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课后阅读

医古文课后阅读

医古文课后阅读
医古文课后阅读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①。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②。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③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原④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⑤。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⑥。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⑦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⑧也。可不谓大哀乎。

【加点号的词语】:工:高明。①宥:宽舒。②邪:同“耶”,语气助词,吗。③且:副词,将要。生:试活命。④原:推究的本意。⑤谕:劝戒;告诫。轻:轻率。⑥口实:借口;凭据。苟:如果。⑦壬人:奸佞之人。曾:竟然。⑧再:重复,第二次。【加横线的句子】:唉!以曹操的聪明大略、能够洞察入微的才干,尚且如此轻率地杀戮能士;以荀彧(文若)的智慧、地位和声望,又用实在的道理进行规劝,尚且不能使曹操的愤怒有所缓和而宽恕华佗,那么执掌大权之人的愤怒,就真的是令人畏惧啊!也是令人必须慎重对待的啊!

《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學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臘。遂直以爲古書不宜於今,厭而棄之,相率以爲《局方》之學。閒有讀者,又以濟其方技,漫不之省。醫道隱晦,職此之由。可歎也!震亨三十歲時,因母之患脾疼,衆工束手,由是有志於醫。遂取素問讀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藥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內傷,伯考之瞀悶,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積痰,一皆歿於藥之誤也。心膽摧裂,痛不可追,然猶慮學之未明。至四十歲,複取而讀之。顧以質鈍,遂朝夕鑚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羅太無諱知悌者爲之師,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濕熱相火爲病甚多,又知醫之爲書,非《素問》無以立論,非《本草》無以立方。有方無論,無以識病;有論無方,何以模仿?夫假說問答,仲景之書也,而詳於外感;明著性味,東垣之書也,而詳於內傷。醫之爲書,至是始備;醫之爲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於《局方》也。《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間南北,翕然而成俗,豈無其故哉?徐而思之,濕熱相火,自王太仆注文,已成淹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震亨不揣荒陋,陳於編冊,並述《金匱》之治法,以證局方之未備,間以己意附之於後。古人以醫爲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餘論》,未知其果是否耶?後之君子,幸改而正諸!

【加点号的词语】束手:形容毫无办法。先子:指已死的父亲。伯考:指已死的伯父。考:指已死的父辈。室人:指妻子。顾:只是,不过。间:区分。翕然:一致的。揣:估量,揣度。格物致知:穷究事物之理而获得知识。简称“格致”。诸:兼词,之乎。之,代词。乎,语气词。

【加横线的句子】:《素问》是记述医学理论的书籍,文词简略而内容深广,由于距离著述的古代渐渐遥远,书中的衍文错简之类的错误,就会时常出现,所以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儒门的念书人是不能读懂的。学习《素问》的人如果用轻易的心理来探求它的理论,大概就像那望洋兴叹一样,觉得淡而无味,如同嚼腊一般,于是就直接认为这部古代的医书对于今天已不适宜,就厌弃它,而相继进行《局方》的学习。间或有些读《素问》的人,又只是用它来有助于他们的方技之术,完全不仔细认真地阅读它。医学理论的隐晦不明,是由这些方面造成的,实在令人叹息呀!

夫傷於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焉。即病者,發於所感之時;不即病者,過時而發於春

夏也。即病謂之傷寒,不即病謂之溫與暑。夫傷寒、溫暑,其類雖殊,其所受之原,則不殊也。由其原之不殊,故一以傷寒而爲稱;由其類之殊,故施治不得以相混。以所稱而混其治,宜乎貽禍後人,以歸咎於仲景之法,而委廢其太半也。吁!使仲景之法果貽禍於後人,《傷寒論》不作可也;使仲景之法果不貽禍於後人,《傷寒論》其可一日缺乎?後人乃不歸咎於己見之未至,而歸咎於立法之大賢,可謂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矣!夫仲景,法之祖也,後人雖移易無窮,終莫能越其矩度。由莫能越而觀之,則其法、其方,果可委廢太半哉?雖然,立言垂訓之士,猶不免失於此,彼碌碌者固無足誚矣。夫惟立言垂訓之士有形乎著述之間,其碌碌者當趦趄猶預之餘,得不靡然從令,爭先快睹,而趍簡略之地乎?夫其法、其方委廢太半而不知返,日惟簡便是趍,此民生所以無籍,而仲景之心之所以不能別白矣。嗚呼!法也,方也,仲景專爲即病之傷寒設,不兼爲不即病之溫暑設也。後人能知仲景之書本爲即病者設,不爲不即病者設,則尚恨其法散落,所存不多,而莫能禦夫粗工妄治之萬變,果可憚煩而或廢之乎?是知委廢太半而不覺其非者,由乎不能得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

【加点号的词语】殊:不同。原:病原、病因。一:一概。贻:留给。咎:过错。委废:废弃,抛弃。使:假使。矩度:规矩,法度。恨:可惜,遗憾。惮:害怕,畏惧。【加横线的句子】:虽然著书立说,垂示法则的才学之士还不免在这方面有所缺失,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当然也就不值得责怪了。只有著书立说六法则的才学之士能表现在著述之间,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在犹豫不决之余,能不顺从地听令,以先睹为快而趋向简略之地吗?那些法则,那些方剂废弃大半却不知回头,每天只是趋求简便,这就是人民的生命没有依靠的原因,又是仲景之心法不能区别明白的原因。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P60 昔黃帝作內經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迺其數焉。世所奉行。唯素問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皇甫謐次而爲甲乙。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爲後世法。則謂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噦也。謹按靈樞經曰。新穀氣入於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曰噦。舉而並之。則理可斷矣。又如難經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爲流注。謹按靈樞經曰。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流注也。井滎輸經合者。本輸也。舉而並之。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夫爲醫者。在讀醫書耳。讀而不能爲醫者有矣。未有不讀而能爲醫者也。不讀醫書。又非世業。殺人尤毒於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爲人子而不讀醫書。猶爲不孝也。僕本庸昧。自髻迄壯。潛心斯道。頗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諸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於卷末。勒爲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瞭無差別。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凖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官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今崧專訪名醫。更乞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有自。宋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崧題。(《靈樞》南宋·史崧序)

【加点号的词语】①次:編次。②得失:義偏在“失”。③法:規範。④標指:指明。

⑤遊行:運行。⑥不啻:不異於。⑦恨:遺憾。⑧世業:世代相傳的事業。⑨梃刃:棍棒刀劍。⑩自:起始。

【加横线的句子】:我本平庸昏昧,自童年到壯年,潛心鑽研醫學,稍微懂得其中的道理,就不估量自己的淺陋,參合核對諸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在卷末,匯總爲二十四卷。或許能使愛好養生的人們打開書卷容易明白,全無差錯。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

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渎竭涸,天地之焦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纠纠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加点号的词语】;释典:佛单经典。恨:遗憾。嗟:赞叹。拜:

授官。事:侍奉。迭:更替。常数:一定的规律。彰:显示。否:闭塞。五纬:木火土金水五个行星。薄:亏损。【加横线的句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说小心;“纠纠武夫,公侯干城”,是说大胆。“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是说行为端正;“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是说智虑灵活。

孙思邈之祝医者曰: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嗟夫!医之神良,尽于此矣。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罔生,毋忽贵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为之行方。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望闻问切宜详,补泄寒温须辩,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乌容不慎!如是者谓之心小。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四者似分实也。世未有详谨之士,执成法以伤人;灵变之人,败名节以损己;行方者智必圆也。心小则惟惧与失,胆大则药如其证,或大攻,或大补,似乎胆大,不知不如是则病不解,是胆大适所以行其小心也。故心小、胆大者,合而成智圆;心小、胆大、智圆者,合而成行方也。世皆疑方则有碍于圆,小则有妨乎大,故表而出之。

孙思邈对巫、医说:“(治病时)行动要缜密,心思要聪颖。心中要小心,用药要大胆。(意译)”啊!医术的神奇和优良,都在于这里啊!

宅心仁厚,举止安详和谐,说话不要轻易吐出妄言,眼镜不要乱看,不要起忌心,不要生贪念,不要忽视贫贱的人,不要害怕疲劳,查明医术精益求精,对疾病苦难要有怜悯之心,这就是行方。

人的禀赋有多有少,年岁有老有少,体型有胖有瘦,性格有慢有急躁,处境有贵有贱,风气

有刚有弱,天气有寒冷有温暖,气色有凶险有吉祥,声音有大有小,得病有长有短,运气有过度和不够,知道常理知道变化,能够有明确的直觉和精确的判断,这就是智圆。

望闻问切应当详细,补、泻、温需要辨明,应当想到任命关天,冥冥之中自有报应,一旦错了,永远的忏悔也不够,岂敢不小心谨慎!这就是小心。

需要补就给他补需要泻就给他泻,热的就要离开热而寒的就要离开寒。抵当、承气、姜附、理中如何运用可以起死回春,仔细详明分析道理,不要模棱两可。这个就是胆大。

这四个看似分开,其实是统一的。世上有严谨的人,用已经有了的办法,却伤害了病人;聪明变化的人,败坏了名节损伤了自己。行方的人,智力肯定圆。心小就害怕得失,胆大就药正好抵挡其病症,有的大攻,有的大补,好像胆大,殊不知如果不这样病就无法解决。是胆大但是做是非常小心。所以心小胆大合起来就是智圆;心小胆大智圆合起来就是行方。世人都怀疑方圆不容,小大不容,所以表达不明。

黄帝作《内经》,史册载之,而其书不传。不知何代明夫医理者,托为君臣问答之辞,撰《素问》、《灵枢》二经传于世,想亦闻陈言于古老,敷衍成之,虽文多败缺,实万古不磨之作。窥其立言之旨,无非窃拟壁经,故多繁辞,然不迨拜手赓扬、都俞吁之风远矣!且是时始命大挠作甲子,其干支节序占候岂符于今日?而旨酒溺生,禹始恶之。当其玄酒味淡,人谁嗜以为浆,以致经满络虚、肝浮胆横耶?至于十二经配十二水名,彼时未经地平天成,何以江淮河济、方隅畛域,竟与后世无歧?如此罅漏,不一而足。近有会稽张景岳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学博,胆志颇坚,将二书串而为一,名曰《类经》,诚所谓“别裁伪体”者欤?惜乎疑信相半,未能去华存实。余则一眼觑破,既非圣经贤传,何妨割裂?于是鸡窗灯火,数更寒暑,彻底掀翻,重为删述,望闻问切之功备矣!然不敢创新立异,名之曰《医经原旨》,为医家必本之经,推原其大旨如此。至于针灸一法,另有专书,故略收一二,余多节去。其据文注释,皆广集诸家之说,约取张氏者为多,苟或义理未畅,间尝缀以愚见,冒昧之责,何所逃避?际此医风流弊之日,苟有一人熟读而精思之,则未必无小补云。

乾隆十九年岁在甲戌,扫叶老人薛雪撰。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

扁鹊传 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見五藏癥结,特以诊胍為名耳”這幾句話?因為作者難以理解扁鹊以胍测病的高超醫技,便以扁鹊具有“视見垣一方人”的特異功能來加以解释。 2.扁鹊認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樣的醫學觀?醫學能使疾病好轉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這是唯物的醫學觀。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什么?它對後世有何影響?“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驕恣不論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適”,“會陽並,藏氣不定”,“形羸不能服藥”,“信巫不信醫”。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醫”反映醫學科學摆脱巫術迷信的束缚而得到獨立,由經驗學朝着理論醫學昇華,奠定中醫學術理論基礎的《素問》、《九卷》(即《靈柩》),就是在醫巫分道揚镳的前提下,總结了先秦以來醫學的實践经經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怎樣理解扁鹊行醫“随俗為燮”?扁鹊運用全面的醫療技術,根據各地的民俗,改燮行醫的科别,盡心盡力地為平民解除病痛。 华佗传 1.“兼通數經”舆“合湯不過數種”的“數”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意為“多部”,表示多;後者意為“幾”,表示少。 2.怎樣理解“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東漢時期儒舆醫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習儒出身,“兼通數经”;華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厭食事”,更不願“專視”曹操。 3.本文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華佗是“人命所縣”的人?一是華佗醫術全面而高超,從傅文所载多则醫案可見;二是曹操所患頭風,每次發作,華佗针刺即愈,而華佗被殺後,曹操“豆風未除”;三是曹操爱子倉舒病危,而華佗已被殺,遂至死於非命。 4.華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殺害?因華佗家鄉在安徽亳縣,而到河南許昌“專视”曹操,“久遠家思歸”,便告假回家探视,並“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任憑曹操“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華佗“猶不上道”。後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殺害。 丹溪翁传 1.“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惟知悌爲什么對朱震亨提出這個要求?意爲完全抛棄你過去學習的内容,因爲那些是不正確的。因爲羅知悌認爲朱震亨原来所學是無本之學,而他要傅授的是劉完素、张從正、李杲的學說,並以《内經》、《難经》等经典理論爲根本,因而提出這一要求。 2.“時方盛行陳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昼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這段话反映朱震亨封局方之學持何熊度?朱震亨在認真研究局方之學以後,得出古方不能治療今病的结論,反映他封局方之學抱着寅事求是的憩度。 3.“浦江鄭羲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證候、病因、病機分别是什么?證候:滞下,昏仆,目上视,溲注,汗泄,脈大無序。病因:病後飲酒舆行房。病機:陰虚而陽暴绝。 汉书艺文志 1.“詔”作爲共用述語,其意不局限於“光禄大夫劉向校经傅、諸子、詩赋”句内,而通黄至哪幾矮個句子中?通贯至“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小试牛刀】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文,在()里分别填上合适的序号。 ( )小明走在半路上忽然发现一个小朋友在雨中哭。 ( )刚要出门,天下起了大雨。 ( )小明急忙跑上前去为小朋友打伞。 ( )小朋友高兴地笑了。 ( )小明妈妈要小明上街去买酱油。 ( )妈妈连忙给小明一把雨伞。 【阅读训练】 /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A 面对,面临 B 靠近,挨近 C 到来,来临 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A 梅花艳丽俊秀。 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 C 想临摹《梅鸡图》。 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B ) A 高贵 B 尊重 C 尊贵 D 富贵 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D ) A 奇怪 B 惊奇 C 使……奇异 D 认为……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C ) A 回避 B 要求 C 征召 D 宠爱 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 A 研磨 B 锋利 C 厉害 D 针灸 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C ) A 谥号 B 年号 C 庙号 D 别号 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B ) A 稍微 B 逐渐 C 很快 D 一点儿 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 B ) A 轻微的病 B 四肢的病 C 体表的病 D 严重的病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B ) A 纪念 B 通“记” C 回忆 D 纲纪 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C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 D )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B )A.一向B.从前C.趋向D.刚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D )A.才能出众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 B )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 )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 15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B )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 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 )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 17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C )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18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 )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 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C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 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D )A表谦副词B大德C洪大D句首语气助词 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 B )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

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课外阅读题是小学语文的重要题型,很多小朋友们容易在这方面十分,所以平时要多练习,熟能生巧。 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提升练习: 1.“临摹”中的“摹”字音是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该选择_____。

2.谢时尼的这幅《梅鸡图》有什么特点? 3.齐白石作为老师,他的哪些行为说明学生的《梅鸡图》非常优秀? 4.“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5.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齐白石先生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你的老师有什么性格特点最让你喜欢吗?简单写一写,表达你对老师的敬意!不少于30个字。 参考答案: 1.mó 手 2.梅花艳丽俊秀,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3.①欣赏很长时间②临摹这幅画③询问学生自己临摹 得好不好 4.C 5.他的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略。 二、我爱语文课文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兴旺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浙江省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古文(一)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医古文(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7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的“昃”义为( ) A.天亮 B.天黑 C.太阳落山 D.太阳西斜 2.“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义为( ) A.东面 B.北面 C.屏风 D.矮墙 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中“坟”义为( ) A.洲中坟墓 B.水中高地 C.上古典籍 D.山崖 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中“庸”义为( ) A.担忧 B.使用 C.庸俗 D.庸医 5.“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中“经理”义为( ) A.研究原理 B.研究整理 C.经典理论 D.经过整理 6.“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的“尚”义为( ) A.选择 B.久远 C.高深 D.犹且 7.“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中“望”义为( ) A.远远地 B.希望 C.远远地看见 D.想起 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义为( ) A.结打草绳 B.捆扎草木 C.报恩 D.报仇 9.“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中“愿”义为( ) A.愿望 B.愿意 C.请求 D.希望 10.“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中“昆弟”义为( ) A.兄弟 B.长兄 C.长弟 D.堂弟 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 A.《与薛寿鱼书》 B.《不失人情论》 C.《病家两要说》 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 A.赵学敏 B.沈括 C.王世贞 D.宋濂 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 A.《儒门事亲》 B.《医宗必读》 C.《景岳全书》 D.《医学源流论》 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 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 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 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 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 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 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

(完整word版)医古文句子翻译

扁鹊传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 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 26),县车边( 27),欲造佗( 28)。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 29), 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于是传付许狱(10),考

验首服(11)。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吴普依照华佗的方法治病,治愈的病人很多。华佗告诉吴普说:“人身体要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让它疲劳罢了。活动之后水谷之气得以消化,血脉流通,病就不会产生了,譬如门的转轴不会朽烂就是这个道理。 钱中阳传 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15)。俄以病免(16)。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17)。久之,复辞疾赐告(18),遂不复起。 他谈论医学,许多年老而有名望的医家,不能拿问题难倒他。不久,因病辞官。哲宗皇帝又召他到禁宫中夜里值班。过了一段时间,又以有病为由而推辞,皇帝准予告假,就不再做官。 退居里舍,杜门不冠屦(27),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意欲之适(28),则使二仆夫舆之(29),隐居家中,关门谢客,不戴帽,不穿鞋,坐卧在床上,常常读些史书杂文。客人来到,就饮酒畅谈。心中想到什么地方去,就让两个仆人抬着他,出没闾巷,人或邀致之,不肯往也。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30)。 出入于里巷街道,人们有的邀请他,不肯前往。病人每天到家门,有的是搀

四年级课外阅读短文训练及答案(全)

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短文训练 一、我爱语文课文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兴旺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么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ɑ、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转眼就过了5个春秋,你也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懂得怎样看书,怎样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啊,我爱的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 1、按“我爱语文书”,“我感谢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三个意思分段。(用“||”表示) 2、短文中第2、 3、4自然段都是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写下来。 (1)形容器物的小而精巧。()(2)形容连续不断。() 4、各用一个成语表示下列意思。(可用文中的,也可自选) (1)没学期我一拿到新书就想看的心情。() (2)上语文课时我的神情。() (3)每天清晨我一遍遍朗读课文时的神态。() 5、用“_____”画出描写语文书的作用的句子。 6、本文的写法是(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借物抒情。()(2)借物喻理。()(3)借物喻人。() 二、______________ 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 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你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比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儿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太阳还没有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的。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声。 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 ...,变 ....,像烧红的镰刀,像半只橙红的橘子。一转眼 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丝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洒满了大地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 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短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句,请你用带点词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叠词。 (1)如:斜斜地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医古文模拟试题4

模拟练习四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每字0.5分,共5分) 1.醪 2.恚 3.蓍 4.蕞 5.赍 6.诣 7.盍 8.訾 9.诠 10.侪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艺 2.权 3.专 4.铁 5.树 6.戏 7.参 8.获 9. 宝 10.剧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之肇端。 2.仓卒.()之间,何所趋赖? 3.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4.蒙蒙昧昧,惷.()若游魂。 5.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涙.()。 6.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8.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9.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 10.熊颈.()鸱顾,引挽腰体。 四、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精”是指();“诚”是指()。2.东汉许慎给指事字下的定义是:“指事者,(),(),上下是也。”

3.(《》)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也是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典。4.《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收字()。 5.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第以人心积习既久,(),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7.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崇饰其末,忽弃其本,()。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8.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9.人之所病,();(),病道少。 10.经方者,(),量疾病之浅深,(),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正确打√,错误打×) 1.《养生论》的作者是张景岳。 2.“寸”属于“六书”中的指事字。 3.“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句中,“诣”的意思是“旨意”。 4.“望日”,指阴历每月的初一。 5.在“声随影附”中,“声”、“影”的语法特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六、语译(每题1分,共10分) 1.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2.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花钟》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七点,睡莲从;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张开________ 发现________ 怒放________ 艳丽________ (3)照样子写两个。 鲜花朵朵:________ 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样写会让读者体到 ________ (7)我能仿照选文写一种鲜花的开放。 【答案】(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鲜花朵朵”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二句。 (5)、(6)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7)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

医古文模拟精彩试题2

模拟试题二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邇 2.穀 3.實 4.豐 5.書 6.攣 7.薦 8.獵 9.勝10.禮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属.()使勿逐。 2.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3.卒.()然遭邪风之气。 4.譌.()者绳之。 5.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 6.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7.不反.()者,临涯已晚。 8.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9.及参膏成,三饮之甦.()矣。 10.犹慈.()石取铁。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精气内伤,(),是所独失也。 2.感往昔之沦丧,(),乃(),博采众方,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标格亦资于诂训,(),出不 由户者也。 4.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 竹头木屑,曾利兵家。 5.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长幼妍蚩,怨亲善友,(),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6.孔安国序《尚书》曰:(),谓之三坟,言()也。” 7.若是轻生,()?而进(),退不能爱身知己, 8.至齐之得,(),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生为死。 9.东汉许慎给会意字下的定义是:“会意者,(),(),武信是也。” 10.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篆书,(),楷书草书行书,

简化字六个阶段。 1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首创()编排法编写的工具书。 12.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13.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精”是指();“诚”是指()。 14.《伤寒论》的作者是东汉著名医家张机,字()。相传曾任长沙太守,世称()。 15.《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一文的作者是金代著名医家(),字()。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斛”字的正确读音是() A.hú B.dòu C.jiǎo D.dù 2.“眄”字的正确读音是() A.měi B.miǎn C.miǎo D.gaì 3.“忒”字的正确读音是() A. shì B. tè C.huò D.gè 4.“觇”字的正确读音是() A.jiàn B.jiǎn C.chān D.zhàn 5.“肓”字的正确读音是() A.máng B.wáng C.mó D.huāng 6.在“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二家之说”中,“旁”的意义是() A.又 B.另 C.广 D.皆 7.在“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中,“可”的意义

《医古文》试题

重庆市2008年专业职称考试 医古文试题 试卷的说明 (1)全卷共9个大题,共150分; (2)所有职称都必做第一题~第七题(100分);考副高和正高必做第八题(25分); 考正高必做第九题(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 A.年幼之时 B.求学之时 C.患病之时 D.白首之时 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 A.刲股 B.伏轼 C.推毂 D.捐馆舍 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 A.长得好的野草 B.可以治病的药草 C.自喻不才 D. 比喻不同的人才 4.“思过半”义为() A.收益多 B.刻苦努力 C.思虑多 D.进展神速 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 A. 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的“闲”义为() A.闲散 B.悠闲 C.闲暇 D.熟悉 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 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 A.低贱的人 B.无用的人 C.迟钝的人 D.胆怯的人 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 A. 黄帝、岐伯之事 B. 长桑君、扁鹊之事 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 A.对校 B.他校 C.本校 D.理校 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 A.异体字 B.同形词 C.通借字 D.古今字 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委婉 C.借代 D.举隅 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 A.伏羲氏 B.神农氏 C.黄帝 D.岐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 下列同义词复用的是()()()()

医古文翻译答案

大医精诚 1.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如果对于最精深最细微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疏最浅显的想法去推求(探究)它,难道不危险吗? 2.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所以医术和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来掌握其中深奥精细的道理呢? 3.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所以学医的人必须广泛,彻底地探究医学的本源,精专,勤奋,毫不倦怠,不能够听信没有根据的言论,就说医理已经全部掌握了,(这样)很贻误自己啊。 4.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如果有因为疾苦来请求救治的人,不论他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相貌美丑,关系亲疏,汉族异族,聪明愚蠢,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当做至亲一样着想,不能够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维护品节爱惜名誉。 5.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自古名医治病,大多使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类和牲畜都是一样的。损害对方补益自己,万物之情共同憎恨,何况对于人呢!杀害生命求得生存,背离生存之道更远。我如今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入药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个. 6.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

另外到了病人家中,即使美女举目皆是,不要左顾右盼,音乐入耳,不要有高兴的样子,美味佳肴交替进献上来,吃起来如同没有味道一样,美酒同时陈列出来,看见就跟没看见一样看见。 7.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我内心惦记着救世济民,所以就琐碎地谈论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要认为我的言辞粗俗而可耻啊。 扁鹊传 1.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年轻时做别人客馆的主管人。客馆的客人长桑君到来,扁鹊独自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人。进出客馆十多年,才叫扁鹊私下交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 扁鹊说:“血脉运行正常,你奇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这样,七天就醒了。现在主君的病和她相同,不超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3.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先生的治疗方法能像这样,那么太子可以回生;不能像这样,却想要使他回生,简直不能够拿这种话告诉刚会笑的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4.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知道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论它的内在病机,知道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论它的外在症状。疾病反应表现在外表,与病人相距千里之内,判断的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详尽说明。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 要向学生强调,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倘若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就会导致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三、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 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1、对于选择题 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的。 1 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 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2、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 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 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 3、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 (1)字不离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 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医古文模拟试题

医古文模拟试题

————————————————————————————————作者:————————————————————————————————日期:

模拟练习五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顯 2.實 3.穀 4.歲 5.豐 6.動 7.義 8.補 9.殺 10.達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继复并心壹志,徧.览前贤注释。 2.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 3.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 4.劳而未验,志以.厌衰。 5.而寸口关尺,有浮沈.絃紧之乱。 6.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 7.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 8.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 9.卒.然遭邪风之气。 10.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伤寒论》的作者是张机,字(),被后世尊为() 2.《养生论》的作者是()字()。 3.我国最早的字典是()。最早的词典是()。 4.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医类书是清代()等人编撰的()。 5.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不同的字。

6.象形者,(),随体诘诎,()是也。 7.感往昔之沦丧,伤(),乃勤求古训,()。 8.孔安国序《尚书》曰:()、神农、黄帝之书,谓之(),言大道也。 9.因敢忘陋效颦,(),固非敢(),然不屑沿街持钵。 10.故学者必须(),精勤不倦,不得(),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11.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长幼妍蚩,怨亲善友,()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1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则疾可(),身可活也。 13.然而,其文(),其意博,其理(),其趣深。 14.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精究方术,上以疗(),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15.虽然,他山之石,可以();(),可以鉴形。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视见垣一方人”中,“垣”的意思是() A.矮墙 B.土堆 C.土坡 D.隔断 2.在“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中,“诣”的意思是() A.造诣 B.选择 C.宗旨 D.到 3.在“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中,“矧”的意思是() A.大概 B.牵引 C.况且 D.或许 4.在“长可尺所”中,“所”的意思是()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

林峰?北中医硕士国医战队 2015-01-05 18:37 来自QC空间日志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一】 医古文试题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 (类型说明: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A高贵B尊重C尊贵D富贵 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A奇怪B惊奇C使……奇异D认为……奇异 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A回避B要求C征召D宠爱 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研磨B锋利C厉害D针灸 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A谥号B年号C庙号D别号 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A稍逐渐C很快D 一点儿 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A轻微的病B四肢的病C体表的病D严重的病 8 ?“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A纪念B通“记” C回忆D纲纪

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A.没有B .沉没C .死亡D .隐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 A.删去B .缩减C .调整D .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A. —向B .从前C .趋向D .刚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A.才能出众B .聪明敏锐C .见解高明D .口才敏捷 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 A.奉献B .拿着C .赏赐D .断送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D柔软 15“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 1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 17“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 18“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用B通“试” C法式D形式 19.“去圣寝远,其学难精”中“寝”的意思是()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 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 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 复活呢? 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 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 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 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 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 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 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 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 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 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 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丹溪翁传》重点句子翻译 1.“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

医古文模拟试题4讲课讲稿

医古文模拟试题4

模拟练习四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每字0.5分,共5分) 1.醪 2.恚 3.蓍 4.蕞 5.赍 6.诣 7.盍 8.訾 9.诠 10.侪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藝 2.權 3.專 4.鐵 5.樹 6.戲 7.參 8.獲 9. 寶 10.劇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之肇端。 2.仓卒.()之间,何所趋赖? 3.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4.蒙蒙昧昧,惷.()若游魂。 5.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涙.()。 6.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8.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9.及参膏成,三饮之甦.()矣。 10.熊颈.()鸱顾,引輓腰体。 四、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精”是指();“诚”是指()。

2.东汉许慎给指事字下的定义是:“指事者,(),(),上下是也。” 3.(《》)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也是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典。 4.《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收字()。 5.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第以人心积习既久,(),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7.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崇饰其末,忽弃其本,()。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8.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9.人之所病,();(),病道少。 10.经方者,(),量疾病之浅深,(),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正确打√,错误打×) 1.《养生论》的作者是张景岳。 2.“寸”属于“六书”中的指事字。 3.“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句中,“诣”的意思是“旨意”。 4.“望日”,指阴历每月的初一。 5.在“声随影附”中,“声”、“影”的语法特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