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完整学习

糖尿病完整学习

糖尿病完整学习
糖尿病完整学习

糖尿病完整学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目录

一、糖尿病概况

二、糖尿病定义:什么是糖尿病

三、糖尿病分型:有哪些类型

(1)Ⅰ型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

(3)妊娠糖尿病

(4)特殊类型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正常状态

(2)空腹血糖受损

(3)糖耐量减低

(4)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危害)(1)典型症状

(2)并发症表现(急性、慢性)

六、糖尿病患病原因

七、高危人群

八、糖尿病的治疗

(1)原则

(2)治疗目标

(3)方案:“五架马车”

一、糖尿病概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目前影响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日益增高。

中国:截止2014年初公布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3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有亿,患病率达%,即9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糖尿病。称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世界:据国际糖尿病协会(IDF)发布最新版糖尿病手册,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亿人患有糖尿病,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2012年全球约150万人直接死于糖尿病,超过80%的糖尿病死亡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到2030 年糖尿病将成为全球第7项主要死亡原因。

二、糖尿病定义: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可致死、致残。

三、糖尿病分型:有哪些类型

(1)Ⅰ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致胰岛素缺乏,无胰岛素可用;(2)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

(3)妊娠糖尿病;

(4)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Ⅰ型糖尿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着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胰岛β细胞数量显着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着下降或缺失。

特点:

①没有胰岛素可以利用;

②约占所有类型病人的5-10%;

③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主要是在青少年中发生;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自身免疫系统摧毁肾脏的β细胞;

⑤有遗传联系;

⑥有较强的种族关联;

⑦有可能遭到病毒或是化学物质的侵害。

通常症状:

①高血糖症

②糖尿

③多尿

④烦渴

⑤贪吃

⑥体重减轻

⑦疲乏

⑧酮症酸偏高

治疗:

①需要胰岛素以维持生命;

②治疗计划,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营养,锻炼,教育,药物治疗,血糖自我监测)

(2)Ⅱ型糖尿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着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

特点:

①细胞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但是响应不正常;

②约占糖尿病人的90%;

③强烈的遗传关系;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⑤有种族的关系;

⑥肥胖病人尤其需要注意!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多见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

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有糖尿病家族史。

治疗:

①需要依据病人的情况来治疗;

②口服降糖药;

③可能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②治疗计划,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营养,锻炼,教育,药物治疗,血糖自我监测)

(3)妊娠糖尿病。

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被诊断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态。

2-4%的女性在怀孕后会发展为妊娠糖尿病,在怀孕后,血糖水平会恢复为正常。但大约有30-50%的人会在约15年后发展为糖尿病(如果体重肥胖则有60%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

(4)特殊类型糖尿病。

在不同水平上(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些高血糖状态,仅占%。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种类会逐渐增加。

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要诊断糖尿病,检查血液内的葡萄糖浓度是必需的。验尿只能辅助诊断糖尿病。尿内有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需排除由于肾糖阈降低所致的糖尿。糖尿病的确诊因不同国家或组织的要求而有不同。

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负荷)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中口服。

(1)正常状态:

空腹血糖:~L(餐后2小时应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

餐后2小时:≤ mmol/L。

(备注:所谓餐后2小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到2小时,不是从吃完算)

(2)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达~L。

空腹血糖受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阶段,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也许还可加一些口服降糖药)的话,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否则的话,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3)糖耐量减低:

餐后2小时后血糖在~L。

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者约有1/3在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有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并且积极预防。

(4)糖尿病:

若空腹血糖高于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L即为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危害)

(1)典型症状:

典型病例以“三多一少”为特征,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并常伴有软弱、乏力、皮肤瘙痒等现象。

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多尿: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消瘦(体重减少):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2)并发症表现(急性、慢性):

急性并发症:

由于短时间内胰岛素缺乏、严重感染、降糖药使用不当、血糖过高或过低等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

慢性并发症:

感染:

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糖尿病肾病: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心脏病变:

糖尿病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神经病变:

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眼部病变: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7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一般较肥胖,除缺乏运动、对盐的敏感性高等因素外,血液流变学指数亦增高,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六、糖尿病患病原因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糖尿病可由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易引起糖尿病的后天因素有久坐、缺少运动,肥胖,吸烟,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饮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应激状态等。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着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肾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的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着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有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8)吸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便性吸烟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致腹型肥胖增多及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和其他升糖激素释放增多。而儿茶酚胺是胰岛素作用的强效拮抗剂。

七、高危人群

有高血压病史、糖调节受损史、高血脂、糖尿病家庭史、巨大生活压力、肥胖、老龄、缺乏体力活动、既往有妊娠糖尿病史、分娩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等易患糖尿病。应定期医院进行检查。

八、糖尿病的治疗

(1)原则:

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

(2)治疗目标:

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

(3)方案:“五架马车”:

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检测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健康教育与心理改善、药物改善、饮食改善、运动改善和血糖监测形象地称为糖尿病改善的五驾马车,正确驾御五驾马车就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稳定,结合减少吸烟、饮酒、纠正高血脂等其他有害因素,就能有效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享受健康人生。

糖尿病教育:了解疾病的知识

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而大部分岁月则是糖尿病患者自己或家人照顾自己,因此患者及其亲属接受必要的糖尿病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3. 2药物改善:掌握正确的药物改善方法

药物改善包括口服药物改善和胰岛素改善,但是血糖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平稳,不要忽高忽低,避免大的波动,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并发症的控制和提前防止。

3. 3饮食改善:拥有正确健康的饮食计划

饮食改善是糖尿病改善的基础。重点是限制饮食中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减轻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3. 4运动改善:保持身心健康

运动除了能锻炼身体、增添生活乐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控制血糖,除注意尽量有规律外,还需掌握与饮食、药物改善保持平衡。3. 5病情监测:随时掌握病情

血糖监测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重要意义。糖尿病的改善目的是控制血糖稳定、防止并发症,没有血糖监测,所有改善将只有在黑暗中摸索,因为你无法知道血糖是否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2T15:55:00.0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余子英[导读]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护理对策。 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采取认知功能调查分析,随后进行相对应的优质护理方案,对照组仅接受普通糖尿病护理。对比(1)两组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2)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为84.5±9.2分、72.3±8.5分,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我国2 型糖尿病人数不断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带来的严重威胁,通过详细了解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存在的错误认为,对提高糖尿病基本知识,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护理糖尿病作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进行药物、饮食等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低,造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迟迟不能达标,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出现,形成饮食、血糖、心理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1]。有学者指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能力,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2]。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探讨优质护理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集近几年我院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6.3±8.5岁、男28例,女22例)、(55.7±9.1岁、男29例、女21例),两组性别,年龄无差异。 1.2 护理方法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普通糖尿病护理。 1.2.1 认知功能调查分析在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服用药物的规律情况。询问患者以往是否有:①不按处方配药;②漏服、服药太少;③不按医嘱用药。结果发现50例患者中有12例以往有不按规律服用药物,17例患者有遗忘服用药物现象,有9例患者不按医生医嘱进行门诊随访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现象。 1.2.2 疾病教育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糖尿病的病因、危害、预后、治疗方法与患者沟通,目的为了让患者能自我识别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防的方法,使糖尿病患者纠正在服用药物时的错误认识。众多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程度存在很大关系,因此要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选择适合患者学习的图片、书籍、报纸、宣传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糖尿病,掌握基本特点[3]。 1.2.3 药物护理护士了解患者生活规律的同时,安排患者下次就医时间,对于出门困难行走不便的患者,护士可以将门诊医生电话告知患者,同时将医生排班表发放给患者,让患者得到主治医师的就诊电话,这样才能为规律治疗打下基础[4]。尽量选择长效剂和缓释剂,以减少患者服药次数,避免漏服现象,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可以给患者发放药盒,通过药盒中的不同格子,让患者掌握服药时间和种类。 1.2.4 胰岛素治疗患者的护理大多数患者对胰岛素泵存在顾虑,认为自己是新科技的实验品,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士应耐心讲解胰岛素泵治疗的方便性和优越性[5]。 1.2.5心理支持患者进入医院后,护士主动发现患者需要,要服务于患者开口前,如心理安慰、口头疏导、行为动作等方式安抚患者紧张情绪。保证房间安静,不能歧视患者,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6]。 1.2.6 饮食护理(1)科室成立饮食干预小组,对患者进行集体教育。(2)护士帮助患者计算出理想体重,估算每日所需总能量,列出一周食谱和总热量。(3)掌握配餐原则、热能及营养计算、制作膳食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根据不同病情,个体化具体指导,在住院期间不得随意服用医嘱意外的其他食物[7]。 1.3 观察指标对比(1)两组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2)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3.1 糖尿病疾病知识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糖尿病疾病知识问卷,问卷内容含50题基础糖尿病相关知识问题,主要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饮食教育、运动教育出发,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数据录入 EXECEL中,经过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 19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为84.5±9.2分、72.3±8.5分,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糖尿病与认知障碍关系综述

综述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组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有关的以高血糖为特征代谢疾病群,同时存在脂肪、蛋白代谢紊乱。病因未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均可能参与其发病,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在此就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 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P)等微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 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100gm以下的毛细血管网。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2型糖尿病病人DMAP的典型改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病变分布非常广泛,以眼底、肾小球、神经等为主,此外还包括皮肤等,最终导致多脏器损害。2型糖尿病病人DMAP起病隐匿,尤其是DR,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在DMAP患者中DR约34.3%,DN约33.6%,DNP 约60.3%[2],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与其DMAP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其病程越长,DMAP的发生率越高[3,4]。各种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2.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很重的负担。临床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5],与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均有密切联系[6]。目前,关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十分有限。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引发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核心为脑神经元受损、缺失和功能下调。而影响糖尿病脑神经元功能的可能机制有脑血管因素、代谢失调、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细胞存活传导信息通路的障碍、神经细胞凋亡等。[7] (1) 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降低 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与生物体学习和记忆过程密切相关。LTP 和长时程抑制(LTD)则被认为是反映了突触水平上的信息贮存过程,初步沟通了神经细胞可塑性变化与整体的学习记忆行为之间的关系[8]。实验发现糖尿病大鼠海马CAl区高频刺激后引起的突触增强效应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突触增强能力明显减退[9]。糖尿病大鼠海马CAl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

糖尿病的正确认知

糖尿病的正确认知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半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 所以,糖尿病的认知会有很多误区。 一、因为是慢性高血糖,起初并无自觉、自知症状,当然,我们绝大多数的了解是 糖尿病又称消渴症,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其实临床中发现大量的病人隐匿糖尿病好几年,是没有这些典型症状的。仅是 因为某一次手术在常规术前检查时筛查出糖尿病,但客观的情况可能是己经发 病两三年了,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二、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长期的慢性高血糖会导致全身的并发症,简单地讲 就是血液流经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用于糖尿病本身控制的费用远远低 于并发症的治疗费用。 三、出现治疗疾病本身的费用远低于治疗疾病引起并发症的费用的原因,归根结底 是病人的自我认知不足,没有能够坚持正确、积极的治疗方案,以至于时间的 累加就带来了并发症的累加。尤其是出现一些不可逆病变时,就已经远超出了 糖尿病本身的范畴了。 四、发病之初,非常重视,认真学习了一些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且积极配合治疗。 日子久了,就麻痹了。感觉糖尿病其实并不吓人。就可以放松要求,直到有一 天因为并发症再次入院才意识到自己不负责任。甚至是都无法认识到自我原导 致的结果。 五、也有这样一部分患者,得知发病后,一直无法做到客观,平静的对待。觉得前 途一片晦暗,对于治疗缺乏信心,严重的甚至到抑郁的地步(抑郁往往让医生 都无法查觉)也直接影响了本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焦虑情绪是正常,抑郁 绝对是病态。所以,心态很重要。 六、还有就是听信虚假宣传,经常听到某某医院可以手术根治糖尿病,某某新药的 靶向作用机制,能够让糖尿病患者摆脱药物依赖等等让人激动不己的好消息。 至目前为止,糖尿病仍是不治之症,因为糖尿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并没有真正换 出来。谈根治就是笑话。谁可以治愈糖尿病,一定拿诺贝尔奖了。早就家喻户 晓了。手术治疗糖尿病目前为止针对少部分肥胖的患者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甚 至可以做到停药很久,仅靠饮食,锻炼就可以基本保持正常生活状态。但是成 功的病例仍然很少。而且,这还需要长期随访才能证明真正是有效的。 七、迷信特效药,迷信偏方。糖尿病到目前为止就是不治之症,也就不存在所谓的 特效药了,偏方更是弊大于利,中间蕴含多少潜在风险,请慎重。糖尿病治疗 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讲都是很个性的,不要指望一药医百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不一,治疗方案也呈现出很多区别。到正规医院,找内分泌专业的医生作科学 地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八、盲目抵抗胰岛素,糖尿病治疗是一个立体的工程。饮食控制、适量锻炼、口服 药、胰岛素、甚至手术均是不同的治疗手段。糖尿病为我们所知(一知半解) 时间并不短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糖尿病治疗当中的胰岛素治疗仍存在相 当广泛的人群误解。认为使用胰岛素意味着病情加重,恐惧心理抵制胰岛素; 认为胰岛素存在依赖性,越晚用越好,不然成瘾就完蛋了;对于现在的胰岛素 治疗的认识停留在若干年前,注射疼痛、打针麻烦最为常见。胰岛素同口服药, 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一样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手段。而且胰岛素治疗是目前

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因素。方法以T2DM患者280例和非T2DM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A组,252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B 组,232例)。分别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80例T2DM患者中,合并MCI者188例,认知功能正常者92例,并对T2DM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糖尿病、收缩压升高是MCI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文化程度则是MCI的保护因素;②血糖控制的情况和微血管的积分是T2DM患者MCI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文化程度是T2DM 患者MC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利于改善认知功能;②T2DM是影响MCI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标签: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 近些年来,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症状典型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对容易诊断,但难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所以,加强对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对延缓认知功能减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论证2型糖尿病(T2DM)和MCI的关系以及可影响MCI的相关因素,为MC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进行住院治疗的280例T2DM患者和204例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T2DM的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分型标准。MCI的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第4版(DSM-IV),将上述受检者分为A、B组两组,A组为MCI患者,共252例,男164例,女88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68.3± 2.5)岁,病程为1~9年,平均(4.8±1.1)年;B组为认知功能正常者,共232例,男140例,女92例,年龄为61~77岁,平均年龄(67.9±2.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差异,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具有下列之一者均排除入组:脑血管病史;近2w内服用过降脂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糖皮质激素;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有诊断明确的外伤、脱髓鞘改变、肿瘤、一氧化碳中毒、感染及其他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和病史等;有严重的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等昏迷史;有精神疾病者;有酒精依赖病史。 1.2方法本组全部研究对象均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系统的内科查体、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敏感指数、糖耐量试验、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高脂血症分型:总胆固醇(TC)>5.2 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1.9mmol/L。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的筛查:①糖尿病肾病:>2次尿清蛋白排泄率>20ug/min;②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通过眼底造影证实;③糖尿病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有哪些导语: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与增加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并指出尤其患者的执行力和注意力受到影响。这种模式与有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患者中所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与增加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并指出尤其患者的执行力和注意力受到影响。这种模式与有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患者中所观察到的认知障碍不同,此研究对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系提出质疑。 以往研究始终显示,糖尿病与认知功能衰退之间存在关联。无论1型和2型糖尿病都与心理速度和心理灵活性下降相关;2型糖尿病还与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有关。但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是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还不太清楚。 这项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旨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与正常人群及有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人群的认识能力进行比较。研究评估了糖尿病门诊患者的认知功能。受试者首先接受一个简单的记忆筛查,然后在西奈山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ADRC)接受全面的记忆力评估。采用国家阿尔茨海默病协调中心(NACC)统一数据集对受试者的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流畅程度和执行力进行评估。同时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检。由一个神经心理学医师和老年精神科医师团队通过这些结果给予患者一个特定的认知诊断。将受试者与正常对照者和来自ADRC数据库中健忘型(a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共确认入组30例患者,年龄(64.47.4)岁。相较于认知功能正常的人群,糖尿病患者在神经心理测试上的表现显着较差。但在校正了年龄和教育程度后,这些结果的差异不再存在。不过,糖尿病患者继续呈现出执行力和注意力(p 《0.05)测试上的欠缺。相较于aMCI患者,糖尿病患者在记忆力任务方面完成较好,但其他方面相似(p《0.05)。 生活知识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