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心理形为分析-咬手指头怎么办

儿童心理形为分析-咬手指头怎么办

儿童心理形为分析-咬手指头怎么办
儿童心理形为分析-咬手指头怎么办

儿童形为分析-孩子咬指甲怎么办?这4个办法太绝了

孩子咬指甲是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男女孩都会出现。孩子咬指甲的程度轻重不一,重者会引起指甲局部初学,甚至出现“甲沟炎”。这些儿童形为的背后都是一连串的问题。都需要正确的教育指导

先来看一个真实案例:晨晨,男孩,4 岁,中班。晨晨性格比较内向,在幼儿园很少主动说话,或者主动找小朋友玩,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开始时,老师以为他在认真地听老师说话,仔细一看,发现他在专心地咬指甲。还有中午睡觉的时候,也在咬指甲,把指甲咬得都露出鲜红的肉了。老师不止一次提醒过他,不要再咬指甲,但毫无效果。

孩子咬指甲究竟为何? -儿童形为分析

咬指甲的行为通常与孩子缺乏安全感、心理紧张和压力大有关,往往在母爱不足、家庭氛围紧张、生活内容单调和生活节奏突然改变时容易出现。也有部分幼儿开始是因为模仿他人,最后形成习惯。一般性格内向、敏感、焦虑的幼儿容易出现这种行为。

比如上述案例中的晨晨,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脾气大,对晨晨管教严格,给晨晨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晨晨出现咬指甲的行为。同时,妈妈后续的处理方法也是不恰当的,严厉的批评警告只会给晨晨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晨晨咬指甲的行为更加严重。

4 个绝招专治孩子咬指甲-

1.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气氛

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以免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饭后时间或周末带孩子锻炼身体或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性格变得开朗,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邀请孩子一起做事

可以在家里邀请孩子一起做事,如一起读书、一起做手工、一起做家务、一起打扫卫生等。对于孩子来说,做家务就像做游戏一样。当孩子乐此不疲地忙于做

各种有趣的事情时,他就会忘记咬指甲了。

3.采用“行为竞争法”

可以运用“行为竞争法”帮助孩子减少咬指甲的行为。方法是:给他买一个带口袋的衣裤,告诉他:“每当你想要咬指甲时,就把双手插到裤兜里,这样就咬不到了。”

4.采取“行为记录法”

父母可以在墙上画一个表格,让孩子记录自己每天咬指甲的次数,当发现他每天咬指甲的次数减少时,就给他发奖励。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在控制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渐减少咬指甲的行为。

(作者简介:王普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教育硕士,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版《帮孩子适应幼儿园》、《幼儿成长揭秘》、《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家庭与社区教育》等著作和教材十余部,20 年来致力于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家园共育等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普华儿童教育学院,专注于 0-16 岁儿童及青少年科学教育理念,为家长答疑解惑,愿每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赢在起跑线。)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60分) 阶段测验一 题目1 概念题01.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 发展 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 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4 概念题04. 跨文化研究法 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 纵向研究 答: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 概念题06. 横向研究 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 观察学习 答: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题目8 概念题08. 替代强化 答:替代强化是指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有所增加,也成为了解决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孩子自卑和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育过于严厉,简单粗暴。 2、住宿学校的管理过于严格,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多或少要失去安全感。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事业、家庭以及社会,谁又能游刃有余?因而许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愁眉不展。大学生也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员。 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岗位。有许许多多问题都得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会选择逃避。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高校的学生自杀,而且听过不止一次。当时我就在想生命是最可贵的,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呢?后来我又听说了马加爵事件。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云南昆明市云南大学六幢三一七宿舍发现四具男尸,他们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此时马加爵已经失踪数天。他还不到二十三岁,杀人手段却很残忍。尸体死亡原因都是脑部钝器击打所致。他为什么杀死他们呢?因为那四个同学为了打发时间约马加爵打牌,他很乐意的接受了。他的智商很高所以打牌经常赢。那几个同学便怀疑他作弊,他坚持说没有,他们就把他以前的许多伤疤都揭开了。马加爵感到自己的人格被侮辱并且受到了巨大的歧视,因而杀了他们。 这件事令许多人都感到惋惜,为了国家失去马加爵这样的人才而惋惜。他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他曾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日子里光脚和逃课;他曾把自己辛苦挣来的一百元丢在过道里让丢钱的母亲捡到;他上大学的钱也都是他自己挣来的。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品学兼优、吃苦耐劳、淳朴孝顺的他成为杀人犯呢? 首先得从他的同学说起,这四名同学是他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他的,一直平等对他的人竟然恶语中伤他,蹂躏他的人格,还揭开了他的伤疤。使他认为每个人长期以来都一直凶悍的歧视他,残忍的嘲笑他,他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他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所以他决定了玉石俱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无情践踏和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因而他杀了他们。这四个同学实在太让他失望了,他们没有对穷苦人的同情,有的却是嘲笑。他们的心里十分好强,不服输,因而他们选择了污蔑他作弊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试想如果他们的心里有的不是优越感也不是虚荣感,而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和默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还会被杀吗? 从马加爵方面讲,他宿舍的同学曾在他的被子上撒尿,也曾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给他一两块钱让他帮自己洗衣服。在那时他的心里就已经十分不平衡。他感到了别人的侮辱与歧视,也感到了自己的尊严被无情的糟蹋,但在那时他并没有释放出来,于是打牌成了导火线。再者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得不好或者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一开始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以前他经过别人宿舍,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音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由此可以看出马加爵不希望自己处于弱势,不想被别人欺负。他的心里极度不平衡,也开始有点扭曲。但他不懂得理智的调控情绪,也不懂得用音乐来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他只知道在事情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发泄到别人身上,因而他渐渐开始孤独了,就连老乡也不想理他。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他的东西,他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那位同学。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计较的人,他不懂得容忍与包容,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模板-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第一次话题讨论一位幼儿园教师建议父母:不要太担心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冲突只表示他们遇到了问 题并开始尝试处理问题,孩子们可能会有建设性地解决他们的 冲突并从中获得成长。请问这位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谈谈你的观点。 答: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体儿童会主动地东来和自我创原有的经验经 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或小横手,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 和可望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 和学习,微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诚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 引领和支持作用第二次话题讨论怀孕了两月的文清对自己 腹中的胎儿很好奇,她说:“我现在看起来还不像个孕妇,这是不是表示胎儿还没怎么发育?胎儿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请你给她一些答复。 答:现在胎儿器官已经开始有明显的特征,手指和脚趾间看上去有少量的蹼状物,他(她)像跳动的豆子一样开始有运动。孕2个月末时,胎儿已经能辨别头、躯干的轮廓,尾巴也小了一些,眼睛、耳朵、口唇大致出现,已经有脸的轮廓,但眼 睛还分别长在两侧,骨骼还是软骨状态。心、肝等内脏已经初

具规模,大脑在迅速发育中,羊膜腔里有羊水,胎宝宝好像漂浮在上面。 第三次话题讨论 5岁的浩浩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他甚至能 自己读他喜爱的故事书了。可是他经常念错字,如把“倩”读成“青”,把“兢兢业业”读成“克克业业”等,妈妈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他以后汉字的学习。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答: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刚刚开始认汉字时都会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可能还会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对汉字有兴趣,愿意多读多看,是一个好现象。 但孩子总是容易辨认出事物的突出明显的特征,比如提到小白兔,他想到的就是长耳朵,提到大象,他立刻想到长鼻子,而不会去注意一些细节信息。他们观察事物也常常表现得有些马虎大意。因为他注意不到形近字的细微差别,才成为把倩读成青,把兢兢业业念成克克业业;同时孩子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也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东西相联系,所以他会执著地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对学习书面语言产生反感。家长应当引导分析字有哪些不一样,告诉他正确读音,并鼓励他念正确。 第四次话题讨论 3月份刚刚插班进入你们小(1)班的涛涛,每天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哭,好容易被他爸爸安抚下来,可是一进班级见到你就又开始哭,两周以后,他仍然不太适应,他不喜欢你抚摸他的头,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也会很警觉,不愿意参与你组织的集体活动。请用学习过的有关气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孩子的情况。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适应

儿童心理学教育案例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改掉一个不良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得多。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适时的把握好爱的尺度,应该多从情感上靠近,心灵上沟通,方法上变通。 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很难再改变,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注意方法的运用。只有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学案例。 儿童心理学案例: 今年上一年级的小华不但做事拖拉、粗心,而且特别犟,不管怎么教导他就是屡教不改。更令人苦恼的是,犟儿子遇上了倔爸爸。小华的爸爸整天都紧盯着孩子的这些问题不放,不失时机地训斥。最近,家里的矛盾开始升级了,这父子俩都有点“掐”上了:儿子很反感爸爸说他,只要爸爸一开口,儿子索性就捂上耳朵,还说“不喜欢爸爸”。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引起幼儿逆反情绪的案例。结果导致父子矛盾升级——孩子跟爸爸较上劲儿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个性是可以遗传的,在这对父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个性特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对成人的一些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于他人,有点儿“我行我素”。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一味训斥,甚至打骂,就容易使孩子在个性发展上走向两个极端:或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胆小怯懦;或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儿童心理。在本案例中,孩子被爸爸无休止的、“马拉松”式的说教所包围,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抵触爸爸的教育。 面对孩子的逆反表现,这位爸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孩子为什么烦我?我的教育方式妥当吗?我了解孩子多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所乐意接受的呢?……想明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应对措施: 正确认识儿童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真实再现,并非是可怕的“洪水猛兽”,它是儿童自我意识强化的一种表现。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在逆反期内,家长尤其不要跟孩子斗气较劲,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尊重孩子,发扬家庭民主,多听各方意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和改错的时间,不要以家长的“威严”压制孩子,降服孩子。 赏识孩子,肯定孩子。 在家长赏识的目光里,教育充满了希望。得到家长的赏识,孩子心情愉悦,信心倍增,内心充满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克服自身的小毛病。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数落、训斥孩子,对孩子吹毛求疵,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而且还会使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之中。 蹲下身子,耐下性子。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业1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臵移动。(错)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完整word版)儿童心理学形考练习册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期末考试的4个题型:1、选择题(8个,每个3分,共24分);2、概念题(4个,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4、论述分析题(1个,16分)◇期末考试占总分比例的70% ◇注:论述分析题给出的是答案主干,答题时自己可适当展开一些。 作业1(第1—2章) 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P3) 2、婴儿传记——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把这些资料出版,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P6)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P16)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P15)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P27)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P27) 7、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P29)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P29) 9、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P31)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P3) 答:研究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P5、P6) 答:中世纪以前,人们多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期。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原则;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P6)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三个理论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P7) 答:(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4)儿童具有主体性;(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6)幼儿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儿童本质是积极的;(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10)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建议:记忆5条即可)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P8) 答: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三、论述分析题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当犟儿子遇上倔爸爸 改掉一个不良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得多。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适时的把握好爱的尺度,应该多从情感上靠近,心灵上沟通,方法上变通。 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很难再改变,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注意方法的运用。只有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学案例。 儿童心理学案例: 今年上一年级的小华不但做事拖拉、粗心,而且特别犟,不管怎么教导他就是屡教不改。更令人苦恼的是,犟儿子遇上了倔爸爸。小华的爸爸整天都紧盯着孩子的这些问题不放,不失时机地训斥。最近,家里的矛盾开始升级了,这父子俩都有点“掐”上了:儿子很反感爸爸说他,只要爸爸一开口,儿子索性就捂上耳朵,还说“不喜欢爸爸”。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引起幼儿逆反情绪的案例。结果导致父子矛盾升级——孩子跟爸爸较上劲儿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个性是可以遗传的,在这对父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个性特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对成人的一些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于他人,有点儿“我行我素”。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一味训斥,甚至打骂,就容易使孩子在个性发展上走向两个极端:或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胆小怯懦;或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儿童心理。在本案例中,孩子被爸爸无休止的、“马拉松”式的说教所包围,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抵触爸爸的教育。 面对孩子的逆反表现,这位爸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孩子为什么烦我?我的教育方式妥当吗?我了解孩子多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所乐意接受的呢?……想明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应对措施: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汇编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作业1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 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 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 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9、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 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 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 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 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 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 1-5BACCB 6-10DACBD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 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 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 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 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 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更多精品文档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孤独症治疗案例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 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重的负担。以下是关于一例儿童孤独症的心理案例的分析与治疗。 关键词:儿童心理咨询孤独症认知治疗 案例:安安,3岁,1岁之前发育基本正常,1岁半会叫“爸爸、妈妈”,后语言无任何进展。现在甚至连爸、妈也不叫了,不与小朋友玩,喜欢将东西排成一行,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等,喜欢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叫他也不应…… 一、案例分析 幼儿早期的语言发育落后和交往障碍极易被家长所忽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殊不知却耽误了治疗的关键期。孤独症儿童由于智力、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的受损程度不同,其表现亦有所差异,典型的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行为缺陷、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反应、认知和智力障碍等。 根据家长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安安一岁半以后连“爸爸妈妈”也不叫了,这说明他的语言发育是存在一定的障碍的;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表现出他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喜欢将东西排成一行,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等,喜欢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可以看出安安的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比较刻板;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叫他也不应也可以反应出安安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与社会行为障碍。根据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安安的症状正是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筛查儿童孤独症的ABC 量表确定安安是孤独症。 二、具体的治疗阶段 (一)治疗和教育训练 治疗孤独症患儿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治疗和训练的目是帮助患儿发展社交兴趣和交往技能,阻止种种令人不快的行为,帮助他们发展正常的行为和语言的理解及表达能力,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行为表现各异,我们对安安采取了“一对一”的治疗方法,为他提供个体化和结构化的教育。 首先我们根据安安的基本情况设计特定的教具、教材、训练目标,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第二,要把学的技能分成若干个细小的步骤,按固定的程序分步教会安安。要边教边做边鼓励。对期间安安可能出现的烦躁情绪如尖叫、攻击等行为要尽量理解,在这个行为出现前或即将发生时给予制止。当安安出现“期望行为”

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 2.注意 3.形象记忆 4.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 二、填空: (每个空1分,共30分〉 1.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在( )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实验的手段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 )中分离出来。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包括( )、〈〉和( );后者主要是从〈〉、( )和( - .)等方面反映出来。 3.幼儿的活动主要有( )、( )和( ),其中〈〉是主导活动。 4.注意不是〈〉的心理过程,但任何一种()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5.一个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对于一个多动的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 ) 观察、( )检查、( .)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学前儿童的好动当作多动来对待。 6. ( . )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也是个体与()保持平衡的保障。 7.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 )再( )然后是( )。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 到以其他客体为参照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 )示范。 8.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 )、( )三个基本环节。 9.言语是(. . )借助( )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三、解释心理现象:’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应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 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 2.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 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 了。()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4.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强、平衡、灵活型”。() 5.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 感……() 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3--5分钟,中 班幼儿可达到10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 2. ?学前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布卢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个 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一岁,20%; 四岁,50%; 八岁, 80%; 十二岁, 92%; 十七岁, 100%"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这段材料对我们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一共2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谈谈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及途径。 六、论述题: (2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前后有什么不同?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 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 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 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 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 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 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