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

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

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 1、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以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成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从。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3、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部向后延伸,其附着出逐渐发生方位的改变,由前部的前后位转向外侧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的后部,使中鼻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这部分中鼻甲称为中鼻甲基板。 4、窦口鼻窦复合体(OCM):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板,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为窦口鼻窦复合体。 5、利特尔动脉从: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6、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7钩突: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嵴状隆起。 8、鼻阈:鼻翼内侧弧形的隆起,也称鼻内孔,一般所指鼻腔是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9、鼻疖: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于鼻前庭炎。 10、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11、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鼻、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12、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1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 14、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即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 15、腺样体:顶部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汇聚,呈橘瓣状称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 16、咽后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1、2胸椎平面,在中线处被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侧,且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间隙中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17、咽旁隙:又称咽侧间隙或咽颌间隙,位于咽外侧壁和翼内肌筋膜之间,与咽后隙仅一薄层筋膜相隔,左右各一,形如锥体。锥底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 18、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不交通,自成一环称为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19、腺样体肥大: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到成年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称为腺样体增殖或腺样体肥大。 20、腺样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颚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 21、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 2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23、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消失≥10秒。呼吸暂停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型呼吸暂停。

引起耳闷的耳部三大主要原因

引起耳闷的耳部三大主要原因:常有患者反应耳朵堵得慌,这是耳闷的临床表现,患者自己不清楚耳闷引起的原因,专家说: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异常均可导致耳闷。所以,了解引起耳闷的病因非常有必要,单纯的耳闷引起原因比较少,多是因为合并感染引起较多,具体的引起耳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外耳,一般说来,能引起外耳道堵塞的病变均可产生耳闷感,如耵聍堵塞,尤其是耵聍完全堵塞外耳道时;外耳道疖肿,疖肿较大时可堵塞外耳道;外耳道异物,儿童玩耍时喜欢将橡皮、绿豆、塑料小珠等塞入外耳道内,而成人在夏天时常有昆虫等飞入外耳道;最后是外耳道的一些肿瘤,常见的如外耳道乳头状瘤等。 二:对于中耳来说,导致耳闷主要是咽鼓管病变引起的。中耳的鼓室好比一个立方体的小盒子,靠外耳道的一侧是鼓膜。只有当鼓室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也就是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相等时,声音才能最好地传入内耳让人听到。为了做到这一点,耳朵与鼻子之间由一根叫咽鼓管的管子相通,平时吞咽或打哈欠时这根管子会开,空气从鼻子进到耳朵时鼓室内的压力保持在一个大气压。如果碰到感冒等情况,咽鼓管鼻侧的口子粘膜肿胀,管子打不开,鼓室就变成一个密闭的腔,时间一长,里面的空气被粘膜吸收,鼓室变成负压,就会耳闷。 常见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变主要有:急性鼻炎即为普通感冒,此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致咽鼓管咽口狭窄;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鼻中隔严重偏曲等亦可引起咽鼓管咽口狭窄、堵塞;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儿童时期腺样体常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腺样体逐渐缩小,有时腺样体过度肥大可堵塞咽鼓管口;先天性腭裂畸形,腭裂者因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功能异常导致咽鼓管咽口开放障碍;鼻咽部肿瘤,鼻咽部良性肿瘤主要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恶性肿瘤主要为鼻咽癌。 三:内耳,比较少见的情况是内耳疾病,主要为膜迷路病变引起,引起耳闷感的最主要的内耳病变是梅尼埃病,患者有耳闷胀、耳鸣,并伴有发作性眩晕及波动性听力下降是其主要特征。 上述就是引起耳闷的耳部的各种原因,专家说,了解耳闷的原因的意义在于

耳鼻喉科问答题总结

耳 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听骨链:是指三块听小骨链接成锁链状,根据三个听小骨的外形和部位,分别命名为棰骨、砧骨和镫骨,主要是用来起一个杠杆作用,使到达内耳的压强大大增加。 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机制 颞骨位于颅骨两侧,镶嵌在顶骨、蝶骨、颧骨和枕骨之间,参与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的侧壁和底壁。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将颞骨分为5部分,即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 中耳是位于颞骨中的不规则含气腔和通道,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4部分。 中耳鼓室六壁:内、外、前、后、上、下壁 内耳又称迷路,埋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内含听觉和前庭器官。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3个部分 骨迷路包括前庭骨半规管耳蜗,骨窝管内三个腔自上而下为:前庭阶中阶鼓阶, 膜迷路包括位觉斑壶腹山脊内淋巴管膜窝管位觉斑包括椭圆囊斑球囊斑,膜窝管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耳源性脑脓肿发生部位 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等 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咽鼓管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35mm,外三分之一为骨部,内三分之二为软骨部。生理功能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2.引流作用3.防声作用4.防止逆行感染 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平面后端后方1.0-1.5cm处,咽口上方有一隆起的部分称咽鼓管圆枕,其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其上方与颅底的破裂孔相接近 中耳的增压效应 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稍减小,这就是中耳的增压作用。其原因是:(1)鼓膜的实际振动面积与卵圆窗膜的面积之比为17.2:1。如果听骨链传递时总压力不变,则作用于卵圆窗膜上的压强为鼓膜上压强的17.2倍。(2)听骨链杠杆的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3:1,这样,通过杠杆的作用在短臂一侧的压力将增大为原来的1.3倍。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在整个中耳传递过程中的增压效应为17.2×1.3=22.4倍。 耳石器的生理功能 耳石器包括球囊斑与椭圆囊斑,两者都有耳石膜,故合称耳石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人体静态平衡。正常的耳石功能包括线性运动、偏斜、姿势不稳、步态失调和异常眼动的多感觉幻觉 听骨链生理功能 3个听骨以其特殊的连接方式形成一弯形的杠杆,将声波振动由鼓膜传至内耳,实现有效的阻抗匹配。 半规管的生理功能 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 特发性面瘫和Hunt综合症 Hunt综合征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膝状神经节炎,面瘫因感染引发的炎症损害和病毒损害所致。 特发性面瘫唱发病与受凉后,为病毒感染和微循环障碍是神经鞘膜水肿致股管内面神经受压而发生神经功能受损。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 1,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鼻根部与上 唇三角形成区域。 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颈内、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3,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部向后延伸,附着处发生方位改变,前部的前后位转向外侧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的后部,使中鼻 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 4,窦口鼻窦复合体(OCM):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板、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 的自然开口。 5,利特尔动脉丛: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吻合成动脉丛,鼻 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6,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规律的变化,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解除疲劳。 7,钩突: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嵴状隆起。 8,鼻阈:鼻内孔,鼻翼内侧弧形的隆起,一般的鼻腔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9,鼻疖: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多因挖鼻、拔 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可继发于鼻前庭炎。 10,慢性鼻炎: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是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 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 11,变应性鼻炎: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特征是鼻 痒、喷鼻、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 12,鼻息肉: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临床特征是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 13,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临床特征是鼻塞、鼻出血、头痛。 14,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 流通气功能。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 15,腺样体:咽扁桃体,顶部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汇聚,呈橘瓣状。 16,咽后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1、2胸椎平面,在中线处被咽缝分为左右两侧,且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间隙有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 17,咽旁隙:咽侧间隙、咽颌间隙,位于咽外侧壁和翼内肌筋膜之间,与咽后隙一薄层筋膜相隔,左右各一,形 如锥体。锥底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 18,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不交通,自成一环称为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19,腺样体肥大: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到成年则基本消失,但是腺 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 20,腺样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颚骨高拱、唇厚、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缺乏表 情。 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通气不足,伴有打鼾、 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22,呼吸暂停: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消失≥10秒。分中枢性、阻塞性、混合型。 23,中枢性呼吸暂停:无呼吸驱动的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发生时口鼻无气流,丧失呼吸能力,胸腹呼吸运动停止, 血氧饱和度下降少。 24,阻塞性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发生时口鼻气流消失,但胸腹呼吸运动仍然存在,血氧饱和度下降多,结束时伴 有微觉醒。 25,混合性呼吸暂停:1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时表现为中枢性呼吸暂停,继而表现为阻塞性呼吸暂停。 26,低通气/通气不足:睡眠时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或微觉醒。 27,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次/小时) 28,环状软骨: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呈环形的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保持咽喉部形态、呼吸道畅通。 29,环甲膜: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中央部分增厚。 30,喉阻塞:喉梗阻,喉部或邻近组织的病变,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呼吸困难,若不迅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 31,四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 32,咽鼓管:颞骨鼓部与岩部交界处,颈内动脉管的外侧,上方仅有薄骨板与鼓膜张肌相隔,是通鼓室与鼻咽的 管道,成人全长约34cm 。

耳鼻喉简答题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答:1咽鼓管功能障碍1)机械性阻塞2)功能障碍2中耳局部感染: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3免疫反应 ◆扁桃体手术适应症 答:1粘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3慢性扁桃体炎以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的器官的病变有关联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要慎重 ◆扁桃体手术禁忌症 答:1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一般不施行手术,需炎症消退后3-4周方可手术。2血液病,高血压,代偿机能不全的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等均不宜手术。3风湿热及肾炎等全身症状未控制时不宜手术。4在脊髓灰白质炎及流感,妇女月经期及月经期暂时不宜手术。5病人家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高者。白细胞计数低于3000以下者。6仅很少次数的扁桃体发炎,不一定要切除扁桃体。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答:1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及时行气管切开术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3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防止血流流进下呼吸道或术后局部肿胀妨碍呼吸 ◆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答:1皮下气肿2纵膈气肿3气胸4出血5拔管困难 ◆喉阻塞的临床分度 答:一度,安静是无呼吸困难。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脉搏常正常。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明显,并出现缺氧症。四度,呼吸极度困难。 ◆喉阻塞的治疗原则 答:一度,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二度,因炎症引起者,用足量有效地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大多可避免气管切开。三度,有炎症引起,喉阻塞时间较短者,在密切观察下可积极使用药物,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四度,立即进行气管切开。 ◆喉阻塞的处理原则 答:对急性喉阻塞的病人,须争分夺秒,因地制宜,迅速解除呼吸困难,以免造成窒息或心力衰竭。然后根据其病因及呼吸困难的程度,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食管四个狭窄的分布 答:第一个狭窄是食管入口,第二个狭窄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第三个狭窄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为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臂所致,第四个狭窄,相当于第10胸椎平面,为食管穿过膈肌所致。 ◆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梅尼埃尔氏病: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以致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头内胀痛症状的疾病。 ◆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的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是临床上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耳鼻喉简答题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答:1咽鼓管功能障碍1)机械性阻塞2)功能障碍2中耳局部感染: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 是无菌性炎症。3免疫反应 ?扁桃体手术适应症 答:1粘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 呼吸及发声功能3慢性扁桃体炎以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 关联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要慎 重 ?扁桃体手术禁忌症 答:1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一般不施行手术,需炎症消退后 高血压, 代偿机能不全的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等均不宜手术。 未控制时不宜手术。4在脊髓灰白质炎及流感,妇女月经期及月经期暂时不宜手术。 5病人 家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高者。白细胞计数低于 3000以下者。6仅 很少次数的扁桃体发炎,不一定要切除扁桃体。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答:1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 3~4度喉阻塞,尤其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 3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防止血流流进下呼吸道或术后局部肿胀 妨碍呼吸 ?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答:1皮下气肿2纵膈气肿3气胸4出血5拔管困难 ?喉阻塞的临床分度 答:一度,安静是无呼吸困难。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 脉搏常正常。三度, 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明显,并出现缺氧症。四 度,呼吸极度困难。 ?喉阻塞的治疗原则 答:一度,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二度,因炎症引起者,用足量有效地抗生素和糖 皮质激素,大多可避免气管切开。三度,有炎症引起,喉阻塞时间较短者,在密切观察下可 积极使用药物,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四度,立即进行气管切开。 ?喉阻塞的处理原则 答:对急性喉阻塞的病人,须争分夺秒,因地制宜,迅速解除呼吸困难,以免造成窒息或心 力衰竭。然后根据其病因及呼吸困难的程度,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食管四个狭窄的分布 答:第一个狭窄是食管入口, 第二个狭窄相当于第 4胸椎平面,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 所致,第三个狭窄相当于第 5胸椎平面,为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臂所致, 第四个狭窄,相 当于第10胸椎平面,为食管穿过膈肌所致。 ? 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 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梅尼埃尔氏病: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以致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头内 胀痛症状的疾病。 ?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的前下部的 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是临床上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 ):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 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三类: 单纯性、骨疡型、胆脂瘤型?耳流脓:多间歇性。持续性。 或与邻近的器官的病变有 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 3-4周方可手术。2血液病, 3风湿热及肾炎等全身症状

05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相关疾病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相关疾病的应用 梁茂金,郑亿庆,张志钢,许耀东,区永康,陈穗俊,杨海弟,司瑜,陈玲,邱 泽恒 通讯作者:郑亿庆,email:yiqingzheng@https://www.doczj.com/doc/ca18030290.html, [摘要]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及其适应症。方法:连续收集咽鼓管相关疾病患者46例(74耳),男25例,女21例,年龄18岁~70岁;其中症状性咽鼓管功能不良22例,分泌性中耳炎15例,鼓膜膨胀不全4例,上鼓室内陷袋2例,梅尼埃病3例。所有患者术前咽鼓管测压均证实咽鼓管阻塞性功能不良,并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用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对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耳内水泡声、耳鸣等进行主观症状评估,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评分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周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VAS评分:8.2±1.4 vs. 2.0±1.2,6.2±1.2 vs.3.1±0.8,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1月,症状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症状持续消失,术后3个月,症状无反复。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阻塞性咽鼓管不良及咽鼓管相关的中耳疾病短期治疗效果良好,长期治疗效果有待观察,可能为解决咽鼓管相关疾病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咽鼓管功能不良,分泌性中耳炎,膨胀不全,内陷袋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balloon dilation eustachian tuboplasty) in eustachian tube related diseas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ETBD) in treatment of eustachian tube related diseases and investigate the indications for ETBD. Methods:forty six patients (74 ears) of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were recruited, 25 male and 21 female, age from 18 to 70 years old. Of which, 22 were diagnose of symptomatic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15 for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4 for tympanic atelectasis, 2 for attic retraction pocket, and another 3 were Meniere's disease. Technique of tubomanometry (TMM) showed obstructive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in all patien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received ETBD and followed up with VAS evaluation of ear fullness, muffled hearing, poping sound in the ear and tinnitus. Results: ear fullness, muffled hearing released with one week (ear fullness:8.2±1.4 vs. 2.0±1.2,P<0.05, muffled hearing:6.2±1.2 vs.3.1±0.8, P<0.05). No recurrence was seemed within one month. Poping sound in the ear and tinnitus were slight increase within one week, but released in one month post the operation. On one month post the operation, effusion disappeared in all 15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3 tympanic atelectasis recovered and 1 turned better. TMM retest showed all the Eustachian tube can be opened with swallow. Conclusions: ETBD have good short-term effect in obstructive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and eustachian tube related middle ear dysfunction. However, the long-term effect needs further study. ETBD might provide a good way to solve the eustachian tube related diseases. Key words: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atelectasis, retraction pocket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以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成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从。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3.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部向后延伸,其附着出逐渐发生方位的改变,由前部的前后位转向外侧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的后部,使中鼻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这部分中鼻甲称为中鼻甲基板。 4.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板,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5.利特尔动脉从:鼻腮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腮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6.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千解除疲劳。 7.钩突: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峙状隆起。 8.鼻阐:鼻翼内侧弧形的隆起,也称鼻内孔,一般所指鼻腔是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9.鼻疗: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千鼻前庭炎。 10.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11.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鼻、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12.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1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 14.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即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 15.腺样体:顶部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汇聚,呈橘瓣状称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 16.咽后隙:位千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千第1、2胸椎平面,在中线处被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侧,且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间隙中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17.咽旁隙:又称咽侧间隙或咽颌间隙,位千咽外侧壁和翼内肌筋膜之间,与咽后隙仅一薄层筋膜相隔,左右各一,形如锥体。锥底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 18.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腮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不交通,自成一环称为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颊下淋巴结等组成。19.腺样体肥大: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到成年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称为腺样体增殖或腺样体肥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