,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X线改变,无颅脑外伤的神经症状;次要标准包括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kPa,血红蛋白下降(10g以下);参考标准包括心动过速、脉快,高热,血小板突然下降,尿中脂肪滴及少尿,血沉快,血清脂肪酶上升,血中游离脂肪滴。其中主要标准2项以上,或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参考标准4项以上可确诊。如无主要标准,有次要标准1项及参考标准4项拟诊断为隐性脂肪栓塞。

2、治疗轻症者鼻管或面罩吸氧。对骨折断端采用骨牵引以稳定骨折。高热者及时降温。给予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20%甘露醇预防脑水肿,极化液保护心肌等其他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

3、护理体会对骨折病人,尤其是股骨干骨折并发其他骨折者,应高度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对已发生者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加强护理。

(1)对此类严重创伤患者,要密切注意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发热一般在38℃,常常是第一个出现的症状。注意观察神志变化,出现神志淡漠时,要排除颅脑损伤。查体时看有无出血点,采集血、尿标本,进行脂肪滴检查,并查血气指标。

(2)股骨干骨折因固定不良制动差,容易诱发脂肪栓塞:当发生脂肪栓塞时,若随意搬动病人可加重症状,故应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保持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无效牵引,每日向牵引眼处滴2次酒精以防止感染。注意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包扎松紧合适勿挤压,可减少脂滴入血。

(3)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往往出现低氧血症:对于多发性长骨骨折要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到低于0.95时应引起重视。治疗措施是纠正低氧血症,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每6~8h清洁内

导管,若有阻塞声应立即更换。②气管周围敷料被痰液污染或渗液浸湿后应随时更换。③随时调整套管系带,防止导管下滑至皮下而引起呼吸道梗阻。④干燥空气易损伤气管黏膜,并使分泌物结为干痂而妨碍正常的排痰作用,故需用1~2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导管口,每4~6h雾化吸入,对粘稠痰在雾化液中加入庆大霉素和糜蛋白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使痰顺利吸出。⑤吸痰一般需深入支气管,若消毒不严,可带入致病菌而致肺感染,在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都要更换吸痰管。⑥吸痰操作要轻柔,抽吸力不宜过大。吸痰管必须放臵一定深度后再连续抽吸,边吸边外移,并轻微上下移动以及旋转。每次吸痰时间<20s,间隔3~5min。

上述护理使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吸入,可防止肺感染、套管脱出及黏膜损害。

(4)高热护理: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适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头部应用冰袋冷敷,必要时使用冬眠疗法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量。

(5)积极预防褥疮:对于昏迷患者要加强翻身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骶尾部使用垫圈,因患者长时间留臵导尿管,应注意尿管护理,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2次,每周更换尿管,每日更换尿袋,严格无菌操作。用湿纱布覆盖口腔,防止口鼻干燥,并进行口腔护理。用0.25%氯霉素眼膏涂眼及凡士林纱布覆盖以保护角膜。

(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病情,耐心疏导,缓解悲观和恐惧心理,使病人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7)指导并鼓励功能锻炼:在保持正确牵引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及踝背伸运动。同时指导患者注意健侧肢体及上肢的功能锻炼。

骨折病人的生活调养

对骨折病人的营养需求与膳食,患者与家庭大多感到固惑,常不得不向医生请教。

其实,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可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使食物易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的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瘀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肿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则新骨生“。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消炎为主。如蔬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然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q,当归10q,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 1次。连续7~1 O天。

中期(3—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和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 0q,骨碎补1 5q,续断10q,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g,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

连用2周。

后期(5周以上):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g,骨碎补15g,续断 10g,苡米50g,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 7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老年骨质疏松症伴发骨折的预防与护理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骨骼系统的代谢性疾病,累及全身骨骼组织。骨质疏松症是指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全身骨痛症或伴发骨折等临床征象的病理状态。骨折往往是骨质疏松症的首发症状或就医原因。骨折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发生率为20%左右。骨折的发生取决于骨的质与量以及导致损伤的外力大小。老龄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的平衡,协调功能衰退,对外界的反应能力降低,使受伤几率明显升高。因此,老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骨折后护理对康复为重要。

一、预防与治疗

1、饮食与钙的摄入:食物钙易吸收,且营养素的摄入较均衡。如:奶制品、黑豆、鱼类,也可口服元素钙、碳酸钙、枸橼硫酸钙、苏糖酸钙,均有较好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每日500~800mg。

2、营养与运动: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是确保骨基胶原成分的基本来源。老年人不应有偏食习惯。多种食物中摄取必需的基本营养素很重要。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保持肌肉的张力和肌力。提高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反应与协调能力。

3、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1)抑制骨吸收的药物: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衍生物。(2)增加骨形成药物:活性维生素D生物,第二代、第三代双膦酸盐等。

4、改变不良习惯:(1)吸烟:吸烟者常伴低骨量,故丢失速率增快。(2)酗酒:酒精中毒降低血清PTH并使尿钙排泄增加。慢性酗酒者血钙水平低,骨形成率降低。(3)咖啡:咖啡增加尿钙排泄。

5、防止跌倒:老年人跌倒有多种因素,应该检查基本平衡功能及时提出忠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去除易跌倒的各种可能原因。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由于骨折病程较长,患者容易有消极心理,

往往出现焦急、悲观情绪。特别是骨质疏松症伴发骨折的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其特殊性。老年疾病的特点是多病性、不典型、发病快、病程短,易有意识障碍,高龄患者不论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血管改变、感染、毒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等均是重要因素。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容易发生全身衰竭,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创伤后经肾综合征是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与剧烈的精神创伤同理,集体创伤也是一些老年人出现言语紊乱,令人难以理解,表情紧张或睡眠困难,心悸、妄想。心理治疗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要争取社会与家庭支持,给予性教育,与患者交心,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疗效,而且还可巩固疗效,促进康复。临床治疗可使用镇静剂及抗焦虑药,如:思若斯,必要时请精神科医生指导。教育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饮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

2、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点是早期发现异常症状,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呼吸、心率,腰麻术后的患者肠胀气是常见症状,常影响排便与排尿。尿量是肾功能状态的指标。对牵引术后的老年患者尤应注意皮肤护理,使之保持有效的牵引位臵、牵引重量,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3、康复护理: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即应开始康复护理。研究认为,一般卧床1周能使松质骨骨量丢失约1%,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缺乏功能锻炼,势必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能力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功能差,甚至出现僵硬或挛缩。肌力的恢复对于术后康复和早期活动很有益处,同时有利于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复发率。应当注意的是,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伴发骨折,在康复治疗中应适时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硬性体位变动,预防再发骨折。

4、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臵换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血液粘滞度高,术前卧床,

手术创伤,术后制动,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血小板聚积,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等。注意肢体皮肤张力,有否肿胀,可疑“血栓”时可查下肢血管多普勒。同时使用抗凝治疗时,观察皮肤有否出血点及其他出血倾向,随时提醒医生复查凝血常规。术后鼓励患者早期积极活动,如进行患者肌肉收缩活动有利于静脉回流。

三、小结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早在数千年前的希波克拉底(Hipocrates)时代就认识到老年骨骼变薄并且易于骨折的现象(骨质疏松)。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的本质有了科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疾病。对老年骨质疏松症伴发骨折一特殊患者群的康复护理更具特殊性。

骨科病人的一般饮食护理、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防便秘饮食骨科手术病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极易发生腹胀与便秘,对原发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骨科病人术后 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有: ①创伤、疾病的初始原因或手术,对病人都是一种不同程度的损伤,身体任何部位受到严重创伤时,胃肠道的蠕动和 吸收都将受到抑制; ②卧床病人缺少活动,全身代谢降低,肠蠕动活动减弱; ③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少食用粗纤维食物和水份,不注意蛋白和纤维素、维生素的补充; ④忽视便意,有些病人对在床上排便顾虑较多,尽量控制排便,造成大便干结; ⑤精神因素,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精神因素均可造成便秘。卧床病人由于环境改变及疾病所致,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减慢,形成便秘。 术后便秘的发生,给病人的进食、睡眠及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择期手术病人进行了围手术期的饮食指导,对预防术后便秘有重要的意义。 预防方法 术前因人因病做好饮食调整,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

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午餐、晚餐前1h或晚餐后吃水果,一日三餐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 术前每日定时排便。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术后6h先喝一杯淡盐水,量约300~400ml,以后每日晨起、饭前先喝一杯温开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ml。术后第一餐以咸流质饮食为主,如鸡汤、排骨汤加煮碎青菜,量约400ml。术后三天内少吃或不吃较甜的点心、奶粉,豆奶粉等,平时饮食同术前。每次进食尽量细嚼慢咽,要求患者每吃一口食物就开始默默计数,数到10才吞咽(时间大于5s),避免快速吞咽过程吞进胃肠较多空气而引起腹胀。 另外,术后前3天食含盐食物,少吃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可能与钠离子吸收过程中改变内分泌,增加肠蠕动有关。 排便是人的基本需求,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便秘不仅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正确的饮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本)讲课教案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 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8、加强巡视,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 9、保注意适当保暖,可加用盖被,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10、四肢创伤病人注意患肢末梢血循环、活动、感觉情况 11、需急诊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1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躁情绪;休克病人宜暂禁食水,口渴时可用湿棉签润唇。 13、休克病人不宜频繁翻身,以免加重病情,但要注意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甘肃省中医院三病区护理部许海燕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38例骨科术后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例,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72h疼痛评估中干预组发生重度疼痛者只有14例,占20.28%,较对照组79.71%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疼痛既是组织细胞病理的提示,也是机体保护性防御反应的紧急信号。手术后反复疼痛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骨折患者术后第一感觉是疼痛。疼痛不仅使患者感受痛苦,剧痛还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有效地止痛是骨折术后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手术病人,男96例,女42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

龄38岁。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加重者仅15例。 2.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2.1 物理损伤:由于手术器械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从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 2.2 病房环境: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2.3 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即使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灰心、不能自助心理。 2.4 自身因素: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原理,不同文化教养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2.5 体位改变: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很有效的对付疼痛。 3.护理措施 3.1 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3.2 改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病室氛围,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尽可能降低噪音,有良好通风

骨科患者饮食指导

骨科患者饮食指导骨科常见的下肢骨折,如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及骨盆骨折等,由于病人长时间卧床不能活动,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会发生便秘。现就饮食方面的问题谈几点体会:病人住院后往往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多数病人及家属认为骨折后只有吃好的、精的才有利于长骨头,让病人吃些大鱼大肉,认为蔬菜没营养,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每天应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以使身体充分获得各种营养素。六大类食物包括: (1)奶类 (2)五谷根茎类

(3)蛋豆鱼肉类 (4)蔬菜类 (5)水果类 (6)油脂类

具体指导: ◆手术或受伤后(例如骨折)蛋白质的流失加速,应多 选择高生理价值的蛋白质食物,例如牛奶(脱脂或低 脂牛奶)、蛋、瘦肉、鱼、家禽类(去皮)等来补充营 养。素食者可以选用黄豆及其制品来补充植物性蛋 白质。、 ◆钙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骨折病人钙大量流 失,应由食物中补充。食物中以牛奶为钙质的最主 要来源;其它富含钙质的食物包括:小鱼干、蛎、蛤 仔、蛋黄、黄豆及其制品(例如豆皮、五香豆干)、深 绿色蔬菜、发菜、紫菜、黑芝麻、白芝麻、酵母粉(健 素糖)等。 ◆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动物肝脏、海产品、 黄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锌较多;动物肝脏、鸡蛋、 豆类、绿叶蔬菜、小麦面粉中含铁较多;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 ◆为加速伤口的愈合、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可 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水果、深绿色及 黄红色蔬菜,如柑橘类、柠檬、蕃茄等。 ◆骨折病人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因为维 生素D在人体内对于帮助骨骼钙化、促进钙的利用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蛋黄、 牛奶、动物的肝脏(如猪肝、牛肝)、鱼肝油等。此外, 日光可活化皮肤内的维生素D,所以时常照射阳光 也是获得维生素D的好方法。 多喝水。水分可以调节体温、帮助消化吸收、运送养分、预防及改善便秘。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增加 饮水量,一天至少饮用3,000~4,000毫升,可以 稀释尿液的浓度,预防结石。 骨折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忌盲目补充钙质。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 (3)忌偏食 (4)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

骨科病人术后饮食时间及调护

骨科病人术后饮食时间及调护 发表时间:2011-11-25T10:22:07.4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郭雨春 [导读] 此期骨折端已生长骨痂,但不坚固,伤处肿痛已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卧床日久、体质虚弱。郭雨春(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68-02 饮食是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精华,对于各种疾病都有辅助治疗的效果。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对于骨科病人也不例外。 骨科病人一般病程长,骨折后由于气血失和,骨折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所以,饮食对于骨科术后病人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由于大部分骨折病人长时间卧床不能活动,以及饮食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发生便秘及营养失调。这样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影响治疗,甚至出现并发症。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病人饮食指导上多下功夫,尽量做到营养丰富、均衡。 1 术后饮食时间 如局麻和小手术病人,术后回病室无麻醉药物反应即可正常进食或根据病人情况给予饮食。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6小时后无恶心、呕吐等反应给少量流质饮食,并根据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普食。全麻术后待病人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先给少量清淡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手术时骚扰消化道一般术后24~72小时禁食,待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质饮食。 2 饮食调护 骨伤早期,患者伤肢肿胀明显,伤口出血,疼痛等原因,因卧床致胃肠道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此期饮食以清淡通便为主,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苹果、香蕉、豆制品、汤、米粥等;通气食物如萝卜、蔗糖等均可刺激肠蠕动;蜂蜜、决明子有润肠通便作用。此期应忌酸辛辣、生冷、油腻、煎炸等食物,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伤口不愈合或加重便秘。 3 损伤中期 患肢疼痛明显减轻,骨折尚未连接,此期进营养丰富、选用有调和营血、和胃健脾、消肿利尿、接骨续筋之饮食,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食用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磷、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排骨汤、瘦肉及海产品等。指导病人服用山楂粥,以消食健脾胃、散瘀止痛;赤豆红枣粥、萝卜粥、以清热利尿消肿。同时也可服食丹参膏,以活血去滞生新,调经顺脉。此期忌过食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 4 损伤后期 此期骨折端已生长骨痂,但不坚固,伤处肿痛已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卧床日久、体质虚弱。此期饮食应以补气养血、调养肝肾、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为原则,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可服食骨头汤、鸡汤、豆制品、动物肝肾、新鲜蔬菜、果品、山萸肉、肉桂炖鳖龟等食物,并配以药膳黄芪粥、黄芪炖乌骨鸡,能补血养阴、健脾补虚、壮骨健身,更有添精生髓、促进骨折愈合之功效。鼓励病人到户外晒太阳,对不能下地的病人,如病情许可,可协助其坐推车或轮椅到户外,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间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中的钙磷代谢,加速骨折修复,对不能到户外晒太阳的病人,要注意补充鱼肝油滴丸、钙剂、酸奶等。 参考文献 [1]阳世伟,殷磊,李健.饮食教育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2-14. [2]黄春英.饮食教育对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疗效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第6卷第7期(上半月版).

骨科饮食指导

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 对于骨折患者,选择正确的饮食调理,可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生活中,人们往往以为吃什么补什么,认为骨折病人就应该多喝各种各样的骨头汤。然而,饮食调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随意,其中有很大的学问。做好饮食调配,可以减轻痛苦,促进愈合。 在骨折制动(制动就是限制活动,防止肌肉将两骨折端拉开,使骨断端错位)期间,应以鱼、虾、乳、蛋、禽等易消化、易吸收的动物蛋白为主,饮食清淡,低盐(每日不超过5克)和低脂饮食,避免动物性脂肪和煎炸食品摄入过多,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在骨折制动期间不宜摄入过高的钙质,以防发生泌尿系统结石,如有摄入钙过多者,可确保有足够的液体摄入,以促进钙的排出。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摄入钙量为1000~1500毫克。 骨折初期 在骨折初期,骨折部位有大量渗血,患者会出现低热、口渴、心烦等症状,应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瘦肉、鸡蛋、清蒸或煲汤为好,同时多吃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或煎炸等食物。 骨折中期 在骨折中期,骨折局部淤肿开始消退,疼痛减轻,骨折部位开始生长,此时可多吃些甲鱼、鸽子等,一般以清蒸或煲汤为主,辅以一些黄芪、枸杞等中药,加工成药膳,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可加快骨折愈合。禁忌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有:蒜、姜、韭菜、辣椒、花椒、胡椒、桂皮等)。 骨折后期 在骨折后期,经X光检查,骨折已愈合,开始功能锻炼。此时无需忌口,可恢复正常饮食,适当增加各类食物的摄入,以补充体育锻炼的消耗。 骨折手术患者 对于手术患者还应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锌(锌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肝、鱼、瘦肉、禽蛋、牡蛎等),以利于伤口愈合,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防止便秘,少吃甜食,少饮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烟酒要节制,注意多晒太阳。

骨折病人的饮食指导

骨折病人的饮食指导 现在骨折的人越来越多,坚硬的骨骼愈合时间长,对人体生理干扰较大,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来临,老年骨折病人占的比例不断增多,绝大部分的病人不拌有内脏的损伤,但是由于经历了创伤或手术打击,终日卧床,运动减少,原先的生活节律被打乱,往往食欲下降,不想吃东西。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要在饮食上多下功夫。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惧佳,能刺激食欲。对骨折病人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宜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为了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该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第一阶段:伤后1~2周为炎症消退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骨折端也易发生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此时由于创伤对胃肠道的刺激,短期内出现肠蠕动简慢、腹胀、食欲不振等。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介于正常饮食与半流食之间的软食,如:新鲜蔬菜加瘦肉末做成的软面食、豆制品、蛋类等,忌辛辣、油腻食品。 第二阶段:伤后3~5周为骨痂形成期,此时的饮食应由开始的清淡改为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用于增加全身营养。满足骨痂生长的需求,如:排骨汤、瘦肉、炖水鱼、动物肝脏、乳制品等。老年人骨折多由骨质疏松引起,钙的重吸收又加重了骨质疏松,因此还应加补高钙饮食,如:豆类、海带、虾皮、芝麻等,同时可以补充维生素D,以利钙的重吸收,戒烟、酒。 第三阶段:伤后6~8周为骨痂成熟期,这时的饮食应以滋补位为主,除正常饮食外还应加补猪、羊骨汤,炖老母鸡汤等。由于骨折后需要卧床3~12周,以宜出现便秘。因此还应多食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和水果,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500ml,按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每日3次,促进排便、防止便秘。 据最新研究,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 这几种微量元素,有的参与组成人体代谢活动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胶原和肌红蛋白的原料。骨折后病人体内这种微量元素的血清浓度均明显下降。因此,设想在骨折早期适当补充,可能有利于愈合。 骨折病人不必“忌口”,对饮食没有什么特殊限制,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指出,就是不要吸烟。香烟与很多疾病有关,包括心脏病和癌症,并可损害皮肤伤口愈合能力。进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吸烟还可以影响骨折愈合。通过x射线监测,了解骨折病人手术后新骨生长情况,发现吸烟者生长1厘米新骨平均2.98个月,而不吸烟者只需要2.32个月,戒烟者则需要2.72个月。科学家认为,在香烟所含的数千种有害物质中,尼古丁在影响骨愈合中起关键作用,它能显著降低人体组织的氧含量,消弱了机体制造胶原的能力,而胶原是一种对于新骨形成有用的蛋白质。 一.骨科病人术后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有:⑴创伤、疾病的初始原因或手术,对疾病都是一种不同程度的损伤,身体任何部位受到严重创伤时,胃肠道蠕动和吸收都将受到抑制;⑵卧床病人减少活动,全身代谢降低,肠蠕动活动减弱;⑶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少食用粗纤维食物和水分,不注意蛋白和纤维素的补充;⑷忽视便意,有些病人对床上排便顾虑较多,尽量控制排便,造成大便干结;⑸精神因素,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焦虑、恐惧、悲观等精神因素均可造成便秘。卧床病人由于环境的改变及疾病所致,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减慢,形成便秘。 术后先喝一杯淡盐水,量约300~400ml,以后每日晨起。饭前先喝一杯温开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ml。术后第一餐以咸流饮食为主,术后3天内少吃或不吃较甜的点心、奶粉,豆奶粉等,平时饮食同术前。每次进食尽量细嚼慢咽,要求患者每吃一口食物开始默默计数,数到10才吞咽,避免快速吞咽过程进胃肠较多的空气而引起腹胀。 二.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后壁血肿刺激肠系膜交感发生障碍,影响肠壁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骨科病人的术后护理

文献综述 骨科病人术后常见症状的护理 [摘要] 目的综述骨科病人术后常见的症状的护理方法方法广泛查阅有关骨科病人术后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采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程序的临床技术,解决好骨科病人术后出现的疼痛,便秘,异常心理问题等症状,对于术后病人有重要意义结论高质量的骨科术后护理是病人机体迅速康复的保证。 [关键词]骨科病人;护理技术;术后疼痛 手术是骨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科病人术后常见表现包括疼痛,便秘,异常心理问题等症状,病人大多起病急,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住院期间需要协助其生活护理及培养自理能力,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骨科病人术后相关文献的研究,阐述相应术后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护理对策及其取得的良好的临床效果,表明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 高质量的骨科术后护理是病人机体迅速康复的保证。 1术后疼痛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镇痛是临床常见的医疗方式,对术后镇痛的高度重视是近十年来麻醉学和外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观念更新。患者对于术后镇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护理方式成为重要的医学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变化.整体化和个性化镇痛护理成为镇痛护理的新模式回[2]。 1.1疼痛的正确评估评估方法: 临床上通常使用文字描述评分法(VSD)是把一直线等分成5份,每个点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0无疼; :1:微疼;2:中度疼痛; 3:重度疼痛;4:剧痛. 让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位置全面的评估疼痛应从患者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综合评估,要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技能,评估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规律及伴随的症状和诱因,观察疼痛过程中患者的表情动作声音以及饮食睡眠情况客观准确评估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让患者的疼痛及时得到缓解。 1.2疼痛的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疼痛能增加不良的情绪,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讲解有 作者简介: 关疼痛的知识,在交谈中让患者感到可依赖和信任,同时倾听患者的主诉,认可其疼痛感受在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多陪伴患者,稳定其情绪,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心理生理处于

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骨伤病人由于创伤或手术,机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疗程一般较长,伤后大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创伤的修复。因此,要使机体组织从损伤到愈合,仅用药物或手术,手法治疗是不够的,还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成分,临床上应根据骨伤的不同时期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护,才能达到加速骨折愈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一、损伤初期:骨伤初期,气滞血瘀,患者表现为伤肢肿胀明显,伤口出血,疼痛甚至昏迷,电解质紊乱,因卧床致胃肠道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此期饮食当以通络理气,清淡通便为主,宜食高维生索,高钠、高铁、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胶原纤维、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香蕉、豆制品、米粥。理气食物如萝卜、蔗糖均可刺激肠蠕动。蜂蜜、决明子有润肠通便作用,可适当调饮。此期应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及膏梁厚味,以防热毒壅盛,不利伤口愈合或加重便秘。颅脑、颌面损伤的病员用低脂全流饮食,每日6餐。昏迷病人用管饲混合奶、匀浆膳等。 二、损伤中期:经早期活血化瘀治疗,患肢疼痛明显减轻,但气血还不十分凋和、通顺,脏腑还不够协调,骨折尚未连接,病人纳差食少,伤处仍肿痛。宜选用有调和营血,和胃健脾、消肿利尿、接骨续筋之饮食,可食用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磷、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排骨汤、瘦肉及海产品等。指导病人服用山楂茶(生山楂10~20g加适量水煎服),山楂粥(山楂10~12g加米100g共煮为粥服食),以消食健脾胃、散瘀止痛;赤豆红枣粥(赤豆50g,红枣10枚加米100g共煮为粥)、萝卜粥(萝卜、1个加米100g其煮为粥),以清热利尿消肿。同时也可服食丹参膏(片参1000g加水适量水煎3次,去渣合并3次药液加炼蜜250g为膏),日服2次,每次30g,以活血去滞生新,调经顺脉。

骨科病人的饮食指导

骨科病人的饮食指导要做好骨科病人的饮食指导,我们首先要懂得饮食营养的重要性,要了解骨科病人的骨折愈合过程是离不开营养的,只有我们自己懂了,才能把我们懂得的知识顺利传授给病人,让病人听明白,并且按照骨科的营养要求来指导病人,促进骨折的正常愈合,帮助病人早日康复。一、基本知识1、营养的概念及要素营养是指机体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而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纤维素。2、骨折病人的营养代谢特点(1)急性损伤阶段创伤后1-3日,损伤部位的疼痛刺激和心理应激,可引起垂体、肾上腺功能亢进,使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升高,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在多种激素的相互协同下,通过消耗脂肪供应能量,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出现蛋白质相对不足,抵抗力下降,可使病情恶化。(2)转折点阶段创伤后4-8日,垂体和肾上腺功能减退,机体处于负氮平衡,需要及时补充营养,若进食或静脉营养,则能很好吸收。(3)合成代谢阶段创伤后8-14日,生长激素及胰岛素等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基本上恢复到创伤前水平。若食欲良好,可以达到正氮平衡。(4)脂肪累积阶段创伤后10-14日开始,在保证营养支持疗法的前提下,代谢一般能达到平衡。3、骨折伤口愈合与营养需求伤口愈合是一个必须有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糖类、维生素A和维生素C、铁、铜、锌等营养素的补充才能完成的复杂过程。凡影响胶原和蛋白质多糖合成的因素对骨折修复均有影响,如铜、铁、维生素C、维生素A及某些氨基酸。若创伤前营养不良,创伤后又未进行营养支持,则伤口难以愈合,营养不良还可导致免疫力下降,而继发感染。4、营养供给的途径根据病人病情选择不同的营养途径,如一般轻中度骨折病人,神志清楚,可经口进食(按病程需要进食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食和普食)。对骨折合并有脑外伤昏迷的病人,采用管喂饮食,即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混合奶、要素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一般每日4-6次,每次300-400ml,现配现用。对多发性骨折、骨与关节结核、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及恶性骨肿瘤等高代谢状态的病人(负氮平衡),则需要静脉营养支持,补充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必要时少量多次输入血浆,输液时间不宜超过8-12小时,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二、饮食指导要点1、正确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通过询问健康史、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来评估病人的营养,如标准体重(kg)等于身高(cm)减去105。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体重、血清蛋白等,就可大致估计病人是正常(体重)还是轻(体重下降10%-20%)、中(体重下降20%-30%)、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在30%以上)。2、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膳食种类骨科病人常用的膳食种类有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高膳食纤维饮食、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富含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饮食。(1)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在一般饮食的基础上,增加谷类、食糖和植物油,增加牛奶、蛋类及瘦肉类,适用于手术前、后或创伤、高热、感染等病人。(2)高膳食纤维饮食芹菜、韭菜、豆芽等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适用于长期卧床病人,下肢骨折病人一般需卧床半月以上,多伴有便秘,指导病人食用此类食物时,应多饮水,因为高纤维食物是通过增加粪便量以及它的吸水性,促粪便软化且刺激肠蠕动而改善便秘的。(3)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菠菜、杏干、韭菜、油菜、茴香、莴笋叶、芥菜、苋菜、胡萝卜、红薯等植物性食物,还有动物肝脏、河螃蟹、鸡蛋、黄油、全脂牛奶、鸭蛋、鹌鹑蛋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番茄、大白菜、小白菜、柑、橘、红果、鲜枣、草莓、猕猴桃、刺梨、沙棘等。维生素与创伤及手术后愈合康复密切相关,应鼓励骨折病人多食此类食品。(4)富含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饮食创伤后随着尿氮的丢失,铁、钾、镁、锌、硫及磷的排出量增加,还有锌、铜、鉻、铁等微量元素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应注意补充。富含铜的食物:瘦肉、肝、水产、虾米、豆类、白菜、鸡毛菜、小麦、粗粮、杏仁、核桃等;富含锌的食物:牡蛎、虾皮、紫菜、猪肝、芝麻、黄豆、瘦猪肉、绿豆、带鱼、;鲤鱼等;富含铁的食物:动物心、肝、肾、血、蛋黄、虾米、瘦肉类、鱼类为首

骨科病人术后健康宣教

骨科病人术后健康宣教 一、生活起居: 1.生活起居有常,顺应四时,定时给于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 2.向患者及家属强调维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定时翻身。 3.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硬及肌肉萎缩。。 4..戒烟酒,增强体质。 二、饮食: 1、一般手术术后禁食6-8小时后遵医嘱可正常进食、进饮,手术当日应进清淡饮食。次日可正常饮食,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海带、牛奶、紫菜、芝麻、花生、核桃、瓜子、芹菜、油菜、苹果、香蕉等食品,多饮水。 2、促进伤口愈合的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富含胶原的猪皮或猪蹄类食物;富含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食物。 3、骨折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无机盐、含水分多的饮食,每日4-5餐。可下午加维生素AD奶或强化钙酸奶。 4、骨折后期: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如生长期的儿童或绝经期的妇女特别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 三、情志护理 注意患者精神状态,消除恐惧心理,让患者认识功能锻炼是本病主要的治疗和护理手段,使病者积极配合 四、用药护理 告知其不要自行调节加快输液滴速;输液期间不可离开科室。任何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由于体质和耐受性的差异,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一旦出现,请立即向护士反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 五、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四肢骨折的病人患肢固定后,先行末端小关节伸屈活动和肢体肌肉等长收缩,逐渐加强锻炼强度。固定去除后,全面练习各关节活动。

2、腰椎间盘突出术后1日卧床做直腿抬高锻炼,左右交替,以不出现明显疼痛为原则,3天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3、髋关节置换术 a、术后1日可做深呼吸,并做小腿及踝关节活动。 b、术后2-3日进行键肢和上肢练习,患肢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收缩与放松的时间为5分钟,每组20-30次,每日2-3组。拔除伤口引流管后,协助病人在床上坐起,摇起床头30-60度,每日2次。 c、术后3日继续做患肢肌力训练,在医生的允许下增加髋部屈曲练习。屈曲角度不大于90°,以免引起髋部疼痛和脱臼。保持髋部屈曲5秒钟后回原位,放松5秒,每组20次,每日2-3组。

骨科病人饮食指导要点

饮食指导要点: 骨科病人常用的膳食种类有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高膳食纤维饮食、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富含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饮食。 (1)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在一般饮食的基础上,增加谷类、食糖和植物油,增加牛奶、蛋类及瘦肉类,适用于手术前、后或创伤、高热、感染等病人。 (2)高膳食纤维饮食芹菜、韭菜、豆芽等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适用于长期卧床病人,下肢骨折病人一般需卧床半月以上,多伴有便秘,指导病人食用此类食物时,应多饮水,因为高纤维食物是通过增加粪便量以及它的吸水性,促粪便软化且刺激肠蠕动而改善便秘的。 (3)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菠菜、杏干、韭菜、油菜、茴香、莴笋叶、芥菜、苋菜、胡萝卜、红薯等植物性食物,还有动物肝脏、河螃蟹、鸡蛋、黄油、全脂牛奶、鸭蛋、鹌鹑蛋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番茄、大白菜、小白菜、柑、橘、红果、鲜枣、草莓、猕猴桃、刺梨、沙棘等。维生素与创伤及手术后愈合康复密切相关,应鼓励骨折病人多食此类食品。 (4)富含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饮食创伤后随着尿氮的丢失,铁、钾、镁、锌、硫及磷的排出量增加,还有锌、铜、鉻、铁等微量元素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应注意补充。 富含铜的食物:瘦肉、肝、水产、虾米、豆类、白菜、鸡毛菜、小麦、粗粮、杏仁、核桃等;富含锌的食物:牡蛎、虾皮、紫菜、猪肝、芝麻、黄豆、瘦猪肉、绿豆、带鱼、;鲤鱼等;富含铁的食物:动物心、肝、肾、血、蛋黄、虾米、瘦肉类、鱼类为首选,其次是绿叶蔬菜、水果(红果、葡萄)、干果(柿饼、红枣)、海带、木耳、红小豆、芝麻酱、红

糖等植物性食物,其吸收率不如动物性食物。富含钙的食物:鱼松、虾皮、虾米、芝麻酱、干豆、豆制品、奶制品,雪里红、茴香、芥菜茎、油菜、小白菜等。 3、蛋白质的补充成人每日2-3g/kg,儿童为6-8g/kg。告知病人由于创伤出血、渗出、脓液形成、组织坏死等各种原因造成蛋白质的大量消耗,同时高蛋白可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感染,增强抵抗力。由于糖类能参与蛋白质内源性代谢,防止蛋白质转变成糖类(葡萄糖的省氮效果),因此要鼓励病人多吃饭。 4、多食富含胶原的猪皮或猪蹄类食物猪皮或猪蹄内含多种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的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且含有较多的锌,以利伤口愈合。 5、按病程合理饮食促进骨折修复 原则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并按骨折愈合过程予以调配。对卧床病人,应增加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以防便秘;对不能到户外晒太阳的病人需补充鱼肝油滴剂或维生素D片或强化维生素D牛奶、酸奶等;避免吸烟和饮酒,避免咖啡因的摄入,防止骨量减少。对骨折合并肾病、肝病、高血压、心脏病、肺病及糖尿病疾患的病人,应遵医嘱权衡利弊,兼顾全面。 6、指导病人家属督促病人合理营养骨折病人的康复除了住院期间的正规治疗和护理,还需要病人家属在家照顾或督促病人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水,多晒太阳,以及适当的功能锻炼、心理调适、这些与食欲有关的因素是需要注意的。只有食欲正常、心情舒畅、进食环境良好、经济上无困难,才能真正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8、加强巡视,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 9、保注意适当保暖,可加用盖被,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10、四肢创伤病人注意患肢末梢血循环、活动、感觉情况 11、需急诊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1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躁情绪;休克病人宜暂禁食水,口渴时可用湿棉签润唇。 13、休克病人不宜频繁翻身,以免加重病情,但要注意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 【护理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