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测试

1、据拼音写汉字

女wā兼fù周zài

lǎn 炎zhuān 民zhì鸟

jué取áo 足yín 水

干héjiǎo 虫liàn 五色石2、默写填空

往古之时,,,

,。

,水浩洋而不息。,

。于是,

,杀黑龙以济冀州,。苍天补,

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3、课文写了哪几层内容?请概括回答。

4、传说女wā补天时将一块顽石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5、学完了课文,你认为文中的女wā是一个怎样的人?

《夸父逐日》测试

1、默写课文

2、注音:夸父.

3、解释词语含义

逐日:逐走:走:

入日:河:渭:

北饮大泽北:

道渴而死道:

4、课文选自

5、文中塑造的夸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源自课文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我们常用它来比喻

7、请写出课文之外的至少三个中国古代神话

故事。

《精卫填海》测试

1、课文选自。

2、默写课文

3、后人把精卫鸟作为

的象征。

4、这则神话先讲述,

再描述,

然后介绍。

5、读完课文,说说精卫留给你的印象。

6、这则神话后来演变成为成语,

它在现代成语中的意思是什么?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练习5河大版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我夯基我达标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火()炎而不灭,水浩洋 ..()而不息。 (2)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3)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析:对于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要特别注意识记,一是可参考文后注解,二是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答案:(1)lǎn hào yánɡ(2)zhuān zhìjué(3)xiāo (4)xián yīn 2.根据课文填空。 (1)于是女娲____五色石以____苍天,____鳌足以____四极,____黑龙以____冀州,____芦灰以____淫水。苍天____,四极____,淫水____,冀州____,狡虫,____颛民____。 (2)渴,欲得饮,饮于____;____不足,北饮____。未至,道渴而死。 (3)有鸟焉,其状如____,____首,____喙,____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掌握,要特别注意汉字的书写,尤其是形近字的辨析。如“炼”字的形近字“练”等。 答案:(1)炼补断立杀济积止补正涸平死生 (2)河渭河渭大泽 (3)乌文白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火爁炎 ..而不息。 ..而不灭,水浩洋 (2)夸父与日逐走.。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汉语中实词的掌握。对实词意义的掌握,有助于阅读理解文言文。 参考答案:(1)NFDEA炎:蔓延焚烧。浩洋:广阔盛大。 (2)走:跑。 (3)堙:填塞。 4.翻译下面句子。 (1)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参考答案:(1)苍天补好了,天的四边端正了,洪水不再泛滥了,冀州平安了,猛兽死掉了,善良的人民才得以生存。 (2)(原来)这只鸟是炎帝的小女儿(的化身),名字叫女娃。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天补,

中国神话三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教案编写人:刘晓月王硕吴文泽领导签字: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明确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与精卫填海的动机。 2、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难点 1、体悟三则神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扩写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画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3、复述三则神话故事 4、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的神话故事 2、了解神话有关知识 神话是人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而以非现实的想象和幻想来表现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的一种艺术形象。 3、预习导学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爁.()炎颛.()民鸷.()鸟攫.()老弱鳌.()足淫.()水狡.()虫夸父.()发鸠.()柘.()木白喙.()自詨.()溺.()而不返衔.()西山之木石 (2)、学生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本文,并指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二、内容研讨,合作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 3、生展示朗读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 颛民:鸷鸟; 淫水: 济:涸:溺: 走:废:堙: 三、各组派出代表复述三则神话故事。 四、课堂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柘()溺()衔()堙()颛()涸() 2、解释加黑的字 (1)夸父与父逐走() (2)以堙与东海() (3)溺而不返() (4)四极废() (5)地不周载( ) (6)杀黑龙以济冀州() 3、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2)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娲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三则神话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神话具有想象力的特点与课文主旨。 2.在课文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扩写《夸父逐日》这则神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敢于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明确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与精卫填海的动机。 2.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难点 1.体悟三则神话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与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扩写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画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3、复述三则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的神话故事 2、了解神话有关知识 神话是人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而以非现实的想象和幻想来表现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的一种艺术形象。 3、预习导学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爁.()炎颛.()民鸷.()鸟攫.()老弱鳌.()足淫.()水狡.()虫夸父.()发鸠.()柘.()木白喙.()自詨.()

溺.()而不返衔.()西山之木石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的字形字音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注意的,请按以上格式写在下面。 (2)、学生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本文,并指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二、内容研讨,合作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及朗读节奏;教师读后学生朗读课文。 2、在小组内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解释重点词语。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 (1)、掌握重点词语 颛民:鸷鸟:淫水:涸:喙: 溺:走:废:堙:赤: 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还需要重点掌握,写下来考考同学吧 (2)、各组互相检查句子的翻译,掌握文章大致内容。, 三、成果展示: 各组派出代表复述三则神话故事 四、课堂检查: 1、给下列字注音 柘()溺()衔()堙()颛()涸() 2、解释加点字 (1)夸父与日逐走() (2)以堙于东海()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5000字)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观看《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的视频。 2.温习三则神话的情节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神话具有想象力的特点与课文主旨。 2.在课文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扩写《夸父逐日》这则神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敢于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明确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与精卫填海的动机。 2.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难点 1.体悟三则神话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与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扩写能力。 ●教学方法 1.鉴赏法 2.讨论分析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等 (二)素材准备 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的视频、问题探究等文字材料 通用教案 个性化教案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一、问题探究 看完了视频,大家请思考下列问题: 1.三则神话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女娲补天--天塌地陷--补天、撑地、济冀州、止洪水--苍生得救 夸父逐日--与日赛跑--喝干黄河渭河、又向北寻水--渴死在中途 精卫填海--葬身大海--衔西山之碎石、树枝投入东海--不详 2.《女娲补天》这则神话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神话具有想象力的特点? “四极废”、“九州裂”、“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 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积正”等,这些语句体现了神话的具有想象力的特点。 3.为什么说上述语句体现了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因为:①这些语句所描绘的情形不是现实中所真正发生的,是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②其目的是想要强调远古时代先民生存环境之恶劣,这样更能突出女娲的形象特点与伟力。 4.《精卫填海》这则神话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等。 5.为什么说这些语句体现了《精卫填海》这则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因为:①这些语句所描绘的情形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真正发生的; ②作者运用夸张想象的表现手法,在强调远古时代先民生存环境恶劣的同时,突出了精卫 (远古先民)敢于向自然挑战的顽强不屈的意志与精神。 6.想一想,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动机与目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动机”是指推动人采取某种行动的念头和动力,“目的”指的是想要达到/得到的 地点、程度、效果/结果等,二者不能混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练习题 冀教版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鸷鸟()攫()颛()柘木()堙于东海()白喙()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 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⑶夸父与日逐走(走:) 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溺:) ⑸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 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⑴⑵ ⑶⑷ 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 第二部分: (一)女娲造人 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充满了勃勃生气,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但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如果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于是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 ) 翱翔( ) 掺着( ) 繁衍( )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突破方法: 重点:在学生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 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的三篇神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们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在这三个故事中塑造了三个传诵几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美德。另外,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精练,文笔简约。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分析《女娲补天》 第2课时:简析后两则神话,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故事) 导语: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则中国古代神话。 (板书):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看故事,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 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是神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引出对神话的认识。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我们先来看第一则神话《女娲补天》 1、自由大声地朗读,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如果有读不准的地方,请标示出来。 (多媒体提示: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1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1.注音: 鸷()攫()颛()柘()堙()喙()詨()鳌()鸠()衔()爁()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 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⑶夸父与日逐走(走:) 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溺:) ⑸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 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⑴⑵⑶⑷ 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 第二部分: (一)女娲造人 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充满了勃勃生气,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但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如果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于是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8.注音。 娲()翱()掺()衍() 9.查字典,解释加点的字词。

(2016年秋季版)《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学设计3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2、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故事) 2、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则中国古代神话。 二、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学习第一则神话《女娲补天》 (一)朗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如果有读不准的地方,请标示出来。 (多媒体提示: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2、朗读成果展示。 教师也及时补充点评。 3、全班齐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标示读不准的地方。有读不准,读不通顺

的地方首先提出,师生共同解答。 2—3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生听读并给予评价。 大声地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梳通文意 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梳通文意。 教师点拨并加以补充归纳。 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任务。 (1)依照注释,在文中标注重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4)总结翻译规律。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分析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多媒体出示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 (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 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女娲这个人物的理解。 教师适当点拨并摘要板书 3、把握文章主题。 4、赏析写作特色。 文章除了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外,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多媒体提示: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等方面谈) 教师深入到各组与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回答问题。各抒己见,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四、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预习《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三则神话《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导学案.doc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代神话的相关知识。 2、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3、理解每则神话的内容、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4、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女蜗补天) 1、由神话的重要地位导入课题。 2、学生阅读下面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相关知识。 古代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主观想像和幻想的反映。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并经常遭受自然的威胁,就产生了幼稚的想像和主观幻想,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拟人化,这就产生了古代神话。古代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原始理解、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古代神话极为丰富,是小说的渊源。许多都保存在古代的著作中,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另外,历代文学创作中,模拟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和讽喻现实的作品,通常也称为神话。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字词练习。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并抄写一遍词语。 周载燃炎颛民鹫鸟攫鳌足淫水涸狡虫 4、读课文:①指名读,注意正音和朗读指导。 ②齐读,注意读熟。 5、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梳通文意,同桌互查。然后完成下列词句练习,同桌或小组互查。(1).解释下列黑体词语 四极废兼覆周载 燃炎浩洋颛民 鹫鸟攫于是 济淫水涸狡虫 (2).翻译句子:于是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6、学生思考交流下列问题。 ⑴.女蜗为什么补天?⑵.女蜗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

⑶.女蜗补天的结果如何? 7、讨论交流。 ⑴.女蜗是怎样的人? ⑵.这则神话除表现女蜗是一位英雄外还反映了什么? 8、指导背诵。 课堂达标测试 一、填空(2、3、4按原文填空)。 1.《女蜗补天》是一篇(体裁),请再写出一篇和女蜗相关的神话。 2.,水浩洋而不息。 3.猛兽食颛民,o o 4.于是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二、给下列字注音。 攫()冀()狡()济() 三、解释下列词语。 废:燃:济:涸: 四、问答题。 1.女蜗为什么要补天?(用文中原句回答) 2.女蜗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3.通过学习这则神话,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学生总结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我学到了 知识,训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 【教师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1、导言揭示课题。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字词练习。

精选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三则作业设计冀教版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背诵这三则神话。 第一课时练习 一、积累整合 1、填空(3-5按原文填空) (1)《女娲补天》是一篇--------(体裁),和女娲相关的另一个传说是 ---------------------。 (2)《夸父逐日》选自--------------- “逐日”是-----------之意。“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 。 (3)火滥炎而不灭 ------------------------- 。 (4)猛兽食颛民 ----------------------------- 。 (5)女娲游于东海,------------- ,------------------------ 。 2给下列字注音。 女娲.()滥.炎()颛.民()鸷.鸟() 夸父.()柘.木()淫水涸.()溺.而不返() 以堙.于东海() 二、思考与探究 (一)阅读本科的三则神话,完成下列各题。 1、女娲补天的故事表现了“人定胜天”的主题,试试看你能否在文中找出那些句子表现这一主题? ---------------------------------------------------------------------------------------- 2、古代神话故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请你谈谈对《夸父追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理解。 --------------------------------------------------------------------------------------------------------------------------------------- 3、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如果精卫真把东海填平,世界会怎么样?

古代神话三则(导学案学案)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导学案 严崇浩 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突破方法: 重点:在学生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 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女娲补天 1、由神话的重要地位导入课题。 2、学生阅读下面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相关知识。 古代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主观想像和幻想的反映。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并经常遭受自然的威胁,就产生了幼稚的想像和主观幻想,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拟人化,这就产生了古代神话。古代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原始理解、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古代神话极为丰富,是小说的渊源。许多都保存在古代的著作中,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另外,历代文学创作中,模拟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和讽喻现实的作品,通常也称为神话。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字词练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一遍词语。 爁.炎颛.民鸷.鸟攫.

鳌.足淫.水涸.周载. 4、读课文:①指名读,注意正音和朗读指导。②齐读,注意读熟。 5、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梳通文意,同桌互查。然后完成下列词句练习,同桌或小组互查。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词语, 四极废.九州裂.兼.周.载爁炎 .. 浩洋 ..颛.民鸷.鸟狡.虫攫. 淫水 ..涸.济. ⑵.翻译句子: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6、学生思考交流下列问题。 ⑴.女娲为什么补天? ⑵.女娲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 ⑶.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 7、讨论交流: ⑴.女娲是怎样的人? ⑵.这则神话除表现女娲是一位英雄外还反映了什么? 8、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1、导言揭示课题。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字词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并抄写一遍。(《精卫填海》) 鸠柘喙詨溺堙 3、读课文:①指名读,注意正音和朗读指导。②齐读,注意读熟。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三三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占代神话,激发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会利用注释并查找相关的资料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方”、“反”、“易”、“息”、“复”、“兼”、“堙”、“焉”等)以及相关的成语典故(“愚公移山”等)。 3.在讨论和相关的活动中合作学习,正确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以及现实意义。 说明: 本文属于神话,内容生动,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些故事会有一定的阅读兴趣;但是由于本文是文言形式,在词句上需要掌握的量也比较多,这就会给学生深入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概括神话的特色和意义,在探讨和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养成正确阅读神话故事的良好习惯,加强对社会及自然相关现象和他人的正确认识,不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难点:把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说明: 通过梳理、整合文章的有关信息来分析人物特点,明确写作意图,积累文言文重点词句,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个人诵读、分析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来解决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意积累与中国古代神话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这些作品的意义之所在,为进一步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l.出示相关图片. 2.提问你知道中国 古代的神话吗?你听过 哪些神话故事? 回顾并列举自己 所知道的关于神话的 知识。(列举书籍或影 视作品,如《西游记》、 《封神榜》等。) 加深、丰富积累, 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 的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结合注 释和字典阅读文章。 2.提问:三则神话 l.诵读文章,借助 注释和字典扫清文字 障碍。 通过诵读和翻 译,培养学生良好的 阅读习惯,做到熟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