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肠癌分期

直肠癌分期

直肠癌分期

直肠癌的分期标准

[ 2007-12-11 20:40:00 | By: buzhaode ]

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在2002年用TNM分期(Table 1)替代了Dukes分期。肿瘤标示:T表示肠壁浸润深度,而不是肿瘤的大小。AJCC分期系统包含了两个重要的生存预测指标:转移淋巴结数量和肠壁浸润深度。4个或更多阳性淋巴结或大体病理下肠壁浸润者生存时间缩短。某些II期病人同淋巴结阳性病人一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

表1. AICC/UICC分期

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局限于基底膜(上皮内)或固有层(粘膜内)内而无粘膜肌层扩散

T1:侵肌粘膜下层

T2:侵及肌层

T3:侵及浆膜下层,或无浆膜覆盖的结肠周围,直肠周围组织。

T4:侵及其它器官或组织,和/或穿透脏层腹膜。通过浆膜表面直接扩散被认为是T4。在直肠周围或结肠周围脂肪内直径>3mm肿瘤结节,没有在它范围内的其余淋巴结的组织学证据,

应被作为直肠周围或结肠周围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来分类。然而,一个直径≤3mm的肿瘤结

节被作为不连续扩散归类到T3

区域淋巴结:N

Nx:淋巴结状况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1~3个阳性淋巴结。在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脂肪内或在邻近肠系膜(结肠系膜脂肪)内没有其余淋巴结组织的证据的转移结节或病灶等同于区域淋巴结转移。在结肠周围脂肪内

仅能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多个转移灶应该认为是单个淋巴结转移。在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

脂肪内的直径>3mm肿瘤结节而没有在它范围内其余淋巴结的组织学证据,应被作为直

肠周围或结肠周围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来分类

N2:4个或更多阳性淋巴结

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髂外或常见髂总淋巴结的转移被认为是M1

分期

0期:Tis N0 M0

I期:T1~2 N0 M0

II期:T3~4 N0 M0

III期:任何T N1~2 M0

IV期:任何T 任何N M1

新的结直肠癌TNM分期

新的结直肠癌TNM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 原发肿瘤(T) 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注:1 临床TNM分期(cTNM)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是原发瘤首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为明确诊断所施行的病理活检获得的。病理TNM分期(pTNM)用来评估预后和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它综合了临床分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被认为是最准确的预后评估标准。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ycTNM或ypTNM)是指接受新辅助或术前放、化疗后做出的临床或病理分期,其目的是决定后续治疗策略并判断治疗效果。复发瘤TNM 分期(rTNM)是当患者无瘤生存一段时间后,复发时所收集到的信息,是为进一步治疗作依据。尸检TNM分期(aTNM)用于生前未发现肿瘤,尸检时才发现的肿瘤病例分期。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 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cT4b。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V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PN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

80例结直肠癌病理研究分析

80例结直肠癌病理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临 床病理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等。结果:60~69岁和70~ 79岁为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P<0.05);直肠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腺癌是主要 的病理类型,其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 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中分 化腺癌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通过对8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研究,得出结 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所 下降。 【关键词】结肠癌;病理特征;发病部位;年龄 结直肠癌的好发年龄为60~65岁,结直肠癌如能早期治疗,治愈率非常高。第一期结直肠癌经手术完全切除者,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但结直肠癌的症状 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痔疮而忽略,许多病例是因为肠阻塞才被发现。结直肠癌的治 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治疗的方针朝向对病人伤害最少、尽量保留原有器官功能为最高原则。在治疗前要仔细评估病人的年龄及当时身体 状况,还有疾病的期别、肿瘤大小及肿瘤长的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手 术切除会因为肿瘤长的位置而对身体有不同层面的影响[1]。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 特征,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 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男48例,女32例,80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5.3±3.2)岁。 1.2方法 主要对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研究。结直肠癌的诊 断以术后病理检查为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 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着差异具 有统计意义。 2结果 60~69岁和70~79岁为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P<0.05);直肠是最常见的 发病部位;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其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 高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下降 趋势(P<0.05),中分化腺癌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3讨论 结直肠癌的可能致病因素,已经有许多的临床验证其相关性了:家族史:罹 患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等亲家属,会比没有这样家族史的人高出2~4 倍的罹病率;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2]:这类的疾病属 于显性遗传,通常在青春期之后,腺瘤性瘜肉慢慢长大,细胞会分化不良,最后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结直肠癌最新分期

) 第八版TNM分期(结直肠癌 分(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新版本分期的改变不大,主要的是肿瘤种植的定义及M 期有所改变,具体描述如下。同时提供简单记忆方法供同行参考。 )原发肿瘤(T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x 无原发肿瘤证据T0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a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T4b )区域淋巴结(N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x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0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有1-3N1 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 有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 有2-3TD,tumor 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肠系膜、N1c 浆膜下、无腹膜覆盖结肠/),无区域淋巴结转移deposit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有N2 4word 编辑版.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卵巢,非区域淋巴结),但没有腹膜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如肝,肺,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M1c 腹膜转移有或没有其他器官转移预后组别/解剖分期

注: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pTNM是临床分期,是病理分期;前缀y1. cTNM 期。前1,可能类似于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0期或期(如期包括预后较好rTNMr缀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Dukes B word 编辑版. 和任何期也同样(任何Dukes CTN1M0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Astler-Coller 分期。TN2M0)。MAC是改良,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内)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2. Tis包括肿 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黏膜下层。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3. T4,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 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肠)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 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cT4b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则用以表示PN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存在则分期为pT3。V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结直肠周围淋巴引是宏观或微观不连续的散落在远离原发肿瘤部位、卫星播撒)肿瘤种植5. (流区域脂肪组织内的癌症结节,且组织学证据不支持残余淋巴结或可辨认的血管或神经结或淋巴管(V1/2)弹力或其他染色可辨认出血 管壁,应归类为静脉侵犯构。如果苏木精-伊红、。肿瘤种植的存在不病变应列为神经周围侵犯(Pn1)。同样,如果可辨认出神经结构,(L1)侵犯的分层,如果有肿瘤种植,所有区域淋巴结病但改变了淋 巴结(N)T分层,会改变的原发肿瘤。N1c理检查是阴性的则认为记忆较困难,本人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记忆方法,供大家IIIC、IIIB、鉴于很多同行对IIIAT+NN2b=2+1=3; 分期等于N1=1, N2a=2,;为参考。首先规定T1-T4a1-4 ,T4b=4+1=5IIIC期。为IIIC=6-7。例如T3N2b3+3=6,为,,数值之和。IIIA=2-3IIIB=4-5 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word 编辑版.

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

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 发表时间:2018-12-13T16:37:48.9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4期作者:韩美叶 [导读] 直肠癌的定位及分期工作可方便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探讨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现将报告如下。 (山西省运城市第一医院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入院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了直肠核磁共振(MRI)诊断,并将手术患者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MRI诊断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核磁共振术前T1期、T2期、T3期、T4期的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MRI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直肠癌中应用核磁共振,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诊断有效性,这对于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大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放化疗;核磁共振;CT;T分期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59-02 直肠癌作为肿瘤科一种常见性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具有复杂的解剖关系,若在术前未经准确有效的诊断与筛查,难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术后复发可能性较高[1]。当前尚未确定该肿瘤疾病的发病机理,其发生多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各方面因素存在紧密联系。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产生诸多变化,直肠癌的患病率呈不断上涨趋势,备受医学界关注。在目前主要以手术+放化疗综合方式进行治疗。有资料指出,术前T1期、T2期在行外科手术后,可有效控制复发率,延缓寿命[2]。但对于T3期、T4期患者则需辅以术前或术后放化疗,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根治率。因此,直肠癌的定位及分期工作可方便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探讨直肠癌MRI 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入院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9:21;年龄区间31~70岁,平均年龄(50.87±19.60)岁;肿瘤直径2~8cm,平均肿瘤直径(5.23±2.19)cm;肿瘤部位:11例直肠上段、21例直肠中段、28例直肠下段。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2)均在术前未进行化疗与放疗,且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肿瘤距肛缘在7厘米及以上;(4)均已知情同意。剔除标准:(1)术前进行化疗与放疗者;(2)无法耐受者;(3)存在核磁共振禁忌症者;(4)术后复发者;(5)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6)淋巴结总数目超过12个。 1.2 诊断方法 在诊断前2天以流食为主,以防因产生粪便较多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在诊断前1天,给予番泻叶颗粒,清理肠道粪便。在诊断前6个小时,给予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清洁。在诊断前1个小时,给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应用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诊断,尽量减少活动量,保持呼吸均匀、稳定;取仰卧位,对其盆腔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设定扫描参数为T1WI:400msTR、8msTE;T2WI:3500msTR、137msTE;DWI:4000ms、97msTE;矩阵320×288;层间距为1mm、层厚为4mm;FOV200×200。待平扫结束后给予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1mol/kg,静脉推注,随后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将平均扫描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1.3 直肠癌T分期 由两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观察并分析出核磁共振的图像特征与表现,根据核磁共振直肠癌T分期标准:T1期:直肠癌病灶信号在黏膜及下层部位,保持完整性的固有肌层,同邻近肌层对比,存在低信号。T2期:直肠癌病灶信号不仅可见于黏膜及下层部位,还延伸到了直肠肌层,随后在肌层界面、黏膜下层逐渐消失。T3期:直肠癌病灶信号出现在黏膜及下层部位、直肠肌层、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并呈现出结节形或者是圆形。T4期:直肠癌病灶信号出现在黏膜及下层部位、直肠肌层、直肠周围脂肪组织、脏层腹膜、直肠周围脏器。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并将手术患者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MRI诊断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x-±s)记录计量资料,t检验,(%)记录数据率,χ2检验, 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核磁共振与病理诊断对比 核磁共振术前T1期、T2期、T3期、T4期的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表1 核磁共振与病理诊断对比[n(%)]

结直肠癌最新分期

结直肠癌TNM分期(第八版) 结直肠癌新版本分期的改变不大,主要的是肿瘤种植的定义及M(远处转移)分期有所改变,具体描述如下。同时提供简单记忆方法供同行参考。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但没有腹膜转移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 M1c 腹膜转移有或没有其他器官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注: 1. cTNM是临床分期,pTNM是病理分期;前缀y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可能类似于0期或1期。前缀r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

(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 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cT4b。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V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PN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 5. 肿瘤种植(卫星播撒)是宏观或微观不连续的散落在远离原发肿瘤部位、结直肠周围淋巴引流区域脂肪组织内的癌症结节,且组织学证据不支持残余淋巴结或可辨认的血管或神经结构。如果苏木精-伊红、弹力或其他染色可辨认出血管壁,应归类为静脉侵犯(V1/2)或淋巴管侵犯(L1)。同样,如果可辨认出神经结构,病变应列为神经周围侵犯(Pn1)。肿瘤种植的存在不会改变的原发肿瘤T分层,但改变了淋巴结(N)的分层,如果有肿瘤种植,所有区域淋巴结病理检查是阴性的则认为N1c。 鉴于很多同行对IIIA、IIIB、IIIC记忆较困难,本人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记忆方法,供大家参考。首先规定T1-T4a为1-4 ,T4b=4+1=5; N1=1,N2a=2,N2b=2+1=3; 分期等于T+N 数值之和。IIIA=2-3,IIIB=4-5,IIIC=6-7。例如T3N2b为3+3=6,为IIIC期。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结直肠癌直肠MR扫描技术及TNM分期

结直肠癌直肠MR扫描技术及TNM分期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西方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重要疾病。 问 直肠磁共振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 直肠癌治疗的重要进展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它将肿瘤及其周围包含淋巴组织的直肠系膜完整切除。 传统的直肠癌手术范围包括将直肠周围脂肪组织的切除。然而其局部复发率可高达40%。1982年,外科医生Richard John Heald开展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多年以来TME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局部复发率从 40%下降到11%。磁共振成像的目的:是要确定TME手术是否可行以及判断肿瘤是否是晚期,应该对其先进行放、化疗治疗而后再施行TME,即磁共振主要判断肿瘤分期。 直肠解剖 直肠长约15cm,上端为乙状结肠,下端为肛管的上缘,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线,称为齿线。

直肠MR扫描技术 01 检查前肠道准备 直肠内粪便和液体均会影响直肠肿瘤的细节观察。MRI扫描前能灌肠的尽量做灌肠准备,检查前给药抑制肠道蠕动,检查前排便,还可使用开塞露。 【灌肠前】 【灌肠后】 02

线圈选择及扫描范围 相控表面线圈,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10 cm,上缘达骶骨岬水平,左、右侧缘要覆盖两侧盆壁。 03 扫描序列选择及定位 直肠癌MRI评估主要包括薄层(层厚3 mm)非抑脂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2 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需要强调的是,因为直肠为弯曲的管状结构,轴位T2WI是垂直于肿瘤的轴位,而不是盆腔的横轴位。尤其对于直肠上段的肿瘤,由于上段直肠接近水平走行,若以盆腔横轴位扫描,则采集的图像近乎肿瘤的矢状位,这将明显高估肿瘤的浸润深度即T分期。 临床实践中,直肠癌MRI扫描可能会意外发现除直肠癌以外的病变,需要进一步诊断和评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扫描时扫全盆腔。 扫描序列: 1、Sag T2 FSE 2、Axi T2 FSE 小FOV高分辨扫描,包括直肠全段 3、Axi DWI=800以上 4、 Cor T2 FSE 5、Axi全盆腔T1 FSE 与fs T2 FSE 6、Axi LAVA C 7、Cor LAVA C 8、Sag LAVA C

直肠癌的病理与防治综述

直肠癌 直肠癌(carcinoma of rectum)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中国人直肠癌与西方人比较,有三个流行病学特点:①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生率高,约1.5:1;②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约占直肠癌的65%~75%;绝大多数癌肿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③青年人(<30岁)直肠癌比例高,约10%~15%。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的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早期直肠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80%~90%。同时由于消化道缝合器的应用,使许多原来需作肠造口的直肠癌病人免去了人工肛门的苦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病因与病理 1、病因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如本章上节所术,包括:饮食及致癌物质,直肠慢性炎症,遗传易感性,以及癌前期疾病如家庭性肠息肉、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 2、大体分型也可区分为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三型。(1)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形状为圆型或卵圆形,中心陷凹,边缘凸起,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早期可有溃疡,易出血,此型分化程度较低,转移较早。 (2)肿块型:变称髓样癌、菜花型癌。向肠腔内突出,肿

块增大时表面可产生溃疡,向周围当润少,预后较好。(3)浸润型癌:变称硬癌或狭窄型癌。癌肿沿肠壁浸润,使肠腔狭窄,分化程度低,转移早而预后差。 3、组织学分类 (1)腺癌:结、直肠腺癌细胞主要是柱状细胞、粘液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进一步分类主要为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占75%~85%,其次为粘液腺癌,占10%~20%。①管状腺癌:癌细胞呈腺管或腺泡状排列。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②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排列组成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为少量血管间质。③粘液腺癌:同分泌粘液的癌细胞构成,癌组织内有大量粘液为其特征,恶性程度较高。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胞核深染,偏于胞浆一侧,似戒指样,恶性程度高,预后差。⑤未分化癌:癌细胞弥漫呈片或呈团状,不形成腺管状结构,细胞排列无规律,癌细胞较小,形态较一致,预后差。 (2)腺鳞癌:亦称腺棘细胞癌,肿瘤由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构成。其分化多为中度至低度。腺鳞癌和鳞癌主要见于直肠下希和肛管,较少见。 结、直肠癌可以在一个肿瘤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类型,且分化程度并非完全一致,这是结、直肠癌的组织学特征。

TNM分期--结直肠癌新分期

UICC/AJCC第七版TNM新分期--结直肠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c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 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结直肠癌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期别T N M Dukes*MAC* 0 Tis N0 M0 -- ⅠT1 N0 M0 A A T2 N0 M0 A B1 ⅡA T3 N0 M0 B B2 ⅡB T4a N0 M0 B B2 ⅡC T4b N0 M0 B B3 ⅢA T1-2 N1/N1c M0 C C1 T1 N2a M0 C C1 ⅢB T3-4a N1 M0 C C2 T2-3 N2a M0 C C1/C2 T1-2 N2b M0 C C1 ⅢC T4a N2a M0 C C2 T3-4a N2b M0 C C2 T4b N1-2 M0 C C3 ⅣA 任何T 任何N M1a -- ⅣB 任何T 任何N M1b - - ●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也同 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 ●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该分期系统的使用得到了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授权许可,其原始信息和主要内容来源于由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LLC (SBM)出版社出版的《AJCC癌症分期手册》(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2010年第七版)。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其网站,本指南中采用的该分期系统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或继续传播。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Dukes所提出的大肠癌分期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对预后的判断不亚于TNM分期系统。全国大肠癌病理学研究协作组综合国内各家意见,以Dukes分期作为基本框架,制订出我国大 肠癌病理分期系统,经实践证明据有临床实用价值。 ㈠、Dukes分期系统列表如下: Dukes A期-----癌肿未穿出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A1期----即早期大肠癌(但不包括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A2期----癌肿侵入浅肌层,但未累及深肌层。 A3期----癌肿已侵入深肌层,但未穿出深肌层。 Dukes B期-----癌肿已穿出深肌层,侵入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Dukes C期-----癌肿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包括早期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Dukes D期-----癌肿已发生远隔器官的转移(肝,肺等) 根据目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大肠癌的病理分期,正在由TNM分期逐步取代Dukes分期之势,但不少年资较高的病理学家及外科学专家仍习惯于Dukes分期系统,现将两种分期系 统均列出,供协作组成员共同讨论后,再行取舍。 ㈡、结直肠肿瘤的TNM分期 TNM分类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被确定 TO无原发肿瘤的依据 Tis原位癌:上皮内的或固有膜的浸润 T1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与浆膜下层,或者进入无腹膜覆盖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直接累犯其它器官或结构和/或穿透腹膜脏层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被确定 NO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1至3颗 N2区域淋巴结转移4颗或更多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被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0 期Tis N 0 M0 I 期T1 NO MO T2 NO MO n期T3 NO MO 川期T任何N1 MO T任何N2 MO

结直肠癌最新分期

结直肠癌TNM分期(第八版) 结直肠癌新版本分期的改变不大,主要的是肿瘤种植的定义及M(远处转移)分期有所改变,具体描述如下。同时提供简单记忆方法供同行参考。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但没有腹膜转移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 M1c腹膜转移有或没有其他器官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注: 1. cTNM是临床分期,pTNM是病理分期;前缀y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可能类似于0期或1期。前缀r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 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结肠癌的病理和病因介绍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0%,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1。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病原因与遗传、结肠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少纤维、高脂肪饮食习惯等有一定关系。结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结肠癌就是这样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可怕杀手。 临床发现某些因素可能大大增加发病的危险性。它们包括: 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可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结肠癌的大体肉眼分型可分:肿块型(菜花型、软癌)、侵润型(缩窄型、硬癌)和溃疡型三种。其中溃疡型最为常见,好发于左半结肠,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转移较早。组织学分型包括:1、腺癌:约占四分之三。2、粘液癌:分化低,预后较腺癌差。3、未分化癌:分化很低,预后最差。 临床分期包括: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Dukes D期:已有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临近脏器无法切除。 结肠癌转移的方式包括: 1、直接浸润: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淋巴转移:是结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 4、腹腔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 以上是结肠癌的病理和发病原因的介绍,如果您觉得自己可能患上了该类疾病,最好接受正规的检测,不要消极对待,要积极面对,别错过最佳治疗良机。 文章参考资料:

新的结直肠癌TNM分期

新得结直肠癌TNM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原发肿瘤(T) 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得结直肠旁组织 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她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得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注:1 临床TNM分期(cTNM)就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就是原发瘤首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与为明确诊断所施行得病理活检获得得。病理TNM分期(pTNM)用来评估预后与决定就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它综合了临床分期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被认为就是最准确得预后评估标准。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ycTNM或ypTNM)就是指接受新辅助或术前放、化疗后做出得临床或病理分期,其目得就是决定后续治疗策略并判断治疗效果。复发瘤TNM分期(rTNM)就是当患者无瘤生存一段时间后,复发时所收集到得信息,就是为进一步治疗作依据。尸检TNM分期(aTNM)用于生前未发现肿瘤,尸检时才发现得肿瘤病例分期。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与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与任何TN2M0)。MAC就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 位,其中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诊断技术与应? (?)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结直肠癌发病率的

6%左右,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等。 (三)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 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 3.直肠指检:凡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大体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否指套血染。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 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6.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C E A、C A19-9;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 F P;疑有腹膜、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五)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 所有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但以下 情况除外: 1.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 2.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

肠癌新分期

UICC发布了第8版的恶性肿瘤TNM分期,其中结直肠癌的分期主要有两项变动:(1)对“系膜内癌结节”定义的完善;(2)M1及Ⅳ期定义的改动。 1、“系膜内癌结节”定义的完善: 原先第7版TNM分期中对“系膜内癌结节”的定义描述如下: “系膜内癌结节(卫星结节),如位于原发肿瘤的结肠或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内的淋巴引流区内的肉眼或显微镜可见的癌巢或结节(组织学证据显示结节内无残留淋巴结),可能是淋巴结的跳跃式传播,通过血管外侵犯所致的静脉受侵(V1/2)或者完全被肿瘤取代的淋巴结(N1/2)。如果此肿瘤结节为仅观察到的病变,则归类为T1或T2,否则T分期不变,肿瘤结节归类为N1c类。如果经病理证实瘤结节为被肿瘤取代的淋巴结(表面光滑),它应该被归为阳性淋巴结而不是卫星结节,在术后N分期中,计算瘤结节时必须与淋巴结区分。”【小编注:英文原版为“Tumour deposits”一词,原中文版直译为“肿瘤种植”,小编认为该译法容易与“腹膜种植”混淆,而改译作“系膜内癌结节”更符合中文用词习惯】 新的第8版TNM分期对“系膜内癌结节”的定义有所修改,将其和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对N1c的定义作了说明。

“系膜内癌结节(卫星结节)是指位于原发肿瘤的结肠或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内的淋巴引流区内的散在的肉眼或显微镜可见的癌结节,和原发灶不相连续,也没有残留淋巴结的组织学证据以及可辨认的脉管或神经组织。如果通过H&E染色、弹性纤维染色(elastic stains)或其他染色方法确认存在脉管壁,则应将病灶归类为静脉侵犯(V1/2)或淋巴管侵犯(L1)。同样的,如果确认存在神经结构,则应将其归类为神经侵犯(Pn1)。系膜内癌结节的存在并不改变原发肿瘤的T 分期,但如果所有区域淋巴结经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则N分期应改为N1c。” 2、M1及IV期定义改动 原先第7版TNM分期对M1和IV期的定义如下: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转移局限于一个器官(例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 M1b 转移至腹膜或多于一个器官 Ⅳ期ⅣA期任何T,任何N,M1a ⅣB期任何T,任何N,M1b 新的第8版TNM分期中对M1和Ⅳ期的定义有所改动,将原先的 M1b进一步分为M1b和M1c。

直肠癌分期

直肠癌的分期标准 [ 2007-12-11 20:40:00 | By: buzhaode ] 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在2002年用TNM分期(Table 1)替代了Dukes分期。肿瘤标示:T表示肠壁浸润深度,而不是肿瘤的大小。AJCC分期系统包含了两个重要的生存预测指标:转移淋巴结数量和肠壁浸润深度。4个或更多阳性淋巴结或大体病理下肠壁浸润者生存时间缩短。某些II期病人同淋巴结阳性病人一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 表1. AICC/UICC分期 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局限于基底膜(上皮内)或固有层(粘膜内)内而无粘膜肌层扩散 T1:侵肌粘膜下层 T2:侵及肌层 T3:侵及浆膜下层,或无浆膜覆盖的结肠周围,直肠周围组织。 T4:侵及其它器官或组织,和/或穿透脏层腹膜。通过浆膜表面直接扩散被认为是T4。在直肠周围或结肠周围脂肪内直径>3mm肿瘤结节,没有在它范围内的其余淋巴结的组织学证据, 应被作为直肠周围或结肠周围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来分类。然而,一个直径≤3mm的肿瘤结 节被作为不连续扩散归类到T3 区域淋巴结:N Nx:淋巴结状况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1~3个阳性淋巴结。在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脂肪内或在邻近肠系膜(结肠系膜脂肪)内没有其余淋巴结组织的证据的转移结节或病灶等同于区域淋巴结转移。在结肠周围脂肪内 仅能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多个转移灶应该认为是单个淋巴结转移。在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 脂肪内的直径>3mm肿瘤结节而没有在它范围内其余淋巴结的组织学证据,应被作为直 肠周围或结肠周围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来分类 N2:4个或更多阳性淋巴结 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髂外或常见髂总淋巴结的转移被认为是M1 分期 0期:Tis N0 M0 I期:T1~2 N0 M0 II期:T3~4 N0 M0 III期:任何T N1~2 M0 IV期:任何T 任何N M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