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第二章

逻辑学第二章

逻辑学第二章
逻辑学第二章

第二章判断(一)

一、思考题

1.01 什么是判断?判断的逻辑特征是什么?

1.02 什么是判断形式?如何理解判断形式的真假?

1.03 如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判断进行各种划分?什么是简单判断?什么是复合判断? 1.04 如何根据联项、量项的不同对性质判断进行各种划分?

1.05 如何理解“周延”?各种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1.06 能否用一个A判断去反驳E判断?为什么?

1.07 能否用一个0判断去反驳l判断?为什么?

1.08 已知一E判断为假,能否因此确认与它同素材的A判断为真?为什么?

1.09 已知一I判断为假,能否因此确认与它同素材的O判断为真?为什么?

1.10 已知一0判断为假,能否据此得出与它同素材的E判断为假?为什么?

1.11 已知一E判断为假,能否据此得出与它同素材的0判断必假?为什么?

1.12 已知一A判断为真,能否因此确定与它同素材的I判断为真?为什么?

1.13 已知一I判断为真,能否因此确定与它同素材的A判断为真?为什么?

二、概念解释题

2.01 矛盾关系 2.02 反对关系 2.03 差等关系

2.04 下反对关系 2.05 周延 2.06 对称关系

2.07 非对称关系 2.08 反对称关系 2.09 传递关系

2.10 非传递关系 2.1l 反传递关系

三、指出下列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并用公式表示其形式:

3.01 所有科学家都是勤奋的。

3.02 一切蝙蝠都不是鸟。

3.03 有的公司经理不是守法的。

3.04 有人是以乞讨为生的。

3.05 没有四川人不是会说四川话的。

3.06 没有木制的破冰船。

3.07 这个班有的学生是优等生。

3.08 中国人是勤劳的。

3.09 这个干部不是官僚主义者。

3.10 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

四、指出下列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4.Ol 凡金属都是导体。

4.02 所有客轮都不是万吨级的。

4.03 有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

4.04 牛不是奇蹄动物。

4.05 曹操是军事家。

4.06 鲁迅著作不是一天就能读完的。

4.07 有的人是医生。

五、已知下列判断为真,根据对当关系,指出与其同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5.01 航天飞机都是用火箭发射的。

5.02 有的玫瑰花是白色的。

5.03 有的汽车不是从国外进口的。

5.04 恒星不是绕行星旋转的。

5.05 李白是唐代大诗人。

5.06 这本书不是小说。

5.07 没有真理不是客观的。

5.08 有的鲸不是鱼。

六、已知下列判断为假,根据对当关系,指出与其同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6.01 所有唯心主义者都不是无神论者。

6.02 所有的真理都是主观的。

6.03 有的单独概念是普遍概念。

6.04 有的生产关系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6.05 白居易是宋朝大臣。

6.06 李时珍不是懂得中医学的。

6.07 所有汽车都不是陆上交通工具。

6.08 这个村的所有人家都是外来户。

七、举出恰当的判断来反驳下列错误的判断,并指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7.01 原子能都是由重核裂变产生的。

7.02 在常温常压下,所有金属都不是液体。

7.03 杜甫是汉朝人。

7.04 李白不是唐朝人。

7.05 有的人不会犯错误。

7.06 有的事物不能一分为二。

7.07 一切战争部是对人民没有好处的。

八、证明题

8.0l 已知SAP与SOP有矛盾关系,SEP与SOP有差等关系。求证:SAP与SEP的关系。 8.02 已知SEP与SIP有矛盾关系,SAP与SIP有差等关系。求证:SAP与SEP的关系。 8.03 已知SAP与SIP有差等关系,SAP与SOP有矛盾关系。求证:SIP与SOP的关系。 8.04 已知SIP与SOP有下反对关系,SEP与SIP有矛盾关系。求证:SEP与SOP的关系。

九、试从关系的对称性、传递性与自返性分析下列判断中的关系项。

9.01 甲队负于乙队。

9.02 我们的同志是互相信任的。

9.03 我认识他。

9.04 老王与小王重归于好。

9.05 3整除9。

9.06 “教师”真包含于“劳动者”。

9.07 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9.08 SAP与SOP矛盾。

十、选择题

10.01 ( )是关系判断。

①小张和小李是学生。②小张和小李是同学。③小张和小李是明友。

④小张和小李是足球迷。

10.02主项周延而谓项不周延的判断是( )。

①全称肯定判断②全称否定判断③特称肯定判断④特称否定判断。

10.03“没有海狗不是哺乳动物”这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①主项和渭项部是周延的②主项是周延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③主项是不周延的,谓项是周延的④主项和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10.04“参加比赛的人员中没有一个是老师”与“参加比赛的人员中没有一个不是老师”,这两个判断之间是( )。

①矛盾关系②反对关系③从属(差等)关系④下反对关系

10.05“主项”与“性质判断”这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是( )。

①种属关系②交叉关系③全同关系④全异关系

10.06 当S与P之间具有( )关系时,POS真而SOP假。

①交叉②全异③种属④属种

10.07 若A与B这两个判断是有矛盾关系的,则( )。

①A与B不同真②A与B不同假③A与B至少有一个真④二者都假

10.08 当概念S与概念P有( )关系时,SAP与PAS为真。

①全同②真包含于(即属) ③真包含(属种) ④交叉

10.09 设p与q订矛盾关系,而q与r有反对关系,则( )。

①p与r有反对关系②当p假时,r必假③当r真时,p必真

④p与r有下反对关系

10.10 从关系项的逻辑性质看,“汞比铅重”中的关系项“……比……重”是( )。

①对称的②反对称的③非对称的④传递的

10.ll “这个乡是先进的”与“这个乡不是先进的”之间的真假关系是( )。

①反对关系②下反对关系③差等关系④矛盾关系

10.12两概念外延间的全异关系是( )。

①对称和传递的②对称和非传递的③对称和反传递的

④非对称和非传递的

10.13“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这个判断的( )。

①主项周延,谓项也周延②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③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④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10.14对任意的a、b,如果aRb真时,bRa真假不定,就称R是( )关系。

①矛盾②反对称③下反对④非对称

10.15特称肯定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①主项和谓项都周延②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③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④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10.16 在客观世界中,当S类事物与P类事物之间有()时,SOP是假的?

①全同关系②真包含于(种属)关系③真包含(属种)关系④交叉关系

lO.17“信任”这种关系是( )。

①对称关系②非对称关系③传递关系④反对称关系

10.18由对当关系知,当SOP为假时( )。

①SEP必假②SAP必真③SIP必真④SAP必假

lO.19“没有人是能飞的”这是( )。

①全称肯定判断②全称否定判断③特称肯定判断④特称否定判断

10.20 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其真假情况可以概括为( )。

①不同真、不同假②不同真、可同假③可同真、不同假④可同真、可同假 10.21 特称否定判断的周延情况是( )。

①主谓项都周延②主谓项都不周延③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④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lO.22 “不同假.可同真”的关系是( )。

①反对关系②下反对关系③矛盾关系④差等关系

lO.23 在“没有马克思主义耆不是无神论者”这个判断中,其主项、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①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②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③主项、谓项都不周延

④主项、谓项都周延

10.24 当S类对象与P类对象间具有( )关系时,SOP真而POS为假。

①全同②真包含于种属③真包含(属种) ④交叉

lO.25 在( )中,S是不周延的。

①SAP ②SIP ③PAS ④POS

10.26 当SEP为假时( )

① SAP必真② SAP必假③ SAP真假不定④ SOP必假

10.27 在“有的人是医生”这个判断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①主项周延而谓项不周延②主项不周延而谓项周延

③主项与谓项都罔延④主项与谓项都不周延

10.28两概念外延问的交叉关系是( )。

①对称的、传递的②对称的、非传递的③对称的、反传递的

④非对称的、非传递的

10.29 在客观世界中,当S类事物与P类事物之间有()关系时,SAP是假的。

①全同②真包含于(种属) ③真包含(属种) ④交叉

10.30 当S与P为( )时,PAS为真而SAP为假

①种属关系②属种关系③交叉关系④全异关系

lO.31 当S真包含于P时,( )。

①SAP为真②SIP为真③SEP为假④ SOP为假

10.32 当S真包含于P时,( )。

①SEP为真②SAP为真③PAS为真④S不周延而P周延

10.33 当SIP为真时,( )。

①SOP必真②SOP必假③SAP必真④SOP真假不定

10.34 与“并非‘没有戏剧是悲剧”’等值的判断是( )。

①“所有戏剧部是悲剧”②“所有戏剧都不是悲剧”

③“有的戏剧是悲剧” ④“有的戏剧不是悲剧”

十一、填充题

11.Ol 判断是()的思维形式。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11.02 判断形式由()和()两个部分组成。

11.03 当SAP为假时,SEP(),SIP(),SOP()。

11.04 当()为假时,SAP为假,SOP为真,SEP为真。

11.05 ()的主项不周延而谓项周延。

11.06 关系R在一论域中是反对称关系,当且仅当()。

11.07 判断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11.08 当S与P之间具有()时,SOP真而POS假。

11.09 SOP与SIP之间具有()关系。

十二、分折题

12.01 下面A、B、C三个判断恰有一个为假,问甲公司40名雇员有多少人不会讲英语?请写出分析过程。

A:甲公司所有雇员都是会讲英语的。

B:甲公司所有的雇员都不是会讲英语的。

C:甲公司有的雇员是不会讲英语的。

12.02 下面A、B、c三个判断恰有两个是假的,问胜多商行的10个分部有几个是推行了消费教育的?请写出分析过程。

A:胜多商行有的分部没有推行消费教育。

B:胜多商行有的分部推行了消费教育。

C:胜多商行所有的分部都没有推行消费教育。

12.03 下面A、B、c三个判断恰有一个为真,请分析解甲班全班25名学员有多少人是外地人?

A:甲班没有学员不是外地人。

B:甲班有的学员是外地人。

C:甲班有的学员不是外地人。

12.04 下面A、B、C三个判断恰有一个为真,请分析解答这批l000件产品中有多少不是合格品?

A:这批产品有的是合格品。

B:这批产品有的不是合格品。

C:这批产品中的这一件不是合格品。

逻辑学第二章教案

一、课程名称: 《逻辑学》第二章 二、教学目的:明确概念是判断、推理的组成要素;概念与语词的关 系;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外延; 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三、教学重点:概念的划分 四、教学难点: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种类 五、教学时数: 1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1 学时。 六、教学内容(上课内容、步骤、方法):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 例如,质、量、色、味、时空、性能、功用等性质,以及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我们通称为事物的属性。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属性组成的,任何属性都属于一定的事物。 *在事物的属性中,有些是特有属性,有些是非特有属性。所谓特有属性,是指

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如“犯有罪行并受到刑罚处罚”就是罪犯的特有属性,而“有眼睛”、“有脚”却不只为罪犯所特有,因此,“有眼睛”、“有脚”就是罪犯的非特有属性。 二、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语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还只是头脑中的思想。它必须借助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传达给别人。语词是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符号,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与语词又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例如,“秘书” 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秘书”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凡是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那些人,包括机要秘书、文字秘书、生活秘书、外事秘书,等等。 (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人”这个概念,当我们确定其内涵为“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时,那么其相应的外延“所有的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也就确定了下来。因为“人”这个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质变而形成的。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人民”这个概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四化”建设这三个时期的内涵和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 概念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

2,第二章 逻辑学的概念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章绪论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 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 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 与4 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 是P,所有S 是M;所以, 所有S 是P。2 与6 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3 与5 具有共同 的命题形式:所有S 是P。 第二章概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 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 合体,是综合艺术。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 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 整除的数。“偶数”的外延 是指:2、4、6、8、10、12……。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 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为了简洁,内涵可用“下划线”标明,外延可用“着重号”标明)。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

逻辑学第二章概念1

第二章概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 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 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的外延是指: 2、4、6、8、10、12……。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为了简洁,内涵可用“下划线”标明,外延可用“着重号”标明)。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叫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 答:“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是“信息”的内涵;“现代科学体系”和“前科学”是“信息”的外延。 2.智力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构成,以思维力为核心。 答:“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智力”的内涵。“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与“智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智力”的外延。 3.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人应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答:“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是“能力”的内涵;“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能力”的外延。 4.诗歌是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品种很多,从内容上看,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看,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答:“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

普通逻辑学教学导案二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课时] 6课时 [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五、定义和划分??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二、概念与语词?(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案例: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200元订金,而商场却在相关票据上将“订金”改为“定金”。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200元订金。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此时,这个人才意识到当初商场将“订金”改写为“定金”就是为了扣住这200元钱。 概念辨析 混淆概念: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偷换概念: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制造概念混乱。

法律逻辑练习题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的概括和限制 3.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4.种差 5.划分 二、填空题 1.“附加刑指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这句话是从()方面来明确“附加刑”这一概念的。 2.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非法行为”这个概念是()概念,它的论域是()。 3.从概念间的关系来看,“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具有()关系;“联合国”与“中国”具有()关系;“动物”与“昆虫”具有()关系;“小说家”与“作家”具有()关系;“普遍概念”与“实体概念”具有()关系;“宪法”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关系。 4.“在四川工作的人”(a)与“四川人”(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5.“抢劫集团”(a)、“抢劫集团的成员”(b)、“犯罪集团”(c)这三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6.划分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它由()、()和()这三部分组成。 7.概念的概括和限制的逻辑基础是()。 8.罪名概念定义的一般结构形式是()。 9.从概念是否反映集合体来看,“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中的“这次会议的代表”表达的是()概念。 10.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这个犯罪分子”是()概念;“这些犯罪集团”是()概念。 11.下定义时,如果被定义项的外延大于定义项的外延,那么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12.“法院”与“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这两个语句表达了()关系的概念,而“马达”与“电动机这两个语词表达的是()概念。 13.“这个书亭出售的书很多,有工具书、字典、文艺书、科技书和社科书。”这一划分,违反了()规则,犯了()错误。 14.“刑法是国家的法律”作为“刑法”的定义,违反了()的规则,犯了()的逻辑错误。 15.“我家门口栽了几株花卉。”这一语句在使用概念方面犯了()的错误。 16.“子项相容”的划分与“划分过宽”的划分之间具有()关系。 17.划分时,如果划分母项的外延大于划分各子项外延之和,就要犯()的错误;违背“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的规则,就会犯()的错误。 18.“大学生”(a)、“学生”(b)、“球迷”(c)之间的关系用欧拉图表示为()。 三、单项选择题 1.“地球的卫星”这一概念是()。 ①单独概念②普遍概念③否定概念④属性概念

逻辑学第二章

第二章判断(一) 一、思考题 1.01 什么是判断?判断的逻辑特征是什么? 1.02 什么是判断形式?如何理解判断形式的真假? 1.03 如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判断进行各种划分?什么是简单判断?什么是复合判断? 1.04 如何根据联项、量项的不同对性质判断进行各种划分? 1.05 如何理解“周延”?各种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1.06 能否用一个A判断去反驳E判断?为什么? 1.07 能否用一个0判断去反驳l判断?为什么? 1.08 已知一E判断为假,能否因此确认与它同素材的A判断为真?为什么? 1.09 已知一I判断为假,能否因此确认与它同素材的O判断为真?为什么? 1.10 已知一0判断为假,能否据此得出与它同素材的E判断为假?为什么? 1.11 已知一E判断为假,能否据此得出与它同素材的0判断必假?为什么? 1.12 已知一A判断为真,能否因此确定与它同素材的I判断为真?为什么? 1.13 已知一I判断为真,能否因此确定与它同素材的A判断为真?为什么? 二、概念解释题 2.01 矛盾关系 2.02 反对关系 2.03 差等关系 2.04 下反对关系 2.05 周延 2.06 对称关系 2.07 非对称关系 2.08 反对称关系 2.09 传递关系 2.10 非传递关系 2.1l 反传递关系 三、指出下列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并用公式表示其形式: 3.01 所有科学家都是勤奋的。 3.02 一切蝙蝠都不是鸟。 3.03 有的公司经理不是守法的。 3.04 有人是以乞讨为生的。 3.05 没有四川人不是会说四川话的。 3.06 没有木制的破冰船。 3.07 这个班有的学生是优等生。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这个S是P )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非p,但q) 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或p,或q 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如果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逻辑变项:S,P 2.p←q逻辑常项:←,。逻辑变项:p,q 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逻辑变项:S,P 第二章概念 一、填空: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___的思维形式。 2.____内涵__和__外延__是概念的两个最显着的逻辑特征。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__反变_关系。 4.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__全同__关系、_真包含于_关系、_真包含__关系和__交叉__关系;不相容关系亦称___全异_关系,包括__矛盾__关系和___反对__关系。 5.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__定义__、__划分__、__限制__和_概括__。 6.限制、概括、划分都必须在概念间的___从属__关系中进行。 7.定义的最常用方法是__属加种差法__。 8._二分法__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划分方法。 9.概念的___确定性___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不能任意改变。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单独概念)2.《鲁迅全集》(单独概念)3.比尔·盖茨(单独概念)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普遍概念)5.电脑(普遍概念)6.那张纸(单独概念)7.共产党(普遍概念)8.中国共产党(单独概念)9.国庆节(普遍概念)10.中国人(普遍概念) 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集合概念) 2.政府官员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非集合概念) 3.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集合概念)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非集合概念) 4.《祝福》是鲁迅的小说,(非集合概念)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集合概念) 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无济于事(正概念)2.败诉(正概念)3.不料(正概念)4.不作为(负概念) 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句子由短语和词组成,按结构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 d e b c a 2.他是一名教师,对文学很有兴趣,写了很多小说,是当地有名气的作家。 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