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矫正利与弊

社区矫正利与弊

社区矫正利与弊
社区矫正利与弊

定义: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适用范围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的种类:

1、定期监禁。

2、工作释放。

3、家庭监禁。适用于刑期18个月以下人犯。新南威尔士州有家庭监禁法案。家庭监禁的时间与判处刑期相同,犯人在家庭监禁期间佩带电子监控器,不经允许不能离家,不可以吸毒、喝酒,要接受培训,经批准后可以工作。家庭暴力或者家人反对的不适用。

4、缓刑。

5、罚金。

6、补偿金。

7、没收财产。

8、社区服务令。法庭判决强令犯人在社区做公益性的劳动。

9、报告中心。适用于学龄儿童,放学后到中心报到,防止逃学、参加涂鸦党活动等。

10、保证金。经常与罚金、缓刑并用,由犯人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以保证自己不再犯。

11、咨询辅导。受害人与犯人面对面的谈话,以使犯人深刻反省因自己的犯罪给受害人带来的痛苦,悔过自新,并得到受害人的谅解。

12、法庭警告。适用于罪行较轻的人犯和青少年犯罪。

13、限制自由。不可以同被限制的人接触,多用于家庭暴力的人犯。

14、保释。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并保证随叫随到。

15、假释。过了法定监禁期的犯人可以向假释委员会提出假释申请,假释委员会根据其认罪情况、改造情况、危险性、社区是否接纳等对其进行评估,作出许可和不许可的决定。适用于3年以下刑期的犯人。

社区矫正使用是有客观条件的:一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较高,二是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保障机制完备,三是社区建设已经成熟,社区功能完善,四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社会结构模式业已存在,五是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庞大。

矫正的利(理论与实践)

理论:一是从非监禁刑的角度论证社区矫正的优势,认为非监禁刑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适合不同程度的犯罪适用将犯罪人安置在社会中进行改造,没有隔断其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对犯罪人的改造和回归社会可以大大减少监狱人口,降低行刑成本能够降低犯罪率,对社会和对被害人产生一些直接的利益更加符合人道主义精神,有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将监狱行刑重点集中于那些高危犯罪人和严重犯罪人二是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上着眼,认为社区矫正有利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有利于对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继续监禁的罪犯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化的矫正;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三是从社区矫正本身的优点出发。认为社区矫正具有直接优点和间接优点。直接优点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对罪犯的改造,有助于增强社会的稳定性,能够大量节省行刑资源。间接优点是有利于减轻监狱压力,促进监狱的安全稳定,有利于对罪犯的分类管理与教育,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有利于罪犯刑满之后成功回归社会,减少重新犯罪,有利于增强社区预防犯罪的意识,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在基层,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与国际刑罚发展趋势接轨。

四是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展开,认为进一步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是贯彻落实加强“两所一庭”建设,完善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贯彻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犯罪分子“教育、感化、挽救”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改造工作方针和政策,是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对完善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践

相比监禁的更大优势:(1)社区矫正更能体现行刑目的与行刑手段相统一,更有利于罪犯再社会化,(2)社区矫正是短期自由刑的有效替代性措施,(2)社区矫正是长期自由刑的合理补救性措施,(4)社区矫正更趋于人道,(5)社区矫正更加经济,(6)社区矫正更有利于提高改造质量,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

社区矫正的弊:(理论与实践)

理论的弊端:

(1)非监禁刑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引伸出对社区矫正弊端的思考,非监禁的社区矫正最大的缺陷是不能剥夺犯罪人的犯罪能力;在客观上为犯罪人实施新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可能;使用非监禁刑会使刑罚的威慑力大大减弱;一般预防功能丧失;非监禁刑措施过于简单,针对性不强;可供选择的种类很少;非监禁刑并不能必然地降低犯罪率;不会必然地促进罪犯的改造;也不一定必然地节省资源;社区矫正存在专业队伍人员不足,机构和设施不健全,经费短缺,志愿人员缺乏和不愿意配合工作等问题,

(2)从社区矫正工作的局限性和可能出现的弊端上论述;认为社区矫正的局限性表现在:被矫正对象的范围受到较大限制;矫正工作的随意性可能降低改造的实际效果;可能给社区带来一定危险而受到社区的抵制;削弱惩罚性可能降低一般预防的威慑效果;惩罚性的削弱导致道德谴责弱化可能无助于实现“多元遏制”的目的;对那些主要因社会因素而犯罪的犯罪人不起作用;对那些缺乏远见和道德感受力的人不起作用;对那些具有强烈犯罪亚文化影响的人难以收到矫正效果,我国社区矫正可能出现的弊端是。矫正工作者对被矫正对象生活的过度干预;矫正工作者对被矫正对象的放任自流;社区矫正对矫正工作重点分配的不平衡;社区矫正工作的随意性;社区矫正可能会产生新的腐败现象。

(3)从社区矫正的缺点和不足出发归纳总结出来的社区矫正之弊;认为社区矫正扩大

了控制网络;导致了国家对社会的“网络扩张”。社区矫正在使用中会产生歧视现象;社区矫正会以审前拘留,对违规者收监等形式增加监禁率;犯罪人在客观上具有犯罪和危害社会的能力;上述社区矫正的弊;同样未能深入地解释这些弊端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欲深入探讨社区矫正的弊;也应当与监狱(禁)矫正相比较;从监狱(禁)矫正的优点中发现社区矫正的不足;在目前对犯罪作出科学反应的对策体系中;相辅相成;发挥出打击和惩罚犯罪的系统整体性效果,

实践

相对于监狱(禁)矫正而言,社区矫正也存在着天然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

(1)刑罚的惩罚属性表现不够充分,缺乏公正性。由于社区矫正行刑的惩罚性不够、不明,同时对社区矫正的罪犯采取的是教育、矫正、帮助和服务等项目,因此,易使习惯于“监狱服刑才是惩罚,社区服刑没有惩罚”的中国老百姓造成错觉。如果认为社区矫正没有惩罚性或性不强或根本就没有,刑罚的公正就无法体现。如果没有公正的刑罚,刑罚也就缺乏正义的价值和合理性存在的依托。

(2)未将罪犯与社会隔离,缺乏安全性。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在1980 年之后遭到社区抵制的原因之一。

(3)在社区开展监管、改造和帮助活动,缺乏威慑性。宽容的、人性的社区矫正由于淡化了惩罚,并且让犯罪人在社区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政府与矫正机构还要对其就业。生活。学习予以特殊的指导。帮助与服务,无疑会令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错误地理解了社区矫正的做法与目的,感到刑罚不可畏,犯罪得大于失,故而还敢再犯罪;对于潜在的犯罪人而言,有可能还会受此、诱惑”而迅速地外化其犯罪心理,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同样,社区矫正的做法还可能对守法者尤其是被害人的守法意识产生“冲击”,并有可能误认为犯罪有益,而加入到犯罪者的行列;

(4)未对社区不良环境进行治理,缺乏治本性;犯罪不仅是个人问题,更主要是社会问题,治理犯罪只考虑到犯罪人的病因,而没充分认识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仅对犯罪人开展社区矫正,而未对社区不良环境进行“矫正”,罪犯的改造是相对的,也不可能起到彻底治本的作用;相反,罪犯在社区里还会可能与不良团伙“犯罪黑帮勾结在一起,不但不会变好,还可能会变得更坏,这就是社区里的“深度污染”;同时,社区矫正工作中还可能出现不良社区矫正人员对社区青少年和其他公众的“逆向污染”;这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社区矫正效果较差的根本性原因所在;

我国的弊端:

在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除上述的社区矫正的弊病同样存在或可能存在以外,还因我国社区矫正尚属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扩大阶段,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进,因而存在着一些与此密切联系的问题与弊病,主要是:

(1)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不平等性;表现在对外籍犯、流动人口的犯罪人员,不能适用社区矫正(同样性质的犯罪人可能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同样享受社区矫正的机会与待遇等;

(2)社区矫正适用范围的不一致性;根据"两院两高”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社区矫正适用范围仅限于被判决和裁定为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的已决犯。然而在北京等试点地区还出现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阶段作出、暂缓起诉”和、暂缓判决”的未决犯。甚至在上海等地还出现了对审前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方式纳入到社区矫正系统的试点尝试。

(3)社区矫正若干管教项目的侵权性。由于社区矫正试点缺乏法律依据,又对矫正对象的法律地位研究得不够深入,社区矫正的违法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1)对剥夺政治权利罪犯限制行动范围,并强制其参加公益劳动,显然于法无据;(2)对社区矫正对象尤

其是未成年矫正对象强制性判决或要求在指定的社区进行一定时间的无偿劳动,显然侵犯了公民的劳动自由选择权和获得劳动报酬权;(3)强迫罪犯汇报思想,严重地侵犯公民思想隐私权和意思自治权;(4)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的性质,等同于在社会上服刑,严重地混淆了刑罚与刑罚执行制度,刑罚变更执行制度的性质。

(4)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疏忽性。犯罪被害人是直接遭受犯罪人侵害的利益受损者,本应得到刑法的保护和政府的关爱与抚慰,若在社区矫正中忽视了犯罪被害人的利益,容易造成犯罪被害人的再次、心灵伤害,甚或导致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矛盾冲突。

(5)社区矫正与劳动教养的不协调性。伴随着我国对五种罪犯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教养制度的瑕疵就更为明显。对罪犯都可以放回社会,令其回家服刑或接受社区矫正,而未被认定为罪犯的劳动教养人员还必须仍然留在劳动教养监禁机构里,接受强制教育矫正,显然是与二者的法律性质及其犯罪人和劳动教养人员的法律地位极不相符合的,从建构民主科学、人道的防治犯罪体系而言,劳动教养制度若必需保留,则更

需要纳入社区矫正系统,

监狱部分:

监狱(禁)矫正较社区矫正而言,其突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充分体现了刑罚惩罚罪犯的天然属性,彰显了刑罚的报应目的,体现了刑法的正义价值追求;(2)将罪犯与社会隔离,保障了社会公共安全;(3)监狱隔离环境,有利于割断犯罪原因的影响,这种隔离有利于罪犯免受不良罪因因素的影响;(4) 能够系统地、有计划地、规范性地对罪犯施以各种教育矫正措施、方案

短期自由刑的弊病是举世公认的,具体包括:1、徒刑期间过短无法教育或改善受刑人,反易使受刑人感染监狱恶习容易使监狱人满为患,增加国库负担,2因受刑人入狱,造成失学失业,家庭生活亦同受影响,甚至衍生各种家庭及社会问题,3因有入狱之污名,其出狱后在社会生存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易于陷入失业状态而沦为再犯,4执行此种刑之机构,往往设备不良,缺乏有训练的职员,因此极易受恶性之感染而成为再犯,5对防止犯罪无力因此,短期自由刑常遭到“威慑无功、教化无效、学好不足、学坏刚好”的批评,甚或主张废除短期自由刑的呼声不绝于耳。

长期自由刑的弊病也日益明显和突出。作为剥夺自由禁锢于监狱机构的刑罚,它无疑具有自由刑的共同缺点,(1)感染性、(2)封闭性、(3)盲从性,即严格监管令罪犯服从,使罪犯丧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成为监狱人过剩性,即罪犯人身危险性已消除,但刑期还未到,(5)不足性,即刑期已届满,但罪犯人身危险性还未消除。

总结:

研究社区矫正的利与弊不是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社区矫正的利与弊,优与劣。从而更好地扬长避短。针对社区矫正的弊病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予以克服,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健康、顺利地发展:

首先,社区矫正是一项伟大的矫正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共同将此项新生事物扶持好;但是,社区矫正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没有瑕疵与弊病的,因而应加强研究,深化认识,科学地运用;

其次,倡导与推行社区矫正,不应该一味地否定监狱(禁)矫正,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监狱(禁)矫正具有不可否定的存在价值,同时也是配合社区矫正的威慑力量与调剂措施,二者之间应当取长补短,共筑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矫正大堤;

再次,我国的社区矫正是初步的,与世界各国社区矫正制度相比较,属于“初级阶段”,因此对社区矫正的(利)和试点的(成功),并不能反映未来全面展开的社区矫正工作。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浅谈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社区矫正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根据社区矫正的含义,社区浅谈一下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今年5月份,我社区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我社区有矫正人员三人,他们分别是 刘智、男; 40岁; 陈添、男; 24岁; 周俊杰;男; 22岁 他们因各自犯有不同的罪刑,归为我社区矫正人员,为使我们社区矫正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通过个别谈话,加强思想互动,经常与矫正对象谈教训讲危害,使其迷途知返;经常与矫正对象谈未来看前途,使其热爱生活;经常与矫正对象谈理想话人生,使其回报社会。通过我们努力,可以帮助矫正对象找出犯罪根源和对社会的危害,认识到过去的犯罪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矫正对象内心世界的改造。 通过工作实践,深感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首先,需要业务素质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矫正工作者,管理矫正人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实施和完成社区矫正工作。在管理矫正对象的同时,我们社区矫正工作者又要更多思考。社区矫正工作在我社区还开始不久,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我们做的工作应该从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大局出发,在有利于保护社会,同时又有利于保障人权的前提下,结合我社区实情,更多动脑,付出很多辛苦,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认真研究和思考,用科学发展理论观点,为我社区矫正工作积累经验。

社区矫正-矫正方案例子

社区矫正个案矫正方案 一、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1961年7月16日出生,已婚,原系张家港市某镇某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目前经商。 2001年至2004年间,赵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擅自将其担任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职务所在村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人民币500万的存单进行质押贷款并将所贷款项用于其与他人合股的企业进行赢利活动,被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二、矫正对象的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赵某某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妻子和女儿赵某,家庭关系和谐。 (二)生活经历 赵某某于1978年中学毕业;1978年7月到1980年5月务农;1980年5月到1982年5月,在张家港市某镇某村通风管道设备厂工作;1982年5月到1998年8月先后在张家港市某毛纺厂、某彩印厂和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工作;1996年上半年到2004年9月任某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2004年至今,经商,为张家港市一较大规模厂家的大股东。纵观赵某某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随着经历和年龄的增长也逐步上升。这些经历使得赵某某在个性上十分的自信、好强、对自己的面子很看中,经济独立和成功意识强。 (三)主要社会关系情况 赵某某与其周遍的人关系处理的不错,善于交朋友,和其亲兄弟一起经商创

业,通过他们的努力,拥有多处实体企业,业务发展到了海外,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一直忙于工作和生意,赵某某本人对法律的规定并不是很了解和熟悉。 三、存在问题 (一)社会适应情况 赵某某在入矫后,能迅速适应社会,积极再创业,成功经营某制铁公司,该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为张家港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求职或求学意识 该对象求职意识强,通过自主创业获得事业的成功,其经营企业的发展良好。 (三)思想观念问题 但是如前所述,赵某个性上十分的自信、好强、对其自己的面子很看中,经济独立和成功意识强;而且,因为成为了生意人,其社交圈子很广。所以,在法院判决后,其能认罪服法,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接受法院的判决。可是赵某某一直对自己矫正对象的身份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成为矫正对象就很没面子,对社区矫正的帮助性、教育性认识不是很高。 四、风险评估 从再犯罪的客观条件来说,现在赵某某事业比较成功、经济条件良好、家庭关系和睦,促使再犯罪的客观因素较少;主观条件上来说,赵某某以前犯错是因为法律意识不高,犯错后能认识到过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时自首,入矫后能认罪服法,悔罪行为和意识明显,所以从主观上看,赵某某再犯罪主观因素也较弱。而且根据以上的主客观情况,入矫后,能够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帮助和教育,提升其法律知识水平和守法意识,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再犯罪的可能性。综上所述,

论美国社区矫正制度

论美国社区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是指,将罪犯臵于开放的环境,即于社区内进行教育改造的制度,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该制度符合司法经济原则,而且有助于防止受刑人员的“监狱化”,成为世界多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行刑方式。其中,美国作为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发源地成为适用该制度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因此,对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便颇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起源 1789年,基督教牧师威廉〃罗各斯在美国费城的核桃街拘役所,首次为收容者开设教育教学课程,在美国拉开矫正刑的帷幕。而美国社区矫正的实践则开创于1841年的缓刑尝试,波士顿的约翰〃奥古斯塔斯请求政府将罪犯放在社区中并在监管下给予自由,政府以制定法的形式回答了他的请求。二战后,美国犯罪日益增长,监狱人满为患,日益严重的监狱暴力冲突等问题,使美国不得不寻找新的罪犯矫正模式,在一些主管委员会的倡导和联邦资金的支持下,社区矫正开始盛行。60年代美国确立了囚犯的归假制度,70年代开始采取教育或学习的释放制度和社区扶助活动。到70年代末,除几个州外,所有的州都制定了劳动释放法。1973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社区矫正法》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由州议会通过,用于在全州范围内规范地方政府的社区矫正计划、社区矫正项目的发展、对犯罪人执行刑罚和为犯罪人提供服务,以及资助县级地方政府开展社区矫正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到1996年,美国有28个州通过了社区矫正法。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许多州规范不严造成社区矫正的使用泛滥,导致美国犯罪和重新犯罪的人数不断增加,至此人们对社区矫正提出了异议。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转而推行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并直接波及到了行刑领域,各州相继立法取消或限制假释并通过定期刑法。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监狱爆满,监狱爆满的危机又对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指导下的矫正实践产生影响,于是美国

个案案例

经典案例】社区矫正缓刑个案案例——郭宏洲发文单位:社工服务部作者:普惠编辑更新时间:2011-10-8 17:28:33 浏览次数:6323 一、基本资料 案主:黄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84年X月X日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已婚 职业状况:曾经在部队服兵役,在社工的帮助下,目前在东莞市沙田镇中国石油销售公司担任保安一职 犯罪情况:黄某于2010年10月25日被广东省增城市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考验期自2010年11月05日至2015年11月04日) 二、个案来源

社区矫正个案。根据《东莞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案主属缓刑人员,于2011年6月24日由派出所移交到镇社区矫正办,接受社区矫正。在做好相应的法律文书衔接准备工作后,社工通过建立案主材料档案,走访村居社区,对案主的情况进行了基本了解。并在6月24日入矫仪式上,社工与案主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初步建立了工作关系。 三、个案背景资料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视角 1、偏差行为理论。偏差行为理论认为个人在所属的初级团体中学习行为规范,如果这个初级团体的行为模式本就偏离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那么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会偏差行为。因

而解决偏差行为的方法是重新社会化,鼓励人们增进与合法行为模式的联系,同时劝阻人们减少与非法行为模式的接触,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综合案主的问题分析,案主自幼丧母,父亲又经常赌博,心情不好时便对案主施以拳脚,案主又没有多少反抗能力,导致案主长期对父亲的怨恨和逃避行为。因此,在缺失母爱的情况下,案主更会变得比较孤僻,处事方式也会与一般人不同,所以社工应该引导他学习正确面对困难,减少他内心的萎缩感,鼓励他积极勇敢的面对需要面对的困难。 2、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是在与他人、与团体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案主部分错误行为的养成是因为长期处于错误的互动模式中,因此遇到问题都用一贯错误的方式去解决,所以社工必须引导他明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3、人在情境中理论。人在情境中理论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发展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政府都应该负起的责任。这里社会环境就显得更加重要。黄某的犯罪行为往往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黄某目前的生活环境,能够促进黄某个人的改变。 (二)问题界定及分析 从与黄某的接触以及对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司法社工将黄某的矫正问题初步确定如下: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一关系的建立阶段 (一)基本资料 姓名:周某 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年2月文化程度:文盲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刘某,小学教师 家庭地址:XX乡XX村XX组, 犯罪及处罚情况:2001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监狱表现良好,2007年8月8日假释回家,假释日到2011年8年21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妻子儿女共5人,周某现与妻子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女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周某家住农村,以务农为主2002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XX监狱表现良好,分别于05年和07年分别记功一次,于2008年8月8日假释回家 二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周某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

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周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二)对象的心理: 周某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周某越发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周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周某有子女3个。两女儿已出嫁。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周某假释回来后,很快报上了户口,又拿到了劳动手册,并被推荐到大卖场超市配售中心收货处工作,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周某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出来的狱友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二是周某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三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周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二)由针对性地对周某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代鸿宾任冰 )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犯罪性质比较轻微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的对象是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的5种罪犯。这些人员在矫正期间要按照社区矫正程序严格遵守关于定期汇报、走访、请销假、迁居等制度,通过定期接受谈话、专家心理咨询、社会帮教、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改正自己的恶习,认罪伏法,重新做人,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从而降低刑罚执行成本,提高刑罚执行效果。 自2005年以来,我区共接收矫正对象396人,已有233人解除矫正被列入帮教对象,现在册矫正对象163人。其中缓刑106人、假释12人、监(所)外执行8人、管制0人、剥夺政治权利37人。男性占98%、女性占2%;非农业人员占22%、农业人员占78%;18-45周岁占81%左右、46-60周岁占16%左右、61周岁占2%左右。大学学历占3%左右、高中学历占8%左右、初中学历占49%左右、小学占39%左右、其他占0.7%。从犯罪类型

看:抢劫占19%左右、盗窃占18%左右、故意伤害占12%左右、其他(强奸、交通肇事、重婚、诈骗、贪污、受贿等)占52%。从社区矫正的试点到全面试行,我区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在社区矫正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探索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不少具有自身特点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加以分析、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社区矫正是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要求整个社会对它的概念、工作内容、意义、重要性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人们对此还缺乏必要的认识,主观能动性还发挥得不够。 (二)参与主体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社区矫正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司法所具体实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民政、人事劳动、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单位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开展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制度约束,缺乏必要的考核奖惩,导致各参与主体职责不明,配合不力,形成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从而影响矫正工作质量。 (三)缺乏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司法所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

社区矫正工作个人总结范文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社区矫正工作个人总结范文Personal summary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社区矫正工作个人总结范文 篇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深化社区的工作,创造优秀新社区,把社区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根据上级部署,结合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做出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社区矫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重点,在区司法局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建设和谐六合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完善机制、落实人员、提高认识 一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尤其

是对社区矫正相关业务开展以及有关部门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要求和有关社区矫正工作文件的学习,深化对社矫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将思想统一到镇司法所矫正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正确把握社矫工作的原则性与独创性的统一,坚持“制度化”和“人性化”并重,积极稳妥、不断创新、扎实有序地推进本镇社矫工作的开展。二是充分利用一切会议举办契机,开展“以会代训”工作。诸如在联席会议上分析难、疑点,解决社矫出现的新问题。 二、完善各项制度和台帐,夯实基层基础 及时与区司法所沟通,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等进行商定,并按要求予以上墙,做到工作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完善社区级社矫基础台帐备录工作。要求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将矫正对象的日常活动情况、表现详细记录,做到工作台帐规范、细致,全面正确反映工作开展情况。 三、抓好矫正对象的档案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上级精神,规范档案管理,规范记录,规范存档,做到一人一档,一事一记。此外,适时根据区司法所的要求,做好建

社区矫正人员案例

孤僻青年悔改创业报答父母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心理疏导分析 xx镇社区矫正对象顾某,男,xxxx年x月x日出生于山东省xx县,汉族,初中文化,xx县xx镇某村人,住本村。因盗窃罪于2012年1月17日被xxxx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2年1月28日至2015年1月27日止。顾某性格孤僻固执,初中还未毕业就已流窜社会,并结交了不少不良少年。他的家庭很贫困,这让他自卑又仇视社会,缺乏与人沟通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使他最终伙同“朋友”实施了盗窃行为。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在其父亲的陪同下到xx县xx司法所报到。工作人员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当时他眼睛里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冷漠、怀疑、敌视的目光。当询问他话时,他也默不作声,都是他的父亲代他回答。工作人员意识到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往往因自身犯罪带来的工作与家庭变故、亲人的冷落、社区服刑的压力、犯罪的内疚感、对社区服刑的不适应等因素,都会引起其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不仅不利于对他们的矫正和转化,还会影响到其情绪和行为,有的甚至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良的突发事件,从而影响矫正管理的顺利实施。

针对顾某的情况,工作人员没有将其作为一名犯罪分子对待,而是与其平等对话。通过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提供倾听其心声的平台,全面了解他的心理特点,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矛盾。顾某从最初的只是听不说话到态度慢慢的转变也开始简单的聊几句。这种以谈家常的形式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让顾某与工作人员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谈话,初步消除了他是罪犯面受训斥、歧视的顾虑,让其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消除其抵触情绪,心甘情愿接受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针对性的对其制定了矫正方案: 1、按照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要求其每月定期参加劳动;每月上交思想汇报;定期对其进行走访;统一组织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了解、掌握该对象的表现和实际情况,督促其遵纪守法、遵守矫正规定。 2、成立由家人、村委委员组成的监管帮教小组。借助亲情的力量加强帮教效果。如果发现对象在生活中存在难题,矫正机构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帮其解决问题,帮助对象适应社会。 3、注重心理疏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其主观心态上的纠正,从主观方面尽量降低再犯的可能性。同时我们本着尊重他、接纳他、关心他的工作理念,让他消散

浅谈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

浅谈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自2003年开始试点的社区矫正工作正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自2008年我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深刻体会社区矫正制度体现出的发动整个社会力量矫正改造罪犯的特点及在矫正过程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将使其成为我国刑罚执行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的一大亮点。 社区矫正工作是将不需要监禁或不再需要继续监禁的罪犯(目前我国适用的主要是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暂与监外执行五类罪犯)置于社区之内,遵循社会管理规定,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改造,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尽快、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它所采用的是开放型的、更注重思想改造效果的改造方式。这一改造方式,较之传统刑罚执行模式,具有较大的社会优越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国家刑罚体系完善的表现。 一、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明显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也是刑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以人为本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任何一个人都作为同等的人来看待。罪犯也是人,也有其人格的尊严,也追求其自身的自由和幸福。对于犯罪人的关怀不再是一种恩惠,而是法制国家一项义务性的社会任务,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社区

矫正制度的实施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社区矫正体现了一种社会宽容精神。而和谐的社会关系正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之上。社区矫正工作正是对实施了反社会行为的罪犯,国家和社会并不抛弃他们,而是宽容地给予他们重返社会的希望和机会,并且为罪犯的矫正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使矫正对象在宽容中感受社会关爱。 (二)社区矫正体现了人性关爱的理念。罪犯尽管危害了社会,被判罪服刑,但他也有与正常人一样的需求和情感。社区矫正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罪犯的需求和情感。一是社区矫正满足了罪犯渴望自由的需求。与监禁矫正相比,社区矫正是在社区环境中对罪犯进行监管和矫治,罪犯并不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二是社区矫正满足了罪犯的情感寄托。罪犯如果被判刑入狱,就无法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导致家庭生活残缺,婚姻关系名存实亡。而社区矫正使罪犯保持家庭生活的健全和婚姻关系的稳定,从而使其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促使罪犯更加珍惜家庭的温馨,承担起自己对家庭应负的责任,将有利于维护罪犯的婚姻和家庭稳定,减少家庭矛盾,并能在生活上兼顾到家庭,提高他们对家庭的亲和力,促使犯罪人安心服刑,从而加速罪犯的自我改造。 (三)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基本原则。我国刑罚的本质就是通过剥夺罪犯的自由权、财产权、政治权利等惩戒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说,所有的惩戒只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使罪犯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犯

社区矫正简介

社区矫正简介 创建人: 创建时间: 2008-03-28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被人民法院宣告缓刑或裁定假释以及被人民法院或监狱管理机关批准监外执行的罪犯放在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构,在机关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意识和恶习的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社区矫正符合国际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 在国际社会,非监禁刑已经逐步在刑罚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刑罚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社区矫正可以降低行刑成本,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化罪犯改造工作,提高改造质量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财力,完全满足监狱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利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强化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提高改造质量。 (三)社区矫正可以增进罪犯与社会的联系,避免监禁刑执行方式对罪犯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提高教育改造效果。 罪犯刑满时,可以很快的自然融入社会,完成其人格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减少罪犯刑满重返社会时对社会的不适应,有效地防止重新犯罪。 (四)对罪犯实施社区矫正,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矫正对象将成为一部部活生生的遵纪守法的反面教材,展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给人以启发,给人以警示,从而增强法制宣传的形象性、具体性和实效性。更充分地发挥我国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约束作用和警示作用,使人们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世界关于社区矫正的形势是什么? 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统计的数字,在美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世界九个主要国家中,韩国、俄罗斯适用监禁刑的比例较高,但也分别仅占罪犯总数的54.1%和55.25%,日本、英国次之,分别为47.38%和44.95%,而美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适用监禁刑的人数,均在罪犯总数的30%以下,加拿大最低,仅占总数的20.24%。 四、我市首先在哪些区县进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 根据北京市政法委和首都综治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精神确定,我市首先在东城区、房山区、密云县进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而后在全市推开。 五、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是什么? 社区矫正适用于具有北京市东城、房山、密云三个试点区县正式户口,在东城

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精)

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 一、报表 (一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1、月报表:社区服刑人员月报表(每月20日以后上报本月数据 2、季度报表: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报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以后上报 (二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1、季度报表:安置帮教情况表(每季度结束后上报 2、在监服刑人员信息核查:每月进行人员信息核实(科里会将待核实人员信息发下来,核实后上报 (三社区矫正工作综合统计报表: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数据 (四各种临时性报表 二、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一五类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管理(接收、填写、管理、解矫 (二日常监管 1、按照监管级别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理 普管级别:①每月到所报到 ②每月书面思想汇报 ③每半月电话报到 ④每月进行走访或个别谈话

其他级别依据规定进行 2、每季度组织集中学习和公益劳动 (1传统学习方式 (2新方式:实行常用法律和社区矫正规定考试;观看法制视频,进行评析等。 3、社区矫正奖惩考核制度 依据暂行办法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接受监管的情况(如报到是否及时等进行记录、加(扣分,每月进行汇总,评出相应等级,并以此为据进行奖励(放宽措施、减刑等和惩罚(实行严管、警告、延长矫正期限、收监等。 4、外出请假担保制度 (1严管级别人员原则不允许外出; (2一般外出1-10日的,有司法所长审批,10日以上的由局里审批; (3请假要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请假审批表,签订担保书(由其监护人签写,经审批后,发给准假通知书,及时办理请销假手续。 5、手机定位系统 (1社区服刑人员签订动态信息管理保证书; (2及时将新的入矫人员信息录入系统; (3通过系统进行日常监管。 三、社会调查评估工作 1、审前社会调查评估; 2、假释调查;

社区矫正试题

社区矫正业务考核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1分,共6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矫正的任务(D)。 A.行刑B、矫正 C.安置救济 D.限制人身自由 2.社区矫正工作的对象就是(C)。 A.罪犯 B.行为偏差者 C.罪犯与行为偏差者D、“三无”人员 3.我国牵头组织有关单位与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关就是(C)。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4.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就是(A)。 A。加强社区矫正 B.加强监禁矫正 C.加强教育矫正 D.加强惩罚矫正 5.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矫正的目的(D)。 A.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B.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C.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对罪犯实施打击与惩罚 6.下列选项中,(D)不就是社区矫正的对象。 A.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 B.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 C.易于改造,且放在社会上服非监禁刑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 D.剥夺了人身自由的罪犯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1分,共4分。) 1.开展社区矫正,(ABCE)。 A.有利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 B.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使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两种行刑方式相辅相成 C.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现对罪犯的有效改造 D.与行刑的成本无关 E.就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成为世界行刑改革发展的趋势 2.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为以下哪几种对象(BCDE)。 A.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 B.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C.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D.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E.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3.社区矫正的内容包括(ABE)。 A.行为督导 B.教育矫正 C.完成义务教育 D.娱乐活动 E.组织公益劳动 4、社区矫正对象符合下列哪些正当理由,且情况属实的,经由县级社区矫正机关批准可以请假外出( ABCDE)。 A.就业B、经商C、就学D、就医E、探亲 1.三、填空题(共16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社区矫正就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 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 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 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 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 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 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 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

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 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 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老领居对陈总评价都比较高。 3、出狱后的表现 陈某出狱后,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参加公益劳动,但很少外出,人较敏感,谨言慎行。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1、社会适应困难 陈某在监狱服刑多年,保外就医时,外面的社会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子被拆迁,熟悉的街区已不在,老朋友的搬迁,社会关系的瓦解,使其在社会适应上存在问题 2、社会交往出现障碍 陈某回归社区后,大多时间在家里读书看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出狱1年多来没有交过新朋友。仅维持与部分老朋友的联系。自尊心较强的他害怕被人挖苦和嘲笑,更害怕他人知道他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他选择了逃避。

论青少年犯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 2012届 ) 题目:论青少年犯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 ——以金华市为例 学院:法政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学生姓名:赵英学号: 08080226 指导教师:李伟梁职称:副教授 合作导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2 年 3 月 18 日 成绩:

论青少年犯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 ——以金华市为例 法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赵英(08080226) 指导老师:李伟梁(副教授)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发展和我国法制建设的日趋成熟,社区矫正效果的评估也越来越显得重要。青少年犯社区矫正效果评估,不仅对青少年犯是否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做出科学的评估外,还对提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金华市社区矫正为例,从目前的评估标准,矫正对象与工作者对目前评估标准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青少年犯社区矫正效果评估的现实与困境。调查发现,目前的社区矫正效果评估还存在受监狱的评估模式的影响比较大;本身评估体系不科学;缺乏进行专业评估的矫正社会工作者等诸多问题,由此,笔者通过分析指出可以通过完善评估体系,注入社工理念;提高工作者素质;整合社会资源等手段使得社区矫正效果评估走出困境。 关键词:青少年犯社区矫正;矫正效果评估;困境;对策 Teenagers community correction's effect evaluation:In the Case of Jin Hua ZHAO Ying Director: LI Wei liang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apid change in the matu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evaluation also appear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eenagers make community correction effect evaluation, not only for young people to be able smoothly into society is committed to make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outsid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worker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within 24 hours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for example, from the current evaluation standard, correction of the object and the worker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discuss young people make community correc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reality and trouble. Survey found there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effect evaluation by prison there of a great impact evaluation pattern; No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tself;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social workers, and many other problems, therefor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can through the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into social work idea;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means that community correction effect evaluation out of trouble. Key Words: Teenagers community correction; Effect evaluation; Dilemma; Countermeasures

社区矫正访谈提纲

社区矫正访谈提纲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广州社区矫正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政策、适用人群、工作方法等; 2.了解社区矫正的工作过程和介入手法; 3.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社区居民、矫正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的认知、感受和评价; 4.了解社区矫正所发挥的作用,对矫正对象、社区、社会等。 二、调研对象 1.社区矫正对象 2.社区矫正的管理人员(社区居委会人员、司法机关人员、志愿者) 3.社区居民 4.矫正对象的亲友(若方便则调查) 三、访谈指引 (一)导入语 您好! 我是社区矫正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我们正进行的是关于广州社区矫情况及效果的调查,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广州社区矫正的实际状况及存在问题,以便于提出促进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的相关政策建议。今天访谈的内容只会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根据您真实的情况及感受回答我们的问题。 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二)注意事项 1.尽量提开放性问题; 2.访谈提纲只是提问的一个提示,以免遣漏,可以根据访谈的过程随时调整访谈问题的顺序。 3.在访谈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转换,访谈问题尽量以口语化的方式提出,通俗易懂。 四、访谈提纲 社区矫正对象访谈提纲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所在地、本地居住年限、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 (二)获刑前的情况 1.犯罪前的生活状况(包括经济状况、人际关系、职业等) 2.获刑状况(获刑时间、因何而获刑,犯罪性质、刑罚期限、定刑类型)

3.犯罪时的具体情境及心理状态 4.犯罪前的法律意识、价值观念 (三)进入矫正社区后的情况 1.您是何时进入该社区进行矫正? 2.日前您每天需要做哪些事情?每天的生活如何安排? 3.您有哪些权利义务? 4.目前您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什么?(低保、补助、工作……)有没有困难?若有困难如何解决,找谁求助? 5.目前您的精神状态如何?(一般、开心……)当前的心理及情绪状况? 6.生活、思想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和困扰,若有,具体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向谁求助?有无效果? 7.获刑之初您与父母、邻居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父母、邻居、朋友是如何对待你的?现在呢,有没有变化?您认为是什么影响了他们? 8.与本社区内的其他社区矫正人员有无日常交往?若有,交往是否频繁?在一起都聊些什么?做些什么?如何评价这种关系?对你有何影响? 9.您是否感到在升学、就业、职业选择、人格尊重、终身发展方面具有压力,或是存在歧视?那您认为压力和歧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压力和歧视分开问) 10.您觉得自己目前在人身自由、申诉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的权利是否具有保障? 11.在社区中,您与矫正工作人员关系如何? 12.工作人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和帮助您?(包括教育、奖惩、监护、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特困者、请销假)(需非常详细的问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包括工作手法、管理制度、工作频率……)重点13.您如何评价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呢? 14.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后,您觉得您自身有哪些变化?技能、素质等有所提高吗?是通过哪些途径?若没有,需要创造一些什么条件? 15.在该社区中,社区群众对你们的看法、态度如何? 16.现在回想起当初自己的行为,您认为……? (四)认知状况 1.相对于监狱服刑,您对“社区矫正”这种新形式有何看法?您是否愿意接受社区矫正这种矫正形式和矫正中应用的工作方法?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是否恰当,若不恰当,该如何改进? 2.您了解关于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吗?您怎么看待目前广州市实施的社区服刑人员的各项矫正政策?您感觉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面?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3.如果请您用十分制为自己当前的境遇情况打分,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浅谈当前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谈当前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是一项法律性、专业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应当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以黔东南州剑河县为例,社区矫正机构、队伍配置明显不足,社区矫正机构、队伍等建设滞后,工作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亟待研究解决。 一、剑河县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自2012年,剑河县正式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478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对象393人,现在册社区矫正人员85人,其中:缓刑69人,假释13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实行社区矫正的罪犯重新犯罪率不足1%,基本达到了社区矫正工作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近年来,剑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始终坚持以监督管理、教育改造、帮困扶助为主的指导思想,积极鼓励、引导和扶助社区矫正人员自主创业或就业,为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自2015年至2016年,剑河县司法局通过帮扶社区矫正人员杨某建立稻田养鱼和农家乐的“阳光创业示范基地”和对社区矫正人员曾某实行的“定点务工、定级评估、定人担保、定责矫正、定位监管、定期走访”的六定异地监管创新模式,帮

助他们通过合法劳动增加了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取得了一定的矫正效果和社会效果。2017年,剑河县司法局又充分结合本县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和经验,整合各方资源,创造性地推出了“风险评估精准研判、矫正管理精准实施、异地矫正精准监管、阳光创业精准示范、数据信息精准识别”五个方面的“精准矫正”助推社区矫正规范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如:缓刑人员姜某,通过剑河县司法局的创业帮扶,办起了规模达28亩,年收入有望达20万元的中药材缬草种植场,为鼓励社区矫正人员自主创业,走致富发展之路,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当前剑河县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自剑河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得到了法院、检察、公安等相关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创新工作方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监管工作制度、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模式,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日趋走向成熟。然而,由于剑河县社区矫正工作起步晚,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部门协作不够,收监执行难。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考核、教育、矫正工作全部由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