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导学案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科技、文学、戏剧与建筑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2、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著名建筑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重点)

3、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难点)

【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一、杰出的科学家

1、阿基米德是人,他发明了定律和定律。他发明的可用来排水或灌溉。

二、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是(古国名)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加工整理而成的。它是研究早期的重要史料。

2、《》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他把古代_______艺术推向成熟。

3、《天方夜谭》是民间故事集。生动地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有《》、《》。

三、著名建筑

1、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是,在今麦加城中心。寺内中心的,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2、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

【合作探究】

1.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哪里人?他具有哪些可贵的品德?做出了哪些贡献?

2.本课在文学与戏剧方面介绍了哪几部名著?它们各属于哪个古代文明?你知道它们各自记载了哪些生动的外国故事呢?

3. 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具有哪些相同点?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课堂检测】

1.如果想研究阿拉伯社会的历史,你会选择下列哪部著作()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巴黎圣母院》 D.《俄底浦斯王》

2.物理学上的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是谁发现的?()

A.荷马 B.亚里士多德 C.雨果 D.阿基米德

3《俄底浦斯王》作者是谁?()

A.荷马 B.索福克勒斯

C.阿里斯托芬 D.埃斯库罗斯

4.欧洲戏剧的故乡是()

A.罗马 B.希腊 C.英国 D.法国

5.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的最高大的()

A.天主教堂 B.佛教圣地

C.伊斯兰教圣地 D.东正教教堂

6.“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谁的名言()

A.亚里士多德 B.希罗多德

C.阿基米德 D.哥白尼列

7.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是在()

A.麦加城 B.麦地那 C.伊朗 D.伊拉克

【课后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知识链接: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领导国民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完成中国统一 2、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 3、《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4、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导学过程 导入: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有人说这是国共第三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又是在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国民党合作?两党合作是否等于合并?两党合作后直接的成果是什么?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文,记忆知识要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A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2017秋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统一同步练习

《秦朝的统一》练习 一,选择题: 1.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中不包括() A.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统一成为趋势 B.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C.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进攻 D.秦始皇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2.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3.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那一种()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4.我国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政权巩固。在秦朝,中央负责反腐倡廉、监察百官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5.秦始皇巩固统一是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车同轨,书同文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货币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 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 A.④⑤①②③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秦朝 C.周朝 D.汉朝 8.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可能是() A 甲骨文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9. “一法度蘅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这反映谁的治国之道()

A.汉高祖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C.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D.曹操北方改革 10.跨越历史时空,我们来到秦朝,下列说法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A.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 B.在市场上用秦半两钱买一石米和一匹布 C.在公告栏上看到用小篆书写的一则公文 D.看到丞相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二、填空题 1.秦朝建立时间:①年;建立者:②;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③王朝;都城:④_。 2.秦朝设立的三公是⑤;⑥;⑦。 三、材料题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 (2)灭亡六国的顺序是怎样的? (3)扫六合后,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的?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科技与文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9课科技与文化(一)(二) (二) 理解古代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1)古代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部分人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2)(2)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存在,为古代希腊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民主政治和思想自由的环境中, 公民通过辩论来探寻知识和追求真理,促进了古代希腊文化的兴盛 (3)独特的希腊神话促进了古代希腊文化的繁荣。 (4)对外贸易的发达也促进了古代希腊文化的繁荣。在对外贸易中,希腊人不仅接触到了些其他民族的文化, 同时也使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学者汇集于希腊,极大地促进了古代希腊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理、浮力定律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学者 文学与戏剧: 《荷马史诗》作者: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内容: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各24卷。 地位: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古代希腊戏剧的代表作—《俄底浦斯王》作者:古代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特点: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历史地位: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古代希腊戏剧事业比较发达的原因:(1)古代希腊经济兴旺,民主政治发达,文化繁荣,这是戏剧发达的社会基础。 (2)政府支持,设施完善,群众爱好,这是戏剧发达的直接条件。 《天方夜谭》体裁: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内容: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著名建筑: 麦加大清真寺(1)位置: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2)地位: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 (3)建筑特点:有25道大门,道道精雕细刻;7座尖塔,座座高耸入云;围墙、楼梯、台阶和整个地面都是用洁白的大理石铺砌,使大清真寺显得庄严肃穆 (4)寺内中心: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巴黎圣母院(1)位置: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2)地位: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3)修建时间:始建于12世纪,前后用了一百八十多年时间才全部建成。(4)建筑风格:高而尖,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优质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渔父”宋教仁照片 2.材料引入: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也,故曰颜其名曰“国民党”。党有宗旨,所以定众志。吾党以求完全共和立宪政治为志也,故标其义曰: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国民党宣言》 3.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4.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5.图片展示:展示“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7.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8.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材料引入:我国国民对于此次中日交涉愤慨特甚。各省长官屡次联电外交部诘责,各地人民多结合团体,迭次开会讨论,其最著者,如国民对日志会、劝用国货会、救国储金团 等。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教师小结: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各个城市的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各大城市还开展了救国储金活动。无论从地缘分布的广度,还是从参加人数、阶层的众多来说,这样举国一致的群众活动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材料引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3.教师讲述: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和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5.教师提问: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提示: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6.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学案设计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知道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概况。 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3.了解幕府统治的建立、发展过程,知道武士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2.从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3.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 4.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5.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关系和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6.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称号,设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7.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 1.结合史料,说说1-2世纪日本岛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2.阅读教材P52内容,列举大和国统治的关键词。 活动二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只有主动开放,善于吸收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至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1.回忆中国古代史,中日之间频繁交流于什么时期?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历史故事?双方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最新教案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 法 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

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这是一个由留守儿童和普通农家子弟组成的班级。这是一名有八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今年我带的是初三历史,面对最新的历史课本,我和学生都对它十分好奇。我的好奇感是由于这是最新编排的部编版历史课本,它充分展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当今社会,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作用越来越突显,我们历史老师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好奇感是即将进入一个个距离他们遥远的,陌生的国度,那些璀璨的世界文明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冲击感。 案例描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1古代日本 出示教学目标 1、知道大和的兴起和大和统一日本的史实。 2、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内容,认识大化改新的历史影响。 3、了解日本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形成,认识武士集团控制中央政权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出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武士集团教学难点: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出示教学过程: 一、介绍日本

老师:根据课本,指出日本何时出现国家,何时何国统一? 学生:根据文献记载,日本在1——2世纪,出现了100多个小国。在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统一了日本。 老师:统一后的大和是如何管理的? 学生: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实行“部民制度”:部民是贵族私有领地的私有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如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海部等,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 老师:过渡:7世纪以来建立在部民基础上的大和国面临着需要进行一场深刻变革的非常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个别家族脱离部民组织独立生产的趋势日益强烈,这种现象使政府和贵族失去了对部民的控制,不仅减少了财政收入而且动摇了部民制度,动摇了大和国赖以生存的基础,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疯狂兼并土地“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而此时的邻国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日本派遣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等大量学习、吸收中国文化,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1、宫廷政变,改革派掌握政权 645年6月12日,在中臣镰足和留学生的协助下,中大兄发动宫廷政变,一举消灭已苏我入鹿为首的苏我氏势力,夺取了中央政权。14日,孝德天皇即位,建年号为“大化”。大化2年(646年)天皇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孙中山所写的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哀悼的是() A.黄兴 B.蔡锷 C.李烈钧 D.宋教仁 2. 1913年3月,哪一事件的发生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 A.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宋教仁遇刺 3.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世凯的国家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已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由此可见,导致二次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贸易封锁 B.列强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内部分歧严重 D.袁世凯力量强大 4.直接暴露袁世凯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 5.袁世凯一再践踏民主,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他在公开宣布恢复帝制前的独裁活动不包括()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会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废除民国纪年法 6.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取消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其中洪宪元年是()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7.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孙中山的号召得到全国响应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A.军阀的靠山都是日本 B.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策略 C.军阀力量超过革命的力量 D.列强之间在中国的利益互补 9.读图,回答问题。 图A二次革命图B奉军坦克部队在 直奉战争中 (1)图A中的“二次革命”发生于哪一年?图片中最醒目的革命领袖是谁? (2)图A中“一个共和国的破灭”是指什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 (3)图B展现的是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战争的场面,袁世凯死后,两派军阀的首领分别是谁?

2020秋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第11课“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3.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5.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6.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7.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 8.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刚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9.“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11.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评奖”() A.孔子B.墨子 C.老子D.庄子 12.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13.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三、材料分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各个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和图片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 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问题思考: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提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6.问题探究: (1)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城市重新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 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

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活动;护国战争和袁世凯洪宪帝制的破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能力目标 了解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使学生知道二次革命实际上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审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护国战争等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抓住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想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教学重难点】 1.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以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二次革命 (1)什么是“宋案”?是谁制造的?为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宋案”是指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的凶案。是袁世凯制造的。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共和势力。 (2)二次革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叫“二次革命”?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因而叫“二次革命”。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有哪些?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④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⑤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⑥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2)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袁世凯又是如何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 师引导学生回答: 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主要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界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3.护国战争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 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5.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派势力强大 B. 孝德天皇的英勇果断 C. 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D. 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7.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集团的形成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8. 日本幕府政治又叫“武家政治”,其开始于哪一事件?( ) A. 镰仓幕府的建立 B. 室町幕府的建立 C. 江户幕府的建立 D. 明智幕府的建立 9.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 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 A.杀手 B.铁血战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2、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三、教学过程: 一:二次革命 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宋教仁遇刺案 教师: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到谁? 学生: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教师: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 学生: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得袁世凯大为惊恐。 教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心以武力平复国内的舆论压力和革

命党人的斗争。请问袁世凯是怎样做的?“二次革命”的结果又是如何? 学生:袁世凯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最终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师: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 强调: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对自己的支持。请同学们列表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学生: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教师: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即将登场。展示:图片《袁世凯祭天》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 2.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历史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大化改新,以及课堂研讨完成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 2.理性认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导入:海外有仙岛,其名曰蓬莱。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个道士(徐福)被派往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求取仙药。未果,又遇大风,流落在一岛上。大家知道这个岛是哪里吗? 学生:日本。 老师:对,传说中徐福流落的荒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古代日本》。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教学过程: 1.6世纪之前的日本 老师:日本文明的诞生于1——2世纪,繁衍至5世纪的时候初步实现统一,统一的是大和政权。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繁衍生息。阅读课本,了解大和政权的基本概况。 2.大化改新 老师: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南北朝时期的分裂,走向隋唐的大一统,国力强盛,文化辐射四方。受到辐射的日本生产技术等物质文明大大提高。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许多生产水稻生产的新式农具。 老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建立在部民基础之上的大和国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老师:公元643年,日本酝酿了一个多世纪的改革终于开始了。以孝德天皇为首的大和皇族、以中臣镰足为首的中央豪族,在归国留学生的协助下,发动政变,夺取了中央政权,踏上了漫漫的改革之路,史称“大化改新”。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 老师:这一场变革是根据中国隋唐制度,那么日本有哪些保留,又有那些创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