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技》练习题-附带答案

《口技》练习题-附带答案

《口技》练习题-附带答案
《口技》练习题-附带答案

《口技》练习题

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呓.语()2.齁.声()3.曳.屋许.许声()() 4.几.欲先走()

三、解释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 2. 施.八尺屏障() 3.众妙毕.备()

4.会.宾客大宴()

5.众宾团.坐()

6.夫叱.大儿声()

7.宾客意.少舒() 8.虽.人有百手()9.奋.袖出臂() 10.其夫呓语

..()

四、一词多义。1.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2.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3.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坐:口技人坐屏障中()满坐寂然()

5.妙:以为妙绝()众妙毕备()

五、古今异义词。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虽人有百手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5.两股战战

6.几欲先走

六、词类活用。1.会宾客大宴 2.京中有善口技者

3.不能名其一处也

4.众妙毕备

七、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八、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虞出新志》清张潮清林嗣环

二、yìhōu yèhǔ jī

三、1.擅长 2.设置安放 3.全、都 4.适逢正赶上5.围绕 6.呵斥7.心情

8.即使9.扬起举起10.说梦话

四、1.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奶头)

2.绝: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消失)

3.指:手有百指(手指)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4.坐: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满坐寂然(同“座”)但坐观罗敷(因为)

5.妙:以为妙绝(奇妙)众妙毕备(妙处)

五、1.但:(古)只;(今):转折连词,但是

2.中间:(古):其中夹杂;(今):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3.虽:(古):即使;(今):虽然

4.于是:(古):在这时;(今):承接连词

5.股:(古):大腿;(今):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6.走:(古):跑;(今):行走

六、1.宴:举行宴会名词活用作动词

2.善:擅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名: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

4.妙:妙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七、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2 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具备了。

3 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

4 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

5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6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7 于是宾客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颜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

8 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音都消失

八、1. C 2. A

3 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善”

4 两个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

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5 三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6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一、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qīng 涉shè邪yé孰shú遂suì岂qǐ

二、词语解释

权谓吕蒙曰(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见往事耳(了解)孰若孤(谁)(比得上,如,好像)

蒙乃始就学(于是,就)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通“耶”,语气词)。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二、句子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填空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的语气是:(自豪)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表示什么语气,并指出它和现代汉语中的哪个语气词相近?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刮目相待)

文字: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6.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7.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

要求,又充满期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答: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四、简答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劝学。

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4.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狼》蒲松龄

一、词语解释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止:通“只”。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屠惧,投以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投以骨:以骨投之。并:一起。故:旧、原来。

3、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

4、苫蔽成丘。苫蔽:遮盖。

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6、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8、乃悟前狼假寐。假寐:假装睡觉。9、意暇甚。意:神情。暇:空闲、悠闲。

10、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11、止增笑耳。“止”:通“只”。耳:罢了。

二、句子翻译

1、投以骨。

翻译: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简答

1、《狼》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狼》结尾段写到“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黠”的地方是:“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狼》一文的结尾是怎样议论的?起什么作用?故事给人哪些启示?

答:⑴课文结尾是这样议论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工夫,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⑵这段议论起到画龙点睛、揭示故事主题的作用。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⑶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同时,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勤勉清廉的人,做一个坦荡磊落的人,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这也是本文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

《口技》阅读题_拓展阅读_对比阅读_基础知识_答案[1]

《口技》 一、拓展阅读题(13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 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 ..,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 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 ....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2)俄:(3)藻技:(4)历历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二、中考题(10分) 1.(2006,南宁区,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2006,南宁课改区,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 3.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 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口技 第一部分 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⑵会宾客大宴(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 (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济南市2019-2020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课时训练(II)卷

济南市2019-2020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课时训练(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钟繇学书 魏钟繇①,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饮食手书桌上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⑤,最妙者八分⑥。 ——选自《搜神记》(有改编) (注释)①钟繇: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对文字书法很有研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e):东汉人,工书画。⑤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⑥八分:汉字书体名。 1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繇善三色书/京中有善口技者 B.诞惜不与/吾孰与徐公美 C.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及鲁肃过寻阳 D.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罔不因势象形 2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繇精思学书饮食手书桌上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 3 . 依据选文,评价钟繇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今年是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也是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近年来,为了留住民族的文化基因,让中华文化的脉络绵延不断,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陈

《口技》阅读题及其答案

《口技》阅读题及其答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的词。(4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②满坐寂然坐: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④股战战,几欲先走走: 【小题2】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4分)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3】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4】画曲线的语句中都写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为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擅长②通座,座位③夹杂④跑、逃跑 【小题1】(4分)①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②挽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小题1】(4分)不能,这是侧面描写,烘托出演员的技术高超。 【小题1】(3分)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既起到了首尾照应的作用,也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 反衬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借 助于外物。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小题1】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首尾照应,在内容上是表明表演者高超的口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2(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 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在图1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6.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8.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 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单元测试卷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一单元 一、1.C 2.B 3.①精巧②从容③果然④清澈如洗 4.①比喻,拟人②比喻,反问③排比 5. B 6.C 7.A 8.略。 二、9.对比的写法。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总领全文。 10.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11.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12.写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 13.略(提示:可从语言表达方面去谈) 14.交待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 三、(一)15.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6. 老羚羊以身体支撑年轻羚羊飞跃山洞。 17. 动物在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18. 保护野生动物……善待我们自己;议论 19. 老羚羊以死亡做桥石墩搭起生命桥和众羚羊逃生时井然有序。 20. 比喻,拟人,设问,排比。(举例略) 21.略 (二)22.扔摘扔抛 23. “那朵花”说明花只有一朵,而前面写的是还各摘了一朵花。 24. 对比手法,表现了对这种破坏优雅,秀丽环境的行为的强烈谴责。 25.略 26. 略四、作文。(略) 第二单元 一、1. C 2.A.结—接 B.题-提 C.贻—怡 D.妄—忘 3. ①心理描写②神态描写③语言描写 4. B 5. A 6.林黛玉贾宝玉 7.②④①③ 8.D 二、9.因为这些书都是宣传“反上”内容的书,在当时看来,这些内容的书是该禁止的。(意近即可) 10. 先生让我们读的一些经书 11. 叛逆 12. 毛泽东接受了这些小说中的选择精神,学会了对旧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13. 略 三、(一)14.一个礼物是指教练的爱心------足球,另一个礼物指小男孩的爱心或报恩之心-------为教练挖圣诞树坑和一个足球天才。 15.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16. 表现在教练的爱,妈妈的爱,我的爱。 17.贝利是个挑战自我的人。18.理解:天才的造就需爱心。包括他人的爱心,提拔,以及慧眼识英雄或被造就者的爱心、感恩热情(略)。 (二)19.D (“打量”突出寻找的仔细,照应写作内容,其他词语无此作用) 20.示例:还是不要让她知道这事最好。(答出大意即可) 21.比喻。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直写农妇的普通,使下文所表现出的主旨——母爱更突出,更强烈,更让人震撼。 22.是全文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句,它集中书写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忘我,照应了文章标题,使文章主旨更突出。23.B (提示:本文写作主旨单一,即赞扬母爱;写第七段,是从侧面反映母爱的伟大与动人,照应主旨。) 四、作文。(略) 第三单元 一、1、B 2、A 3、狮,狼,虎,马,驴,牛,羊,鸡,鸭。 4. 米妮清洗了桌子上的许多杯子 5. C 6. A 7. 略 8、以上顺口溜内容表现月亮的变化。后半个月月亮变化的规律是:廿三廿四月半边,廿五廿六峨眉月,廿七廿八一根线,廿九三十不见面。 二、课内阅读。 9. B 10. 非常自私;充满爱心 11. 悄悄轻轻托 12.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口技课时训练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18课口技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呓.语()狺.狺不止()中间.()几.欲先走() yì语()无敢huán 者() ya屋() hōu声()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1)会.宾客大宴(2)少顷 .. (3)众妙毕.备(4)夫齁.声起 (5)意少.舒(6)两股.战战 3.翻译下列句子。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出一处。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遥闻深巷中犬吠 5.现代著名的口技老人舒诗焕老人每每一起声,便引得数百只画眉纷纷响应,争相欢悦,雀跃不已,形成人鸟“共鸣”的奇异景象,现在舒老已年逾古稀,年老之后,舒老便萌发了将此口技传承下去的想法。他感叹地说道:“ 不能失传!”舒老说这话时,一脸严肃。请根据语境,把舒诗焕老人的话补充完整。 6.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材料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教授焦急地说:“清代林嗣环在《口技》一文中描写得神乎其神的口技,因为无人传承今后恐怕很难再听到了。”“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全国能专门表演口技的民间艺人仅有三五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艺人,现在只能顺藤摸瓜去寻找。”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名录,其中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就有14项(总数19项),占74%;2003年、2005年公布了第二、第三批名录,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分别占75%、49%。2006年,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518项名录中,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就有255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凑发,众妙毕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1.这段文字描绘了口技者表演的声音由________及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2.从文中找出使用“以动写静”手法的句子。

口技阅读题及答案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 是 朝的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10、奋袖出臂( ) 11、 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1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 ,儿醒,大啼。 3 .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 ) 齐发, 众妙毕备。 4.( )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六、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楼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 屏障( ) 2.呓语( ) 3.齁声( ) 4. 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 三、 解释加点的词。 1、 京中有善口技者 () 2、 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 ) 5、众宾团坐( ) 6、夫叱大儿声( ) ) 4、会宾客大宴

口技练习题

《口技》总复习 一、文学常识 《口技》的作者是朝的, 字, 这篇文章选自朝编的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通假字 满坐寂然()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三、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施八尺屏障() 众宾团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 妇抚儿乳() 众妙毕备() 宾客意少舒()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曳屋许许声() ②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妇抚儿乳() 宾客意少舒() 不能名其一处() 会宾客大宴.() 侧目.() ③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虽人有百手()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 ④一词多义

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绝: 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妙: 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指: 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 作: 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 是: 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坐: 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姓名 一、积累运用( 4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簇拥(cù)附和(hè)阔绰(chuò)腼腆(tiǎn) B、后襟(jin)羼水(chàn)俯瞰(kàn)避讳(huì) C、攥拳(zuàn)桑梓(zi )星宿(xiù)作揖(jī) D、侥幸(jiǎo)打折腿(she)恐吓(hè) 商酌(zhuo) 2、下面词语中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栩栩如生无精打采B、纹丝不动意想天开 C、死心塌地面面相觑D、五彩斑斓扣人心弦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实现了繁荣经济、活跃经济、拉动经济的初衷。B.今天,团中央青工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青年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 C.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鲍遂献透露,应对公民起名中越来越多的冷僻字和重名等问题,公安部正在研究起草《姓名条例》,以立法手段来解决身份证制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D.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败。 5、《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这个人是( )。( 3 分) A.高俅B.蔡京C.高衙内 D. 王进 6、默写。(30分)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2),乃凝于神。 (3),小桥流水人家,。 (4)俱怀逸兴壮思飞,。 二、阅读 (一)口技(节选)

石家庄市藁城区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口技课时训练

石家庄市藁城区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口技课时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双基积累 (共6题;共58分) 1. (1分)翻译古汉语。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 2. (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A . 贤于材人远矣 B . 于舅家见之 C .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者 D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 (50分)《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0)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 (2分)“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个诗句如果要连续,正确的读法是() A .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 映日——荷花——别样——红 C . 映日荷花——别样红 D . 映日——荷花——别样红 5. (1分)翻译古汉语。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 6. (2分)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 . 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C . 这篇文章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使用长句可以使表达简明干脆、生动活泼,有利于抒发感情,能够取得明快有力的修辞效果。 D .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适合作速读训练。 二、课内阅读 (共1题;共6分) 7.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填空。 (1)“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几句俗谚口碑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_______之手。 三、美文品析 (共1题;共14分) 8. (14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① ,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②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③!涉之为王沈沈④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⑤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

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

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 导读:口技 蒲松龄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欬(k4i,咳嗽)。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日:“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日:“腊梅从九姑来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日:“六姑至矣。”乱言日:“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日:“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日:“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日:“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日:“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sh5n,人参),六姑以为宜得芪(q0,黄芪中药名),四姑以为宜得术(白术,中药名)。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j0,拟声词,铺纸的声音)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

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摘自《聊斋志异》第2卷总第267页) (1) 口技者“晚洁斗室,闭置其中”开药方的情节跟课文中巫婆“密室垂帘”、“唇吻翕辟”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答:________ (2) 在斗室论医问药过程中,口技者模拟了哪些人的声调? 答:________ (3) 除了人的声音之外,文中还描写了移坐声、折纸声、拔笔掷帽声、磨墨声等,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杂声音? 答:________ (4) 有人评论上文说:“乃世之听妇人女子言者,一听而神昏,再听

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练习题

《4。5口技》练习题 【课内四基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齁(hōu)曳(zhuài)屋呓(yì)语 B。絮絮(xù)不止夫叱(chí)犬儿深巷大吠(fěi) C.几(jǐ)欲先走撤屏(píng)视之大啼(tí) D.许许(hú)声宾客意少(shǎo)舒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2。选出与“众宾团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C。满坐寂然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本文在词语运用上最大的特点是( ) A。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B。具体、形象地选取拟声词。 C。大量、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D。首尾呼应,结构井然有序。 4.选出下列加黑的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众妙毕备( ) A.毕业典礼 B.毕业精力 C.丑态毕露 ②宾客意少舒( )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 ③不能名其一处( )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二、简答题。 《口技》一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试一一指出并加以说明。 三、语段阅读。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呼呼风声;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黑词的含义。 ①中间②曳屋 ③两股④名其一处

口技的教学计划教案

口技的教学计划教案 口技的教学计划教案 《口技》教学简案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在第一课时诵读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欣赏、写作的训练学习。 教学目标: 1.由口技表演者精彩的场景声响和听众如痴如醉、以假为真的现场反应,进一步体会我国民间口技艺人非凡的智慧和表演才能,并由此升发热爱艺术的美好感情。 2.由本文生动逼真的场景描写,学习作者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并欣赏作者高超的文字表现能力。 3.借鉴本文写作手法,运用所学技能,进行摹写训练,力求生动地突出所描写的内容。 教学重点:(见目标2) 教学难点:(见目标3 教学方法:听、说、赏、写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集体背诵,复习导入 教师导语:口技,一种很早就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技艺,它由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构成,是艺人长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我们看过的相声《洛桑学艺》,仅仅凭借一张嘴和手的巧妙配合,那惟妙惟肖的乐器声响就被摹拟出来了,那其实就是口技表演。 上节课我们通过诵读积累,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作了文言字词方面的积累以及相应的背诵指导。现在,老师想请大家集体背诵课文,看看大家背诵的工夫怎么样了。(播放幻灯片口技表演图片以及音乐背景) 师提出背诵段落,生集体背诵。 现在,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在第一课时诵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背诵,既检查效果,又调动思维,导入新课。) 二、听说赏写,四步教学 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听、说、赏、写四个步骤,进一步体会《口技》描写场景的精彩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并进行相应的仿写训练,希望大家能从今天的学习中,学有所获。 (展示第二课时学习步骤听诵读、说场景、作欣赏、学写作) (一)听诵读

口技问答题(课内阅读题大全)

《口技》问答题 1、“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善字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出来的。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声音的? 答: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3、为什么交代道具时,连用四个“一”字? 答:暗示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那些心理?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感到满意,为表演者技艺所折服。对表达中心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 5、结尾句“一人……”起到了那些效果?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答:既照应开头,也突出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表演者技艺高超,有余音绕梁之效。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6、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答: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善” 7、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答:两个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8、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三次,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9、作者在选文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效果? 答: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

其表演之“善”。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10、第②段描摹一个声响场景,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按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的顺序。 11、你能说出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有什么好处?答: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请同学们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遥闻……既而……当是时……未几……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第二个场景“夫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说明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12、第二段中“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那些心理和内心感受? 答:“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13、本文展示民间艺人技艺高超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这种写法的好处何在? 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着力描写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着力描绘听众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两者结合起来写,是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突出口技表演之“善”。 14、你认为口技艺人的表演“妙”在何处?(围绕利用简单的道具表演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谈即可。)22、请设计一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文字,更好的突出表达效果。答:他美妙的歌声在室内回荡,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伙伴们个个静静地倾听,神情是那样的专注,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神往…… 15、由口技之精,我们可以联想到各行各业的技艺之善,如果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你认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可就“德”和“才”“苦练”和“顿悟”等展开,有恒心,争取做到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16、表演者技艺为什么这样出神入化?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勤学苦练的结果,凡事都要下苦功,做到精益求精。

《口技》测试题及答案

《口技》复习检测题 (满分100分) (一)(26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4)(8分) (1)会宾客大宴()(2)施八尺屏障() (3)众宾团坐()(4)但闻屏障中() 2、翻译句子(3*2)(6分)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2*3)(6分) 4、“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6分) (二)(29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4)(8分) (1)深巷中犬吠()(2)妇抚儿乳() (3)众妙毕备()(4)妇抚儿乳() 6、做个小翻译,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2)(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7.“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 8、选文第1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8分) 9.“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4分) (三)(37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武技》阅读练习

(二)《口技》《武技》对比阅读(8分)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注:①罔,无。②蹶仆,跌倒。③舁,共同用手抬。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②有薄技,请以相授以: ③馆之客舍馆: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 11.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12.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3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①说出②把③安排居住④轻视 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作用:宾客反应和一年后憨师所说为侧面描写,鲜明突出地表现两文中人物技艺的精湛、武功的高强,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②脉络清晰,张弛有致。作用:无论以口技所演绎的故事的发展为序,展现表演的疾徐转接及宾客反应,还是以李超经历为线索铺设悬念,都使行文起伏跌宕,摇曳多姿,都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评分:答对一点得3 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深厚的功力、深邃的造诣,靠勤学苦练获得。没有汗水心血的浇灌,技艺之花不会灿烂绽放。②持恒不懈,滴水穿石。锤炼口技、武功,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绳锯木断,既要积聚力量于专一目标,又要坚持始终。③进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满必会固步自封,也就不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评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口技练习题及标准答案--译文-文学常识-文章理解.doc

一、疏通文意 京中有善( )口技者。会( )宾客大宴( ),于厅事( )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无敢哗( )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 )。既而( )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 )啼,妇拍儿( )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 )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 )齐发,众妙( )毕( )备。满坐(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 )绝( )。 未几( ),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 )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 )舒(),稍稍( )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 )力拉崩倒( )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 )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 )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其一处也。于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奋:),两股( )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此书是____代__________编选的_______小说。本文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顺治年间进士。 三、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无敢哗者() 犬吠()呓语( ) xùxù不止()夫叱大儿() hōu声() 几()欲先走中间( )力拉崩()倒yè( )屋许许()声意少()舒?(二)、一词多义?1、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王曰:“善哉”()2、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3、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4、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5、意:宾客意少舒( )醉翁之意不在酒( )目似瞑,意暇甚() 6、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之者谁() 7、坐:口技人坐屏障中()满坐寂然()8、妙:以为妙绝()众妙毕备( ) (三)、古今异义词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3、两股战战 4、几欲先走 5、虽人有百手?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四)、词类活用? 1、会宾客大宴?2、京中有善口技者?3、 不能名其一处也 4、众妙毕备 (五)、通假字:满坐寂然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7、不能名其一处也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