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设计标准》解说专题(7)-疲劳计算

《钢结构设计标准》解说专题(7)-疲劳计算

《钢结构设计标准》解说专题(7)

疲劳计算

疲劳是钢结构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问题。在建筑工程的范围内,除了大家熟知的吊车梁外,接触的疲劳问题并不多。因此,结构工程师对疲劳的基本概念一般比较薄弱,有必要作为一个专题来掰扯掰扯。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简称“钢规”)中就有关于疲劳计算的内容,而《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简称“钢标”)中将章节改为“疲劳计算及防脆断设计”。本文专门谈谈疲劳计算问题。

一、什么情况需要进行疲劳计算?

首先,是构件及连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应力变化循环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才需要进行疲劳计算。这一点,钢标和钢规一致。

上述是一个总体的规定。对于常见的吊车梁而言,事实上一般也没法知道应力循环次数,所以规范给了简化的规定,只是要求中级工作制的吊车梁和重级、中级工作制吊车桁架进行疲劳计算:

同时条文说明表示,由于实际工程中确有使用尚属频繁而满负荷率较低的一些吊车(如机械工厂的金工、锻工车间),中级工作制吊车桁架有补充疲劳验算的必要。而轻级工作制吊车梁和吊车桁架以及大多数中级工作制吊车梁,根据多年来使用的情况和设计经验,可不进行疲劳计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可不进行疲劳计算,但在材料选择时,吊车起重量不小于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质量等级要求应与需要验算疲劳的构件相同(参见钢标关于材料选择的条文)。

二、应力循环中全压应力的部位需要计算疲劳吗?

钢标沿用钢规的做法,疲劳强度计算采用荷载标准值按容许应力幅法进行计算,即所谓的基于名义应力幅的构造分类法。这么做的理论依据在,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对于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起控制作用的是应力幅,通过静力分析即可得到名义应力幅。

那么分类构造法,就可以名义应力幅作为衡量疲劳性能的指标,通过每一类构件和连接构造的疲劳试验,得到这一构件和连接构造对应的应力幅-应力循环次数曲线,即S-N曲线(看到了吧,你做设计就那一个疲劳强度完事,可背后是建立在大量的疲劳试验基础上的,每一次试验加载时间还特别长,所以愿意搞疲劳研究的人特别少,费钱费时吃力不讨好嘛,得向他们致敬)。

设计时候根据不同的疲劳设计时,根据构件和连接构造形式找到相应的类别(见钢标规范附录K中给出的每一种构件与连接类

别,在钢规基础上补充了不少类别),按应力循环次数就能确定对应的疲劳强度。

那么,只有压应力循环的部位,要进行疲劳计算吗?

钢规规定,在应力循环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不计算疲劳。条文说明表示,按应力幅概念计算,承受压应力循环与承受拉应力循环是完全相同的,而国外试验资料中也有在压应力区发现疲劳开

裂的现象,但鉴于裂缝形成后,残余应力即自行释放,在全压应力循环中裂缝不会继续扩展,故可不予验算。

但钢标的规定改了,说法是,对非焊接的构件和连接,其应力循环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不计算疲劳强度。条文说明更明确表示,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之所以与应力幅密切相关,本质上是由于焊接部位存在较大的残余拉应力,造成名义上受压应力的部位仍旧会疲劳开裂,只是裂纹扩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裂纹扩展的长度有限,当裂纹扩展到残余拉应力释放后便会停止。考虑到疲劳破坏通常发生在焊接部位,而钢结构连接节点的重要性和受力的复杂性,一般不容许开裂,因此,本次修订规定了仅在非焊接构件和连接的条件下,在应力循环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不计算疲劳。

好吧,钢规说裂了不会扩展,不用算;钢标说一般不容许开裂,仅仅非焊接构件和连接才允许全压应力循环下不计算疲劳。换句话说,焊接结构,应力循环下即便全是受压,也得计算疲劳,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计算程序是否已经修改待确认,看看工具箱计算吊车梁吧)。

三、疲劳截止限是个什么鬼?

钢标增加了下列计算的条文:

理论依据是,疲劳研究发现,无论是常幅疲劳还是变幅疲劳,如果名义应力幅低于对应构件或连接的疲劳截止限的应力幅,一般不会导致疲劳破坏。换句话说,应力幅低到一个程度,对结构不会造成累计损伤,咋折腾,都没事。钢标取了S-N曲线1亿次循环对应的应力幅为疲劳截止限(见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