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探背景与异常识别的问题与对策

化探背景与异常识别的问题与对策

化探背景与异常识别的问题与对策
化探背景与异常识别的问题与对策

化探背景与异常识别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涉及系统误差和不同地质体的背景差异,是地球化学找矿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提取找矿信息和化探找矿效果。背景与异常划分方法可分成估值和模式识别两大类,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需对原始数据作符合地质规律的转换。

关键词:地球化学找矿背景与异常划分C型转换模式识别

1 背景与异常划分问题由来

自本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首次做岩石测量,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就产生了,但研究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早已开始。1924年和1932年,F.W.Clake两次公布了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其后,А.П.Виноградов(1949) 、K.Rankama(1959)、黎彤(1963)和 S.R.Taylor(1994)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克拉克值现已成为衡量地壳中不同地段和岩石(包括矿石)类型中元素的集中、分散的标准,也用来研究矿源层和特殊地质体的成矿专属性等[1]。

1963年,Н.И.Софронов提出了“分散晕”的概念,论及元素的分布型式时认为微量元素的含量服从正态分布,为根据正态分布划分背景与异常的各种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1937年,В.Н.Вернадский又提出岩体中的“浓度克拉克值”概念,成为衬度类计算方法和在衬度值基础上划分背景与异常的方法的鼻祖。

化探方法开创之始,正值寻找地表矿和近地表矿的鼎盛时期。与地表矿和近地表矿相关的化探样品中指示元素意义明确,元素含量也较高,在原生晕找矿中使用浓度克拉克值以及在土壤测量和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使用X+K×S方法划分背景与异常虽然在理论上有牵强之处,但在实际生产中是可行的。这些方法通常在整个研究区内使用统一的背景值,称为全局估计。随着寻找隐伏矿床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全局估计法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1959年,W.C.Krubein提出用趋势分析的趋势值表示背景的起伏,用剩余值反映异常的空间分布,把背景与异常识别从全局估计引向“局部估计”(常用的移动平均法也是一种趋势分析法)。1966年,D.G.Krige提出了一种无偏局部估计法——二维加权移动趋势分析法。这种方法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质统计学。化探人员主要使用泛克里格法来划分背景与异常。泛克里格法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1)强调化探背景是起伏的,而且强调化探样品之间的相关性是有一定空间限制的;2)在该限制空间范围内,对漂移值和剩余值的估计在数值计算上是无偏的。

为解决背景与异常划分问题,化探工作者还在化探样品分析手段和背景值估计方面作了努力,如偏提取技术、指示元素赋存状态分析和稳健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等,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尽管如此,如下问题仍然存在:1)受采样、分析测试和地质成因等方面影响,“背景”不仅不是平面的,也不是一个光滑曲面,而是有一定变化范围的带(图1)。

图1 化探背景与异常的关系

因此,剩余值不是异常值,在求得剩余值后合理确定剩余异常下限至关重要;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化探样品来自多个不同分布型式和变化规律的地球化学总体。受不同矿化类型和矿化程度地质体剥蚀深度控制,每个总体含量水平和变化范围各不相同。指示隐伏矿体的异常总体,其元素含量可以小于非矿化地质体中该成矿元素含量。这是多重总体分解的地质依据,但分解技术除了常用的对数正态总体分解法外,近年来没有任何进展。令人遗憾的是,对数正态总体分解方法并没有考虑上述含量变化的实际情况;3)不规范化探数据的系统误差校正方法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不同介质、不同采样与分析批次、不同测试方法和仪器之间的系统误差,与不同总体之间的差异交织在一起,构成划分化探背景与异常及实施其他信息技术之前必须预先解决的难点。

2 若干方法评述

一般把系统误差校正和背景与异常划分看成是两回事。实际上,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如图2所示,不失一般性。假定在图2(a)中,图幅1和图幅2是两个存在采样和分析系统误差的相邻图幅,每个图幅内部不存在系统误差,但存在地质体的差异;图2(b)是这两个图幅中的某一化探剖面。由剖面可见3个明显的台阶,这些台阶在数字特征上相同。

图2 不同图幅的系统误差和不同地质体

之间的化探数据的差异

消除系统误差的标准方法是使用标准样[2],这已较圆满地得到解决。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化探工作。当采样与分析测试都是由不同生产单位承担,而且某些单位没有按区域化探规范操作时,标样法就无法实施。

把规范的化探数据与未经校正的非规范数据一起使用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而舍弃非规范数据又太可惜。为此,人们设计和使用了诸如衬度系数法、分区标准化法、移动变差系数法、泛克里格法、多元分析方法等。设计和使用这些方法无非出于以下考虑:要么用一定的含量水平为基准统一数据;要么用一定的地质意义来统一。良好的愿望要用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正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对提高化探找矿效果是极为有益的。

2.1 衬度系数法

衬度系数法操作简单。设X ij表示某元素在第i幅图内的第j个采样点上的分析值,i=1,2,…,n;

j=1,2,…,m,则衬度系数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可分如下两步操作。第一步:求取该元素在i幅图中的平均值

;第二步:计算每个采样点上该元素的衬度值

现在我们来考察经衬度系数转换后的数据特征。可以发现,衬度系数法的实质是把各个图幅各个元素的平均含量都统一到数值1,即

(1)

这可以使拼图时图面优化,问题是任意分割的两个不同地区(图幅)的元素平均含量都相等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些化探人员为了消除因地质体造成的背景差异,对衬度系数法进行了改进。设X ij k为元素在第i个图幅中第k类地质体第j个采样位置上的元素含量(i=1,2,…,n;j=1,2,…,m k,k=1,2,…,G),其中,n为总图幅数,m k为第k类地质体中的样品个数,G为地质质体类型总数,则有

(2)

(3)

这样处理比原衬度系数法要合理一些,它同时作了系统误差和不同地质体中化探背景差异的校正。但仍然摆脱不了各分幅元素均值都等于1的阴影。

2.2 分区标准化法

也有两种做法。一是在不同图幅之内对分析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化:。其中

含义同上,。另一种做法是,标准化过程不是在某个图幅内进行,而是通过一个移动窗口,在某个图幅内进行移动标准化(类似于移动平均法),然后把标准化数据合在一起拼图。

这两种做法都值得深究。经第一种方法处理后,每个图幅元素含量的平均值都为0,方差均为1,这对化探工作者来说同样不能接受。在第二种做法中,出于总体分解的需要,移动窗口大小必定要与研究区内各地质体的平均尺寸相当。

现假设有两个总体 A和 B。分别代表某个异常总体和某个背景总体(图3(a))。由于是移动窗口,这种假设在实际工作中是成立的。实际见到的是背景总体与异常总体的混合总体(图3(b))。进行标准化时,相当于把这个混合总体从中间割裂成两部分,标准化后将分别形成如图3(c)所示的均值为0、方差为1的总体。当若干个这样的总体又合到一起时,混合总体的均值和方差仍为0和1,当再用某一异常下限去划分

背景与异常时,必然把绝大部分异常总体划归为背景总体,而把一小部分背景总体划归为异常总体。

图3 背景总体与异常总体

如此划分的结果肯定是无法认可的。但分区标准化法容易给人造成假象:它能识别弱异常,并把高背景从异常样品中清除出去了。但实际上,被分区标准化法“识别”出来的所谓的弱异常,很可能是背景总体中含量较高者,而被“清除”出来的高背景样品则是真正的异常样品。从分区标准化法的结果不难看出,其缺憾在于它把背景总体和异常总体的差异缩小了,而我们期望的是要把背景总体和异常总体的差异扩大(图3(d))。

可见,系统误差和其他误差校正不是一个简单的拼图问题,其结果将对背景与异常划分,乃至化探找矿效

图3 背景总体与异常总体

如此划分的结果肯定是无法认可的。但分区标准化法容易给人造成假象:它能识别弱异常,并把高背景从异常样品中清除出去了。但实际上,被分区标准化法“识别”出来的所谓的弱异常,很可能是背景总体中含量较高者,而被“清除”出来的高背景样品则是真正的异常样品。从分区标准化法的结果不难看出,其缺憾在于它把背景总体和异常总体的差异缩小了,而我们期望的是要把背景总体和异常总体的差异扩大(图3(d))。

可见,系统误差和其他误差校正不是一个简单的拼图问题,其结果将对背景与异常划分,乃至化探找矿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绝不可轻视。

2.3 移动变差系数法

移动变差系数法来源于化探数据的实际表现形式。把矿区与一般无矿区比较,前者具有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大的特点。该方法成功之处在于它明确提出化探数据处理方法要以化探找矿原理出发来设计的观点。

在操作步骤方面,移动变差系数法类似于移动平均法,并利用局部变差系数值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截取若干样品代表异常总体。移动变差系数法尚有不足之处,详见下文。

2.4 泛克里格法

许多生产单位使用泛克里格法来划分背景与异常,用漂移代表背景场,用剩余值来圈定异常。周蒂[3]建议,在测试以某种自然赋存状态存在的元素的基础上,用泛克里格法求取剩余值,并用剩余值的均方差作为剩余异常下限值来圈定异常。

由于泛克里格法对漂移和剩余值的估计都是无偏的,从数学方法上说无可挑剔。但当用泛克里格法来处理常规化探数据时又出现了新问题: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化探资料中的多变量信息;二是在原始数据不作预校正的情况下圈定异常,其可信度较差。这正是Journel等[6]特别强调样品“正则化”重要性的原困。目前,克里格法又有了新进展,发展了用于多变量无偏估计的协同克里格法,这对解决第一个问题十分有益。

2.5 多元分析方法

纪宏金[4]针对化探数据多变量的特点,提出用多变量的马氏距离识别多元总体的异点(离群点)原理。与其他方法一样,它对原始数据的系统误差和背景差异很敏感。

上述5种方法具有代表性,其他相似的做法可依此比较和类推。某些系统误差校正和化探异常识别方法是基于纯数学考虑的,与化探找矿实践有相当距离,在此不予讨论。

3 正确划分化探背景与异常的关键

纵观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方法,可以得出如下7点结论:1)在进行背景与异常识别之前,必须选择合理的方法校正采样和分析测试带来的系统误差;2)背景场不是光滑的平面,而是有起伏变化曲面,甚至是有一定厚度的带状曲面;3)在能够正确划分背景与异常之前,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把背景的起伏变化扣除,把背景场转化成平面的或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4)用于圈定异常的剩余值必须已经消除了系统误差和背景差异;5)要绝对避免把背景总体和异常总体的差异缩小的做法,任何正确的方法都必须把这种差异扩大化;6)拼图和背景与异常划分不是纯数学的,应从化探找矿的实际出发设计相应的方法,处理结果必须便于地质解释;7)尽量利用多变量化探资料消除各种不确定性。

4 单元素系统误差校正及背景与异常划分

单元素系统误差和背景差异校正是多元素信息处理的前提。要校正系统误差并消除背景差异,关键在于确定一个具有地质依据的、并与地球化学找矿原理和实践相吻合的标准。校正的目的不是让某个特征参数等于某个固定值,而是要使所有的数据具有统一的地质和找矿意义。在图2(a)中,如果只看到其中一个地球化学图,虽然该图幅与相邻图幅之间系统误差未经校正,有经验的化探专家仍可以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关于该图幅内矿产情况的结论。也就是说,在化探专家脑海中存在一种无形的标准,可以用来识别有意义的异常。总结这种标准并把它转化为数学方法,对校正系统误差和消除背景差异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实践表明,埋藏较浅的矿致异常具有明显的特点,即在一定范围内成矿元素含量高,变化幅度大;埋藏较深的矿致异常,其指示元素也有类似的特点。基于上述考虑,陈明等[5]曾提出一种数据转换方法—C 型转换方法。C型转换的计算公式为;

(4)

其中,和S ij分别是在第i个图幅第j个采样点附近的某个邻域内元素的平均含量和均方差,C1ij为该邻域内的衬度系数,C2ij为邻域内相对于整个图幅而言的变差系数。对于背景差异,C型转换通过在一定的邻域计算和S ij来消除。原作者通过有条件模拟,确认C型转换可把异常和背景总体的差异扩大,使背景总体向坐标原点靠拢,异常总体向数轴正方向发散,这为进一步划分背景与异常提供了良好条件(图4)。

图4 C型转换的效果

(a)转换之前;(b)C型转换之后

C型转换的另一个优点是:在二阶平稳条件下,C型转换不影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影响多元统计分析。

证明:在二阶平稳条件下,任意区域化变量有E{X j}=m j和Var{X j}=δj,对任意j,则

(5)

证毕。

实现C型转换的关键在于确定邻域的大小和形状。为此,需要对每一个相关图幅的各个元素的原始数据进行结构分析,在确定不同方向上的变程的基础上,勾划出由变程定义的方向椭圆,该方向椭圆在统计意义上就是区内各地球化学总体分布空间范围的平均尺寸和形状,可以作为估值的邻域。C型转换同时强调了元素的含量水平和变化幅度,同时具备衬度系数法和移动变差系数法的优点,既不是仅仅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还避免了它们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C型转换把原始化探数据转化成为一种衡量找矿意义大小的值,与化探专家考察地球化学图的一般思维方式吻合,并提出了用找矿意义来统一有系统误差和背景差异的数据的新思路。

该方法已在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评价①和国家305项目②中得到应用,效果优于其他方法。例如,在制作阿尔泰地区15个1∶200 000国际标准分幅的区域地球化学图时遇到困难。这15个分幅的区域化探工作有5家生产单位分别实施,个别元素个别图幅的数据是半定量的,主要成矿元素系统误差在各分幅间十分明显。使用C型转换

后,无论用等值线图还是用更为精密的彩色点图显示拼接后的1∶500 000地球化学图,各图幅边缘的“台阶”肉眼不可见,图幅接壤处和地质体界线附近等值线或色区边缘光滑自然。在消除背景差异方面,因大部分处理结果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来自勘探方面的验证,尚不能下绝对的结论。但从利用C型转换数据得到的地球化学异常图与已知成矿作用范围、成矿规律、金铜矿产分布等的对比结果看,具有异常面积较小、异常分布规律与成矿规律吻合程度高、异常与矿产的对应性好等特点。

从化探规律提取化探找矿信息处理技术,C型转换仅仅是开始,期望有识之士加强该方面研究。无论如何,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不是数字游戏,任何新的方法必须从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实践出发,脱离化探实际的方法是有害而无益的。

5 多重总体分解和多变量背景与异常划分

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问题,归根到底是多重总体分解问题。对多重总体分解,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作法:一是从数据出发,根据全部所采样品的分析测试值,按某种分布型式划分总体;二是把样品中元素含量与样品的空间分布结合起来,通过模式识别对样品分组别类。这两者都利用了样品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但后着还考虑到采样位置,与地球化学找矿原理更加接近。

背景与异常划分的多元方法在实现原理上是多变量统计方法的直接推广,通过多个元素的均值、方差、协方差和多变量空间中的具有一定大小和方向的超椭球结构实现离群点与背景样品的分解。这“使得多元方法具有一元方法无法比拟的功能特点”[1]。地质统计学方法在处理化探数据方面的最突出优点在于它考虑到了样品之间的空间相关范围,把地质统计学中的结构分析与多重总体分解方法结合起来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

上述背景与异常划分方法主要是数值估计方法。事实上,多重总体分解的实质是对样品分类,可归结为模式识别问题。多元统计分析提供了判别分析和点群分析方法,分别处理有模型模式识别和无模型模式识别。化探中常常用无模型模式识别来进行总体分解,使用的方法为各种Q型聚类分析或自组织神经网络,其中Q型聚类分析在处理大样本数据上有相当的困难,神经网络则比较方便。模式识别是多变量技术,可充分利用化探资料发掘更深层次的找矿信息。但模式识别效果的好坏仍然依赖于原始数据的质量和原始数据的代表性。因此,在模式识别之前对原始数据做合理转换十分重要。

6 小结

用数值估计或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是地球化学找矿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能否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提取找矿信息,直接影响化探找矿效果;系统误差和不同地质体的背景差异是合理划分化探背景与异常的两大障碍,在背景与异常划分或进行其他信息处理之前,必须消除这两者的负面影响;任何化探数据处理方法都必须符合地球化学找矿原理,并具地质和找矿实践依据。■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过程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的过程 毕武12段新力12黄显义12袁小龙12彭仲秋12李永华12 1?乌鲁木齐金维图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2?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计算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 0前言 GeolPAS 软件用户群不断扩大,由于各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同,对软件 功能 了解不够,有必要分专题将GeolPAS 处理数据及成图过程做一系统总结,下 面就化探数据处理成图的过程做一总结。 数据输入 *数据预处理 I I I II 「图件绘「输出… 图1金维地学信息处理研究应用系统 (GeolPAS )图件制作流程 1处理步骤 化探处理的成果包括:(1)参数统计表;(2)R 型聚类分析-谱系图;(3)重复 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或者重复样合格率计算结果;(4)点位数据图;(5)地球化学 图;(6)直方图;(7)组合异常图;(8)综合异常图;(9)远景区划图;(10)单元素 异常参数统计(附表册);(11)异常剖析(附图册);(12)综合异常登记卡(附表册)。 在GeolPAS 系统中,化探数据处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1数据检查 数值检查,坐标检查,重复样坐标检查。 1.2分析处理 重复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重复样合格率计算、化探特征参数统计、化探背 景值分析、R 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1.3数据分析 原测数据 重磁数据处理 电法数据处理 化探数据处理 数学地质数据处理 水文地质数据处理

数据变换;衬值、累加衬值;数据累加、累乘、比值;异常归一化。

1.4网格化 离散数据网格化、XYZ数据转网格数据 1.5成图 点位数据图、彩色等量线图、直方图、组合异常图、单元素异常图、综合异常图、剖析图。 1.6单元素异常参数统计 1.7综合异常登记卡 图2化探数据处理成图流程 2具体处理过程

化探异常筛选及查证工作方法(精)

物探与化探化探异常筛选及查证工作方法 王和胜 (辽宁地质矿产研究院, 沈阳110032 摘要化探异常筛选的步骤或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 具体的筛选方法包括地理要素筛选法,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筛选法, 异常特征及其解译、分类、排序筛选法, 物、化、遥筛选法和计算机智能化筛选法等五个大的方面, 21个小项的内容。化探异常查证分为、! 、?级三个查证工作阶段。级异常查证分为异常踏查-水系沉积物加密取样、异常初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异常详查-综合物化探及轻型山地工程三个方法步骤。! 级化探异常查证的方法则是以大比例尺物化探测量为主, 可有稀疏浅部工程控制。?级化探异常查证主要实施系统的浅部控制及稀疏深部工程控制, 为晋升普查阶段作准备。总之, 化探异常查证的主要工作方法仍然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为主, 并与地质方法相结合, 必要时辅以简便可行的物探方法及痕金测试手段(金的化探异常查证与之配合。 关键词化探异常筛选查证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 1 概述 化探异常筛选与查证是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或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并非所有的化探异常都有一个或几个矿床与之对应, 也就是说, 不是每个异常都能找到矿床, 或许只有矿化, 有的甚至连矿化也发现不了, 异常可能是由地质体引起的。辽宁省地质矿产局自1987年辽宁省1#20万化探扫面分图幅陆续完成以后到现在, 开展化探异常查证已达10个年头, 可以说, 起初认为比较好的化探异常基本都已进行过查证, 可以直接着手工作的异常几乎没有。因此, 当务之急要对化探异常查证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认真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化探异常全面清理, 通过进一步的化探异常筛选、整理和排序, 制定出查证顺序及时间表, 以便快捷、准确、有效地开展化探异常查证和普查找矿, 为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探异常筛选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的内容或方面比较多, 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第一, 要有全局观念和统筹原则, 树立全面、系统、完整、统一的思想; 第二,

异常查证详解

化探异常查证 目的是确定异常是否存在,追踪异常源,了解异常源所处的地质环境,对异常作出解释、评价。在固体矿产勘查中,依据查证工作的详细程度,将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划分为三级:即三级查证(初步检查)、二级查证(详细检查)和一级查证(工程查证)。 矿产预查阶段,一般只进行三级和二级查证,矿产普查阶段一般进行二级到一级查证。 三级查证(初步检查)的任务是:复核异常是否存在,进一步确定异常位置,初步查明引起异常的浅部地质原因,推测异常源可能出现的空间部位,对异常的找矿远景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进一步工作的具体建议; 二级查证(详细检查)的任务是:详细圈定异常范围,详细了解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异常的找矿意义作出评价,推断异常源空间赋存形态,提出工程验证的具体建议; 一级查证(工程查证)的任务是:查明引起异常的深部地质原因,控制了解矿化体向深部延伸的变化情况,大致了解矿化规模、产状、品位和分布特征,利用验证工程进行工程周围或更大深度的物化探找矿工作,并对异常进行再解释,提出可否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评价的具体意见。 地球化学异常查证,是固体矿产调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发挥化探异常在找矿中的作用,是广大从事异常查证工作者必须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在异常查证和固体矿产调查评价时,要始终坚持“化探先行,加现场分析,逐步缩小找矿靶区,地质评价为主导,物探配合,面中求点,点上突破,寻找隐伏矿体”的技术路线和勘查思路。(化探先行、地质为主、物探配合) 1、区域化探异常查证(三级查证)的目的,决不单纯是追踪异常中有无内肉眼可见的矿化,而是收集有关异常更详细的规模、形态、强度及其他地质资料,以便作进一步筛选,挑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进行化探详查(二级查证); 2、强调野外现场分析野外工作组需要配备分析手段(仪器),以便及时取得样品分析数据,指导探矿工程布置和做到查证异常的完整性。 3、在固体矿产异常查证中,不能仅凭肉眼在地表观察到的矿化迹象就布置工程进行揭露和验证,必做掌握异常的细节和浓集部位:a 将工程布置在异常浓度的中、内带中才有可能达到目的;b 在采集化学样品(刻槽或劈心)之前,事先按一定间距(如5m)系统采集连续拣块样,在野外做现场分析了解矿化的富集地段,确定刻槽或劈心取样的位置,减少盲目采样(多采或漏采样品),提高采样效果和准确性。特别对肉眼不易识别的矿种,这种事先了解矿化富集地段,再采集化学样品的程序尤为重要。 总之,在异常查证中,地质调查评价的依据仍是化探提供细微的矿化信息;根据矿化有利地段(异常浓集中心)布置探矿工程,并尽可能采用物探方法了解深部矿化信息,为寻找隐伏矿体提供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在异常查证中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和重大突破。 a、对局部异常查证,首先采用效率高、投资少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测区范围可比异常面积略大些,按4点/km2~5点/km2布置采样点。其采样定点、样品物质、重量等按技术要求和规范执行。样品在野外干燥后,留出部分样品细磨并及时野外现场分析(如快速Au分析、Cu分析和问题分析等),取得分析成果及时成图,分解局部异常,控制异常全局;根据局部异常特征,立即转入异常三级查证,并投入少量槽探工程,揭露浅部矿(化)体;与此同时水系沉积物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多元素测试分析;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查证方法,能够为异常二级查证提出具体意见。

化探综合异常图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中有有关综合异常图编制的描述,内容如下: 综合异常图的编制应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般可将与主要成矿元素互相重合或交迭的元素套合在一起。可按照异常元素的重要程度和所要反映的问题,将它们分为若干层次组,联合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花纹和面色来分别表示每一种元素的异常。一般情况下,一种元素的异常仅用一根线条(或一种花纹、面色)标出该元素某一个浓度级的异常范围,不同元素可根据各异常元素的浓度所反映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选用其某一浓度范围,而并不一定都用异常下限来圈异常。应尽量使异常中的每一种线条(或花纹、面色)都有其特定的地质——地球化学含义,如分别反映整个异常的范围、元素分带、近矿程度和矿化范围,异常或矿化中心等。当异常元素种类较多的情况下,为不使图面负担过重,可将异常元素分别作在2~3张图上,在分张作图时,主要成矿元素或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元素异常要同时出现在每一张图上,以便元素间的相互对比。综合异常图最好能复合在简化地质图上。 但我理解,这应该属于组合异常图的做法,对于小面积区域是合适的,但如果面积较大,显然图面负担太大,表示起来过于冗杂,针对面积较大区域的综合异常图可参考我的文章,《西藏冲江地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的编制》,写的比较一般,但具体流程与思路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组合异常图,简单的元素叠置GeoIPAS有专门的模块,大家可以参照相关教程。 下面我介绍下GeoExpl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前期准备工作是在各种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确定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组合。之后用GeoExpl圈定综合异常,其表示方法是主要成矿元素用面表示,伴生元素组合用线表示。操作流程简述如下: 1、套入数据表

物化探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①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物化探工程测量基本要求、技术设计、控制测量、规则与非规则测网点布设、观测资料整理、质量检查与验收及 技术总结报告之编写。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地勘行业内开展大、中、小比例尺地面物化探工程测量工作。 2 名词术语2.1 物化探工程测量应用大地、航测与工程测量等方法,解决物探化探测量领域内的三维定位问题,统称为物化探工程测量,又称物化探测地。2.2 规则测网按照物化探工作比例尺所规定的测点点距、线距构成的矩形或方形测网称之为规则测网。 2.3 非规则测网 2.4 航空象片定位测量应用航空摄影象片上地物或地表特征点的影象,于实地辨认其位置,航测内业解求三维坐标的方法,称之为航空象片定位测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5-09-14批准1996-03-01实施 2.5 物化探GPS定位测量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即全球定位系统。用其三维定位技术来确定物化探控制加密点或测点平面位置与高程的方法,称之为物化探GPS定位测量。 2.6 精测剖面 为了研究物化探异常进行定量推断解释或确定勘探工程位置时所布设的剖面,称之为精测剖面。

典型剖面 为了了解异常特征,以定性解释为主或作概略定量推断解释时所布设的剖面,称之为典型剖面。 3 基本要求 3. 1 坐标与高程系统 3.1.1 坐标系统暂时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1.2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当物化探工作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 000时采用3°带,小于1∶10000时采用6°带计算平面坐。 3.1.3 在国家控制点稀少地区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中的小面积测区,当无条件进行连测时,允许采用其它平面和高程系统或假定坐标系统。假定坐标系统可以在已出版的地形图上量取概略坐标和高程值,作为工区起算点,并埋设固定标志,以便必要时与国家控制连测。 3.1.4 物化探GPS定位测量应将WGS-84坐标与椭球面大地高程转换成所需坐标与高程系统。 3.2 控制测量 3.2.1 物化探工程测量应以工区已有的等级控制点,5s、10s级小三角点(一、二级导线点)、水准点为基础,根据工区面积和工作比例尺,可以上述任一等级作为首级控制,采用经纬仪交会、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GPS定位测量等方法,进行物化探控制加密测量。 3.3 物化探测网(点)三维定位精度 3.3.1 物化探测点的点位、相邻点距及其高程精度要求见表1。表中各项精度均以中误差衡量,并以二倍中误差为限差。表1中未涉及的重力详查工作,可根据其总精度要求拟定相应的三维定位精度指标。当测网(点)三维定位精度指标高于或低于表1规定的指标时,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3.3.2 物化探测网(点)必须与物化探控制加密点进行连测,有条件而未按本规范要求连测,不能作为正式成果予以验收。需连测的物化探特殊点(如磁法总基点、重力基点等),按各种物化探规范或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 3.3.3 用于作业的各类仪器设备,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检验,其各项性能及精度指标必须满足要求。检验项目及要求见附录A及其他有关标准。检验记录应认真填写,并作为原始资料与测量成果一起上交。

化探数据处理方法

内蒙古扎赉特旗东芒合矿和哈拉街吐矿 化探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方法 1 化探数据质量评价的数据处理(分矿区) ⑴统计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所占样品总数的比例 比例 = (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数/工作样总数)100% ⑵作出SSPS数据文件 将重采样和重分析样分别作成SSPS数据文件。文件中列出项目为: ①重采抽查样重采样号元素含量相应的工作样号元素含量 ②重分析抽查样重分析样号元素含量相应的工作样号元素含量 ⑶计算各元素相对误差 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相对误差均按RE(%) = |C1-C2|/0.5×(C1+C2)×100%计算。 C1为重采样或重分析抽查样的分析含量 C2为重采样或重分析抽查样的相应的工作样的分析含量 | |为绝对值 RE(%)≤30%为合格,>30为超差(不合格);(Au:RE(%)≤50%为合格,>50为超差) ⑷计算各元素的合格率 η= (抽查样品中合格的样品数/抽查样品的总数)100% 合格率(η)应>80%,即这批样品的分析结果是可信的。 ⑸列表表示检查或分析质量结果 表××化探重采样抽查各元素的合格率(%) Cu Pb Zn Cr Ni Co Sn V Ag Ti 2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数据处理(以哈拉街吐为例) ⑴作出SSPS数据文件 作出下列SSPS数据文件: ①文件1:整个矿区数据文件; ②文件2:矿区地层数据文件; ③文件3:矿区岩浆岩数据文件; ④文件4 :下二叠统大石寨组(P1d)数据文件; ⑤文件5 :下白垩统大磨拐河含煤组(K1d)数据文件;

⑥文件6 :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⑦文件7 :燕山期早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⑧文件8 :燕山期晚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⑨文件9:已知矿附近一定范围数据文件 每一数据文件的内容项目包括: 序号野外号 X坐标 Y坐标各元素的含量 ⑵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各地层、各岩浆岩)样品各元素含量特征统计 统计的参数包括: ①元素含量平均值; ②最大值; ③最小值; ④标准离差; ⑤变化系数(标准离差/含量平均值); ⑥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含量平均值/该元素的克拉克值) 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统计结果含量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用表表示。 ⑶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样品各元素的概率分布特征统计 ①标准离差 ②峰度 ③偏度 ④概率分布曲线特征 ⑷矿区各地层样品各元素的局域丰度和蚀变-矿化叠加系数特征统计 根据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定律(A.B.Vstelius,1960),一个矿区地层中元素的“丰度”应该是沉积岩沉积成岩时的初始平均含量,而不应包括后期岩浆、蚀变、矿化作用等地质作用造成的元素含量的增赢或亏损。而矿区内局部地区地层中元素的“局域丰度”,至少应排除最后蚀变-成矿作用叠加的那一部分元素的含量。若本区各地层中元素概率分布及其偏度和峰度特征表明元素呈偏对数正态分布。这说明地层中多数元素都受到了后期不同程度的蚀变-成矿作用的叠加。据此,剔除了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超差样品(即含量大

10 第十章 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与评价20

第十二章 地球化学异常的 解释与评价

异常解释评价概况
一次面积性的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可以发现一批异常。但并非所有异 常都与矿化有关,而且,由工业矿床引起的异常是少数,大多数异常可能由 分散矿化或非矿化成因形成。因此,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解释评价和筛选是 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异常解释评价现况是: 1.化探工作实践证明,发现异常容易,解释评价难。 2.目前异常解释评价中,定性解释多,定量评价少,定量评价难。 主要还处于经验评价阶段,虽也有不少向定量评价发展,但总体成效不 明显,定量评价的方法较少 。 3 . 正在从单纯针 对异常评价异常,向与地 质、环境 作 为 一 个系统 进行评 价。目前,在联系地质背景进行异常解释评价时,常常将地层、岩体、变质 作用、岩浆作用与成矿联系简单化的倾向 ① 缺乏将球化学省、区、带与局部异常与区域地球化学动力学系统相联系; ② 缺乏将整个区域地质发展演化与元素迁移演化、富集集中的过程相联系; ③ 缺乏将以上二者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

4.“高、大、全”异常评价易,弱小异常评价难,浅部矿化异常评价易, 深部矿(包括隐伏矿和盲矿)异常评价难。 5.成矿成晕是一复杂过程,矿与异常不存在简单的比例或函数关系。 已有的化探找矿实践证明,常常出现大异常无矿,小异常有矿, 强异常是小矿而弱异常是大矿。显然,异常的大小,强弱,指示元素 的多少,常与矿体的埋深,矿化的规模、矿化的类型,景观地球化条 件等有关。 6.矿与非矿是以现代工业品位来确定的,它是一个经济指标,而不是一 个地质标准。

化探异常下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化探-异常下限-计算方法大全及详解 目录 1.传统方法,均值加标准差 (1) 2.直方图解法 (2) 3.概率格纸图解法. 3 4.多重分形法。 (6) 5.85%累计频率法。 (7) 小结 (8) 传统方法,均值加标准差 在excel中用过函数,求均值,求标准差,先对数据中的极大/极小值进行剔除,大于/小于三倍标准差的剔除掉,直到无剔除点。然后用均值加2倍标准差求异常下限。 图,D列中的函数,E列中的结果。图一中的化探数据的异常下限114.86.。直方图解法

图2

首先,做频率直方图,(图1的数据是某化探区数据)含量频率分布图上呈现双峰曲线,左边是背景部分,右边是异常部分,双峰间谷底处(0.7)为异常下限。求真值得5.所以,异常下限位5。 图2另一个化探区的数据,是单峰曲线,在频率极大值的0.6倍处画一条平行直线,与曲线一侧相交,其横坐标长度即为σ。用Ca=Co+2*σ=0.16+2*0.665=1.49,求得为真值为31。 概率格纸图解法. 图3, 图3是概率格纸。发现纵坐标(累计频率)是不均匀的。把样本值小于或等于某个样本n i的数据频率累加,即得到小于或等于n i的累积频率。概率格纸用excel能轻松的做出来。制造方法如下。

图4. 图4显示了概率格纸的制造过程。原理就是把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投影到纵坐标上。首先确定纵坐标数值,如B列,0.1、1、5、10、20、30、40、50、60、70、80、90、95、99、99.9.。如果想要纵坐标线密一点,也可以插入更多的数。然后在C列中用NORMSINV函数,求对应频率的分位数(如果把标准正态分布,正着放,分位数就是横坐标)。这时的原点(0)在50%处,我们想要原点在0处,那么把C列的数统一加-03.090232(C5),---(处理化探数据的时候,加的也是相同的数)。即输入公式”D5” =C5-$C$5…。E列为x值,根据实际化探数据,设定最大和最小值。我们这里随便设为0、25。然后画,“带直线的散点图”,一条线作为一组数,共15组。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一、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基础 数据处理的意义是获得较为准确的平均值(背景)和异常下限。 1、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归根结底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所以要求数据应是正态分布的,不是拿来数据就能应用的,特别是用公式计算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正态(μ=0, δ=1)----(偏态)。 大数定理:又称大数法则、大数率。在一个随机事件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同时,在对物理量的测量实践中,测定值的算术平均也具有稳定性。 所以如果在计算时,数据中包含较多的野值时,实际获得的是一个不具稳定性的算术平均,它实际不能替代背景值。 2、异常是一个相对概念,有不同尺度上的要求,所以不要将其看作一个定值。在悉尼国际化探会议上(1976),对异常下限定义:异常下限是地球化学工作者根据某种分析测试结果对样品所取定的

一个数值,据此可以圈定能够识别出与矿化有关的异常。并对异常下限提出了一个笼统的定义:凡能够划分出异常和非异常数据的数值即为异常下限。 据此,异常下限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背景上限。 二、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具体异常下限确定方法较多:地化剖面法、概率格纸法、直方图法、马氏距离法、单元素计算法、数据排序法、累积频率法…… 下面逐一介绍: 1、地化剖面法:(可以不考虑野值)

剖面较长,穿过矿化区(含蚀变 区)和正常地层(背景),能区 分含矿区和非矿区就可确定为 下限。 2、概率格纸法:(可以不考虑野 值) 以含量和频率作图 15%--负异常 50%--背景值 85%--X+δ(高背景) 98%-- (X+2δ)异常下 限 野值) 能分解出后期叠加的 值就为异常下限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过程.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的过程 毕武1、2段新力1、2黄显义1、2袁小龙1、2彭仲秋1、2李永华1、2 1.乌鲁木齐金维图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2.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计算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0 前言 GeoIPAS软件用户群不断扩大,由于各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同,对软件功能了解不够,有必要分专题将GeoIPAS处理数据及成图过程做一系统总结,下面就化探数据处理成图的过程做一总结。 1 处理步骤 化探处理的成果包括:(1)参数统计表;(2)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3)重复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或者重复样合格率计算结果;(4)点位数据图;(5)地球化学图;(6)直方图;(7)组合异常图;(8)综合异常图;(9)远景区划图;(10)单元素异常参数统计(附表册);(11)异常剖析(附图册);(12)综合异常登记卡(附表册)。 在GeoIPAS系统中,化探数据处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1 数据检查 数值检查,坐标检查,重复样坐标检查。 1.2 分析处理 重复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重复样合格率计算、化探特征参数统计、化探背景值分析、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1.3 数据分析 数据变换;衬值、累加衬值;数据累加、累乘、比值;异常归一化。

1.4 网格化 离散数据网格化、XYZ数据转网格数据 1.5 成图 点位数据图、彩色等量线图、直方图、组合异常图、单元素异常图、综合异常图、剖析图。 1.6 单元素异常参数统计 1.7 综合异常登记卡 图2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流程

2 具体处理过程 2.1 数据检查 我们的数据处理工作从化验室提供的样品分析报告开始,项目要提供坐标和样品对应的分析数据,坐标我们一般取实际工作中的米单位,系统中默认东西向横坐标为X坐标,不加带号,南北向纵坐标为Y坐标,需要时还要提供样品对应的地质编码,我们拿到这个数据后首先进行数据检查,以确保数据中不出现写错、漏填、负数、0、>等字符,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要找实验室给予纠正。数据准备好后,我们要把数据转换成TXT后缀的文本文件,这就做好了处理前的准备数据工作。 2.2 分析处理 2.2.1 重复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 一般是从分析样品的结果中挑出来重复样的分析值,每组四个样品,按如下顺序排列: 11 第一次采样第一次分析 12 第一次采样第二次分析 21 第二次采样第一次分析 22 第二次采样第二次分析 结果: 三层套合方差分析成果--元素:Cu 三层套合方差分析成果--元素:Au 查表:Fa0.05(18,19)=1.35 Fb0.05(19,38)=1.22 Cu:11.152 > 1.35 1.482 > 1.22 即:F1>Fa F2>Fb Au:10.781 > 1.35 0.483 < 1.22 即:F1>Fa F2

化探单元素异常统计内容参数公式

化探单元素异常统计内容 1、异常ID ID 2、样品个数 N 3、异常面积 S 4、样品最大值 Max 5、样品最小值 Min 6、异常下限 T 7、算术平均值 n Xi X n ∑= 1 8、几何平均值 ∑=n g Xi n X 1 log 1 9、标准离差 1 )X X (n 1 i 2 __ 0--∑=n S i = 10、异常衬度 T X A c = 11、异常规模 () T X S A d -?= 12、异常NAP 值 S A NAP c ?= 浓集克拉克值(C)计算公式: 某元素的克拉克值 X C = 变化系数(Cv)计算公式: X S Cv = 致矿系数(Z)计算公式:Z =Cv(全区)+10×Cv(剔高值后)+100×高值比例+C ,高值是大于3倍的标准离差。

化探背景分析 中位数:50 5050) 50(f F H X Me -+ = 偏度:24 )(1)(1 3 231n X X f n X X f n R i i i i ? ??? ? ??--= ∑∑ 峰度:963)(1 )(1 4 24 2n X X f n X X f n R i i i i ???????? ? ??-??? ? ? ?--=∑∑ 正态检验: ∑? -=i f x F x F |)()(|max 1λ Xi :组中值或含量值;f i :Xi 所对应的频数;H :组距;X50:包括累计频率50%在内的所在组的组下限;F 50:累计频率50%所在组之前的累计频率;f 50:包括累计频率50%所在组的组频率;F(X):为经验累计频率;F 1(X):为理论累计频率。 R 型聚类分析 i i ij ij S X X X -= ' 其中:∑==n j ij X n X 1 1;1 )(1 2 --= ∑=n X (X S n j i ij i ∑ ∑∑===-?---= ?= n i n i k ki j ji k ki n i j ji kk jj jk jk X (X X (X X (X X (X S S S r 1 1 2 21)( )) ( )( 式中:r kj 为第j 个变量和第k 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X ji 为第j 个变量第i 个样品的观测值; X j 与X k 为第j 个和第k 个变量的平均值。 Q 型聚类分析 (min) (max)(min)'i i i ij ij X X X X X --= (i=1,2,…,P ;j=1,2,…,n) 其中:P ,n 分别为变量数和样品数; Xi(max)及Xi(min)分别为数据中第i 个指标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目录 ●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 1.异常圈定 (1) 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1) 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3) 2.化探异常分类 (3) 2.1 找矿意义分类 (3) 2.2按采样介质分类 (4) 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4) 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 (4) 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 (5) 3.1化探异常的特点 (5) 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 (5) 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 (6) 3.4 化探异常的初步筛选 (8) 3.5优选化探异常的方法技术 (9) 3.6非找矿目的化探异常评价 (10) 3.7异常评价和查证工作程序 (10) 3.8异常评价与找矿效果 (12) 4.化探异常查证 (12) 4.1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 (12) 4.2化探异常查证方法 (13) 4.3化探异常查证须配快速分析 (1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3)

1.1原始资料 (13) 1.2成果报告 (14) 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4) 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4) 4.异常的解释推断 (14) 附录F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6)

●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异常圈定 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测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 对数背景平均值: ∑∑= f fX X L 对数标准离差:1 )(2 2-- = ∑∑n n fX fX L L λ 对数异常下限:λ2+=L L X T ∑=57 f ∑=9.83L fX ∑=53.1252 L fX ∑=21.7039 )(2 L fX 对数背景平均值: g g f fX X L /lg 4719.157 9 .83μ== = ∑∑

物探化探异常的综合解释

物探化探异常的综合解释 激电异常带。该发现改变了对周庵 9 75 4. 90 万吨 ,平均厚度为 1 7. 1 0 m, 镍、铜平低电阻、低极化; 主要围岩中蛇纹石化二辉 区周边区域矿产找矿前景的认识 , 均品位分别为 0.34% 、0.12 % ,镍、铜金属量石英岩电阻次橄榄岩为高电阻、中低极化; 分别为328388吨、117534吨。伴生的铂、钯高 , 中低极化 ; 大理岩电阻又次之 , 低极化 ; 找矿远景。 , 金、银、钴矿资源量铜镍矿、黄铁矿显示低电阻、高极化 ; 而区矿资源量达大型规模 达中型规模。、镍、铂的超基性岩体应为中高电区地质概况内含铜 1.3 矿区地质特征域地质特征。岩矿石电性测定结果表明 , 阻、中等极化 作区位于秦岭复杂构造带东段 , 桐本区西部第四系、新近系碎屑沉积物矿体与围岩间有明显的激电特性差异 , 故 , 南阳断陷盆地东缘。区广泛分布 , 东部出露一套中元古界朱家山在该区用激发极化法(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别隆起西部 构造复杂, 岩浆活动频繁, 已发现的岩群和新城岩群中级变质岩系。分为侯家 ) 圈定含铜镍硫化物矿化带和含铜镍硫等庄岩组(P t h)和丘沟岩组(P t q)两个岩组。区化物富集带具有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体属豫西南,豫南蛇绿岩带中的隐 2 2 内主体构造呈北西320?方向展布,在主体 , 处于秦岭,大别基性、超基性岩体构造的基础上, 叠加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小南亚带、随枣岩群的西段。2 激电法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

, 显示了本区多期构造活动 2.1 激电法简介床类型型褶皱和断裂激发极化法( 简称激电法 ) 是以地壳中内矿产类型主要有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特点。区内断裂构造以北西向为主, 局部 , 与超。区内岩浆岩不同岩石、矿石的激电效应差异为物质基矿床和构造蚀变有关的金矿发育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 础, 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建立的直流( 时间有关的铜镍矿床 , 主要为周庵铜镍比较发育 , 主要为花岗岩 , 少量超基性岩、 ) 或交流( 频率域) 激电场的分布规律进行域 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分支 ( 李金铭,200 4) 。激电法是勘查各类金方法属矿产的方法。在激电剖面法中常用的装 置类型有 : 中间梯度装置、偶极装置、近场 源装置和联合剖面装置。其中中梯装置是 目前我国金属矿激电法中 , 用来进行普查勘探金属矿产的一种主要装置。装置图如图1 激电中梯装置图图1 所示。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属于整个地质矿产普查第一阶段(矿产发现阶段)的工作,实践证明,它是发现矿产的一条捷径。 为提高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总结近年来异常查证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简称“要求和考核标准”)。本〈要求和考核标准〉作为对〈物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1983 年)的重要补充,是各地矿局(厅)、大队和分队考核验收各类异常查证工作的标准。并可作为各类物探、化探异常查证项目费用核算的依据。 异常查证阶段划分: 1、异常查证工作,按其查证的详细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踏勘检查(即三级查证) 详细检查(即二级查证)工程验证(即一级查证) 2、异常查证的工作的流程及在整个物探、化探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见框图。图中 将探、化探工作按比例尺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1 :10 万或更 小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1:5 万—1 :2.5 万物探、化探工作。针对不同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其异常查证工作的流程也略有不同。 ①、对于小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圈定了异常区并对异常进行筛选 之后,即进入首次的异常踏勘检查工作(三级查证)。查证结果有以下三种 情况: a、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矿体。此时可直接进入异常的二级查证 阶段。 b、小比例尺工作圈出较大的异常区(带)或大型局部异常,踏勘检查后,未能 找到局部异常的最佳部位,地表也未见矿化、矿体,但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 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区内成矿条件有利或个别异常见有意义的矿化。此时 就需统一布置1:5 万(或1:2.5 万)物探、化探普查工作,以期进一 步圈定、分解异常。1:5 万(或1:2.5 万)圈出的局部进行筛选后, 还需对所选定的异常进行踏勘检查(也就是第二次异常三级查证)。而后 再视情况进入异常二级查证阶段。 c、地表未见有意义的矿化、矿体,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异 常区成矿条件不利,或已查明异常为非地质因素引起,进一步工作已无必 要。可将异常暂时放置。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比例尺的物、化探工作, 异常三级检查的 重复进行是重要的物征之一。 ②、对于直接布置的1 : 5万一1 : 2.5万物探、化探工作,由于比例尺 相对来说已经较大,圈出的异常范围小,踏勘检查后容易找到局部异常的最 佳部位或发现矿化、矿体,因此,在见矿化、矿体和认为成矿条件有利的异常 区内,可直接布置异常二级查证工作。异常查证一般应遵循先三级查证,后 二级查证,然后再一级查证的顺 序。特殊情况下可跨越某个阶段进行。 二、异常的筛选与异常查证项目立项 1、异常筛选原则:异常筛选工作要在充分收集已有物探、化探、地质、矿产、遥

Mapgis处理化探数据程序与步骤

Mapgis处理化探数据程序与步骤 一、安装系统 (一)软件拷贝 将Mapgis65版以及模拟狗拷贝到计算机某个硬盘中 (二)装模拟狗 在控制面板界面中通过添加新硬件的方式装好模拟狗,注意不同的示窗操作系统用不同的版本。 (三)装Mapgis65 系统 打开硬盘中的Mapgis65文件夹,点击Setup按钮,计算机会自动安装,安装过程根据提示进行即可。 二、数据预处理 (一)数据分类 将各元素含量与其对应采样点的坐标分别用Excel表格程序整理好,并按元素分别建立不同的文件夹。 (二)数据格式转换 1、将Excel文本格式另存为纯文本格式 2、在Word界面打开某某元素的纯文本数据文件,在编辑菜单下点替换按钮,后将所有数据间的空格在英文状态下用逗号替换。然后将第一行(即元素符号及x、y坐标符号行)改写为“notgrid”,再将数据另存为det文件。 三、数据处理与成图 (一)高程点标注

1、打开Mapgis 主菜单,选择空间分析下拉菜单的DTM分析。 2、在“文件”下拉菜单中点击“打开三角剖分文件”,后打开某元素数据的det文件。 3、在“模型应用”菜单中选择“高程点标注制图”。 4、在高程点标注显示界面中,分别选择:标注符号及其尺寸大小,标注数据位置、字体大小、颜色、小数位数等。确认后,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存数据于点数据文件”保存处理好的高程点数据。 (二)离散数据网格化 1、在空间分析下拉菜单的DTM窗口中,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数据文件”打开前面保存的某元素高程点数据文件。 2、在Grd模型菜单中,选择“离散数据网格化”按钮。 3、在离散数据网格化界面中选择:X、Y坐标的起点、终点、网格间距、网格化方法(一般用距离幂函数反比加权网格化),修改文件换名,后确定。计算机将自动进行数据网格化处理。 4、保存网格化后的数据。 (三)无效化处理 1、在DTM窗口中打开已经进行的网格化Grd数据文件。 2、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数据文件”,打开对应元素的点数据文件。 3、在在Grd模型菜单中,选择“规则网无效化处理”按钮。 4、在裁剪区域选区方式中选择“鼠标选取任意区域”,确认后,用鼠标选取需要勾绘等值线的区域,注意:在最后一个选择点封闭时,通

地球化学异常的查证方法及效果

地球化学异常的查证方法及效果 2011-04-04 15:39:21| 分类:地质矿产论坛|举报|字号订阅 地球化学异常的查证方法及效果 探矿者 地球化学异常查证,是地球化学勘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检验地球化学勘查效果的试金石. 目前在固体矿产调查评价中,很大部分是异常查证项目;因此,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查证工作,提高找矿效果. 地球化学异常查证现状 依赖肉眼观察,作为肯定或否定异常的准则有部分异常查证工作者,因不太了解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和提供的矿化信息,在异常查证中常依赖于肉眼地质观察,并把能否见到地表矿化作为肯定或否定一个异常的准则;没有认识到化探工作能把辨认矿化的直接信息能力,从人类 肉眼的万分之几提高到百万分之几的微观矿化的现实.在华东地区,大 量有待找寻的矿床因覆盖或埋藏较深或是类型特殊,难以识别而未被发现,在面临这一找矿难度愈来愈大的特点和任务面前,勘查地球化学可 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显示无比的优越性. 区域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决不单纯是追踪异常中有无肉眼可见的矿化,而是要收集有关异常更详细的规模,形态,强度及其地质资料,以 便作进一步筛选,挑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进行化探详查(二级查证).

(野外缺乏现场分析,不能及时指导野外工作在异常查证中需要配备野外现场分析手段(仪器),以便及时取得样品分析数据,指导探矿工程布置和做到查证异常的完整性;而在固体矿产异常查证中,往往做得不是十分完善;有的仅凭肉眼在地表观察到的矿化迹象,就布置探槽揭露,甚至布置钻探工程验证;而多数情况下,由于没有掌握异常的细节和浓集部位,探矿工程验证,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有一个铜矿评价项目,根据地表观察在铜矿化不同地点,布置#个钻孔,每个孔深,,结果仅见铜矿化或极薄的铜矿体,没有达到找矿的目的;尔后在超出原钻探的范围内,布置大比例尺土壤测量,结果圈定了#个/0异常,浓集中心十分显著,而原布置#个钻孔都位于/0异常浓度的外带,当然钻探验证仅见铜矿化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有化探资料作指导,把钻孔布在/0异常浓度当中,内带中,见矿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在采集化学样品(刻槽或劈心)之前,事先按一定间距(如.,)系统采集连续拣块样,在野外做现场分析了解矿化的富集地段,确定刻槽或劈心取样的位置,减少盲目采样(或多采或漏采样品),提高采样效果和准确性,并能合理圈定矿体边界;特别是对肉眼不易识别的矿种,这种事先了解矿化富集地段,再采集化学样品的程序尤为重要. 未把握全局,过早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局部地段在查证区域化探异常时,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一般可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原圈定的异常较大范围内加密取样,以控制异常全局;在此基础上,根据异常特征,布置少量土壤剖面,追踪异常源,提供进一步查证的依据.

化探-异常下限-计算方法大全及详解

化探-异常下限-计算方法大全及详解 谭亲平 地球化学研究所 目录 1.传统方法,均值加标准差 (1) 2.直方图解法 (2) 3.概率格纸图解法.3 4.多重分形法。 (6) 5.85%累计频率法。 (7) 小结 (8) 传统方法,均值加标准差 在excel中用过函数,求均值,求标准差,先对数据中的极大/极小值进行剔除,大于/小于三倍标准差的剔除掉,直到无剔除点。然后用均值加2倍标准差求异常下限。 图,D列中的函数,E列中的结果。图一中的化探数据的异常下限114.86.。 直方图解法

图2 首先,做频率直方图,(图1的数据是某化探区数据)含量频率分布图上呈现双峰曲线,左边是背景部分,右边是异常部分,双峰间谷底处(0.7)为异常下限。求真值得5.所以,异常下限位5。 图2另一个化探区的数据,是单峰曲线,在频率极大值的0.6倍处画一条平行直线,与曲线一侧相交,其横坐标长度即为σ。用Ca=Co+2*σ=0.16+2*0.665=1.49,求得为真值为31。 概率格纸图解法.

图3, 图3是概率格纸。发现纵坐标(累计频率)是不均匀的。把样本值小于或等于某个样本ni的数据频率累加,即得到小于或等于ni的累积频率。概率格纸用excel能轻松的做出来。制造方法如下。

图4. 图4显示了概率格纸的制造过程。原理就是把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投影到纵坐标上。首先确定纵坐标数值,如B列,0.1、1、5、10、20、30、40、50、60、70、80、90、95、99、99.9.。如果想要纵坐标线密一点,也可以插入更多的数。然后在C列中用NORMSINV 函数,求对应频率的分位数(如果把标准正态分布,正着放,分位数就是横坐标)。这时的原点(0)在50%处,我们想要原点在0处,那么把C列的数统一加-03.090232(C5),---(处理化探数据的时候,加的也是相同的数)。即输入公式”D5” =C5-$C$5…。E列为x 值,根据实际化探数据,设定最大和最小值。我们这里随便设为0、25。然后画,“带直线的散点图”,一条线作为一组数,共15组。

安岳区块化探异常成因与油气保存预测

安岳区块化探异常成因与油气保存预测 1998年第3期 1998年6月 矽产乌地点 M1NERALRESOURCESANDGE0L0GY 第l2卷 总第65期 妥警块化探异常成因与气保存预测安区块化探异常成因与油气保存预测 吕宗刚宋华清 (四川石硒看趸i面i矿区.盲贡”3o曲) 贾国相.颔自给赵友方 (中曩百吾蚕i王五.公司矿产质研究睫.挂杯5no): 摘要四川盐地岳音区块具有良好的油气生直,储藏午地盾构造条件,但多牛的油气劫 棒,只囊现少量的油和气?近年来-在馥珏内运用轻烃(c_),t烃(c)现了三叠系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产气层;并在须二段上通l井,通2并和逮井获 得工业油气}局部还在自流井大安寨组见有良好油气矗录;但从士蜮质上尚难评1价谈区块油气开

发前景,于是又在该区块投入地表化探技术方法,进一步研兜油气活动规律和评价油气远景. 区域构造上位于四川中部古隆起平缓构造区的戚远至龙女寺构造群,属Jl『中古隆起中斟 低平构造区(图1).该区块在地史上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铀期l榭道遥勘.在印 支期形成的三叠纪浸蚀面古残丘控制了番溪群构造的形态,岩相利插气分布.在地震资料中, 该构造显示为一从SW向NE下倾的大单斟.地面与地腹构造基本一致. 安岳区块自上而下发育侏罗系沙溪庙组,凉高山组,自流井组,三叠系须家河组,雷口坡 组,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二叠系乐平统,阳新统以及意留系,奥陶系,震旦系等.三叠系须家河 组是该地段油气主要生储层,须家河组的须四段在资中,安岳,周礼一线地层倾角相对较睫,在 通贤一带为平缓的鞍部,向东地层逐渐上倾,与磨溪构造相接}但在大单斟上局部发育有微型 1998年2月i0日收蕾.第一作者前舟:昌熹剐.男.1963卑生?毫敏工程师.川西南矿区耐总上毫师.近期发衰蠹墉 构遗油气撼冀及地毫化探异常挣置辱论文. 205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

地球化学数据 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 编写人:刘红杰 QQ:498236930 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一、指导思想 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研究就是从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借助已建立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技术,充分利用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海量数据信息,提取有关反应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并编制相应地球化学图及相应的推断解释图件,为资源潜力评价有关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提供地球化学支撑。 二、工作内容 (一)基础图件 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首先是要编制有关基础地球化学图件。主要有: 1. 39种元素(化合物)地球化学图 2.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 3.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二)解释推断图件 地球化学解释推断图件,内容包括: 1. 地球化学推断解译地质图 2.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 三、工作方法 (一)数据校正处理 由于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受地理景观、采样介质、分析手段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产生明显的系统误差,尤其是涉及到区域性的化探数据,这种误差更为突出。因此,在各省进行数据处理与专题地球化学图编制之前,有必要分别对各元素进行系统误差的处理,以便能更好地反映地质现象和矿产信息。误差处理主要针对图幅间(包括分析批次)明显的系统分析误差(必须处理)和地质景观环境差异影响解释的效果(根据解释的需要确定)。

1. 系统误差特征及处理原则 (1)分析误差源,所展示的数据误差与周边数据值具有明显的台阶状。 (2)数据误差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特点,区域、图幅或分析批次。 (3)在数据值的分布上,掩盖了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特征展布的延续性和规律性。 (4)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尽可能地选择线性校正,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复原数据。 2. 系统误差处理步骤 (1)按原始点位采用符号分级的方式生成元素的符号图,分级方法采用累计频率方式。 (2)通过校正图示窗浏览原始数据全图,确定具有明显的数据台阶区域,区域的确定原则是由区域->图幅->批次;采用图形编辑工具,在图上直接圈定要处理的区域(用面的方式表示)。 (3)确定局部图幅和分析批次范围产生的系统误差,校正单元由系统提供的工具直接在显示窗中勾绘,确定完所有需要校正单元,各校正单元的ID需设定为唯一。 (4)建立校正单元与处理数据表空间位置索引关系。 (5)确定各单元的校正值或校正系数,主要方法是与单元周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部分规律性较复杂的单元可以通过统计规律确定,同时还需考虑地球化学分布的整体空间分布趋势和地质背景; 计算方法推荐采用:V ai=A V i+B 其中:V ai为校正点校正后数据,A为校正系数,V i为校正点原始数据,B 校正常数。A与B值的确定参照校正单元周边数据单元(正常的数据单元)确定,可以由经验判断,也可通过统计规律确定。 (6)数据校正,可采用SQL语言操作模式或应用软件系统提供的专用工具,按确定的校正值对各校正单元逐一进行计算。 元。 (5)单元校正计算,以基准单元为基础,应用归一化方法调整其他单元的数据值。计算方法推荐采用: V aij=V ij×(V j/V 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