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家庄市建筑风貌控制管理规定

石家庄市建筑风貌控制管理规定

石家庄市建筑风貌控制管理规定
石家庄市建筑风貌控制管理规定

石家庄市建筑风貌控制管理规定

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改善城市建筑风貌,提升建筑品质,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编制城市设计的区域,建筑方案应满足城市设计要求;未编制城市设计的区域,应遵循本规定。《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条款,以本规定为准。gOLan40。

本规定适用于石家庄市区,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一部分城市景观界面控制

第一条城市建设必须考虑营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沿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快速路的高层建筑,连续等高建筑不应超过3栋,3栋以上应错落设计,高差不小于较高建筑的1/5。mDuzBK1。

第二条沿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建筑,其临城市界面的通透率应大于35%。

第三条沿商业街区的公共建筑,其临城市界面的贴线率应大于70%。

第四条沿主要道路的高层公共建筑其面宽应在40~50m之间,宽厚比一般不大于1.3︰1。

第五条沿东西向主要道路的高层居住建筑面宽不应小于30m,不大于50m。

第六条沿东西向主要道路的多层建筑其面宽应在60m之内。

第七条沿南北向主要道路的住宅建筑应布置为多层建筑、塔式高层建筑,合理控制建筑高厚比例,同时应进行临街山墙立面设计,形成比例协调、层次丰富的建筑景观界面。rViluBw。

第八条临城市公园、水系等开敞空间建筑应近低远高,尺度协调,临界100m范围按高距比1:1控制建筑高度,迎景观面的建筑宽度应在50m以下。建筑主体应选用相对稳定、明度适度、色相柔和的色彩。GjCFJRM。

第九条建筑色彩应采用“米白”、“暖灰”、“浅驼”为城市主体色。

第十条建筑色彩的控制比例:主体色占70-80%;辅助色占20-30%;点缀色比例应小于5%。

第十一条禁止大面积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如红、橙、绿、蓝等),有特殊颜色要求的建筑除外。

第十二条相邻街区之间应进行色彩分区规划,确保沿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群体色彩富于变化。同一街区内部建筑可在色系统一、色彩协调的基础上对主体色进行调整。O1CuR0p。

第二部分建筑单体控制

第十三条高层住宅建筑屋顶应进行收分处理,且收分层次不应少于两个。

第十四条多层建筑屋顶应采用坡屋顶形式。

第十五条对于沿街建筑屋顶的附属设备、附属构件、设备用房等应采取隐蔽处理。

第十六条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快速路两侧的居住建筑,外立面在保持风格统一的情况下,立面应公建化处理,造型宜简洁、规整。nquM4Jo。

第十七条公共建筑的连续界面应通过不同的材质、色彩、肌理等方式进行划分。

第十八条沿城市主要道路的高层公共建筑,外立面应主体落地,不应突出主体布置商业裙房,商业综合体等项目除外。hhDWpIU。

第十九条商业综合体裙房高度一般不多于5层,且不应高于27m,屋顶应设置休息平台或屋顶花园。

第二十条公共建筑沿街底层近人部分应重点设计。立面设计应采用大面积通透性橱窗、统一简洁的门头店招设计,材质应采用石材、金属等高档装修材料,体现时尚大气的建筑风貌。We22Ot1。

第三部分楼前环境控制

第二十一条沿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的楼前铺装在同一街区内应协调统一。

第二十二条建筑物所在场地边缘与道路高差严格控制,不得形成“台地”。

第二十三条沿城市主要道路的地下车库出入口应设在主体建筑内,避免出现脱离建筑主体的车库出入口。

第二十四条沿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的楼前区域不应设置停车位。

第二十五条沿城市街道的建筑附属设施,如变配电箱、人防风井、通信设施等应隐蔽设计,且不应阻碍行人通行。OoTCadz。

第二十六条沿城市主要道路商业建筑前的广场宜设置雕塑、小品、休闲座椅等设施。

第二十七条一般性办公、商业等公共建筑不应设置围墙,居住建筑应采用通透式围墙,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采用绿化分隔等方式。ZzlVqh4。

附则

第二十八条通透率为贴临城市界面高度24m以上的建筑之间开敞部分的宽度之和与同一方向上规划用地宽度的比例。zgbprcT。

通透率=贴临城市界面建筑间开敞部分总宽度÷规划用地宽度×100%

贴线率为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建筑物或建筑底层部分紧贴建筑界面控制线总长度与建筑界面控制线总长度比值,以百分比表示:YWVbobg。

贴线率=街墙立面线长度÷建筑控制线长度×100%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即日起执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和规范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石家庄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lqDoCqF。

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石家庄都市区范围内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正定新区、正定古城、西部山前区、滹沱河沿线地区等对城乡规划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可以按照相关研究或相关规划的成果执行。gyG3URK。

其它县(市)应当单独制定有关技术规定;尚未制定的,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3条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执行,上述规划无特殊要求的,应当按照本规定执行。QrkE4bP。

2第二章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分类与使用

第二章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分类与使用

第4条城乡建设用地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表

3.2.2执行,并应符合附表1《石家庄市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的规定。jXkkz4V。

第5条城市建设用地应当根据受保护的重要程度按表5-1进行分类管理,并应严格保护A1类用地、优先保证A2类用地。BkKaD7s。

各类建设用地在符合环境相容、保障公益、结构平衡和景观协调等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表5-1及以下规定进行混合与兼容使用:WM1OXjI。

(一)土地混合使用:是指在规划管理中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混合地类,在用地主导性

质的基础上按照不超过50%的比例,混合使用符合控规规定的其它性质的用地。EeyVw9w。

(二)土地兼容使用:是指在规划管理中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单一性质用地,在其主导

性质的基础上按照不超过20%的比例,兼容使用符合控规或表5-1规定的其它性质的用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3fCi123。

(三)混合或兼容使用土地的,应按照用地面积比例对用地进行划分,并在出具规划条件前明

确具体用地性质和用地划分比例,按照相应的规范确定有关规划指标及配套设施要求。确需按照竖向混合使用方式进行用地划分的,应结合具体地块的建设条件与开发需求,综合考虑相关要求经技术论证确定。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混合使用时,不宜按照建筑面积比例进行用地划分。SZT7Qqb。

(四)土地兼容和土地混合使用不得同时采用。

第6条利用现状多层居住片区内部零散用地进行建设的,应优先用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小区内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不再使用的,其用地应当统筹用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或市政设施建设,不得进行住宅或商业开发。RZw22Gy。

第7条各类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石家庄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遵循土地使用与建筑性质的相容性原则进行确定。涉及城市规划控制线的,还应符合省、市有关城市规划控制线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0ZtmIlo。

第二节开发强度控制

第二节开发强度控制

第8条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控制及计算规则按照《石家庄市容积率指标管理规定》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0ZGqW3t。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在《石家庄市容积率指标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和补充各类建设用地的用地标准。

第9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密度应当符合以下规定:居住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35%,同时还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关于住宅建筑净密度控制要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筑密度一般不大于50%,用地局促或有特殊功能要求的经交评论证后确定;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建筑系数不低于30%,建筑密度不大于60%;行政办公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40%;中高等教育设施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25%;医疗卫生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35%;其他用地根据功能要求,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研究确定。Kfgv1Lc。

第三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第三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第10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职能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养老、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和市政公用等八类。tvSVa0k。

第11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标准按照《石家庄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执行。本标准户均居住人口按3.0人计,人均建筑面积按35㎡计,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人均建筑面积及户均人口按实际建设情况计算。3zVPbSn。

第12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水平应当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在满足规定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的前提下,可根据城市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安排、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h2SPjWG。

各项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原则上要与居住区同期设计、同期施工、同期投入使用。需分期实施的居住类项目,应优先实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或按住宅建筑面积比例各期分摊公建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先期建设比例不得低于整体项目中配套设施建设比例。UivrwZl。

第13条鼓励使用性质相近,可相互促进的公共服务设施混合设置,在保证建筑规模不减少的前提下,总用地面积可酌情降低,但不应小于相应指标的70%。各类设施混合按《石家庄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执行。andWqtJ。

第四节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划定

第四节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划定

第14条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红线图的划定应当以现状实测地形图为依据, 综合考虑城乡规划要求、公建配套、土地权属权限、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有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等因素具体确定:IkaHgGw。

(一)项目用地范围应以城中村改造计划、房屋征收计划、集体土地征收计划、企业搬迁改造计划为依据;

(二)按照规划要求需实施整体改造的,按整体范围核定;

(三)棚户区项目用地范围原则上为房管部门认定的D级危房,与其毗连的同一街区内现状多层且建筑年代满30年的建筑可一并改造;tYWvx6l。

(四)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应严格限定在宅基地范围内,宅基地周边的零散用地、边角用地经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或国土部门认定后,可纳入项目用地范围;dPwHvAa。

(五)项目用地周边存在不能单独开发的零星用地时,应将零星用地纳入统一规划用地范围以内;

(六)项目用地范围还应当考虑需代征的相邻城市道路、河渠、绿化带等公共用地。

第15条核定项目周边需代征的公共用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代征的公共用地应包括除快速路主路及与其相连接的立交用地以外与项目相邻的城市道路、绿化带、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设施、河渠等;5hO3nD4。

(二)需代征的道路、绿化带宽度总计不超过80米;

(三)需代征用地两侧均为可开发项目,由两侧项目分别代征一半用地;若仅一侧为可开发项目,则由项目代征全部用地;soKUQHl。

(四)自行改建项目不需重新划拨或出让土地的,无需代征相邻公共用地;

(五)项目用地与规划道路、绿化带之间的剩余用地不足以单独实施改造的,该公共用地需由该建设项目代征。

第16条项目用地范围内规划有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线路、绿地、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福利、市政等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用地的,上述公共用地应全部预留。P6ltdLa。

第五节生态协调区规划管理

第五节生态协调区规划管理

第17条生态协调区是指在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位于中心城区与组团城区之间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生态区。具体范围为自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外围至滹沱河—京港澳高速—衡井公路—青银高速—京昆高速围合区域内以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为主的区域。cMqpyNk。

第18条生态协调区的建设应坚持统一规划,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除村庄改造和必要设施建设外,严格控制其它建设活动。LdKTUzv。

生态协调区内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性绿地、近郊风景林地等具有生态补偿、调节、休闲功能的绿色产业。

生态协调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对污染较重、占地规模较大、不宜在生态协调区发展的企业,应逐步向工业园区搬迁。mMfGbcU。

第19条生态协调区内的乡村建设,应当依据经批准的乡村规划,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用地,并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预留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公用等设施用地。cqAxRsY。

鼓励对符合迁并条件的村庄进行迁并建设,村庄发展已融为一体的多个村庄宜进行统一规划。

第20条生态协调区内村庄的用地分类按住建部建村〔2014〕98号文中《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执行;村民宅基地标准按《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执行。J52SEMg。

(一)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二)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大于110平方米的村庄,经过整合利用后,总规模应缩减到人均110平方米以内;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小于110平方米的村庄,经过整合利用后,不得突破原有建设用地规模。POHGGBN。

(三)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等城市或区域基础设施占用村庄建设用地的,剩余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能够完成安置的,不再新增建设用地;剩余村庄规划建设用地不能完成安置,且人均建设用地小于110平方米的,可以酌情增加建设用地。0t7ZruU。

第21条生态协调区内村庄的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及等级规模相适应,多个邻近的村庄可按服务半径统筹配套公建。具体配建标准参照冀建村〔2011〕151号文中《河北省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试行)》。9hp9hG7。

生态协调区内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后,在节余的村庄建设用地和污染企业腾退土地上,鼓励建设养老设施、文化设施、体育康体设施等公共设施,并按照乡村建设许可实施管理。

第22条经批准列入改造计划的村庄方可实施集中村庄改造。村庄改造原则限定在原有村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以村庄为单位,按户籍人口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产业建设用

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原有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村民住宅改造后的节余的宅基地范围之内。用地规模小于0.3公顷的零星村集体建设用地一般不再单独实施改造。XzSuDgB。

集中村民住宅建设,一般以多层为主,容积率不高于1.1,建筑密度不高于30%,绿地率不低于30%,住宅面宽不得超过50米。在基础设施条件允许且经90%以上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建设小高层,容积率不高于1.5,高度不超过36米,绿地率不低于35%。NEVV1Oa。

集中建设的村民住宅,宜按照《石家庄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配建公共设施。3第三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三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3条建筑间距、建筑退地界和退道路红线距离除符合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线、地下空间、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还应符合本章的要求。2vwZTCT。

第24条遇有超出本规定所列情形的特殊、复杂情况时,建筑间距、建筑退界等参照相应规定具体研究确定。

第二节建筑间距控制

第二节建筑间距控制

第25条新建低层、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按间距系数确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一)南北向平行布置时,石家庄市中心城区与四组团区(县)城区建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

度的1.55倍,其它地区建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61倍,且多层平行布置最小间距不少于20米,低层间距不低于16米,其它方向间距系数按表25-1执行。EG0NQZ6。

注:1、表中方向角为正南向(0°)偏东或偏西;

2、L为住宅标准日照间距。

(二)侧面间距不应小于8米,主居室侧面同时开窗时,不宜小于20米。

(三)非平行布置时,按各自相应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但间距不得小于9米。(如表25-2)

第26条中高层、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日照分析、最小间距双因子控制,且满足下列要求:

(一)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执行,其中,石家庄市中心城区与四组团区(县)城区执行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的标准,其他地区执行大寒日日照不低于3小时的标准;石家庄市中心城区二环以内旧城改造项目内新建住宅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日照分析范围采用拟建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的1.62倍距离的扇形阴影区域作为计算分析范围,且最大计算分析范围不超过162米。

(二)南北向平行布置时,最小正面间距按表26-1执行;其它方位按照表25-1的方位折减系数进行换算。

(三)最小侧面间距不应小于13米,主居室侧面开窗相对时不得小于20米。

(四)非平行布置时,最小间距按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但不得小于20米,其中新建高层建筑山墙与现状住宅建筑南侧大墙相对时,建筑间距不少于30米。(如表

26-2 )qcqMTwP。

第27条不同高度等级的居住建筑最小间距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正面间距:遮挡建筑物高度高于被遮挡建筑的,按遮挡建筑物的最小间距标准执行;遮挡建筑物高度低于被遮挡建筑的,原则上按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执行。Wqn2OMK。

(二)侧面和垂直布置间距按照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垂直间距不应小于20米,侧面间距不应小于13米,主居室侧面开窗相对时不应小于20米。saCFJd1。

第28条遮挡建筑为多层建筑且被正面遮挡的居住建筑底部为非居住用房时,间距计算可扣除建筑底部非居住用房的高度,但不应超过两层。QW7YyXS。

第29条非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平行布置时,其正面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9米。侧面间距不宜小于6米。oJjAn4F。

(二)高层平行布置时,其正面最小间距按表29-1执行。垂直布置时,按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且不小于20米。侧面间距不宜小于13米。ZyLNO9p。

(三)不同高度等级的建筑平行布置时,其正面最小间距按照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米。侧面间距不宜小于9米。f88H3To。

第30条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大墙相对且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按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执行。(如表30-1)

(二)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或对居住建筑非正向遮挡时,按各自对应间距的1/2之和计算,同时考虑视觉卫生因素。(如表30-2)eyjooA4。

(三)多层建筑侧面间距不宜小于8米,高层建筑侧面间距不宜小于13米,多层与高层侧面间距不小于9米,新建高层住宅与其他建筑侧面间距不小于13米,主居室侧面开窗相对时,侧面间距不应小于20米。eOZdwkU。

(四)低层商业建筑以及对环境、安全等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还应符合以下规定:项目内低层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的正面间距最低不小于13米,垂直布置时建筑间距最低不小于9米;垃圾转运站、热交换站、煤气调压站、中水处理设施、公厕等公共设施独立设置时与居住建筑的间距最低不小于10米。AfQLFKH。

第31条居住建筑进深大于16米以及非居住建筑进深大于20米的,建筑进深每增加1米其侧面间距即在原基础上累加1米,直至达到正面间距标准。ndB9xJP。

第32条对日照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场地,其日照标准和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日照标准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医院的病房、疗养院的疗养室、中小学的教学楼以及老年建筑的主要居室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Maw64kA。

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组团绿地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新建高层建筑北侧为空地或城市道路的,标准日照遮挡线不得突破北地界13.5米或北侧道路的北红线外5米。

(二)建筑间距

新建高层建筑与前款所列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低于与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标准。新建多层建筑与上述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须按照相应日照标准所对应的间距系数确定,其中冬至日满窗日照3小时的,间距系数为1.85;冬至日满窗日照2小时的,间距系数为1.78。

第33条现状建筑自身退地界不符合本规定,新规划的相邻建筑在满足日照、退地界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因场地条件、建筑布局等客观条件限制,确实达不到最小建筑间距规定要求的,与该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低于正常间距的0.7倍。6miZcPc。

第34条建筑间距应考虑自然地坪高差以及高架桥影响因素。

第三节建筑退地界

第三节建筑退地界

第35条建筑退让地界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建建筑按自身间距标准的1/2退让地界;若新建高层建筑北侧地块为空地,应按照最小间距标准的1/2退让正面地界。18tBGm4。

(二)多层建筑山墙退侧面地界不小于4米;高层山墙退侧面地界不小于6.5米。主居室侧面开窗时,退侧面地界不小于10米。jdknioT。

第36条因场地条件、建筑布局等客观条件限制确实达不到退地界规定要求,不影响公共利益且经相邻权属单位同意的,建设项目可适当减少退地界距离;涉及到现状住宅的,还应当征求房屋产权人的同意。为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土地,同期建设的相邻权属单位,经协商同意,可以采取联建方式,不再退让地界。Nvf3Rwm。

第四节建筑退线

第四节建筑退线

第37条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退红线距离应符合表37-1规定,并满足退地界、建筑间距要求,及抗震防灾等其它要求,同时考虑街道界面的完整性。Nej3M2l。

注:1、建筑退红线均从地上建筑物的主墙体外沿算起。

2、沿道路交叉口布置的建筑,退三角视距按红线宽的道路执行。

3、山墙相连建筑高度不同的连续建筑,退道路红线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

第38条道路桥梁、道路交叉口周围的大型商业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步行街、商业街、特色街、景观道路、主要出市口两侧的建设项目;周边均为已建成永久性建筑的建设项目,可根据交通影响评价、专业技术、城市设计、周边现状等要求在表37-1的基础上调整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具体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研究后确定。87waDPH。

第39条影剧院、艺术中心、车站、游泳馆、体育场(馆)、展览馆等人流较大建筑,应根据停车和人流疏散要求,适当加大退红线距离或建设门前广场,退道路红线不宜少于25米;医院、中小学出入口及大型商业,退道路红线不宜少于20米。jzSb8xj。

第40条面宽低于40米的高层塔式建筑,平行于40米以上道路红线布置时,在与周边相邻建筑协调、符合城市景观要求的前提下,退道路红线可适当减少,但不少于15米。dQfq7zE。

第41条退红线少于10米(含10米)的新建建筑,沿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平行红线布置时不得突出建筑主体2米;垂直红线布置时不得突出建筑主体1米。hAe5Y9z。

第42条建筑退让城市绿线、蓝线、紫线的距离,在符合退让道路红线和相邻建筑间距、城市紫线保护等要求的前提下,多层不小于5米,高层不小于8米;位于工业园区内的,退城市绿线、蓝线的距离不小于5米。wKqo8Y8。

第五节商业办公建筑

第五节商业办公建筑

第43条商业、办公类建筑物分类一律采用河北省《建筑物分类与代码标准

(DB13(J)T80-2009)》,应使用“商务办公建筑”、“商场建筑”“金融保险建筑”等规范名称,禁止使用“酒店式公寓”、“办公式公寓”等非标准化名称。wPpL6HS。

第44条商业、办公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下列规定:ajA6gym。

(一)建筑外立面应规整,窗墙间隔均匀且四个方向开窗比例基本一致;禁止设置外挑阳台。

(二)建筑内部交通应采用公共连廊或环廊组织方式,不得设计为单元式空间。

(三)商业建筑标准层高不大于5米,办公建筑标准层高不大于4.5米。

(四)建筑形式应体现公共建筑属性,并应采用石材、金属等较高档的外装材料,禁止使用高明度、高彩度色彩。

(五)建筑配套禁止设置分户式燃气设施。

第六节建筑高度与景观控制

第六节建筑高度与景观控制

第45条石家庄市中心城区及四组团区(县)要结合自身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培育和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特色。其中,中心城区要体现北方田园都市风貌,正定新区要体现绿色现代新城风貌,正定古城要体现历史文化风貌,鹿泉组团要体现浅山丘陵城市风貌。

第46条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周边景观按以下原则控制:

(一)临城市广场周边建筑景观应界面整齐、风格协调。

(二)临大型城市公园、水系周边的建筑宜以点式多层和小高层为主,临界100米范围内与公园、水系平行布置的板式建筑高距比宜按1:1控制。iCZzgQ6。

(三)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绿地周边宜用城市道路围合。

第47条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除城市设计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石家庄市建筑景观控制导则》要求,并注重建筑界面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其建筑高度与面宽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沿街布置的高层建筑宜高低错落富有韵律,连续等高建筑数量不宜超过3栋,3栋以上宜进行错落设计,高差不小于较高建筑的1/5;一个街坊内沿街高层建筑面宽不宜超过用地面宽的65%。6xucqnK。

(二)除车站、体育场馆、影剧院、城市综合体、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等有特殊要求外,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米时,其最大面宽不宜超过80米;建筑高度大于24米时,其最大面宽不宜超过60米。SKd8uLd。

(三)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其最大面宽按最高建筑执行。

第48条沿城市主要道路的建筑形式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沿城市主干道或迎宾景观路的高层建筑,原则要求外立面主体落地,不宜突出主体布置商业裙房。

(二)沿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不应设置底商,如确需建设,应集中独立设置;底商可沿生活性道路、居住区中心设置,形成特色商业街区;沿街布置连续底层商业时,长度不宜超过1/2 以上的用地沿街面,其中,山墙沿街的建筑不再设置连续底商;底商外立面装饰材料宜采用石材等高档材料。RCCwQ9z。

(三)面向交叉口建筑提倡凹角处理,增加城市开敞空间和绿化,尽量避免建筑以45°满铺朝向交叉口。

第49条建筑高度在满足日照、建筑间距、消防安全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住宅建筑高度控制还应综合考虑节地、节能及居住的舒适性要求,最高不宜超过100米。

(二)在有净空高度控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微波通讯等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i66HJB6。

(三)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实施保护的有关规定。fG2UTu7。

(四)现状多层居住片区内部进行建设的,应考虑建筑间距、空间环境及天际轮廓线的连贯与过渡。建设高层住宅时,在有多层或小高层住宅过渡的前提下,可逐步提高建筑高度,但最高不宜超过75米。SPbsrGQ。

(五)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重要区域、主要干道、重要节点等特殊景观区域和视线控制走廊,按城市设计要求进行建筑高度控制。XccM54d。

第50条建筑物层高原则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多层、高层普通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大于3.3米,低层住宅标准层层高不大于3.6米;用于商业或配套服务的住宅建筑底层层高不大于4.5米;跃层式或低层住宅等当起居室(厅)层高在户内通高时除外;vL5f7Nh。

(二)独立商业建筑(指零售商业等)标准层高不大于5米;酒店类或以小开间单元式设计为主的商业建筑的标准层层高按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控制;超市、大型商场、专卖店、餐饮、娱乐等功能集中布置的单一空间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用房的建筑,因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可以加大层高;3y8OVNA。

(三)办公建筑标准层高不大于4.5米;办公或商业建筑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除外;

(四)住宅建筑物阳台进深不大于1.8米;飘窗窗台与室内地面高差不小于0.45米、且凸出外墙宽度不大于0.5米;u9DpBVS。

(五)多层仓储和工业厂房层高不宜大于8米,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第51条鼓励建设绿色建筑,因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可以适当提高建筑物层高等规划指标;达到二星以上(含二星)等级的绿色建筑,对因实施绿色建筑技术而增加的建筑面积,经认定后可不纳入计算容积率。WyosqyS。

第52条建筑物楼前环境要与城市道路相协调,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建筑物室外地坪与人行便道坡度控制在1-2‰。

(二)沿城市主干道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时,应与建筑相结合或与道路垂直,不宜与道路平行设置。

(三)独立设置的配电站(室)、泵房应根据消防、噪音、间距等规定进行布置,其外部形象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进出线路应埋入地下。fIKYGEv。

(四)主体建筑的附属建筑,如变(配)电房、煤气调压装置等不宜临城市主干道布置,如确需布置时应采取美化或遮蔽措施,使其外部形象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dsiF2XA。

(五)退红线15米及以上的建筑楼前空间须设置不少于宽5米的绿化带或同等面积的绿化用地,并充分利用边角地进行绿化。Di26p21。

第53条除施工区围挡外,居住区、公共建筑区、厂区等围墙以通透栏杆、绿篱为主,高度不大于1.8米;大门、围墙退道路红线应大于0.5米,围墙应通透并进行绿化,造型尺度、色彩、材质等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建筑外设下沉式广场等设施,退道路红线不宜小于5米。C3pszPf。

第54条建设项目建筑色彩管理执行《石家庄市建筑景观控制导则》。城市设计对建筑色彩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城市设计执行。H8q0rNp。

建筑规划设计方案所确定的建筑色彩,应在建筑效果图和立面图上标明主色调色号和材质。

建筑色彩选用色卡为《中国建筑色卡GSB16-1517.1-2002》。数量化表色体系以色相、明度、彩度三属性来确定颜色标号,表示方法为彩色HV/C(色相明度/彩度)。wium6gK。

第55条本节内容四组团区(县)可参照执行,四组团区(县)应单独编制景观控制导则。

第七节附属绿地、配套停车规划管理规定

第七节附属绿地、配套停车规划管理规定

第56条各类建设用地内的绿地面积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以下称绿地率)必须符合《石家庄市绿化管理条例》的规定。STq8xfq。

第57条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设用地内的配套公共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建设项目代征代拆的城市公园绿地不再计入建设项目自身的绿地率。rzkxlWg。

采用嵌草铺装的林荫停车场的绿地率按40%计算,未采用嵌草铺装的林荫停车场的绿地率按30%计算。

第58条建设用地内应安排一定比例的集中绿地面积,大于5公顷的居住用地中集中绿地面积应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5%。Nshgmr7。

第59条同一街区内的配套公共绿地可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综合平衡。

在符合整个街区集中绿地指标的前提下,可以不平均分布,并鼓励沿城市道路布局。DeBpKTP。

第60条新建住宅用地的机动车停车应以地下为主,地面停车率一般住宅不超过10%,保障性住房按有关规定执行。9U34WEb。

第61条建设用地停车位需满足附表2《石家庄市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的规定。按规定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可以结合交通影响评价结果进行适当调整。Q9HQFs0。

4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工程

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管理

地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编号:SM-ZD-29705 地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 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地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施工现场道路应保证行驶畅通,能满足运输和消防的需要,道路两旁应根据地形设置排水沟。否则,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按四级过失处罚。 2、水、电管网设置:施工现场应设消防用水管网,配齐消火栓;供电线路下方的材料,半成品、工具等,应注意堆放高度;现场不准使用裸导线;工地使用塔吊时,应注意供电线路。否则,均属一般违章。 3、施工的楼梯口、电梯井、预留孔等洞坑、沟及易燃易爆场所等危险处,应加设牢固盖板,并有明显警标。否则,责任者按一般“三违”处理。 4、井字架、龙门架必须设置缆风绳,有专用地锚,避免与电源交叉。否则,属严重违章。 5、脚手架:必须满足施工的使用要求。其材料的规定、质量要符合有关规定,应有足够的伸缩度、刚度和稳定性。 6、脚手架的搭设:除斜撑、剪刀撑外,杆件应力求横平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制度38282

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节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一、技术管理机构责任制 (1)按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分工负责,做好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工作。 (2)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办法的技术标准、规定、规程、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负责收集和提供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建议和技术措施等。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5)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负责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推广应用。 (6)进行有关技术咨询。 二、项目经理技术责任制 为了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杜绝技术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经理应抓好以下技术工作: (1)贯彻各级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组织和职责分工。 (2)组织审查图纸,掌握工程特点与关键部位,以便全面考虑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还应着重找出在施工操作、特殊材料、设备能力及物质条件供应等方面有实际困难之处,并及早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3)决定本工程项目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新设备。 (4)主持技术交流,组织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 (5)进行人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一方面为

提高业务能力组织专题或技术讲座;另一方面应结合生产需要,组织学习规范规程、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与工程有关的新技术等。 (6)经常深入现场,检查重点项目和关键部位。检查施工操作、原料使用、检验报告、工序搭接、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难点、薄弱环节,要及时交给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处理。 三、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1、总工程师的责任制 总工程师是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对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疑难问题,有权做出决策。其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技术规程、验收规范和技术管理制度等。 (3)组织编制技术措施纲要及技术工作总结。 (4)领导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审定重大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合理化建议。 (5)组织编制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技术革新计划和技术措施计划。 (6)参加重点和大型工程三结合设计方案的讨论,组织编制、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施工方案,组织技术交底和参加竣工验收。 (7)主持技术会议,审定签发技术规定、技术文件,处理重大施工技术问题。 (8)领导技术培训工作,审批技术培训计划。

(完整版)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每位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关系着企业的兴旺和发达。为了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下: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形成网络管理。 认真搞好新工人入场教育和操作、换岗及特殊工种培训和教育,凡未经入场教育考核登记注册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合格的安全帽,严禁穿拖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严禁吸烟,现场明火作业必须持有用火证。 4.进入施工现场要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必须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5.施工现场严禁酒后上岗,高空作业需系好安全带,严禁攀登起重臂、绳索、脚手架、井架、龙门架和运料的吊笼和吊篮及吊装物上下。 6.作业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有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临边的交通路段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严禁触摸非本人操作的设备、电闸、闸门、开关等,拒绝违章作业。

8.现场使用机械、临电要有设计方案,技术交底要详细,验收手续要齐全,重要设备设专人管理,维修设备必须拉闸、断电。 9.大型机械、塔吊、电梯安装要有设计和详细交底,司机、信号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服从信号工的统一指挥。 10.施工现场的一切设备、安全设施、严禁他人随意拆除和移动,拆除和移动安全设施、设备造成事故,视情节给予罚款处理,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施工现场消防保卫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施工现场消防保卫工作,预防火灾和各类案件的发生,保证集体财产及职工生命安全,贯彻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把消防保卫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施工任务的全面完成,制定如下施工现场消防保卫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建立健全消防,保卫组织结构,义务消防队及应急组织和各岗位、各部位、各工种防火,治安岗位责任制。 现场设警卫室,配备足够的护场巡逻警卫力量,并做好值班记录。 3.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吸烟请到吸烟处,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动用明火,现场有明显的消防标志、电气焊工持证上岗,持有用火审批手续,有灭火设施和看火人员。 4.工地的易燃易爆及剧毒物品,严禁领退手续,油漆、稀料等按规定分开存放,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5.重点部位严禁烟火,木工房(棚)内禁止吸烟及明火作业,内存木料最多不得超过三日的使用量,操作地点的易燃废品(碎木料、刨花、锯末等),当日清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目录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审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制度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架体设备安装验收制施工机具进场验收与保养维修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伤亡事故快报制度 卫生保洁制度消防防火责任制班组安全活动制不扰民措施门卫值班与保卫制度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制度项目"三宝四口"安全防护规定项目现场的落手清管理制度生产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一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审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公司工程部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人员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审批工作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人审批. 管理内容与要求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掂焘义和原则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贯 彻的原则是:统筹规划科学地组织施工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充分利用空戒争取缩短时间推广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制定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用少量的人力财力取得优良的工程质量和最佳的经济效果.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深度和要求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应根据工程规模大小结构特点和技术繁简程度及施工条件编制深度不同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1)中型以上建设项目和建筑群体应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小型项目和一般工程编制施工组织 设计或施工方案. (2)大面积加固工程重要的扩建改建工程应视工程繁简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 (3)工业设备安装和机械化施工应单独编制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4)较大规模的拆除工程疑难结构的拆除分项工程必须编制施工方案.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贯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根据合同精神和计划要求科学地安排施工. 贯彻施工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提 高劳动生产率. (3)运用科学方法组织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运用网络技术确定最好的施工组织方案. (4)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确保全年怜续施工. (5)尽量利用正式工程现场原有建筑物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现场临时设施搭设工程量. (6)按实际条件作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组织均衡施工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减少物资运输量节约能源. (7)精心地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节约施工用地力争不战少战用地做好文明施工. 4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权限.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和审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工程施工技术负责人编制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和审批. 5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发放和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一式六份工程部质安部材料设备部项目经理工程施工技术负责人各一份另一份公司存档. 工程施工技术负责人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者在安排检查施工计划组织施工活动时必须严格按设计部署执行.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制度为了防止工伤爆炸事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版)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7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安全管理办法(最 新版) 1.项目经理部,应及时向材料采购部门提供材料需要计划,企业材料供应部门应制定采购计划,订货或市场采购,按计划供应给项目经理部,采购供应部门应对供货方进行考核,签订供货合同,确保供应工作质量和材料质量。 2.材料供应部门按计划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材料。 3.进场的材料应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做好相应的验收记录和标识,不合格的材料应更换、退货。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4.材料的计量设备必须经有资质的机构定期检验,确保计量所需要的精确度。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允许使用。 5.进入现场的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备案证明书(重印件)和

材料证明(包括厂名,品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试验数据)和出厂合格证,要求复试的材料要有取样送检证明报告。新材料未经试验鉴定,不得用于工程中。 6.材料储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入库材料应按型号、品种分批堆放,并分别编号、标识。 (2)易燃易爆的材料应专门存放,派专人负责保管,并有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 (3)有防水防潮要求的材料,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并做好标识。 (4)有保持期的库存材料应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并做好标识。 (5)易损坏的材料应保护好外包装防止损坏。 7.应建立材料使用限额领料制度。超限额的用料,用料前应办理手续,填写领料单,注明超耗原因,经有关人员批准。 8.建立材料使用监督制度,材料管理人员应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做到工完、料净、场清;建立监督记录;对存在问题应及时分析处理。 9.建立材料使用台账,记录使用和超节状况。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一总则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令、规程及标准。同时为强化施工部门与职能人员在施工技术责任、施工质量、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自审与会审、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检验、设计变更、施工技术档案等方面的管理,明确施工技术的范围、职责、内容、方法、报告、记录和检查制定本制度。 二、图纸会审制度 为了熟悉和掌握图纸的内容和要求。解决各工种之间的矛盾和协作、发现并更正图纸中的差错和遗漏、提出不便于施工的设计内容及进行洽商和更正,特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图纸自审由施工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图纸会审。 (2)会审前有关人员要认真熟悉和学习施工图,有关专业要进行翻样。结合施工能力和设备、装备情况找出图纸问题,对现场有关的情况要进 行调查研究。 (3)图纸审查的步骤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学习阶段。学习图纸主要是摸清建设规模和工艺流程、结构形式和构造特 点、主要材料和特殊材料、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及坐标和标高等。 ②初审阶段。掌握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后,分工种详细核对各工种的详图,检 查有无错、碰、漏等问题,并对有关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经济等问题,提出初步修改意见。 ③会审阶段。指各专业间对施工图的审查。在初审的基础上,各专业间核对 图纸是否相符,有无矛盾,消除差错。对图纸中有关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经济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应研究设计中提出的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实现的可能性和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4)图纸会审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政策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②工程的结构是否符合安全、消防、可靠性、经济合理的原则,有哪些合理 的改进意见。 ③本单位的技术特长和机械装备能力,施工现场条件是否满足安全施工要 求。 ④图纸各部位尺寸、标高是否统一,图纸说明是否一致,设计的深度是否满 足施工要求。 ⑤工程的建筑、结构、设备安装、管线工程等各专业图纸之间是否有矛盾, 钢筋细部节点与水电和其他的预埋节点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⑥各种管道的走向是否合理,是否与地上(下)建筑物、构筑物相交叉。 ⑦大型构件和设备吊装是否满足施工的要求。 (5)会审记录是施工文件的组成部分,与施工图具有同等效力,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签字,并及时上报公司的技术部门和经营 部门。 附表: 图纸审查记录附表 图纸审查记录编号 提出单位提出人 提 出 问 题 内 容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1)建筑工地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小 组和施工现场轮流安全值班制,落实安全责任制。施工管理人员必 须执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安全交底及注意事项。 (2)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对道路、临 时用电线路布置、仓库、加工车间作业场地、主要机械设备、办公 地点、生活设施合理安排,布局应符合安全要求。现场必须设置安 全宣传标语牌、安全警示牌。 (3)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做到现场材料、构件堆放整 齐稳固,堆放不得超过限定高度。严禁靠近防护棚、建筑物墙壁堆放。对油漆及有害物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严禁烟火的专用仓库,做到现场文明整洁。 (4)组织职工管理人员和工人学习安全生产有关规章制度,班 组每周一为安全活动日。利用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提高职 工安全生产自身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新工人进场,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规范》(JGJ46-2005)安全技术规范,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照明用低压的确定,并有检查验收记录。 (6)对于脚手下架搭设、塔式起重机、井架的安装必须有方案 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安全网拉设、"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完成后,经项目部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并经常检查 维修,确保安全有效。 (7)施工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注意和关心所施工区域内 的安全生产和工人遵章守纪情况发现违章及纠正。专职安全员要深 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组织定期检查,查制度的落实,查设备完好,查安全设施,查操作行为,查安全"三宝"使用,查现 场文明施工,做到防患于未然。 (8)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对易燃易爆物品做到分库存放,通风 良好。对配电室、木工车间、仓库、施工作业层、生活区域设消防 灭火器,专人保管使用,并挂设警示牌。

史上最全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史上最全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制度

目录 第一节安全责任制度 一、各职能部门安全责任制 (1) 二、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 (4) 三、重点工种安全责任制 (15) 四、总分包的安全责任 (17) 五、交叉施工(作业—)的安全责任 (20) 六、安全责任考核 (22) 第二节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3) 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47) 三、安全会议制度 (48) 四、班组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52) 第三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6) 二、施工现场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57) 三、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58) 四、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申请报告规定 (59) 五、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62) 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100) 七、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制度 (106) 八、施工现场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9) 第四节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一、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67) 二、事故现场处置制度 (167) 三、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制度 (168) 四、伤亡事故的处理制度 (168) 五、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184) 第五节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 一、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98) 二、卫生管理制度 (203) 第六节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与验收评价标准 一、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12)

二、安全生产检查评价标准 (215) 三、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262) 第六章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节安全责任制度 一、各职能部门安全责任制 1、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职责 (1)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工作载体,具体组织和实施项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对本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1)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共和,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2)建立并完善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监督,控制分包队伍执行安全规定,履行安全职责。 (3)发生伤亡事故及时上报,并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抢救伤员,认真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落实整改 防范措施,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2、安全部安全责任制 (1)协助领导组织和推动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2)组织公司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预防事故的措施,汇总、审查安全措施计划,督促有关部门按期实现。 (3)参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督促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4)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并对制度、

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办法(新版)

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办法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26

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办法(新版) 我公司在施工中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本工程将以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地的各项要求严格加以管理,创建筑现场标准化工地。 管理措施: (1)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现代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2)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3)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施工现场总代表人的姓名、开、

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标牌的保护工作。 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要员在施工现场应当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卡。 (4)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任意拉线接电。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 (5)施工机械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 (6)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随时清理建筑垃圾。在车辆,行人通行和地方施工,应当设置沟井坎穴覆盖物和施工标志。 (7)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险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 (8)职工生活设施,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的膳食,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质量安全管理部职责 一、技术质量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技术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公司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积极落实质量、环境目标,对施工工程质量负有监督检查责任。 2、负责分公司所属项目部工程技术资料的内部核验。管理好工程内部资料,做到内容完整、项目齐全、记录真实。 3、组织相关部门审核各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参加编制重要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经济技术的对比分析,确保工程质量,满足降低成本的要求。 4、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做好对工程过程控制的管理,并制定质量保证措施。检查、监督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的执行情况。 5、组织与参加分公司所属项目工程的地基验槽、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单位工程的验收。 6、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加以总结和推广使用。 7、负责制定分公司所属项目的工程施工计划,并做到严谨、科学、合理。 8、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并监督其有效运行,防止出现质量缺陷。 9、建立检测仪器总台帐,对各项目部检试验仪器进行统一调配,

统一管理,并监督其正确的使用和维修保养工作。 10、做好在建项目的工程变更与索赔工作。 11、做好在建工程的产品标识、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和监督检查工作。 12、做好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13、每半月定期对分公司所属项目部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出现的质量事故、质量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并召开质量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每月出一期《质量、技术月报》简报。 14、负责每月26 日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工程技术统计报表和质量月报。 15 、负责组织分项工程完工后的检验和试验,以及工程最终的检验和试验工作,组织进行竣工项目的交工验收并编制竣工资料。 16、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其他工作。 二、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以及本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制定分公司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分公司安全形势,及时下发有关安全文件。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1、在各作业班组进入工地后正式上岗作业前,项目部必须对班组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班组教育、项目部教育、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并建立教育记录挡卡;如果由于安全技术交底不清楚、不全面,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必须追究教育或交底人的责任。 2、各级安全教育具有针对性,对待各班组不可千篇一律,应付差使。 3、项目部要经常组织干部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学习规范和标准,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通过学习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4、要坚持开展每周星期一安全活动日活动,每次活动要有组织、有内容、有目的、有要求,一般可小结上周安全工作情况,根据本周工作情况提出和强调搞好安全工作的措施,同时也有针对性的选学一些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活动的目的、内容及具体安排,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负责,项目经理或其他管理人员不得占用安全活动日时间召开其它会议和进行其他工作。 5、对新入场的职工在分配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项目部进行专业安全技术规程及规章制度的教育,班组进行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 6、凡要求持证上岗的特种专作业人员,项目部必须于当地劳动部门联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上岗前仍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7、职工更换工种或从事第二工种作业时,项目部必须重新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规程的学习,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施工当中采用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和新工艺方法时,项目部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作业。 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从而采取有效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如下:一、安全检查的内容:按照建筑部颁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对照检查执行情况;基槽临边的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安全设施,操作行为,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大全.doc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大全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3) 第三章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 第四章安全生产资金保证制度(6) 第五章安全教育培训制度(8) 第六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10) 第七章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4) 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制度(18) 第九章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9) 第十章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20) 第十一章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24) 第十二章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5) 第十三章对供应单位的管理制度(30) 第十四章安全技术交底制度(31)

第十五章附则(31) 附件(32) 附件1:安全责任目标考核规定(32) 附件2:主要常用特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规定:(35) 附件3: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制度(36) 附件4: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37) 附件5:劳动用品管理制度(38) 附件7:项目“三宝四口”安全防护规定(3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全员安全管理和生产作业行为,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定,结合公司多年管理经验和施工生产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三条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公司安全管理依据本制度,对公司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公司有关部门依据本制度,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条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条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档。高层和临街的建筑施工,应当采用密目网或者其他装置进行遮护。施工现场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四条施工现场的道路应当平整、畅通,并设置交通指示标志。通行危险的地段应当悬挂警戒标志,夜间设置红灯示警。在车辆、行人通过的地方施工,应当对沟、坑、井等进行覆盖,并设置施工标志和防护设施。 第五条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和非施工区应当隔开。建筑施工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临时住所和饮食等应当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 第六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并符合下列规定:(一)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二)在施工现场的事故易发区域,设置专项的安全防

护设施,并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三)根据季节或者天气特点,设置或者调整专项的安全防护设施,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 第二十条建筑施工企业安装、使用施工机械、机具和电气设备,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安装前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二)使用前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安全性能试验,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三)使用期间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维修、保养,保证其完好、安全。 第七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遵守施工现场电气安全保护和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一)用电作业应当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二)用火作业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第八条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向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进行专项的安全技术交底。 第九条建筑施工企业的职工应当按照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发现施工现场安全异常情况,应当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报告。建筑施工企业的职工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有权提出改进或者改善的建议;对企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有权拒绝执行和检举、控告。 第十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视和检查,督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一)技术管理机构责任制 (1)按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分工负责,做好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工作。 (2)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办法的技术标准、规定、规程、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负责收集和提供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建议和技术措施等。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5)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负责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推广应用。 (6)进行有关技术咨询。 (二)项目经理技术责任制 为了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杜绝技术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经理应抓好以下技术工作: (1)贯彻各级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组织和职责分工。 (2)组织审查图纸,掌握工程特点与关键部位,以便全面考虑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还应着重找出在施工操作、特殊材料、设备能力及物质条件供应等方面有实际困难之

处,并及早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3)决定本工程项目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新设备。 (4)主持技术交流,组织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 (5)进行人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一方面为提高业务能力组织专题或技术讲座;另一方面应结合生产需要,组织学习规范规程、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与工程有关的新技术等。 (6)经常深入现场,检查重点项目和关键部位。检查施工操作、原料使用、检验报告、工序搭接、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难点、薄弱环节,要及时交给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处理。 (三)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1、总工程师的责任制 总工程师是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对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疑难问题,有权做出决策。其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技术规程、验收规范和技术管理制度等。 (3)组织编制技术措施纲要及技术工作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 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335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安全生产副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在经理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标准及上级的指示决议。 二、从组织、管理、指挥生产方面负安全责任,认真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协助经理组织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督促有关人员及时整改,对违章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 三、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时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四、负责对新工人的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和对各科人员的安全责任教育,并检查其落实执行情况。 五、在深入基层,现场检查施工进展情况的同时,认真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彻底进行一

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责成有关人员及时整改。 六、每季度定期进行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 七、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的安全防护品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总工(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单位技术情况,制订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并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二、对施工生产中一切安全技术工作全面负责,经常把安全技术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次研究,安排施工生产技术工作时,必须同时研究,安排安全技术工作。 三、组织编制、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时,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工程设计的图纸审核,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设备,垂直运输设备的选用,以及确定架设工程的实施方案等每个环节,都要有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性强,实用效果好,成为科学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规定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规定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把安全生产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做到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省市有关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安全管理目标的实施、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 二、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工程项目及作业班组安全管理目标的考核。 三、安全管理目标考核实行分级考核制度,即公司经理负责对工程项目经理、项目部考核,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对各施工作业班组考核。 四、安全管理目标的考核采用日常考核与定期安全检查考核相结合,即公司每季度、工程项目每月、班组每周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实行逐级审查,逐级上报。 五、考核结果分为: 1.伤亡指标:低于指标,超过指标二个等级。 2.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考核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六、公司每季、工程项目每月公布安全管理目标考核结果,工程项目部要利用黑板报或图表在工地登记。 七、奖罚: 1.年度内每次考核中伤亡控制指标,低于指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达到合格(或优良、双优)工程项目,作业班组、项目经理、班组长均可入围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比、职务晋升、奖金的评定等等。2.第一次考核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及作业班组,要限期整改并达到目标要求,如限期内仍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工程项目,作业班组除要通报批评外,还要进行扣发奖金或罚款等处罚。 3.第二次考核仍然不合格的工程项目经理,作业班组长视情节轻重给予撤职、调换岗位、降级使用、扣发全年奖金或增倍罚款等。 八、在限期整改期内或由于责任过失造成伤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者,除追究其个人责任和经济处罚外,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考核办法

贵州威宁飞龙阳光城 安全施工管理考核办法 (试行) 批准: 审核: 编制: 遵义静山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9月15日 为了加强公司对项目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制定以下管理考核办法。 一、管理规定 (一)凡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成效显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荣誉表彰或奖励: 1、全面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确定的内容,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取得显着成绩的; 2、在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方面,有重大技术改进和重大合理化建议,并经实践证明有显着成效的; 3、防止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或在事故抢救中有功的。 (二)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人员,应予以处罚或处分: l、未按公司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保证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足额配备相关人员

的; 2、未能全面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确定内容的; 3、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造成安全事故的; 4、不按照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或构配件生产,造成严重安全事故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的; 5、发现事故隐患或事故险情,既不采取防范措施又不及时报告,而发生安全事故的; 6、由于设备超过检修期限运行,或设备有明显缺陷,或没有防护装置而造成事故的; 7、对上级或安全检查部门提出限期解决的安全隐患不积极整改而造成事故的; 8、不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致使安全技术措施不能落实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 9、发生安全事故后破坏现场、故意拖延报告、隐瞒不报的; 10、发生安全事故后,不积极组织抢救抢修工作,导致事态扩大,或事故后不汲取教训,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二、奖罚措施 1、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1)、整改通知书不及时反馈者罚100元 (2)、参加安全会议迟到罚50元、无故缺席罚100元 (3)、对整改通知单不及时整改者罚500元 (4)、配电箱内外放置任何杂物罚100元 (5)、一闸多机罚100元 (6)、机电设备未采取保护接零措施罚100元

(完整版)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节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一、技术管理机构责任制 1按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分工负责,做好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工作。 2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办法的技术标准、规定、规程、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负责收集和提供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建议和技术措施等。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5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负责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推广应用。 6进行有关技术咨询。 二、项目经理技术责任制 为了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杜绝技术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经理应抓好以下技术工作 1贯彻各级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组织和职责分工。 2组织审查图纸,掌握工程特点与关键部位,以便全面考虑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还应着重找出在施工操作、特殊材料、设备能力及物质条件供应等方面有实际困难之处并及早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3决定本工程项目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新设备。 4主持技术交流,组织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 5进行人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一方面为提高业务能力组织专题或技术讲座,另一方面应结合生产需要,组织学习规范规程、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与工程有关的新技术等。

6经常深入现场,检查重点项目和关键部位。检查施工操作、原料使用、检验报告、工序搭接、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难点、薄弱环节要及时交给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处理。 三、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1、总工程师的责任制 总工程师是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对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疑难问题,有权做出决策。其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技术规程、验收规范和技术管理制度等。 3组织编制技术措施纲要及技术工作总结。 4领导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审定重大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合理化建议。 5组织编制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技术革新计划和技术措施计划。 6参加重点和大型工程三结合设计方案的讨论、组织编制、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 重大施工方案、组织技术交底和参加竣工验收。 7主持技术会议,审定签发技术规定、技术文件,处理重大施工技术问题。 8领导技术培训工作,审批技术培训计划。 9参加引进项目的考察和谈判。 2、专业工程师的责任制 1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批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 2主持图纸会审和工程的技术交底。 3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和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政策、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各项技 术管理制度。 4组织制订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主要工程的质量检查,处理施工质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8611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目的 明确建设工程安全目标,明细安全管理职责,规范安全管理例行工作,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确保水电建设工程施工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全资及控股的新建、续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 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一)实现人身死亡事件“零目标”; (二)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件; (三)杜绝重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件; (四)不发生水淹厂房(基坑)事故; (五)杜绝重大火灾事件;

(六)杜绝特大交通事件; (七)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重大垮(坍)塌事件; (八)不发生社会稳定事件。 四、安全管理职责分工 **公司对建设工程按照“归口管理、专业负责、分级管理、全员参与”原则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公司安全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归口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直管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及分(子)公司(以下统称为项目管理单位)是建设工程的安全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所管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 (一)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安全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和制度。 2.负责组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年度安全目标;指导、监督建设工程安全保证体系、监督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组织开展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协调安全生产重大事项。 3.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和监控措施,监督安全隐患

工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项目部 (公章) 年月日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网络 第三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 第五章奖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七章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公司发展,我公司针对庐山工地项目部工地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在本公司管理范围内从事与安全生产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安全生产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区域(专业)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努力改善劳动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公司经理、各区域(专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各项目部经理是本公司、本区域(专业)公司、本项目部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别对其所辖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七条各级工会组织应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各区域(专业)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分会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或个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九条各单位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第十条公司鼓励和支持安全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十一条公司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公司工程部是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归口管理。 第十三条本制度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上级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编制。 第二章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网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