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1 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1 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1   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1   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一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目的:1、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

2、掌握整理动物运动实验方法

原理:利用黑色碳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碳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长尺、注射器、小鼠灌胃器、托盘、烧杯

药品:0.1g/ml碳末生理盐水混悬液、1g/ml生大黄水煎液(含0.1g/ml碳末)、1g/ml制大黄水煎液(含0.1g/ml碳末)、苦味酸液

动物:小鼠

方法:取禁食不禁水小鼠20~24h,随机分三组,标记称重。

1# 0.1g/ml生理盐水混悬液

2# 1g/ml生大黄水煎液0.2ml/10g灌胃,30min后处死

3# 1g/ml制大黄水煎液

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托盘上,将小肠拉直,测量肠管长度作为“碳末推进距离”,从幽门至碳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碳末推进距离”。用公式计算碳末推进百分率,比较各组结果。

碳末推进百分率(%)=(碳末推进距离/小肠长度)×100%

结果:

组别剂量

(g/kg)小肠总长度

(cm)

碳末推进距离

(cm)

碳末推进百分率

(%)

生理盐水

生大黄

制大黄

注意:给药至处死动物的间隔时间必须准确

剪肠管动作要轻,避免过度牵拉

取出的肠管用水浸湿,以免肠管与台面或托盘粘连

思考题:用于泻下时为何使用生大黄而不用制大黄?

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是什么?

大黄炮制后化学成分有何变化?

实验二三七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目的:1、学习用毛细玻管法测定凝血时间的方法

2、观察三七对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原理:三七能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增高血液中凝血酶含量,从而缩短小鼠的正常凝血

时间,达到止血之效。小鼠给药后一定时间,取其血液在毛细玻管内折断时出现凝血丝所需

时间为指标,即为凝血时间。

器材:毛细玻璃管、小鼠灌胃器、电子秤、秒表

药品:生理盐水、10%生三七粉水浸液、苦味酸溶液

动物:小鼠

方法:取小鼠二只,随机分二组,标记称重。

1# 生理盐水0.2ml/10g灌胃,1h后眼眶静脉取血

2# 三七粉水浸液

至血柱5cm,每隔30s,交替折断毛细管一端约0.5cm,缓慢拉开,观察,记录凝血

丝出现时间。计算凝血时间缩短白分率。

凝血时间缩短白分率= (对照组凝血时间-给药组凝血时间)×100%

对照组凝血时间

结果:

组别剂量(g/kg)凝血时间凝血时间缩短百分率(%) 生理盐水

三七水溶液

注意:毛细玻管不宜长时间拿在手中

思考题:三七对凝血时间有何影响?此作用临床意义何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验指导

前言 本教材是在长沙医学院药学系领导下,由药剂学教研室组织编写,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配套实验教材,充分结合了本系教与学的实际情况,供药学专业教学使用。 实验课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课堂中讲授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验证、巩固和充实,并适当地扩大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实验方法在医药学相关领域的应用,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一、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由指导教师讲皆实验的基本原理、要求、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及主要设备的操作方法; 2.实验小组人数为3~5人,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3.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所记录的现象和数据、使用的仪器和负责的清洁工作,经指导教师检查,符合要求,方可离开实验室。 4.教学实验除验证课堂理论外,并要求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始记录、结果、结论、讨论等部分的内容; 2.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应于实验结束后第三天,交实验指导老师处批改; 3.实验结束时,实验报告中的原始记录应由指导教师检查并签字。 三、考核与报告 1.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将实验过程、原理、目的及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 2.指导教师对每个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 3.每次实验成绩的平均成绩记为实验考试成绩,不另外进行实验考试。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 1 -

- 2 - 实验一 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在体肠管泵循环法研究吸收的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管吸收的机理和计算吸收速度常数(ka)、吸收半衰期(t 1/2(a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 )、在体法(in situ )和体内法(in vivo )等。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的生理影响,对溶解药物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作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其透过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可用下式表示: h C C DkS dt dC P GI -=- (1) 式中 dt dC 为分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D 为药物在膜内的扩散系数;k 为药物在膜/水溶液中的分配系数;S 为药物扩散的表面积;C GI 为消化道内药物浓度;C p 为血液中药物浓度;h 为膜的厚度。令Dk =P ,则P 为透过常数。 一般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后立即转运至全身各个部位,故药物在吸收部位循环液中的浓度相当低,与胃肠液中药物浓度相比,可忽略不计。若设 'k h PS =,式(1)可简化为: C k dt dC '=- (2) 式(2)说明药物透过速度属于表观一级速度过程。以消化液中药物量的变化率dX/dt 表示透过速度,则: X k dt dX a =- (3) 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常用对数,变为: t k X X a 303 .2lg lg 0- = (4)

小鼠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五:小鼠解剖实验 吴雪薇121140059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习给小鼠注射、灌胃等技术操作 2、了解戊巴比妥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3、复习解剖的基本操作 4、通过实验了解小鼠唾液腺的结构 5、通过实验了解小鼠体内器官、系统构造 二、实验原理 1、小鼠唾液腺 唾液腺由颌下腺、腮腺、舌下腺组成,颌下腺最明显,颌下腺两边弥散的是腮腺,舌下腺连于颌下腺上,容易与颌下腺上连的淋巴结搞混。 2、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即构成会厌的软骨,形状扁平,像树叶,下部附着在喉结的内壁上。会厌是喉头上前部的树叶状结构,由会厌软骨和黏膜构成。呼吸或说话时,会厌向上,使喉腔开放;咽东西时,会厌向下,盖住气管,使东西不至进入气管内。 3、小鼠体内结构 (1)胸腔:胸腔内的结构主要有食道、心、肺。 (2)腹腔:主要有胃、肝、胆、胰、脾、肠、肾(包括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和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雌),睾丸、附睾、精囊腺、输精管(雄)。 (3)胸腔与腹腔由膈膜隔开。 三、实验器材 注射器、烧杯、灌胃针、解剖盘、解剖剪刀、镊子、解剖针、钉子 四、实验材料 小鼠1只、戊巴比妥溶液 五、实验操作 1、抓取一只小鼠,拎住尾巴根部,使其前肢抓在抹布上,后肢提起,用注射器 向其腹腔注射0.5ml戊巴比妥溶液。 2、将小鼠放在烧杯中,观察它的反应。 3、待小鼠不再动时,用注射器向其腹腔再注射0.5ml戊巴比妥溶液,使其死亡。 4、将小鼠放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将四肢固定在解剖盘上。 5、用解剖剪刀,从靠近肛门处剪开表皮直至口腔,观察唾液腺。 6、剪开口腔,观察会厌软骨。 7、剪开腹腔和胸腔,观察小鼠体内结构。 8、处理小鼠,清洗、整理实验器材。 六、实验结果 1、观察注射戊巴比妥溶液后的小鼠 本次实验第一次注射,注射了0.4ml的戊巴比妥溶液,第二次注射了0.6ml。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活动报告册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活动报告册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观察蚯蚓 ●实验准备 1.阴暗的;潮湿;夜间; ●过程和方法 1.(1)圆筒形;体节;暗红色; (2)厚;环带;环带;环带;朝上;朝下;左边;右边;14~16; (3)有黏液;粗糙;刚毛;腹部; 2.伸张和收缩;灵活,自如,转向方便;协助运动; ●结果和结论 1.两侧;利于再生修复 2.上皮细胞分泌粘液; 3.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 ●讨论 1.表格 动物的名称蚯蚓 所属的动物类群环节动物 体表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 呼吸方式体壁呼吸 运动方式依靠体节和刚毛运动 2. 蚯蚓的身体是一圈一圈地分节,是环节动物;而线形动物全体是光滑的,没有分节特征。 3.略(自己随便说个现象,然后找答案) 4.略(说一个兴趣的问题,然后探究回答)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1.(1) 家鸽流线直无。 1.(2) 胸部 2. 家鸽家鸽 过程和方法 1.鸟的身体适于飞行吗? 2. 鸟的身体有适于飞行的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骨骼轻,薄,中空… 3.(1)流线型,减少飞行时所遇到的阻力。 3.(2)爬升时起作用。羽小枝是勾连的。能够在空气中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动力。

3.(3) 可以牵动两翼,产生动力,完成飞行 3.(4)鸟发达的胸肌,需要很大的骨面积来附着这些肌肉。因此龙骨突很发达。 结果和结论 鸟的形态结构 特点 与飞行之间的关系 体形 流线型 减少空气阻力 前趾 变成翼 飞行器官 羽毛 体表被覆羽毛 利于飞行 是否有牙齿 没有牙齿 便于快速取食 胸骨 胸骨发达,有龙骨突 增大胸肌的固着面 胸肌 胸肌发达 牵动翼飞行 讨论 1. 肺 辅助 肺部 2.没有直接的关系。恒温是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主要是鸟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关。鸟的食量大,消化强,排便快,呼吸效率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活动准备 1.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和学习 少 突出 过程和方法 1. 小鼠需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 2. 小鼠经过的 “尝试与错误”越多,获取食物的可能性越大。 学习行为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 3. (1(2) (3) 4.(2)计时,并在出口 等待 (3)出口的 (4)拿食物对小鼠进行适当的引导 (6)1 结果和结论 1. 2. 3.减少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逐渐熟练 讨论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101 92 76 60 50 41 30 0 50100 150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单位/秒

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实验一 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要求 1.掌握大鼠在体肠管泵循环法研究吸收的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管吸收的机理和计算吸收速度常数(ka)、吸收半衰期(t 1/2(a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 )、在体法(in situ )和体内法(in vivo )等。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的生理影响,对溶解药物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作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其透过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可用下式表示: h C C DkS dt dC P GI -=- (1) 式中 dt dC 为分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D 为药物在膜内的扩散系数;k 为药物在膜/水溶液中的分配系数;S 为药物扩散的表面积;C GI 为消化道内药物浓度;C p 为血液中药物浓度;h 为膜的厚度。令Dk =P ,则P 为透过常数。 一般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后立即转运至全身各个部位,故药物在吸收部位循环液中的浓度相当低,与胃肠液中药物浓度相比,可忽略不计。若设 'k h PS =,式(1)可简化为: C k dt dC '=- (2) 式(2)说明药物透过速度属于表观一级速度过程。以消化液中药物量的变化率dX/dt 表示透过速度,则: X k dt dX a =- (3) 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常用对数,变为: t k X X a 303 .2lg lg 0- = (4) 以小肠内剩余药量的对数lgX 对取样时间t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吸收速度常数k a ,其吸收半衰期t 1/2(a )为: a a k t 693 .0)(2/1= (5)

小肠运动功能.doc

小肠运动功能 小肠运动功能 小肠肠腺的细胞有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柱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与绒毛上皮相似,接近绒毛的柱状细胞与吸收细胞相似,绒毛深部的柱状细胞微绒毛少而短,不形成纹状缘,有人认为有分泌作用。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内壁的表面积,如果把所有的绒毛展开抻平,其面积可以覆盖半个网球场,巨大的表面积使营养物质能够在1-2小时内得以迅速吸收。 小肠的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蠕动,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小肠运动形式主要有:①紧张性收缩,它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并使肠腔内保持一定压力,有利于消化和吸收。②分节运动,其作用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增加食糜与肠粘膜的接触,促进肠壁血液淋巴回流,这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③蠕动,其作用是将食糜向远端推送一段,以便开始新的分节运动。

运动形式及作用 1.紧张性收缩是小肠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当小肠紧张性降低时,肠壁给予小肠内容物的压力小,食糜与消化液混合不充分,食糜的推进也慢。反之,当小肠紧张性升高时,食糜与消化液混合充分而加快,食糜的推进也快。 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主要发生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进食后,有食糜的肠管上若干处的环行肌同时收缩,将肠管内的食糜分割成若干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使原来每个节段的食糜分为两半,柑邻的两半又各自合拢来形成若干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图8-7)。分节运动的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小肠3.蠕动小肠的蠕动通常重叠在节律性分节运动之上,两者经常并存。蠕动的意义在于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约1~2cm/s,每个蠕动波只把食糜推进一段短距离(约数cm)后即消失。此外,小肠还有一种传播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它可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小肠末端。有时还可至大肠,

实验小鼠

实验小鼠(laboratory mouse)学名(Mus muscculus),实验小鼠来自于野生小鼠,经人们长期选择培育而成。18世纪就被用做动物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被研究的最清楚、最深入的实验动物。已育成的小鼠品种品系有500多种。 一、生物学特性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小家鼠种。 (二)、一般特性 1、外观:小鼠面部尖突,头呈锥体形,嘴脸前部两侧有19根触须,耳耸立呈半圆形,眼睛大。尾长约与身长相等,尾部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健康小鼠皮毛光滑紧贴皮肤,四肢匀称,眼睛亮而有神。小鼠有多种毛色。 2、体形小,生命周期短,易于饲养管理。出生体重仅1.5克左右,一月龄体重约18--22克。成年小鼠每日食量5--8克,饮水4--7毫升,排粪1.4--2.8克/天,排尿1--3毫升/天。 3、性情温顺,胆小怕惊。 4、成熟早,繁殖力强。雌35--50日龄,雄45-60日龄就可性成熟,雌65--75日龄,雄70--80日龄可达体成熟。性周期4--5天,妊娠期19--21天,哺乳期20--21天,年产6--9胎。属全年多发情动物,产后即发情。 5、反应敏感,适应性差。对多种病原体、毒素及致癌物都很敏感,外界环境光照、噪音、营养、温度、空气质量等多种因素均可对小鼠造成影响。 6、昼伏夜动,喜欢啃咬。喜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进食、分娩都常发生在夜间,傍晚和黎明前是小鼠活动的两个高峰。 7、喜群居。 8、小鼠有20对染色体,推测有3万多个结构基因,已查明的已有648个。 9、寿命为2--3年。 (三)、解剖生理特点: 1、小鼠上、下颌各有两个门齿,六个臼齿,门齿终生不断生长,需经常磨损来维持齿端的长短,保持恒定。 2、小鼠下颌骨形态有品系特征,可用下颌骨形态分析技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 3、内部脏器:食道细长约2cm,胃分前胃和腺胃,胃容量小(1--1.5ml),胃功能较差,不耐饥饿;有胆囊;胰腺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无汗腺;淋巴系统发达;脾脏有明显造血功能;无腭或咽部扁桃体;左肺单叶,右肺四叶;骨髓为红骨髓而无黄骨髓,终生造血;雌鼠为双子宫型,呈Y字型,卵巢有系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乳腺发达,共有五对乳头,胸部3对,鼠蹊部2对;雄鼠睾丸大,幼鼠时藏于腹腔内,性成熟后下降到阴囊;前列腺分背、腹两叶。 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药物研究 1、药物安全性评价 小鼠常用于药物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以及最大耐药量的测定等,“三致”试验也常用小鼠进行。 2、生物制品的检定 3、药物筛选 4、药效学评价试验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探究活动报告册答案1

观察蚯蚓 ●实验准备 1.阴暗的;潮湿;夜间; ●过程和方法 1.(1)圆筒形;体节;暗红色; (2)厚;环带;环带;环带;朝上;朝下;左边;右边;14~16; (3)有黏液;粗糙;刚毛;腹部; 2.伸张和收缩;灵活,自如,转向方便;协助运动; ●结果和结论 1.两侧;利于再生修复 2.上皮细胞分泌粘液; 3.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 ●讨论 2. 蚯蚓的身体是一圈一圈地分节,是环节动物;而线形动物全体是光滑的,没有分节特征。 3.略(自己随便说个现象,然后找答案) 4.略(说一个兴趣的问题,然后探究回答)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1.(1)家鸽流线直无。 1.(2)胸部 1.鸟的身体适于飞行吗? 2.鸟的身体有适于飞行的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骨骼轻,薄,中空… 3.(1)流线型,减少飞行时所遇到的阻力。 3.(2)爬升时起作用。羽小枝是勾连的。能够在空气中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动力。 3.(3)可以牵动两翼,产生动力,完成飞行 1.肺辅助肺部 2.没有直接的关系。恒温是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主要是鸟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关。鸟的食量大,消化强,排便快,呼吸效率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 活动准备 1.遗传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少突出 ? 过程和方法 1.小鼠需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 2.小鼠经过的“尝试与错误”越多,获取食物的可能性越大。 学习行为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 3.(1)饿着肚子这样才能寻找食物,完成学习。 (2) (3) 4.(2)计时,并在出口等待(3)出口的 (4)拿食物对小鼠进行适当的引导(6)1 ? 结果和结论 1. 2. 3.减少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逐渐熟练 ? 讨论 1.动物在生存的过程中会学习一些行为。最先是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不断改正后最后会形成一个学习行为。 2.不相同。因为其他同学选择的小鼠和我的小鼠不一样。 3.这样实验的结果为更准确。 4.可能会增加。因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反而,越弱。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101 92 76 60 50 41 30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沖尢丿、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在体肠管泵循环法研究吸收的试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研究药物消化管吸收试验方法:体外试验法、在体试验法和体内试验法。 2、 消化管吸收药物主要方式是被动扩散。 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其透过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 正比, 可用下式表示: -dQ/dt=DKS (C-C b )/h ( 1) ? -dQ/dt=PSC/h=k '(2) dQ/ dt :分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 D :药物在膜内的扩散系数 k :药物在膜/水溶液中的分散系数 C :消化管内药物浓度 C b :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h :膜的厚度 式(2)说明药物透过速度属于表观一级速度过程:以消化液中药物量的变化率 dx/dt 表示透过速度, 则: -dX/dt=KaX ----------- lnX=lnXO-Kat lnX 对取样时间t 作图,可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吸收速度常数 k a ,其吸收半衰期t 1/2为: t1/2 = 0.693/Ka 小肠在吸收过程中,不仅吸收药物,也吸收水分,导致供试液体积减少,故不能用直接测定药物浓度 的方法计算剩余的药量。酚红不被小肠吸收,因此向供试液中加入定量的酚红,在一定间隔时间测定酚红 的浓度,就可以计算出不同时间供试液的体积,再根据测定的药物浓度,就可以得出不同时间小肠中剩余 的药量或被吸收的药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蠕动泵 试剂:供试液(SD 浓度:20ug/ml 、酚红浓度:20ug/ml )、酚红液(酚红浓度: 20ug/ml )、20%乌拉坦、 生理盐水、0.1%NaNO2 溶液、1mol/L 盐酸、0.2mol/L NaOH 、0.5%氨基磺酸铵(NH 2SO 3NH 4)溶液、0.1% 萘乙二胺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循环试验的操作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学生姓名: ___________ 2、掌握药物肠管吸收的机理和计算吸收速度常数( ka )和吸收半衰期t i/2的方法。

小肠与结构与功能(图)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图) 小肠全长约3~5米,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全长约3~5米,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结构 小肠,一般根据形态和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的后上部,全长25厘米。它的上部(又称球部)连接胃幽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胆总管和胰腺管在十二指肠上的开口,排泄到十二指肠内以消化食物。 空肠连接十二指肠,占小肠全长的2/5,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肠位于右下腹,占小肠全长的3/5。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功能 小肠的功能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分泌功能和运动功能。 消化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其消化过程为: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流入小肠,与分布在肠壁内的许多肠腺分泌的肠液,共同作用,将食物进一步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胰液和肠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营养成分。 吸收功能:小肠是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位置不同,一般地,糖类、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吸收,到达回肠时基本上吸收完毕,只有胆盐和维生素B12在回肠部分吸收。 分泌功能:小肠可以分泌小肠液。 小肠不仅具有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小肠液。小肠的分泌功能主要是由小肠壁粘膜内的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完成的。正常人每天分泌1~3升小肠液。 小肠液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有多种消化酶、脱落的肠上皮细胞以及微生物等。消化酶对于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最终可吸

实验七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Word版

实验七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胃肠道各种形式的运动,以及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胃肠运动的调节。 二:实验原理 消化管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及摆动。在整体情况下,消化管平滑肌的运动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的准备 (1)棒击兔的后脑使其昏迷死。将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和腹部的被毛。 (2)按常规行气管插管术。 (3)从剑突下,沿正中线切开皮肤、打开腹腔,暴露胃肠。 (4)在膈下食管的末端找出迷走神经的前支,分离后,下穿一条细线备用。以浸有温台氏液的纱布将肠推向右侧,在左侧腹后壁肾上腺的上方找出左侧内脏大神经,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2、实验项目 (1)观察相对正常情况下胃肠运动的形式,注意胃肠的蠕动、逆蠕动和紧张性收缩,以及小肠的分节运动等。在幽门与十二指肠的接合部可观察到小肠的摆动。 (2)用连续电脉冲 (波宽0.2 ms、强度5 V,10~20 Hz)作用于膈下迷走神经1~3 min,观察胃肠运动的改变,如不明显,可反复刺激几次。 (3)用连续电脉冲 (波宽0.2 ms、强度10V,10~20 Hz) 刺激内脏大神经1~5 min,观察胃肠运动的变化。 (4)耳廓外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10000)0.5 ml,观察胃肠运动的变化。 (5)将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分别滴在小肠上,观察小肠运动有何变化? (6)耳廓外缘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再刺激膈下迷走神经1~3 min,观察胃肠运动的变化。 注射MgSO4的鼓胀程度最大,0.9%NaCl次之,0.45%的NaCl最瘪 1.刺激迷走神经 2.刺激内脏大神经

Pclab-300Morris水迷宫分析系统

Morris水迷宫及分析系统参数一 1.工作条件 1.1本本仪器可在下列条件下工作: 电源:220伏(±10%),单相,50赫兹(±1赫) 环境温度:摄氏0度——摄氏40度 技术参数 2.1 技术功能指标 2.1.1 A、B、C、D四个区的运动时间 2.1.2 A、B、C、D四个区的运动距离 2.1.3大(小)鼠在迷宫中运动的总时间 2.1.4大(小)鼠在迷宫中运动的总距离 2.1.5 大(小)鼠穿越目标区域的次数 2.1.6 内环、中环、外环的运动时间 2.1.7内环、中环、外环的运动距离 2.1.8大(小)鼠在迷宫中运动的平均速度 *2.1.9大(小)鼠在各个区域中运动的时效 *2.1.10大(小)鼠在迷宫中运动轨迹的回放 *2.1.11实时生成的数据可以导入Excel 2.2 技术参数指标 *2.2.1 传输方式:USB2.0 2.2.2 采样位数:10bit 2.2.3 动态范围:80dB-100dB 2.2.4 镜头接口:C/CS 2.2.5 供电方式:单独+12V供电 2.2.6 幅面:1280×1024 2.2.7 快门速度:8μs-26μs 2.2.8 快门方式:电子快门 2.2.9 象元尺寸:6.7μm×6.7μm 2.2.10 软件支持:jpg,bmp 2.附件、备件、专用工具或其他消耗品 3.1水迷宫测试软件一套 *3.5微视USB摄像头一个(USB接口可以代替采集卡,传输速度是采集卡的10倍) 3.6万向支架一个 3.7 12V电源一个 3.8 排水机一个 3.9 水温调控装置一个 3.10 配套电缆一套 3.11 说明书一本

参数二 系统功能特点要求: 1.适用于(大小鼠)神经药理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老年病学等的研究。 2.采用视频摄像跟踪技术,实现实验过程的自动化,实现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定量化、精确化和客观性; 3.Morris水迷宫的尺寸规格按照Morris本人的设计,采用玻璃钢制作,可长期使用,视频摄像系统固定在特制的支架上,可拆卸,方便实验; 4.能够储存原始的视频图像,视频文件格式支持AVI和MPEG-1压缩格式;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640x480像素(常用320x240像素),时间分辨率最高可达25帧/秒(常用15帧/秒);测量所得的指标结果精度高并供完整的实验数据库功能,作为研究的真实记录和今后进行教学演示的素材; 5.可在星光条件(0.01Lux)下进行视频分析(包括实时分析); 6.采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系统可扩展性强,可外接其他的分析模块,轨迹点坐标序列数据和指标结果可导入到Excel,便于用户在Excel、SPSS、SAS等分析统计软件中作进一步分析处理; 8.分析灵活,支持时段分析,支持定时终止和人工终止,并具有丰富的显示方式,能对动物的运动情况采用轨迹图、参数指标、曲线、直方图等多种显示方式,并可生成完整的报告,供打印输出; 水迷宫软件功能: 1.可记录大小鼠游泳路径距离,时间,速度。 2.可进行象限分析,包括各象限的距离,时间等。 3.可测定入水角度. 4.可测定穿越目标区次数。 5.可进行环行分析。 6.可自动记录大小鼠第一次到达目标区的时间、距离。 7.可实时观测和记录大小鼠运动的轨迹。并具备轨迹回放功能 8.全部数据可自动生成EXCEL结果。 9.实时图像在1024*768,16位或32位真彩色状态下观测。画面为 768*576像素,25帧/秒。 10.可以实时录像,以进行图像回放。 11.数据和轨迹可打印,并以数据库方式(名称,组别,动物编号)储存 结果,删除方便。 12.可人工设定采样时间。

小肠的吸收

小肠的吸收 一.摘要 饲料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其分解产物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且量大,所以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因此评价小肠的吸收能力对于生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ph值对其在小肠吸收速率的影响,探讨小肠吸收机制。 二.关键词:小肠吸收吸收机制吸收动力学 三.吸收特点 2.1 小肠有许多有利的吸收条件: (1).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类消化为可收的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行皱襞, 皱襞上有许多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 (3).小肠绒毛的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绒毛内有毛细 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网, 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促进绒毛内的 血液和淋巴流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 2.2 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2.21 吸收途径 (1)跨细胞途径 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绒毛上皮 细胞的腔面膜进入细胞,在经细胞 的基膜和侧膜进入血液和淋巴。 (2)旁细胞途径 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上皮细胞 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再进 入血液和淋巴。 2.22 吸收机制 吸收机制主要可分为被动转运、主 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四研究观点 综合对小肠吸收的研究,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对小肠的吸收进行分析:1)小肠的吸收能力 2)小肠吸收机制 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3.1 小肠的吸收能力

3.11 小肠在口服药物的吸收中,药物浓度的时间曲线表明,小肠内药物浓度总体呈指数衰减,但有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约为90 min,给药4 h 后,小肠内药物浓度在小肠蠕动后大幅下降至较低水平,提示在天麻素注入小肠后,小肠内天麻素溶液被小肠液所稀释,浓度急剧下降,而且小肠的分节运动或蠕动冲使天麻素在小肠内液体中不断重新分配,造成浓度的波动。药物在该小肠段内的排空时间约4h。静脉血液的药物浓度比动脉血液药物浓度高一个数量级,并随小肠内药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3.12 在对小肠吸收改善实验中,紫草素微乳和异甘草素微乳通过提高肠壁通透性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吸收,在小肠的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在体单向灌流实验结果表明,微乳剂型可明显改善异甘草素的实验性肠吸收。药物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结肠吸收最好,异甘草素微乳在各肠段的Ka均高于原型药物,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异甘草素微乳在各质量浓度下的Ka均高于原型药物。 3.13 研究发现在热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Gln 有利于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小肠组织结构,并提高小肠的吸收能力,缓解热应激对肉鸡造成的危害,且对后期的影响优于前期,综合考虑可知前期添加2.0%较好,后期添加1.2%较好。 3.2 小肠吸收的机制 3.21 在羟基喜树碱细胞转运的试验中,当加入P-gp抑制剂环孢菌素A 和维拉帕米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明显增加; 当加入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EL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有所增加,但不够明显; 而加入TPGS 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Cremophor EL 的P-gp 抑制作用没有TPGS 的强而导致的。 3.22 在巴戟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可促使膜脂质和蛋白质溶解,表面活性剂分子可插入脂质双分子层,提高膜通透性,促进药物吸收。结合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吸收促进剂主要通过改变小肠细胞膜结构来促进巴戟多糖的小肠吸收,通过考察不同吸收促进剂对巴戟多糖的吸收促进作用,启发我们利用吸收促进剂可以提高口服巴戟多糖的生物利用度,对于进一步研究巴戟多糖的口服剂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巴戟多糖溶液在大鼠小肠内的Ka无显著性差异,符合Fick 扩散定律,表明巴戟多糖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所以确定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3.23在蝙蝠葛酚性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研究也确定了蝙蝠葛酚性碱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着肠循环液pH 增大,蝙蝠葛酚性碱Ka 增大。 3.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3.31 研究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方法是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 动物给药后,小肠在吸收过程中不仅吸收药物,也吸收水分,从而导致供试液体积减少,故不能采用直接测定药物浓度的方法计算剩余药量。酚红为大分子络合物,不被小肠吸收,可用来测定被小肠吸收的水量。通常苷类药物在肠循环液中较不稳定,易水解代谢为苷元,实验分别考察牛蒡子苷在37.4 ℃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在肠吸收实验过程和样品储存过程中,牛蒡子苷较稳定,未发生水解。实验结果表明,牛蒡子苷10~50 μg/mL,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相关指标K a、t1/2、P、Papp的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保持恒定。3.32 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吸收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体外油水分配系数测定试验可模拟药物在体内水相与生物相间的分配情况。根据经典理论,log P < 0 时药物在肠道中极不易被吸收,仅适于血管给药; 0 < log P < 3 时可经胃肠道给药吸收。试验结果表明,红景天苷是含酚羟基的酚类化合物,其log P 在不同pH 条件下均为负数,亲水性强,亲脂性弱,不易透过生物膜,口服不易吸收;酪醇的log P 在不同pH 条件下均在1 左右,说明其具有一定的亲水亲脂性,口服吸收较好,该结果与原位肠循环灌注试验中红景天苷和酪醇

小白鼠走迷宫

《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生技基地:孟祥东 0121121202 殷振琦 生物技术:李静新

小白鼠走迷宫 【摘要】本实验通过在人为设置的迷宫里,小白鼠不断感受复杂通道的结构,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条件反射逐渐建立,以至在大脑皮层形成记忆。通过记录动物搜寻食物的时间长短可以对此加以评价。 【关键词】小白鼠迷宫记忆 前言:《实验动物学》最近10年,遗传科学家对两种动物建立了一系列遗传工程的技术,可以改变(去掉或加上)其体内基因的组成,这两种动物是老鼠和果蝇。在哺乳类动物中,老鼠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昆虫类的果蝇行为简单,脑也较小,不如哺乳类的老鼠脑较大。此外,老鼠也更接近人类,通过老鼠的实验可以间接地了解人脑的功能。学习和记忆是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重要机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而获得的行为习惯和经验;获得的行为习惯和经验维持一定时间的能力就是记忆。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其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小白鼠学习和记忆过程,理解大脑在动物行为机制建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了解数据统计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小白鼠、纸板(做迷宫)、食物、秒表 1.2方法 1.2.1 饥饿处理的小白鼠1只,放置在迷宫入口,记录其找到食物所需时间。5分钟后, 重复上述步骤,同样的间隔时间对其进行相同实验,每只小白鼠共计进行6次实 验。 1.2.2 对另一只进行饥饿处理的小鼠进行相同实验,记录每只小白鼠找到食物所需时 间。 1.2.3 绘制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2曲线图

注:纵坐标表示所用时间(单位:秒),横坐标表示实验次数,系列一表示小鼠B,系列二表示小鼠A 2.3分析 2.3.1 随着小白鼠学习和记忆过程的进行,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 2.3.2 气温对小白鼠的活动能力有较大影响,低温使小白鼠活动能力降低; 3、讨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 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 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 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 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 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讲义 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 2006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 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 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 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 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小肠得结构与功能(图) 小肠全长约3~5米,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就是食物消化吸收得主要场所、 小肠全长约3~5米,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就是食物消化吸收得主要场所、 结构 小肠,一般根据形态与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得后上部,全长25厘米、它得上部(又称球部)连接胃幽门,就是溃疡得好发部位、肝脏分泌得胆汁与胰腺分泌得胰液,通过胆总管与胰腺管在十二指肠上得开口,排泄到十二指肠内以消化食物、 空肠连接十二指肠,占小肠全长得2/5,位于腹腔得左上部。回肠位于右下腹,占小肠全长得3/5、空肠与回肠之间没有明显得分界线。功能

小肠得功能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就是: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分泌功能与运动功能。 消化功能:小肠就是食物消化得主要场所。 其消化过程为:肝脏分泌得胆汁与胰腺分泌得胰液经导管流入小肠,与分布在肠壁内得许多肠腺分泌得肠液,共同作用,将食物进一步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得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得消化。胰液与肠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与脂肪得酶,能将食物中复杂得有机物分解成简单得营养成分。 吸收功能:小肠就是营养吸收得主要部位。 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与脂肪酸,以及大部分得水分、无机盐与维生素。 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得吸收位置不同,一般地,糖类、蛋白质及脂肪得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与空肠内吸收,到达回肠时基本上吸收完毕,只有胆盐与维生素B12在回肠部分吸收。 分泌功能:小肠可以分泌小肠液、 小肠不仅具有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小肠液、小肠得分泌功能主要就是由小肠壁粘膜内得腺体(十二指肠腺与肠腺)完成得。正常人每天分泌1~3升小肠液。 小肠液得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有多种消化酶、脱落得肠上皮细胞以及微生物等、消化酶对于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最终可吸收得产物具有重要作用。

仓鼠科学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仓鼠科学实验报告 篇一: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小鼠是否能经过训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作出假设:仓鼠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制定计划:1.准备硬纸板、剪刀、透明胶、铅笔等工具用来制作迷宫。 2.准备坚果、花生等食物放在迷宫的尽头。 3.准备一只仓鼠从固定地点放好食物,让仓鼠在迷宫中自由活动,必要时可引一下。若仓鼠去到食物存放地点,让其进食一段时间后放回饲养笼中。4、数次训练,直至仓鼠可以进入迷宫就直奔食物存放点为止。 实验过程: 结论:仓鼠在经过训练后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篇二:探究仓鼠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探究仓鼠的学习行为 ——实验课教学设计 实验介绍 本实验课可以在学生学习完济南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 三节《动物的行为》之后安排,以仓鼠为实验动物,鼓励学生小组互助合作,自行选择实验器材,自主拟定实验方案,兼顾科学性与可行性,多角度探究“仓鼠的学习行为”,共同体验生物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实验目标 1.观察仓鼠的形态特征,了解仓鼠的动物行为及原因。 2.学会对照、测量等研究方法,尝试独立设计探究方案。 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认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操作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因此给学生提供在花鸟鱼虫市场上常见的仓鼠作为实验动物,能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主动进行探究活动。抓住这些特点,活动始终将“疑”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程,引导学生不断寻求、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空间。 实验的重、难点

实验报告-小鼠

姓名:薛桂凤学号: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鼠的抓取和固定。 2.掌握小鼠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3.掌握小鼠的常用实验方法。 4.掌握小鼠的常用麻醉方法。 5.掌握小鼠的安死术。 6.掌握小鼠的釆血方法。 7.了解小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8.了解小鼠各种脏器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器材:ICR小鼠、电子称、手套、实验托盘、固定板、固定器、烧杯、注射器 (2支)、剪刀、镊子、灌胃针头、毛细管、酒精棉球、5%水合氯醛、生理盐水 三、实验内容 1.抓取:单手固定、双手固定、固定器、固定板。 2.称重:小鼠放在烧杯中称重(去除烧杯重量),记录小鼠体重20g。 3.编号:包括染色法及穿耳孔法。 4.给药:包括尾静脉给药(小鼠放入固定器,露出尾巴、准备好注射器;左手食指托 住尾巴,拇指配合,右手持注射器针尖轻轻抬起与血管平行刺入,轻推给药;血管由红变白后拔针、棉球按压)、皮下注射(俯卧固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纵轴方向刺入皮肤,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拔针)、皮内注射(俯卧固定,与皮肤平行刺入捏起的皮肤,阻力大,注射药物局部有皮丘后停留片刻后拔针)、腹腔注射(仰面固定,在腹正中线两侧腹股沟平行的位置30-45°进针,挑起皮肤和肌肉,回抽无血,注药)、灌胃(小鼠固定身体呈一条直线,灌胃枕头顺着上颚插入咽部,先少量注药证明未入气管后继续给药)、肌肉注射()注射针刺入肌肉回抽无血给药。 5.釆血:尾尖釆血法、眼眶静脉丛釆血法、心脏釆血法。 6.麻醉:根据小鼠体重计算麻醉药物用量,水合氯醛,通过腹腔注射给药途径麻醉小 鼠,观察小鼠麻醉期。 7.安死术:颈椎脱臼法、过量麻醉法、空气栓塞法 8.解剖:观察小鼠的脏器解剖结构 四、总结 1.小鼠性情比较温顺,个体小,比较容易抓取固定。但是小鼠尾静脉血管较细,尾静 脉注射有一点难度,可以先酒精擦拭使血管扩张,遵循先远后近的原则会提高尾静脉注射的成功率。 2.通过此次试验,学习了关于实验动物小鼠的一些基本操作技术,对以后的科研实验 做了基本的准备。但还需克服心理的恐惧,多加练习,增加熟练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