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张秋凤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我们提出了“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探索劳技教育的创新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技能教育工作体系和理论框架,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确立“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3、通过理性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的人文管理的实践,有效地转变教师观念,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观念、新途径,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意义

1、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进学校强化、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2、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看、说、做中去认识,去体验,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1、更新教育观念,激起学生参与劳动欲望。

沾益县水桥小学有小学生2785人,招生范围涉及城镇和附近广大农村,还有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组成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不爱劳动,不爱惜

劳动成果,劳动习惯差,劳动技能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古话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应试教育又在客观上支持了儒家教育的“惟有读书高”。“分数至上”这种狭隘的质量观,又驱动着教师把学生推入到追求高分数的激流之中。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劳动技术课程,很多教师漠视不理,劳动与技术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扫把加抹布,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扫地抹灰一类卫生清洁劳动。

因此,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旧的、陈腐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走出片面追求高分数的思想认识误区,重新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加强小学劳动技能教育,激起学生积极参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欲望。

2、优化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拥有良好劳动技术素养,培养各种能力的载体。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和内容的确定上,要面对学生实际,从社会需要出发,并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项目。作为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考虑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因此要注重学生所处的现实,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意,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另外,劳动与技术课的各个教学项目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条件、方法及要求也不相同,每课时的安排也不相同。所以可以采用集中上课和分散上课相结合,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建构一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行或合作去体验、研究、探索,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劳动与技术活动,教给学生足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现在教师编制比较紧,许多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都由班主任或其它老师兼任,教师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备课,去思考,有时明知课本内容不合校情,也无暇作相应调整,课堂成了劳动知识讲座。为此,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劳动技能

教研组,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参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训与进修活动,促使劳动与技术课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三、重视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物质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习领域,仅靠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社区、家庭中的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水桥小学以年级为单位确定了实践主题并认真开展实践活动。

一年级:以“自己的事情学会做,学会的事情天天做”为主题,要求学生做到:按时上课不迟到;不丢纸屑讲卫生;自己刷牙、洗脸、洗脚、穿衣服、剪指甲、洗手帕;自己整理书包、文具、玩具。

二年级:以“爱护校园、孝敬长辈”为主题。指导学生:认真打扫校园卫生,给校园花草树木浇水、除草;学会敬重父母,会帮父母、长辈拿拖鞋、取物品、端饭放筷;在父母生日时,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三年级:以“我有一双小巧手”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穿针、引线、钉纽扣。

四年级:以“制作工艺品、我是小能人”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废罐料制作工艺品;用硬纸、绒线、吹塑纸等制作头饰或贺卡;用铅笔屑、叶子或瓜子壳等制作小工艺品。

五年级:以“我爱我家烹饪技艺实践操作”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切菜、洗菜、配菜、炒菜、做饭等烹饪技艺。

六年级:以“军事训练、学会自救救人”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坚持锻炼身体;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处理轻微的伤及使用三角巾简单的包扎方法;知道预防煤气中毒、中暑、触电、溺水的常识及救护方法;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能正确使用火警、盗警、救护等求助。

此外,学校拥有的树林、花园、田地、基地等,也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天然场所,应当得到有效规划和利用;学校的建筑、橱窗、板报及其教室的墙面、

园地、角落的布置与维护,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学校日常生活中环境的整治,工具和设施的维护,课桌椅的修理,重大节日活动的布置等都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益资源,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四、形成教育合力,增进学生认知行为统一。

一直以来,“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而分数上不去则不能成龙”的错误认识导致劳动技能教育难以很好的开展。因此,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达到提高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质量的目的。

比如,结合学校的实践主题,学校可以要求家长为孩子的家政学习、生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家庭生活中的购物、整理、洗涤、简易烹饪等都是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意义的活动,教师要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真地参与,并培养孩子独立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当家里出现器具损坏、植物虫害等现象,这正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良好时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学校还要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使家长明确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实施什么内容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劳动过程中多给予方法的指导,强调技术性,成功的地方多鼓励,失误的地方少责备。在家中,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些劳动机会和环境,让孩子进行一些创造性劳动,培养其创新精神。

寻求政府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开展劳技课题实验,需要劳动基地、劳动工具、劳技仪器、劳技资料、科研经费才能保证常态课可持续的组织。为了开展好这项实验课题,学校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想方设法争取实验资金,还要协调上级科研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五、改革劳技评价,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没有实实在在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又将成为一句空话。对小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

励。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素质:即思想、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其中劳动技能素质包括热爱劳动,会使用一般的劳动工具参加一定的劳动,掌握日常生活中所应具有的劳动技术,愿意参加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在全面评价学生劳动素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各年级段可根据年龄、要求不同,给学生制定劳动情况登记卡,定期填写,督促学生参加劳动,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有利于在家长的指导下养成劳动习惯。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少先队的雏鹰争章达标中设置“劳动章”、“技能章”等章,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与该章考核结合起来,先由家长亲自鉴定,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填写学校发的考核表,反馈到学校,再由学校考核,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可给学生颁章,以此来激励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技术实践。

六、强化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近五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摸索出几种适合“劳动技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模仿—操作”型

“模仿—操作”型“劳技”课中最常用的基本课型,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完成作品的制作。它的一般程序是:激趣引入——示范讲解——实践操作——展示评价——活动收获。

第二“探究—制作”型

“探究—制作”型是在“模仿—操作”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动脑探究的成分,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制作”型的一般有下列程式:探究发现—尝试操作—研究改进—制作创新——展示评价——活动收获。

第三“模仿—创新”型

“模仿—创新”型是在“模仿—操作”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动脑创新的成分,

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模仿—创新”型课一般有下列程式:激趣引入——示范讲解——创新操作——展示评价——活动收获。

三、对策和建议

在开展此项实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劳技教育中开展探究能力实验,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创新,使学生的劳技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2、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很多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在劳技教育中开展探究能力实验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应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正如陈至立同志指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所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领导,重视劳技教育的改革,特别要重视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3、要想国家强盛,就必须靠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事业发展靠教育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精神、培养他们的良好创新习惯,为将来培养高科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本课题是基于我国教育方针和中小学劳技劳动教学大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而选定的,在劳动技能教育中陪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符合当今课改精神。本课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运用现代技术信息网络,采用动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其理论研究方法是科学的。

本课题在实践操作中采用了“引导启发,实践锻炼,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营造现场,拓展空间”,其实验实践操作方法也是科学的。

(二)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本课题的研究是市、县教研室专家具体指导的,县、市教育领导亲自检验的,其实际操作程序、方法、步骤、结果均具有可靠性。

本课题学生取得的科技成果是经过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鉴定评选取得,很多项成果是县、市科协、科委、教育局联合验收的,教师所写的获奖论文是省、国家级专家评选出来的,其成果具有可靠性。

(三)研究成果具有推广性。

我们开展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未来学家奈比斯特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时代的需要,是祖国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建设者的需要。因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和训练是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了,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才能使学生由自发的创造性活动,学习、转变为自觉的创造性行为。特别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所以此课题具有育人价值。

通过实验学校学生的厨艺展示对当地中小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并产生知识迁移,带动我县、我市的中小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同时通过辅导老师为县、市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使师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得到提高,推动了我地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示范性价值。

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拓展了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该课题采用了“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发展空间、启发引导、实践锻炼”创新教学方法,并构建了课堂引导、课外活动的辅导、家庭社会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拓宽了学校、课外、社会、家庭等劳动教育课堂,营造了创新教育的宽松环境,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挖掘了学生创新潜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促进了劳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其理论具有创新性价值。

此课题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劳技师资力量,利用学校仪器设备,利用学校已有劳动基地,有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领导的关心,有教研室、科协的专家指导,有学生、家长的支持。同时在劳动教育中开展探究活动,设备简单,投资少,开展此项实验容易为一般学校所接受,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五、社会影响和效益。

通过2010年—2014年五年的认真实验,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通过测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6—21%。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了460多项科技活动,制作科技作品1260件。

2、在实验中90多个项目160多名中小学生获县、市、省、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

3、劳技教师夏春丽参加云南省第一届好身体,好手艺教师业务竞赛项目纸立体、刺绣项目获省级二等奖。袁劲松指导学生参加曲靖市教育系统第一届文化艺术节的《唱大戏》《飞天畅卢》获一等奖。何晓增老师在“曲靖市第五届青少年风筝大赛中”荣获教师组特技风筝竞赛一等奖。马丽、夏春丽、曹琼凤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团县委举办的展才艺青少年学艺大赛获一等奖。

4、省市县2010年—2014年每年有300—400人次来学校参观学习

5、曲靖教育之窗电视台报导了我们的经验。

6、试验学校劳技教师由于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1人次获国家级荣誉称号,2人次获省级荣誉称号,4人次获市级荣誉称号。12人次获县级荣誉称号。课题组长张秋凤被评为云南省学科带头人,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秋凤、詹明富两人被评为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享受政府津贴人员。

7、试验组劳技教师积极撰写劳技科技教育创新论文90余篇,其中2人次获国家级奖励、37人次获省级奖励,47人次获县级奖励,其中11篇分别在《云南教育》、《曲靖日报》、《沾益教育》上发表。张秋凤老师以课题为内容撰写的方案《沾益县水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方案》获省级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获省级二等奖。李忠贤撰写的论文《“我爱我家”学生生存能力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获省级三等奖。

8、2010—2014年,试验组学生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劳技竞赛以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215人次获奖,学校多次评为国家、省、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通过开展此项课题实验,学校的办学效益明显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曲靖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沾益县青少年学艺大赛一等奖”、“云南省健康教育先进学校”、“沾益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曲靖市优秀家长学校”、“曲靖市文明单位”、“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沾益县

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云南省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八、其他

课题名称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

立项编号zy100001

课题负责人张秋凤

课题组主要成员詹明富李忠贤仇利平严柱珍何金全陆花娥

赵娜李燕

课题最终成果结果说明介绍

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张秋凤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我们提出了“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探索劳技教育的创新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技能教育工作体系和理论框架,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确立“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3、通过理性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的人文管理的实践,有效地转变教师观念,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观念、新途径,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意义 1、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进学校强化、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2、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看、说、做中去认识,去体验,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1、更新教育观念,激起学生参与劳动欲望。 沾益县水桥小学有小学生2785人,招生范围涉及城镇和附近广大农村,还有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组成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不爱劳动,不爱惜

科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科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怎么撰写一份科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科 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根据市、县科研部门“创新科研实践, 培育教育特色,促进内涵发展”的相关工作意见,紧紧围绕“特色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了教科研的带领、提升与推动作用,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路线,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一贯作风,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努力提高我校科研工作的实效,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初制定了适合我校校情,切实可行的科研工作计划。 二、积极组织教研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本学期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了“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对高效课堂再认识”、“电子白板的使用”、“师德教育”的专题业务培训。从检查看95%的教师能认真学习,精心整理学习笔记。 三、继续做好市级科研课题“4+1阳光关爱工程”和“四成教育”的研究工作,及时收集材料,整理归档。

四、积极准备材料,迎接四项检查: 1、市级标准化科研室检查评比验收工作。此项工作已通过验收,获得“市级标准化科研室”牌匾。 2、市级资源库建设复检工作。到现在为止,我校资源库总量达到659G,其中来自我们教师的自制课件部分已达到165G。 3、县级校务公开检查。 4、县级党风党建工作检查。 五、积极参与投稿上报工作。 1、上报“十二五”各级骨干材料和信息。 2、统计并上报普通话报名工作。 3、上报“推普周”活动材料。 4、征集并上报“构建有效课堂教育论坛”论文五篇。撰稿人分别是吴鹤颖、秦宗福、张丽荣、武文婷、陈然。 5、铁岭信息教育投稿18篇,其中表现较好的武文婷、陈然、宗金雪、王桂霞、孙陆军、王鹏、朱凤坤、张丽荣、吴鹤颖。这项工作不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写作水平,而且在学校也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为自己的考核奠定基础,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六、精心组织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联合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有效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了个人学习,以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

课题研究成果简述[1]

《农远资源有效融入小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成果简述 课题承担单位:执笔人:xxx 1 概述 1.1 研究目标 1.1.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过去教师单纯依照教材、黑板、口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转变过去教师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探索者。 1.1.2 探索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1.3通过本课题研究,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意识。 1.1.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强理论建设、指导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创造型教师,那么我们通过研究,期望达到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科研水平,最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目标。 1.1.5 通过研究,弄清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基本要求,研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1.2 研究方法 以学习理论、课改要求、素质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原理等教育理论为依据,主要从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着力教师技能的提高,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师生的教与学。采用教学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查阅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手段,综合分析课堂教学的转变状况及学生的发展状态,总结研究成果。 1.2.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根据学校远程教育的运用和实施的具体情况,将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1.2.2、调查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调查学校现代化远程教育的配置及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及时添置相关设备,帮助教师及时调查教学策略。 1.2.3观察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 1.2.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成员注意整理在研究实践中的有关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实验措施。课题组对课程进行过程检测,结论检测。对课题的资料,录像,案例进行检测,对工作成绩进行评估,推广运用成功的经验。 1.3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3.3-2013.3)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立研讨课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进行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4-2014.3) 主要工作:召开课题报告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激发课题组成员及课题实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相互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分段收集相应的教学效果统计数据,分析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完成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进行课件制定,组织研究交流。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4-2014.4)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对课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撰写结题投告;将课题研究成果上报,接受课题主管部门专家组签字;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发布与推广研究成果。 2 研究成果

信息课题研究成果总结

务川自治县第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 研究成果总结 课题负责人:蒋国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的背景 我国教育再续推进“课程改革”为教育主导,对教师来说,课改是教师必然职业高起点,是当今教学的必战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教师对课改理论和课改作用怎样渗透教学中去。如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来把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教师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没有得到课堂的实效性和作用性。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没有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最大作用,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如何把信息要与学科课程整合达到最佳教学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所以,我校试从“课堂整合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反思、总结高效教学,乐于助学,为新课改进绵薄之力,发挥我校现代化教学科研化、生产化和现时化而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校是县直一所完全具备的现代化的学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省 重点小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现代化的学校 需要现代化的设施和能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现代化信息理念为指导的

教师研究学校的发展方向,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然后将技术、理念、方向有机 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班班通 平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人机合作、生生合作,发扬合作精神,为较好地 实现以上目标奠定了基础。学校有一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充满活力的 年轻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他们有各自的优势,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信息 技术的接受与应用相对没有一定的难度,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但是对 信息技术的长处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网络课 件和自作课件为依托,以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自身技巧为载体,可以将老教师丰 富的经验和年轻教师计算机技术的长处,快捷地扬长避短。我校的学生情况是 从全县各乡镇转进来的,属于中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基础不很 扎实,学习目的性不很明确,学习方法尤其不够科学,学习兴趣不高,这要求 我们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文章, 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做文章。信息 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其特有的长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 改进上起到独特的作用。以上情况表明:我校这样的校情,既是信息技术与学 科整合的长处,也是短处。正因为如此,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才更加重要与 迫切,更有现实意义。通过整合研究,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给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 . . ..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锻炼了青年教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课题研究期间,也带动本组教师不断提高, 师迅速成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学 1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前要”——“学生、课程、情境、|5要素,教师备课体现了“求教师共同备课课中要求“师生共上”搭解“教师 搭台学生唱戏”的有。自己、教学设计”问题、对话、刺激、训练、指导、评价;要素”——效平台。教师应体现“6,并有机地把六要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课后要求“师生共展”使全体学生达到高质要素”——思考、作业、展示、探究、评价。体现“5 量的持续发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2、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理顺了语文课堂教学四条正确标准: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精彩。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语文教材,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即使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更可怕的是,

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学习参考. .. . . .. 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确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3、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摸清了语文课堂教学 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科研项目总结报告

科研项目总结报告 XX年,我们小组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铁磁体内考虑D-M相互作用形成的Skyrmion的构型及其在温差驱动下的动力学特征》,历时一年,项目基本完成,进入结项阶段。 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科研的过程,寻找课题、撰写项目申请书、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项目方向、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在夏老师和相关领导的帮助下,最后确定研究结果和项目评价。 不知不觉中,漫长又短暂的科研项目终于进入了后期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成果的阶段。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着、收获着,也享受着这样的一个过程。 对于能够亲身参加这一次本科生科研项目,我感到很荣幸。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科研项目,所以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整个项目的过程让我详尽了解到了从事一个科研项目的基本过程,我也从纸上谈兵走到了实践的道路上,不但培养了兴趣,也感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大家共同奋斗付出的功劳,这与夏老师的悉心指导、学长学姐们的鼎力提携以及和队友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他们的知道十分的有必要,虽然每次去夏老师办公室都会受到批评,但我还是十分的高兴,因为老师批评我们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努力奋斗,需要更上一层楼。

这也说明了老师十分的重视我们。 作为一名受到十二年基础教育的学生,以往受到的教诲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对于科研可谓是一窍不通。科研与学习不一样,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者说主动的学习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消化,而没有创造。一直以来我认为科研需要很高的起点,需要以十分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对于本科生在二年级进行的科研,自身是有所畏惧的,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够,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但是身边的同学老师都鼓励我积极参与,劝诫我说,哪怕做不出什么特别突出的东西,但是这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是大学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况且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小东西,虽然算不上十分创新的东西,但还是有一点我们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而且这虽然算不上十分创新的成果,但却是我们迈向创新殿堂的一小步。 朴世宇是一名十分靠谱与积极的同伴,在生活中也是我的一名好朋友,他的 对待科研的热情与严谨让我佩服,没有多思考便接受邀请,成为科研小组的一员,事实证明,加入这一小组是我一生中难以忘记的美好之一。它具有十分出色的领导能力,会把事情按照时间来安排,虽然很多时候我都不是十分愿意遵守,但大多时候我还是听从了安排。良好的时间安排对我们项目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小结 思想政治课题组 经过近二年的课题探究,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本课题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已经形成了初步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经过总结归纳,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精心设计,认真实施,不断调整方式方法,两年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幅度提升了,这些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得到有力证实。不少学生说以前感觉政治课很乏味,一上政治课就昏昏欲睡,现在感到政治课有意思,上政治课有收获,也没有那么难了,学生也变得有自信,更乐观了;我们对实验前后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测试对比,并结合近二年来学生学习成绩情况的统计分析,看出学生通过本课题实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表现在: 1、学生对事物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2、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步养成思维的发散性、集中性与新颖性,并逐步养成主动地、多渠道地求知的习惯。 3、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 4、喜欢动手,善于把各个知识点重新排列组合,创造性地发现联系,有试图用各种新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习惯。 5、想象力丰富,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 6、有探索欲望,不怕困难,有获得成功的自信心。

7、喜爱看新闻,并且能够结合自己所学分析新闻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8、每月写一篇小论文。 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更加完善了。 (二)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1、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内容的创新。许多学科教材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验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或增添教学内容,或调整教材顺序,或开展课外活动,尽可能弥补教材之不足,充实、扩展有关教学内容,为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例如初中课题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自己寻找素材补充、调整教学内容。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列举发生在附近的案例,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让学生先思考,再交流、探讨,让学生动手整理出分析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的培养在于教学资源的创新。教学的场所主要包括教室和课外活动场所。由于空间的限制,教室很难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创造空间和材料。于是,我们以教室内的墙壁、墙角、黑板等为资源,设置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国内热点新闻”、“国际热点新闻”栏目,开辟了综合锻炼学生能力的“时政评论员”等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创设锻炼思维品质、发展个性、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园地。还让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社会,鼓励学生自由地,甚至标新立异地进行探索或创造活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

最终成果简介

最终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步伐,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标准和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研究蓬勃开展,取得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但作为施甸县区域内特定的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查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研究的价值:通过对施甸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出全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施甸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带动施甸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研究的意义: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作为施甸县区域内特定的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查研

究,能了解教师专业化现状,为区域教师的培训、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三项:①调查报告;②研究总报告;③系列研究论文。施甸县全县共有三所完中,分别为施甸一中、施甸二中、施甸三中,施甸一中为城区中学,施甸二中、施甸三中分别在由旺镇和姚关镇。全县三所完中共有87个高中教学班,共有在岗高中数学教师45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职前都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教学理论,职前教师专业化水平都达到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一) 影响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在岗的45名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职后施甸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 1、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由于受教育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难走出校门,走出本地区去学习,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从教二十余年还从没有参加过县里组织的教学研讨会,更不用说到外地学习取经了。教师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难以撼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对实施教学改革缺乏外围信息的支撑,难免会出现夜郎自大的现象,更有闭门造车之嫌。 2、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教师们感到教学

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经验) 几年来课题组成员的辛勤付出、通力合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小有收获,总结起来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以前的音乐唱歌课上,最简单的教学就是老师带歌词,或听下音乐,几种做法,先前的几次课,可能学生有点新意和激情,但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厌倦或抵触的情绪,再也调动了学生多姿多彩的歌曲的学习的激情。因此我们课题组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有创意地,多形式地保证学生对课堂四十五分钟产生兴趣,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感受,如:十三中彭艳老师的《独具特色的演唱形式》,设计了教师演唱《映山红》,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面几次的学生小组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重唱《喀秋莎》,学生像模像样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的掌声。教培中心的陈老师设计了东南西北不同民族的《茉莉花》,在教唱歌曲的同时,为了让学生体味不同民族的歌曲的风格品味时,现场为学生跳起了民族舞蹈,让学生回答他们属于什么民族时,学生当时的感受可以看出是耳目一新、意犹未尽。还有十五中贺欣舞老师在《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时,为了使学生找到唱好《保卫黄河》声音找到弹跳性、爆发力的感觉时,老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气

息下沉、迅速爆发、短促有力,一时半会学生难以找到状态,老师灵骨突现,来一句喊唱“我是笨蛋”,学生一下来了兴致,异口同声的像模像地回敬“你是笨蛋”,一下子场面的气氛调动了起来。感觉似乎来了。在课堂上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位臵,始终把学生当成主体,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收获知识和快乐。这样就不怕提不高课堂效率。 二、创新精神是课题研究前进和发展的灵魂,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所从事的课题研究第一需要的是创新精神,这是我们生命力的所在,指导思想如此,实际行动也是如此。我们在实施全过程中都离不开创新思路,在听取益阳市十七中赵赛男老师的《桑塔〃露琪亚》的重唱实践课时,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讨论其中的变化音准的问题有何良策时,老师们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没巧,就是反复练习,自然找音,有的说搭一个桥,在上去,而我认为变化音准相对于非专业水平的农村高中学生来说,是很难找准的,但我们有办法让他们找到感觉。如唱7到降7,就好像小孩是小孩子生病有气无力的呼唤妈妈,或者嗲声嗲气的口吻。 又如十六中的胡晓琴老师在教《青春舞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速度变化对歌曲情绪风格所带来的影响时,创造性的用语言的快慢来表达情感。如:“快、快、快大火蹿到了房顶”,快速、中速、慢速演示,学生体会情绪。如贺欣

项目成果简介

项目成果简介 项目成果简介 山东省文化厅项口来源 及项LI批准号200409010 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及名称青岛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产业化前景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胜冰 及课题组成员徐磊、孟岗、马树华 成果简介:(该项LI研究的L1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2000字左右。本栏可加页)本课题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在分析青岛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对青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青岛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寻求对策。 青岛文化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笫一,积累了许多珍贵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例如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欧陆文化风情的各国建筑物,以及遍布岛城的富有历史内涵的“老街区”、“老房子”、“名人故居”等。第二,体现了海滨城市特有的海洋文化内涵,这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条件。第三,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和国际化的特点,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同时有利于青岛文化走向国际化。笫四,企业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在国内外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具有开发为文化产业的潜力。第五,地方民俗文化独具魅力,特点鲜明。总之,青岛不仅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也具有现代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异国文化资源,也具有本土

文化资源;不仅具有都市文化资源,也具有民间文化资源。这些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为青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利用空间。 青岛文化资源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笫一,文化传统不够深厚,文化积淀尚浅,很难像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那样,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笫二,文化资源虽然丰富多样,但比较分散,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缺少震撼性的(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等)。3、许多文化资源的生存空间较为狭小,较为脆弱,而且对城市的依赖性大,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很容易受到侵蚀和破坏。4、许多文化资源缺乏再生能力,尤其是那些珍贵濒危历史文化资源。 成果为研究报告。报告山绪论和四个部分组成。绪论从宏观层面论述了青岛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产业化开发的思路。青岛要建成“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应大力实施“文化兴市”的城市发展新战略,充分意识到文化发展对青岛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笫一部分为珍贵濒危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青岛珍贵濒危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属于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所以,对其产业化开发(尤其是旅游产业开发)应与文化资源的保护结合在一起,要有这方面的强烈意识。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文化资源开发不能只是从经济价值上考虑问题,更需从文化价值上去考虑。在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老街道、名人故居的有效保护。一些西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第二部分为现代文化经济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一些现代经济文化资源,如各种“会展”、“节日”(国际啤酒节、海洋文化节、国际时装节等)等可按照文化经济的规律进行开发,使经济和文化相互转化,通过文化这一平台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的竞争能力。青岛每年各种不同类型的“会展”、 “节日”活动十分频繁,是青岛城市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但长期以来还停留在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简单模式上,文化仅仅作为经济活动的陪衬,并没有起到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本着挖掘本土资源,弘扬本土文化,转变教师教育科研的观念和行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教育资源,围绕幼儿熟悉的事物展开主题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社会情感体验,拓宽课程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1、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结合本园特点,开发适合幼儿园发展的课程资源。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使孩子们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安塞民间文化的需要 安塞独特的地域和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古朴生动的民间剪纸,色彩瑰丽的现代民间绘画,黄土雄风般的安塞腰鼓和情意舒展的陕北民歌,堪称东方审美艺术之精魂,作为具有五十余年历史的安塞县幼儿园,有责任传承和发展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瑰宝。 3、幼儿园教育科研改革的需要 发掘本土文化,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就地取材,拓宽课程资源,将课题研究作为广大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平台,提高教师自觉参与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重要论据:

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幼儿从小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弘扬和传承安塞本土资源,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理论依据为: 1、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让孩子从小浸润在本土文化的海洋中,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作为长期居住地的乡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优先、深厚的影响。让孩子以积极探索者和建构者的身份,通过主动的认知发展、形成积极建构,使乡土文化、乡土情感成为儿童发展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园《利用本土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以初见端倪,课题研究成果基本验证了当初的课题假设,初具成效。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改革方面 1、教育理念的更新,推动课题研究的发展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PPT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果、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等。关键词不超过5个,并用分号隔开。 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3、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本部分内容是《结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也是科研项目中最有学术价值和可供其它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要求项目负责人和承担者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包括代表性成果介绍,说明其水平和影响,并简要阐述其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等。视情提供必要的国内外动态和研究成果的比较,必要的参考文献出处等。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尽可能“一事一议”,分段撰写,以便今后成果展示或管理汇报时可以整段地剪贴引用。对在后面成果目录表及统计数据表中的一些内容,如学术奖、数据库、软件等,应在本部分中具体地描述。 4、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 主要针对资助的经费,给出必要的说明。 5、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包括项目研究工作中的难点和经验,本项目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未达到,请分析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设想。 二、研究成果目录和数据统计表 为了规范管理,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如实反映研究成果,要求数据必须准确并保证几个表的数据相对应、一致。成果类型分为“获奖、专利、专著、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其他”六大类,请归类集中填写,逐类单独编号;无正式录用证明的论文暂不列入;成果名称栏目填写论文题目或专利或奖励名称;主要完成人根据作者或获奖人实篇二: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承德医学院教育科研项目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类 别:项目负责人:所在部门: 20 年月日填报 1 2345 篇三: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结构和要求 桂平市教育局电教站李毓辉 一、结题报告的意义 课题实验的结题报告,是课题实验研究的最后环节,是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实验研究结果的文字记载。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论。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目的,是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用书面形式反映实验研究的成果,向教育界和社会提供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和推动教育实际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显示其实用价值。因而,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撰写,不仅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是深化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学术交流,互相借鉴,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撰写者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所以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二、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云南省毒品犯罪问题新动向研究》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毒品问题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从禁毒工作的角度来看,毒品问题主要包括吸毒问题、种植毒品原植物的问题、生产制造毒品的问题、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的问题等四个方面。毒品犯罪问题是整个毒品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对毒品犯罪问题的研究,历来是世界各国禁毒执法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云南省从上一个世纪80年代出现毒品问题以来,一直是全国禁毒工作的前沿,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历来是云南省禁毒工作的重要任务,二十多年来云南省的毒品犯罪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云南省毒品犯罪活动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到全国的毒品犯罪形势,公安部禁毒局一名资深禁毒警官曾经说过: 云南省的毒品犯罪形势是全国毒品犯罪的一个晴雨表。云南省的毒品犯罪活动,受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目前云南省毒品犯罪活动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缉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毒品犯罪活动的新动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制定禁毒工作的应对措施对当今的禁毒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就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展开研究的。 与毒品犯罪的斗争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对毒品犯罪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需要不断的认识。目前云南的毒品犯罪活动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这些特点中哪些是新出现的,有什么显著特征。本课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的做法是从公安禁毒执法部门入手,通过深入走访、向基层禁毒警察和各层次的指挥人员发放问卷、开展小型座谈会等方式,搜集大量第一手的数据材料,了解广大禁毒实战一线警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目前云南省毒品犯罪活动所表现出的各种新动向,是什么因素影响的结果。毒品犯罪活动发生变化,必然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什么样的因素导致了什么样的变化,在各种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哪些是次要因素发挥了次要作用,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归纳总结云南省目前毒品犯罪活动出现的新动向,分析这些新变化形成的各种原因之后,针对缉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

成果简介参考模板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评审表》第二部分成果简介填写提示:1.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提炼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2.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获奖、媒体报道及反映教学改革实证效果的应用、证明材料等)。以下三份成果简介模板仅供参考。 《XXXXXXXXXXXXX》成果简介 一、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以地方院校五年制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强能力、应用型的医学人才为目标,通过对影响医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临床能力培养内容。改革并探索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探索解决前期基础和后期临床脱节的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探索为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的途径。进行了“前期和后期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全程临床能力培养。”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1.引入早期接触临床理念,设置《医学综合》临床实践活动课程 在第一学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的基础上,从第二学期开始,按“四了解”(了解医院、了解病人、了解临床、了解社区)的目标,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求每生每周参加2学时的临床实践活动,直至进入临床期。 2.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⑴将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合并为《手术局部解剖学》,构建了以尸体解剖为中心环节的“三段式、综合型、操作性”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即动物实验阶段、尸体解剖阶段和手术观摩阶段。 ⑵将组织学与病理学实验课合并为《组织病理实验学》。整合教学内容,在组织学教学中注意与病理学知识的联系,病理学适当的回归组织学,使疾病发生机理更加明确。 3.、构建“三阶段式”临床教学形式,强化了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一) 一、项目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 二、项目简介(500字左右) 三、项目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500~800字左右) 五、项目理论研究和探索(5000~8000字左右) 六、项目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2000~5000字左右) 七、项目终结成果目录 八、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二) 1、报告标题:项目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摘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参考他人的成果。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上述第4至8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

课题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一、成果主要内容 项目组成员在调研、实践基础上分析了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水平、逻辑在地方高校的现状,探讨了社会化偏低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途径。在详细分析地方高校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础上,确立了嵌入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教学改革方向,制定了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师团队建设方案。项目组部分逻辑学教师已经在法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实施新的教学方案,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以上内容均已形成论文并在《扬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唐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第期)《鸭绿江》()《课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其中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四篇省级期刊。 二、主要观点 1.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程度偏低 一门学科的社会化程度高低体现于社会对其认可程度、学科及其专业人员的社会参与程度。它既取决于学科的性质,同时也受社会价值取向及学科研究状况的影响。逻辑是一门专门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学科,从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承担了思维工具的重任。在西方所有类型的大学课程体系设置中,逻辑教学都受到特别的重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由世界500多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指标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排在第2位。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在中国的高校,尤其在地方高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 2.社会化低并非意味着中国不需要逻辑 如果逻辑课受冷落是因为逻辑在中国没有用,比如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足够强没有必要再提高,或者中国的发展不需要理性,再或者逻辑本身没有提升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功用,那么逻辑课确实应该让它自生自灭,但事实并非如此,国人生活中的非理性和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弱足以说明高等教育中逻辑不能缺位。 3.地方高校的逻辑教学需要改革 地方高校讲授的逻辑课多是吸收了现代逻辑部分内容的传统逻辑,相对现实生活而言显得过于刻板,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论决策还是一般地考虑问题几乎没有形式逻辑中那样完善的前提。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模板(2)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模板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一) 一、项目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 二、项目简介(500字左右) 三、项目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500~800字左右) 五、项目理论研究和探索(5000~8000字左右) 六、项目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XX~5000字左右) 七、项目终结成果目录 八、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二) 1、报告标题:项目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摘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

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 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参考他人的成果。要注意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