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学校大课间浅谈

农村学校大课间浅谈

农村学校大课间浅谈

农村学校大课间浅谈

发表时间:2017-07-21T11:31:21.0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5期作者:田石磊刘德超[导读]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爱好,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锻炼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北孟镇后朱学区小学261318;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北孟镇第一中学261318 众所周知,大课间是学校体育活动组织重要的形式之一。与以往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要长,活动内容更多,形式灵活多样,练习强度也要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明显的实效作用。农村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不重视。农村学校的财力有限,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学校只能放弃学生的活动时间。二是家长不理解,主要是怕活动影响学生休息和学习成绩。

对策:针对第一点,学校的主管部门要狠抓学校,做好保障措施。如制度保障,机制落实,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做到学习和锻炼共同进步。针对第二点,应要求学校处理好互动关系。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出效果。

其次,学生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对体育知识和器材认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很少接触体育器材,有的学生甚至连常见的体育器材都叫不出名字。

对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还要加大器材的购买量和场地的建设,使学生实际接触器材、掌握器材、运用器材。并且要加强师生安全保护知识和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培养。

再次,教师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在大课间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安排者,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校长如果认识不够,就不能确保大课间活动正常实施。还有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人员不足。

对策: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在内容设计和组织安排上要“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大课间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活动的开展应以他们的意愿为主,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推动素质教育。还要控制活动的运动负荷,加强锻炼的卫生条件保障。大课间活动的运动量及强度,要以不影响正常教学为宜。

最后,场地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课间活动的场地过于拥挤。有些仅是一片很小的荒地,平时2-3个班级上体育课还行,如果要进行成百上千人的大课间活动,如此小的空间和距离就会变得拥挤不堪。

对策: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活动空间小的、趣味性强的项目。活动场地做好安排,给各班级、各活动项目固定好场地,划分好区域,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场地资源。

这是我个人对农村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浅微的观点,但这些问题确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课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要体现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爱好,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锻炼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浅谈我校大课间学生活动的优点

浅谈我校大课间学生活动的优点我校自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到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学校就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长达三十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课间活动形式,我校根据地理环境条件,开辟了集体舞、篮球、跳绳、踢毽子、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全体学生在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学校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点: 健康的重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喜欢。 动是学生的一种体育生活,是他们整个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不可忽视的起点,既然是一种生活,大课间活动就应该绚丽多彩,体现人情味,为学生们诗一般的生活增添光彩,既然是学生终身体育的一个起点,大课间活动就应以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建构。 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中,舒展着身姿,不仅是力的显现,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基于这个原因,因此我校借这个机会不但可以提高校风、校貌,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对学生以后发展产生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大课间活动如何进行才能对学生身心发展得到更大的好处呢? 首先,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联系强度适宜,并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艺术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活动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其次,我校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间操模式,从文化、生活和课程的角度极大的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校园更有生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成长的气息。根据各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校本客观实际,我们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就播放《兔子舞》音乐,各班学生依次按规定进入活动场地,一至六年级每天按学校同意编排的内容开展活动,每一个场地有两名老师负责指导和安全管理,另外,各年级活动内容可以轮换,也可以打破年级界限进行不同器材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星期二,一年级进行呼啦圈,二年级进行踢毽子,三年级进行乒乓球,四年级进行接力赛,五年级进行跳绳,六年级进行篮球等活动,每天以此类推。当提示结束活动音乐《小燕子》响起时,各班学生尽快收拾好活动器材,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再次,对紧张的以室内为主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调节外,还能满足对体育生活的需要,促使学生在操场上、在阳光下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还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良好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我潇洒健全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机构,明确了各负责人的职责,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其规范有序。我校全部提教室也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生中间去活动,和学生同台竞争,即营造了全民健身、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又把全面的过程指导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及时评

农村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农村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农村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

浅谈农村家长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

浅谈农村家长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业不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由来已久,许多研究工作者都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例如在邹丽丽等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的调查中便发现,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在班级学习成绩中一般以下的约占了68.3%。在这些学生中都把“学习无人辅导”作为造成自己学习低下的首要因素。而又有75.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父母的外出会对自身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事实上,处于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还是非常强,很多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期间由于过于思念父母,导致自身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而言,由于大多正处于青春期,是一个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来自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多方面的疏导和关爱。而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的照顾往往都是由亲人所负责,这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之,农村家长学校的教师受到了多种教育条件的制约,对每个孩子的关注也十分有限。其结果便是造成了任课教师认为学生有家长的照看,而亲戚则认为孩子有老师的管教。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学生有了问题也无人给予帮助,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发展就出现了危机。 3.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在与父母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中,能够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同时,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还有利于孩子的心理素质的成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留守儿童往往处于无人倾诉的环境下,在生活中与学习中遇到了一些烦恼和困难都闷在心里,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目前,在我校就读的一些学生之中,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过年、过节时才有与父母团聚的机会,平时都是生活在亲戚家,缺乏必要的家庭温暖。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长缺乏家教观念。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缺乏应有的家教观念,认为只要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摘要: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获得阶段性的突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育机构教育投资 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自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得到阶段性的突破。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共同组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农村人才的培养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农村家庭教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随着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条件有所改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凸显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都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探索

农村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探索 2015-12-10 08:59 来源:安全教育论文有135人参与在线咨询 一、从文明行为抓起,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文明行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我们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班,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先进文化;延深开展践行文明在校园、践行文明在社会、践行文明在家庭的“三践行”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当地实际,制定《刘家小学学生文明言行准则》,充分发挥值日值周师生作用,强化校内一日常规和校外监督,动态选树美德少年、孝心少年、社会公德少年典型,规范约束学生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的一言一行,强化养成教育,营造“讲文明,守纪律,懂礼貌”的氛围,通过培育宣传正能量,为学校安全工作减压。 二、活化法制教育形式,教育学生知法守法 我们把法律知识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一是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把法律知识编成小故事、顺口溜、法律伴我行三字经、小诗歌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渗透讲解,使法律知识变成涓涓细流,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二是融入到班队会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自唱、自演,把法律知识编排成歌舞、小品、快板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三是定期开展主题普法活动。组织师生观看“邪教法轮功”、“远离毒品”等电视教育片和图片展,提高抵制其侵蚀和毒害的能力。定期举办优秀“普法手抄报”评选活动、“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学法故事会”、“少年维权中心模拟法庭”活动,推进法制教育,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依法维权,免受不法侵害。 三、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人际关系矛盾隐患 开设“知心信箱”,建立学校“悄悄话”QQ群和班级“悄悄话”QQ群,通过建立与师生心灵对话的平台,了解师生生命需要,然后对症下药,通过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个别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师生正确交友,科学处理矛盾问题,帮助师生解决心中烦恼,防范由于心理不平衡、奚落粗暴语言、厌学等现象产生的安全事故、极端行为。同时,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畅通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减少“问题孩子”产生的几率,促其健康成长。为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我为妈妈做点啥”、“动动手,弯弯腰,我是学校小主人”、“我为家乡发展献一计”、“小手拉大手,一人带全家”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四、针对性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平安出行 农村机动车辆日益增多,特别是我校临近公路铁路的严峻交通安全形势,为确保交通安全教育效果,我们把十字路口“搬”到操场,在操场喷画十字道口斑马线,一名同学指挥,其他同学看交通手势过马路,进行道路交通模拟演练。与榆树市交警大队、刘家镇派出所联手,定期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举办安全知识大赛,全校推广交通手势操,让学生熟知交通安全标志手势及交通规则,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力开展“我是人民小交警”活动,组建“少年交警队”,上放学期间,辅导员教师带领“小交警”到校门口指挥交通,

学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学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正式版

学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全员育人效益。我校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以“人人健康、快乐体育”为教学理念,根据上级精神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

终身体育意识。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创编学校集体操,在项目、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上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蒲场镇大溪小学徐茂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

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2020年农村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农村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终身学校,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 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给每一个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要在以前的经验和基础上,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家长的家教水平,促使家庭教育更好地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纽带,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 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校要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使家长经常交流和进一步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家长及时了解当代教育的动态,并且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来,提高教育的效果,为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未 来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要求: 1.以市标准化家长学校要求为指导办好家长学校,创新各项工 作,争创市级标准化家长学校。 2.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使广大家长明确党的教育方针, 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和 校规校纪;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

任意识,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开展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活动。本学期,每位主要学科教师需 进行家访,提倡科任教师联合家访,要求家访前做好准备,让家访真 正起到实效。各班本学期必须与80%左右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填写好家访记录。 4.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 家长学校授课活动。如以《当代家庭教育》为教材开展授课活动,开 展聆听窗外声音等活动,努力使家长学校起到统一家校教育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5.夯实家长学校的管理基础,做到参与全员化、评选优选化, 使家庭、学校、社会协调配合,以科学发展观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优化家教机构,组建师资队伍。 1、调整优化家教网络机构。家长学校领导组织由学校校长、教 导处、少先队、各班主任及校外辅导员组成;家长委员会由有关部门顾问、学校领导、和有关学生家长组成。少先队负责制定计划,活动 安排,收集资料,协调关系,组织师资向家长宣传家教理论,讲授科 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内容摘要: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教育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从“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等多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办学现状,原因分析,对策思考 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笔者对本地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及横向比较,发现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集中体现在“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

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思想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等多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初中面临的严峻现实,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1、政府投资规模不够,办学条件艰苦落后。 在我县大约有80%的学校、教师、学生都分布在农村。经过前些年的努力,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总体投资规模严重不够,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体制还不完善,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迅

浅谈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好处

浅谈实施大课间 体育活动的好处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认真贯彻和实施了国家、地方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充分确保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天上午精心组织和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开展集体体育活动。 学校适时地提出了多项改革举措:首先,从时间上作了保证;其次,在功能上拓宽,由调节智力功能拓展为健身和育人双结合的功能;第三,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除了做规定的广播体操外,还充实了学校的校园集体舞、少年武术操及各班分组进行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游戏。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快乐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集体文化生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 现就开展大课间活动几年来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上作如下几点分析: 一、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健康、和谐、向上发展 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

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全体师生在体育教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精神和物质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多种多样的学校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骨架,又需要有活泼的体育活动作为丰满的血肉。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有创意的一种文化。现今,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而且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体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大课间活动普遍都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这正迎合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需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要让学生在愉悦的运动氛围中身心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创造出来的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或其它的文化形成都是不能比拟的,其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也是无限的。 大课间体育文化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和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毫无疑问大课间体育活动已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5年10月。 3 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 马永涛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乡经济因素引起的家庭教育差距依然非常突出,尤其农村贫困地区家庭教育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努力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推进教育发展模式转变,凸显内涵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倡优质的家庭教育,对于贫困地区更为迫切,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宁夏农村家庭教育的研究,从对学生学习的培养、教育投资、教育观念等层面揭示目前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得出相应对策,切实解决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发展与成长,同时为创建优质的教育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成长发展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小学生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更是重要,国家也对农村教育实行过好多政策,最基本的是提出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给许多农村贫困小学生的教育带来了希望。普及义务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众多资料表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中途退学;教育投入力度不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生教育的发展,尤其在偏远的山区农村更是严重。这个教育事实在教育实践中是无法忽视的,给学校、教育乃至社会发展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教育振兴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不认真思考和解决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素质教育将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公平的教育。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提升质量已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主旋律和永恒主题。作为社会动力工程的教育更应如此。周济部长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揭牌仪式上指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在2亿的中小学生中,有1.6亿多学生生活在县镇和农村。因此,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而家庭教育又对教育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现行的科学、规范的教育相去甚远,这不能不为学校教育带来严重影响。难怪老师们抱怨:苦口婆心大半天,不如家长扔来的一块“半头砖”(指家长对孩子的反面训示)。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

浅谈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浅议乡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南阳市第四十二小学李明丽 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育、教学、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外在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各种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等。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荀子.劝学》中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优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校园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大量的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但是,目前乡村学校现状不容乐观,不少的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学生增多,家庭教育的功能缺失。农村的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较为落后,社会教育功能薄弱。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学设施配置不足或陈旧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教育理念陈旧,重应试教育而轻素质教育,不少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这些给发展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强化学校教育功能、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足的一剂良方。因此,了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改革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营造校园物质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学校要制定出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既有中长期计划,又有近期规划。做到教学区、运动区、就餐区分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体现人性化,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得到陶冶。 1、整合资源,绿化校园 不同区域,不同风格。四季有绿树,园内有鸟鸣,窗外有花开,走廊上看风景,学生们总有赏心悦目之感,精神焕发。各个区域要根据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使学生进入各功能区能溶入其中,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整合资源,人人参与。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每年春天,学校可以开展每人一盆花活动,学生们在家亲手种一盆花,贴上小标签,在规定的时间带到学校来,放在走廊上,教室里后排桌上,有的吊兰也可以吊在窗户上。学生们给花草按时浇水,每当下课时,大家欣赏花草,情趣盎然。学期结束了,各自把盆花带回家养护。让教室里永远是春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满了勃勃生机。2、整洁干净、校园“六无”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有漂亮的衣服,但收拾不干净等于白穿。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是给走进校园的每一个人 的第一印象。校园净化要做到"六无",即学生无长指甲,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少先队大队部组织每天进行常规检查评比,其中班级卫生是首要检查内容,每天表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

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行路安全,二是骑车安全,三是乘车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防火安全教育,二是防电安全教育,三是防水安全教育。食物安全教育实际上主要就是针对食物中毒问题展开的教育。公共场所安全教育实际上就是避免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教育。事??上,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需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学生在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家庭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更好地保护每一位学生,保证学生可以在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下,学校必须认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下,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关键内容,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程。但是,从学校安全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校安全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很多学校还未认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即便是部分学校开设了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学校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教材,安全教育的教材多种多样,

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二是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依旧停留在理论上,过于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安全教育必须在实践中开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学校在安全实践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少,安全教育缺乏设备和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教育的难度。三是学校的安全教育责任不明确,学校各个部门无法实现紧密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多在一些活动日开展,导致学校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四是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教师,这必定会影响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3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3.1优化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内容 要想实现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目标,学校就必须认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实际上就是知识教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安全教育方案,合理规划安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之前必须对安全教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标准设置安全教育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在新课标下,农村小学安全教育每学期的课时不能少于16课时,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审定的,符合国家教育标准。除此之外,既然安全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安全教育成效有较大影响,那学校就必须认识到加强安全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派遣安全教育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教师培训形式,帮助安全教育教师积累经验,提高

浅谈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特色

2014年(第4卷)第13期学校体育学 所谓的校园体育特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和各类体育知识,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原型则是课间操、体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等等经过学生们的编排创作出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多样的、自由的组织形式。它比其原型活动规模更大,时间也相对更长,内容丰富多样,但又不失组织纪律性。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更加热爱体育锻炼,张扬自己的个性,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更是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调节学生紧张学习的压力,从而减轻了学生的一部分课业负担,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校园文化中构建体育特色,彰显了体育独特的魅力,传承了武术文化的传统。但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中还是要注重体育项目的多样性,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体育大课间更好的发展,校园中更和谐。 1 体育大课间与校园体育特色之间的关联 校园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身体活动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和鲜明的人文精神;还是一种身体语言,例如学生参与运动会和各种体育活动。校园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在校园中一种群体文化的校园精神。校园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丰富多样、多彩多姿、富有生机的,使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积极地掌握多种体育知识和方法。所学到的知识、爱好、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带入社会,传播社会体育风气,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在校园里繁忙紧张的学习使师生感到焦虑和疲劳,而校园体育文化能给予人们在身心上得到放松。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休闲项目都能使师生暂时忘掉了工作和学习的心理压力,获得精神愉悦、自由、乐观的情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享受生活乐趣,身心得以和谐、健康的发展。丰富、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弥补体育教学和其它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活动能力。 校园体育特色从一方面来说是师生在学校进行的体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等;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指导。建立体育场馆和配备器材,在学校组织竞赛、运动会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种群体活动,为的是实效的锻炼来健身强体、全面的内容来育德促智、广泛的参与来体验活动的趣味愉悦身心、塑造和发展个性,开创广阔的发展空间,传播体育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向着健康而有序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增长体育才干、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高质量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反映了学校的校风,且动作简单易学,锻炼有效,益于开展。 2 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活动场地太小,学生拥挤在一起活动,可能由于活动的内容不同,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中,导致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体育器械分布不合理,学生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安全问题。再就是缺少体育设施,遇上阴雨天,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不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够系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的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没有足够的重视活动质量、内容、模式、组织形式等,检查的力度也不够,学生只是一味的应付检查,没有真正的参与活动中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没有接受全面的培训,缺乏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应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内容也因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使用教材仍旧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把教材的理论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没有深刻的研究教材。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太过单调,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运动潜智,不顾及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看法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太过注重应试教育课程,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殊不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 3 改善体育大课间的措施 构建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师生和谐相处,虽然学生们的性格各不相同,结合学生不同性格开展是大课间活动目标。可以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明确的目标,缩小任务让学生容易完成,以此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为了学生能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地参与,可以将学生体育竞技评定成绩,学生保持亢奋状态,紧张而有序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发挥提高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实现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目标,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综合素质。构建校园体育特色还需要学校领导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并对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学产生全新的认识。从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入手,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意义,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对上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老师要了解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各年级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期间也要及时到班进行协助指导。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获得实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式将体育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运用。从此看来构建校园体育特色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场地设施要合理的布局,器械定期检查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扩大运动场地,多给学生运动空间,还要增强安全意识。学校更要加强针对体育大课间的专项监督机制,设计组织管理网络,确立各个层面上的负责人,本着哪里出现问题有负责人及时到场处理。学校各部门互相协调帮助,听取学生的意见安排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活动安排时要考虑好活动场地的分配,充分合理的利用校园中的每一寸土地。体育大课间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拔河、足球等等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仅如此,学校还要 浅谈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特色 刘德新 (吉林警察学院警体部 吉林长春 130117) 摘 要:校园体育特色的构建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向和学生全方面的身心发展。在体育课堂上改革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课外活动,进行体育竞技比赛。本文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特色的关系,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活动 校园体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4)05(a)-0041-02 (下转44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