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一个新课程改革下智慧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智慧地教和学生智慧地学一直是我的追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教书育人的智慧,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教师的智慧,教育智慧贯穿在整个教学生活中,智慧型教师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智慧型的教师。下面就以《教育的智慧》这本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简单的谈谈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空。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程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更加需要运用智慧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善于捕捉教学中出现的点点滴滴,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1、课前充分预设,教师必需心中有课。

教学预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预设是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例如,在六年级的“等可能事件”这节课中,教师为了说明必然事件、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及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以摸球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摸球,摸到最后,发现有人会赢,有人会输,表面的假象激发学生思考,在揭开真相之后,教师引入教学,以层层深入的方式解释概念,这个预设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几个概念,这里反映了教师教学预设的智慧。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

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例如:在徐莹老师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这节课中徐莹老师设计如下游戏:请在x2-2x+()=0的括号里任意填入一个整数,并判断该方程的根的大致情况。(和老师比一比,谁算的快?)结果比下来,为什么老师算得那么快呢?这时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问题将迎刃而解。于是学生必然会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讲。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捕捉信息,在课堂生成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动态的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老师和同学,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师可以事先在备课中预设到,但更多的可能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且利用好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所有这一切都无时无刻地在向教师的教学智慧挑战。例如:在八年级的《无理方程》这节课中,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方程后,紧接着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无理方程的概念,知道验根是解无理方程的重要步骤。在课堂上教师在介绍了无理方程的概念后,给出一个无理方程,通过两边平方,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

老师问:这个无理方程的解一定是转化得到的有理方程的解吗?学生回答不一定。那为什么呢?学生说:要验根,可能会产生增根。学生通过类比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触类旁通得到结果。所以解无理方程需要验根。接着,有一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是不是只含三次根号的无理方程就不用验根?老师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接着问:哪些类型的无理方程必需要验根?这里学生提出了一个老师意料不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正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了无理方程和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后提出的。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学生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随之提出的问题是课堂上即兴生成的。在这里,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过程。当在课程进行中,有学生问道:是不是只含三次根号的无理方程就不用验根?教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进一步值得总结提炼的规律,因为这一问题的提出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所以,教师以反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最后,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总结出结论。

互动生成的课堂,使教师未预设的问题出现的机率增大了。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契机,加以引导、点拨,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有随机行事,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有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化解问题的智慧。

4、在课堂小结处再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问题的终结,而是用新知识再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开始,利用课尾总结,加以引导、点化、更能显示出小结在拓展延伸上的巨大功效。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晴”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这也同时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例如在六年级“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的设计中,探究出规律之后,又把三者之间的互化归纳为一个图,这样就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作为新课程下的一名教师,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关注预设,而且需要关注生成,不仅需要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而且需要一种教学常态下的教学智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同行者。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要不断加强自我修炼,提升课堂教学智慧。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因此,课程改革势必引起一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三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突出了数学课题研究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突出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让课堂“导学”更精彩,教师会“导”,学生才会“学”。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导学? (一)、导学要以趣诱思,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筒米,设疑: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老师演示.老师接着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削尖后可以得到圆锥,圆锥应该和圆柱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什么办法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有什么帮助呢?“刨铅笔”教学片断,选择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猜想找到支点,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保证了下一步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导学要以旧引新,迁移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发现,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要注重学法,提高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从中年级开始,我用程序思考题引路,提示阅读方法和重点。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②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 二、让课堂“练学”更实效,教师会“选”,学生才会“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只有会选“精而有效”的练习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精,更牢。 (一)、练学要告别呆板枯燥,体现人文关怀。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教学行为兴趣改革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我在结合平时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求活、求近。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 2 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2、精心选材,因人而异。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3、循序渐进,指导方法。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

数学智慧课堂之我见

数学智慧课堂之我见 吴起县第三小学王静 摘要: 有效而又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元、综合,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智慧课堂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激情并发,个性自由飞扬,智慧生成发展的课堂。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发挥学生的活动能力,努力追求一个“活”字,只有“活”,才能留住学生的心,才能达到课已完而意无穷的境界。数学教学不只是单项、封闭和静态的知识传授,而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对话与交流的过程。课堂充满灵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它使新课程课堂教学熠熠生辉。让课堂充满灵性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 关键词: 智慧课堂数学课堂静静思考趣味 正文: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认真观摩了本校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趣味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

一、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数学课堂” 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 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二、给学生一个“静静思考的数学课堂” 齐敏老师的课匠心独运,简约而不简单。在学生质疑时,在学生反问时,在学生思考时,她总是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时机,启发学生的智慧,看似安静,静待花开。儿童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落到了实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名回答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并适当表扬和鼓励。反复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面向全体,尤其关注后进生,也是扎实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如此扎实的训练过程,学生独立读题、解题的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的习惯也会得到培养。我整理了她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教学智慧是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这个过程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我,追寻个性,构建风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51-01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2000多年前就已总结的这些方法,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教育智慧,其做法不正是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在课堂中体现的吗?那么如何营造这样的智慧课堂,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呢?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深入生活,主动实践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打开课

程标准实验新教材,一股浓浓的生活味扑面而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参与有意义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使数学课堂既充满生活的情趣,又充满智慧的探求。如,教材“确定位置”的练习中,有一幅表示学校会议室地面的场景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场景图,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提升对“数对”的认识:(1)说位置――让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一说,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2)写数对――用数对表示出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3)找规律――观察这些花色地砖的位置和数对,有什么发现?(4)搞设计――如果再添上四块花色地砖,怎样贴比较美观?借助会议室地面这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说位置、写数对、找规律、搞设计,这些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学生对“数对”的进一步理解,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创作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情感。(5)试拓展――小明在班级的座位位置是(4,3),你能根据小明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小明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吗? 这是撤去场景图后抛给学生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你能用数对表示小明身边哪个同学的位置? 生:小明前面一个同学的位置是(4,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资料 四、论述题 1、学生自主学习要不要教师?如果要请说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师应做些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要教师引导和参与了。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在参与意向方面,学习者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二是在学习策略方面,学习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思考策略,乐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三是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来源于自身,并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在自我调节方面,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目前,有些教师有个错误的认识,即只要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该认识到,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施,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其次,要注意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2、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的意义:(1)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2)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3)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如何做到小组合作追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现流行小组合作的现状:⑴组织形式不到位;⑵合作程度不到位;⑶评价机制不到位。 策略:(1)更新教育理念;(2)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3)淡化形式凸显实质;(4)加强提高教师自身”的合作学习“教学的能力;(5)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4、论述“探究”与“讲授”。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困惑,想要明白而弄不明白,想说又说不清楚的时候,教师以自己的见解、体验、积累去开导、启发、点拨,这就是讲授。 我们的课堂既需要学生的探究活动,也需要教师的讲授,我们要针对教学的对象(学生的水平、学习材料的情况)来决定是设计探究活动,还是讲授活动。当然,很多时候探究和讲授的相互渗透的,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教师的讲授,要有效探究活动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同样,教师的讲授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独立探究的能力。 5、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6、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7、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开展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鱼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8、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9、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1)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2)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3)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4)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0、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相沟通、互相影响的动态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教学智慧则是教师面临这一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只有磨炼教学智慧,适时抓住课堂资源,动态生成精彩课堂。这样,教师才能在“意外”出现时或特定情境中沉着“接招”,瞬间决策,或柳暗花明,或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融洽。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智慧生成。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生成 当前新课程导引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极富开放性、生成性,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考验着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智慧,只有做一个智慧型教师,才能随机应变,使课堂教学挥洒自如,小学课堂数学的智慧如何生成呢? 一、精读教材——教学智慧的“基点”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教材研究透了,课实际上也就备得差不多了。”这话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实际上相当有道理。精读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在备课之前,应精心解读教材,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唯此方能设计出完善而周密的教学方案。反之,如果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都没有把握到位,那么就很难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走教案”都勉为其难,要是一旦遇上课堂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意外,又谈何灵光一闪的“教学智慧”呢? 二、精准预设——教学智慧的“起点” 一堂好课,不能没有好的教学预设。教学预设包含甚广,但笔者认为,当前数学教师需要着力关注的有两大方面:一是对教学语言的预设(如导入语、评价语等),二是对学情走向的预设(如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或即兴回答等)。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前者,很少在后者下功夫。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不注重后者,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声音,那就有可能让教师不知所措,甚至不知所云,让听课老师瞠目结舌。这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师:在长方形里面画一条线段,能否分成两个四边形。(学生操作) 生:我是横着画,竖着画的,画了两种。 师:还有别的画法吗? 生:我是斜着画的。 师:只有这么三种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

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 我心目中的课堂是什么?它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它是一种感受幸福的体验,它是一方追求诗意的栖居地,它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理想王国!智慧课堂不正是这样的课堂吗?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全面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一步步的模仿、探索实践中,我对智慧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眼中的数学智慧课堂应当是这样的:智慧课堂应是快乐的课堂,鲜活的素材,生动的课件,平等的对话,多元的评价,会使学生迈步在愉快的求知道路上。 智慧课堂应是活动的课堂,独具匠心的教学活动,将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不断体验着数学知识的神奇魅力。 智慧课堂应是生活的课堂,以多彩的生活为学习背景,用真实的问题激起学习欲望,让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生活就是数学,数学就是生活”。 智慧课堂应当是反思的课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智慧课堂应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数学思想方法,反思“错误”的原因,从而优化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用数学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智慧的课堂应当是合作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命脉,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莫再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让他们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勇于交流,勇于展示,共同成长。教师当好帮助者、引导者,发动机,助燃器,为他们“推波助澜”。 反思我的数学课堂,孩子们能真正沉浸在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么?这段时间以来,借着智慧课堂教学的东风,大部分孩子在小组活动中展示自己,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积极展示个性,展示风采。从他们亮晶晶的双眸里,从他们高举的小手上,从他们自信的神态上,从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我看到了快乐和满足,我也从他们的快乐里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但是,不能否定,还有部分孩子的基础很差,对数学的兴趣不浓,数学领悟能力也不强,他们能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吗?他们能真正融入智慧课堂中来么?他们会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大胆的往前走,并坚实的走好每一步,才能寻求到答案。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智慧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要提升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升多种水平和养成一定思想观点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新课改后长期实践、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数学课堂更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呢?我将使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一、注重学生发展的策略 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注重什么?每个教师都会知道: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注重学生,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体又要注重学生的那些方面呢?即: 1、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将所学知识用于买东西算帐,算家里的电费等,使他们体会到,每学一节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就增大了一点。 2、注重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实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摘要:教学机智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的结晶。本文主要从拓宽教师专业背景,培养职业敏感,培养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等方面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机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突发的各种教学信息,通过敏锐的观察、果断的决策、灵活的处置,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和开发学生的最大才智,收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一种心理能力。教学机智属于教学生成,是教师知识与智慧、经验与责任的物化。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会抓住教学中的契机,让每一个细节都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它能够成为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触发点。 一、以情激情,唤醒学习内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教师要把数学学习内容包装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二、培养教师教学机智的途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须具备教学机智这种能力与素质,否则纵然有高超的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运用教学机智呢? (一)努力拓宽专业背景 “专业背景”是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教学机智不可能预期设计,靠的是灵感的闪现,它是“厚积精思”的产物,非有宽广的专业背景不可。很难想象一个知识贫乏、眼界狭窄、思维缓慢的教师能及时而有效地应对课堂上瞬息万变的不确定的生成性资源。 1、是横向拓宽,即不仅学有专长,又努力广泛涉猎邻近学科,开阔视野,博闻强记。教师要博览群书,以博带专,为专而博,做一个“杂家”,只有这样,课堂上处理突发事情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师要多渠道地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宽阔视野、灵活思维,这样才能处乱不惊、化险为夷。如有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教室里飞进了一只蝴蝶,学生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了。这位教师突然问学生:“同学们,蝴蝶为什么向着你们翩翩起舞?”学生被问住了。这位教师接着说:“蝶恋花嘛,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老师又问:“祖国的花朵应该怎样呀?,全体同学一齐回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于是,课堂上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很明显,这位老师如没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有关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作基础,就很难处理好这一突发事件。 2、是纵向拓宽,即积累经验并作研究,把平时的观察、思考所得记下来,并作归类、比较、反思、推断与联想。这样,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思维便会进入“食桑吐丝,采花酿蜜”的创造水平,一旦面临突然需要时,各种内储的相关信息便被迅速提取、加工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积累经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写反思,反思行为的惯常化,是一名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专业成长路上,唯有“自我反思”,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自身的理念内化和行为创新。 三、教师“示弱”,让更多机会给学生合作、探究与创新。 示弱,是教师特意让学生表现他们能力的做法,是让学生觉得自己能行,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它并不真正表明教师比学生差,反而是教学机智的一种表现。这种机智,更能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我们要使数学教学活动灵活多样,让学生应用实际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利用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彻底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的由教师一昧说教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标签: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學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时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和思维密切相连,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现在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我心目中智慧数学课堂

我心目中的智慧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论文 我心目中的智慧数学课堂 江苏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225800)陈夕荣 今年年初,我非常荣幸地观摩了两位特级教师的有效课堂,聆听了两位专家的精彩点评,更重要的是由特级教师陈士文所开创的“智慧数学课堂”让我体验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展现数学课中的智慧。 由田亮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物体走向图形,从图形走向数量,从粗略走向精确,从复杂走向简单。同时辅之以教师的智慧心语,整个课堂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这就是“智慧数学”课堂的典范,就是我心目中的智慧数学课堂! 【片段1】 师(出示一本数学书→ ■ ):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长方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你能给一个长方形涂色吗? 把学生分成两组,每人一张纸,纸上有一个长方形,两组间进行涂色比赛(两张纸一样大,但纸上的长方形不一样大)。结果第一组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已经涂好,而另一组一个学生也没有完成。 师让已经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生1:他们的小,我们的大。不公平。 师:什么小? 生2:他们的长方形小,我们的长方形大。 师:长方形的大与小就是指长方形的什么?(面积) 师:封闭图形的大与小指的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除了长方形外,你还知道哪

些封闭图形? 生3: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想象、游戏、猜测、检验等活动,经历智慧的生长过程。面积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学生而言,用语言来描述有一定的困难。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既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没有放任自流,而是通过一个涂色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及时掌握反馈的信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进行策略引导。比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比赛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深入到封闭图形的情境中去,并自然地过渡到图形面积的教学。整个过程寓教于乐,其乐无穷。【片段2】 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图形比较面积。 生1:三角形的面积比上面的长方形面积小。 生2:椭圆的面积比梯形面积小。 …… 师(指着两个长方形):你能一眼看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吗? 生:不能。 师:我认为(手指着右边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比(手指着左边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得多,你们相信吗?(学生摇头表示不同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