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氧嘧啶

四氧嘧啶

四氧嘧啶
四氧嘧啶

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不同给药方式比较

何依珊刘鸥飞 1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郑州市 450052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两种给药方式对四氧嘧啶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为制造稳定的大鼠糖尿病模型提供一种最佳选择。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大鼠分两次注射2%四氧嘧啶注射液,第一天120mg/kg,第二天100mg/kg;B组大鼠一次注射200mg/kg2%四氧嘧啶。造模七天后分别测各组大鼠血糖浓度。结果 A组大鼠造模成功25只,成功率62.5%,死亡4只,死亡率10%;B组大鼠造模成功17只,成功率42.5%,死亡9只,死亡率22.5%。两组大鼠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分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模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是四氧嘧啶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给药方式

由于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与人类Ⅰ型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类似,故四氧嘧啶是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产生超氧自由基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 细胞,使细胞内DNA 损伤,同时激活多聚ADP 核糖体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辅酶Ⅰ含量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导致mRNA 功能受损,引起细胞死亡,导致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及高血糖产生,形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本文主要探讨四氧嘧啶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大鼠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致糖尿病模型差异,旨在为制造稳定的大鼠糖尿病模型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80 只,清洁级,体重190-220g,购自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1.1.2 试剂四氧嘧啶(alloxan,ALX,美国Sigma公司)使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2%浓度。

1.1.3 仪器 One2touch血糖仪(稳豪型)和血糖试纸(产品型号 HEA-215 25针+25片),美国强生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分组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造模前两组均禁食12h。

1.2.2 造模方法 A组:腹腔注射,第一天120mg/kg ,第二天100mg/kg;B组:一次腹腔注射200mg/kg。造模后在日照时间10h 以上的阳光充足的条件下饲养一周。

1.2.3 血糖测定造模一周后,大鼠眼眶静脉取血,按血糖仪说明书的方法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

1.2.4 造模成功指标上法测定的血糖浓度高于9.99 mmol/L[2], 为造模成功的Ⅰ型糖尿病大鼠。

1.3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软件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腹腔注射2%浓度四氧嘧啶后,大部分大鼠在24~48h后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呆滞、皮毛松散、体重下降等症状,小部分死亡。A组大鼠造模成功25只,成功率62.5%,死亡4只,死亡率10%;B组大鼠造模成功17只,成功率42.5%,死亡9

只,死亡率22.5%。两组大鼠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见表1。

表1、两组造模成功率及死亡率比较

组别大鼠(只)造模成功

只数成功率(%)

死亡

只数死亡率(%)

A组40 25 62.5% 4 10%

B组40 17 42.5% 9 22.5%

P P<0.05 P<0.05

3、讨论

随着临床上Ⅰ型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研究Ⅰ型糖尿病的治疗和研究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也随之增多。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 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在试验中最常用,最经济【3】。因此,研究建立较为规范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普遍的意义【4】。

目前许多参考文献对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的方法提供不同的资料,本实验仅对不同注射方式和剂量四氧嘧啶对大鼠糖尿病制备的影响加以研究。研究表明,分次小剂量注射四氧嘧啶比一次大剂量注射成功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因此,分次小剂量注射在使用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中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华虎,袁菊芳,李敏,等.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模型效果的性别差异[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1):19-22

[2] 古筱茹.不同剂量四氧嘧啶皮下注射对大鼠糖尿病模型稳定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53

[3] 李妮,周微雅,钟玫,等.四氧嘧啶制作家兔糖尿病模型的观察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8,1(1):5-7

[4] 杨明华,杨苏蓓,柴可夫,等.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造模条件优化及稳定性考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213-216

年产100吨2申请备案情况说明

年产100吨2-噻吩乙酰氯实验装置项目 申请备案的情况说明 夏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丘凯瑞达化工有限公司,本着拉动地方经济、推动当地就业、造福一方百姓为原则,投资兴建年产100吨2—噻吩乙酰氯实验装置项目,特向夏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说明情况: 一、项目名称:100吨/年2-噻吩乙酰氯 二、主办单位:商丘凯瑞达化工有限公司 三、申请备案理由 1、商丘凯瑞迏化工有限公司于2005年1月注册,2008年获得环评手续并得到验收。 2、100吨/年2-噻吩乙酰氯项目得到县政府的口头承诺,负责办理环评、安平、水、电、地手续。 3、100吨/年2-噻吩乙酰氯项目属于医药中间体项目,科技技术含量高,属于国家允许建设的项目,我单位已于2011年11月在发改委备案,2011年12月获准。 4、国内目前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有江苏昆山捷普瑞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昆山市淀山湖镇红星村)、浙江台州利民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台州市临海涌泉镇),他们两家均采用重金属盐催化工艺,收率低,重金属盐污染严重,我们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实现了无重金属盐催化,几乎没有污染,少部分废水废气我公司已经上马了处理设备设施,到目前为止全部达标排放。

5、该项目浙江大学小试,我单位中试放大一举成功,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2014年6月获国家发明专利。 6、2-噻吩乙酰氯是头孢西丁钠、头孢噻吩钠的中间体,国际国内总需求量1000吨左右,由于技术壁垒国际国内总产量500吨左右,产能严重不平衡,我公司集中所有研发人员通过艰苦努力,已经打破技术壁垒,产品质量、收率均居世界第一。市场前景十分乐观,100吨产品就可以实现近50000万元的销售收入,每年为我们河南省可创税收近800万元。 7、该项目在原化工企业厂址内改扩建 四、申请备案依据 1、我公司在2011年12月23日就获得了你委颁发的“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项目编号:豫商夏邑工【2011】00065 2、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的通知》豫环文【2013】239号,省辖市审批第二条,石化化工,规定省级审批目录以外的其他石化化工项目:有省、省辖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首续、不在环境敏感区的小试规模的化工实验装置项目,可以备案。 3、我公司在2011年12月23日就获得了你委颁发的“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后,在未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就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次年4月建成投产。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根据行政处罚依据:“属于国家允许建设的项目”对我公司环境违法行为作出处理: (1)、责令立即停止生产。

呋喃、噻吩和吡咯 结构与芳香性

呋喃、噻吩和吡咯→ 结构与芳香性 结构与芳香性性质衍生物呋喃、噻吩与吡咯结构相似,都是由一个杂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结合构成的化合物。从结 构上它们可以看做是由O、S、NH分别取代了1,3-环戊二烯(也称为茂)分子中的CH后得到的化合物。但从化学性质上看,它们与环戊二烯并无多少相似之处,倒是与苯非常类似。例如,呋喃、噻吩、吡咯这三个化合物都非常容易在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不太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这说明用上述三个结构来代表这三个化合物存在着某种片面性。 按照杂化理论的观点,呋喃、噻吩、吡咯分子 中四个碳原子和一个杂原子间都以sp杂化轨道 形成σ键,并处于同一平面上,每一个原子都剩 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其中碳原子的p轨道上 各有一个电子,杂原子的p轨道上有两个电子)。 这五个p轨道彼此平行,并相互侧面重叠形成一个 五轨道六电子的环状共轭大π键,π电子云分布 于环平面的上方与下方(见图16-1),其π电子 数符合休克尔的4n+2规则(n=1)。这三个化合物 所形成的共轭体系与苯非常相似,所以它们都具有 类似的芳香性。 但是,这三个化合物所形成的共轭体系与苯并不完全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处:

(1)键长平均化程度不一样。苯的成环原子种类相同,电负性一样,键长完全平均化(六个碳碳键的键长均为140pm),其电子离域程度大,π电子在环上的分布也是完全均匀的。这三个化合物都有杂原子参与成环,由于成环原子电负性的差异,使得它们分子键长平均化的程度不如苯,电子离域的程度也比苯小,π电子在各杂环上的分布也不是很均匀,所以呋喃、噻吩、吡咯的芳香性都比苯弱。三种杂环分子中共价键的长度如下: 另外,由于这三个杂环所含杂原子的电负性也各不相同,各环系中电子云密度的分布也不一样,所以它们之间的芳香性有差异。氧是三个杂原子中电负性最大的,呋喃环π电子的离域程度相对较小,所以其芳香性最差;硫的电负性小于氧和氮,与碳接近,噻吩环上的电子云分布比较均匀,π电子离域程度较大,因此其芳香性最强,与苯差不多;氮的电负性介于氧和硫之间,吡咯环的芳香性也介于呋喃和噻吩之间。这三种杂环化合物芳香性强弱顺序如下: (2)环上平均π电子云密度大小不一样。苯分子形成的是一个六轨道六π电子的等电子共轭体系,而三种杂环形成的是五轨道六π电子的多电子共轭体系,其环上平均π电子云密度要比苯大,因此被称作多π芳杂环。它们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都比苯高。

噻吩 嘧啶 吲哚性质对比

(1)水溶性。呋喃、噻吩、吡咯分子中杂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因参与组成环状共轭体系,失去或减弱了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可能性,致使它们都较难溶于水。但吡咯因氮原子上的 氢还可与水形成氢键,故水溶性稍大。三者水溶性顺序为:吡咯(1∶17)>呋喃(1∶35)>噻吩(1∶700)。 (2)环的稳定性。呋喃、吡咯对氧化剂(甚至空气中的氧)不稳定,特别是呋喃可被氧化开环生成树脂状物;噻吩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但在强氧化剂,如硝酸的作用下也可开环。三种杂环化合物对碱都稳定,对酸的稳定性则不同。噻吩对酸比较稳定,吡咯与浓酸 作用可聚合成树脂状物,呋喃对酸很不稳定,稀酸就可使环破坏,生成不稳定的二醛,并 聚合成树脂状物。这是因为杂原子参与环系共轭的电子对能不同程度地与质子结合,从而 部分地破坏了环状大π键,导致环的稳定性下降。 (3)酸碱性。三个化合物中,噻吩和呋喃既无酸性,也无碱性;吡咯从结构上看是一个仲胺,应具有碱性,但由于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构成环状大π键,削弱了它与质子 的结合能力,因此吡咯的碱性极弱(p K=0.4),比一般脂肪仲胺(p K≈10)的碱性弱 得多,它不能与酸形成稳定的盐,可以认为无碱性。另由于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 环系的共轭,致使其电子云密度相对减小,氮原子上的氢能以质子的形式离解,所以吡咯 显弱酸性(p K=17.5)。它可以看成是一种比苯酚酸性更弱的弱酸,能与固体氢氧化钾 作用生成盐,即吡咯钾。 这个钾盐不稳定,相对容易水解,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与许多试剂反应,生成一 系列氮取代产物。例如: 吡咯的氢化产物──四氢吡咯不含有芳香共轭体系,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与质子结合,因此碱性大大增加,与一般脂肪仲胺碱性相当。

Ⅱ型糖尿病模型

Ⅱ型糖尿病模型:高糖高脂喂养1~2个月的大鼠,再加小剂量一次腹腔注射STZ,剂量在25~40mg/Kg或参考文献(鼠均重不同,本剂量以200克均重为例)。 柠檬酸(FW:210.14)2.1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A液。 柠檬酸钠(FW:294.10)2.94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B液。 链脲佐菌素配制液 用时将A、B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32也有按1:1的),PH计测定ph值,调节ph=4.2-4.5,即是所需配置STZ的柠檬酸缓冲液。 注射时用柠檬酸缓冲液以1%的浓度溶解STZ,按空腹体重注射相应的STZ,在30分钟内注射完毕。★STZ容易失活,STZ快速称取后仍要求干燥避光,推荐用干燥铝箔(或锡箔)纸。 禁食12小时以上(一般过夜禁食,不禁水)。禁食的时间越长,STZ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力越明显,即药效越高。所以相对禁食时间延长,可以降低STZ的用量。尾部注射即静脉注射,药物利用率较高,同比腹腔注射,可以节省药量,缺点是操作起来不如腹腔注射方便。 过夜禁食后称重,按大鼠总重量比称取STZ,放一干燥灭菌瓶内,外用锡纸包好,将柠檬酸缓冲液及装STZ的瓶子置冰浴,一起带到动物房,如果注射操作技术不熟练,应两组交替注射,建议分组溶解STZ,比如10只或15只鼠/组。推注的速度快,更容易形成高血糖,推注的速度慢,相对的危险性较低,但也不容易成模,常规操作中多要求快速注射。当然,STZ 的剂量是决定血糖高低的主要因素。 死鼠问题的解决 鼠的个体差别和空腹(低血糖)抵抗力的差异而致死亡率的不同,开始死亡率高可能主要是血糖突然升高,鼠不适应,或发生了DKA(即酮症酸中毒)。 首先,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饮水量不足容易导致死鼠); 其次,高血糖和低血糖都会造成死鼠,避免死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或暂时补糖,两种途径:1、常见为血糖过高。补胰岛素法,补一些中效胰岛素。例如给诺和灵n或NPH(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每次2--3个单位,过了3-5天,大鼠一般死亡率就低了;2、补糖法,禁食后的鼠,注射的时候已经处于低血糖状态,造模4小时后腹腔注射百分之20的葡萄糖,可避免因注射时血糖过低死鼠; 再次,防止动物自相残杀。食物缺乏和供水不足的情况下,会互相厮杀、啃食同类,所以食物和饮水要供应充足,最好是两路供应; 最后,防止感染。糖尿病大鼠尿量多,垫料潮湿,需要勤换垫料,所以糖尿病大鼠较其他大鼠容易出现感染,特别是泌尿道感染和腹腔感染。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及采血测血糖等侵入性操作前后,要注意消毒工作。如每次采血测血糖后可用四环素(或金霉素眼药膏)局部涂抹处理伤口预防感染。 模型不达标者,三天后补注STZ(以10mg-20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也很容易成模,或让血糖恢复正常后再常规剂量注射;但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往往是恢复到正常状态下重新造模。保存方法 2-8℃,干燥避光保存。(注:本品易潮解,如需反复取量过程中,应避免接触其受水受潮,受潮后30分钟后失效,这和注射时要求其快速注射是一个道理,即其水溶液不稳定)。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机体组织毒性相对较小,动物存活率高,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药物。

新型噻吩并吡啶类P2Y_(12)受体拮抗剂DV-127的抗血小板作用研究

新型噻吩并吡啶类P2Y_(12)受体拮抗剂DV-127的抗血小板作用 研究 噻吩并吡啶类P2Y12受体拮抗剂是抗血小板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该类药物主要包括第一代噻氯匹定,第二代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PCI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被临床指南广泛推荐。然而,氯吡格雷治疗仍存在许多弊端,如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用药后未产生抗血小板效果即“氯吡格雷抵抗”,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时可能会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等。 第三代普拉格雷,临床应用显示:比起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作用增强,但造成出血事件的风险却明显偏高。本课题以氯吡格雷为基本模型,利用氘代原理和2位基团改变技术,对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一系列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以期找到既能发挥药效又能降低毒副作用的新药。 我们在前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发现DV-127具有较好的药动学优势,因此我们对DV-127的抗血小板作用与潜在肝脏毒性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结果如下:第一部分:DV-127抗凝血作用初步分析。实验动物为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0.5%CMC-Na)、DV-127低剂量组(0.4mg/Kg)、DV-127中剂量组(0.8mg/Kg)、DV-127高剂量组(1.6mg/Kg)、氯吡格雷组(15mg/Kg)。 毛细玻管法测定DV-127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溶媒组(102.00±25.29s)比较,DV-127中、高剂量组(201.00±42.54s、219.00±53.01s),氯吡格雷组(189.00±49.09s)均显著延长了凝血时间(P≤0.01)。断尾法测定DV-127对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溶媒组(840.00±262.29s)比较,DV-127低、中剂量组(1095.00±335.93s、1164.00±282.06s)无显著性差异

Arndt-Eistert合成

有机人名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Arndt-Eistert合成【摘要】阿恩特-艾斯特尔特合成是用德国化学家弗里茨·阿恩特(Fritz Arndt,1885年-1969年)和贝恩德米·艾斯特尔特(Bernd Eistert,1902年-1978年)两人的名字命名的一个人名反应。是一类羧酸的同系化反应,能将一个酸转变成它的高一级同系物或转变成同系列酸的衍生物,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增长羧酸碳链的合成方法,在化学中有很广的应用。 【关键词】酰氯;重氮甲烷;重氮酮;反应机理;碳链加长;应用 ABSTRACT The Arndt - Esther Stewart synthesis is the German chemist Fritz Arndt (Fritz Arndt, -1969, 1885) and Bain Suleyman ? Esther Stewart (Bernd Eistert, 1902 -1978years) both named after a person's name reaction. Homologation reactions are a class of carboxylic acids, and capable of an acid into its high level homologues or converted into the acid derivative of the same series, is also a very useful synthetic method of the growth of a carboxylic acid carbon chain, Have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chemical. KEY WORDS Chloride; Diazomethane; Diazoketone; Reaction Mechanism; Carbon chain length; Application 在多达上百种的人名反应中,德国化学家弗里茨·阿恩特和贝恩德米·艾斯特尔特的这个人名反应在化学界中着实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化学反应,在这个反应中,能将酸类化合物变成酯、酰胺等等衍生类物质,在这反应中,他们在Wolff 重排反应的基础上发现了碳链的增长与利用,这才是一个化学界上的大突破,因为此反应可以用来增长C原子的数目,解决了一个化学界中的难题,故此反应的应用也在逐步扩大,在化学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参考过一些研究论文,以此基础来研究的反应挺多的,如利用重氮甲烷为重氮化试剂,以非天然N—Fmoc—

四氧嘧啶建模

四氧嘧啶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本实验主要通过建立四氧嘧啶致大鼠糖尿病模型,为制造稳定的大鼠糖尿病模型提供一种最佳选择,从而找到最合适的面粉配比方法,探讨糖尿病人的专用面粉组成。 原理 随着临床上Ⅰ型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研究Ⅰ型糖尿病的治疗和研究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也随之增多。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 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在试验中最常用,最经济。因此,研究建立较为规范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普遍的意义。 由于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与人类Ⅰ型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类似,故四氧嘧啶是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产生超氧自由基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 细胞,使细胞内DNA 损伤,同时激活多聚ADP 核糖体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辅酶Ⅰ含量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导致mRNA 功能受损,引起细胞死亡,导致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及高血糖产生,形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研究表明,分次小剂量注射四氧嘧啶比一次大剂量注射成功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因此,分次本实验使用小剂量注射在使用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 具体操作: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 实验动物雄性SD(Wistar)大鼠120 只,清洁级,体重190-220g, 2 试剂四氧嘧啶使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2%(5%)浓度;生理盐水 3 仪器血糖仪和血糖试纸。 1.2 方法 1 实验准备将120只大鼠饲养(条件为普通级,自由饮水,除实验应激外无其他不良刺激)三天后,禁食12h。 2 分组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前5组为实验组,后一组为对照组,并进行预实验 3.造模方法:实验组分别按照140mg/kg,160mg/kg,180mg/kg,200mg/kg,220mg/kg 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一天注射总量的55% ,第二天注射总量的45%注射完后恢复进食。造模后在日照时间10h 以上的阳光充足的条件下饲养5天。注意观察和记录大鼠的精神状态,体重,饮水量,食量以及大小便情况。 4. 血糖测定造模5天后,大鼠尾部静脉取血(取血前禁食12小时),按血糖仪说明书的方法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 5. 造模成功指标上法测定的血糖浓度高于11 mmol/L[2], 为造模成功的Ⅰ型糖尿病大鼠。 1.3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软件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3、讨论 四氧嘧啶和STZ的比较

新型导电聚合物

新型导电聚合物/磁性复合物的性能概论 摘要论述了导电聚合物的结构及其特征以及导电聚合物的分类及其导电机理,并论述了近年来导电聚合物/磁性复合物的磁性能、导电性能、吸波性能、光电性能及聚苯胺等新型复合物的研究现状、导电聚合物/磁性复合物等有发展潜力的新应用领域。 关键词聚合物磁性导电复合物聚苯胺导电聚合物又称导电高分子,是指通过掺杂等手段,能使得电导率在半导体和导体范围内的聚合物。通常指本征导电聚合物,这一类聚合物主链上含有交替的单键和双键,从而形成了大的共轭π体系。π电子的流动产生了导电的可能性。 没有经过掺杂处理的导电聚合物电导率很低,属于绝缘体。其原因在于导电聚合物的能隙很宽(一维半导体的不稳定性),室温下反键轨道(空带)基本没有电子。但经过氧化掺杂(使主链失去电子)或还原掺杂(使主链得到电子),在原来的能隙产生新的极化子、双极化子或孤子能级,其电导率能上升到10~10000 S/cm2,达到半导体或导体的电导率范围。

导电聚合物分子结构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驻波大学的化学教授白川英树等在高催化剂浓度条件下通过碘掺杂合成了具有金属光泽的高顺式聚乙炔薄膜,带动了导电聚合物在科学领域的研究。典型的导电聚合物有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和它们的衍生物。导电聚合物拥有金属的电子、电器及光学性能,并且具有传统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和力学性能。近几年导电聚合物被用作电磁屏蔽、静电消散材料和电子包装材料,以及用作制备蒸汽传感器材料。无机磁性材料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磁性材料,对用于微波雷达、通信系统、电机与集成电感器等方面,而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无机材料主要是铁氧体类物质。 在导电聚合物和磁性材料成熟的情形下,人们对即导电又导磁的功能材料的兴趣越来越大,因为它们可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电池、电化学显示设备、分子电子领域、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和传感器等。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传统的方法是直接高分子聚合。 导电聚合物都具有长程π电子主链结构。π键与反键之间能隙差小,接近无极半导体,因此共轭聚合物大都表现出半导体的性质;共

第11章 杂环化合物答案

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1-1 命名下列化合物: (1)2-氯呋喃(2)2-乙酰噻吩(3)5-甲基咪唑(4)3-吡啶甲酸(5)5-氨基-2-羟基嘧啶(6)5-羟基吲哚(7)6-甲基-2-羟基嘌呤(9)8-羟基喹啉思考题11-2吡咯、呋喃、噻吩的硝化、磺化反应能否在强酸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吡咯、呋喃、噻吩对酸不稳定,容易开环发生聚合反应。 思考题11-3吡咯与乙酸酐反应不形成N-乙酰基吡咯,而形成α-乙酰基吡咯,为什么? 答: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很容易进行。这是由于环上五个原子共有六个π电子,故π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比苯环大。换句话说,吡咯环上的杂原子N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能使杂环活化。所以,在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速度比苯环快的多。 思考题11-4比较苯、吡咯、吡啶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并解释之。 答:吡咯>苯>吡啶。因为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很容易进行。吡咯环上的杂原子N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能使杂环活化。所以,在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速度比苯环快的多。而吡啶亲电取代反应很难进行。这是由于环上六个原子共有六个π电子,吡啶环中氮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使电子云会偏向氮原子,使得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苯环小,称为缺电子的芳杂环或者少电子的芳杂环。所以吡啶的化学性质比苯更钝化,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更困难。 思考题11-5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 答:二甲胺> 甲胺> 氨> 苯胺> 吡咯 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2-甲基呋喃(2)2,3,4,5-四碘吡咯(3)4-甲基-2-硝基吡咯 (4)3-噻吩磺酸(5)2-呋喃甲醛(糠醛)(6)3-吡啶甲酰胺 (7)N-甲基咪唑(8)8-羟基喹啉(9)2-乙基-4-羟基噻唑 (10)2-甲基-5-氨基嘧啶(11)8-甲基-6-羟基嘌呤(12)3-羟基吲哚 2.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递增的顺序排列: (1)乙胺>氨> 吡啶> 苯胺> 吡咯 (2)六氢吡啶> 吡啶> 嘧啶> 吡咯

噻吩

噻吩(Thiophene),系统名1-硫杂-2,4-环戊二烯,CAS号110-02-1。从结构式上看,噻吩是一种杂环化合物,也是一种硫醚。分子式C4H4S,分子量84.14。熔点-38℃,沸点84℃,密度1.051g/cm3。在常温下,噻吩是一种无色、有恶臭、能催泪的液体。噻吩天然存在于石油中,含量可高达数个百分点。工业上,用于乙基醇类的变性。和 呋喃一样,噻吩是芳香性的。硫原子2对孤电子中的一对与2个双键共轭,形成离域 Π键。噻吩的芳香性仅略弱于苯。 噻吩噻吩(thiophene),含有一个硫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式C4H4S。存 在于煤焦油和页岩油中;由煤焦油分馏得到的粗苯和粗萘中,粗苯中含约0.5%。无色、有难闻的臭味的液体。熔点-38.2℃,沸点84.2℃,相对密度1.0649(20/4℃)。由于它的沸点为84℃,与苯接近,很难用蒸馏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噻吩具有芳香性,与苯相似,比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取代在 2位上。噻吩2位上的氢也很容易被金属取代,生成汞和钠等的衍生物。噻吩环系对 氧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例如,烷基取代的噻吩氧化后可以形成噻吩羧酸。用金属 钠在液氨和甲醇溶液内还原噻吩,可得二氢噻吩,以及某些开环化合物。用催化氢化 法还原噻吩,可得四氢噻吩。工业上噻吩用丁烷与硫作用制取。实验室中噻吩用1,4-二羰基化合物与三硫化二磷反应制取。乙酰基丁酮与硫化磷反应,能生成2,5-二甲基噻吩。噻吩在许多场合可代替苯,用作制取染料和塑料的原料,但由于性质较为活泼,一般不如由苯制造出来的产品性质优良。噻吩也可用作溶剂。 中文名称:噻吩[1] 中文别名:硫茂;硫杂茂;硫代呋喃;硫杂环戌二烯;硫杂环戊二烯 英文名称:Thiophene 英文别名:Thiophene-2,5-d2; sulfur metalloCene branched clutter; furan Cyclopentadiene thia; CAS No.: 110-02-1 EINECS号: 203-729-4[2] 编辑本段理化特性分子式:C4 H4 S分子量:84.13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苯的气味 Ph值:熔点(℃):一38.3℃ 相对密度(水=1):1.06沸点(℃):84.2

大鼠二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大鼠二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方法讨论 专业:药理班级:六班姓名:刘畅学号:150517 摘要: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估计,现在全球约%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该病患者人数预计会上升至亿。在2013年,全球约有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调查统计人数为亿。糖尿病导致约510万人死亡,平均大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2012年1月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因此,为治疗糖尿病建立简单、稳定、经济的动物模型非常重要。因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90%以上,本文主要综合讨论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注意事项。得出结果为:使用体重在190g~240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通过连续两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并辅以去抗氧化剂处理,合理饲养并通过尾静脉采血方法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较理想。 关键词: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STZ,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基本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肥胖等,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长期的高血糖最终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1]。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和2型糖尿病 (Type2diabetes)两种,1型患者因自身免疫β细胞破坏所致,每日胰岛素分泌量非常少,空腹基值及糖刺激后峰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表现为绝对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细分为两类:体重正常患者胰岛素分泌量低于正常人,糖刺激后峰值低并且延迟出现;肥胖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量大于正常人,空腹基值和糖刺激后高峰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延迟出现,因此,表现为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且释放反应迟钝。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可能为: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胰岛素拮抗。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95%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根据体重可分为肥胖和不出现肥胖两

四氧嘧啶

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不同给药方式比较 何依珊刘鸥飞 1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郑州市 450052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两种给药方式对四氧嘧啶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为制造稳定的大鼠糖尿病模型提供一种最佳选择。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大鼠分两次注射2%四氧嘧啶注射液,第一天120mg/kg,第二天100mg/kg;B组大鼠一次注射200mg/kg2%四氧嘧啶。造模七天后分别测各组大鼠血糖浓度。结果 A组大鼠造模成功25只,成功率62.5%,死亡4只,死亡率10%;B组大鼠造模成功17只,成功率42.5%,死亡9只,死亡率22.5%。两组大鼠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分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模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是四氧嘧啶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给药方式 由于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与人类Ⅰ型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类似,故四氧嘧啶是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产生超氧自由基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 细胞,使细胞内DNA 损伤,同时激活多聚ADP 核糖体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辅酶Ⅰ含量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导致mRNA 功能受损,引起细胞死亡,导致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及高血糖产生,形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本文主要探讨四氧嘧啶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大鼠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致糖尿病模型差异,旨在为制造稳定的大鼠糖尿病模型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80 只,清洁级,体重190-220g,购自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1.1.2 试剂四氧嘧啶(alloxan,ALX,美国Sigma公司)使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2%浓度。 1.1.3 仪器 One2touch血糖仪(稳豪型)和血糖试纸(产品型号 HEA-215 25针+25片),美国强生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分组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造模前两组均禁食12h。 1.2.2 造模方法 A组:腹腔注射,第一天120mg/kg ,第二天100mg/kg;B组:一次腹腔注射200mg/kg。造模后在日照时间10h 以上的阳光充足的条件下饲养一周。 1.2.3 血糖测定造模一周后,大鼠眼眶静脉取血,按血糖仪说明书的方法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 1.2.4 造模成功指标上法测定的血糖浓度高于9.99 mmol/L[2], 为造模成功的Ⅰ型糖尿病大鼠。 1.3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软件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腹腔注射2%浓度四氧嘧啶后,大部分大鼠在24~48h后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呆滞、皮毛松散、体重下降等症状,小部分死亡。A组大鼠造模成功25只,成功率62.5%,死亡4只,死亡率10%;B组大鼠造模成功17只,成功率42.5%,死亡9

糖尿病模型

STZ 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原理如下: STZ对一定种属动物的胰岛β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能诱发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一般采用大鼠和小鼠制造动物模型。国外有学者报道选用雄性大鼠制造模型的成模率明显高于雌性大鼠。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STZ注射的剂量有关系:大剂量注射时,由于直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广泛破坏,可造成1型糖尿病模型;而注射较少量STZ时,由于只是破坏一部分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同时给予高热量饲料喂养,两者结合便诱导出病理、生理改变都接近于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造膜前的喂养: Ⅰ型糖尿病模型成模比较快,通常大鼠在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即可开始造模 Ⅱ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饮食诱导加小剂量STZ。造模前喂以高脂(高糖)饲料,诱发出胰岛素抵抗。 高脂(高糖)饲料: 高脂(高糖)饲料成分:其中含10蔗糖,10猪油,5胆固醇 由基础鼠饲料加蔗糖、炼猪油和蛋黄按比搭配制作高脂高糖饲料:其比例为猪油18 ,蔗糖20 ,蛋黄3 ,基础饲料59 。 预实验的重要性: 很重要。实验时STZ的给药量应参照预实验的结果,尽量不要盲目按照文献上或他人的给药量来直接使用,鼠均重和空腹(低糖状态)抗药力、禁食时长、注射选时、以及之前饲养过程、测糖选时等都不相同,通过预实验来确定符合自己实验鼠的给药计量,才是最科学的。 常用给药剂量: Ⅰ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剂量为70~65mg/Kg Ⅱ型糖尿病模型:高糖高脂喂养1~2 个月的大鼠,STZ 剂量在25~40mg/Kg 或参考文献(鼠均重不同,本剂量以200克均重为例)。 配置STZ液: 柠檬酸缓冲液的配制: 柠檬酸(FW:210.14) 2.1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A液 柠檬酸钠(FW:294.10)2.94g加入双蒸水100mL中配成B液 链脲佐菌素配制液:用时将A、B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32也有按1:1的),PH计测定ph值,调节ph=4.2-4.5,即是所需配置STZ的柠檬酸缓冲液。 注射时用柠檬酸缓冲液以1的浓度溶解STZ,按空腹体重注射相应的STZ,在30分钟内注射完毕。★ STZ容易失活, STZ快速称取后仍要求干燥避光,推荐用干燥铝箔(或锡箔)纸。 能否使用其他溶液配置缓冲液: 可以。但我们推荐使用柠檬酸。例如用醋酸等溶液,也可以做出,但其PH值不好控制,而STZ只有在PH4.2-4.5的时候才具有最佳药力活性。

原辅料理化性质

目录

85、无水磷酸氢二钾86、4-甲基-2-戊酮87、松香酸 88、甲醛89、松香酸90、甲硫醇钠 92、碳酸二甲酯92、碳酸二甲酯93、环氧氯丙烷94、水合肼95、甲醇钠96、特戊酰氯 97、四甲基胍98、三氟化硼/碳酸二甲酯99、ATA四氮唑乙酸100、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101、2,6-二甲基吡啶102、焦亚硫酸钠 105、1-金刚烷甲酸103、2-巯基噻二唑104、2,5-巯基-1,3,4-硫代 二氮唑 106、氯化亚砜107、镁108、碘 109、丙二酸二乙酯110、甲酰胺111.SMT-DS 113、2-噻吩乙酰氯114、肌酐 112、D-(-)-甲酰基扁桃酸酰 氯 115、5-异喹啉磺酸116、高哌嗪117、苯肼 118、乙酰乙酸乙酯

1、7-ACA,7-氨基头孢霉烷酸,分子式:C10H12N2O5S,分子量M=272.28,结晶体。制备方法:从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基本原料——头孢菌素C出发,用三甲基氯硅烷酯化,再经五氯化磷氯化、丁醇醚化,最后水解而得。从头孢菌素C钠到7-ACA的收率约50%。 2、HMDS,六甲基二硅氨烷,分子式:C6H9NSi2,结构式:(CH3)3SiNHSi(CH3)3,分子量M=161.39,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沸点125℃,相对密度0.76,溶于有机溶剂,与空气中水分接触会迅速水解生成三甲基硅烷醇和六甲基二硅醚。 3、TMSI,三甲基碘硅烷,分子式:C3H9ISi,结构式:(CH3)3SiI,分子量M=200.1,可燃液体,沸点106-108℃,相对密度1.41 4、POCl3,三氯氧磷,分子量M=153.3,沸点105.8℃,相对密度1.645,遇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生成磷酸和氯化氢。 5、三乙胺,分子式:C6H15N,分子量M=101.19,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熔点-114.75℃,沸点89.4℃,相对密度(20/4℃)0.7275,折光率(n D20)1.4003.闪点-7℃,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在空气中微发烟,有强烈氨臭。易燃,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1.2-8.0%。N,N—Diethylethanamine 6、二氯甲烷,分子式:CH2Cl2,分子量M=84.93,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沸点40-41℃,凝固点-97,相对密度1.3348,能与乙醇、乙醚、二甲基甲酰胺混溶,微溶于水,易挥发,不燃烧,有醚一样刺激芳香的气味。吸入有毒。 7、甲醇,分子式:CH3OH,分子量M=32.04,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沸点64.7℃,相对密度0.7915,能与水、乙醇、醚、苯、酮类和其它许多有机溶剂混溶。甲醇的溶解性比乙醇好,能溶解多种无机盐,例如NaI、CaCl2、CuSO4、AgNO4、NH4Cl、NaCl 等,甲醇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物,但不能与水形成共沸物。 8、乙醇,分子式:C2H5OH,分子量M=32.04,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沸点78.5℃,相对密度0.7893,能与水、乙醚、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易吸湿,易燃,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3.5-18.9%。 9、丙酮,分子式:C3H6O,分子量M=58.08,无色液体,熔点-94.6,沸点56.2℃,折射率1.359(20℃),闪点-20℃.相对密度0.7899,有特殊微香气味,具辛辣甜味,能溶于水、甲醇、乙醇、氯仿、吡啶、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肪、树脂和橡胶.易挥发,丙酮蒸汽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0、正己烷,分子式:C6H14,分子量M=86.18,无色透明液体,沸点68.95℃,相对密度0.6593,能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不溶于水,极易挥发。 11、DMF,N,N-二甲基甲酰胺,分子式:C3H7NO,结构式:(CH3)2NCH=O,分子量M=73.1,

噻吩简介

噻吩 噻吩(thiophene),含有一个硫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式C4H4S。存在于煤焦油和页岩油中;由煤焦油分馏得到的粗苯和粗萘中,含有少量的噻吩。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38.2℃,沸点84.2℃,相对密度1.0649(20/4℃)。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噻吩具有芳香性,与苯相似,比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取代在2位上。噻吩2位上的氢也很容易被金属取代,生成汞和钠等的衍生物。噻吩环系对氧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例如,烷基取代的噻吩氧化后可以形成噻吩羧酸。用金属钠在液氨和甲醇溶液内还原噻吩,可得二氢噻吩,以及某些开环化合物。用催化氢化法还原噻吩,可得四氢噻吩。工业上噻吩用丁烷与硫作用制取。实验室中噻吩用1,4-二羰基化合物与三硫化二磷反应制取。乙酰基丁酮与硫化磷反应,能生成2,5-二甲基噻吩。噻吩在许多场合可代替苯,用作制取染料和塑料的原料,但由于性质较为活泼,一般不如由苯制造出来的产品性质优良。噻吩也可用作溶剂。 CAS No.:110-02-1 理化特性[回目录] 分子式:C H S 分子量:84.13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苯的气味 Ph值:熔点(℃):一38.3℃ 相对密度(水=1):1.06 沸点(℃):84.2 相对密度(空气=1):2.9 饱和蒸汽压(kPa):5.33/12.5 燃烧热(Kj/mol):2802.7 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一9 自燃温度(℃): 395 爆炸下限[%(V/V)]:1.5~爆炸上限[%(V/V)]:12.5

最小点火能(mJ):0.31 最大爆炸压力(MPa):0.843 溶解性:本品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噻吩提取法[回目录] 噻吩存在于炼焦生成的粗苯馏分中,为焦油杂质。因噻吩与苯的沸点接近,难以用一般的分馏法将二者分开。目前世界上的精馏提取方法主要是加氢精制法、硫酸精制法和溶剂萃取法。 加氢精制法成本高、投资大,工业化生产不可取;硫酸法污染严重、收率低、后处理困难,也属落后工艺,目前仅有少量焦化厂采用此法生产少量噻吩;溶剂萃取法投资小、收率高、产品纯度高,适于规模化生产。 目前我国还未能很好地对噻吩进行提取、精制,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在很多以苯为溶剂的化学合成中,因有微量噻吩存在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报废。 噻吩化学合成法[回目录] 噻吩 世界上第一套生产噻吩的工业化装置采用丁烷与硫的气相催化法工艺(nobiloil法,soccong-vaccum 公司开发),收率为40%,此方法于1950年获专利, 60年代因收率低、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而停产。较新的方法有:①气相催化法,由丁烯、丁二烯、正丁醇、丁烯醛连续与二硫化碳或二氧化硫在碱促进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存在下于500℃反应,得到噻吩及其衍生物;②由呋喃或甲基呋喃与二硫化碳在杂多酸催化下于400℃反应,制备噻吩和甲基噻吩,收率可达93%,催化剂寿命长,不必周期再生,是一种有前途的合成工艺;③丁烷与硫气相混合,于600℃快速反应;④在氧化铁存在下,乙炔通过加热至300℃的黄铁矿反应;⑤无水丁二酸钠与三硫化二磷在高温和二氧化碳气流中反应。 工业上,噻吩用丁烷与硫作用制取,丁烷首先脱氢,然后再与硫关环,形成噻吩。实验室中,噻吩用 1,4-二羰基化合物与三硫化二磷反应制取。乙酰基丁酮与硫化磷反应,能生成2,5-二甲基噻吩。 α-噻吩衍生物[回目录]

糖尿病动物模型简介

糖尿病动物模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10 19:22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糖尿病糖尿病动物模型 2.7 db/db小鼠 db/db小鼠糖尿病发病系瘦素受体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鼠在10~14日龄时就出现多食、高胰岛素血症,但4周龄时血糖仍维持正常,随后该鼠体重逐渐增加,出现高血糖。2~3月龄时尽管胰岛素水平为正常时的6~10倍,但血糖水平可达22~33mmol/L;约3~6月龄时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至低于正常水平,该期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并出现酮症,组织学显示显著的β细胞坏死,如缺乏胰岛素治疗,该小鼠存活不超过10月。db/db小鼠另一个特点为:其血清胰高糖素的水平较正常对照升高2倍以上[22.23]。db/db小鼠是适用于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2.8 ob/ob小鼠 ob/ob小鼠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ob/ob小鼠糖尿病发病是由于ob基因突变,造成其编码的蛋白leptin缺乏,引起肝脂肪生成和肝糖原异生显著增加,高血糖又刺激胰岛素分泌,引起胰岛素抵抗,刺激脂肪的形成,ob/ob小鼠体重可达90克之多。ob/ob小鼠症状的轻重取决于遗传背景,纯合体动物表现为肥胖,明显的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而ob/ob/6J小鼠胰岛素水平可达正常小鼠的10~50倍,但其血糖常只有轻度的升高。组织学显示ob/ob小鼠胰岛β细胞显著增生、肥大,而胰岛A细胞、D细胞及P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4.25]。 2.9 KK鼠 KK小鼠是日本学者培育的一种轻度肥胖型2型糖尿病动物,后与C57BL/6J小鼠杂交,并进行近亲繁殖,得到Toronto-KK(T-KK)小鼠。将黄色肥胖基因(即Ay)转至KK小鼠,得KKAy鼠,与KK小鼠相比,KKAy鼠有明显的肥胖和糖尿病症状。KK小鼠有明显的多食,从5周龄起,血糖、血胰岛素水平逐步升高,至5月龄时体重可达50克,非空腹血糖常低于17mmol/L,非空腹血胰岛素可达1200ug/mL,1岁龄时,多食、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自发恢复正常,但糖尿病KK小鼠生命常明显缩短。此外,KK小鼠空腹胰高糖素水平升高,且不受葡萄糖抑制。组织学显示B细胞有脱颗粒和糖原浸润,随后出现胰岛肥大和肝脂肪化和脂肪组织增多[26.27]。 【其他DM动物模型】 1.激素性DM动物模型:注射垂体前叶提取物、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均可直接或间接产生DM。 2.病毒性DM动物模型:利用脑-心肌炎病毒(EMC-M病毒)和柯萨基病毒等使某些种属的小鼠胰岛β细胞脱颗粒、坏死,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产生类似的1型DM。 3.免疫性DM动物模型:静脉注射抗胰岛素抗体或用同种或异种胰岛素的弗氏佐剂复合物及抗血清免疫;或用同种或异种胰腺+弗氏佐剂免疫动物均可在数小时后产生一过性高血糖。其机制是内源性胰岛素与输入的抗体结合导致内源性胰岛素降低而致DM。 4.下丘脑性DM动物模型:用电凝法或注射硫代葡萄糖金损伤丘脑下部腹内侧核(VMH)饱中枢,可使成熟动物产生过度摄食、肥胖,直至产生DM。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在介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之前,首先简要说明一下糖尿病的分型[1]。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下面我将按照糖尿病的分型,介绍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一、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手术方法(胰腺切除法[2]) 是最早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1890年,Mehring和Minkowski报道,在切除狗胰腺后,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严重的糖尿现象。一般选用较大的实验动物,如狗和家兔等,其次用大鼠。全部切除胰腺,可制成无胰性糖尿病动物模型,需补充外源性胰酶。全部切除胰腺,除可引起高血糖外,并可致酮症酸中毒和死亡,故一般主张切除75%~90%的胰。 (二)化学药物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 1.四氧嘧啶(alloxan)四氧嘧啶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破坏β细胞,导致胰岛素合成减少,胰岛素缺乏。其作用可能与干扰锌的代谢有关。豚鼠具有抗药性。四氧嘧啶引起的血糖反应分三个时相,开始血糖升高,持续约2h,继而因β细胞残存的胰岛素释放引起低血糖约6h,12h后开始持久的高血糖。 ⑴小鼠给药剂量因给药途径不同而异(均需临用前配) 200mg/kg(ip) ,85-100 mg/ kg(iv)。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很多。王柳萍等[3] 观察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小鼠体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死亡率、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剂量的增加,小鼠死亡率增高;小鼠体重增加,死亡率亦增高;静脉注射成模率比腹腔注射高;同等剂量分次给药,死亡率、转阴率均降低,认为四氧嘧啶以同等剂量分次给药小鼠糖尿病成模率高。黄敏等[4] 通过ip四氧嘧啶(ALX)建立速发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禁食时间对ALX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ALX糖尿病小鼠造模的最佳时间为禁食12、18h后造模,禁食18h糖尿病小鼠模型组为最好。但陈建国等[5]观察各种因素对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最佳条件为: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剂量为200mg/Kg,给药前小鼠禁食16h,选雌性小鼠更佳,选造模后第3天血糖值在15~30mmol/l小鼠为造模成功小鼠为宜。 ⑵大鼠Alloxan糖尿病大鼠是研究糖尿病治疗药物疗效的常用动物模型。但是,Alloxan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成分、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动物体重、个体差异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会造成动物死亡率、转阴率高,以致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何学令等[6]观察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艾静等[7] 探讨四氧嘧啶致Wistar大鼠高血糖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