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学习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意见》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语文课程标准》),特制订《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重任务,决定了语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的,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德育范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第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三,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审美情趣。

第四,指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尊重多样文化的意识,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第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关注人类的发展,产生探究科学知识的

兴趣,初步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二、寓德内容分析

年段与学科

寓德教育内容

语文学科政治素质教育和上面合并单元格

以政治方向、立场、原则、路线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线索的政治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结合教材中介绍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光辉事迹的课文,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新中国勇于牺牲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品读他人眷恋祖国、热爱家乡的故事,通过揣摩语言文字,想象情境,感受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骨肉之情。通过民族题材课文的学习,认识到各民族应团结友爱、亲如一家。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通过学习寓言等哲理性较强的课文,感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学习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义共同理想结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

课文,联系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贡献,或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感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奉献力量的远大志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介绍我国古代优秀人物、著名建筑或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当代影响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人物、事件的课文,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感受优秀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增强民族自豪感。思想素质教育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思想素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感受和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教育

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汉字的形体美,认识到祖国汉字历史的悠久,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诵读经典古诗文,展开想象,品味古汉语的内涵,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情感。

结合教材中多样的内容,产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道德素质教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情感,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体美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素质教育中华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结合《妈妈的爱》、《父亲的麦芽糖》、《师恩难忘》等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加深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认识和感悟并努力落实到行动中。学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课文,了解人物的做法,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或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所讲故事,加深对亲情、友情的认识,能做到珍视亲情、珍惜友情,待人热情、宽容、坦诚。通过《雪孩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给予树》、《永生的眼睛》等课文的学习,感受人物形象,联系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产生对人物品质的认同。懂得要尊重、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结合《我必须去》、《我不能失信》、《诺言》等课文,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结合生动、细腻的语言文字描写,通过诵读、表演课本剧等方式,感受幸福要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对劳动人民有朴素的感情。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教育(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结合科普作品的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进而加深对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了解科学家的相关事迹,感受他们的探索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创新意识。环境道德教育(人与自

然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习描绘大自然绚丽景色的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描写的美景;也可借助多媒体展现文章描述的景象,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课文,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还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法纪教育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纪教育。遵守纪律教育结合《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森林警察》等课文,抓住人物的言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懂得社会主义每个公民都应遵纪守法,增强守法的意识。法制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良好个性品质教育学习表现人物良好个性品质的课文,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人物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责任意识,不怕挫折,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做到自尊、自强、自立、自爱。其他主题教育随着社会发展,新增教育内容等热爱和平教育结合《太阳是大家的》、《儿童和平条约》、《一个中

国孩子的呼声》、《地球万岁》等课文,搜集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产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德育内容,尊重教材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思想教育的落脚点;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所拓展,努力做到使每一堂语文课都渗透着积极的、适时的、学生可接受的思想教育内容。综合北京市目前使用的几套语文教材,将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基本内容具体细化。

(一)政治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指以政治方向、立场、原则、路线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线索的政治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待问题;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感受优秀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主题具体目标教学内容举例教学建议

1 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敬仰学习伟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夜的工作》、《毛主席在花山》、《在炮兵阵地上》、《争画》等这类文章一般是选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介绍,语言中流露着对所介绍人物的崇敬和爱戴。教学中,应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伟人优秀品质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介绍人物的事迹和成长历程,丰富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和认识,办手抄版或专题展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建立人物网站或网页;还可以用讨论的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认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画家乡》、《欢庆》、《国徽》、《一面五星红旗》、《中国石》、《夜莺的歌声》、《梅花魂》、《圆明园的毁灭》、《枣核》、《开国大典》等。这类文章一般主题思想鲜明突出,语言表达充满激情。教学中,可以设计情景、创造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具体的情景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认识也可以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习,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渴望祖国统一《看雪》、《日月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七子之歌》等。这类文章文质兼美,情感充沛,思想鲜明。教学中,可以抓住优美生动的语言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搜集相关故事,召开故事会,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2 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全面客观认识事物《坐井观天》、《小马过河》、《假如没有灰尘》、《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掩耳盗铃》、

《人有亡鈇者》等。这类文章大都以童话、寓言等形式展现,语言简练而富于哲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方式,感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体会全面看问题的意义。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我要的是葫芦》、《画风》、《南辕北辙》、《螳螂捕蝉》等。

这类文章大都寓道理于具体的事情之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梗概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提高认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利亚的木匣》、《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等。这类文章大都通过记叙事件说明道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事物前后的变化;也可以采用质疑、解疑的方法,体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祖国,无私奉献《回到自己的祖国去》、《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深山风雪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等。这类文章主题思想突出,讲述内容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以及保卫者无私奉献的优秀事迹。这些事迹既具体又十分感人。教学中,可以把握人物的事迹,联系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贡献,或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体会文章表露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人物的相关事迹,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4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成功了》、《赵州桥》、《颐和园》、《长城》、《丝绸之路》、《郑和远航》等。这类文章讲述的内容一般为我国古代的优秀人物、著名建筑或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当代影响中国和世界的人物和事件。教学中,可以抓住事件的主要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作为学习的补充;也可以用手抄报或壁报的形式,展现我国人民的智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情感;还可以借用多媒体介绍名胜古迹,在播放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从作者对具体事物的说明或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渴望民族团结《我们的

民族小学》、《草原》、《文成公主进藏》。这类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背景材料,加强对课文所表露的思想情感的体验。

(二)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指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思想素质教育。主要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教育主题具体目标教学内容举例教学建议1 革命传统教育崇敬英雄人物《王二小》、《囚歌》、《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金色的鱼钩》等。这类文章一般是叙述性的,是对人物的英雄事迹进行介绍。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故事背景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英雄行为的意义,同时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神态,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借助相关的影视作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还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了解人物高尚的品质,从而产生敬仰之情。

2 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教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各册教材中识字写字相关内容。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把握汉字表意及整体和谐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深厚的文化,了解汉字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热爱祖国古诗文《静夜思》、《和氏献璧》、《晏子使楚》、《孔子拜师》、《猴王出世》、《三字经》(节选)、京剧《赤桑镇选段》等。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或者古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或诵读,展开想象,品味古汉语的内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情感。尊重多样文化《数字歌》、《圆圆的沙粒》、《小蝌蚪找妈妈》、《夸父追日》、《我们知道》、《我只看见你的眼睛》、《金钱的魔力》等。这类文章包括了童话、童谣、诗歌、神话等各种不同的文学类别,它们都是优秀文化的一

部分。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童谣、诗歌的韵律美,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话、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文化的多样性。

(三)道德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教育指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情感,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体美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中华传统美德,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教育,环境道德教育。

主题具体目标教学内容举例教学建议

1 中华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在家里》、《妈妈的爱》、《三个儿子》、《妈妈的账单》、《地震中的父与子》、《鲁本的秘密》、《火红的枫叶》、《一株紫丁香》、《春天的雨点》、《师恩难忘》等。这类文章一般是叙述性的,语言叙述饱含深情。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加深他们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认识和感悟;也可以通过对文中生动语言的品味,动情地朗读,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正确了解人物的品质。珍视亲情珍惜友情《从现在开始》、《窗前的气球》、《好汉查理》、《她是我的朋友》、《我看见了大海》、《继父》、《平分生命》、《母亲》等这类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且非常感人。教学中,对于描写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的品味,可以促使学生认同作品中人物的做法;适当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可以加深其对亲情和友情的认识;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复述文章内容,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可以促使学生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教育(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尊重关爱帮助他人《雪孩子》、《快乐的小公鸡》、《一件好事》、《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拐杖》、《给予树》、《六个馒头》、《“三颗纽扣”的房子》、《永生的眼睛》等。这类文

章一般语言生动形象、人物特点鲜明。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形象、走进形象,由对形象的接受逐步升华为对形象品质的认同;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加深他们的认识和感悟。诚实守信《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我必须去》、《龙眼和山里红》、《我不能失信》、《中彩那天》、《诺言》等。这类文章一般都是叙述一个故事,语言比较生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也可以促使学生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热爱劳动热爱人民《小母鸡种稻子》、《小白兔和小灰兔》、《秋天的图画》、《槐乡的孩子》、《拾穗》、《幸福是什么》、《手上的皮肤》等。这类文章的文体多样。教学中,可以根据文体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抓住童话故事趣味性强的特点,激发兴趣;通过排演课本剧,提高认识。

2 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小壁虎借尾巴》、《植物妈妈有办法》、《回声》、《鲸》、《天外来客——陨石》、《飞向月球》等。这类文章大都是说明性的,主要目的是讲述一定的科学道理或科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介绍一些相关知识,学生也可以查找一些相关材料,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进而加深对课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探究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动手做做看》、《苹果落地》、《数星星的孩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黄河象》、《玩出了名堂》、《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这样的老师》等。这类文章大都是从一个角度介绍某个科学家的事迹,故事性较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家精神的感染,了解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3 环境道德教育(人与热爱大自然《黄山奇石》、《美丽的小兴安岭》、《花儿也会放飞风筝》、《珍珠这类文章大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绚丽景色,语言优美动人。

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文章描写的美景;也可自然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泉》、《鸟的天堂》、《瑞雪》、《记金华的双龙洞》、《桂林山水》、《天然动物园漫游记》、《鼎湖山听泉》、《松坊溪的冬天》等。借助多媒体展现文章描述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小熊住山洞》、《美丽的小路》、《珍贵的纪念》、《特殊的考试》、《一片树叶》、《燕子专列》、《路旁的橡树》、《失踪的森林王国》、《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这类文章大都通过一个故事,说明应加强环境保护的道理。教学中,可以采用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对文章所描绘景物的喜爱;利用多媒体再现情景、营造氛围;还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应保护环境,还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四)法纪教育

法纪教育指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纪教育。主要包括:遵守纪律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主题具体目标教学内容举例教学建议

1 遵守纪律教育遵纪守法《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森林警察》等。这类文章大都故事性强,且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抓住对人物做法的不同认识表达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在交流中,提升认识,与文章的主旨形成共识。

2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五)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指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能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学习优秀人物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做到不怕挫折,勇于面对困难,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做人,树

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意识。主题具体目标教学内容举例教学建议

1 良好个性品质教育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小闹钟》、《一分钟》、《小河的歌》、《种一片太阳花》、《太阳的话》、《和时间赛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这类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较为深刻。教学中,可以通过抓住突出文章情感的重点段落加以品味,感悟文章的内涵。勇于承担,不怕挫折《司马光》、《难忘的一天》、《小鸭子回家》、《我为你骄傲》、《爬天都峰》、《花的勇气》、《挑山工》、《顶碗少年》等。这类文章大都通过一个故事向人们传达道理,蕴含的道理比较明显。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进步加深对培养责任、勇气、意志重要性的认识。自尊、自强、自立、自爱《自己去吧》、《两只狮子》、《妈妈,不要送伞来》、《我选我》、《乌塔》、《为了他的尊严》、《买小狗的小孩》、《一双美丽的蓝凉鞋》等。这类文章一般都是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近。教学中,可以了解故事梗概,复述故事等,感受人物的精神;也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促使其认识转化为行为。(六)其他主题教育

其他主题教育在语文学科主要指热爱和平的教育。主题具体目标教学内容举例教学建议

1 热爱和平教育热爱和平《太阳是大家的》、《儿童和平条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再见了,亲人》等这类文章的思想倾向一般比较鲜明,语言运用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展开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背景材料,加强对文章所表达思想情感的体验。

四、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挖掘德育因

素,使学生在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又能促进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要注意防止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对思想教育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也要注意防止刻意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而脱离文本,一味拔高思想教育的内容。2.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原则

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通过对汉字的学习,对课文具体形象的理解,对生动情节的感悟,对精美语言的品味,对祖国语言的运用等各种形式,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启迪,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遇到思想意义特别突出,或者特别针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德育内容,就应当彰显出来;而对于需要感染和熏陶的德育内容则应当是循循善诱地给予引导。

3. 把握文本主旨与多元理解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首先应充分挖掘、落实文本主旨的德育因素,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合理、适度的多元理解和创造性理解。

4. 即时性与持久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项原则是指要安排好一节课与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德育的整体性,即实现小学六年德育的总目标,又要注意德育的层次性,即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以及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

5.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主渠道,课外语文学习是对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要加强课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语文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

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及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必须遵循上述这些基本原则,此外,还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这些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五、德育课例

古诗两首

设计者: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张聪

指导者:东城教师研修中心蒋杰英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

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学习主题是“人间真情”,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送别诗,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给人强烈的画面感,曲尽意不绝,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2. 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有过学习送别诗的经验,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初读后自学生字、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诗意,但是在体会作者情感方面缺少具体方

法的指导,实现不了本单元“体会人间真情”的教学目标,结合这两首诗的写作特点,学生可以因景悟情、借助资料、抓住“诗眼”,用多种方法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 设计思考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我以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真挚的友情为依托,设计学习单,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质疑与课后积累整合在一起,升华情感,传授方法,培养能力,渗透德育主题。

4. 教学方式及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PPT课件。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通过补充诗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渗透德育主题。

5.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

学生在学习《古诗两首》一课之前,对于送别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并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步骤。通过运用学习单课前预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课中的生字词,对古诗大意有了基本的把握,这就为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但这两首古诗是创作时代离学生较远,不易读懂,尤其是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深入探讨的平台,使学生在潜心读诗的基础上,在多种形式的生生合作交流过程中,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中,逐步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

1. 在汇报预习成果中学习生字、新词,书写易错生字,辨析多音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引入资料等策略理解古诗含义,再自解其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在有感情朗读、积累中,体味诗人惜别的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智慧。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展开想象,品味古诗文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

化的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识字

三、解题

1. 导语激情,齐读课题。

2. 回忆学习古诗的步骤。(板书:字、意、情)

【设计意图:回顾学习方法,指明学习方向。】

1. 朗读古诗,订正字音。

2. 出示学生的学习单,用“舍”多音字组词。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单整合自学内容,因学定教。】

3. 自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诗句的韵味。

1. 请结合课下查到的资料,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

2. 解释《送元二使安西》题目意思。

介绍安西的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生动形象的展示,使学生对安西有直观感受,为体会情

感进行铺垫。】

导语激情,指导朗读诗题。

3. 解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题目。

介绍“广陵”,渗透学法。

指导朗读。

4. 对比两诗题目,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曾经的学习内容,拓展积累。】

四、解诗5. 展示积累的送别诗。

1.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PPT:自学提示:

自己出声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自学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和其他同学

交流一下,并试着说一说诗句大意。

2. 串译前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发言。

重点解决:“故人”、“烟花三月”。

预设:出示黄鹤楼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指导朗读。

3. 串译后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发言。

重点解决:“孤帆”、“尽”。

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4. 请你带着理解完整读读这首古诗。

1. 根据学习单,质疑。

五、悟情【设计意图:借助自学提示单,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困惑点,因学定教,提升其自学能力,既突破本课重难点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基础。】预设一:孟浩然为什么去广陵?

(1)自读,寻找答案。

(2)渗透学法,借助自学单的补充资料自学。

(3)汇报学习成果,交流感受。

(4)总结学法。(板书:资料)

(5)有感情朗读。

预设二:写完前三句诗,送别已经结束了,作者怎么在最后又一次写景呢?

小组讨论。

(1)指名汇报。

(2)出示PPT,换位思考,想象李白此时的心情。

(3)激发情感,读出感受。

(4)总结学法。(板书:景情)

2. 激情配乐朗读。

3. 结合诗中最打动你的内容进行批注。

【设计意图:引入资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进而总结学法,升华情感。】

预设:“尽”

(1)自由交流。

(2)教师点评。

(3)读出情感。

预设:“孤”

(1)自由交流。

(2)出示PPT,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3)有感情朗读。

六、积累

七、迁移

1. 动笔抄写,进行积累。

2. 根据书写反馈,指导“陵”字。

3. 自由背诵。

1. 导语激情,读第二首诗。

2. 指名朗读。

3. 交流读出情感的方法。

4. 总结学法,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第二首古诗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掌握的学法自主选择第二课时的学习方向,感悟友情的可贵,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将一二课时进行有效的衔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积累《送孟浩然之广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体会《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与元二的情谊。__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课题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课题小结 武安小学:何仁碧 本学期我校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语文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学习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执教《称赞》一文时,是这样做的。《称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学习这篇课文,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朗读是二年级学生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为此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分析、讲解课文,而是充分创设情境,以情感为纽带,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同时还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进而抓住“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学生从中学会了欣赏和称赞,体验到了称赞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 极向上的动力。例如我在执教《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我是这样做的。这篇故事语言美,情节曲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但理解“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课的重点、难点也就是理解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应该从小鹿的弟弟说的两句话:“这玫瑰你白载了,一朵花都没有看着。”“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一开始是“白栽”到后来又说“没有白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一个问题就引出了整篇课文的重点,从而也突破了难点以此师抓住鹿弟弟说的两句话,然后男女生对比朗读,从而生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朗读课文上,先是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然后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鹿弟弟的话,读读这两句话,想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有的学生就说:“我觉得奇怪,鹿弟弟为什么开始说玫瑰白栽了,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在教养“四有”人才方面,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语文,它是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又小学生天真活泼可爱,求知欲望高,在教学时应该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自然而然地,切切实实地,卓有成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下面就如何“渗透”谈谈笔者三十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的肤浅体会。 一、有机结合,教书育人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教学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把在阅读中进行思想教育,放在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语文老师必须坚定这样的认识。语文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仔细地观察,细心地认识社会,去寻找美,歌颂美,弘扬美,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增强认识问题,识别事物的能力,由稳中有降到行,知行统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比如学习了《落花生》一文,学生懂得了做人不仅要做到外表美,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去寻找心灵善的人,并写成文章讴歌美。让学生既深入生活锤炼了语言,又丰富了情感锻炼了思想。另外,还可结合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真实的思想实际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行为。 二、抓住语段,从中体味 一篇文章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教学时要善于抓住它们,并带领学生细心读,从中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精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启迪。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笔者就紧紧地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边读边议,抓住语言“走”、“同志们”“用石头砸!”“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抓住宰态描写:昂首挺胸,抓住云集:跳下深谷。而让学生体会五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以及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限忠诚。这不仅给学生让一节生动的爱解放教育课又能深刻地体会。 三、循循善诱,激励挑战 学生的成长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思想方面,都是靠自己在平时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奋发进取。为了使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在心灵上,教学时应该借助对形象的具体分析,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自觉地检查自己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本不但教导小学生纯粹的知识,更主要的是教导小学生德育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极其的重要。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代我国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限制了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本想创新的动力和勇气。因此,我们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构成,其中德育是核心,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在现当代小学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探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师也会定期整理和修改教学方案,整改教学大纲。学校应着重加强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性的追求升学率。要想改变这问题,要从实质上了解其发展和产生。这种严重背离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只是追求升学率,过度考试,只注重全班尖子生的发展,却忽视了全班整体的发展,只注重个别学生素质的提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优等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想要解决这一现象,还得着重关注社会的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作为随后的物质基础,教育才能得到很大提升。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寻求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也提倡每个学生都要有受教育的权利,深刻强调教育中不能只注重一部分人,授课老师和班主任都应多花费精力在全体学生身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在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

点,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能力,不同的家庭环境,那么这些不同点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活泼可爱,个性独特的学生。所以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措施。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以及对工作的热情,使自身得到充分的发展,也要在学生身上下功夫,积极转变学生观,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校园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也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学生,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开展多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还有就是班级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班主任老师作为代表,带领同学们一起制定班规制度,让班干部起的带头作用,共同营造班风良好,全面发展的班级。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自身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才能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课前首先对教材内容有系统全面的深入分析,然后应充分准备有关于德育的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章所体现的德育因素进行无缝衔接,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素质教育不是教师课后不留作业,多开设活动课多上文体课,不考试等,要走出这些误区,就要多研读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可以学习选修课程,多多发展自己所感兴趣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身独立的特性。这里不是说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建立在现阶段全面发展教育上的,没有全面发展就没有素质教育,在社会主义阶段时期,深化和落实素质教育才是发展的最根本目标。在小学语

中学地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学地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 准( 2011 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及其二 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地理学科德育实施的目的在于 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爱国 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处。 (一)自然性 地理课程所涉及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冰川及人 文等内容都孕育于自然、发展于自然,本身就具有自然属性。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尊重自然,掌握自然规 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通过地理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 然之美,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 自然观。 (二)人文性 地理课程贯穿人地关系主线,其内容包括人文现象的地 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等。通过地 理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人文地理事物,熟悉世界各地社会经

济状况、民族民俗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等,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不断提高人文地理素养。 (三)审美性 地理课程丰富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具有较高的教 育价值、审美价值。通过地理学习,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 会两个方面去科学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乡村、城市、国家、世界、地球乃至宇宙环境;通过地理实践,让学生学会感受 地理、享受地理,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 理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四)生态性 地理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地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如正确的自然观、辩证的 资源观、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等,并能够运用科 学的人地观念去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并作出科学决策,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德育范畴 (一)审美情趣 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人文环境,蕴含着丰富 的自然美和人文美。通过地理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还能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获得美 的享受、美的陶冶,激发学生地理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 能够从地理的视角去欣赏、感悟、体验家乡、祖国和世界的 地理美感,提升其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初步形成健康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摘要:在语文教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是必要的,其能够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此,在进行了实践研究过程,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渗透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精神;融合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 (一)有利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内容 虽然现在小学教学已经开始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但在德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受 多元素影响,最终导致德育教育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德育教育 观念虽已经深入人心,但与教学学科的融合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有些教 师深感教学压力大,导致他们在备课、教学时,除了给学生讲授课文所学生字和 内容外,没能更好地将德育教学与课文进行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 大德育教育的渗透才更能发挥德育教学的优势。实际上,小学所学的课文与德育 教学关系不大,但是教师可以挖掘课文里面更深层的东西,让小学语文教学通过 德育内容更加渗透,最后使小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描述显得更直观、立体。 (二)可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增加小学生德育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有集体荣誉感。教师将小学生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很好地融 合到一起,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效果不错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德育教目标,为小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内容,从而扩展学生的德育教学之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全面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往往在对待新鲜事物时总会产生非 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住 小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然后再利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能很好地将德育教 育传授给小学生的,但是切忌在授课时要避免“满堂灌”或者“填鸭式”这样的教学 手段。教师在对小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能力 以及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小学生带来有实践 性的德育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学习《神州谣》的过程中,这篇课文以三字经儿歌形式构成,表达了祖国各个民族的情深意浓。教师要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或小组合作,或朗读竞赛的形式, 全面开展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德育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确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促使国家繁荣富强。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的阶段性 最初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小学生有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更加重视德育阶段性的教育性。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依据小学生 的年龄跨度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的,德育教育一般被分为低、中、高这几个阶段。一般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会通过让学生观看升国旗的方式让他们初步感知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明白国旗代表着国家,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则是对国家的尊重和对祖 国的热爱。而对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爱国之情可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和 理性教育激发出来,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德育的丰富方式 (1)通过朗读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教育.doc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近几年来,学校里属于独生子女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孩子的父母或忙于工作,或忙于生意,或外出打工,总之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种隔代的生活和教育,因为生活经历、文化结构、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始终跟不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导致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品行,如: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生惯养的日子,缺少爱心和亲情;好逸恶劳,缺乏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凭意气用事的时候比较多,理智的时候少等等。学校里,大部分老师在教学时是只管“教”,而不管“导”,许多课本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劳、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德育规程》中也说:要把各学科蕴涵的德育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把各学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等人都曾倡导和践行过所谓的“无 言之教”的教育。南朝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农村有句俗 话:“人看从小,马看蹄爪” 。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可见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它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应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笔者在这方面努力做了一些尝试,现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 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可打印修改)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 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化学学科是在分子、原子的关系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探究物质体系内各微观粒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改造或创造物质以满足社会需 求的应用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物质世界组成与变化 的基本认识,掌握独特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 确的科学伦理观念与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会遵守科学 规范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生活习惯。 二、德育范畴 (一)科学世界观 化学科学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独特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在对物质与原子、分子、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等实验的观察与探索过程中,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认识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相互 作用、变化发展”的规律与条件,建构科学的分析范式, 准确有效地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条件,控制变化的 路径与进程,把握变化的规律与结果,科学认识生命起源、

物种繁衍、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物质不灭等客观规律,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和理解维护个体生命健康、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意义,树立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科学世界观。 1.化学科学基于实验证据揭示了自然界数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在一般的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下,元素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自然界发生的物质变化和人类用化学方法促发的物质变化,所能改变的只是原子的结合方式,所以在自然界物质是不灭的。这给中学生科学分析物质、正确看待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奠定了认识基础。 2.化学科学提供了从微观到宏观认识物质的独特视角,由于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组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差异,我们不仅要认识物质外在的宏观属性,还要探究其内在的微观本质,不同的宏观物质具有不同的属性与功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分析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来推知其宏观属性,这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知微见著的科学思维习惯。 3.化学科学揭示出的宏观物质的属性、功能与其微观组成与结构的必然联系,变革物质需要破坏微观粒子旧结构的相互作用、构建起新结构的相互作用,化学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的生成和能量的变化都源于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等规律,不仅给学生指明了认识、应用和改造物质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结如何做好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工作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结如何做好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工 作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德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 1.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灵魂。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丰富的知识,还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包涵着的浓烈情感因素,给予学生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1.1 树立强烈的利用德育因素的意识。

面对培养新世纪人才这一重任,作为一名语文授课者必须要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把培养有全面素质地新世纪人才牢牢记住,自觉地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 ? 1.2 掌握语文课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 在语文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可以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提出富有启发性而又蕴含着深刻德育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悟出其中道理;通过多读,在教师的正确点拨下体会文中的情感;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及影视欣赏等途径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 ? 1.3 准确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德育因素并不是很明显易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细心阅读、精心思考,挖掘出蕴藏在课文深处的德育因素。如《挑山工》一课中,表面上只是通过挑山工和作者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他上山路线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认真地阅读就会发现,从挑山工的话语中可以更深一部的了解他们认定目标、坚忍不拔、不断登攀的可贵精神。通过老师的引导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一是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二是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 三是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 四是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还要捕捉最佳理论时机,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度”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切合“度”,做到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真情,用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日益至臻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十二册语文教材中,每册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涉及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诚信、谦逊、节俭、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是对学生一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奠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等人都曾倡导和践行过所谓的“无言之教”的教育。农村有句俗话:“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可见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是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目标。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品味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临城县实验小学史晓辉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注重其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避免相对抽象和枯燥,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把握住了对初入校门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枯燥的规则,也上了一堂爱护小动物、待人要有礼貌的德育课。 巧编故事,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如在学“aoe”这个韵母时,我是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的: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了,她看到春天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歌咏比赛作准备呢,看她长大嘴巴(aaa)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因为她要演唱的歌曲就是《我

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孩子们聆听、模仿、大胆展示不仅掌握了“aoe”的音和形,也感受了祖国的美丽,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热爱祖国的洗礼。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特别是低年级。加之现在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学生中常有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流露出来。并且学生的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膏”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膏”字上半部写高大些,而将下半部的“月”写扁小些,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膏”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留心,处处都有德育的好题材。注重对学生进 行德育教育,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德 育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要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非常具有德育价值的科目,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 同时,实现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度发 掘小学语文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抓住每一次能够实施德育渗透的时机,陶冶 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一、深度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中涵盖了很多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部分。所以,要想搞好德育的渗透,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课本里的内容进行一番深度挖掘。此外,教师还应当利用自身所学,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比如,在学习《军神》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和讨论。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 生深切感受到刘伯承将军那钢铁般的意志。与此同时,激发学生产生和作者一样 的共鸣,即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和赞扬。这在塑造学生坚毅品质的同时,还能培 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进而为学生树立一个伟大、光明、正直的偶像形象。 二、利用写作教学渗透德育 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 于美、对于生活、对于世界的感知。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非常有必要。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教室的多媒体看一些优秀的纪录片 或者电影,比如《地球脉动》、《小鞋子》、《想飞的钢琴少年》等,通过这些 充满“真、善、美”的影片,教师引导学生写观后感,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壮丽,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人文情怀。然后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应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对世界河山的热爱,进而实现德育渗透的教学目的。 三、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丰富多彩,有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有歌颂母爱、称 赞父爱的,有表达爱国情怀的;有散文、故事、古诗等。拥有如此丰富的体裁,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朗读,学 生才能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感受字里行间情感的洗涤与熏陶。比如《挑山工》一课,由不同学生或者不同组来进行富有情感的朗读,或者将课文中出现的 角色分配给不同学生进行朗读。从作者在泰山初遇挑山工,描写他们工作时语气 的平淡,到跟挑山工聊天时,作者的好奇,挑山工的随和,以及文章最后作者的 沉思,让学生从挑山工身上学会只有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渗透德育 要加强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效结合各种先进的多媒体 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然后 老师再根据语文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方面的拓展,以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案《一夜的工作》 【教材分析】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老教材,现在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三组。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以及作者的感受。文章以平凡的生活小事,朴素无华的语言文字表现了伟人的高尚的品质。它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本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本文安排在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中,本组的课文均以领袖与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为选材,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出发,响亮的提出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认真读、认真体会,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真情实感。《一夜的工作》是本组的第四篇课文,学好这篇课文为今后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无论在阅读能力,在理解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飞跃,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学

生对周总理生平知之甚少,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本课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③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课前搜集资料,加深对总理的了解。 ②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并写出体会。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②对周总理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产生敬仰和热爱之情。 ③培养学生勤俭朴素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人格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一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有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记叙文、说明文等。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简直可以称为德育的一本“百科全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1.从课文的时代背景中挖掘 时代背景是指在一定历史情况下,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在读这篇课文时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不了解,不明白中国人民自愿军是什么。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对朝鲜人民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中国人民自愿军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后面的新课讲授中,学生就能够理解到——为什么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自愿军归国会产生如此深厚的依依不舍的之情了。

2.从课文主题中去挖掘,阐明课题含义 课题,不仅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如教师在讲授《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应该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题目中“飞”、“夺”两个字就能反映出许多问题: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然后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3.从文章中的人物身上去生发,采取榜样激励法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在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时,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到困难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在导读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就是对祖国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北重实验小学陈占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就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它贯穿在人类一切交际活动中,发挥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功能。蒋仲仁先生认为,“语文科对品德培养负有更大的责任。语文就是中小学的主要学科,教学的时数最多,师生接触最多,教师从语文课对学生思想了解最多。更重要的,语文这个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应负的品德培养的责任”。可见,德育也应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就是有一点不容置疑: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高尚,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率美的古今诗歌等。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她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四次对话,分别展现了小鸟与大树的约定、与树根、与门

先生、与小姑娘询问并寻找树的不同场景。此课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在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到课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表演,并在小鸟望着灯火内容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课文,深深地感悟到小鸟与树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深深地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更加珍惜同学间的友情。 二、充分上好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与培养能力时加以渗透。 1、课堂导入,渗透德育。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瞧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录像,初步领略壮丽的景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瞧后的感受,再问学生:您们想不想走进课文,有更深地了解?这样,学生在领略过壮丽景观后,又会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来学习新知识。 2、抓住重点词句,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颐与园》一课时,我通过颐与园的全景图投影,并配上柔美的音乐,来牵动学生的情感,然后再揭题。我先指导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瞧颐与园的美丽景色,并要求学生划出有关语句。随着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汇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当她们对美丽的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