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电子版.doc孙晴化学工艺学

实验报告电子版.doc孙晴化学工艺学

实验报告电子版.doc孙晴化学工艺学
实验报告电子版.doc孙晴化学工艺学

应用化学技能综合实训

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年级 14级

班级 14级应用化学(专转本)姓名孙晴

学号 ZB1114121

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尼泊金乙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制备杂多酸离子液体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2、巩固制备酯类化合物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3、巩固重结晶和熔点测定,学习化合物的光谱解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尼泊金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日用化工品和药品等制造[1]。目前,工业上合成尼泊金酯应用最多的催化剂是浓硫酸。但该法存在设备腐蚀严重、副反应多、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近年来相继报导了固体酸、离子交换树脂、杂多酸、维生素C 、硫酸氢钠

[2]

,离子液体[3]等新型催化剂。但是它们存在着分离回收困难、重复利用差、易流

失等不足之处。

最近,杂多类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假液相”性、高活性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点而引起人们的关注[4, 5]。王军等[6, 7]的研究发现杂多离子液体可实现温度控制——相转移催化反应。该类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性能稳定、易分离回收、后处理方便、可重复使用、不易流失等优点。

因此,通过制备离子液体I (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磷钼杂多酸盐,[PSMIM]3PM O12O 40) (如图1),可用于催化合成尼泊金酯的合成。该SO 3H 功能化的杂多酸离子液体在较高的极性溶剂中是一类高效、稳定、可循环使用的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整个催化体系是个高效、环保、操作简单、可重复进行的绿色工艺。

N

N +

N N

SO 3

O S

O O

乙酸乙酯

N N

N N

SO 3H PMo 12O 403-3

磺酸基功能化的杂多酸离子液体I 的制备

尼泊金乙酯的制备

三、实验用试剂药品与仪器装置

药品试剂: N-甲基咪唑、1,3-丙磺酸内酯、磷钼酸、对羟基苯甲酸、无水乙醇、乙酸乙酯、10%碳酸氢钠溶液、硅油、蒸馏水、活性炭、硅油。

仪器设备:量筒、布氏漏斗、抽滤瓶、pH试纸、100ml圆底烧瓶、滤纸、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磁力加热搅拌器、油浴槽、

旋转蒸发器、电热真空干燥箱、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

1、离子液体I的制备

1)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盐(PS-MIM)的制备

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6g的1,3-丙磺酸内酯和20 mL的乙酸乙酯(无水),在50 ℃的水浴中搅拌保温30 min。缓慢滴加1.73g的N-甲基咪唑,滴加完后保温反应1小时左右,圆底烧瓶内有大量白色固体生成。取出,用乙酸乙酯将产物洗出,抽滤,烘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盐(PS-MIM)。

2)离子液体I (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磷钼杂多酸盐,[PSMIM]3PM O12O40)的制备

称取1.84g[PS-MIM]-,用5ml蒸馏水于磁力搅拌器上溶解至无色透明澄清液。称取5.48g磷钼酸,用10ml蒸馏水于磁力搅拌器上溶解至黄色澄清液。将两种溶液混合,室温搅拌24小时。真空脱水后,真空干燥,最后得到嫩绿色固体,为离子液体I ( [PSMIM]3PM O12O40)。测红外光谱,确定产物结构。

2、尼泊金乙酯的制备

将2.765g对羟基苯甲酸、3.5ml无水乙醇、1.22g催化剂依次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接通冷凝水,开启加热和搅拌至达到120℃开始计时,反应5小时后结束,

水溶液中趁热加入乙酸乙酯10ml进行萃取,分层。倾出上层液,用10%NaHCO

3

和至pH=8左右。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后,得到粗产物,用乙醇-水重结晶得白色产

品。最后真空干燥,称量计算收率。测熔点及红外光谱,确定产物结构。

五、注意事项

1、制备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盐(PS-MIM)初产品要尽量将乙酸乙酯除去。

2、离子液体较容易吸水,保存和取用药品要在相对低温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3、尼泊金乙酯的制备时,反应中温度尽量不要超过120℃。

4、尼泊金乙酯的制备时,反应完成后要趁热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盐(PS-MIM)的制备

(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磷钼杂多酸盐的制备

尼泊金乙酯的制备

六、实验小结

在做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化学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尼泊金乙酯。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实验预习做好,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尼泊金乙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

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七、思考题

1、制备无水试剂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加热回流和蒸馏时冷凝管的

顶端和接受器支管上要装置氯化钙干燥管?

答:首先要对实验仪器充分干燥保证没有水存在,再次对于参与反应的试剂都要新制(干燥,蒸馏),最后反应装置须在回流管顶端安装一个装有干燥剂的球形干燥管。避免空气中的水汽和CO

进入反应装置中

2

2、工业上怎样制备无水乙酸乙酯?

答:乙酸乙酯含水量高的话得先用碳酸钠饱和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洗,再加无水碳酸钾蒸馏。

3、本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实质:离子聚合

特点: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4、针对自己的产量、产品质量分析和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

答:通过该实验我对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尼泊金乙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验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对离子液的制备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对操做技术也提高了,另外该实验对温度控制也有较高的要求,一开始制备离子液体时我们温度高了,导致出来的产品不是白色固体,而是油状液体,待冷却后才变为固体。后期萃取时也要注意不可以加入过多的乙酸乙酯避免旋转蒸发时液体太多,重结晶也要注意不要搅动避免结晶太小不能抽滤出来。

参考文献

[1]钱运华,金叶玲,陈静,等.SO42-/Ti02一凹凸棒土催化合成尼泊金丁酯.

精细石油化工[J].2008,1(25) :6-9.

[2]任丽磊,边延江,张爽. 对羟基苯甲酸酯合成研究的新进展.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J].2009,6(9):75-77.

[3]未本美,张智勇,戴志群,等.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尼泊金酯.中国酿造[J].2010,5:122-123.

[4]施介华,潘高.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的制备及其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催化学报[J].2008,7(29):629-632.

[5]曾远晖,易小花,袁霞,等.吡啶磷钨酸盐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现代化工[J].2009,1(29):168-170.

[6]Yan Leng, Jun Wang, et al. Heteropolyanion-Based Ionic Liquids: Reaction-Induced

Self-Separation Catalysts for Esterification. Angew. Chem. Int . Ed[J]. 2009, 48:168 –171.

[7]许妍,万辉,管国锋.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石油化工[J] .2009,12(38):1270-1275.

附录

图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盐(PS-MIM)1H-NMR图谱

图尼泊金乙酯1H-NMR图谱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SCR、GTO、MOSFET、GTR、IGBT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序 型号备注 号 1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几个模块。2DJK06 给定及实验器件该挂件包含“二极管”等几个模块。 3DJK07 新器件特性实验 DJK09 单相调压与可调负 4 载 5万用表自备 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FET、GTR、IGBT五种)和负载电阻R 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JK09 上的可调电阻负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压和电流表可从DJ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JK07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J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调压器输出接DJ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线路的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 (1)晶闸管(SCR)特性实验。

(3)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特性实验。

(5)绝缘双极性晶体管(IGBT)特性实验。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26接线,首先将晶闸管(SCR)接入主电路,在实验开始时,将DJK06上的给定电位器RP1沿逆时针旋到底,S1拨到“正给定”侧,S2拨到“给定”侧,单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DJK09上的可调电阻调到阻值为最大的位置;打开DJK06的电源开关,按下控制屏上的“启动”按钮,然后缓慢调节调压器,同时监视电压表的读数,当直流电压升到40V时,停止调节单相调压器(在以后的其他实验中,均不用调节);调节给定电位器RP1,逐步增加给定电压,监视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当电压表指示接近零(表示管子完全导通),停止调节,记录给定电压U

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实验报告 篇一: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2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实验2.1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一、实验目的 1.充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充电电压曲线图。 2.放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放电电压曲线图。 3.电容器充电电流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充电电流曲线图。 4.电容器放电电流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放电电流的曲线图。 5.测量RC电路的时间常数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6.研究R和C的变化对RC电路时间常数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 双踪示波器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0.1μF和0.2μF电容各1个 1KΩ和2KΩ电阻各1个 三、实验准备 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RC电路中,时间常数τ可以

用电阻R和电容C 的乘机来计算。因此 τ=R 图2-1 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 在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电压和电流都会发生变化,只要在充电或放电曲线图上确定产生总量变化63 %所需要的时间,就能测出时间常数。 用电容器充电电压曲线图测量时间常数的另一种方法是,假定在整个充电期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以充电时的速率持续增加,当增大到充满电的电压值时,这个时间间隔就等于时间常数。或者用电容器放电电压曲线图来测量,假定在整个放电期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以初放电时的速率持续减少,当减少到零时,这个时间间隔也等于时间常数。 在图2-2中流过电阻R的电流IR与流过电容器的电流IC相同,这个电流可用电阻两端的电压VR除以电阻R来计算。因此 IR=Ic=VR /R 图2-2 电容器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图如下 2.用曲线图测量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 τ=121.6799μs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p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浓度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 EC50:半数有效浓度 TC50:半数中毒浓度 TD50:半数中毒剂量 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大效能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

(完整word版)电子政务实验报告-南京奥派-详细版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南京奥派电子政务 课程名称电子政务 院系部: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2014年08月28日—2014年11月6日 华北电力大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奥派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软件通过在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上进行模拟操作,让实验者在模拟实践中体会电子政务给政府传统办公带来的巨大变革,掌握大量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技巧。 通过实践操作体验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将电子政务和实际教学结合起来,让实验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政府机关办公单位的办公流程,并能初步掌握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在实践教学中了解政府内部办公和为公众服务方面等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模拟政府内部办公的流程和实际业务,从而真正理解和领悟电子政务实施和应用的重要性和便民性。 二、仪器用具:

第一章档案管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系统管理员: 包括系统信息维护(档馆信息维护、档案性质定义、档案密级定义、组成形式定义、收集形式定义、馆藏地址定义和类别定义)、系统用户设置(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和档案日志管理。任务一:基础信息设置1)档案馆信息维护 任务二:系统配置项维护 1)档案性质定义 2)档案密级定义 3)档案组成形式定义 4)档案收集形式定义 5)馆藏地址定义 6)类别定义 任务三:系统用户设置 1)角色管理 2)定义用户信息 3)权限设置 任务四:档案日志管理 1)档案日志查询 2)档案日志删除 档案管理人员: 主要有保管员、编研工作者、审核员、收集员、鉴定员等。可

以实现收集管理、业务处理、技术处理、编研利用、出库管理、检索与统计、预警管理等。 任务五:档案收集管理 1)档案收集 2)档案审核 3)档案编目 4)档案入库 任务六:业务处理 1)档案接收 2)档案保管 3)鉴定 任务七:技术处理 1)档案加密保护 2)档案微缩处理 3)档案数字化处理 任务八:编研利用以及大厅用户注册 1)档案编研 2)档案发布 3)档案借阅 任务九:出库管理 1)档案转出 2)档案销毁任务 十:档案检索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撰写模版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实验(模拟)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要能真实的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对实验进行总结、提高的重要环节,应当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的要求是有理论分析,要实事求是,字迹要清楚,文理要通顺。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 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仪器:列出完成本次实验的实验条件。 3、实验原理:实验项目的已知条件、技术指标、实验电路。 4、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对电路进行测量与调整方法、出现的故 障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5、讨论与结论:总结实验心得体会和收获,解答思考题,对实验中存在的 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6、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测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数据和波形,是进行数据处理的依据。要求将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撕下,粘贴在实验报告“实验原始数据粘贴处”,复印无效。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学 实 验 指 导 邵阳医专药理学教研室

前言 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一方面是验证理论,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和掌握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的有关知识,初步具备客观地对药理学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奠定初步基础。 一、药理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①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②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达到充分理解;③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 实验时①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防止出现差错造成实验失败;②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以及最后结果,联系理论内容进行思考;③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药品及实验材料,避免造成浪费。 实验后①认真整理实验结果,经过分析思考,写出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②整理实验器材,洗净擦干,妥为安放。将实验后的动物按要求放到指定地点,课后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 每次实验后应写好实验报告,交给实验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措辞应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实验报告一搬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①实验题目与日期 ②实验目的实验的意义所在,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 ③实验材料包括动物、实验药品、主要使用仪器、也包括手术器材、玻璃器材等的数量,及实验条件。 ④实验方法步骤要清晰、使别人能看懂、能重复。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变更,或者由于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影响观察结果时,应做简要说明。 ⑤实验结果可用文字,也可表格或图示多种方法表示,是实验报告中重要的部分,需保证其绝对的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记录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将原始记录搁置很久之后再做整理,这样易致实验结果遗漏或错误。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保存备查。 ⑥分析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要根据实验内容详细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是否达到实验目的要求和观察到设计的现象;各项指标说明了哪些问题;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一SCR(单向和双向)特性与触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2、熟悉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二、实验内容 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典型器件及驱动挂箱(DSE01)—DE01单元 2、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2单元 3、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3单元(也可用DG01取代) 4、电源及负载挂箱Ⅰ(DSP01)或“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挂箱Ⅱa(DSE03)”—DP01单元 5、逆变变压器配件挂箱(DSM08)—电阻负载单元 6、慢扫描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测试仪器 四、实验电路的组成及实验操作 图1-1 晶闸管及其驱动电路

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晶闸管电路面板布置见图1-1,实验单元提供了一个脉冲变压器作为脉冲隔离及功率驱动,脉冲变压器的二次侧有相同的两组输出,使用时可以任选其一;单元中还提供了一个单向晶闸管和一个双向晶闸管供实验时测试,此外还有一个阻容吸收电路,作为实验附件。打开系统总电源,将系统工作模式设置为“高级应用”。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将“DT03”单元的钮子开关“S1”拨向上,用导线连接模拟给定输出端子“K”和信号地与“DE01”单元的晶闸管T1的门极和阴极;取主电源“DSM00”单元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交流主电源输出端“AC15V”和“O”分别接至整流桥输入端“AC1”和“AC2”,整流桥输出接滤波电容(“DC+”、“DC-”端分别接“C1”、“C2”端);“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正端“DC+”接“DSM08”单元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DE01”单元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T1的阴极接“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负端“DC-”。闭合控制电路及挂箱上的电源开关,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输出电压为“0V”;闭合主电路,用示波器观测T1两端电压;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电压升高,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记录使T1由截止变为开通的门极电压值,它正比于通入T1门极的电流I G;T1导通后,反向改变“RP2”使“K”点电压缓慢变回“0V”,同时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断开主电路、挂箱电源、控制电路。将加在晶闸管和电阻上的主电源换成交流电源,即“AC15V”直接接“R1”一端,T1的阴极直接接“O”;依次闭合控制电路、挂箱电源、主电路。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电压升高,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T1导通后,反向改变“RP2”使“K”点电压缓慢变回“0V”,同时监测并记录T1的端电压情况。通过实验结果,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的内容,分析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实验完毕,依次断开主电路、挂箱电源、控制电路。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用导线连接“DT02”单元输出端子“OUT11”和“OUT12”与“DE01”单元的脉冲变压器输入端“IN1”和“IN2”;取主电源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DP01”单元的同步信号输出端“A”和“B”连接到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的同步信号输入端“A”和“B”;将“DE01”的脉冲变压器输出“g1”和“k1”分别接至单向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组员:指导老师: 摘要:目的:研究元胡止痛片是否具有镇痛抗炎的效果。方法: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并分别建立小鼠的镇痛抗炎模型,观察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1.热板法: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热板法实验中给药60分钟后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的痛阈降低,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痛阈降低。2. 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阳性药与高浓度元胡溶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而阿司匹林组与生理盐水,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3. 热肿胀法: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没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结论:阿司匹林阳性药有抗炎镇痛作用,元胡止痛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元胡止痛片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延胡索(醋制)、白芷等中药组成,延胡索(醋制)具辛、苦、温,归肝脾经,由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该制剂为中国药典方,临床上用于气滞血淤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由于直肠给药50%以上的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可避免口服引起的胃肠道刺激,同时减少。胃液和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从而提高药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直肠给药药物吸收缓慢,可使药效维持较长的时间。本实验旨在对元胡止痛栓的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5±8g,雌性32只,雄性32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40±10g,雄性,32只。 1.2 药品与试剂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0807;0.9%氯化钠注射液,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14070702;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401;二甲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120411;冰乙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090527。 1.3 仪器YLS-6B智能热板仪,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厂日期071018;天孚牌JYT-5架盘药物天平,生产日期2011年8月;YLS-25A电动耳肿打耳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140521;电子天平。 2 实验内容 2.1 热板法 2.1.1 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痛阈值)为5~45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 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0.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2次,间隔30 s,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5 s 或>45s,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2.1.2 分组按体重随机分组,分4组,编号,每组8只。 2.1.3 给药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灌胃20mg/ml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2.1.4 测定痛阈值各鼠给药前测定正常痛阈值。取智能热板仪,调节温度,使温度恒定在55±0.5℃,取每组合格雌性小鼠,按2.1.2灌胃不同药液,测定给药后每组15、30、60、

光电计数器实验报告

光电计数器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李志 学号081244115 专业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易煦农 时间日期2011-10-19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时代。传感与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必要处理 的基础技术,是获取信 息和处理加工信息的手段,无法获取信息则无法运用信息。 光电式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它的理论基础是光电效应。这类效应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光电效应,即在光照射下,能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利用这种效应所做成的器件有真空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第二类是内光电效应,即在光线照射下,能使物质的电阻率改变。这类器件包括各类半导体光敏电阻。第三类是光生伏特效应,即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内产生电动势的现象,此电动势称为光生电动势。这类器件包括光电池、光电晶体管等。光电效应都是利用光电元件受光照后,电特性发生变化。敏感的光波长是在可见光附近,包括红外波长和紫外波长。数字式电子计数器有直观和计数精确的优点,目前已在各种行业中普遍使用。数字式电子计

数器有多种计数触发方式,它是由实际使用条件和环境决定的。有采用机械方式的接触式触发的,有采用电子传感器的非接触式触发的,光电式传感器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电子传感器。采用光电传感器制作的光电式电子计数器。这种计数器在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作产品统计,有着其他计数器不可取代的优点。 【关键词】光电效应光电传感器光电计数器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age of information, it is the access to information, treatment information, us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Sensing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deal with the underlying technology, is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means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unable to get information you won't be able to use information. Photoelectric sensor is a light signal into an electric signal of the sensor. I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These effects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first type is outside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namely, in daylight, can make the tungsten surface. Use this effect caused by device with vacuum photocell, photomultiplier tubes, etc. The second category is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i.e., in the light, can make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the material change. Such devices include various types of photosensitive semiconductor. The third category is photo voltaic effect, in the light, the objects within the EMF EMF, this is called light-induced electromotive force. This class of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1

河南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实验实训室(2011.9编制) 目录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1) 实验报告二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3) 实验报告三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调试与分析(电阻负载) (6) 实验报告四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感性、反电势负载) (8) 实验报告五直流-直流集成电压变换电路的应用与调试 (10)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晶闸管半控型的控制特点。 2.学会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二、晶闸管工作原理和实训电路 1.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控制特性是: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阳极为高电位);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再加上一定的电压(称为触发电压),通以一定的电流(称为门极触发电流,这通常由触发电路发给一个触发脉冲来实现),则阳极与阴极间在电压的作用下便会导通。当晶闸管导通后,即使触发脉冲消失,晶闸管仍将继续导通而不会自行关断,只能靠加在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接近于零,通过的电流小到一定的数值(称为维持电流)以下,晶闸管才会关断,因此晶闸管是一种半控型电力电子元件。 2.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的实训电路 图1.1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电路 3.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电路 图1.2路灯自动控制电路 三、实训设备(略,看实验指导书)

四、实训内容与实训步骤(略,看实验指导书) 五、实训报告要求 1.根据对图1.1所示电路测试的结果,写出晶闸管的控制特点。记录BT151晶闸管导通所需的触发电压U G、触发电流I G及导通时的管压降U AK。 2.简述路灯自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免费下载】实验报告模板

本科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 C++编程项目实训姓 名 吴玮怡 学号 0123964 专 业 软件工程 班级 12软件 4班 实验名称 单词填空游戏程序 指导教师 涂 保 东 开课学期 2012 至 2013 学年 第二 学期 类管路度固在安与相互;对设核与校试技最大限常高

实验名称:单词填空游戏 实验时间:2013年6月30日——2013年7月7日 实验场地:麦庐园网络信息中心M111 软件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 6.0 1、实验目的(简单介绍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编写单词填空游戏,用户登录后,能够自动的的进行核实是否正确。 程序能够自动从从单词库中读取信息,并将单词按要求输出。 作为这款游戏的游戏者,用户可以选择注册新用户同时, 当注册有同名账号会反馈错误信息,要求重新注册,注册成功后将相关信息添加到文本文件中。 用户账号或密码错误时,程序能够显示错误提示,用户可以重新登录。 游戏过程中,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需要提示,也可中断本次游戏。 每次游戏结束后,程序将自动显示本次游戏的得分以及时间信息,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继续游戏或直接退出游戏。——————————————————————————————————————2、实验思路(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及算法思想等) 1.建立一个user类用来保存用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将所有用户的信息从数据文 件中读取后保存到的user类的对象数组中,方便之后的的数据操作,避免了频繁的访问数据文件,节约时间。 2.将用户的数据信息、单词库以及相关的中文注释信息保存到文本中。二进制文件 里的信息不易看懂,而文本文件相对更简单 3.声明一个逻辑型的变量p1,初始时p1=false,相当于一个关着的门。当用户登 录并确认账号密码确认无误时,p1=true这时门打开,用户进入到游戏大厅。同时声明一个逻辑型的变量p,初始时p=true,作为一盘游戏是否中断结束的终止条件。由此,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本次游戏是否结束、是否退出游戏。

药理学实训报告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尼可刹米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 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 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 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 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 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 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 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 2、 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 - 1 - ### p<0.001 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 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 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 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 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 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 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 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 量)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 ec50:半数有效浓度 tc50:半数中毒浓度 td50: 半数中毒剂量 lc50:半数致死浓度 - 2 -

现代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现代电子实验设计报告 ——数字式秒表设计(VHDL)学院:物理电子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曦 实验地点:科研楼303 实验时间:

摘要: 通过使用VHDL语言开发FPGA的一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设计方案,最终采用了一种基于FPGA 的数字频率的实现方法。该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该设计的秒表能准确地完成启动,停止,分段,复位功能。使用ModelSim 仿真软件对VHDL 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EEC-FPGA实验板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关键词:FPGA,VHDL,ISE,ModelSim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实验任务 (5) 第二章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计划 (5) 第三章设计思路 (6) 第四章系统组成和解决方案 (6) 第五章各分模块原理 (8) 第六章仿真结果与分析 (11) 第七章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 (13) 第八章实验结论 (14)

绪论: 1.1课程介绍: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引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设计的综合应用、基于MCU/FPGA/EDA技术的系统设计等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通过《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系统设计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原则、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设计方法及仿真技术、测试方案拟定及调测技术有所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技术中应用开发的一般流程,初步建立起有关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设计方法,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数字式秒表的设计方法,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 ,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可以在较高速时钟频率(48MHz)下正常工作。该数字频率计采用测频的方法,能准确的测量频率在10Hz到100MHz之间的信号。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芯片Spartan3A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1.2VHDL语言简介: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MPD-15实验设备《电力电子技术》班级:自动化1405 姓名:KZY 学号:0901140450X 指导老师:XXX

实验一、三相脉冲移相触发电路 1.实验目的:熟悉了解集成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双脉冲形成过程及掌握集成触发电路的 应用。 2.实验内容:集成触发电路的调试及各点波形的观察与分析。 3.实验设备:YB4320A型双线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块;MPD-15实验设备中“模拟量可逆 调速系统”控制大板中的“脉冲触发单元”。 4.实验接线:见图1 图1 该实验接好三根线:即SZ与SZ1,GZ与GND,U GD与U CT连接好就行了。 5.实验步骤: (1)将实验台左下方的三相电源总开关QF1合上;(其它开关和按钮不要动) (2)将模拟挂箱上左边的电源开关拨至“通”位置,此时控制箱便接入了工作电源和三相交流同步电源U sa U sb U sc (注:U sa U sb U sc 与主回路电压:U A16 U B16 U C16相位一致)。 (3)将模拟挂箱上正组脉冲开关拨至“通”位置,此时正组脉冲便接至了正组晶闸管。 (4)用示波器观察U sa U sb U sc孔的相序是否正确,相位是否依次相差120°(注:用示波器的公共端接GND孔,其它两信号探头分别依次检查三个同步信号)。 (5)触发器锯齿波斜率的整定 (6)触发器相位特性整定:

实验二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研究及其工作原理。 2、研究该电路在不同负载(R、R+L、R+L+VDR)下的工作情况,波形及其特性。 3、掌握晶体管整流电路的试验方法。 二、实验设备 1、YB4320A型双线示波器一台 2、万用表一块 3、模拟量挂箱一个 4、MPD-08试验台主回路 三、实验接线 1、先断开三相电源总开关QF1; 2、触发器单元接线维持实验一线路不变; 3、主回路接线按图5进行。 A N0 图5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虚线部分用导线接好) 四、实验步骤(注意:根据表1中 所对应的Uct数据来调节Uct大小)

药理实验报告范文

药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p<0.001 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

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实验报告作业 吴习敏

硫酸根对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影响的试验研究 作者姓名吴习敏 专业环工11-1 学号201105021018 指导教师姓名董维芳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一章. 前言 (2) 1.1 木糖废水的来源 (2) 1.2木糖废水的危害 (2) 1.3 木糖废水国内外治理现状 (2)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 2.1 实验材料 (2) 2.1.1 药品与仪器 (2) 2.1.2实验装置及材料 (2) 2.2实验原理 (2) 第三章.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 (3) 3.1实验数据 (3) 3.1.1数据列表 (3) 3.1.2 污泥、废水性质 (8) 3.2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8) 3.2.1时间对TOC和硫酸根去除率的影响 (8) 3.2.2污泥浓度对TOC和硫酸根去除率的影响 (8) 3.2.3硫酸盐浓度对TOC去除率的影响 (8) 3.2.4 COD/TOC随时间的变化 (9) 第四章. 总结(收获) (9) 第五章. 参考文献 (9)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废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多, 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主要针对工业木糖废水来研究硫酸根对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在中温35℃条件下,对含一定浓度(低于3000mg/L)硫酸盐的木糖工业废水进行了厌氧消化研究。主要研究了 pH 值、时间、泥水比对 TOC和SO 42-浓度的影响,COD/TOC的值随时间的变化,以及TOC、SO 4 2-的去除率与 时间的关系。实验证明,TOC和硫酸根去除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COD/TOC的值大约为3:1。【1】【2】【3】 关键词:废水处理、TOC、SO42-、去除率

实验报告-电力电子仿真实验

电力电子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1309班 学号: 1131540517 学生姓名:王睿哲 指导教师:姚蜀军 成绩: 日期:2017年 1月2日

目录 实验一晶闸管仿真实验 (3) 实验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实验 (6) 实验三电压型三相SPWM逆变器电路仿真实验 (18) 实验四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仿真实验 (25) 实验五VSC轻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实验 (33)

实验一晶闸管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晶闸管仿真模型模块各参数的含义。 理解晶闸管的特性。 实验设备:MATLAB/Simulink/PSB 实验原理 晶闸管测试电路如图1-1所示。u2为电源电压,ud为负载电压,id为负载电流,uVT 为晶闸管阳极与阴极间电压。 图1-1 晶闸管测试电路 实验内容 启动Matlab,建立如图1-2所示的晶闸管测试电路结构模型图。

图1-2 带电阻性负载的晶闸管仿真测试模型 双击各模块,在出现的对话框内设置相应的模型参数,如图1-3、1-4、1-5所示。 图1-3 交流电压源模块参数

图1-4 晶闸管模块参数 图1-5 脉冲发生器模块参数 固定时间间隔脉冲发生器的振幅设置为5V,周期与电源电压一致,为0.02s(即频率为50Hz),脉冲宽度为2(即7.2o),初始相位(即控制角)设置为0.0025s(即45o)。 串联RLC分支模块Series RLC Branch与并联RLC分支模块Parallel RLC Branch的参数设置方法如表1-1所示。 元件串联RLC分支并联RLC分支 类别电阻数值电感数值电容数值电阻数值电感数值电容数值单个电阻R0inf R inf0 单个电感0L inf inf L0 单个电容00C inf inf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