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

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数据序列。

接口:部件之间的连接电路,如输入输出接是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

存储器的容量:是衡量存储器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主存储器中数据的存储一般是以字为单位进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字的信息如果是数据则称为数据字,如果是指令则称为指令字。

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用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码表示数据的绝对值。

阶码: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代码。

尾数: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

基数:浮点数据编码中,对阶码所代表的指数值的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一个常数,不用代码表示。

机器零:浮点数据编码中,阶码和尾数为全0时代表的0值。

上溢:指数据的绝对值太大,以至大于数据编码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规格化数:浮点数据编码中,为使浮点数具有唯一的表示方式所作的规定,规定尾数部分用纯小数形

式给出,而且尾数的绝对值应大于1/R,即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不为零。

海明距离:在信息编码中,两个合法代码对应位上编码不同的位数。

冯诺依曼舍入法:浮点数据的一种舍入方法,在截去多余位时,将剩下数据的最低位置1。

检错码:能够发现某些错误或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编码。

纠错码:能够发现某些错误并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编码。

海明码:一种纠错码,能检测出2位错,并能纠正1位错。循环码:一种纠错码,其合法码字移动任意位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合法码字。

桶形移位器:一种移位电路,具有移2位、移4位和移8位等功能。

RAM:随机访问存储器,能够快速方便地访问任何地址中的内容,访问的速度与存储位置无关。

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它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它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PROM: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一次。

EPROM:可擦写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多次。

EEPROM: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cache中查找数据。

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存储器,每个存储体独立工作,读写操作重叠进行。

访存局部性:CPU的访存规律,对存储空间的90%的访问局限于存储空间的10%的区域中,而另外10%的访问则分布在存储空间的其余90%的区域中。

直接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只能映象到c a ch e中的唯一一个指定块。

全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每个主存块都可映象到任何c a c h e块。

组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将存储空间分成若干组,各组之间是直接映象,而组内各块之间则是全相联映象。

全写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

将数据既写c a c h e又写入主存。

写回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cache 时不写主存,而当cache数据被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

虚拟存储器:在内存和外存间建立的层次体系,使得程序能够像访问主存储器一样访问外存储器,主要用于解决计算机中主存储器的容量问题。

按写分配:cache不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把对应的数据块从主存调入c a c h e。

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分成段,段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并可以放大和缩小。

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等分成固定容量的页,需要时装入内存。

段页式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将存储空间按逻辑模块分段,每段又分成若干个页。

块表:主存-cache地址映象机制,由查块表判定主存地址的存储单元是否在cache中以及在cache中的位置。

页表:页式虚存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个页的主存页号、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

段表:段式虚存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个段的基址、段长、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

固件:固化在硬件中(如写入ROM)的固定不变的常用软件。

助记符:汇编语言中采用的比较容易记忆的文字符号,表示指令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

伪指令:汇编语言程序中提供的有关该程序装入内存中的位置的信息,表示程序段和数据段开始的信息以及表示程序结束的信息等,它们并不转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

寻址方式:对指令的地址码进行编码,以形成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的方式。

大数端:高位数据和低位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次序,将多字数据的最低字节存储在最大地址位置。

小数端:高位数据和低位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次序,将多字数据的最低字节存储在最小地址位置。

R I S 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C I S 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相对转移:一种形成转移目标地址的方式,转移指令的目标指令地址是由PC寄存器的值加上一个偏移量形成的。

绝对转移:一种形成转移目标地址的方式,转移指令的目标指令地址是由有效地址直接指定,

与PC寄存器的内容无关。

条件转移:一种转移指令类型,根据计算机中的状态决定是否转移。

无条件转移:一种转移指令类型,不管状态如何,一律进行转移操作。

指令格式:是计算机指令编码的格式,指定指令中编码字段的个数、各个字段的位数以及各个字段的编码方式。

指令周期: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的间隔时间。

机器周期:指令执行中每一步操作所需的时间。

指令仿真:通过改变微程序实现不同机器指令系统的方式,使得在一种计算机上运行另一种计算机的指令代码。

指令模拟:在一种计算机上用软件来解释执行另一台计算机的指令。

硬连线逻辑:一种控制逻辑,用一个时序电路产生时间控制信号,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微程序: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组成。

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

微地址:微指令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存储地址。

水平型微指令: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操作控制信号的指令。

垂直型微指令:一种微指令类型,设置微操作码字码,采用微操作码编码法,由微操作码规定微指令的功能。

控制存储器:微程序型控制器中存储微指令的存储器,通常是ROM。

为什么用二进制?

答:容易用数据电路表示,数据运算和存储方式简单,是高效的数据表示方式。

运算器中有哪些寄存器?

答:寄存器是运算器中临时存放数据的的部件。运算器中有存储数据的寄存器,存放一些中间运算结果等。保存指令的寄存器、运算状态的寄存器,保存存储器地址的寄存器。

如何区分ASCII代码和汉字编码?

答:ASCII代码是7位的代码,在存储时可以在它前面增加一位形成8位的代码,增加的位用0表示是ASCII码,1表示是汉字编码。

为什么虚拟存储器中,页面的大小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答:当页面小时,平均页内剩余空间较少,可节省存储空间,但页表增大,页面太小时不能充分利用访存的空间局部性提高命中率;当页面大时,可减少页表空间,但平均页内剩余空间较大,浪费较多存储空间,页面太大还使页面调入调出时间较长。

基址寻址方式和变址寻址方式有什么优点?

答:基址寻址方式用于程序定位,,可使程序装内存不同的位置运行,只要相应地改变基址寄存器的值。基址寻址还支持虚存管理,以实现段式虚拟存储器。

变址寻址方式适合于对一组数据进行访问,这时在访问了一个数据元素之后,只要改变变址寄存器的值,该指令就可形成另一个数据元素的地址。

中央处理器有哪些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部件构成?

答:基本功能

(1)指令控制。即对程序运行的控制,保证指令序列的的执行结果的正确性。

(2)操作控制。即指令内操作步骤的控制,控制操作步骤的实施。

(3)数据运算。即对数据进行算术运行和逻辑运算。

(4)异常处理和中断处理。如处理运算中的溢出等错误情况以及处理外部设备的服务请求等。

中央处理器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构成,此外在CPU中有多种寄存器,寄存器与运算之间传递信息的线路称为数据通路。

微指令编码有哪三种方式?微指令格式有哪几种?微程序控制有哪些特点?

答:微指令编码方式有三种:直接表示法、编码表示法、混合表示法。微指令的格式大体分成两类: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水平型微指令又分为三种:全水平型微指令、字段编码的水平型微指令、直接和编码相混合的水平型微指令。微程序的控制器具有规整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的优点,可实现复杂指令的操作控制,使得在计算机中可以较

方便地增加和修改指令,甚至可以实现其他计算机的指令。

猝发传输方式:在一个总线周期内传输存储地址连续的多个数据字的总线传输方式

四边沿协议:全互锁的总线通信同步方式,就绪信号和应答信号在上升边沿和下降边沿都是触

发边沿。

波特率:码元传输率,每秒钟通过信道的码元数。

比特率:信息位传输率,每秒钟通过信道的有效信息量。

位时间:码元时间,即传输一位码元所需要的时间,波特率的倒数。

UAPT: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一种典型的集成电路异步串行接口电路。

主设备:负责在总线上数据传输的设备,如中央控制器、DMA控制器等。

从设备:总线上具有对地址线,控制信号线进行译码的功能和与主设备传输数据功能的设

备。

总线事务:总线操作的请求主方与响应方之间的一次通信。

总线协议:总线通信同步方式规则,规定实现总线数传输的定时规则。

菊花链方式:各申请总线的设备合用一条总线作为请求信号线,而总线控制设备的响应信号线

则串接在各设备间。

独立请求方式:集中式总线裁决方式之一,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独立的总线请求信送到总线控制

器,控制器也给各设备分别发送一个总线响应信号。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集中式总线裁决方式之一,设备要求使用总线时通过一条公用请求线发

出,总线控制器按计数器的值对各设备进行查询。

系统总线:处理器总线,连接处理器和方存是计算机系统的主干线。

数据帧:串行数据传输的信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结束位和空闲位。

消息传输:总线的信息传输方式之一,将总线需要传送的数据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等

组合成一个固定的数据结构以猝发方式进行传输。

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一种。

LCD: 液晶显示器。

CCD:电荷耦合器件,用于图像输入。

MIDI:音乐器材数字化接口,规定电子乐器与计算机之间传递的方式。

分辩率:衡量显示器显示清晰度的指标,以像素的个数为标志。

灰度级:显示器所显示的像素点的亮度差别。

归零制: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正脉冲表示1,负脉冲表示0,在记录下一个信息之前要

恢复到零电流。

不归零制: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磁头线圈上始终有电流,正向电流代表1,反向电流代表

0。

调相制: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在一个磁化元的中间位置,利用电流相位的变化进行写1

或者写0.

调频制: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写1电流的变化频率是写0电流频率的2倍。

RLL码:游程长度受限码,将原始数据序列变换成0、1游程长度受限制的代码。

寻道时间:在磁盘中,将磁头定位到所要求的磁道上所需的时间。

温彻斯特技术:硬盘中采用的一种技术,将磁头、盘片和线圈电机组合在一个密封的盒内,避免

产生磁头与介质的磨损,并且采用接触式启停。

气泡式喷墨打印机:一种非击打式打印设备,喷头通过电加热,使墨水在蒸气的作用下从喷头喷

射到纸上。

绘图机:计算机图形输出设备,主要用于工程图纸的输出。

数字化仪:一种二维坐标输入系统,主要用于输入工程图,包括一个游标和一个图形板。

触摸屏:一种具有触摸式输入功能显示屏式者附加在显示屏上的输入设备,用于输入屏幕

位置信息,通常与屏幕菜单配合使用。

扫描仪:一种图像输入设备,主要用与各类计算机静态图象的输入。

音频识别:一个对于音频信息提练和压缩的过程,如将语音信号转化成文字信息以便于计算

机的存储和处理。

音频合成:使计算机能够朗读文本或者演奏出音乐的过程,如将文字信息转化成语音信息,

或者将MIDI数据文件转经成音乐信号。音效处理:改进音频设备输出效果的过程,分为三种类型:混响和延时处理;声音的回放效

果;环绕声的处理。

CD-ROM:计算机中只读型光盘的主要标准。

WORM:写一次读多次型光盘,可由用户一次性写放信息,写入后可以反复读取。

CD-R:可写光盘,WORM型光盘的标准。

EFM码:通道码,CD-ROM中的一个14位的代码,表示8位的数据。

磁光盘:一种可擦写光盘,在激光的作用下将信息以磁化形式记录在光盘上。

统一编址:一种外围设备的寻址方式,将输入输出设备中的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

寄存器和内存单元一样看待,将它们和内存单元联合在一起编排地址。

单独编址:一种外围设备的寻址方式,采用专门的控制信号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内存的地址

空间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地址空间是分开的。

单级中断:简单的处理中断方法,在处亘个中断时不响应另一个中断的请求,所以是单重中

断。与多级中断对应,各和中断的优先级一样。

多级中断:处理多重中断的方法,采用按优先级的方法,在处理某级中断时,与它同级的中

断或比它低级的中断请求不能中断它的处理,而比它优先级高的中断请求则能中断它的处理。

中断屏蔽:在处理中断时阻止其他中断。

DMA:直接存储器访问,一种高速输出方法。

现场保护:保存CPU的工作信息,如各寄存器的

值。

中断向量:由发出中断请求的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总线主动向CPU发出一个识别代码。

自陷:由CPU的某种内部因素引起的内部中断。

软件中断:由自陷指令引起的中断。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

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存

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汇

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第1章概论 数字计算机:一种能存储程序,能自动、连续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的快速工具。 硬件:指组成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实体,如CPU、存储器、I/O设备等。 软件:泛指各类程序、文档等。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部件。 主存储器:位于主机内部,用来存放CPU需要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外存储器:位于主机外部,用来存放大量的需要联机保存、但CPU暂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外部设备:位于主机之外,与主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输入设备或输出设备。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包含两层含义,即用数字代码表示各种信息、用数字信号(电平、脉冲)表示数字代码。 存储程序工作方式:事先编制程序,事先存储程序,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用信号的某些参数模拟信息。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断续变化的电信号,依靠彼此离散的多位信号的组合表示信息。 脉冲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的电信号,利用脉冲的有、无表示不同的状态。 电平信号:在空间上离散的电信号,利用信号电平的高、低表示不同的状态。 系统软件:为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良好运行而设置的基础软件。 应用软件:用户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为解决各类问题而编写的软件。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运行的核心软件,为用户提供软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 语言处理程序:将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一类系统软件,包括各种解释程序、编译程序、汇编程序。物理机:指能够执行机器语言程序的实际计算机。 虚拟机:能通过配置软件,扩充机器功能后所形成的计算机。 总线: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的信息传送线路。 数据通路宽度:指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的数据位数。 数据传输率:指数据总线每秒传送的数据量。 接口:泛指两个部件的交接部分。 通道:能够执行专用的通道指令,用来管理I/O操作的控制部件。 字节:8位二进制代码称为1字节。 字长:一般指参加一次定点运算的操作数的位数。 第2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位权:在r进位制的数中,每个数位的数码所表示的数值等于该数码乘以一个与它所在数位相关的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位的位权,简称权。 基数:在进位制中,各数位允许选用的数码个数,称为该进位制的基数,等于该进位制各数位所允许的最大数码值加1。 真值:在数的绝对值之前配上正(+,通常可省略)、负(-)符号表示的数称为该数的真值。例如,用十进制数表示的真值159和-132,用二进制数表示的真值为1011、-1011。 机器数:在计算机内部使用的、连同数的符号一起数码化的数称为机器数。 原码:让数码序列的最高位为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其余部分为数(真值)的绝对值,这个数码序列称为该数的原码表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1. 微程序---实现一条指令功能的微指令序列 3.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 4. LRU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 5. 虚拟存储器---用外存作为内存的后备,使计算机可以执行大于实际内存空间的程序 1. 相联存储器--—-按内容定址的存储器,即CAM 2. 中断嵌套—---高优先级的中断源打断正在执行的低优先级的中断服务程序 3. 隐含寻址—---操作数地址隐含在操作码中 4. 先行进位—---向高位的进行完全由参加运算的数据和最低位的进位决定 5. 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1.pc----是程序计数器,保存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2.ir-----是指令寄存器,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3.加速比-----是不用流水线所花的时间与用流水线所花的时间之比。 4.在机器的一个cpu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构成一条微指令。 5.刷新周期----是指上一次对整个存储器刷新结束到下一次对整个存储器全部刷新一遍之间的时间。 1. 位扩展--—在单个存储芯片达不到存储器要求的宽度(位数)时,用多个芯片来扩展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 2. 总线带宽--—总线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传输率,单位是兆字节每秒(MB/s) 3. 存储密度—--分道密度和位密度,道密度是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道/ 位密度---是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位/英寸 4. 互斥性微命令----—不能在同时或不能在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5.多级中断--—多个中断源按各中断事件的轻重缓急程序不同而分成若干个级别,每一中 断级别分配一个优先权。一般而言,优先权高的中断源可以打断优先权低 的中断服务程序,以实现嵌套方式进行工作。 1.字扩展----在单个存储芯片达不到存储器要求单元数时,用多个芯片来扩展单元数 2.相容性微操作-----能在同时或在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3.位密度—---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位/英寸 单级中断—---无论是多少个中断源,同属一个级别,当响应某一中断请求时,执行该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直到服务结束才响应新的中断请求。 1. 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2. 字符发生器---—字符显示器中用来存放字符点阵信息的只读存储器 3. 相容性微操作---—可以同时或在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4. 波特率—----串行传送方式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5. (磁盘的)数据传输率-----—磁盘存储器单位时间内向主机传送的字节数 4.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5.存储周期—-----连续启动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6.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一次读操作命令发出到该操作完成,将数据 读出到数据总线上所经历的时间 7.指令周期------是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 8.CPU周期-----也称为机器周期,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 周期 9.时钟周期-----通常称为节拍脉冲或者T周期,他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的单位 10.相斥性微操作—-----不能在同时或在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11.光栅扫描—-----CRT显示器刷新屏幕的方式,指电子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扫描屏幕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1.时钟周期节拍,时钟频率的倒数,机器基本操作的最小单位。 2.向量地址中断方式中由硬件产生向量地址,可由向量地址找到入口地址。 3.系统总线指CPU、主存、I/O(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按传输信息的不同,又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4.机器指令由0、1代码组成,能被机器直接识别。机器指令可由有序微指令组成的微 程序来解释,微指令也是由0、1代码组成,也能被机器直接识别。 5.超流水线(Super pipe lining)技术是将一些流水线寄存器插入到流水线段中,好比将 流水线再分道,提高了原来流水线的速度,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一个功能部件被使用多次。 1.机器周期基准,存取周期。 2.周期挪用DMA方式中由DMA接口向CPU申请占用总线,占用一个存取周期。 3.双重分组跳跃进位n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大组,大组内又分成若干小组,大组中小组的 最高进位同时产生,大组与大组间的进位串行传送。 4.水平型微指令水平型微指令的特点是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的微命令。从编 码方式看,直接编码、字段直接编码、字段间接编码以及直接编码和字段直接和间接混合编 码都属水平型微指令。其中直接编码速度最快,字段编码要经过译码,故速度受影响。 5.超标量(Super scalar)技术是指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同时并发多条独立指令,即以并 行操作方式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指令编译并执行,在一个时钟周期内需要多个功能部件。 1.微程序控制采用与存储程序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微操作命令序列的形成,将一条机器指 令编写成一个微程序,每一个微程序包含若干条微指令,每一条指令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操作 命令。 2.存储器带宽每秒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单位可以用字/秒或字节/秒或位/秒来 表示。 3.RISC RISC是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通过有限的指令条数简化处理器设计,已达到提 高系统执行速度的目的。 4.中断隐指令及功能是在机器指令系统中没有的指令,它是CPU在中断周期内由硬件自 动完成的一条指令,其功能包括保护程序断点、寻找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关中断等功能。 5.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它与CPU中寄存器的位数有关。 1.CMAR 2.总线3.指令流水4.单重分组跳跃进位5.寻址方式1.答:CMAR控制存储器地址寄存器,用于存放微指令的地址,当采用增量计数器法形成 后继微指令地址时,CMAR有计数功能。 2.答: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模块)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3.答:指令流水就是改变各条指令按顺序串行执行的规则,使机器在执行上一条指令的同时,取出下一条指令,即上一条指令的执行周期和下一条指令的取指周期同时进行。 4.答:n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的进位同时产生,小组与小组之间采用串行进位。5.答: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 1.同步控制方式任何一条指令或指令中的任何一个微操作的执行,都由事先确定且有统 一基准时标的时序信号所控制的方式,叫做同步控制方式。 2.周期窃取DMA方式中由DMA接口向CPU申请占用总线,占用一个存取周期。 3.双重分组跳跃进位:n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大组,大组内又分成若干小组,大组中小组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主机: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主机中包含了除外围设备外所有的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具有数据处理,加工,中断和异常处理的功能 3、主存:主存也叫内存。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4、存储单元:存储单元是指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储存元集合。 5、存储元件:计算机中主存储器包括存储体M,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等,存储体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存储元件,每个存储元件能寄存一位二进制代码"0"或"1",存储元件又称为存储基元、存储元。 6、存储字:存储字是指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 7、存储字长:存储器一次存取操作的最大位数。 8、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9、机器字长:是指计算机进行一次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整数运算即定点整数运算)。 10、指令字长:指令字长是指机器指令中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指令字长取决于从操作码的长度、操作数地址的长度和操作数地址的个数。不同的指令的字长是不同的。 11、PC: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程序计数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 12、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用于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13、CU:控制单元,执行命令,产生微操作 14、ALU:运算器又称之为算术逻辑单元。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运算单元,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15、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 16、MQ:乘商寄存器 17、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 18、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 19、I/O:输入/输出接口 20、MIPS:一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 名词解释: 1、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 2、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 3、总线宽度:数据线的根数 4、总线带宽: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析) 第一章概论 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外围设备以外的所有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cache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 和寄存器等构成。 4、 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控制部件,运算部件,存储部件 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指令的执行。 2.ALU:对数据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处理的部件。 3.数据通路:由操作元件和存储元件通过总线或分散方式连接而成的进行数据 存储,处理和传送的路径。 4.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规定各个部件在何时做 什么动作来控制数据的流动。 5.主存: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CPU)直接随机存取。 6.ISA:指令集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之间的接口。指令系统是核心 部分,还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的定义,寄存器设计,I/O空间编址,数据传输方式,中断结构等。 7.响应时间:作业从开始提交到完成的时间,包括CPU执行时间,等待I/O的 时间,系统运行其他用户程序的时间,以及操作系统运行时间。 8.CPU执行时间:CPU真正用于程序执行的时间。包括用户CPU时间(执行用 户程序代码的时间)和系统CPU时间(为了执行用户代码而需要CPU运行操作系统的时间) 简答题: 1.冯诺依曼计算机由那几部分组成,主要思想: ①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②各基本部件的功能是: ●存储器不仅能存放数据,而且也能存放指令,形式上两者没有区别,但计算 机应能区分数据还是指令; ●控制器应能自动执行指令; ●运算器应能进行加/减/乘/除四种基本算术运算,并且也能进行一些逻辑运 算和附加运算;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主机进行通信。 ③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 2.从源程序到可执行程序的过程: 3.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定点数:计算机中小数点固定在最左(或右)边的数 2.汉字输入码:汉字用相应按键的组合进行编码表示 3.汉字内码:计算机内部进行汉字存储,查找,传输和处理而采用的存储方式,

计算机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试题、习题、复习资料 “计算机组成原理”资料 第1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的名称解释是考试的重点) 1.主机:由CPU、存储器与I/O接口合在一起构成的处理系统称为主机。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4.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负责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 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24.辅存:一般通过输入输出部件连接到主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成本低,存储时间长。 2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2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9.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立即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30.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 31.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32.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从存储器流向控制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复杂系统 硬件: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软件:计算机程序、过程、规则及与这些程序、过程、规则有关的文档,以及从属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 存储程序:计算机的用途和硬件完全分离。硬件采用固定逻辑提供某些固定不变的功能。通过编制不同的过程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 主机:将一系列硬件都安装在一个机箱内部的机架上,机箱及其上硬件被统称为主机 虚拟机:通过解释和翻译,使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仅看到软件界面而不必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主存储器:主板上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断电或关机后其上的数据会消失 辅助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断电或关机后不会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消失的存储介质 透明性:下一层机器的属性在上一层机器的程序员看来是透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客观上存在的事务或属性,从某个角度去看好像是不存在的 吞吐率: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 响应时间:指用户在输入命令或数据后到得到第一个结果的时间间隔 软件兼容性:分为向上(下)兼容和向前(后)兼容。向上(下)兼容:为某档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更高(低)档的机器上。向前(后)兼容:为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早(晚)投入市场的相同型号机器上 可伸缩性:指一个计算机系统能够在保持软件兼容性的同时,不仅可以通过向上扩展性能和功能,还能通过向下收缩来降低价格 C/S模式: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网络上的计算机根据所担当角色不同被分为客户机或服务器。客户机提出请求,接受结果不做太多运算,服务器接受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机器属性,即机器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结构的逻辑实现,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物理实现,一种计算机组成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成的基础 主存:又称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 辅存:又称外存,CPU不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相关联存储器:也称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是通过存储内容的片段来访问的存储器 易失性:在电源关闭时不能保存数据的性质 随机访问的存储器:分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周期均等 顺讯访问存储器:存储单元的访问周期随其地址的增大而增加的存储器 访问时间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开始到存储器发出完成信号的时间间隔 访问周期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操作开始到下一个存储器操作能够开始的最小时间间隔 双口RAM:是在一个SRAM存储器上具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并允许两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对该存储器进行随机性访问 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对一小块聚集的指令或数据的访问只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处理器的访存地址将转移到存储器的其他区域,但在转移到其他区域后又将对一小块相对聚集的程序或数据反复访问的现象 模N交叉存储器:多模块并采用交叉方式进行地址分配的存储器 Cache:高速缓存存储器,介于主存和处理器之间 存储器带宽: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自考计算机组成原理 名词解释

12版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

02318自考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章1.主机:由CPU、存储器与I/O接口合在一起构成的处理系统称为主机。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 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4.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负责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24.辅存:一般通过输入输出部件连接到主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成本低,存储时间长。 2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2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9.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立即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30.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 31.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32.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从存储器流向控制器。 33.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数据序列。存在于运算器与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34.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计算机可以与多种不同的外围设备连接,因而需要有多种不同的输入输出接口。 第二章1.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2.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3.反码:带符号数据的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 4.移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符号位用1表示正,0表示负,其余位与补码相同。 5.阶码: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代码。 6.尾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异步控制方式:异步控制不存在基准时标信号,微操作的时序是由专用的应答线路控制的,即控制器发出某一个微操作控制信号后,等待执行部件完成该操作时所发回的“回答”或“终了”信号,再开始下一个微操作。 向量地址:是存放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存储单元地址,它由硬件形成 多重中断:即指CPU 在处理中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中断请求,此时若CPU 暂停现行的中断处理,转去处理新的中断请求,即多重中断 CMDR:控制存储器地址寄存器 总线判优:是当总线上各个主设备同时要求占用总线时,通过总线控制器,按一定的优先等级顺序确定某个主设备可以占用总线。系统的并行性: 进位链:是传递进位的逻辑电路 间接寻址: 有效地址是由形式地址间接提供的 微操作命令和微操作:微操作命令是控制完成微操作的命令;微操作是由微操作命令控制实现的最基本操作。 快速缓冲存储器:为了提高访存速度,在CPU和主存之间增设的高速存储器, 基址寻址:有效地址等于形式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的内容。 流水线中的多发技术:为了提高流水线的性能,设法在一个时钟周期(机器主频的倒数)内产生更多条指令的结果 指令字长: 一条指令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周期窃取:DMA 方式中由DMA 接口向CPU 申请占用总线,占用一个存取周期。双重分组跳跃进位:n 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大组,大组内又分成若干小组,大组中小组的最高进位同时产生,大组与大组间的进位串行传送。 硬件向量法:是利用硬件产生向量地址,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总线: 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指令流水:是改变各条指令按顺序串行执行的规则,使机器在执行上一条指令的同时,取出下一条指令,即上一条指令的执行周期和下一条指令的取指周期同时进行。 寻址方式: 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 微程序控制:采用与存储程序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微操作命令序列的形成,将一条机器指令编写成一个微程序,每一个微程序包含若干条微指令,每一条指令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操作命令。 RISC: 即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存储器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入信息的最大数量。 中断隐指令及功能:中断隐指令是在机器指令系统中没有的指令,它是CPU在中断周期内由硬件自动完成的一条指令,其功能包括保护程序断点、寻找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关中断等功能。 机器字长: CPU能同时处理的数据位数 时钟周期:节拍,时钟频率的倒数,机器基本操作的最小单位。 向量地址:中断方式中由硬件产生向量地址,可由向量地址找到入口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 微程序:是指能实现一条机器指令功能的微指令序列。 微指令:在机器的一个CPU周期,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 微操作:执行部件在微命令的控制下所进展的操作。 加减交替法:除法运算处理中对恢复余数法来说,当余数为正时,商“1〞,余数左移一位,减除数;当余数为负时,商“0〞,余数左移一位,加除数。 有效地址:EA是一16位无符号数,表示操作数所在单元到段首的距离即逻辑地址的偏移地址. 形式地址:指令中地址码字段给出的地址,对形式地址的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操作数的实际地址。 相容性微操作:在同一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相斥性微操作:在同一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s,可编程逻辑阵列。 PAL:Programmable Array Logic,可编程阵列逻辑。 GAL:Generic Array Logic,通用阵列逻辑。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puter,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CISC:ple* Instruction Set puter,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术逻辑单元。CPU执行单元,用来完成算术逻辑运算。 二、选择题 1.没有外存储器的计算机监控程序可以存放在(B)。 A.RAM B.ROM C.RAM和ROMD.CPU 2.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D 〕。 A.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B.外部设备和主机 C.主机和使用程序D.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3.在机器数〔BC 〕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原码B.补码C.移码D.反码

02318自考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章1.主机:由CPU、存储器与I/O接口合在一起构成的处理系统称为主机。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4.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负责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24.辅存:一般通过输入输出部件连接到主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成本低,存储时间长。 2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2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9.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立即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30.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 31.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32.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从存储器流向控制器。 33.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数据序列。存在于运算器与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34.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计算机可以与多种不同的外围设备连接,因而需要有多种不同的输入输出接口。 第二章1.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2.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3.反码:带符号数据的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 4. 移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符号位用1表示正,0表示负,其余位与补码相同。 5.阶码: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代码。 6.尾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之阿布丰王创作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CPU:中央处置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法式的把持对象.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暗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把持命令.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暗示单位.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即是8位二进制信息.字长:一个数据字包括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地址:给主存储器分歧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法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把持和写把持.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位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软件:由法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把持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法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而且为用户提供把持界面.汇编法式:将汇编语言法式翻译成机器语言法式的计算机软件.汇编

语言:采纳文字方式(助记符)暗示的法式设计语言,其中年夜部份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编译法式:将高级语言的法式转换成机器语言法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法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法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法式的语句.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份,进行命令解释、把持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竭传递的指令序列.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 之间形成的不竭传递的数据序列.接口:部件之间的连接电路,如输入输出接是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存储器的容量:是衡量存储器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主存储器中数据的存储一般是以字为单位进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字的信息如果是数据则称为数据字,如果是指令则称为指令字.原码:带符号数据暗示方法之一,用一个符号位暗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码暗示数据的绝对值.阶码:浮点数据编码中,暗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代码.尾数:浮点数据编码中,暗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基数:浮点数据编码中,对阶码所代表的指数值的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一个常数,不用代码暗示.机器零:浮点数据编码中,阶码和尾数为全0时代表的0值.上溢:指数据的绝对值太年夜,以至年夜于数据编码所能暗示的数据范围.规格化数:浮点数据编码中,为使浮点数具有

计算机组成原理 名词解释

1.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 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2.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 3.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4.指令字长:一个指令字中包含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5.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串二进制代码(存储字) 6.MIPS——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 7.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8.程序——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9.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 10.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 11.主频——CPU响应速度 12.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周期数 13.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14.CPU——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15.PC—-程序计算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 16.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 17.CU——控制单元,执行指令,产生微操作 18.ALU-—运算单元,进行算数,逻辑运算 19.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 20.MQ—-乘商寄存器 21.X——操作数寄存器

22.I/0——输入/输出接口 23.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 24.总线宽度——数据线的根数 25.总线带宽——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 26.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 27.汉明码——有一位纠错能力的编码 28.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29.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30.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31.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 32.端口:接口中的数据中转站 33.DMA 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输, 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 34.单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禁止所有其他外部中断。 35.多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响应级别更高的中断请求。 36.现场保护:CPU在响应中断请求时,将程序计数器和有关寄存器内容等系统的状态 信息存储起来,以使中断处理结束之后能恢复原来的状态继续执行程序,称为现场保护。 37.中断向量:外设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时,由该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总线主动向CPU 发出的一个识别代码 38.中断屏蔽:CPU处理一个中断的过程中,对其他一些外部设备的中断进行阻止。 39.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