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游戏教育:4餐厅的故事(下学期)

幼儿园游戏教育:4餐厅的故事(下学期)

幼儿园游戏教育:4餐厅的故事(下学期)
幼儿园游戏教育:4餐厅的故事(下学期)

*(六)餐厅的故事(下学期)*

主题说明

本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节假日、生日、亲朋好友相聚时,大人们都会带着孩子去餐厅用餐。去餐厅吃饭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是常有的事情,也是他们所喜欢的。因为餐厅的环境舒适优雅,食物丰富、美味,还能看到服务员的热情招待和人们相互聊天的热闹场面。在与幼儿的闲聊中提起去餐厅吃饭,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到餐厅里用餐虽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却蕴含了很多有关吃的文化、吃的艺术和吃的礼仪。由于幼儿对此了解甚少,所以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事

情,如在餐厅里大声喧哗,争抢座位,来回奔跑,走路滑倒,或是打翻了食

物等。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让幼儿做文明的小食客,真正体验用餐的

快乐,我们觉得有必要开展这一主题。幼儿可以通过模仿、表演与大家分享

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吃的文化,懂得吃的艺术,学

会吃的礼仪。

本主题以哑剧的形式开启活动。首先,从“一次愉快的餐厅用餐”的活动开始,通过展示餐厅图片、美食图片,让幼儿交流在餐厅用餐的经历,感受和了解餐厅的不同风格、食物的多种多样以及不同的用餐方法,让他们在表达与分享中初步了解餐饮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开设餐厅的愿望。其次,通过场景和实物的刺激引发幼儿用身体造型并能合作表现各种食物的外形,在用餐动作和用餐表情的模仿中了解不同食物的不同吃法。此过程注重身体动作的表达,幼儿在做与猜中初步建立了哑剧表演的概念,并将此表演经验运用到了对服务员和厨师的模仿中:用肢体动作表现接待、点菜、做菜、上菜、倒饮料、买单、送客等餐厅服务活动。这一过程既希助幼儿积累了哑剧表演的经验又让幼儿进一步熟悉了餐厅的服务流程,为后面的戏剧创作奠定了基础,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通过讨论、协商与合作,他们自行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餐厅,从餐厅设施的摆放到角色的选择与任务的分配,从食物的展示到餐厅广告的宣传,都是幼儿自己“亲力亲为”。这一环节形成了情节的开端部分。随后,谁来餐厅就餐?他们如何就餐?就餐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形成了情节的发展部分。幼儿可以运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塑造餐厅里的角色。对意外事件的处理便构成了情节的高潮部分。由于幼儿的想法比较零散,所以此环节中教师宜选择典型的意外事件,可采用教师入戏、小组讨论的策略让幼儿边表演边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形成多个餐厅里的故事。一切平静后,“想对你说”成了故事的结局:可以是餐厅对顾客的提醒和感谢,可以是顾客对餐厅的建议和称赞。每一句话都体现了孩子们对餐饮文化、餐饮艺术和餐饮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最后,在戏剧表演部分,有声的事件演绎为无声的表演。在表演中,幼儿动作夸张,表情细腻。最终的戏剧作品具有哑剧的特质,还可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创作亲子哑剧。

这一戏剧主题活动需教师了解幼儿到餐厅用餐的前期经验。教师事先可通过谈话、问卷调查了解幼儿什么时间会去餐厅用餐、和谁去过什么样的餐厅、餐厅里有哪些美味的食物,以及去餐厅用餐发生过的事情,并提供一些美味食品、餐具、菜单、愉快聚餐等图片让幼儿欣赏并模仿。再者,教师可事先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哑剧表演的视频,从而对哑剧这一表演样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主题目标

1.了解餐厅就餐的基本程序以及基本就餐礼仪。(认知——戏剧话题)

2.喜欢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造型及进餐的过程,在模仿中明确自己所表达、创作或表演的角色,并坚持做好自己的戏剧工作。(情感态度——责任感;表达能力——肢体)3.能用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表现在餐厅就餐的过程与感受,了解哑剧的特点。(表达能力——肢体与表情;认知——戏剧样式)

4.欣赏视频,比较不同的进餐行为并进行模仿,懂得就餐的礼仪并从中学习文明的就餐行为。(表达能力——肢体与表情;思考能力——价值与态度)

5.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创编《餐厅的故事》的人物、对话、情节及场景,能从卫生、文明、愉快的视角去觯决就餐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创作剧本。(思考能力——想象、场景、情节创编、价值与态度)

6.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戏剧任务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站位,并在音乐和旁白的提示下进行表演;表演时动作夸张清楚,易于观众理解。(表演能力——意义交流、舞台行动;合作能力)

区域设置

角色区

(1)提供自制的各种美食、餐盘、服务员帽子、饮水机等材料开展餐厅的游戏。

(2)提供面粉、电饭煲、盘子、酵母、围裙、护袖、筷子等开展面点店的游戏。

美工区

(1)提供筷子、小碗、盘子、盖子、饭盒等废旧材料装饰餐厅。

(2)提供各种美工材料让幼儿合作设计特色菜谱、特色促销广告等。

(3)提供无纺布、废旧衣料制作厨师的围裙、帽子等。

表演区

(1)模仿视频中的哑剧表演,在体验中尝试创编自己的哑剧,并能与同伴共同创作表演的剧本。

(2)表演游戏:开展招聘服务员和厨师的哑剧表演。

展示区

(1)主题墙。

以餐厅里的厨师、服务员和顾客这三个角色为中心,按照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的主题发展思路呈现主题网络,如美味的食品、多样的餐具、猜猜我在吃什么、进餐流程图等,可以包括现教材中的主要活动,也可呈现本班生成的其他活动。餐厅里发生的故事则可以呈现幼儿的角色装扮、肢体表达、合作造型和情节创作表演时的照片。

(2)我们的剧场表演。

呈现《餐厅的故事》排演、预演和正式演出、剧场和海报的照片或文字记录。

家长工作

1.在家长园地中开展饮食卫生、文明进餐、进餐礼仪的宣传,帮助家长树立健康饮食的理念并增进其对饮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哑剧表演对于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价值,并鼓励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戏剧活动中。

3.给家长的一封信(介绍主题内容、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亲爱的各位家长:

去餐厅吃饭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是常有的事情,也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事情。因为餐厅的环境舒适优雅,食物丰富、美味,还能看到服务员的热情招待和人们相互聊天的热闹场面。当我们在谕快用餐的时候也不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是惊喜?是不愉快?还是……?我们又该怎样应对呢?这样的话题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我们将“餐厅的故事”引入到戏剧主题活动中来,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大胆地想象、表达和创作餐厅里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在这样的情境中,他们无形中接受吃的文化,懂得吃的艺术,遵守吃的礼仪,树立文明就餐、健康就餐的理念,同时初步体验哑剧表演带给他们的快乐。

在戏剧主题活动实施前,还有一些工作请您尽量予以配合:

*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餐厅用餐,用图片的形式记录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和他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时的样子,同时还要记录此餐斤的样子(包括店面及招牌、里面的大概设施和布局),让孩子在观察中了解餐厅的标记,餐厅的不同区域:用餐区、厨房区、结账区等,并让他用语言表达用餐的全过程。

*协助孩子完成我们的调查表。

*帮助孩子收集各种关味食物的图片,并能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份仿真食物(如汉堡、比萨、牛排、鸡腿、包子、饺子、肉串、火腿肠等)。

*收集各种餐具,如塑料的刀叉、调羹、有好看图案的筷子、一次性的筷子、各种造型的餐盘或餐盘图片等。

主题实施中,我们还希望您能了解自己孩子扮演的角色,和孩子一起进行装扮和排练,也欢迎您到班上来和孩子合作表演。

我们期待着您和您的孩子在“餐厅的故事”主题中的精彩表现。

大班老师

年月日

亲子调查表

1.您的孩子记得自己去过哪些餐厅吗?他最喜欢去的是什么餐厅?除此,您还带他去过哪些餐厅?

孩子记得的餐厅:

孩子最喜欢的餐厅:

去过的其他餐厅:

2.餐厅里的关味食品太多了,还记得有哪些吗?(可以用彩笔画出来)

3.每个孩子都有最喜欢吃的食物也有不喜欢吃的食物,它们是什么呢?(可以用彩笔画出来)

喜欢吃的:

不喜欢吃的:

4.请您和孩子回忆一下餐厅里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是发生在您或孩子自己身上的事,也可以是您和孩子在餐厅用餐时看到过的事情。

表2-12“餐厅的故事”戏剧主题活动一览表(1)

主题流程活动名称活动重点活动目标

导入一次愉快的餐厅用餐*交流分享。

*肢体模仿。*能用肢体动作或表情表达在餐厅里遇到的印象最深的人、物、事。

戏剧表达美味的食物

*肢体造型。

*肢体模仿。

*空物想象。

*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外形特点。

*能用肢体模仿不同食物的不同吃法的动作。猜猜我在吃什么

*肢体想象。

*表情控制。

*情感体验。

*能大胆想象并用丰富夸张的表情、动作表现

吃各种味道的食物的样子。

我是餐厅服务员

*角色塑造。

*肢体模仿。

*装扮。

*喜欢扮演餐厅服务员,并能积极模仿服务员

接待、点菜、上菜、倒饮料、买单、送客等服

务动作。

魔法厨师

*肢体模仿。

*语言表达。

*装扮。

*能够用肢体、表情、语言模仿厨师烹饪的动

态过程,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动作、表情的细节。

不一样的餐厅*肢体模仿。

*肢体造型。

*能和同伴合作用身体塑造餐厅的门、桌椅以

及装饰等,感受餐厅环境的多样性。

戏剧创作我们一起开餐厅

*场景创作。

*角色塑造。

*舞蹈(延伸性表达)。

*装扮。

*耐心倾听同伴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友好

地与同伴协商解决不同意见。

*能与同伴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

主动参与开餐厅的工作。

我们的餐厅开业了

*角色塑造。

*情节创作。

*装扮。

*能想象、创编餐厅开业时的活动,并用夸张

的劫作与表情表现开业时的热闹景象。

客人来了

*哑剧欣赏。

*角色塑造。

*音乐(延伸性表达)。

*积极扮演顾客,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与表

情表演顾客进餐厅的情景,表现不同顾客的不

同特点。

*大胆想象餐厅就餐的特殊顾客,积极参与讨

论特殊顾客进餐厅的话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

能力。

餐厅里的故事(一)

*角色塑造。

*情节创作。

*肢体和言语表达。

*装扮。

*能围绕一定的话题大胆思考与表现餐厅里可

能发生的事情,并能用丰富夸张的动作、表情,

细腻地表现顾客的行为。

*通过表演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餐厅里的故事(二)*角色塑造。

*情节创作。

*能调动已有的表演经验,在理解哑剧表演的

基础上创编故事的结局。

我们一起编剧本*剧本创作。

*知道剧本由若干幕组成,能和教师确定剧本

的内容。

*能与同伴分工合作绘制连环画剧本,并尝试

为各幕写顺序符号。

表2-13“餐厅的故事”戏剧主题活动一览表(2)

主题流程活动项目活动重点活动建议

戏剧表演我要扮演×××

*确定角色。

*选择角色。

*扮演角色。

*根据剧本每一幕的内容确定角色,并为角色做标

记。

*第一幕“餐厅开业了”中有餐厅经理1人、放鞭炮

的1人,剩下的可将幼儿分成四部分,一部分是餐

厅服务员,一部分是鲜花店送花工,一部分是放烟

花鞭炮的人,一部分是舞蹈队的人。此幕最热闹,

全班幼儿都有一定的角色参与到开业庆典中。

*第二幕是“小男孩到处乱跑”,角色只有4个:

盲人、服务员、阿姨和迎宾服务员。幼儿可根据自

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并通过竞选来最终决定谁来扮演

某一角色,看谁能将角色的典型特征夸张地表现出

来。

*第三幕“取餐太多了”,角色只有3个:小孩子、

妈妈和服务员,大家可采用推荐或竞选的方式确定。

*第二幕、第三幕角色较少,可在区域游戏中表

演这两幕。没有选中的幼儿可在区域游戏中选

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分幕排演(第一幕:

餐厅开业了)

*场景的安排或布置。

*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并

确定上下场位置及表演

时的站位。

*熟悉动作。

*结合已有表演经验,能

用夸张的表情、动作表演

餐厅里发生的有趣故事。

在表演中关注情感的细

腻表达。

*将餐厅招牌拿到场地上,表示餐厅的门。然后在餐

厅门前剩用地垫,引导幼儿将场地划分为

发言区、红地毯花篮区、放鞭炮区和舞蹈区。

*通过讨论,让幼儿确定放鞭炮的地方。由此确定送

花、发言、点鞭炮的人及舞蹈的人上场的位置。

*开业前可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一停

止,开业庆典就按流程进行。

*经理的发言要熟练,排演中可让其他幼儿评价

或示范;舞蹈队的动作要整齐并跟着音乐节奏

舞动。

*鞭炮燃放前后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教师可引导幼儿

从一定的鞭炮造型变为躺在地上炸碎的样子。

分幕排演(第二幕:

小男孩到处乱跑)

*此幕需要一张摆满食物和餐具的餐桌,还有

空桌子和椅子。表演的场景是餐厅,为了不影响各

自的上下场,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三个不同的

方向上下场。

*此表演没有台词,所以教师要提醒幼儿表演时动

作、表情要夸张明显,重点表现撞人后每个顾客与

宝宝的动作交流。

*演员上场有音乐提示:播放流行音乐表示叔叔上

场、优美的音乐表示阿姨上场、儿童歌曲则表示小

朋友上场、舒缓的音乐提示盲人上场。

续表

具体活动设计

活动1 一次愉快的餐厅用餐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与闶伴交流自己去餐厅就餐时的感受,在图文欣赏中,进一步了解餐厅。

2.能用肢体动作或表情表达在餐厅里遇到的印象最深的人、物、事。 活动准备

l .自制一份愉快用餐的海报。

2.请家长带幼儿到餐厅用餐。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猜饭店”。

出示幼儿熟悉的饭店招牌,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或替代物表现饭店的名字让其他幼儿猜。比如肯德基:“肯”字就做啃骨头、啃鸡腿的动作;“德”字不易用动作表示就让幼儿用嘴巴说,但不能发出声音,其他幼儿看嘴型猜测;“基”字就做小鸡的动作。

2.欣赏餐厅的海报,介绍自己去过的餐厅。 (1)欣赏餐厅的海报,描述海报内容。 (2)介绍自己去过的餐厅。

教师:你去过什么餐厅?是中餐厅还是西餐厅?都有些什么食品? 教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模仿海报中人们用餐的动作和表情,发现中西方的不同用餐方法。 (1)再次欣赏海报中人们用餐的动作和表情,并加以模仿。

教师:他们在吃什么?怎么吃的?用什么餐具?什么动作和表情? (2)小结中西餐的不同的食物、餐具和用餐方式。

4.教师用画简笔画的方式,呈现餐厅的布局以及餐厅里的餐具和食物。

主题流程 活动项目 活动重点

活动建议

戏剧表演

分幕排演(第三幕:取餐太多了

*场景的安排或布置。 *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并确定上下场位置及表演时的站位 *熟悉动作。

*结合已有表演经验,能用夸张的表情、动作表演餐厅里发生的有趣故事。在表演中关注情感的细腻表达。

*此幕不用更换场景,教师只需简单的旁白就将此幕与第二幕自然地衔接了。

*此表演增加了家长的角色,排演时可讨论、表演家长在孩子用餐时会做些什么。

*对于幼儿用餐的动作和表情没有统一要求,只要能夸张地表现出自己点了很多东西,吃了很多又吃不完的样子,观众能看懂即可。排演中可随时暂停并询问观看的人:你看懂了吗?可用“专家外衣”的教学策略对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指导。

完整排演 *确定空间。 *完整表演情节。

*各幕之间能较流畅衔接。

*餐厅开业时,角色多,道具多,场面热闹,因此需在空旷一点的活动室进行表演。 *第一幕结束时,教师以旁白的方式将开业的场景转换为第二幕。第二幕播放音乐,顾客上场。第二幕结束后,教师以旁白的方式衔接就餐和买单的情节。

正式演出

*大胆面对观众表演。 *接受他人或自己的评价。

*邀请其他班级的幼儿做观众。

*演出结束后可请观众说出餐厅里发生的事情。 *可采用评选“小明星”的方式激励幼儿。

(1)讨论餐厅的布局,教师记录。

教师:餐厅里有不同区域,都有哪些?这些区域里会有些什么设施?

(2)讨论中餐和西餐的餐具、食物,教师记录。

教师:请你们先给记录单设计中餐和西餐的标志,然后再分别说说中餐厅里会用到哪些餐具、有哪些食物、西餐厅里会用到哪些餐具、有哪些食物。你们说,我来画。

5.结束:戏剧游戏“好香的餐厅啊!”

教师模仿端盘子的动作,走到幼儿面前,让幼儿空物想象,周鼻子闻一闻感受食品的气味。

活动建议

1.引入游戏,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之前做一些类似的文字游戏(即用动作来表示字或字的谐音)。

2.用餐海报可提前在展板上进行展示,活动前幼儿就可以欣赏并交流各自的想法。活动中只需选个别幼儿进行介绍。

3.欣赏海报的环节结束后,教师可将海报中的用餐表情、用餐动作及各种美食剪下来布置在主题环境中。

4.在模仿环节中,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不同的用餐动作和表情的照片让幼儿模仿,便于其发现中西方不同的用餐方式。

5.第4环节中,如果教师怕画不好简笔画,可事先收集一些中西餐及餐具的图片。

活动2 美味的食物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外形特点。

2.能用肢体模仿不同吃法的动作。

3.在表达中初步了解中西餐文化的不同。

活动准备

菜篮子、自制的食物(鸡腿、面条、比萨、鱼、汉堡等)。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买菜”。

教师拎篮子做买菜人,其他幼儿做各种菜的造型,走到谁的面前谁就做造型并说出菜的名字。教师做把菜放进篮子的动作,被“放”的幼儿就回到座位上,直到每个幼儿都“上位”(被放进菜篮子),游戏结束。

2.出示自制的美味食物,采用“雕塑家”策略让幼儿用肢体表现各种美食。

(1)请一幼儿任选一种美食用肢体摆出此美食的造型。教师做雕塑家修整幼几的动作,使其更凸显该食物的特征。

教师:刚才买到的菜都做成了这些好吃的东西,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身体能不能摆出它的样子?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2)幼儿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用肢体摆出食物的造型,教师做摄影师拍下幼儿的美食造型。

3.选择自制的、有代表性的食物(汉堡、面条、鸡腿、鱼、匹萨、牛排),让幼儿表演吃此类食物的不同动作。

(1)出示食物(或其仿真物),幼儿表演吃食物的动作。

教师:你们吃过这些食物吗?用到了什么餐具?是怎么吃的?请你用动作告诉我们,让大家猜猜看你在吃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吃不同食物的动作。(啃鸡腿、挑拉面、切比萨和牛排、夹菜、喝汤、手抓汉堡。)

4.结束:戏剧游戏“餐后清洁”。

教师请多个幼儿扮演服务员,到每个幼儿面前做收餐盘的动作,然后做倒水、发餐巾纸的动作请每个幼儿漱口、擦嘴。

延伸活动

在手工区放置一些一次性纸餐盘,让幼儿装饰餐盘,并在餐盘里添画美味的食物轮廓图。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可自制各种美食,开展美食街的游戏,既给了幼儿游戏的机会,又为幼儿的戏剧表达提供了材料。

2.第2环节中,教师用“雕塑家”策略的目的是示范。当幼儿学会用肢体表现美食的造型后,教师可不必修整幼儿的动作,而是以摄影师的身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创造。

活动3 猜猜我在吃什么

活动目标

1.在表情的瞬间定格中表现食物的不同味道。

2.能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出对食物的喜爱,初步了解哑剧的特点。

活动准备

1.不同味道的食物的图片。

2.酸、甜、苦、辣、涩、香、硬、臭等味道的食物(酸梅子、臭豆腐、辣花生、苦咖啡、软糖、硬板栗)装进不透明的杯子里。

3.纸盒盖做成的相框。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嘴巴也做操”。

先请幼儿练习嘴巴的各种张合和咀嚼的动作,然后,模仿教师的嘴巴动作,让嘴巴有节奏的开合和咀嚼。然后,请个别动作夸张的幼儿进行表演,表现吃各种食物时的口部动作及表情。

2.小小美食家品尝、讨论各种食物的味道,并用丰富夸张的表情表现吃该种食物时的样子。

(1)出示装有食物的杯子,请部分幼儿做小小美食家分别品尝不同味道的食物。教师用

自制的相框抓住瞬间表情让他定格,请大家观察他的表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表情中猜测所吃食物及其味道。

教师:请你们看看他的表情,猜猜他吃的东西是什么味道?他吃的是什么?为什么?

(3)总结吃不同口味的食物时人的不同表情,并集体模仿、学习夸张的表情。

3.想象与表现吃各种味道的食物动作。

(1)分别出示不同味道食物的图片,请幼儿做表情表现吃这些仓物时的样子。

(2)将图片收起,请个别幼儿抽取图片做表情,让其他幼儿猜猜他吃的是什么。

4.结束:戏剧游戏“传递味道”。

请一幼儿领头做尝到某种味道时的表情,然后将这一表情传递给旁边的同伴。旁边同伴需做和领头人同样的表情,再传递给旁边的同伴。依次传递下去。教师可随时停换不同的表情和领头人,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建议

1.教师抓表情的相框大小以能把幼儿的面部表情突出并露出来为宜。可请观看的幼儿喊“定格”,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

2.教师选用的食物味道一定要明显,甜就是甜,酸就是酸,苦就是苦。这样幼儿在品尝时才能有夸张的表情,便于教师“抓拍”。

3.除品尝过的几种食物外,还可增加更多味道的食物的图片,如冒热气的开水、冰块、柿子、麦芽糖等,让幼儿表现更多样的表情。

活动4 我是餐厅服务员

活动目标

1.喜欢扮演餐厅服务员,并能积极模仿服务员接待、点菜、上菜、倒饮

料、买单、送客等服务动作。

2.能在角色扮演、情境模仿中学习并感受服务员的优质服务。

活动准备

1.领结、背包、菜单、托盘、抹布、篓子、遥控器。

2.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打招呼”。

幼儿围坐成半圆,第一个幼儿选择身体的某个部位和旁边的同伴做打招呼的动作,如碰碰肩等。然后接受打招呼的幼儿做同样的动作传递给下一个同伴,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一轮过后可重新选择起点,用不同的动作打招呼,继续游戏。

2.教师入戏,佩戴领结装扮成服务员,让幼儿讨论并模仿餐厅服务员所做的服务工作。

(1)教师引发幼儿讨论餐厅服务员的工作。

教师:我现在像谁?在餐厅里是做什么工作的?餐厅里的服务员会做哪些事呢?服务员

在工作的时候需要用些什么?谁愿意当餐厅服务员的培训师,教大家学做餐厅服务员?

(2)在幼儿扮演的培训师的指导下,集体模仿餐厅服务员所做的服务工作。

(3)出示服务员工作时的图片,请幼儿给服务员的工作流程排序。

教师:服务员的工作我们都学会了,我还把它画下来了。服务员为顾客服务是有顺序的,谁能给这些图片排一排顺序,让大家看看服务员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4)设置简单场景(餐厅的门、餐桌椅),教师入戏扮演顾客,请个别幼儿扮演服务员,表现服务员的各种接待服务工作。

3.部分幼儿扮演顾客,部分幼儿扮演服务员,在情境中展现服务员的各种服务工作。

(1)幼儿摆放小椅子把教室布置成餐厅。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并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好(餐厅外、餐厅门口、餐厅内)。

(3)幼儿模仿服务员的各种服务活动,教师可用“遥控器”策略让幼儿停止动作,并给服务员的工作提意见,希望服务员能微笑、热情、细致地服务。

4.结束:下班啦。

教师:忙碌了一天的服务员下班了,请你选一个最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听着音乐给自己按摩。

活动建议

1.第3环节中幼儿扮演顾客进入餐厅时,教师引导顾客要文明用餐,不大声喧哗、乱跑乱窜。

2.第3环节中,幼儿可进行角色交换。在给服务员提意见时,可由教师提,也可请扮演顾客的幼儿提意见。

活动5 魔法厨师

活动目标

1.能够用肢体、表情、语言模仿厨师烹饪的动态过程,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动作、表情的细节。

2.能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表现厨师的魔力,体验哑剧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厨师烹饪不同食品时的图片(拉面、炒菜、做蛋糕、煎牛排、烤羊肉串)。

2.厨师帽。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厨师榨果汁”。

一幼儿扮演厨师,部分幼儿围合成圈做榨汁机。教师指定其中一幼儿的头部当开关,其他幼儿做水果造型。“水果”先被厨师洗切,再被放进榨汁机。厨师一按开关,“水果”就不停地跳动直到被榨成果汁,安静地躺在榨汁机里。然后厨师将其倒入杯中。幼儿可扮演不同水果或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2.出示厨师工作图,让幼儿了解厨师制作美食的方法并进行模仿。

(1)逐一了解厨师制作美食的不同方法。

教师:你知道厨师在做什么吗?请你学学厨师的样子也试着做出美食来。

(2)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厨师的典型动作:拉、炒、揉、切、烤、包、煎等。

教师:厨师工作时的动作一样吗?有哪些动作?我们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3)幼儿扮演厨师,教师采用“遥控器”策略让幼儿用夸张的动作模仿厨师的工作。

3.魔法厨师变戏法。

(l)教师入戏,戴上魔法厨师帽,选择一种烹饪方法,边做动作边施展魔力,做出了一份辣味的食物。幼儿扮演顾客,品尝厨师制作的食物,并用夸张的表情表现食物的味道。

(2)采用“角色圈”策略,让幼儿站成里外两个大圆圈,外圈是厨师,里圈是顾客,顾客面向厨师。厨师施法做食物,顾客品尝食物并做夸张表情。每品尝完一次,外圈厨师可按一个方向移到下一个位置再施法做食物,让下一位顾客品尝。幼儿之间还可以交换角色。

4.结束:戏剧游戏“拥抱厨师”。

幼儿摸摸自己的肚子,做出很饱的样子,用传递拥抱的方式感谢每一位小厨师。

活动建议

1.厨师的工作是动态的过程,幼儿不太熟悉,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厨师的工作视频。

2.第2个环节采用“遥控器”策略让厨师烹饪不同的食物,比如,教师可以拿着遥控器说:“我要吃拉面”,幼儿就做拉面动作;教师说:“我想吃烧烤”,幼儿就做烧烤动作。

3.第3个环节的“角色圈”有位置的移动,且顾客和厨师都是站着的。做动作前先让幼儿学会移动位置,然后再模仿厨师与顾客。

活动6 不一样的餐厅

活动目标

1.能和同伴友好商量、协作进行餐厅的场景设计。

2.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身体动作塑造餐厅的门、桌椅以及装饰等,感受餐厅环境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8K大画纸6张、彩笔6份。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门儿开开”。

幼儿与同伴合作用身体做门的造型,如单开门、双开门、推拉门、电动门、旋转门等,教师扮演顾客从幼儿做成的门中进进出出。

2.出示餐厅布局示意图,让幼儿了解餐厅的基本设施,发现餐厅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这是我们第一次记录的餐厅的样子,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哪些设施是所有餐厅都有的?除了这些,每个餐厅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3.幼儿分组,设计自己的餐厅

(1)分组并交代任务。

教师:大家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餐厅,包括餐厅的名称、餐厅的各种设施和装饰。这些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位置?商量好后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幼儿分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每组设计的餐厅,每组请一名代表向其他组介绍自己餐厅的设施与布局。

4.小组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设计的餐厅。

(1)小组合作表现。

(2)展示与交流。

教师:这个餐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怎么样?

5.结束:戏剧游戏“有趣的餐厅”。

教师用语言讲述餐厅里的样子,让幼儿闭眼想象。

教师:我也设计了一间餐厅,你们想知道吗?请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说,一边想象它的样子。餐厅的门是旋转的,进门后有一双双溜冰鞋,然后有一段很长的走廊,可以穿上溜冰鞋向前走。来到大厅,全是汽车样子的包间,同着中间的摆餐台旋转,只要伸手到窗外就能取到食物。一、二、三,睁开眼睛,我设计的餐厅有趣吗?

活动建议

1.教师给幼儿分组时尽量考虑到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比如,绘画的工作一般交给绘画能力强的幼儿,其他幼儿可想象、设计自己的餐厅。

2.分组时一般4-5人为一组,以避免有些幼儿游离于活动之外。

3.第4个环节“镜像画面”呈现的餐厅是从幼儿设计的作品中选取的,是大家认同并喜欢的作品,呈现时可借助活动室的椅子。

活动7 我们一起开餐厅

活动目标

1.耐心倾听同伴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友好地与同伴协商不同意见。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开餐厅的工作。

活动准备

大铅画纸、废旧纸盒、彩笔、胶带、各色卡纸、报纸。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整理要开餐厅的房子”。

幼儿“空物想象”一间适合开餐厅的房子。可是,里面有很多没用的东西:一张大桌子、一些破椅子、一个沙发,还有很多锅和碗等,幼儿根据物体的大小轻重使用不同的动作进行搬运。

2.采用“会议”策略讨论大家一起开的餐厅。

(1)教师扮演会议主持人,主持会议,带领大家讨论开餐厅要做的事情,并做记录。

教师:开餐厅需要做哪些事情?除了布置桌椅、装饰餐厅,还需要做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大家知道我们开的餐厅?

(2)总结会议讨论结果。

3.幼儿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

(1)商量分组类别。

教师:为了开好我们的餐厅,我们要分成哪些工作小组呢?

(2)各个小组开始工作。

①餐厅布置、装饰设计组:利用桌椅划分区域,可用肢体造型丰富餐厅的布局。

②餐厅招牌设计组:讨论餐厅的名字,并制作一个餐厅招牌。

③海报设计组:讨论该餐厅的特色食品和餐厅开业的时间及优惠活动,将其呈现在海报上。

④餐厅服务员培训组:选出一名培训师,按服务流程囹给服务员做入职培训工作。

4.结束:放松游戏“无声的欢笑”。

幼儿不发出声音,只能用动作或表情表现自己开心的样子。

活动延伸

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招聘厨师与服务员的游戏。一幼儿扮演经理,部分幼儿扮演应聘者,部分幼儿扮演顾客品尝厨师的手艺,经理根据顾客的表情做决定。

活动建议

1.第3个环节教师需为每组幼儿选择合适的地方完成任务。招牌与海报设计组可到活动室的手工区域;培训组可能需要到活动室外;活动室大部分空间留给布置装饰组。每组可选择一名能力强的幼儿做组长。

2.第3环节中教师需要巡回指导。

活动8 我们的餐厅开业了

活动目标

1.能想象创编餐厅开业时的活动,并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表现开业时的热闹景象。

2.能想象餐厅开业的各个角色,积极扮演角色。

活动准备

餐厅开业的视频或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敲锣打鼓放鞭炮”。

幼儿自愿选择扮演锣、鼓、鞭炮。将全体幼儿分成3组,各自模仿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教师指向哪一组,该组幼儿就要模仿相应的动作和声音。教师指向时可变换速度,时陕时慢。

2.欣赏餐厅开业的视频或图片,了解餐厅开业的热闹景象。

(1)欣赏与感受餐厅开业的热闹景象。

教师:餐厅开业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2)讨论:每个餐厅开业的方式一样吗?

除了这些方式,还有哪些方式也能让人感觉很热闹呢?

3.讨论与设计我们的餐厅开业的仪式。

(1)教师:你们想用什么形式来给我们的餐厅开业?

(2)根据幼儿的想法,师幼共同梳理开业的流程。

4.幼儿“角色扮演”模拟开业的热闹场面,教师旁白串联餐厅开业的全过程。

(1)分配角色(餐厅老板、礼仪小姐、剪彩嘉宾、演员、服务员、顾客等)。

(2)教师旁白,引导幼儿表演。

教师(旁白):××餐厅今天要开业了。餐厅老板和礼仪小姐在门口欢迎人们的到来。服务员放起鞭炮,一片热闹景象。接着,剪彩仪式开始了……餐厅老板宣布“××餐厅正式开业!”顾客们纷纷高兴地走进餐厅,服务员热情地招呼着他们……

5.结束:小记者访谈。

请一幼儿扮演记者采访大家,谈谈餐厅开业的感受。

活动建议

1.教师在第3环节梳理开业流程时可用简笔画的形式。

2.第4环节中教师需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活动空间。若需要道具,可使用一些替代物,比如花篮可用废纸篓表示。活动结束后所需的其他道具可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制作。

3.教师可利用下午活动的时间,以欢快的音乐为背景,编排舞蹈并教授给幼儿。

活动9 客人来了

活动目标

1.积极扮演顾客,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表演顾客进餐厅的情景,表现不同顾客的不同特点。

2.大胆想象餐厅就餐的特殊顾客,积极参与讨论特殊顾客进餐厅的话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哑剧视频片段“板凳上的钉子”。

2.玩具小狗、蛋糕盒、布娃娃、木棍、书包、电脑包、购物袋等不同道具。

3.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餐厅开业放鞭炮”。

幼儿围站成圆圈。教师选一名幼儿扮演放鞭炮的人。然后,教师或幼儿指定任意一种鞭

炮。放鞭炮的人就在场地中间点燃鞭炮,其他幼儿则模拟这种鞭炮发出的声音。

2.欣赏哑剧片段,学习用夸张的动作表现顾客的特点。

(1)幼儿想象餐厅的顾客并模仿顾客进餐厅。

教师:我们的餐厅开业了,你觉得餐厅里来了什么样的客人?他是怎样走进餐厅的?进了餐厅他会做些什么?

教师:你来模仿自己想象到的顾客,让大家猜一猜。

(2)欣赏餐厅就餐的哑剧表演,指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情表现顾客的特点。

①欣赏餐厅就餐的哑剧表演。

教师:请大家看一段小朋友表演的餐厅吃饭的视频。

教师:你觉得这个顾客有什么特点?你怎么看出来的?

②幼儿模仿顾客吃饭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谁能用夸张的动作表演其他顾客呢?你的表演要让大家看出这个顾客的特点。

3.教师入戏扮演需要照顾的老人,引发幼儿想象并表演特殊的顾客与服务员的活动。

(1)教师扮演拄着拐杖,眼花,咳嗽,又没有牙齿的老人进入餐厅。

(2)教师出戏,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顾客?如果你是服务员,看到这样的顾客,你会怎么做?

(3) -名幼儿扮演老人,另有一名幼儿扮演服务员。“服务员”与“老人”合作即兴表演。表演后大家对服务员的服务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共同完善表演的细节。

4.幼儿分角色扮演来餐厅的不同顾客。

(1)教师出示玩具小狗、蛋糕盒、布娃娃、木棍、书包、电脑包、购物袋等不同道具,请幼儿猜测顾客的身份。

教师:餐厅里会来各种各样的顾客。你看看这些物品,谁会带着这个来呢?

(2)幼儿分角色扮演不同顾客来到餐厅的情景。一部分幼儿选择合适的道具或装扮,扮演不同的顾客;一部分幼儿扮演服务员。

5.结束:戏剧游戏:“请来喝一喝”。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教师或幼儿扮演服务员,给每位顾客(其他幼儿扮演)倒一杯饮料,请大家品尝。

活动延伸

1.利用下午的活动时间组织幼儿画餐厅的顾客,并可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组织幼儿模仿自己画的顾客。

2.可在区域游戏中投放道具开展“客人来了”的表演活动。

活动建议

1.第3环节中,幼儿在扮演特殊顾客和服务员时,教师要提醒幼儿进行细腻的表演,其他幼儿要注意观看表演者的动作细节。教师可询问顾客对服务员的工作是否满意,或询问观看者是否看明白他们的表演进行指导。

2.第3环节中,幼儿运用道具进行表演时,教师应提醒扮演服务员的幼儿要根据顾客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服务。活动中没有轮到表演的幼儿可在区域游戏中表演。表演所需道具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或补充。

活动10 餐厅里的故事(一)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一定的话题大胆思考与表现餐厅里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能用丰富和夸张的动作、表情,细腻地表现顾客的行为。

2.通过表演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活动准备

有价格的菜单图片、棍子、娃娃、一盘食物。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背菜名”。

教师出示菜单及相应的标价,带领幼儿认读三遍后将菜单拿掉。第一次游戏时,教师说菜名,幼儿说相应的价格。第二次游戏,幼儿既要说菜名还要说由相应的价格。

2.出示木棍、电脑包、布娃娃,请幼儿利用这些道具扮演餐厅的顾客(盲人、爱用电脑的叔叔、抱娃娃的阿姨)。

(1)教师:我们的餐厅今天来了3位顾客,你们看他们是谁?谁愿意用道具扮演这些顾客?

(2)幼儿利用道具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顾客。

3.教师入戏引导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1)教师扮演在餐厅里乱跑的小朋友,撞到了服务员,请幼儿以服务员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餐厅里又来了一位什么样的顾客。服务员正端菜走过来,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服务员会怎样?他会有什么表情?请你们扮演服务员,把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来。

(2)选一名幼儿扮演小朋友,撞倒了抱娃娃的阿姨。阿姨会如何反应?她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请幼儿来演一演。

(3)如果小朋友撞到了盲人,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4.完整表演创作的故事情节。

(1)教师入戏扮演在餐厅里乱跑的小朋友,引导幼儿集体表演服务员、抱娃娃的阿姨和盲人。

(2)教师旁白,引导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幼儿扮演在餐厅里乱跑的小朋友)。

①撞到了服务员的小组。

②撞倒了抱娃娃的阿姨的小组。

③撞到了盲人的小组。

5.教师扮演小朋友,采用“良心巷”策略,倾听幼儿对“小朋友”的提醒。

(l)幼儿面对面站成两排,教师扮演小朋友,从中间通过。

(2)每个幼儿对“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教师:如果我是那个小朋友,你们见到他会对他说些什么?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6.结束:戏剧游戏“免费品尝新品种”。

教师扮演服务员向大家推荐新品种,给每位顾客(幼儿扮演)品尝,并征求大家的意见。

活动建议

1.引入游戏的菜单数量可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增减。游戏开始时教师赋予幼儿以服务员的角色。这样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可让幼儿了解背菜单也是服务员的一项基本能力,熟悉菜单才能向顾客推荐本店的菜肴。

2.第3环节可请多个幼儿表演。表演后教师可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并让其他没有表演的幼儿参与讨论。

3.第4环节的短剧表演是对情节的梳理,表演时教师可用旁白串联故事。

4.第5个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幼儿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教师从每个幼儿身边走过,倾听他们的想法。

活动11 餐厅里的故事(二)

活动目标

1.能调动已有的表演经验,在理解哑剧表演的基础上创编故事结局。

2.能在情节创作中体会到良好进餐行为的重要。

活动准备

1.堆满食物的餐盘、自制的多种食物、桌子、游戏用的钱币、“避免浪费”提示牌。

2,了解自助餐厅的用餐规则。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传递菜”。

教师准备一个堆满菜的餐盘,让幼儿以服务员的身份传递餐盘,看谁传得又快又稳。

2.教师入戏扮演小朋友到餐厅吃饭。

(1)教师表演小朋友来到自助餐厅,取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放在餐桌上吃,可是最后剩下很多。

(2)讨论:这个小朋友吃了什么?有没有吃完?怎么样才不会剩下那么多食物?

3.教师表演家长买单的情节,幼儿理解用餐规则。

(1)配班教师扮演服务员,主班教师扮演小朋友的家长,合作表演买单的情节:服务员说不够,要求家长再付一百,家长不同意。服务员指了指剩下的食物和警示牌,家长明白了。

(2)讨论:家长付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服务员的动作表示什么意思?

4.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创编故事的结尾。

(1)请个别幼儿扮演家长或小朋友进行表演,创编故事的结尾。表演后,师幼共同商讨大家认同的结局,然后,让幼儿表演新的故事结局。

教师: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办?你会和小朋友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又会怎样呢?

(2)提醒所有到餐厅用餐的顾客。

教师: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你会怎样提醒其他顾客呢?

5.结束:发放餐厅优惠券。

教师或幼儿扮演服务员,发放优惠券,邀请大家再次光顾“餐厅”。

活动建议

1.此餐厅是自助餐厅,食物是自取的,所以教师在扮演小朋友时要不停地取食物,即使明显吃不完,也要取。取完后,教师再表演吃。

2.第3环节中,配班教师和主班教师的表演要事先排演好。

活动12 我们一起编剧本

活动目标

1.知道剧本由若干幕组成。

2.能和教师一同梳理表演的故事情节,确定剧本的内容。

3.能与同伴分工合作绘制连环画剧本,并尝试为各幕写顺序符号。

活动准备

8K铅画纸、彩笔、剪刀、活动照片。

活动过程

1.回忆开“餐厅”发生过的事情,确定剧本的内容。

(1)教师说故事的开端,幼儿接着说后面的故事情节。

(2)讨论:你们觉得哪些情节适合我们表演?

可以分哪些剧幕表演?每一幕的名称是什么?

2.讨论每幕的画面内容。

(1)讨论:这一幕画在一幅图上,背景是什么?有什么人物?在做什么事情?

(2)讨论:要用什么颜色?画在什么位置。

3.小组制作连环画剧本。

(1)每个小组由一位幼儿画一页。

(2)拼连成完整连环画剧本,并完善画面内容。

(3)教师在每一幕画面上写“第幕”,由幼儿写标号,比如“1”或“一”。

延伸活动

1.教师可引导幼儿为剧本写页码。

2.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剧本展板,并在活动室内选择合适的地方张贴幼儿设计的剧本。

*我们的剧本:餐厅的故事(哑剧)*

(此活动以哑剧的形式进行,没有台词,用动作描述角色的行为。)

角色:经理、点燃鞭炮的人、餐厅服务员(若干)、鲜花店送花工(若干)、烟花鞭炮(由人扮演)、舞蹈队员(若干)、小朋友、盲人、叔叔、阿姨、迎宾服务员、点餐服务员。

第一幕餐厅开业了

旁白:笑眯眯餐厅即将开业啦!

(《拉德斯基进行曲》起,鞭炮摆好造型站在场地上。送花、发言、点鞭炮的人及舞蹈的人在自己要表演的场地附近。)

(鲜花队送花。)

(音乐停止,开业庆典开始。)

经理(致开业词):(不发声音只做动作)欢迎大家的到来、笑眯眯餐厅开业了,点鞭炮。

(鞭炮炸开了。)

(舞蹈音乐响起,舞蹈队上场。)

(舞蹈队随音乐节奏跳舞庆祝。)

第二幕餐厅故事:小男孩到处乱跑

(场景切换:放满美食的餐桌和一张空桌子、两张椅子。)

教师旁白:原来这家餐厅是自助餐厅,顾客是自己取餐的。小朋友最喜欢吃自助餐,瞧,来了一个小朋友。

(儿童歌曲响起,小朋友上场,在餐厅里跑来跑去。)

小朋友撞到一位服务员,打翻了服务员端的餐盘。服务员很生气,让小朋友一起捡掉在地上的食物,并教育他不能乱跑。

(优美音乐响起,抱娃娃的阿姨进祭厅。)

小朋友撞倒了抱娃娃的阿姨。阿姨看宝宝没摔着,就把宝宝放下,想自己站起来,但腿疼站不起来,表情很痛苦。小朋友走上前去扶起阿姨。阿姨又告诉他不能跑,撞到人很危险。

(舒缓音乐响起,盲人在找座位。)

小朋友撞到了盲人。盲人的棍子掉了,小朋友拿盲人的棍子玩。盲人找不到棍子,服务员就帮忙找,服务员看到棍子在小朋友手里,就拿了过来,并告诉他这样很危险,也没有礼貌。

第三幕餐厅故事:取餐太多了

(场地不变:餐厅的门、3张桌子、3张椅子。)

教师旁白:小朋友的妈妈赶紧把他叫过来,让他坐下,不让他跑了。

小朋友拿了很多自己爱吃的东西,妈妈让他慢慢吃。

小朋友吃饱了,妈妈叫服务员买单。

服务员伸手示意两百,妈妈不同意,指了指价格牌示意应该是一百。服务员则指指餐桌上的食物并拿出警示牌示意浪费要罚款,妈妈只好付两百。

妈妈用动作提示小朋友,你太浪费了,我们被罚款了。

小朋友见状拼命吃剩下的东西。

妈妈示意不要再吃了,吃多了会肚子疼,要去医院打针的。

小朋友点点头和妈妈离开了餐厅。

55个超有意思地幼儿园教育游戏

超有意思的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 游戏1:小猪回家 游戏规则:幼儿用双手滚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游戏玩法:幼儿双手推动“小猪”(皮球)在地面滚到指定的“家”(纸箱)。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游戏情节可不断发展,如:帮助“小猪”钻过“山洞”(障碍物),走过“小桥”(障碍物),绕过“危险”(障碍物)回到“家”。 游戏2:喂小动物吃饭 游戏规则:幼儿要站在规定的地方投球,一个接一个地投,不能抢。 游戏玩法:在大纸盒上贴动物头像,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设法将皮球投进纸盒里,锻炼投掷和目测能力。 游戏3:我是小小传球手 游戏规则:幼儿要先站好,然后依次传递,不能越位传递。 游戏玩法:幼儿以各种方式站好,从头顶开始传球,也可以进行腿下传、左右传、边跑边传等。传球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配合、协作的能力。 游戏4:比比谁的本领大 游戏玩法:老师向前爬时,幼儿就后退爬,想法不让幼儿抓住,如果快要抓着你时,幼儿就像小乌龟一样用伸缩的本领保护自己;当老师后退爬时,幼儿就向前爬来抓我,看看是幼儿的本领大,还是老师的本领大?不让对方抓着。 游戏5:看标志爬 游戏玩法:老师这儿有两朵什么颜色的花?当你看到红花时,就必须向前爬;当你看到黄花时,就必须后退爬,看谁先到终点拿到小兔娃娃,谁就是冠军。 游戏6:切西瓜 游戏玩法:幼儿围成圆圈,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教师边走边有节奏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此时,大家做吃西瓜状,游戏继续开始。 游戏7:老鹰抓小鸡 游戏玩法: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 游戏8:拉“大锯” 儿歌:拉大锯,扯打锯,姥姥门前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去看戏。 游戏玩法: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群,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游戏9:打籽 游戏玩法:用沙包作籽,游戏者分成两组。在场地上画两条直线,两线间隔5米。一组游戏者在两线的区域内,一组的游戏者站在两线的外面。站在区域外的游戏者用沙包打向区域内的游戏者,区域内的游戏者进行躲闪,不让沙包砸到。如果被砸中就停止游戏,如果能接住沙包就能救起被砸中的游戏者。两组可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游戏10:捉人 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 游戏玩法: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4篇

xx音乐游戏教案4篇 xx音乐游戏教案4篇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兔和狼 教材分析: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xx:小朋友们好!幼儿:xx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幼儿园游戏故事记录:娃娃家里的趣事

娃娃家里的趣事 背景: 小班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除了需要一种生理的安全感之外,还需要一种心理的安全感,游戏则是幼儿心理成长的维生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游戏不仅能满足孩子生理发展的需要,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幼儿自我表现、自我的肯定的需要。福禄贝尔说过: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鲍特温提出:游戏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我国教育家陈鹤琴称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每个学者各自从自己的关注点出发,抓住了游戏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尽管如此,大家对游戏还是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幼儿期普遍存在的活动,是幼儿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活动。所以,对于低年龄幼儿,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就成为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本次案例分析,希望通过前后两个阶段孩子典型的游戏行为表现反应孩子的游戏水平和兴趣激发点,分析总结小班幼儿在此年龄阶段时所表现出的游戏行为特征和游戏心理特征,从而得出有效地引导策略,满足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营造宽松、温馨的师幼氛围。 案例实录: 镜头1:(时间:9月中旬) 杨翊雯一进娃娃家的小厨房就忙活得不亦悦乎,东瞧瞧,西摸摸,一旁的小男孩凌炘宸跟在她后面无所事事。过了一会儿,杨翊雯拿起小茶壶像模像样地倒饮料,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天太热了,我倒点饮料喝喝”。这时,凌炘宸畏畏缩缩地拿着一个小茶杯,细声细气地说:“我也想喝”。杨翊雯很大方:“姐姐给你倒”。两人就这样开心得“喝饮料”……见此情景,我并没有多想,只是心里觉得好玩。 镜头2:(时间:10月中旬) 今天,杨翊雯有选择了娃娃家,运气非常好,又有机会进小厨房玩了。没过多久,凌炘宸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也想去娃娃家里玩。”虽然人数已经够了,但是面对很少提出要求的凌炘宸,我真不忍心拒绝他,就同意他进去了。他开心极了,马上跑到杨翊雯旁边,和她一起配菜,凌炘宸很快地从柜子里拿出几个空盘子,递给杨翊雯,等杨翊雯配好菜,他就当起“小厨师”下锅炒菜。虽然,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他们玩得津津有味。我开始对这两个孩子进行了跟踪观察。 镜头3:(时间:11月初) 凌炘宸和杨翊雯的两次合作,只要杨翊雯进娃娃家玩,凌炘宸就会跟着她。杨翊雯玩什么,凌炘宸也玩什么。凌炘宸就是在模仿复制杨翊雯的动作、玩法。今天,走近娃娃家,里面呈现出一幅温馨的画面:桌上烧了一大堆好吃的饭菜,孩子们高兴地为宝宝过生日,爸爸点起蜡烛,妈妈在抱着娃娃,妈妈还一边轻轻地拍打着宝宝;还来了许多的客人带来了许多的礼物放在桌上,有薯条、有披萨,还给宝宝买了奶瓶等之类的东西,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基本活动为主

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以游戏基本活动为主”的原则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一个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判断,构成这一规范判断 的前提是对游戏活动价值的认识,是对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的认识,是对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关系的概括,是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肯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教育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游戏的满足和发展”。 一、游戏的价值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儿童始终生活在游戏中,它通过虚拟情景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天性永远都是正当的,爱玩的孩子往往蕴藏着更多的潜能。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儿童游戏的心理发生机制是“本我唯乐”原则的体现,幼儿通过游戏可释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儿童自主游戏时的心态是最佳的心态,它有助于儿童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的发展。孩子的“聪明”从那里来?“从玩中来、从思考中来、从探索中来”,他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的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因此,从实际意义上说,学前教育的灵魂 就是游戏。 二、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的人,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样,幼儿也需要游戏,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幼儿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还要通过游戏来满足精神的需要,游戏是幼儿的权利。任何侵犯幼儿游戏权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把幼儿能否参加游戏当成是教师的特权,或以剥夺幼儿游戏权利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等都是背离教育原则的。教师应当保证幼儿游戏的机会与时间,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我们应该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要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己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我们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决定游戏的方法。 四、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幼儿园游戏30大全

徒手类游戏篇 1.游戏名称:切西瓜 目的:喜欢和小朋友一起 游戏。 玩法:幼儿手拉手围成一 个大圆圈(做“大西 瓜”)。一位幼儿当“切西瓜”的人,边念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并做切西瓜的动作,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身边两位幼儿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被切到的两位幼儿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达原位者即为再次游戏的“切瓜人”。如果两人同时到达,则用猜拳方法决定胜负。 2. 游戏名称:“堆馒头” 目的:愿意和小朋友一起 游戏 方法:参加游戏的幼儿边 念儿歌,边轮流伸出右手

大拇指(其余四指呈抓握状),第一人伸出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直到最高处。附儿歌:堆!堆!堆馒头!堆高了馒头吃馒头! 3.游戏名称:赞赞窝窝 目的:想加入同班的游戏, 能友好的的提出请求。 方法:一幼儿将手心朝 下,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 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赞赞窝窝,糜面坨坨,鸭鸭喝水,啥是甜水,啥是苦水”,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 4.游戏名称:“木头人”目的:培养幼儿的忍耐力方法: 参加者最少两人一组,儿歌 说完后,立刻静止不动,不 说不笑地对视,谁先忍不住 动或笑了,就算输。附儿 歌: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

讲话不许动。 5.游戏名称:背缸倒缸 目的:能和同伴分工合 作,分享快乐 玩法:两人背对背,互挽 胳臂,一个弯腰把另一个 背起,两人反复互背,边背边唱:背缸,倒缸,淹菜好香。两人互背互唱,直至没劲了,才告终。 6.游戏名称:瞎子摸瘸子 目的:对群体活动有兴 趣 玩法:一个孩子用手绢 蒙住双眼,扮做瞎子; 一个孩子将手绑在腿 上,扮做瘸子。地上画

幼儿园故事和亲子游戏

1.撕报纸撕呀撕,撕报纸,撕出一把花胡子,爸爸妈妈和宝宝,变成三个老头子。 提示:父母和孩子一起撕报纸,撕成细长条儿,以训练孩子手部小肌肉的活动,促进脑的发育。撕完了各人抓一把“胡子”捂在下巴处,老人走路,同时说儿歌。 2.亲亲,洞洞小洞洞,大洞洞,小洞贴着大洞洞,妈妈亲我热融融,哦!原来洞洞是酒窝。 提示:在教这首儿歌时家长不妨给孩子设个悬念,让孩子自己来才猜“洞洞是什么?” 3.走小桥走小桥,真有趣,走过来,走过去,掉下水,变小鱼。 提示:训练平衡能力。可用纸板裁成窄条连接起来做桥,也可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的线做“桥”只能在桥上走,腿不能迈出桥面 《老亮着的黄灯》 “喂……医院吗?”“对!”大象院长答道。“我……肚子疼得厉害,快、快派……救护车来……大象院长问:“您是谁?”电话里没有声音了。“您住哪儿?”还是没有回答。 大象院长急了,他找来梅花鹿医生和熊猫司机:“你们俩立刻开车出去,要尽快找到病人! “是!” 救护车风一样驶出医院。可是哪儿也找不到病人。偏偏不巧,车子突然没法开了——前面堵着好多车子。路口亮着黄灯,这是让大家“准备”,紧接着就该亮绿灯了。 可是黄灯老亮着。 “这样可不行。”梅花鹿医生忍不住了,“我到前面去看看!” 熊猫司机赶忙拉住梅花鹿医生:“在医院咱们听院长的,在马路上就得听警察的。黄灯亮着,咱就等着,这没错儿!”“可是病人能老等着吗?”梅花鹿说着跳下车。当他飞快地跑到岗亭前,透过玻璃朝里一看——啊,刺猬警察昏过去了。他就是病人! 要是依着熊猫司机,那就只好没完没了地等下去,因为黄灯只能老这么亮着。 1号故事《沙发展销会》 这里正在进行沙发展销会。猴子推销员向大家介绍各种沙发:“这是斑马沙发,条纹多别致!这是蝴蝶沙发,形状挺奇特!” “音乐沙发,只要一坐上去,它就能播出你想听的乐曲。” “能让我们坐坐试一试吗?”山羊问道。 “坐吧,坐吧,坐上十个也不怕!” “我呢?”大肥猪也想坐沙发。 “您?”猴子犹豫了一下,“谁坐都不怕!我们的沙发质量好。不过请您坐轻点吧。” 这时大象挤了过来:“让我坐坐吧。”猴子刚想阻拦,大象已经坐了下去,当它站起来时,沙发坐塌了! “赔,要你赔!”猴子揪住大象直嚷。 大象不服气:“你自己说的,谁坐都不怕!” “怕坐就不是好沙发!”大家哄起来。 斑马厂长出来了说:“什么事?” 猴子火气十足地汇报了一番。 斑马听了点点头,问大象:“你愿意到我们厂里来工作吗?” 大象愣住了,猴子愣住了,大家都愣住了。 斑马厂长解释说:“我想让大象兄弟来当检验员,每一只出厂的沙发都让它坐一坐。大家说得对,怕坐的沙发就不是好沙发!” 大家使劲地鼓起掌来。

幼儿园游戏故事记录:超市购物

超市购物 镜头一: 游戏开始,娃娃家的阿姨(黄依冉)去银行取了5元钱后,来到了超市:“今天超市有打折的东西吗?”服务员指着前面的打折区说:“你可以去我们的打折区去看看。”说着娃娃家的阿姨(黄依冉)就去打折区那里挑选东西。过了2分钟,娃娃家的阿姨(黄依冉)推着一车的东西到收银台结账。收银员机械式的扫射了一下,然后就说:“一共20元。”这时娃娃家的阿姨(黄依冉)说:“我只有5元。”然后收银员连忙说:“那就收你5元吧。”娃娃家的阿姨(黄依冉)说了一声谢谢就离开了。 分析: 自从银行里有了记账簿以后,幼儿在游戏中就不能乱取钱了,所以今天娃娃家的阿姨(黄依冉)在银行了取了她仅剩的5元钱。从游戏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关注到数字的存在,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大班幼儿对于数概念的要求:知道10以内数的组成及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回归生活。往往很多孩子很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否能真正将这一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呢?这是通过以上的游戏观察给我的思考。 随着我发出的“铃声”信号,游戏结束了。在游戏分享过程中: 问:“黄依冉(娃娃家的阿姨),去银行取了多少钱?” 黄依冉回答说:“5元。” 问:“那你用这5元钱做了什么事情呢?” 她说:“我用5元钱去超买了些东西。” 问:“能不能给我们大家看看你在超市买的东西。” 黄依冉很愿意的把自己买的一大堆的东西拿出来和我们分享,“一样、两样、三样、四样。” 我用响亮吃惊的语气问道:“你真的用5元钱去超市买了这么多的东西吗?” 这是站在最近的成浩南说:“她用5元钱买不了这么多的东西的。” 我说:“为什么呢?可是她现在买到了呀?” 成浩南马上拿起黄依冉买的其中两样东西说:“这个果汁是3元、这个巧克力是4元,这两样加起来是7元,就已经超过5元了。” “如果你是收银员你怎么来算顾客买的这些商品呢?”我问道。只见他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将每个物品的价格进行逐个记录,然后开始计算他们的总和。 “如果我是老板,我一定请你来做我们超市的收银员,因为我相信你会把每一笔钱都算清楚的。”我笑着说。 分析: 在游戏分享过程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有目的性的帮助孩子梳理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孩子对于数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是有差异的。我用夸张的语气将这问题抛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思考。对于数能力强的孩子能马上发现刚刚超市中结账的错误现象。问题产生与个别幼儿,在分享过程中,通过提问,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正确把握了问

游戏与幼儿的关系——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孩子送往少儿英语学习班去学英语!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许多家长由于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这种填鸭式教育的结果是让孩子变成了撑得饱饱的呆鸭子!尤为严重的事,这种方法让孩子很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日本学者井深大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年幼的孩子特别热衷于玩各种游戏,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 玩得不亦乐乎! 事实证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在21世纪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但创造能力有时也会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胆怯、倦怠、自卑、消极的性格、兴趣的狭隘等等都是妨碍创造力得以发展的许多因素,由此可见,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个性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游戏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此外,游戏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表现在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还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游戏还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正是在幼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着培养。 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没有人教,他们就尝试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1岁以前的婴儿就能模仿成人的脸部姿态,2岁的孩子会在娃娃家互相打电话,模仿着母亲给婴儿喂奶……这就是简单的社会角色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扮演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父母、老师、司机、医生等熟悉的人物,通过模仿人物来进一步认识这些角色,在模仿母亲的过程中,了解母婴之间的关系,再打电话过程中,了解电话的用途、学会使用电话,这使孩子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扮演医生角色中给病人打针、哄劝病人不要哭,从而消除了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心理,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当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有更多人参与时,孩子逐渐学会了与人相处、协调人际间的关系。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谦让、合作、分享;以及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同伴间矛盾不统一的问题,这种不统一来自幼儿家庭环境、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个别差异,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 同时在活动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活泼的幼儿也会参加到活动里,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开朗、活泼、友善、爱心、同情心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幼儿的性格将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发挥了更多的想象和创造,它可以将一块积木当成饭碗、当成照相机,他玩娃娃家,把雪花片往布娃娃口里放,嘴里会发出“啊呒啊呒”的咀嚼声;将几片雪花片套在筷子上,就是一串羊肉串,然后得意洋洋地叫喊“卖羊肉串呀”;用沙子堆搭城堡时,他们的创造力表现更突出了,也可以在玩“在集市”游戏中设计出各种具体的买卖情节来,在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独创出新的故事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更有耐心,更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活动。 游戏也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斗。”又如游戏“开火车”一个人当火车头,发出

幼儿园教师幼儿游戏故事记录:买一送一

买一送一 今天的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又开始忙碌的工作了。只见烧烤店门口排着长队,的生意特别的最好。同时,烧烤店的电话不停的响,有很多人在叫外卖,老板都忙不过来了。 没过一会儿,我看见烧烤店的老板周孝丞“打包”好一份烧烤(两个玉米)正要准备出去。于是我问:“你这是去哪里啊?”老板说:“我去娃娃家送烧烤呀。”说完就走了。我跟着过去走到娃娃家门口,就听老板说:“你好,这是你家要的烧烤。一共5块钱。”这时娃娃家的爸爸说:“谢谢你,你家的烧烤能不能再便宜点,买一个送一个,行吗?”周孝丞一下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无奈地说:“好吧。”接着他拿着5块钱就走了。我也没多做干预。 接着在游戏分享环节我描述了这个片段时候,请小朋友说说“你知道一些什么促销活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办会员卡”“买一送一”“打折”等等。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孩子们知道那么多促销方式。于是我在原本的小结上做了点提升“原来我们可以采取办会员卡、买一送一、打折等方法吸引客人让我们的点生意更好。”相信明天的角色游戏中一定会出现今天分享的内容。 其实我也在反思现实生活中很多商家为了招揽生意采取了很多对策,就象刚才游戏中孩子们所出现的“买一送一”现象,这是孩子的生活经验所表现出来问题。其实游戏中幼儿生成的内容都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判定其是否蕴含着内在的教育价值,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是否是大部分幼儿所感兴趣的。 这次游戏活动中生成的内容有利于拓宽幼儿的见识,增长其对周围生活的经验,让幼儿从这些生成中获得快乐和真理。所以我在分享环节借助幼儿的生成,通过讨论提升幼儿的经验,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同时我也觉得游戏中我还可以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能更好地开展游戏。 2017年 4月

幼儿学习故事记录

幼儿学习故事记录 玩纸盒 注意: 今天用盒子来玩游戏,鹿奕恒开心地一会儿把盒子轻轻地顶在头顶上,双手侧平举,让盒子在头上保持平衡玩;一会儿又把盒子放在双手之间转着玩,转着转着,又把盒子抛向了空中,双手去接盒子玩;一会儿又把盒子夹在两腿之间跳着玩;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孩子,又有两个加入游戏中来,分为了不平等的四个方向,四个孩子推着盒子退到活动室的最大限度,再一起快速向前推,直到四个盒子撞在一起,撞在一起的一瞬间,同时发出了“碰!”的声音。(全班的孩子看见这么好玩,几个几个一起都玩起了碰碰车的游戏。)分开、退后、撞击;分开、退后、撞击,直到我提醒大家收拾整理盒子回教室,其他的孩子陆陆续续放好了盒子,就连和他一起玩的几个伙伴都放好了盒子,鹿奕恒仍然兴致勃勃推着盒子撞击墙面“碰!” 识别: 在玩盒子的游戏中鹿奕恒拿到盒子后先在不住地探索,探索各种各样的玩法:顶在头上保持平衡坚持不了多久,盒子掉下来了;盒子转着玩、抛着玩似乎又不好玩;夹在腿上跳,也没能吸引起兴趣;最后把盒子放在地上推,想象着是自己在玩碰碰车一样,顿时就来了学习兴趣,原来我还可以用盒子这么玩,这是生活经验的一种积累,也是自我价值、自我肯定的一种体现。口中不断的发出声音,不仅增加了游戏性,还吸引了其他孩子自主参与,自然而然一起合作玩游戏。 当收盒子的声音发出后,鹿奕恒仍然沉浸在碰碰车的游戏中,也说明鹿奕恒在此次游戏中具有专注、坚持的学习品质。 回应: 对鹿奕恒的游戏和想法和玩法,加以肯定,保护对玩游戏的信心;对安全的探讨: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为提供更多的材料,如:香皂盒、牙膏盒、牛奶盒、喜糖盒等放在益智区和建构区供孩子自主游戏、自主探索。

幼儿游戏与认知教学文案

游戏与认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①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②游戏没有外在目标;③游戏是自发自愿的④它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⑤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 的联系。 游戏实现了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 游戏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在游戏中,幼儿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活动材料,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发展了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由成人直接教给幼儿的知识缺少感官的直接接触,即使在教学中幼儿运用了感官,也不如幼儿在游戏中那样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如:用图片教幼儿认识兔子的特征,远不如看过,摸过孺子的幼儿对兔子有更深的了解。)所以,游戏对感知能里的提高的意义,在于有着更多的计划给幼儿综合运用各个感官,从而提高感官的感受性,进一步促进观察、记忆力的发展。 认知的概念: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指

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 游戏对于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一、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 儿童在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交流的迫切要求。游戏中又常常有新的情景和需要,锻炼和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米勒等人研究了学步儿的游戏,发现即使只有12个月的儿童在游戏中也有语言交往,学步儿的平行游戏能自然地促进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加维研究发现,3岁儿童在游戏中进行言语交往,且交往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 长。 二、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1、自由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杰弗里·丹斯基(Jeffrey Dansky)和欧文·西尔弗曼(Jrwin Silverman)做了一项研究,将4~6岁儿童分为三组,让游戏组儿童在10分钟内自由地玩一些常用物品:一些纸巾和湿塑料杯、一把螺丝刀和一些钉在板上的螺丝钉、一些纸夹和空白卡片以及一些火柴盒;模仿组儿童则模仿成人用这些物品做一些常规的事,如用纸夹夹紧卡片;控制组儿童只用一盒蜡笔给素描着色。随后对儿童进行物品用途测验,要求儿童想出同一物品的多种不同用途,测查儿童的创造力。结果发现,游戏组儿童比另外两组儿童能想出更多的非标准

浅谈为什么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浅谈为什么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小孩放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玩,怎么送来了幼儿园还是提倡他们在课堂中玩,对于很多幼儿的家长来说,送孩子早上学就是不想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看重的是孩子能写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孩子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可有可无。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从中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每天教孩子做算术题,写汉字,每天布置许多作业。由此可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早期游戏对幼儿带来的影响,如:女孩子玩娃娃家,是为了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男孩喜欢打仗、争斗、开车也是为将来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做准备。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而我们的教师也拿不出很有力的话语来说服家长重视游戏。其实在幼儿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关注未来效应和即时效应(潜在效应与显在效应)这一对关系。教学让幼儿直接获得知识技能,这只是即时效应而已,很多幼儿从幼儿园跨入小学阶段后的第一年成绩很不错,一旦升上二年级后成绩明显下降,这是为什么?此时的孩子已经被训练成死记知识和缺乏自我思考创新的能力。游戏让幼儿变得聪明和智慧,因为以游戏为教学模式是没有固定框架的,可以随意的让幼儿随着自己的意愿动脑去完成。在幼儿带着懵懂的眼光来看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扼杀他们求知探索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要读懂幼儿的心理世界,用符合幼儿心理特征发展的方法去引导幼儿认识社会。游戏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游戏是重过程不重结果。重过程,幼儿就会变着花样来玩,游戏可以跟着游戏者的意愿而发生变化,游戏方式也会随着情境和材料随意变化,其目的也可随时改变。如一个简单的滑滑梯活动,也许会因为不同的滑到底的方法而使之复杂起来,至于能不能滑到底,在儿童看来已经不重要了。二是游戏是不求实际的、不真实的、充满幻想的行为。如游戏者会把椅子当做"马"骑,而不是"坐椅子"。儿童在游戏中不是机械地模仿周围生活,而是通过想象,将生活中的表象,组合成新的表象运用于游戏中,这就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三是转换替代,同一种材料幼儿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材料可以做同一种用途,这是幼儿自发和自由选择的结果。幼儿园的创始者福禄培尔曾描述游戏:"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活动,在人与所有事物内在蕴含的生命中,游戏是人类生活的翻版……儿童的游戏是自我活动的极致媒介,可以抒发儿童的内在力量,唤起儿童的内在本质。"由此可见游戏对儿童的影响。所谓基本活动是指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的那一年龄阶段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为什么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游戏的时间最长,出现的频率最高,没有了游戏儿童就失去了其快乐的天性。一方面,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游戏;另一方面,即便是学习、劳动、生活等活动,幼儿也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游戏是幼儿最经常的活动。第二、游戏跟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关,此时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没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时候他们都在游戏中模仿周围发生的事,在幼儿的游戏里,幼儿的操作与行动永远是实际的、社会性的、幼儿就是在游戏的操作与行动里掌握人类的现实。幼儿在游戏中,总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能力相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游戏,排斥过高或过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最适宜的活动。第三、游戏是幼儿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幼儿认识和表达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最有

幼儿园教师幼儿游戏故事记录:娃娃要吃饭了

娃娃要吃饭了 娃娃家是很多孩子首选玩的区域,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没有太多的交流,只是自己管自己玩。爸爸做爸爸的事情,妈妈做妈妈的事情,角色之间没有交流和沟通。 今天的角色游戏开始了,齐鑫羽拿着锅子和勺子十分投入地在煤气灶上烧着饭菜,不一会儿,就看见在锅子里装满了小小的五颜六色的塑料积木。“吃饭了”他把塑料积木放在小碗中。原来他把彩色积木当成米饭了,并乐此不疲地往每一个锅里放米粒,就这样一会儿放米,一会儿烧烧饭,循环往复。 这时坐在一旁王可昕说“娃娃要吃饭了”,齐鑫羽看了看王可昕,但没有理会王可昕说的话,转过身继续烧他的饭和菜,王可昕只能自己去拿饭喂娃娃吃,齐鑫羽看见王可昕来拿自己烧的饭菜,摆开架势执意不让王可昕拿。王可昕没办法就扔下宝宝,就想往外跑。 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以独自行动为主,各自管各自烧饭和菜或是抱娃娃等等。刚开始我并没参与幼儿的游戏,不给与他们过多地干预。当孩子们发生矛盾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我以角色的身份投入到游戏中,并拿着两条鱼敲响了娃娃家的门。王可昕笑眯眯地开门,我认真问:“听,谁哭了?娃娃为什么会哭呢?”“这是谁烧的饭菜,这么香呀?”齐鑫羽连忙说:“这是我烧的饭菜”,我又接着说:“外婆也带来了红烧鱼,我们一起喂娃娃吃饭吧!”就这样,大家围坐在一起,相互合作着展开游戏情节。 角色游戏要能够达到促进小班孩子的发展,首先要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而教师在活动中则应该以表扬、鼓励和帮助为主,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想法和建议。其次要为孩子提供分量轻、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同类数量多的操作材料。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谈到儿童认知发展时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是儿童主动适应外部世界,感知世界、理解世界,并且在与之互相作用中建构自身的过程。所以小班角色游戏是一种促进幼儿个体发展的有效形式。 2016年12月 1

幼儿园互动小游戏

幼儿园律动 1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放放,小手拍,小手放,把手放在膝盖上(要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2、小朋友们. 注意注意,坐好就是奥特曼, 乱动就是小怪兽 ( ...... 安静.....安静.....安静....) 3、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摆摆小手小手摇一摇小手小手藏起来。 4、小嘴巴,别说话!小眼睛,向前看!小耳朵,认真听!谁的眼睛亮?我的眼睛亮。谁的耳朵灵?我的耳朵灵。谁精神?我精神老师说:安静安静小朋友说:请安静!1234567 我们大家快休息123坐好了321站好了小小手举起来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不说话 5、一个手点点(二个食指碰碰),二个手指剪剪(做剪刀状横剪一下竖剪一下),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弯,四个手指插插(二手交插),五指开花(做花状托住下吧)。(二) 6、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 7、小脚,小脚,跺一跺,你的表现真不错 8、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9、叮叮当,叮叮当,大拇哥送你,你最棒 10、very very good,very very cool 11、你的表现好,你的表现棒,你的表现是No 1 12、左边小红花,右边小红花,奖给我们小朋友顶呱呱 13、请你伸左手,请你伸右手,变成奥运选手耶耶耶 14、唧唧唧唧,小鸡小鸡喜欢你,也来表扬你 15、金咕噜棒,银咕噜棒,我是宝宝我最棒 16、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碰! 17、小河流水哗啦啦,老师表扬你顶呱呱 18、拍拍我的小手,请你吃菠菜,变成大力水手,耶耶耶 19、拍拍我的小手,我可真不赖,我是拼音能手,耶耶耶 20、我有一双小小手,我说走来它就走,快快走到头顶上,接着走到鼻子上,然后走到肩膀上,最后把它放腿上。 21、老鹰展翅飞,小鸡吃小米,别问我是谁(开始老师说其中一句,小朋友说下面一句,然后加大难度,老师说其中一句,小朋友说和这句不一样的一句) 22、1,2,3爬上山,4,5,6翻跟头,7,8,9拍皮球,一共十根手指头 23、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一条鳄鱼游过来,嗷,嗷.鳄鱼高兴的游走了 24.土豆,土豆,皮儿。。。。

幼儿游戏故事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 幼儿园游戏故事:自主游戏中成长 店集中心幼儿园 周倩倩

幼儿园游戏故事:自主游戏中成长 店集中心幼儿园周倩倩镜头一: 在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在玩秋千,怡萱坐在秋千上,几个孩子在后面推帮助她能荡得更高,怡萱玩了好久,在一旁的晶晶想玩秋千,于是晶晶对怡萱说:“怡萱我玩一会儿吧?”然而怡萱没有回应。央求了几遍,怡萱说:“那你推推我,就让你玩。”晶晶爽快的答应了!有了秋千晶晶很开心,怡萱看见晶晶玩的那么开心,也想一起玩。可是她似乎不好意思开口,过来求助我:“周老师,我还想玩。”于是,我只是让她动动脑筋:“要不你和晶晶商量一下?”她走到晶晶面前说:"晶晶,我们两个换着玩好不好,你玩的时候我推你,过一会我玩的时候你推我,好不好?"。晶晶又是爽快的答应。很快两个人玩得特别开心。 幼儿行为分析:

由于幼儿园玩具器械、场地有限,有的小朋友就会玩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通常他们会求助老师。今天问题是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的,因此他们玩得特别开心。 对策: 在游戏交流中,表扬晶晶、怡萱,告诉幼儿在游戏中有什么需求可以自己先动脑筋,自己想不出来再请求好朋友或老师帮助,老师会和你一起来想办法解决的。 镜头二: 你来到了美工区,特别兴奋地对我说:“周老师,快到母亲节了。今天想做一个礼物送给妈妈。”原来你早就为自己设定好了一个任务目标。 于是,你开始了构思。你先是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小脸,眼睛一眨一眨地观察自己很久,你才决定开始创作。你先选择了一个圆形的卡片和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小海锥。我忍不住地问你:“这是什么?”你说:“我想做一个我自己送给妈妈,这两个正好可以当眼睛!”可是你并没有将他们粘在圆形卡片上,眼神还在四处地寻找,我想你一定不是很满意这份材料。果然,你又找到了两个圆圆的黑色的毛绒小球,并将小球放在了圆形卡片上,左摆摆、右放放,终于在你认为合适的位置上用胶粘好,满意地点点头。你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眼睛又大又圆!”豪豪跑来了,邀请你去建构区玩玩具,而你显然没有想去的意思。乐乐跑开了,你依

浅谈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浅谈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摘要】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儿童可以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体;也可以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还可以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总之,游戏是幼儿的需要,是幼儿的学习,是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幼儿教育尤其应当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机会,寓学习与游戏中,使游戏与幼儿教育相融合,让幼儿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 【关键词】幼儿游戏学习 游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玩,但儿童的游戏却不同与成人的玩,它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欢。通过游戏,儿童锻炼了肢体,训练了思维。丰富了情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可以说,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成长,学习,发展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应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的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的生活,儿童的整个生活是游戏”。游戏不仅使幼儿情绪愉快,而且是他们的一种严肃的活动,正如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的:“游戏对于学前儿童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贯彻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多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日益重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但也要看到,当前广大幼教工作者对儿童的游戏认识还很不一致,对游戏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游戏无益论。“勤有功,戏无益”一直是人们用以告诫孩子要努力的一句名言。特别是在当前片面追求智力的思潮影响下,部分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简单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惯和运用。表现为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学前阶段,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以腾出时间来“学习”。家长的这种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影响了教师,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这种心态,一些教师便处处压抑儿童好玩的天性,向孩子灌输“贪玩的孩子不好”的观念,而用生硬的方式强迫孩子学习那些并不适应他们当前水平的知识技能(如学写字等),或者用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教学破坏那些对儿童来说原本是美好的事物的形象(如绘画等)从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让幼儿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其中之一就是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一、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它最符合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特征。因为,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因为幼儿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创造性游戏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事物,模仿成人的劳动、学习、生活等活动,反映出对事物的态度,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模仿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但是,幼儿本身的身体情况以及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限制,不能完成成人的学习,劳动的任务,这就产生了幼儿的愿望和心理上的矛盾,而幼

浅谈幼儿园的游戏教育

浅谈幼儿园的游戏教育 幼儿时期是个体各项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而言极其重要。幼儿教育应当重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其发展水平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制定。对幼儿的游戏教育进行极力推荐,对推荐原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标签:幼儿教育;游戏教育;兴趣 著名学者卢梭曾说过:“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由此可见,对于个体的教育应时时刻刻引起注意。幼儿时期的个体,其各项能力的发展均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发展情况的切实了解上。分析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笔者发现,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常常被当作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做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规定。在自身的教育过程中,笔者常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辅助教学。笔者认为,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能够有效对幼儿进行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一箭三雕。笔者在本文中对游戏教育进行推荐,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一、设置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实质上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驱力,是激发幼儿不断进行学习的最好动机。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曾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过探访,发现幼儿园的一众装饰均是为了幼儿所设计的———地面上靠右行走的小脚丫贴纸、半人高的洗手台、色彩斑斓的各种教具……幼儿会有专门的舞蹈教室、活动教室、音乐教室等,这些就是笔者所谓的教学环境了。那么,游戏环境呢?结合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如果在这节课上,我们要学生进行捉迷藏的游戏,那么,空旷的场地是否适合进行此类游戏呢?如果我们要学生进行丢手绢的游戏,那么,狭窄的空间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呢?为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需要对游戏的性质进行了解,需要对游戏所需的时间、空间进行分析,最后对学生提出进行游戏的要求,从而使幼儿更好进行游戏。如我们要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为避免学生在教室中因空间不足而导致摔倒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会选择空旷、辽阔、安全的场地来进行游戏。简言之,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游戏环境的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二、进行角色扮演,完善学生品德 根据游戏的目的性进行划分,游戏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游戏,创造性游戏又包括角色扮演、建造、表演。笔者此处所谈的,就是创造性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幼儿活动中,时常出现角色扮演,比如幼儿会在对他人说话时,模仿父母对他人说话的语气。最常见的角色扮演游戏,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