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课程代码:0300049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RegulationandProfessionalEthicsofBroadcastandTelevision 执笔人:

编写人员:

审核人: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注:以上表格字体均为五号宋体,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五号楷体]

[学时分配]

[注:以上表格字体均为五号宋体,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均为五号楷体]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现状及新闻传播活动的

法律规范和其他行业行为规范。本科程开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重点难点]新闻法制建设的现状,本科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二、《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开设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新闻传播法概述

一、世界新闻传播法简介

二、我国新闻立法的渊源及现状

1.新闻传播的法制建设

2.新闻立法难在何处

三、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其他行为规范

1.法律规范

2.行为规范

[练习题]

1.名次解释:新闻传播法行政法规道德

2.简述我国新闻传播法与西方新闻传播法的区别

3.怎样理解我国没有《新闻传播法》,但新闻传播活动仍有法可依

第一章新闻与法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中必须依法行事,掌握法律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禁止性规范及新闻与司法的平衡。正确理

解新闻舆论监督对法制建设的促进作用。

[重点难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禁止性规范,新闻与司法的平衡。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规范

一、“双为方针”

二、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三、公民的批评建议与舆论监督

1.公民的知情权与表达权

2.新闻工作者的权利

3.舆论监督的法律关系

四、新闻与法制

1.公开性

2.“新闻审判”

3.新闻与司法的平衡

4.其它规范

第二节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禁止性规范

一、维护国家安全

1.禁止煽动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

2.保密规定

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禁止淫秽、色情的内容

2.禁止宣扬邪教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3.维护民族平等和团结

[练习题]

1.名次解释:舆论导向舆论监督新闻审判新闻自由

2.为什么说舆论监督时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

3.新闻传播活动重禁止性规范的主要内容

4.什么是“新闻审判”,它的危害何在

5.怎样实现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平衡

第二章新闻传播活动中与公民、法人的人格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必须尊重公民与法人的人格

权,特别是名誉权和隐私权,尽量避免新闻侵权行为的发生。

[重点难点]新闻侵权的构成要素及免责,公民与法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教学时数]6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闻侵权行为和新闻侵权法

一、我国新闻侵权法的渊源

1.新闻侵权及与新闻侵权法的概念

2.法律中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

二、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

1.作品已发表

2.违法事实

3.具有特定指向

4.主观上有过错

第二节新闻传播与名誉权

一、侵害名誉权的对象

1.名誉权的概念

2.法人

3.非法人组织

4.死者

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1.诽谤

2.侮辱

3.犯罪

三、侵害名誉权的抗辩和排除

1.真实

2.公正评论

3.特许权

第三节新闻传播与隐私权

一、隐私

1.隐私的法律概念

2.我国法律对隐私的保护

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

1.公布、宣扬隐私

2.侵入私生活区域

三、侵害隐私权的排除

1.公共利益

2.当事人同意

3.使不可辨认

四、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新闻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

2.新闻侵权行为承担责任的方式

[练习题]

1.名次解释: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新闻侵权公正评论特许权

2.简述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3.新闻传播活动中容易发生那些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4.怎样对新闻侵权指控进行特许权抗辨行使特许权要注意什么

第三章新闻传播活动与着作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着作权人和传播者的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过

程中注意对着作权的保护。

[重点难点]着作权人的权利对着作权的法律保护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节着作权的内容及传播者的权利

一、着作权的基本内容

1.着作权主体

2.着作权客体

3.着作权的各项权利

二、传播者的权利

1.传播者权的概念

2.邻接权

3.出版者权

4.表演者权

5.录音录像作者权

6.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权

7.互联网内容服务者的传播权利

第二节着作权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一、不适用着作权保护

二、合理使用

三、法定许可使用

四、侵犯着作权的法律责任

1.违约责任

2.侵权责任

3.行政责任

[练习题]

1.名词解释:着作权人许可使用邻接权法定许可使用

2.简述着作权和邻接权的具体权利

3.新闻报道有那几种情况适用合理使用

4.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制作节目想有怎样的权利

第四章重大新闻和特别信息的发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重大政务新闻和特别信息发布时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在新传播活动中犯错误。

[重点难点]重大政务新闻统一发布、特别信息发布应遵循的原则,证券信息的真实、准确、

完整性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要新闻和特别信息的发布

一、重要政务新闻

1.定义

2.具体规定

二、有关国家领导人的作品

1.概念

2.审批制度

3.处罚

三、特别信息的发布

1.天气预报

2.疫情、震情、汛情

3.地图

第二节证券信息和新闻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1.重大信息和文件限时公布制度

2.临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报告制度

3.重要文件审查验证制度

4.内幕信息不得提前泄露

二、证券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1.禁止不实、虚假信息

2.不得有重大遗漏

3.不得断章取义及片面诱导

三、作者限制及法律责任

1.刊播证券信息的传媒和发表投资咨询文章的资格

2.具体限制

3.法律责任

[练习题]

1.为什么重大新闻要统一发布

2.特别信息发布应注意的问题

3.证券信息法不适应遵循的原则

第五章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最高行政法规——《广播电视管

理条例》的主要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重点难点]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审批,传输覆盖网的建设,节目制作与播出管理,

卫星电视的接收与发射。

[教学时数]6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广播电视管理的法规的规范内容

一、主要法规

1.宪法和民法中对广播电视管理的主要内容

2.综合管理的法规

3.广播电视管理法规

二、主要规范内容

1.新闻工作者的规范内容

2.保护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

3.着作权的保护

4.广告经营管理

5.禁止播出的法规

6.综合性法规

第二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主要内容

一、出台的背景

二、主要内容

1.管理体制

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与审批

三、《条例》的特点

1.权威性

2.全面性

3.针对性

4.可操作性

[练习题]

1.简述广播电视管理方面的主要法规

2.试述《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第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维护党的新闻工作者形象,

提高媒介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了解关于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要道德法规。

[重点难点]行业主要法规及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6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法规

一、新闻队伍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从“放火、防盗、防记者”说起(传媒公信力)

2.“道德丢失”的主要表现

二、主要法规

1.宪法中关于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第22、35、51、53条)

2.《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3.《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

4.《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实施方案》

5.《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6.《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第二节广播电视行业职业道德

一、《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

1.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2.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3.《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实施方案》的内容及特点

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

1.具体要求

2.意义

三、《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1.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2.具体规范

[练习题]

1.为什么说道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2.简述现行行业中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内容

3.试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第七章广电从业人员的素质思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广电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内涵,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重点难点]广电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广电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广电从业人员的社会角色

一、社会责任感

二、党性原则、大局观

1.政治素质

2.大局意识

第二节广电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新闻传播理论知识

二、新闻的敏锐性

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扎实的文学功底及财经知识

第三节广电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

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二、远离“金钱”,严禁“有偿新闻”

三、提高自身素质,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练习题]

1.试论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怎样认识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角色

课程考核方式:《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采用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并与平时学习情况、个人表现等结合起来的考试方式。也可创新其他方式进行考核。

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选择一项: A、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的中央决算草案,经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批准 B、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的中央决算草案,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C、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本级决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D、由乡级政府编制的决算草案,由本级人大审批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A、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的中央决算草案,经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批准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企业有下列( )情形的,不得领购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选择一项: A、借用他人增值税专用发票 C、私自印制增值税专用发票 B、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提供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应纳税额等资料 D、未按规定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B、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提供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应纳税额等资料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业发票的有( )。 选择一项: A、商业零售统一发票

B、商业批发统一发票 C、广告费用结算发票 D、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C、广告费用结算发票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程序法的是( )。 选择一项: 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C、《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不属于账账核对的项目是()。 选择一项: A. 总账与日记账核对 B. 总账与明细账核对 C.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D. 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的有关明细账核对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C.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各级主管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还应当由( )财政、审计部门派人监销。

《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课。旨在启发学生从适应自我发展出发,转向适应社会生活,进而适应职业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为学生从业就业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与成功,职业支点,职业与企业,职业的法律保障,职业生涯发展。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感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职业的涵义 (2)熟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3)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4)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 (5)熟悉求职方法和创业模式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过程要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讲授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充分运用实例、教具、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力度。 (3)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4)教学中可根据实际运用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职业与成功 教学要求: 1、理解职业的涵义 2、掌握职业的基本特征和人生功能 3、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 4、了解职业规划的途径 5、了解职业成功的要素 教学内容: (一)职业是人生的基石

1、职业来自社会分工 2、职业的基本特征 3、职业的人生功能 (二)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1、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3、职业道德的作用 (三)面向成功的职业规划 1、确立职业理想 2、进行职业规划 3、理解职业成功的内涵 4、了解职业成功的要素 二、职业支点 教学要求: 1、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2、理解职业道德行为的内涵 3、熟悉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教学内容: (一)职业道德规范 1、集体主义原则 2、爱岗敬业 3、诚实守信 4、办事公道 5、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 (二)职业道德行为 1、职业道德行为的内涵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2、名誉权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 3、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4、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公开真实意图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调查参与活动 5、抗辩事由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 6、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不能直接作用于受众,影响他们的想法,但是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安排议题和提供的信息来影响受众 7、有偿新闻在新闻活动中,由采编人员介入的一切以金钱或者金钱等价物交易的行为 8、新闻侵权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9、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简答 1、记者需不需要暗访,要考虑哪几点? 答:1所要获取的信息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重要性2 一切获取信息的其他方式都无济于事3披露该事件而阻止的危害明显大于因采取欺骗手段而引起的危害的 2、隐性采访的合理运用? 答:1不得做为常规方式使用,使用了要向上级报告 2 隐性采访的内容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利益的重要性 3 不得伪装特定身份如公安、政府官员 4 不得为了获取证据对采访对象进行诱导 5 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 6 进行暗访之前尽量告知上级部门,获取上级的配合 7 隐性采访结束后,应对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进行技术处理 3、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权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4、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1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3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5、新闻侵权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1报导内容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采访时偏听偏信,未找被批评人核实情况以至于报道的主要事实失3报道内容是真实的,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 6、什么是新闻侵权,其特点是什么? 答: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其特点是1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造成侵害,其中由以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2从传播方式上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3从后果上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

关于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之我见 对于以后将从事会计工作的我们来说,贯通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相当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关于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密切相关。 当今,由于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在社会上显现出其重要性,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我国乃至世界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考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反映。而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维护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是伴随社会分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还有社会分工的区别,但各种职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应把为人民服务、热爱本职工作、正确处理个人、团体(单位)和国家三者利益关系,作为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国家对会计人员提出的主要职业道德要求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作了具体规定: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4、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此外,会计人员廉洁奉公是保证会计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应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成因 从全国物价、税收、财务大检查和对部分国有太中型企业及重点亏损企业审计情况可以看出,层出不穷的虚假会计报表从多个侧面折射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中职德育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总学时:36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毕业生“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形势、就业与创业政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择业观念、择业技巧、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创业基本程序、创业实务知识等方面教育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活动,教育、启发、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了解就业创业、形势和就业、创业政策、掌握就业、创业技巧,增强承受挫折和竞争的能力,培养具有崇高的社会道德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观念和掌握过硬专业技能的智能型、复合型和社

会型技术人才。二、课程的内容、要求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章就业与创业的形式和政策第二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学好本课程的目的、意义。教学主要内容:一、概述 1、什么是就业 2、什么是创业 3、什么是就业与创业指导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1、《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性质2、《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任务3、《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三、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意义 1、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3、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 4、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四、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1、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禁止非法出版【P30】 定义:未经批准的出版物和出版活动都是非法的。非法出版活动和非法出版物在我国都是严格禁止的。 1.非法出版:非法出版物是指未经批准印制的出版物。 非法出版物的七种形式: 1)伪称根本不存在的出版单位印制的出版物 2)盗用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名义印制的出版物 3)盗印、盗制合法出版物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销售的出版物 4)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不署名出版单位或署名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 5)承印者以牟取暴利、非法利润为目的,擅自加印、加制的出版物 6)被明令解散的出版单位的成员,擅自重印或以原编辑部名义出版的出版物 7)其他非法出版单位印制的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 2.非法出版行为及处罚 1)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2)假冒报刊名称出版3)转让刊号和出版权4)盗印报刊 新闻传播与肖像权【P51~53】 1.定义: 肖像:是公民以面部为中心的形态和神态的客观表现形式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 2.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一般的侵权行为: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他人肖像权;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侵害他人肖像权 2)网络上的侵权行为 移花接木:是将别人的照片作带有商业目的甚至是色情目的的使用,不仅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更有可能触犯他人隐私权。 恶意侮辱他人肖像:是指故意拍摄、制作丑化自然人形象的作品的行为等 擅自创制他人肖像:是指未经肖像权人许可,改编、创作他人肖像也构成侵权 以上侵害肖像权的方式往往并不单独运用 3)肖像的合理使用情形 A.对于当于国家领导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著名社会活动家、学者、演员、运动员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为了报道其活动和事迹 而使用其肖像,不构成侵权 B.使用参加集会、游行、仪式、庆典或其他公共活动的人的肖像 C.国家机关为了执行公务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D.为了公民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E.为了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他人的肖像 F.为了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需要而有限地使用公民的肖像 G.基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使用。这种使用是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而进行的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2?指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立业创业能力、依法从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初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职业及职业素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习热情,培育职业意识;使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认识提高自己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的产生、演变和职业的多样性;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理解本专业的社会意义及其与相关职业群的关系;理解“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识记职业素质。 运用:举例说明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分析各种职业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例说明所学专业可以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和这些证书对求职择业的意义;举例说明职业素质各构成要素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职业与职业演变 (1)职业 职业的内涵。

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 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Legal ethics 适用专业: 法学本科专业课程编号:12012030 学学时数:32 分数:2.0 编写日期:2007 年8 执笔人: 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是为培养和检验法学本科专业学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法律职业道德的传承与发展是法律职业共同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法律职业共同体能否保持其崇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法治社会中的精英团体,即法律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高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道德水平的状况,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拥有社会公信和社会尊重,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

掌握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理会对它的道德评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认识到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律执业者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念和体系, 道德素养。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讲授过程之中根据教材的结构安排给学生制定相应课堂讲授: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参考书,注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查资料、自学的良好结合。 主要锻炼学生以多种形式安排学生练习,针对法律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作业方面: 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相关问题考试环节:本课程考试主要以闭卷形式进行,的延展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学时)法律职业道德概说(第一章 4 教学内容: 法律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渊源,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法律职业道德的功能 教学要求: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英国的广告管理: 《广告和促销守则》 《广告标准和从业守则》(独立电视委员会) 二、中外广告管理的具体比较 (一)比较广告 又称“对比性广告”“竞争性广告”利用各种媒介对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同其他产品或… “直接比较广告”(指名道姓的) (二)虚假广告 1、同广告主串通发布虚假广告 2、不能提供广告主的名称及地址 3、被证明其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 三、中外抵制“有偿新闻”的规范措施 有偿新闻:新闻记者、编辑或媒体因接受钱物及其他利益后以新闻的形式发布的信息。 (一)中国对“有偿新闻”的抵制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 二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 三是相关自律规范 (二)国外对“有偿新闻”的抵制 “支票簿”新闻:媒介或者媒介从业人员从采访对象手中买新闻。 1、一些国家的相关职业道德规范 2、NBC对“有偿新闻”的抵制措施 新加坡的审查批准制: 注册登记制 瑞典1766 第一个对新闻出版实行保障的国家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二、广播电视管制模式比较: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相对独立模式 (二)以法国为代表的“三位一体”模式 (三)以英国为代表的对应模式 三、对广播电视进行管理的方式 (一)许可证制 (二)竞争规则 (三)公正准则 四、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管制 (一)对节目内容的管理 (二)电视节目分级制度 (三)为保护本国文化进行播放规定 1、加拿大内容 2、欧洲内容 3、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保护方式 五、汲取国外广播电视法律法规的经验立足点是公众利益,即从公众利益出发,从公众的角度考虑如何制定法律法规 第三节网络传播法 一、对网络传播的管理方式 (一)政府是否应该对网络进行管理 市场派 麦迪逊派 (三)网络信息管理的归属 二、各国对网络信息管理的重点 (一)对社会有害的信息的控制 (二)对个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三、我国网络信息立法规范现状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法律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 第三章新闻传播与国家 第一节各国宪法对新闻自由权的法律规定 新闻自由权:主要研究的是传媒与国家关系中传媒所享有的权利和应该遵守的边界 一、方式: (一)宪法规定不得立法限制新闻自由 (二)宪法中有对新闻自由权的保障性规定和限制性规定 (相对性保障的方式:依据法律的保障模式) (大部分国家实行) (三)宪法仅仅对新闻自由做出原则性的规定 二、各国宪法对媒体权利的法律保障 (一)创办媒体的权利①保障新闻自由权(强调国家主动的保障作用) ②出版无须经过检查(强调国家消极的不干涉作用) (二)传播自由权①垄断的事前限制 ②对出版业实行审查→对新闻自由的控制 (三)接近信息权 (四)批评的权利 (五)保护消息来源的权利“深喉” 第二节禁载规定与维护国家安全 一、国际公约中针对维护国家安全的禁载规定 1、《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中的禁载规定 2、《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的禁载规定 二、若干国家有关国家安全的禁载规定 (一)美国 ①立法禁止 ②战时新闻管理

法律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法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一、基层法院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设想 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可以说仍不属于特别专业。如何使这支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把它打造成为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当前法院队伍建设一个重要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灌输法官职业道德意识 在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法官灌输正确的法官职业道德意识。法官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审判职业的法官,在履行审判职业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从当前法官队伍现状及现实的需要,法官职业道德应确立以下几个方面行为规范和道德规则。 1.公正。公正是法官职业道德追求的核心。是法官职业道德的灵魂。因为,法官是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终局裁判者。社会通过法官对法律的具体适用,才能使旨在创设一种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现。法官追求的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效率公正三个方面。当事人诉讼的目的最主要是追求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结果。这就要求法官在审判每一件案都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正确地适用实体法确保案件质量。重实体、轻程序是长期以来一些法官执法不公正的主要原因之一。司法公正还要体现在程序公正上。实际上,实体公正是相对的,而程序公正则是绝对的。只有程序公正才能确保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是人民看得见、用得着的。一个案件即使裁判结果公正,而程序不公也会使当事人对裁判结果表示怀疑,影响诉讼的社会效果。“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这已成为人们所共识。因此,司法公正也体现在效率上。超审限审理案件,就会耗费更多的精力、财力,给事人增加讼累等,且增加诉讼成本。即使诉讼结果合法、公正,也影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廉洁。廉洁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法官的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公众对法官的判断能力的信任与否,也会影响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任感。因此,法官必须廉洁自律,经得住金钱的诱惑,自觉抵住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做到贫贱不能移。

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学设计

《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张伟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第一课时内容: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将认识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作用,这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确立,职业道德习惯养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节课包含三部分内容:①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②行有行规,业有业德;③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教材以认识理解职业道德内涵、特点、作用为起点,以行有行规,业有业德说明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以树立职业道德意识、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为最终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选取增加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二、学情分析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想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被社会认可、接纳,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中职生分析、理解能力水平有限,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思想道德意识薄弱,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就本节内容而言,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的作用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等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理论性强,与学生感性认识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中职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着积极的态度。这是中职德育课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职业道德的内涵;说明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并说出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内容。 2.能力目标:能搜集归纳整理并提炼出本专业对应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与自主探究,感悟自己的职业责任,产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设计 “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弃之不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一份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在被企业辞退的中职学生中,有50%以上不是因为技能原因,而是因为职业道德素质的因素。 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学生只有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才能了解德育是育德的本质。基于此,将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设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好一堂课,方法的选择很重要。结合上述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学”为核心,引导学生认同职业道德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最终使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针对本节课理论性知识部分,采用案例分析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使理论知识通俗化、趣味化,增强教学吸引力;而本节课情感态度和运用层面的内容,采用小组讨论法,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正确观点、澄清错误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情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主题是《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学设计要以认同职业道德规范、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增强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意识、为职业发展做准备为指导思想。依据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共分为六个环节:情境导入、引思明理、案例解析、参与践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多媒体一体机展示[2016年晚会]曝光案例视频:“饿了吗”食品外卖卫生问题,请同学们谈观后感。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教学意图】营造快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考试复习重点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的专属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个人尊严。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姓名、肖像、隐私、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力都属于公民人格权的范畴 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 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得到总和。 新闻法概念: 1广义的新闻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狭义专门指适用于新闻传播的一部法律。 新闻法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新闻法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2)渗透在各部分法律中 (3)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多,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不多(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辩证统一 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 ⑥编辑核实不力 新闻侵权行为有哪些特点: 1首先必须是和新闻活动相关的,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行为; 2从形式看,主要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 3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从后果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损害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 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 3损害事实的存在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 损害事实、侵权行为、行为人的过错、因果关系 隐性采访:又称“暗访”、“秘密采访”等,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 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在对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形象和声音用暗藏的摄像机或录音

(完整版)答案9.24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1)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 1.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的法律法律地位由(c)确定? A中国国务院 B 中国证监会 C 证券投资基金法D证券法 2.关于基金经理“老鼠仓”的行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 A 基金经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 B 情节不严重可能不构成犯罪 C 情节严重的构成内幕交易罪 D 基金经理利用未公开信息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 3.关于基金从业人员的“专业审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下表述错误的是(b) A 基金从业人员应当不断保持与提高专业胜任能能力 B 基金从业人员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后,可以从事基金管理公司的任何岗位工作 C 基金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从事相关活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D 基金从业人员应当勤勉审慎开展业务 4.下列属于股票、债券型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原则是(b) Ⅰ未知价原则Ⅱ已知价原则Ⅲ份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Ⅳ金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 A ⅡⅢ B ⅠⅣ C ⅡⅣ D ⅠⅢ 5..基金销售机构销售基金份额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不包括(b) A 具有相应的技术设备办理申购和赎回业务 B 具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C 开立专门账户收取投资人购买基金份额的款项 D 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销售人员为投资人提供咨询服务 6 .基金产品风险评价结果以基金产品的(a)来具体反映 A风险系数 B 风险性质 C 风险因素 D 风险等级 7监管机构要求,基金从业人员每年需通过一定学时的合规培训。此种方式属于基金职业道教育途径中的(a) A 岗位教育 B 舆论教育 C 自我修养 D 岗前教育 8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注册登记的模式不包括(d ) A 基金管理人自建注册登记系统“内置”模式 B 委托证券交易所作为登记机构的“外置”模式 C 管理人自建和委托其他机构作为登记机构的混合模式 D 委托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登记机构的“外置”模式 9.关于离岸基金和在岸基金,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 离岸基金可投资于募集地以外的证券市场 B 在岸基金受本国法律监督 C 离岸基金是在他国发售的证券投资基金 D 在岸基金可投向资金募集地所在国家以外的证券市场 10.关于基金客户投诉的处理体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 应不断总结经验、防范风险,完善内控制度 B 受理客户投诉,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对投诉电话进行录音ss C 需公布电话、邮箱及投诉处理流程 D 应设立独立的投诉受理与处理部门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册教学大纲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类型:考查 课程归属: 审核人: 制定日期: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德育(第二版第三册)2014年修订 适用专业及适用对象:全国中等技术学校 总学时:36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2.指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立业创业能力、依法从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初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职业与成功 课时分配:8 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理解职业的人生功能。 2、掌握职业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

3、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4、理解职业理想的概念 5、掌握职业规划的内容 6、了解职业成功的内涵和要素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职业活动的积极心态,能够分析职业的基本内涵,掌握职业的基本特征,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能够独立做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具 教学内容: 第一课职业与成功 第一节职业是人生的基石 一、职业来自社会分工 二、职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 2、经济性 3、技术性 4、稳定性 5、规范性 6、时代性 三、职业的人生功能 1、获取生活来源 2、承担社会责任 3、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节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一、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行为性 2、养成性 3、他律自律结合性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1、利益调节作用 2、培养职业信誉 3、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

课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庄氏史案: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御史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2、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新闻源:即“消息来源”,是指向新闻作品的作者提供新闻素材的单位和个人。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将其分为“主动消息来源”和“被动消息来源”,或称“积极的新闻源”和“消极的新闻源”。所谓“积极或主动的新闻源”,指的是明知或应该预见由其所提供的材料可能被新闻媒体报道而自觉地为作者提供新闻材料的人或单位;所谓“消极或被动的新闻源”是指未明示同意由其提供的材料被新闻媒体报道而不自觉地为作者或新闻媒体提供材料的人或单位。 4、媒介审判:又称为“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反对和防止新闻以任何形式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制度的尊严,这一点在国际上是有共识的。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在我国出现的可能性不太大。 5、有偿新闻:其准确的解释难以做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第二,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性新闻”或新闻性广告;第三,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向被采访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侵权的具体内容看,新闻侵权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新闻传播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最为多见。(还有其他一些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只要任意答对其中两个就能得分) 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新闻法制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其中“二为”方向指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依我国相关的保密法规,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4、清代是我国古代文字狱高发时期,你能举出的典型案例有:南山集案、“名教罪人”案、曾静投书案、查嗣庭“维民所止”案等。(本题只要答对三个就可)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上海市二○○七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试题(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相应题号的信息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类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______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A.道德活动B.经济活动C.业务活动D.职业活动2.《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上_______。 A.签名B.盖章C.签名并盖章D.签名或盖章3.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是_______。 A.支票B.银行汇票C.商业汇票D.本票 4.以下有关转账支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 A.用于转账结算 B.可背书转让 C.既可用于转账结算,也可用于支取现金 D.无需承兑,见票即付 5.下列各项中,作为衡量税收负担的重要标志,体现税收政策中心环节的是_______。 A.减免税B.纳税期限C.税率D.纳税人6.“理万金分文不沾”,“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体现了______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A.客观公正B.廉洁自律C.奉献社会D.坚持准则7.内部控制是指________。 A.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 B.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一种方法 C.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 D.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8.若发生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_______的罚款。 A.2000元以下B.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C.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D.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9.根据现金管理规定,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可以使用现金,结算起点为_______元。 A.100 B.800 C.1000 D.10000 10.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稿酬所得的应纳税额减征30%,这一减免规定属于______。 A.税基式减免B.税率式减免 C.税目式减免D.税额式减免 11.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规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_______次。 A.一B.二C.三D.四 12.某商店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6年9月因购进货物共支付货款26000元,货物销售收入(含税)为42500元。计算该商店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为_______元。

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方法 A.比较法 B.自评法 C.他评法 D.心理测验法 2.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通常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3.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 4.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装饰物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5.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A.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 B.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 C.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有和全民族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6.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A.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B.要懂得自尊自爱。 C.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 7.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 8.交往礼仪的内容: A.以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日常交往礼仪。 B.以做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习俗礼仪为主要内容的不同场合礼仪。 C.涉外礼仪 9.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 10.中职生要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民: A.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B.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C.顾全大局,求得和谐D.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 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仪容端庄、语言文明 2.职业礼仪的内容: A.求职面试礼仪B.社会服务礼仪C.职业场所礼仪D.商务活动礼仪 3.敬业与实干是职场最大的礼仪。 4.敬业是职业礼仪基本要求的首要内容。奉献是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 5.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 A.有助于个人求职成功。 B.是职业人员自我推销的工具,是职业人员进入社会从事活动的“通行证”。 C.是塑造和维护良好组织形象的需要。 6.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A.做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者 B.做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播者 C.做文明礼仪活动的实践者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教材介绍有关职业、职业道德规范等知识,介绍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方法,以及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的培养途径,引导学生重视个人职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职业感情,培养责任意识、工作规范意识与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与沟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意识等。可供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的师生使用。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涉及到社会的稳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多次发问,要求将职业指导即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作为教学计划的基础课程之一,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二是就业与创业技巧,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密不可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是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就是,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尽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专业与职业特点,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自觉实践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培养服务、合作、质量、责任以及劳动维权等职业意识,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最终实现顺利就业和个人的社会价值。 三、课程内容、课时和教学要求 (一)内容 1.职业与职业理想 任务1 培养职业兴趣

任务2 了解职业性格与职业性格发展 任务3 认识职业生涯设计 2.职业能力的培养 任务1 了解职业能力概念 任务2 认识认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任务3 加强职业能力训练 3.职业道德的培养 任务1 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 任务2 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任务3 了解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任务4 养成职业道德行为 单元4 职业意识的培养 4. 培养责任意识 任务2 培养工作规范意识与质量意识 任务3 培养服务意识与沟通意识 任务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任务5 培养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意识 5.社会实践 任务1 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 任务2 访问用人单位 任务3 访问校友 任务4 进行人才市场调查 任务5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二)教学课时 总时数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 实践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1.校内实训10学时:实习工厂实践4学时,模拟面试4学时,网络求职2学时; 2.校外实习10学时,一年级:社会实践4学时,二年级:走访校友或企业4学时,观摩招聘会或走访人才市场2学时)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论文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 德课程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论文题目:新闻报道的的深度与公民的隐私 姓名:廖振宇 学号: 年级班级:10级新闻专业 在新闻报道中,隐私权一直是受法律保护却又模糊不清的部分。网络上十分流行的“人肉搜索”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隐私权的侵犯,却又没有相关法规加以制约。而关于隐私,则更多的是道德伦理方面的制约。 “伦理是一个原则系统,一种行为的道德或规范。它是被个人、群体或文化确认了的价值和生活准则。它寻求指导人们的行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①现在的新闻报道,会去追求更多新鲜,更多爆料,以满足公民的知情欲望。但是更多的时候,仍然需要考虑到道德伦理方面,以及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需要考虑到当事人自己的感受。 正如2003年轰动美国的鹰郡性侵犯案,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涉嫌性侵犯一名18岁的女服务员。经过两次开庭之后,科比虽然不承认强奸,但不否认发生了性关系。诉讼最终转为民事案件,科比支付100万美元来平息这场风波。然而就在科比被捕的日子里,原告的有关信息、照片、闲话、谣言、玩笑以及她——凯特琳·法伯——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已经充斥于互联网。

美国主流媒介长期以来避免指出强奸案和其他性犯罪案原告的姓名。理由是,公众对原告的确认会使此类犯罪行为的受害人在最脆弱的时候遭受蔑视和羞辱。指出姓名还可能公开她们的私生活和性史,使她们面对无理的、不相干的审查。因此,性犯罪是新闻报道应该提供完全信息这一惯例的例外。美联社要求:一般不指明那些说他们已遭性攻击的人的身份,不同寻常的情况除外。也不播发能识别这些人身份的图片或视频。成年受害人自己公布身份的是例外。对于例外情形的处理必须咨询高级主编。 然而那些公开资料的新闻人也有自己的理由: (1)新闻行业是散播新闻,而不是隐瞒新闻。 (2)编辑决策应当由制片人、主编和新闻主管做出,而不是法庭、立法机构、新闻发布室或与新闻有涉的人来干预。 (3)不公开受害者的资料就等于做了沉默的共犯,而新闻工作者需要让法律更加公正来对待事实。 无独有偶,在2011年10月23日晚,广东发生了一起强奸案,随后深入的报道也让主人公接近崩溃。(以下内容摘自法制日报新闻原稿) 广东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的一间出租屋里,一个瘦弱女人躺在床上,脸色惨白,瑟瑟发抖,直勾勾盯着天花板,床下还有一大摊血迹。忽然,她从床上坐起,挥舞双手,嚎啕大哭。一有陌生人靠近,她就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