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矫正案例库

社区矫正案例库

社区矫正案例库
社区矫正案例库

案例一

社区矫正

小林,41岁,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居民,在社区服刑一个多月了。9月1日对于他来说是普通的一天:

早晨8点起床,帮助70多岁瘫痪的母亲洗漱,做早饭。饭后,收听新闻、写日记———这一个多月来他已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给母亲做简单的按摩,陪她聊天。看了会儿电视:中午12点北京三套的《法治进行时》。做午饭。睡午觉到下午2点多,扫院子。看到门口胡同的路不平,花了一个多小时用石头垫平了。

接到电话,是居委会杨主任。“你在家干什么呢?”“我母亲睡觉了,我刚搬完砖。”“街道办事处给计生委买了柜子,没人蹬小三轮,你有时间帮我搬柜子吗?”“行。”小林赶到居委会。这件事被记录在林某的社区矫正档案中———“半个小时的社会公益劳动”。每个月,小林要完成至少10小时的劳动,比如,清扫社区卫生死角、清洗健身器材等。

做晚饭。散步,没有走得太远。晚上9点多,睡觉。

如果这一天是星期五,小林要在9点至11点向街道司法所电话报到,汇报这一周来的学习情况、思想体会、遇到

的问题、外出情况等。如果这一天是25日,小林要到司法所交书面思想汇报,和司法所同志、监狱警察交流,学习司法所印发的学习材料、《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

如此生活小林感到“很满足,能照顾母亲。”他在看守所呆过7个多月。

去年5月28日下午,小林想用邻居的秤称东西,对方不愿意。两人就争吵起来,接着双方都动起了手。小林用酒瓶把邻居打得毁容,自己的眼角外侧缝了9针。这个案件被裁定为“互殴”,今年7月11日小林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3年执行。

法庭宣判以后,他填写了“社区矫正保证书”,保证自己在矫正期内不会有违法乱纪等行为。7月22日,小林开始了在社区服刑的生活,成为北京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矫正对象。

[问题]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特征?

[分析]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与监禁刑相比,社区矫正主要有下列特征:1、刑事制裁性;2、非监禁性;3、社区参与性;4、惩罚的宽缓性。

案例二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社区居民黄磊得知自己居住的社区有20多名矫正对象后,不无担忧地说:“和这些人住在一起,我觉得像周围埋了定时炸弹。”

居民老李认为,社会给这些犯罪的人一个包容的环境是应该的,但是放到社区,还是觉得有安全隐患。社区有没有能力对他们进行监管,这个问题令他担心。

黄磊和老李的看法并非个别。谈及社区矫正,许多居民的反应都是如此。

对于居民的忧虑,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基层处工作人员解释说,按照有关规定,社区矫正范围有严格的界定,罪行较轻和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是矫正的重点对象。而这些有机会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都格外珍惜机会,就怕出现违法行为被收监。此外,宁夏司法行政机关和法院正在制定《关于在社区服刑判前评估机制》。根据这一机制,法院从判决这一环节进行评估,决定对服刑人员进行社区矫正后,再次依据其人身危险性评估结果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等级划分。这样,不但可以让社区矫正人员接受更为人性化的矫正,也避

免了不安定因素。

[问题]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分析]目前有五种人适用社区矫正: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被裁定假释的罪犯;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案例三

社区矫正的组织

武义县于2009年9月份接收了桐琴镇赵宅村应某等5名因聚众以扰乱社会秩序罪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对象,由于应某等五人对法院判决不服,认为自己是无罪的,抵触情绪较强烈,连续三个月拒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武义县司法局在公安、检察、法院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通过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成功说服应某等五名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

针对应某等5人不服从管理,一时不能认罪服法的情况下,该县矫正办首先将他们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由镇社区矫正办会同派出所民警、村干部多次上门谈话,告知在法院未

作出新的决定前,必须服从社区矫正的管理。10月10日,该县司法局分管局长、矫正科科长会同镇分管领导、镇社区矫正办、派出所民警、村干部再次上门走访,严肃告知不服从社区矫正管理的后果。11月12日,鉴于应某等三人拒不服从社区矫正管理的不良表现,镇社区矫正办作出给予三人警告处分的决定,并将书面处罚通知书送给本人。在应某等五名矫正对象继续顽固抵抗的情况下,12月8日,县司法局局长又会同公安、法院、检察院、桐琴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对赵宅村应某等5人的对策与措施,本着“以人为本,感化为主”的指导思想,决定在收集相关法律证据,做好收监准备的基础上,召集应某等5人集中教育谈话。12月18日,在集中教育谈话中,在学习完相关文件及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经司法局及检察院3个多小时耐心的说服教育,应某等5名矫正对象终于表态,保证今后自觉接受镇社区矫正办的教育监督改造。

至此,一起拒不参加社区矫正事件得到了有效的处置,有效地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既体现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帮教原则,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问题]社区矫正的组织?

[分析]社区矫正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政法部门牵头,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实施,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

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案例四

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

2010年4月15日上午,大石街在社区矫正办正式举办大石街首批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宣告仪式,正式接收3名社区服刑人员作为社区矫正对象。区司法局副局长、街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大石派出所主管领导、司法所全体人员、派出所社区民警、相关村(居)委社区矫正工作小组组长、社区矫正志愿者代表和3社区矫正对象等20多人参加了仪式。

仪式上,大石派出所曾祥建副所长简单介绍3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后,向社区矫正办主任梁国荣移交社区服刑人员档案,梁国荣向社区服刑人员宣告正式实施社区矫正。其后,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社区矫正监督帮教人员、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和社区矫正对象签订了《社区矫正保证书》、《监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等法律文书。仪式结束后,社区矫正办工作人员与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简单的谈话,要求社区矫正对象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有关监管程序,按时报到和递交思想汇报,另一方面在遇到生活和工作

上的困难时也可以向社区矫正办反映,寻求帮助,通过有效的矫正教育重新融入社会,走上新的生活。

[问题]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

[分析]是指社区矫正组织根据有权机关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或决定,在特定的时限内与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交接有关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履行相关法律手续,将矫正对象纳入社区矫正活动的过程。

案例五

日常报到

星期一上午,建新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的电话响了,所长刘颖拿起电话:“你好。是赵老师呀……”

刘颖一边接电话,一边在一张“电话汇报登记表”上填着:来电时间:9月19日,星期一,9时35分;报告人姓名:赵亮(化名);来电号码:88××××××;活动范围:家庭、单位;遵纪守规:好;思想情况:稳定……

被刘颖以济南方言称“老师”的赵亮,是她管理的社区矫正对象。赵亮这是按照社区矫正规定,每周一上午用固定电话向司法所汇报他一周来的情况。

赵亮因为经济犯罪,1998年被判刑,去年假释,由辖区

派出所管理。今年3月,转街道办事处管理。

建新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现在管理的8名社区矫正对象,两名假释人员,五名缓刑人员,一名受管治人员。根据有关规定,矫正对象不能擅自外出,为了能够监控矫正对象的行踪,上级拨款购置了能够显示来电的电话,还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总共投资8000多元。

刘颖的电话不时响起。到上午11点前,8名矫正对象都打来电话汇报了上周的情况。电话中,刘颖不但听取他们汇报“活动范围”、“遵纪守规情况”等,还主动询问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并认真做好每份电话记录。

在建新司法所,刘颖找出赵亮的矫正材料给记者看。在转入社区矫正时,赵亮签署了《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承诺尊重社区矫正管理人员,服从管理,主动接受监护人和社区群众的监督,还签了在重要时期和节假日期间遵纪守法的保证书。赵亮的爱人签了《协助监督管理协议书》,承诺“配合司法所做好矫正对象的监督和管理”、“发现矫正对象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司法所报告”等。

[问题]什么是日常报到制度?

[分析]日常报到是指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矫正期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按时、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活动。

案例六

思想汇报

某镇司法所接受的一个未成年人(不满18岁)社区矫正对象:陈某,1990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2007年4月,因犯寻衅滋事罪,被法院判决拘役5个月、缓刑6个月,2007年12月在某镇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不断教育,该社区矫正对象思想进步较快,法律意识不断增强,2008年4月已期满解矫。现将该社区矫正对象5个月来的思想汇报摘抄如下:

2007年12月30日

我在2007年4月,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让我后悔的是无法弥补我的过失。我自从进看守所的一刹那,我开始害怕了,因为我知道我要为我所做的事付出代价,我哭了,我急了,我深怕自己一生就要坐几年牢。还好通过警察和叔叔们的帮助教育,让我深挖自己的犯罪根源,所以,我今后千万不能做违法的事,要好好改正。

我现在虽然还没有找到工作,但是已经跟那些不良少年不在联系,争取做一个本份的少年,没有做对不起他人的事。接下来我会争取找到一份工作,供养父母,反正我绝对不会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社会的事。

2008年1月21日

我现在的心情非常愉快,因为都是警察叔叔给我的机会,才让我得已自由,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所以请警察叔叔一定要相信我,我一定会改正的,我不会做犯法的事情了。

2008年2月22日

日子在一天一天地过,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再犯法的话,那我可能就没有这么的在外面自由啊!我已体会到在看守所里面一天比一天难过的心情,我在里面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当时我的心情无比的心痛。这下好了,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进去了,一定要好好上班。

2008年3月25日

我终于出来以后不再犯法了,我很高兴。我每天都在反省自己,当初我为什么那么的傻,只为哥儿们的义气才落到如此田地,还害得我的父母日夜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的心情无比心痛,所以我今后一定要改邪归正,而走上正道。

2008年4月30日

我4月就要到期了,今天是写最后一张了,我以后一定不能再这样做违法的事了,这样做只会让那些关心我的人心痛,我下次在做每一件事时,一定要认真的动脑,考虑一下这件事该做不该做,所以我今后一定要动脑子,多学点法律,绝对不能做违法的事,吃同样的亏了。

[问题] 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汇报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分析]思想汇报是矫正人员了解矫正对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衡量矫正对象悔罪表现的重要依据之一,内容包括矫正对象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周汇报和月汇报,其中周汇报以口头和电话汇报为主,月汇报以书面汇报为主。

案例七

走访

为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近日,运河镇司法所在全镇范围内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了一次走访排查活动。

这次走访采取了重点走访排查和普遍走访排查相结合、走访排查和检查公益劳动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走访的重点是在社区矫正期间受到警告、收监等处罚的社区矫正对象、家庭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有重新犯罪倾向的社区矫正对象以及暴力犯罪社区矫正对象。

针对少数社区矫正对象存有思想包袱、情绪低落等情况,运河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首先向各村(社区)的治保主任、志愿者了解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社会服刑改造情况和

现实表现,特别是每月两次的公益劳动情况,然后向矫正对象的监护人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有没有无法解决的困难,最后由矫正责任人针对已了解的实际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走访排查活动,切实掌握了运河镇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情况和生活动态,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杜绝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问题]什么是走访考察制度?

[分析]走访考察是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的要求,定期到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居住地的村(居、社区)或工作单位、学校等场所,向有关人员和当地群众了角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情况,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

案例八

公益劳动

南地街道办事处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在8月1日组织开展了社区矫正对象公益性义务劳动日活动。当天上午在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社区志愿者及辖区内的矫正对象共30余人来到了广山社区,对1号楼、2号楼等周边楼群的杂草

进行了清理,大家克服了天气的炎热,干劲十足,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便清理出一大片空地。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崔永顺、杨淑清等老同志虽然年事已高,仍然热衷于对矫正对象的教育感化工作,他们从自家花园中移植了30余株花苗无偿的献给社区工作人员,并且向大家传授栽花的技术和要领,劳动中社区矫正小组的工作人员不失时机地与矫正对象谈心,了解他们最近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教育其积极配合改造。经过一上午的共同努力,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一处美丽的景色,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还为居民营造出更加良好的生活氛围。

通过这次公益劳动,矫正对象真正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明确了做人的目标,对于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以及接受改造有了深刻地认识。矫正对象普遍表示在这次公益劳动中收获颇多,也很感谢矫正工作者们的良苦用心,特别是为他们准备了拔草用的手套和饮料,他们觉得相当感动,纷纷表示以后一定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公益劳动,积极的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合格公民。

[问题]公益劳动的组织方式?

[分析]由于社区矫正对象大多从事一定的职业,服刑期间并不脱离工作岗位,公益劳动在组织方式上应当是灵活的,既可以组织集体性的公益劳动,也可以组织个体分散性的公益

劳动。

案例九

心理矫正

李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2005年3月被监狱管理机关裁定假释,由当地社区矫正组织对其实施社区矫正。但由于其在狱内服刑8年,已形成监狱人格,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社区矫正工作很不配合,抵触情绪比较严重,矫正期间从不执行每周电话报告制度,也从来不参加思想教育、公益劳动。当地矫正部门高度重视此事,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实施心理矫正。首先对其进行了心理测试,发现其心态极不正常,对社会充满仇恨,主要表现是心理焦虑,再次犯罪的概率很高。他们联系了其服刑的监狱掌握了李某在监狱的一些情况,会同公安派出所民警对其进行教育,强制其完成每月的公益劳动,然后由司法所长对其做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通过观察、倾听、交谈。了解到,李某由于出狱后觉得自己这辈子基本没什么希望了,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司法所长在心理学专家的配合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少了焦虑,使其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司法所长讲解了参加社区矫正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现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得到社会的认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司法所长耐心细致的教育下,李某逐渐消除了自己的错误认识,表示一定认真接受矫正,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早日成为合法的公民。

[问题]心理矫正及其意义?

[分析]心理矫正是运用心理学原理,采用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克服心理障碍,它主要包括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心理矫治在社区中的运用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帮助矫正对象重新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对预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十

个性化矫正

筼筜司法所于2007年初全面开展筼筜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多种途径对每名矫正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犯罪原因、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工作能力等,然后为矫正对象“量身定制”完整的个人档案和矫正方案。

例如,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社区矫正工作者分别

采取定期电话联络、办公室面谈和家庭走访的方式,还与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矫正对象亲属签订协议,用亲情的力量督促、帮助、感化矫正对象。

对于矫正对象每个月必须参加的义务劳动,也不“一刀切”,而是充分考虑每位矫正对象的特长,组织他们参加“特殊”的义务劳动。例如矫正对象高某(化名)是一名退休教师,他的义务劳动方式就是无偿为社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辅导。这种“个性化”的义务劳动让矫正对象能发挥专长重拾信心,让矫正对象实现了对社会的补偿,社区居民也从中受益,从而对社区矫正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问题]什么是个案矫正?

[分析]个案矫正就是为每个矫正对象制订矫正方案、确定矫正责任人、进行个别化教育矫正的工作方法。

案例十一

帮困扶助

王某某,男,今年49岁,秀英街道某某村人,1989年伙同他人参与作案19次,盗窃作案数额2万余元,分得赃款900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服刑期间,他认罪伏法,遵守监规,积极改造,有后悔表现,获得

多次减刑,于2004年提前释放,继续接受社区矫正。

王某某跨出监狱那天,妻子亲自带着四个女儿接他回家,想当年坐牢的时候四个女儿尚未成年(最大的7岁、最小的5个月),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妻子也衰老了很多。回家的路上他非常苦闷:一是他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感到无脸见人,有愧于妻女家人,二是面对阔别十几年的社会,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今后的日子怎么过?社会是否接纳自己?顿时感到天地间一片迷茫,愧疚、自卑、苦闷、彷徨、无助一齐向他袭来,面对亲人们殷切的目光,该何去何从?他自己感到一片茫然。

这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及社区矫正志愿者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及时跟进帮教,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家庭温暖。他和妻子开始思考着自谋职业,发家致富的路子。可是,对王某某这样一个既没有技术专长、又没有年龄优势、更没有资金的人,难度可想而知。在相当一段日子里,他四处奔波求职,都以到处碰壁而告终,整天处在痛苦煎熬之中。几经挫折,王某某心中愈发自强自立之心,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分析得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认准农村生猪养殖业这片广阔市场比较适合自己发展,设想在靠近港澳开发区本队的坡地上建个养猪场,发展养猪业。可自从王某某被判刑入狱后,妻子自个抚养四个孩子,已经家贫如洗了,现在哪来资金投资养猪场呢?他把这个困难告诉了堂

哥,堂哥及时向街道司法所、村委会汇报,大家都为王某某缺乏资金出谋献策,提供信息。当时国家有支农资金贷款,利率也不高,在司法所的同志和社会志愿者的帮助下,帮助王某某争取到了3万元的贷款,他自己再向亲戚朋友借款5万元,总共8万元建起了200平米的猪舍。帮他贷款筹集资金盖了猪舍养起了猪,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他不但提前还清银行贷款,而且还赚到了4万多元,从此摆脱了困境,走上了致富之路。

“人活着,要自食其力,不能光为自己,要多为社会做点事”,王某某这样说,不管是村里的乡亲,还是居住在猪场附近的外地人,只要是从事养猪业的,他都愿意把自己养猪的技术和信息无偿提供他们。人们都感慨:浪子回头金不换!

[问题]帮困扶助的意义?

[分析]1、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避免重新犯罪;2、有利于提高社区矫正对象适应社会的能力;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调动社区矫正对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案例十二

减刑

8月5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巡回法庭在市雁江区沱江新城锦绣金山小区为市社区矫正对象肖某举行减刑仪式。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成都市检察院、崇州监狱、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仪式。通过公开审理,成都市中院巡回法庭认为肖某的行为符合立功表现,当庭宣判给予其减刑2年。

肖某,男,雁江区东峰镇高石村人,2000年因犯抢劫罪、拐卖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17年,2009年11月因病办理保外就医,雁江区司法局及时将肖某纳入社区矫正管理。东峰司法所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状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通过社区矫正教育,肖某体会到了自由的可贵,平时遵纪守法,在城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年春节,肖某路过沱江新城锦绣金山小区时发现火情迅速拨打电话119报警,消防官兵赶到后,又协助控制火情,保护小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后,在每月例行报告表现情况时,肖某向东峰司法所报告了事情经过。东峰司法所立即向区司法局作了汇报,区司法局当即指派专人调查核实事情经过,并收集、整理相关材料。雁江区司法局专门就本案召开了案情讨论分析会,一致认为肖某的行为符合《四川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试行)》中关于立功的规定,应当给予肯定。于是向市司法局、区检察院、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等部门通报情况。经协商后,向崇州监狱、成都中院寄送了相关材料,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派出巡回法庭来到资阳专门开庭审理此案,出现了上文一幕。

减刑宣判后,肖某更加坚定了改过自新、积极表现的决心。

[问题]社区矫正奖励的种类?减刑的条件?

[分析]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奖励可分为表扬、立功和减刑。对于减刑,其条件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1、确有悔改表现;2、具有立功表现。

案例十三

解矫

2010年4月27日上午9点,北蝉乡司法所连同白泉警察署、社区治保主任及社区矫正志愿者,对何某、张某及余某三名矫正对象期满解矫仪式,在解矫仪式上,三名分别回顾总结了自身矫正情况。乡司法所综合评议了辖区民警和社区矫正志愿者对胡某自接受社区矫正以来思想、行动等方面表现,认为他们在矫正期间能认真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表现良好,未发生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决定对其解除矫正,并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而胡某在宣告书上签字,表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回归社会后遵纪守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社区矫正》重点整理

社区矫正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小军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结束后,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张跟进了小军的个案。接案时小张了解到小军为非婚生子女,母亲改嫁后一直无人管他,小张对小军的需要进行了评估。此时,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 B )要求。 A. 生理脱毒 B. 基本生活保障 C. 就业 D. 法制教育 2、阿丽新婚不久,因挪用公款被判缓刑,失去了奋斗多年获得的财务主管职位,成为矫正对象,她痛苦万分,情绪低落,沉默寡言,闭门不出。社会工作者在对阿丽的辅导中,不仅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还为他收集了很多就业信息。阿丽调整了心态,终于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生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主要满足了矫正对象(D)的需要。 A. 基本生存 B. 教育保护 C. 家庭生活 D. 再社会化 3、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等。这主要体现了矫正社会工作的(C)。 A. 监管功能 B. 矫正功能 C. 服务功能 D. 指导功能 4、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B)。

A. 社会行政 B. 社会福利服务 C. 社区矫正 D. 监督管理 5、矫正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性质,它同其他领域社会工作的区别体现在(D)。 A. 组织动员社会工作 B. 改善困难社会成员社会状况 C. 服务方式不同 D. 服务对象较为特殊 6、下列哪项不能说明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C)。 A.矫正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福利服务尤其法律上的依据 B.矫正社会工作贯穿于罪犯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 C.矫正社会工作位于司法矫正之后,是司法矫正的有力补充 D.矫正社会工作的目的与司法工作的目的都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7、社会工作者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以及满足矫正对象(D)的需求。 A.维持身体健康 B.基本身存条件 C.教育、就业权益保障 D.再社会化 8、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D)。 A.中国 B. 英国 C. 德国 D. 美国 9、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是(C)在社区矫正中的职责。

社区矫正工作方案

社区矫正工作方案 为了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县委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平安后新秋”、“法治后新秋”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按照县委会议精神和要求,成立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张娜担任,副组长由派出所所长张达担任,成员由综治办、民政、司法、财政、妇联。办公室设在司法所。 三、工作原则 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原则,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矫正为本”的原则,教育矫正转化每一名矫正对象。 四、工作目标 一是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确保试点社区矫正对象不漏管、脱管,减少或杜绝重新犯罪; 二是规范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加强

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三是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和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作为考核、鉴定与奖惩的依据; 四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工作。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和自控能力,提高矫正质量。 五、工作措施 1.在完成矫正对象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矫正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对矫正对象按犯罪性质、矫正期限及刑罚的不同,分别进行谈话了解,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详细记录每个矫正对象目前的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根据各个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矫正方案,建立健全个人档案,按照不同类型记录区分。进一步完善档案台帐管理制度,坚持电子台帐与纸质台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区矫正台帐要做到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方便,按照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时、规范完善相关资料并录入移动信息平台。对每个解矫对象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防止超期解矫现象发生。对解除矫正的矫正对象档案做到资料真实有效、归档材料齐全、装订顺序正确。 3.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规定,在矫正对象每周一次电话汇报时给予不同的引导,根据个人身体、工作状况,分别安排社区公益劳

社区矫正-矫正方案例子

社区矫正个案矫正方案 一、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1961年7月16日出生,已婚,原系张家港市某镇某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目前经商。 2001年至2004年间,赵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擅自将其担任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职务所在村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人民币500万的存单进行质押贷款并将所贷款项用于其与他人合股的企业进行赢利活动,被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二、矫正对象的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赵某某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妻子和女儿赵某,家庭关系和谐。 (二)生活经历 赵某某于1978年中学毕业;1978年7月到1980年5月务农;1980年5月到1982年5月,在张家港市某镇某村通风管道设备厂工作;1982年5月到1998年8月先后在张家港市某毛纺厂、某彩印厂和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工作;1996年上半年到2004年9月任某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2004年至今,经商,为张家港市一较大规模厂家的大股东。纵观赵某某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随着经历和年龄的增长也逐步上升。这些经历使得赵某某在个性上十分的自信、好强、对自己的面子很看中,经济独立和成功意识强。 (三)主要社会关系情况 赵某某与其周遍的人关系处理的不错,善于交朋友,和其亲兄弟一起经商创

业,通过他们的努力,拥有多处实体企业,业务发展到了海外,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一直忙于工作和生意,赵某某本人对法律的规定并不是很了解和熟悉。 三、存在问题 (一)社会适应情况 赵某某在入矫后,能迅速适应社会,积极再创业,成功经营某制铁公司,该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为张家港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求职或求学意识 该对象求职意识强,通过自主创业获得事业的成功,其经营企业的发展良好。 (三)思想观念问题 但是如前所述,赵某个性上十分的自信、好强、对其自己的面子很看中,经济独立和成功意识强;而且,因为成为了生意人,其社交圈子很广。所以,在法院判决后,其能认罪服法,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接受法院的判决。可是赵某某一直对自己矫正对象的身份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成为矫正对象就很没面子,对社区矫正的帮助性、教育性认识不是很高。 四、风险评估 从再犯罪的客观条件来说,现在赵某某事业比较成功、经济条件良好、家庭关系和睦,促使再犯罪的客观因素较少;主观条件上来说,赵某某以前犯错是因为法律意识不高,犯错后能认识到过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时自首,入矫后能认罪服法,悔罪行为和意识明显,所以从主观上看,赵某某再犯罪主观因素也较弱。而且根据以上的主客观情况,入矫后,能够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帮助和教育,提升其法律知识水平和守法意识,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再犯罪的可能性。综上所述,

个案案例

经典案例】社区矫正缓刑个案案例——郭宏洲发文单位:社工服务部作者:普惠编辑更新时间:2011-10-8 17:28:33 浏览次数:6323 一、基本资料 案主:黄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84年X月X日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已婚 职业状况:曾经在部队服兵役,在社工的帮助下,目前在东莞市沙田镇中国石油销售公司担任保安一职 犯罪情况:黄某于2010年10月25日被广东省增城市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考验期自2010年11月05日至2015年11月04日) 二、个案来源

社区矫正个案。根据《东莞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案主属缓刑人员,于2011年6月24日由派出所移交到镇社区矫正办,接受社区矫正。在做好相应的法律文书衔接准备工作后,社工通过建立案主材料档案,走访村居社区,对案主的情况进行了基本了解。并在6月24日入矫仪式上,社工与案主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初步建立了工作关系。 三、个案背景资料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视角 1、偏差行为理论。偏差行为理论认为个人在所属的初级团体中学习行为规范,如果这个初级团体的行为模式本就偏离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那么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会偏差行为。因

而解决偏差行为的方法是重新社会化,鼓励人们增进与合法行为模式的联系,同时劝阻人们减少与非法行为模式的接触,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综合案主的问题分析,案主自幼丧母,父亲又经常赌博,心情不好时便对案主施以拳脚,案主又没有多少反抗能力,导致案主长期对父亲的怨恨和逃避行为。因此,在缺失母爱的情况下,案主更会变得比较孤僻,处事方式也会与一般人不同,所以社工应该引导他学习正确面对困难,减少他内心的萎缩感,鼓励他积极勇敢的面对需要面对的困难。 2、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是在与他人、与团体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案主部分错误行为的养成是因为长期处于错误的互动模式中,因此遇到问题都用一贯错误的方式去解决,所以社工必须引导他明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3、人在情境中理论。人在情境中理论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发展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政府都应该负起的责任。这里社会环境就显得更加重要。黄某的犯罪行为往往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黄某目前的生活环境,能够促进黄某个人的改变。 (二)问题界定及分析 从与黄某的接触以及对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司法社工将黄某的矫正问题初步确定如下: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一关系的建立阶段 (一)基本资料 姓名:周某 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年2月文化程度:文盲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刘某,小学教师 家庭地址:XX乡XX村XX组, 犯罪及处罚情况:2001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监狱表现良好,2007年8月8日假释回家,假释日到2011年8年21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妻子儿女共5人,周某现与妻子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女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周某家住农村,以务农为主2002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XX监狱表现良好,分别于05年和07年分别记功一次,于2008年8月8日假释回家 二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周某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

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周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二)对象的心理: 周某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周某越发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周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周某有子女3个。两女儿已出嫁。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周某假释回来后,很快报上了户口,又拿到了劳动手册,并被推荐到大卖场超市配售中心收货处工作,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周某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出来的狱友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二是周某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三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周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二)由针对性地对周某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社区矫正学习资料

社区矫正 1、什么叫什么区矫正? 社区矫正就是俗称“吃家庭官司”人员的监管,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社区矫正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3、社区矫正教育监管对象有哪几类?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②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③生活不能自理,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4、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是谁?各相关单位(部门)有哪些职责? (1)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执法主体。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2)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3)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4)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5)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6)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5、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 (1)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2)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社区矫正人员案例

孤僻青年悔改创业报答父母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心理疏导分析 xx镇社区矫正对象顾某,男,xxxx年x月x日出生于山东省xx县,汉族,初中文化,xx县xx镇某村人,住本村。因盗窃罪于2012年1月17日被xxxx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2年1月28日至2015年1月27日止。顾某性格孤僻固执,初中还未毕业就已流窜社会,并结交了不少不良少年。他的家庭很贫困,这让他自卑又仇视社会,缺乏与人沟通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使他最终伙同“朋友”实施了盗窃行为。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在其父亲的陪同下到xx县xx司法所报到。工作人员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当时他眼睛里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冷漠、怀疑、敌视的目光。当询问他话时,他也默不作声,都是他的父亲代他回答。工作人员意识到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往往因自身犯罪带来的工作与家庭变故、亲人的冷落、社区服刑的压力、犯罪的内疚感、对社区服刑的不适应等因素,都会引起其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不仅不利于对他们的矫正和转化,还会影响到其情绪和行为,有的甚至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良的突发事件,从而影响矫正管理的顺利实施。

针对顾某的情况,工作人员没有将其作为一名犯罪分子对待,而是与其平等对话。通过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提供倾听其心声的平台,全面了解他的心理特点,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矛盾。顾某从最初的只是听不说话到态度慢慢的转变也开始简单的聊几句。这种以谈家常的形式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让顾某与工作人员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谈话,初步消除了他是罪犯面受训斥、歧视的顾虑,让其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消除其抵触情绪,心甘情愿接受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针对性的对其制定了矫正方案: 1、按照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要求其每月定期参加劳动;每月上交思想汇报;定期对其进行走访;统一组织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了解、掌握该对象的表现和实际情况,督促其遵纪守法、遵守矫正规定。 2、成立由家人、村委委员组成的监管帮教小组。借助亲情的力量加强帮教效果。如果发现对象在生活中存在难题,矫正机构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帮其解决问题,帮助对象适应社会。 3、注重心理疏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其主观心态上的纠正,从主观方面尽量降低再犯的可能性。同时我们本着尊重他、接纳他、关心他的工作理念,让他消散

社区矫正工作内容

拟定矫正个案的方法和内容 1、矫正工作责任人。司法所所长对矫正个案的建立和实施负第一位责任。其职责为指定本所矫正工作人员专案专办,组织全体矫正工作人员集体研究和确定矫正个案,领导、检查、督促个案的落实。 被所长指定为个案责任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负责调查研究,起草矫正个案,矫正个案确定后负责矫正个案具体组织和执行,对矫正个案的落实负直接责任。 2、起草矫正个案的准备。起草矫正个案应做好走访调查和综合分析评定两项准备工作。 ⑴走访调查: ①目标定位。摸清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其个性化因素,为实施个案矫正奠定基础。 ②主要内容: 一是基本情况。调查需要掌握矫正对象以下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罪名;矫正期起止;原关押单位或判决机关;民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原职业; 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爱好及特长;宗教信仰。 二是犯罪成因调查。主观因素:通过对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的掌握,判断矫正对象犯罪的罪错形态。客观因素:通过对矫正对象家庭环境、生活状况、学校教育、工作环境的了解,判断导致其犯罪的客观动因。 三是心理特征调查。通过心理测试或对矫正对象心理档案进行分析,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性格特征(胆汁质、多血质、粘质质、抑郁质等)。 四是受害人态度调查。对矫正对象与被害人生活在同一社区的,要了解被害人对矫正对象在社区执行刑罚的态度,及时化解矛盾,避免对矫正对象接受矫正造成不利影响。 五是矫正难度调查。违法犯罪史:通过了解矫正对象犯罪及头版刑罚的次数及种类,受到治安处罚的次数及种类,判断其恶习深浅。犯罪性质:对犯罪手段、犯罪持续时间、危害后果进行调查,同时根据犯罪侵害的不同社会利益如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性质,确定罪行的恶劣程度。在监狱(看守所)改造表现情况:通过掌握矫正对象接受刑罚处罚及教育改造的表现情况,判断其对教育矫正可能的接受程度。认罪态度:通过掌握矫正对象是否认罪、是否准备或正在申诉等情况,判断其对自身罪错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作用:矫正对象与他人共同实施故意犯罪的,应掌握矫正对象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通过对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的掌握,判断矫正对象的犯罪能力及主观恶性。 ③工作方法 一是基础档案调查。通过查验矫正对象接收时的基础档案资料,了解掌握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是个别谈话调查。与矫正对象见面并办理登记以及家访、电话交流等方式,了解核实矫正对象有关情况。 三是走访调查。向矫正对象原关押机关、工作单位或学校,监护人、近亲属、邻居、居委会(村委会)进行走访,了解掌握、核实、矫正对象相关情况。 四是信函调查。在不便于直接调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矫正对象原关押机关、工作单位或学校邮寄信函,了解核实有关情况。 五是测试调查,通过心理测试、体检等方式,了解掌握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及健康状况。 ⑵综合分析评定 ①目标定位。找准矫正对象犯罪和可能影响矫正的症结所在,确定矫正重点和主攻方向。 ②主要内容

社区矫正试题

社区矫正业务考核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1分,共6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矫正的任务(D)。 A.行刑B、矫正 C.安置救济 D.限制人身自由 2.社区矫正工作的对象就是(C)。 A.罪犯 B.行为偏差者 C.罪犯与行为偏差者D、“三无”人员 3.我国牵头组织有关单位与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关就是(C)。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4.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就是(A)。 A。加强社区矫正 B.加强监禁矫正 C.加强教育矫正 D.加强惩罚矫正 5.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矫正的目的(D)。 A.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B.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C.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对罪犯实施打击与惩罚 6.下列选项中,(D)不就是社区矫正的对象。 A.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 B.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 C.易于改造,且放在社会上服非监禁刑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 D.剥夺了人身自由的罪犯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1分,共4分。) 1.开展社区矫正,(ABCE)。 A.有利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 B.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使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两种行刑方式相辅相成 C.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现对罪犯的有效改造 D.与行刑的成本无关 E.就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成为世界行刑改革发展的趋势 2.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为以下哪几种对象(BCDE)。 A.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 B.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C.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D.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E.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3.社区矫正的内容包括(ABE)。 A.行为督导 B.教育矫正 C.完成义务教育 D.娱乐活动 E.组织公益劳动 4、社区矫正对象符合下列哪些正当理由,且情况属实的,经由县级社区矫正机关批准可以请假外出( ABCDE)。 A.就业B、经商C、就学D、就医E、探亲 1.三、填空题(共16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社区矫正就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 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 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 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 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 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 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 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

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 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 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老领居对陈总评价都比较高。 3、出狱后的表现 陈某出狱后,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参加公益劳动,但很少外出,人较敏感,谨言慎行。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1、社会适应困难 陈某在监狱服刑多年,保外就医时,外面的社会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子被拆迁,熟悉的街区已不在,老朋友的搬迁,社会关系的瓦解,使其在社会适应上存在问题 2、社会交往出现障碍 陈某回归社区后,大多时间在家里读书看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出狱1年多来没有交过新朋友。仅维持与部分老朋友的联系。自尊心较强的他害怕被人挖苦和嘲笑,更害怕他人知道他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他选择了逃避。

社区矫正个案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9年9月18日 文化程度:小学 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蒙春莲,夫妻双方均为农民,大儿子仁宝,在打工,小儿子愿来,还在上学 家庭地址:龙胜县乐江乡西腰村 犯罪及处罚情况:2015年4月9日建贤因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被通道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建贤膝下二子共4人,大儿子已成家。建贤现与其妻子儿子一起居住生活,家庭关系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及主要社会关系: 建贤家住农村,生活较为拮据,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为主2014年8月14日建贤因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依通道人民法院判处管制1年。 三、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建贤的性格外向,易急躁急躁,鲁莽,行事草率,容易冲动。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因此,与受他人雇佣,去砍伐红豆杉。 (二)对象的心理: 建贤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回来接受社区矫正,自认低人一等的建贤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 四、风险评估 建贤的犯罪性质,应属文化知识极其低下法律意识极其淡薄的犯罪行为。现能够被判缓刑,说明建贤的悔罪态度较好,现已不至于危害社会,只要我们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建贤,接纳他,尊重他的性格,以个别化,人性化的观念对其开展矫正工作。相信经过一定时间,花上一定的功夫,齐抓共管,建贤是能够矫正好的。 五、矫正介入与方案 (一)介入理念 建贤文化低下,知识贫乏以及他本人的暴躁性格,行事鲁莽草率,这些因素对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从信任他,接纳他,尊重他的价值和尊严,让他主动对我们敞开心扉,需要对其恶习劣根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的对建贤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 (二)矫正思路与方案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1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一) 2010-02-12 09:30 编者按:社区矫正中心派驻工作人员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矫正工作方法,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扶助困有机结合。派驻梅江司法所的林凡同志针对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收到较好的矫正效果。现将她工作中的两个典型案例予以刊发。今后,我们将不定期编发一些大家在工作中成功的矫正案例,为同志们交流工作方法搭建一个平台。心理矫正重启心灵之门 李某,女,60岁,大学文化,某企业的负责人,因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缓刑接受社区矫正。 2009年6月17日,李某在其丈夫陪同下与矫正小组初次见面,她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当时我所问的问题都是她的丈夫替她回答,她几乎没说话,眼睛里流露出冷漠、怀疑、敌视的目光。为了解除她的顾虑,拉近与她的距离,我主动给她打电话,了解她身体状况,关心她的病情,询问眼睛恢复情况,关于矫正的事只字未提,这时候,她的态度有所转变,语气也开始缓和起来。 在确定矫正小组组长时,针对她的情况,我们专门为她选择了一位善于沟通的居委会干部刘姐担任她矫正小组的组长。据刘姐介绍,李某是一个心理比较抑郁、自卑的人,平时不愿意出门,很少与外界交往。

他丈夫介绍说,她平日里就爱发脾气,经常处于急躁焦虑的状态。根据她的情况,我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面对这样一个心理有障碍的罪犯,首先应该消除她的思想顾虑、增强她的自信。因此在以后的走访谈话中刻意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以友善、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她,经常询问其病情及生活上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某有了很大变化。国庆节前,我和刘姐一起对她进行家访,使她很感动。她说:“林老师,我以前不了解社区矫正是怎么回事,以为又多了一个监督、管制我的部门,我当时心情很紧张,也很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社区矫正工作真的太有意义了。以前我们只属于片警管,虽然片警人也很好,但他们很忙与我们几乎没有什么交流。自从接受司法所管理以来,与你们进行多次接触,特别是你们的理解与宽容,这么真诚的接纳我,让我彻底消除了顾虑,我现在心理有什么烦恼可以找地方说了,你还帮助我解决了一些法律问题,我以前一直认为既然是单位犯罪,为什么要惩罚我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现在我明白了,国家对于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既然我的行为给国家造成了损失,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她还兴奋地告诉我:“这几天我天天关注国庆庆典的节目,从电视上看到祖国的巨大变化,真的感到很自豪。其实我很爱国,我和祖国同龄,我很庆幸。过去我下乡、上大学、拼命工作,真的是想为国家多做贡献,但是没想到由于法律方面知识的匮乏,给国家造成了损失,现在想起来我很惭愧。”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学术堂所属分类: 一、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简析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途径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政府以岗位购买方式介入,即通过招标的形式从社工机构来购买岗位,第二种是机构项目进行社工配备,即安排专业社工在社会服务项目中开展工作,第三种是通过委托授权,将项目以竞标形式委托给社工机构,同时提供相应的资金援助.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实践,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这些都能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应用,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惑与难题,促使他们更好回归社会. 个案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通过遵循相应的价值理念,利用科学的技巧和方法,以个性化的途径为青少年罪犯提供心理和物质方面的服务与支持,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坚定意志、解决压力,顺利实现矫正目的.小组工作方法指的是以团体组织为对象,利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配合促使青少年个人行为得到改变、社会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社区工作指的是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促使青少年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重新树立自我的良好形象,从而顺利完成矫正任务并回归社会.对青少年来说,社会工作者扮演者使能者、联系人和倡导者三重角色.使能者是指社区矫正介入从以往的扶贫救弱演变为挖掘青少年自我潜能,从而促进个人发展,而在矫正介入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还担当者邻里、亲属、朋友和志愿者等各方面的联系人角色,同时,对于青少年服务对象来说,社会工作者以自我期望为基点,通过努力来满足自我需求,这是他们扮演的倡导者的角色.

二、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介入中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广州某地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为例,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原则、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分析,来展现社区矫正的完整过程, 并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中工作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矫正关系建立及问题分析 2013年2月,青少年s由于故意伤人罪被法院判为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根据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规定,s在2013年3月接受了社区矫正.按照属地审查原则,在充分了解s的基本情况的基础 上,s与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的签订.双方 明确了社区矫正启动后的权利和义务,s也同意由司法所管理监督, 承诺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至此双方基本建立了社区矫正关系. 在工作人员和s及其父母沟通后,发现s面临的问题如下:首先是监管问题.s对自己所犯罪行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重视起社区矫 正工作.其次是学业问题.s在犯罪后,被所在学校开除,导致s心理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接着是家庭问题.s发生犯罪后,父母对其失去了信任和信心,夫妻间也相互吵架,家庭关系较为紧张.最后是网瘾问题.s目前对自己网瘾的严重性还没有意识到,这与其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学校管制等有较大关系. (二)矫正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解除 矫正计划的制定是矫正对象和矫正人员互相间合作的过程,双方要对彼此的责任和角色进行明确,从而保证矫正的有效性.根据矫正 对象存在的问题,s的矫正目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促使s 对其犯罪行为进行正确认识并主动回归社会.从社区角度出发,矫正 的策略主要包括稳定s的情绪,端正其思想,鼓励s助人自助,为社区服务;从家庭角度出发,主要通过家庭气氛的改善、s父母教育方式的变化等为s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从社会环境出发,需要通过社会资源的协调,来对s的学业问题进行矫正. 在社区矫正初期,需要安排s进行法律常识的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同时要定期与s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状况,鼓励他和其他矫正对象多参与公益活动,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矫正中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讲解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一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一、个案分析 目前青少年在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占的比例不大,考虑到青少年在接受社区矫正的前提条件较为类似,因此采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如何做好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探讨。通过实例的详细分析,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有助于为今后开展青少年矫正工作提供参考。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 1989年 4月 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 2004年 10月 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 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 10元。 2004年 10月 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二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二、特点分析 从蔡某的案例,可以从中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

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其中 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 6名被告,均未满 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 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三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

社区矫正人员谈话笔录

社区矫正人员走访谈话记录 走访时间:年月日时至时 走访地点: 调查人:记录人: 被调查人:性别:年龄: 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民族: 单位及职务: 住址及电话: 调查主要内容: 您好,我们是方顺桥司法所工作人员(出示证件),现在按照相关规定对您进行例行家访,请您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我们就是对您最近一个月的各种情况进行一下了解,希望您能够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实事求是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听清楚了吗? 答:□听清楚了□没听清 问:您最近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答:□较好□一般□较差 问:您最近在干什么? 答:□打工□务农□在家赋闲 问:您这个月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卖农产品收入 □和亲朋好友借钱□没有收入 问:您最近对生活期望值有哪些?(可多选) 答:□家庭美满□衣食无忧□生活富裕 □安于现状□健康平安□没有希望

问:您最近现在的婚姻状况怎样吗? 答:□较好□一般□有危机 □未婚□已离异或丧偶 问:您最近目前经常同谁居住在一起? 答:□配偶、子女、父母或亲戚□同学、同事或朋友□与陌生人合租居住□一个人居住 问:目前家庭成员对您的关心程度怎么样? 答:□很关心□一般□不怎么过问 问:您的孩子或家庭成员最近学习或工作状况情况怎么样? 答:□较好□一般□较差 问:出现家庭矛盾时,您一般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可多选) 答:□谁也不找、自己忍着□积极与对方沟通□找邻居□有暴力解决倾向□找亲属□这个月没有矛盾问:您最近家庭成员和别人发生纠纷情况解决情况如何? 答:□已经解决□正在解决□没有解决 □这个月没有纠纷 问:您最近家庭环境对您有过不良影响吗? 答:□有□没有 问:您的家庭成员受歧视的情况怎么样? 答:□没有歧视□有点歧视□非常歧视 问:目前的家庭成员对您的矫正工作帮助程度怎么样? 答:□帮助很大□帮助一般□没有帮助 问:您最近对家庭生活状况总体感觉怎么样? 答:□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 问:您最近居住地周边治安有何变化? 答:□治安较好□打架斗殴现象增多□流动人口增多□入室盗窃现象增多□其它

社区矫正个案

关于制定矫正个案的说明 一、社区矫正个案的内涵和特征 社区矫正个案是社区矫正组织,对某一特定个体矫正人员及其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拟定并予以实施的具体矫正计划。 矫正个案其内容体现了社区监管、教育感化、心理治疗、技术培训、公益劳动等综合矫正手段的运用,其目的是纠正社区矫正人员的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使之适应社会。其属性为合法主体的执法活动。 矫正个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计划性和规范性。矫正个案一经确定,无论是矫正组织、协管单位还是矫正对象都应遵守,所以其还具有强制性。矫正个案属于矫正工作规定的范畴。 二、矫正个案建立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 (二)因人制宜原则。 (三)集体研究,专人负责的原则。 (四)注重实效原则。 三、矫正个案拟定的内容 1、社区矫正人员的自然情况、简历、犯罪与刑罚情况、监外执行种类和期限、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址; 2、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3、心理测试及矫治意见;

4、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犯罪类型、认罪态度、思想和行为习惯特点,对应强化的教育主题与监管内容提出矫正意见; 5、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限和种类、犯罪类型、身体状态、危险程度和生活环境以及在日常监管教育活动中实际表现情况等制定具体矫正措施。 四、矫正个案拟定的方法 (一)司法所所长对矫正个案的建立和实施负第一责任。被所长指定为个案责任人的工作人员,负责调查研究,制定和具体组织执行矫正个案,对矫正个案的落实负直接责任。 (二)起草矫正个案的准备。收到人民法院、监狱、公安看守所送达的监外执行裁判书、执行通知书、出监(所)鉴定等法律文书后,司法所应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为该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责任人,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监狱或看守所的表现,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以下工作: l、查阅所有法律文书; 2、与社区矫正人员谈话,了解其思想状况、认罪态度及近期表现等,做好谈话笔录; 3、邀请心理专家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 4、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成长经历、生活习惯、社会关系等情况。 (三)确定矫正个案。矫正个案起草工作完成后,司法所集体研究讨论确定拟采取的矫正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