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emoved_全国竞赛试题汇编—4光的折射及答案

Removed_全国竞赛试题汇编—4光的折射及答案

Removed_全国竞赛试题汇编—4光的折射及答案
Removed_全国竞赛试题汇编—4光的折射及答案

竞赛试题汇编—光的折射

一、选择题

(91年第一届)5.图(a)和(b)是于小红的两张清晰的照片底片。

拍摄这两张照片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拍摄(a)时,相机与人的距离比拍(b)时大。

B.拍摄(a)时,胶片与镜头的距离比拍(b)时大。

C.拍摄(a)时所用相机镜头的直径比较大。

(92第二届)8.图4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

的眼睛A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92第二届)10.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

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

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D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93第三届)10.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A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处 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94第四届复)7.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C ]

A.凸镜B.凹镜C.凹透镜D.凸透镜(96第六届)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A.100毫米以外。B.50毫米以内。C.恰为50毫米。D.略大于50毫米。答案:D

(97第七届)10.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D ]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

(97第七届复)9.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98第八届)1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B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99第九届)9.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D

A.一定大于20厘米;C.一定在10厘米到16厘米之间;B.一定小于8厘米;D.一定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

(99第九届复)4.图1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C )

A.a B.b和d C.c D.a、b、c、d都是凸透镜

2000第十届)6.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

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D

(2000第十届)6. 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

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上图。这两个像是虚像(填“实”、“虚”),是凸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

镜片上离李东较近的玻璃面(填“近”、“远”)所成的。

(01第十一届)2..秋高气爽的夜里,当

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D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

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01第十一届)7.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执行手

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B.像一定是虚像C.像

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

(02第十二届)3.如图1,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

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D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 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02第十二届)4.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A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03第十三届)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

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

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

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 A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04第十四届)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

人像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B

A.向下并且向左移B.向下并且向右移C.向上并且向左

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

(05第十五届)3.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

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06第十六届)3.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

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

初中数学竞赛试题汇编

初中数学竞赛试题汇编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C (第2 题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九年级预赛试题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在下列各小题中,均给出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均为零分. 1. 从长度是2cm ,2cm ,4cm ,4cm 的四条线段中任意选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能够 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 ) A .4 1 B .31 C .2 1 D .1 2.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AN ⊥BN 于N ,且AB =10,BC =15,MN =3,则△ABC 的周长为( ) A .38 B .39 C .40 D . 41 3.已知1≠xy ,且有09201152=++x x ,05201192=++y y ,则y x 的值等于( ) A .9 5 B .59 C .52011- D .9 2011 -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是4,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月牙形(带 斜线的阴影图形)的面积之和是10,那么以下四个整数中,最接 近图中两个弓形(带点的阴影图形)面积之和的是( ) A .6 B . 7 C .8 D .9 5.设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二次函数2 2 (2b a cx x b a y ----=在1=x 时取最小值 b 5 8-,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6 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如图,堆栈(1)中的2 据b ,a ,取出数据的顺序是a ,b ;堆栈(2)的3数据e ,d ,c ,取出数据的顺序是c ,d ,e ,现在要从这两个堆栈中取出5 个数据(每次取出1个数据),则不同顺序的取法的种数有( ) (1) (第6题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新人教版

第4节光的折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重点 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难点 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激光笔、玻璃砖、水槽、水、玻璃杯、碗、硬币、筷子、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1:在玻璃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玻璃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实验2:在空的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光的折射 出现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如果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就好了,为此需要光源——激光笔。怎样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并回答:在水中加些牛奶或肥皂水,可以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烟雾,或者利用热开水上面的“白气”,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知识点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总结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结论一: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结论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结论三: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③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5、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6.三类特殊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规律: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射向焦点; (2)射向光心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3)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7.三类特殊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规律: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入射光线一侧的焦点; (2)射向光心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3)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8.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 (4)物体在一倍焦距处(u=2f),不成像; (5)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uu,如放大镜。 (6)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实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远,像越大;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虚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

全国竞赛试题汇编

(93第三届)2.人们常说井水冬暖夏凉,这是因为[ ] A.井内冬夏温度变化小,地面冬夏温度变化大,所谓“冬暖夏凉”是井水温度与地面温度比较而言的 B.井水受地热的作用而有较多的热能 C.井水远离地面,不受空气流动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多的热能 D.井水暴露在空气中,夏天气温高,蒸发得快,吸收了较多的热量,因而温度较低 答案:A (94第四届)6.我国农村使用的一种钢架水泥壳抛物面太阳灶,用30分钟刚好可将4㎏与气温(26.5℃)相同的水烧开。若不计热损失,此时这个太阳灶的功率为[ ] A.163瓦B.686瓦C.933瓦D.41160瓦 答案:B (94第四届复)9.用一重锤从相同的高度落下敲击质量和温度分别相同的钢块和铅块,重锤打在钢块上时,重锤会跳起,打在铅块上时,重锤没有弹起,这时:[ ] A.钢块的温度比铅块高B.铅块的温度比钢块高 C.钢块与铅块的温度一样高D.无法判断谁的温度高 答案:B (05第十五届)4.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用燃煤取暖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在有些家庭已经改用燃油取暖,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小明家的住房面积约110m2,若将住房的门窗关闭好,用燃烧柴油来取暖,并使室温升高10℃,已知柴油的热值为4.3×107J/kg,空气的密度约为1.3kg/m3,空气的比热容为1.O×l03 J/(kg.℃),所需的柴油约为[ ] A.0.01kg B.0.1kg C.1kg D.10kg 答案:B (97第七届复016.用太阳能热水器给40千克的水加热,水温由18℃升高到36℃,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焦耳。若用燃烧值为3.0×107焦耳/千克的煤给水加热,其效率为20%,则需要燃烧约________千克煤。 答案:3.024×106,0.5 (03第十三届)4.(6分)右图为农用扬场机的示意图。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在快速转动的轮W和皮带B的带动下被抛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近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其中1是,2是。从能量的角度看,它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分离,是因为 答案:糠皮、谷粒。它们以同样的速度被抛出,碎石的质量最大,动能最大,所以克服空气阻力运动的距离最大,糠的质量最小,运动的距离最小。 (04第十四届)4.(5分)2003年10月16日6时54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完成了

初中数学竞赛题汇编(代数部分1)

初中数学竞赛题汇编 (代数部分1)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精编、解答 例1若m2=m+1,n2=n+1,且m≠n,求m5+n5的值。 解:由已知条件可知,m、n是方程x2-x-1=0两个不相等的根。∴m+n=1,mn=-1 ∴m2+n2=(m+n)2-2mn=3或m2+n2=m+n+2=3 又∵m3+n3=(m+n) (m2-mn+n2)=4 ∴m5+n5=(m3+n3) (m2+n2)-(mn)2(m+n)=11 例2已知 解:设,则 u+v+w=1……①……② 由②得即 uv+vw+wu=0 将①两边平方得 u2+v2+w2+2(uv+vw+wu)=1 所以u2+v2+w2=1 即 例3已知x4+x3+x2+x+1=0,那么1+x+x2+x3+x4+……x2014=。解:1+x+x2+x3+x4+…x2014=(1+x+x2+x3+x4)+(x5+x6+x7+x8+x9)+…+(x2010+x2011+x2012+x2013+x2014)=(1+x+x2+x3+x4)+x5(1+x+x2+x3+x4)+… + x2010(1+x+x2+x3+x4)=0 例4:证明循环小数为有理数。 证明:设=x…① 将①两边同乘以100,得 …② ②-①,得99x=261.54-2.61 即x=。

例5:证明是无理数。 证明(反证法):假设不是无理数,则必为有理数,设 =(p、q是互质的自然数),两边平方有p2=2q2…①, 所以p一定是偶数,设p=2m(m为自然数),代入①整理得q=2m2,所以q也是偶数。p、q均为偶数与p、q是互质矛盾,所以不是有理数,即为有理数。 例6:;;。 解: 例7:化简(1);(2) (3);(4); (5); (6)。 解:(1)方法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现象。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 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本章的第四节,前三节是光的反射现象,后面是光的色散和透镜部分,只有深刻的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在整个光学知识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是在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学生实验得出在不均匀介质中光是折射的基础上学习的。并经过学生的再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折射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尽管教材的本节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但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倒”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聪明才智掌握知识也是这堂课的出发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经过了第一章《声现象》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探究试验的能力,而且学生有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有了一定的作图能力,所以达到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折射 1、知识结构: 2、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一定会发生反射,若介质透明,则还能发生折射。 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3、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 光学器件 面镜 平面镜(穿衣镜) 球面镜 凸镜(观后镜) 凹镜(太阳灶) 透镜 凸透镜(照像机、幻灯机、放大镜) 凹透镜(近视镜) ? ? ? ? ? ? ? ? ? ? ? ? ? ? ? ? ? ? ? ? 4、光的折射现象: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些概念。有了反射现象的研究经验,可知法线是这些概念的核心。而入射角、折射角仍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6—1)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光的折射的实验结论: (1)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前提),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5)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我们略作分析:第(1)、(2)条与反射定律相同,也是为了大致定出折射光线的空间位置。但需要指出的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介质交界面的同侧,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介质交界面的异侧;反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而折射、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在反射定律中,我们依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等式最终确定了反射光线的方向。事实上,对于折射角和入射角,我们也可以列出一个等式,来确定折射光线的最终位置,但由于现在的数学知识不够,我们只能定性地说明角度的关系,因而对角度的描述略微复杂一些。首先,当光由空气射入别的较密的介质时,光线将向法线偏折,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另外,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也会远离光线,但角度关系仍是∠<∠r i 折。实际上,反射时,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远离光线,但∠r 反=∠i 第(5)条为折射的特例,光垂直入射时,方向不改变,此时∠r 折=∠i=0?。(请见6—2图) 光线垂直折射面入射时,入射、反射、折射光线与法线“四线合一”,此时i r r ===?反折0。 图6—2 书上详细介绍了光由空气射入其他较密介质时的折射情况,实际上这也包括光由较稀疏的空气射入较稠密空气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解释热源(如火炉、暖气)后的物体影像为何会扭曲,这是因为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这样我们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错觉,以为发光点的位置移动,感觉物体在不断地扭曲。 若光是由较密的介质射入较疏的介质时呢?根据光路可逆的可逆性。作图如6—3 ①由疏到密 ②由密到疏 ③光路可逆 图6—3 在实际的运用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究竟谁大,是非常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不去记它,而记为“疏大密小”,即指在较疏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大,而在较密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 5、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同步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2013?南宁)把一只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烧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如图所示,这是()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光的色散现象 2、(2017?辽阳)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绿树成荫 B、水面波光粼粼 C、对镜化妆 D、看到海上日出 3、当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中时,会发生折射,如图所示.画出的折射光路,正确的是() A、B、 C、D、 4、(2017?上海)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A、0° B、35° C、60° D、90° 5、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0°,则折射角可能为()

A、30° B、40° C、50° D、60° 6、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A、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7、如图所示,小明用鱼叉去叉所看到的鱼,老王则用手电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鱼,有关两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应叉“鱼”的下方,老王应对准“鱼”照 B、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叉和照 C、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的下方叉和照 D、小明应对准“鱼”叉,老王对“鱼”的下方照 8、(2017?天水)如图,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A、B、C、D、 9、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A、B、C、D、 10、(2017?绵阳)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 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全国竞赛试题汇编—光的折射及答案

竞赛试题汇编—光的折射 一、选择题 (91年第一届)5.图(a)和(b)是于小红的两张清晰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拍摄(a)时,相机与人的距离比拍(b)时大。 B.拍摄(a)时,胶片与镜头的距离比拍(b)时大。 C.拍摄(a)时所用相机镜头的直径比较大。 答案:B (92第二届)8.图4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 A.是远视眼B.是近视眼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答案:A (92第二届)10.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 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 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答案:D (93第三届)10.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凸透镜的焦点处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答案:A

(94第四届复)7.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凸镜B.凹镜C.凹透镜D.凸透镜 答案:C (96第六届)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A.100毫米以外。B.50毫米以内。C.恰为50毫米。D.略大于50毫米。 答案:D (97第七届)10.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 答案:D (97第七届复)9.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答案:A (98第八届)1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答案:B (99第九届)9.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厘米;C.一定在10厘米到16厘米之间; B.一定小于8厘米;D.一定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 答案:D (99第九届复)4.图1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 A.a B.b和d C.c D.a、b、c、d都是凸透镜 答案:C 2000第十届)6.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第四章 光的折射讲义 (完整版)

N N 1 A B 界面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介绍光折射时光路图中的有关名词: (1)法线:过折射点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1 ) (2)入射角(∠AON ) (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BON 1 ) 演示:(1)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2)入射光线远离法线,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现象:入射光线靠拢(或远离)法线,折射光线 也靠 (或远离)法线。且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进入下班砖后,光束将如何偏折?当光从玻璃砖的另一侧射出时,出射光线又将如何偏折?试一试作出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在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街角处凸面镜成放大的像扩大视野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是折射现象 C.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日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 .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B.手影的形成 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D.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3 . 如图所示,表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正确的是图() A.B.C.D. 4 . 光线以4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折射角可能为 A.0°B.30°

C .45° D .60° 二、多选题 5 . 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 的立方体A 和半径为d 的半球体B 分别放在水平桌面的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小明用激光笔5次分别从不同方向射向A 和B 的中心,这几次他得到的光路如图甲所示.如果他从正上方(对B 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观察A 、B 中心处报纸上的文字,如图乙所示,下面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 ) A .看到A 、 B 中的字一样高 B .看到A 中的字比B 中的字高 C .看到B 中的字可能比A 中的字高 D .看到B 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 6 . 下列与光有关的知识中,正确的是 A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 .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度 7 .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小红得出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 .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C .100g 酒精用去一半,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8×103 D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质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各省市试题汇编

初中数学竞赛题汇编 省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3分)(2013?)下列各数中,小于﹣3的数是() 2.(3分)(2013?)某市2013年参加中考的考生人数约为85000人,将85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a与n值是关键. 3.(3分)(20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4﹣x3=x B.x6÷x3=x2C.x?x3=x4D.(xy3)2=xy6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专题:计算题. 分析:A、本选项不能合并,错误; B、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C、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D、利用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本选项不能合并,错误; B、x6÷x3=x3,本选项错误; C、x?x3=x4,本选项正确; D、(xy3)2=x2y6,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4.(3分)(2013?)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4B.3C.2D.1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优化练习

第4节光的折射优化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在沙漠中形成的“海市蜃楼” B.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C. 太阳光下旗杆形成的影子 D. 树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是() A. 0° B. 28° C. 45° D. 55° 3.如图所示,空容器的左侧有一支红光笔发出一束光投射到容器侧壁上,在A点形成一个红色的光斑,在向容器中加水的过程中,红色光斑将会() A. 向上移动 B. 向下移动 C. 先不动再向下移动 D. 先不动再向上移动 4.某同学站在平静的水池看到“鱼在云中游动”的现象,对看到的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鱼是折射形成的实像,云是反射形成的实像 B. 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C. 鱼是反射形成的实像,云是折射形成的实像 D. 鱼是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图中符合实际的光路示意图是() A. B. C. D. 6.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7.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当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A. B. C. D. 8.远看浅浅的河水,一旦涉入其中后,会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发生了折射 C. 光发生了反射 D. 某些人的幻觉 9.夜间潜水时,水面下的人与岸上的另一人以光互传信息,如图所示,图中可能是光信息传播路径的是( )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丁 D. 乙丙 10.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A. 光线a B. 光线b C. 光线c D. 光线d 11.古诗中“潭清疑水浅”和”明月印秋池”描述的分别是光的() A. 反射、反射 B. 反射、折射 C. 折射、反射 D. 折射、折射 12.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现象 C. 光的发射现象 D. 平面镜成像 二、填空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甲、丁 B.丙、丁 C.乙、丙 D.甲、乙 2. 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OB 是树枝反射形成的虚像 B. OB 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实像 C. OC 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 OC 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实像 3. 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 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5. 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7. 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 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以看到烛焰清晰的图象,这个图象是图中的( ) 8.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 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9. 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利用凸透镜 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 cm、8 cm、10 cm 和12 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焦距为4 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 10. 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 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1. 小华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 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12. 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 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本节知识是对光的反射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透镜成像的基础。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知识的学习是为以后进行充分的准备,所以本节知识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通过实验探究环节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本节知识将着重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教学。【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正在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喜欢观察思考问题,动手操作兴趣浓厚,但是他们的操作能力弱,对于科学探究能力有所欠缺。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这些基本知识,而本节知识是这些知识的提升,让学生了解光从一个介质传入另一介质时的传播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探究折射规律与光路的可逆;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视觉冲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的美妙,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体验物理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的观察,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并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会用折射规律解释常见的折射现象。 【教学策略】 教法: 1、情景激学法 2、实验演示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法: 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实验探究法,合作探讨交流法。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器材】 多媒体,激光笔,牛奶,玻璃砖,烧杯,光学仪器,打火机,蚊香,注射器,鼠标垫。 【教学流程】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第1课时光的折射(1) 【基础巩固】 1.小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下面一些想法,她的想法中错误的是 ( ) A.光从空气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改变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光线进入水中后,仍按直线传播 C.入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关于水面对称的 D.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可能靠近法线 2.下图中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光线是从_______射入_______中的. 3.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___.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到0°时,折射角_______. 4.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其中入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入射角为_______,分界面_______侧是玻璃. 5.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如图,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液体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拓展提优】 1.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界面MM'处发生折射,如图所示,其中入射角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界面MM'的_______面是空气,并在图中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名师推荐】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类汇编

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类汇编 力学 第16届预赛题. 1.(15分)一质量为M 的平顶小车,以速度0v 沿水平的光滑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无初速地放置在车顶前缘。已知物块和车顶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 1. 若要求物块不会从车顶后缘掉下,则该车顶最少要多长? 2. 若车顶长度符合1问中的要求,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 参考解答 1.物块放到小车上以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当以地面为参考系时,物块将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而小车将做减速运动,若物块到达小车顶后缘时的速度恰好等于小车此时的速度,则物块就刚好不脱落。令v 表示此时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若以物块和小车为系统,因为水平方向未受外力,所以此方向上动量守恒,即 0()Mv m M v =+(1) 从能量来看,在上述过程中,物块动能的增量等于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即 2112 mv mg s μ=(2) 其中1s 为物块移动的距离。小车动能的增量等于摩擦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即 22021122 Mv mv mgs μ-=-(3) 其中2s 为小车移动的距离。用l 表示车顶的最小长度,则 21l s s =-(4) 由以上四式,可解得 202() Mv l g m M μ=+(5) 即车顶的长度至少应为202() Mv l g m M μ=+。 2.由功能关系可知,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系统动量的增量,即 22011()22 W m M v Mv =+-(6) 由(1)、(6)式可得 202() mMv W m M =-+(7) 2.(20分)一个大容器中装有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1ρ和2ρ(12ρρ<)。现让一长为L 、密度为121()2 ρρ+的均匀木棍,竖直地放在上面的液体内,其下端离两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各省市试题汇编

初中数学竞赛题汇编 江苏省南通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3分)(2013?南通)下列各数中,小于﹣3的数是() 2.(3分)(2013?南通)某市2013年参加中考的考生人数约为85000人,将85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a与n值是关键. 3.(3分)(2013?南通)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4﹣x3=x B.x6÷x3=x2C.x?x3=x4D.(xy3)2=xy6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专题:计算题. 分析:A、本选项不能合并,错误; B、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C、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D、利用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本选项不能合并,错误; B、x6÷x3=x3,本选项错误; C、x?x3=x4,本选项正确; D、(xy3)2=x2y6,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4.(3分)(2013?南通)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 是() A.4B.3C.2D.1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全国竞赛试题汇编—物态变化及答案

竞赛试题汇编—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91第一届)2.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91第一届)9.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答案:D (92第二届)3.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93第三届)7.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答案:B (94第四届复)5.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4℃B.0℃C.-40℃D.略高于-40℃ 答案:B (94第四届复)8.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 答案:D (95第五届)4.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熔点C.较大的比热D.较小的密度。 答案:B (95第五届)8.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答案:D (95第五届)1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4节 光的折射

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 播放“空盆现硬币”视频(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问题:我们如何看到物体?光的传播路线是否改变? 演示: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问题:筷子为何折断了? 提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两种介质),光的传播路径改变,引出折射的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探究点一光的折射 问题引入:问题一:展示视频“海市蜃楼”,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二:放大镜为什么能起放大作用? 问题三:前面学了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如水中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又反射回到空气中,进入人眼形成的像。但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可以课件呈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②同时出现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③入射光线分解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是反射光线,弱于入射光线,故看起来偏暗)。 2.相关名称

①一点:点O为入射点(又为反射点、折射点)。 ②分界面(水面)MM′(二辅助线:法线NN′)相互垂直 ③三光线OC叫光线(OB叫光线) ④三角反射角为与法线NN′的夹角(折射角为与法线NN′的夹角) 探究点二光的折射规律 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用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观察: ①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若不改变,光路应为什么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