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测历史考点完全解析

行测历史考点完全解析

行测历史考点完全解析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考点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

(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禹是夏朝的建立者。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定都阳城。

(2) 夏朝是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原因):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夏朝统治者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武装、官职、监狱、刑法)。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3)夏朝的灭亡:夏桀的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被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汤灭亡。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朝的建立:商汤灭夏以后建立了商朝,以亳为都城。

2、盘庚迁都: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原因是政局动乱),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

3、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人牲”和“殉葬”:

4、商朝的灭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三、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1、武王伐纣

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战争。

过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了讨伐商纣的战争,牧野之战,商纣武装阵前倒戈,商朝灭亡。周朝把都城建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取胜原因:(1)商纣王的残暴统治(2)周部落的强盛。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1、国人暴动——(1)时间:公元前841年。(2)爆发的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3)经过: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政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历史上称为共和。

2、西周的灭亡——(1)原因: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经常不来朝贡。(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

五、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

1、井田制——(1)性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2)内容: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耕地阡陌纵横,像井字形状,因此称为井田。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产品分配形式。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2)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和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3)被封诸侯的义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4)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5)作用: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疆域。

考点二、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一、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1、春秋诸侯争霸——①原因: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②目的:各诸侯国。③性质:为取得更多的。④代表事件: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2、战国兼并战争——①性质:由争夺土地和人民的争霸战争到封建兼并战争以后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②“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前403年)、田氏代齐。③代表事件: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国,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

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TYB可调压式齿轮泵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

(1)农业:①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使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②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水利灌溉:桔槔普遍用来灌溉农田。著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手工业:①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②制漆业:战国的夹纻技术;③煮盐业及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④《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和交通:①中原市场商品繁多;②都城大多成为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2、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的改革——①魏:李悝变法;②楚:吴起变法;

(3)秦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A、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ZYB煤焦油泵时期封建制的确立)

B、变法的主要内容:“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和军功,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废分封,建立县制。

C、目的: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D、历史作用:经过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此后,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嬴政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也有消极影响。

考点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战国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也ZYB-B可调式渣油泵有很大发展,取得不少世界领先的成就。

二、思想

(1) 道家:①老子(春秋):A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B著有《道德经》一书,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对立的东西是互相转化的。②庄子(战国):A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 儒家:①孔子(春秋):A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对“仁”有许多解释,如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在政治上他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C但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D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思想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E编订和整理儒家“五经”,——《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保存了古代文化。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②孟子(战国):A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B 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C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D,主张“性本善”论,在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为“亚圣”。③荀子(战国):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3) 墨家:墨子(战国),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代表平民利益。

(4) 法家:韩非子(战国),①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②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高温热油泵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③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三、文学: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诗经》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②屈原: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③诸子散文:孟子:以辩论见长,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代表作《秋水》、《逍遥游》。韩非子:善用寓言比喻现实,《五蠹》。

四、艺术——⑴绘画:春秋时期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壶身上的“水陆攻战图”,说明青铜器的装饰已由以前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⑵音乐:湖北随县曾侯乙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墓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五、科技:①天文地理:前613年,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录;历法已形成固定的系统,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②物理:《墨经》: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光学八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③医学:扁鹊“脉学之宗”、“四诊法”是我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考点一、秦朝的统治

一、秦的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的统一

⑴、统一的条件:社会生产力不ZYB系列增压泵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长期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嬴政掌权后,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⑵、过程: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开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⑷、疆域:秦的疆域最大时,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国。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政治:第一,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至清末,延续了2100多年。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在中央设“三公”及“九卿”。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分掌政要。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以及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秦律集中ZYB型系列渣油泵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制订很有影响。

②经济: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封建国家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第二,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第三,统一货币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第四,统一车轨,修驰道(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③文化:第一,书同文(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但毁灭了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④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秦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

二、秦末农民战争:

①原因: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十分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②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提出口号:“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沥青拌合站增压泵宁有种乎!”政权建立:在陈建张楚政权。

③农民战争推翻秦朝:陈胜被杀后,由刘邦、项羽等人领导的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不久,赵高杀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前207年,刘邦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③意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大削弱了奴隶制残余。他们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二、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1、刺史制度:①汉武帝时实行的监察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派一名刺史进行监察,没有固定的治所,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②东汉时监察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变成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开始掌握军队。

2、郡县制与封国制:郡县制是沿用秦朝制度:封国制的特点是:分王国与侯国二级,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直属朝廷;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及“附益之法”,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3、察举制:①西汉:建立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其中察举是两汉最主要的选官途径;②东汉:注重孝廉一科,先是乡党声望,后是注重门第族望,累世公卿形成和发展。

二、经济制度(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制度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3GR三螺杆油泵佣工和雇农等被称为编户齐民,有独立身份,隶属地方政府,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等。考点三、两汉的民族关系:

一、西汉与匈奴的和战:西汉时期,汉高祖和汉武帝在位期间,都与匈奴发生过战争。但和是主流。

1、匈奴的兴衰

⑴.匈奴的社会状况与匈奴的强大:①匈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但农业、手工业也有所发展。②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③我国北部第一次出现了农牧政权分立的局面,并时常发生两种文明的碰撞。

⑵.汉与匈奴的相处——①、初对匈奴“和亲”:西汉鉴于国力有限,不得不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②、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起来.反击的准备已经完成;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③、昭君出塞。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的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

⑶.东汉与匈奴的和战:①匈奴的分裂;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臣服于东汉,迁到河套、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杂居;北匈奴仍旧住在蒙古高原一带。②北匈奴经YCB系列圆弧齿轮泵常进攻东汉北部边郡,公元73年和89年,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二、张骞、班超通西域:

(1)、张骞通西域: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①西域的地理范围:汉朝时,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叫作西域。西汉时西域有乌孙、车师、鄯善等三十六国。

②张骞通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目的时间意义

第一次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

138年张骞是西汉政府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促成了欧亚几个文明的汇聚,司马迁将此行称为“凿空”,他的勇敢坚毅精神为后世景仰。

第二次扩大西汉的影响,加强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公元前

119年

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

意义: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西域的一些物产(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输入内地,汉族人民的丝织品、铁器以及铸铁和井渠法也传入西域。从此,中国通往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

③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军事、政治,保护商旅往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⑵、班超经营西域:①王莽统治时期,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中断,匈奴势力乘虚而入。②公元73年,窦固击败北匈奴之后,汉明帝派班超经营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③班超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三、两汉与西南夷百越的关系:

(1)两汉与西南夷:①西南夷是汉朝对我国西南地区数十个少数民族的统称;②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在滇池地区设郡,武帝赐“滇王之印”,这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管理云南地区的实YCB齿轮泵物证据;③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版图。

(2)两汉与百越:①百越是汉朝对华东、华南地区越人的总称;②汉武帝在南越设南海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

考点四、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汉朝在当时是空前强大,并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使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突破了东亚的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一、与朝鲜的关系:①秦汉之际,有很多燕、赵、齐人去朝鲜;②西汉初年,朝鲜半岛的三韩多次派人会见汉武帝;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有“秦韩”之称。

③中国与朝鲜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铁器、铜镜、漆器等输往朝鲜。

二、与日本的交往:①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②汉光武帝时,赐倭奴国使者以“汉委奴国王”金印。

三、与越南的交往:中国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推广到越南,使越南的社会经济生活有了显著提高。KCB不锈钢齿轮泵中国从越南输入土特产和东南亚的珍稀物产,如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等。

四、与安息大秦的友好往来;①安息是古代波斯帝国,与汉朝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转手贸易;

②大秦是古代罗马帝国,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但甘英只到波斯湾;③《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载。

五、“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通:①张骞通西域时和这之后,中国和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这条商旅要道,就是“丝绸之路”。②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①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②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③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由印度经中亚、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考点五、秦汉时期的文化:

一、秦汉文化的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二、科技:

①天文:汉武帝时,“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开始以正月为首;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RYB电动内啮合齿轮泵学解释,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②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③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和华佗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两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造纸: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时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蔡伦发明“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6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哲学:

1、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①董仲舒新儒学特点是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②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董仲舒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等文献中。④是唯心主义YHB 轴头油泵思想,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其积极作用,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②东汉家王充的《论衡》对神学开展了深刻的批判。

2、王充及其《论衡》:①东汉前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②王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衡》一书中。③王充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提倡薄葬。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四、宗教:

1、佛教的传入: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②汉明帝派专使到西域求佛法,立洛阳白马寺,佛教在中国传布开来。

2、道教的形成:①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由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黄老学说的某些成分相结合,形成了道教。②道教的主要经典是《太平经》,它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③东汉末年,道教派别有张角传授的太平道,张陵、张鲁祖孙传布的五斗米道。五、史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六文学:赋是兴起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种新型的体裁。其特点是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及班固的《两都赋》;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十五从军征》等是乐府诗的名篇。

七、艺术:秦始皇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珍品;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帛画的稀世之宝。

第三单元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

两晋南北朝

考点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点火油泵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一、农业:

1、江南农业的开发

表现: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此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⑵、原因:①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社会相对安定;④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①新农具和新技术推广:马钧改进了翻车;水碓、水磨广泛应用;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②兴修水利。③开发了边疆:河西走廊和辽东的开发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业:

(1)、纺织业:①魏纺织业中心设NYP转子泵有专门织造机构;②蜀锦行销吴魏;③吴培育出八辈之蚕。

(2)、矿冶业:①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②魏晋时发明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③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气和石油。

(3)、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白瓷。

(4)、造纸:①技术进步,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②洛阳、长安、建业和扬州是造纸中心。

三、商业和对外贸易:①北方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较慢;②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四、均田制

⑴实施:485年,北魏统治者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⑵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③管理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④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⑶评价:该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农民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考点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技:

(1)数学: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祖冲之精确到圆周率后七位数,比外国早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2、宗教哲学:

(1)、道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zyB燃烧器油泵统治服务的宗教。②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与反佛的斗争——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②佛教的危害:第一,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安于现状;第二,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第三,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③反佛与灭佛: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3、文学:

(1)诗歌——“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作品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②田园诗:陶渊明《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③民歌:《采桑度》、《敕勒歌》、《木兰辞》。

4、艺术:

(1)书法: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ZYB高温齿轮油泵蔡邕(yong)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②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③东晋:王羲之称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

(2)绘画:①宗教画兴起,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教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雕刻:①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②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考点一、短暂的隋朝

一、隋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长安,隋文帝。

2、统一:589年,派杨广(炀帝)灭陈,统一南北。

3、统一条件:①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统一条件成熟。②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作战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的准备。④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4、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二、隋朝的建设:

1、兴建两都:宇文恺主持;隋文帝—大兴城(长安东南);隋炀帝—东都洛阳。两都宏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大都市

2、广设仓库;在两都及地方广设仓库;洛口仓(河南巩义)、含嘉仓(河南洛阳)等。

3、开通运河:①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通济渠、邗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永济渠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琢郡,南达余杭,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③大运河的开凿对巩固统一和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的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修筑驰道:为了巡游;北沥青保温泵方修两条大道。改善了北方的交通。

三、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1、暴政:①滥用民力;②征伐高丽;③奢侈腐化;修建豪华宫殿④严刑酷法。

2、灭亡:农民起义的爆发,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亡。

考点二、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唐朝的开国: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二、唐朝贞观之治:

628年,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生活改善。

措施——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②革新政治,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和法律。经济方面:①轻摇薄赋,劝课农桑。贞观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②戒奢从简。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三、武则天统治(唐高宗→武则天):

武则天建立“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四、开元之治:

1、措施:A、选贤任能(姚崇、宋璟),KCB齿轮油泵改革吏治(精简、考核);B、大力发展生产;C、限制佛教;D、实行募兵制;E、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2、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考点三、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发展的中央的行政制度):

1、三省的职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2、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官吏考核、任免;户—户口、赋税;礼—国家礼仪;兵—军政;刑—刑法;工—工程建设。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度。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背景: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统治者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2、隋形成:①隋文帝即位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文帝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③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科举制的发展:①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②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③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④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北京燃烧器油泵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①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②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③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⑤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府兵制源于西魏) :※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①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②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③特点是府兵、均田结合,寓兵于农。

④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也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这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①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③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等,沉KCB全不锈钢齿轮泵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在了农民身上。

3.府兵制的崩溃:①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②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③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④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①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②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③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④但是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四、租庸调制(沿用北魏以来租调制,加以改进):

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①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②隋朝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2.唐朝的租庸调制:①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②唐朝租庸调制规定——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①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②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五、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杨炎):

1、原因:经济发展—土地兼并—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财政收入减少——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2、内容:征税标准:每户按资产YHB立式齿轮泵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3、作用:①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③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4、局限:不限土地兼并;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负担;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沉重.。考点四、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民族交往密切;中外交流频繁。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进一步开发:A水稻产量提高,圩(wei)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B烧山、围湖造田—破坏生态;C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D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A隋大运河;B唐水利专职官员;大兴水利;C筒车,曲辕犁。

3、农产品商品化:茶叶成为ZYB系列增压泵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中期开征茶税。

二、手工业的发达(特点):

1、产地分布广:A丝麻织品—全国;B瓷窑—中原、江南;C冶铁—100多处。

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分工细,品种多,产品新:唐三彩—彩瓷;青瓷—越窑秘色瓷,白瓷—邢窑。

4、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冶金—切削抛光焊接;造船—推进器;丝织—波斯织法。

三、商业的繁荣

1.发达的水陆交通:①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②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③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2.统一的货币:①隋仍铸五殊钱,有利于贸易的发展。②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废五株钱,新铸“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③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市场较前代发达

①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③市内店铺不得随意扩大,买卖有时间限定,日中为市。④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⑤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在北方称“集”)。

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①那时,经商的人很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海内的大商人;

②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③商人大量增加和外商的贸易活动,使沥青拌合站渣油泵唐朝的商业更加繁荣。

四、城市的兴旺

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②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开。市有东市、西市。③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工商业也很繁荣,武则天时,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⑴、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汇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①江南的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②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③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④繁华的夜市也是当时的一个特点)。⑵、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南方的商业都会还有国际贸易港广州等;北方的商业大城市,有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等。

考点五、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发展特点:A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开发边疆;B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促进边疆发展。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加强对民族地区管辖;D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建立突厥汗国,统一西北。突厥人锻冶技术较高,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KCB系列船用齿轮泵突厥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2、东突厥: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败,分裂为东西突厥。贞观初期,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唐太宗实行开明政策,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西突厥:太宗时,唐朝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高宗时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二、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的统一及接受唐朝封号:①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②东突厥灭亡后,回纥逐渐南移,归附唐朝。③唐太宗任用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④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①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②从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和亲。③这是以往和亲中少有的。④回纥以畜牧业为主,盛产马、羊和骆驼,通过互市与中原进行贸易。⑤一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逐步定居下来。3.回鹘汗国瓦解及西迁:①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回鹘。②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有的西迁至新疆,是今天维吾尔的祖先;有的西迁至今甘肃,是裕固族的祖先;还有的西迁到中亚。

三、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族的生活:①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以渔猎和放牧为生,也经营原始农业。②7世纪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两部落强大起来。

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①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②黑KCB可调齿轮泵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渤海国与唐朝关系:①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南面,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②7世纪,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立为王。③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

授忽汗州都督。④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并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四、南诏的崛起:

7世纪前期,在彝族、白族祖先生活的云南洱海一带,分布六诏,最南边的南诏逐渐强大起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来,建立了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其首领叫赞普。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为巩固统治,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农业、手工业、医药技术。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L YB系列立式液下齿轮泵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六、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

1、主要方式: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2、原因: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控制和影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考点六、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隋唐的对外交通及对外政策

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⑤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③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④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⑤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⑥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⑧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⑨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导热油泵国的往来:

⑴、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⑵、天竺:印度称为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天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⑴、波斯:①隋朝时,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②唐朝时,波斯遭到大食侵扰,其国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后客死唐朝。③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做珠宝、香料生意。

⑵、大食:唐高宗起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⑶、东罗马:使节往来;医学、杂技传入唐;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⑷、非洲:①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新唐书》上有这方面的记载。②唐朝人杜环在北非、东非留下了行踪。他撰写的《经行记》记载了非洲的风土民情。③史书里还记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④非洲发掘出土的陶瓷残片包括唐三热油泵彩和邢窑、越窑的产品,而且质量极好。

考点七、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发展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基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氛围);民族交流融合,中外文化交往(吸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继承)。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⑵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⑵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3.天文和历法成就:⑴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⑵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医学的进步:⑴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⑶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5.建筑的成熟:⑴隋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将大兴城扩建为长安城。

⑵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⑶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诗歌黄金时代——初唐:陈子昂—唐诗革新先驱;盛唐:A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王维;边塞诗—高适、岑参;成就最高: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倡导反映生活;白居易《新乐府》、《长恨歌》。晚唐:咏史诗;杜牧、李商隐。

三、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⑵它座落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⑶隋唐时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⑷莫高高温热油泵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2.异彩焕发的绘画: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代表作《游春图》)和唐朝的阎立本(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后世称他为“画圣”)。等。

3.巅峰时代的书法——⑴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⑵著名书法家有:①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②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③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4.风格多样的乐舞:乐曲有《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高出众舞之上。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考点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1、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北宋,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方针;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目的—改变高温导热油泵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①宋太祖解除禁军(国家正规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②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使其徒有虚名;③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④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⑤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⑥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2)集中行政权——①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②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

(3)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①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②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2.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①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

北宋科举制的完善:①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②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三螺杆泵帝直接掌握。③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④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

考点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②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尖锐对立。

2.农民的反抗斗争:宋仁宗时,农民不断起来反抗,遍及中原边地。

3.冗官、冗兵、冗费:①北宋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局面。②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兵员剧增,形成冗兵局面。

③伴随冗官、冗兵,再加上每年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④宋仁宗时国家财政入不敷出。4.辽、西夏的威胁

二、庆历新政——①、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②、新政开始: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中心—整顿吏治。③、新政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限制官僚子弟亲友恩荫做官;加强各级官员3GR三螺杆泵保举、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④、结果: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改革措施也被废止。

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1、主要内容

理财措施——①、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②、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③、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④、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⑤、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人也有增加。

军事措施——①、保甲法。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这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②、将兵法。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这就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教育措施: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以资鼓励。这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2.变法的成效: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④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变法失败的原因:①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③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④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

4.评价:①王安石变法,是在北3G螺杆泵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②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考点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和与宋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契丹兴起:秦汉时为东胡的一支;原居辽河上游一带。唐末,中原人民迁到长城以北,带去先进技术;契丹人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

2、阿保机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916年建国,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936年,耶律德光从后晋获取幽云地区;改国号“辽”。

3、蕃汉分治:“蕃汉分治”制度——①、背景:辽统治区,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②、目的:为了适应上述不同情况,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③、内容: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及北面官大。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KCB齿轮泵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④、特点:“因俗而治”;⑤、实质:阶级统治。

二、宋辽的和战:

1、宋初:太宗夺取幽云地区失败,转入“守内虚外”(对外防御,主要防范人民)。

2、澶渊之盟: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史称澶渊之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盟。宋辽对峙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

1、西夏建立:羌族一支,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史称西夏。仿唐宋制度文化:仿唐宋制度设中书省、枢密院;推行科举制;创制西夏文字。

3、夏宋关系:战争损失,元昊请和。1044年议和,北宋册封“夏国主”,给夏岁币,重开边贸,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四、金的建立和灭辽、北宋:

1、金的建立: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中后期,女真族的完颜部强盛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114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初步的胜利。抗辽斗争性质属于正义。1115年,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猛安谋克制——①演变:氏族部落组织→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②性质:是兵民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③内容: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

④作用: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3、金灭辽:联宋攻辽,1125年,俘辽天祚帝,灭辽。

4、金灭北宋:东京保卫战,李纲。1127年,徽宗、钦宗,“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五、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1、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杭州),是为宋高宗。

2、北方抗金:太行山的“八字军”。

3、岳飞抗金:“连结河朔”方针;1140年,郾城大捷。被高宗、秦桧杀害。

4、绍兴和议——①时间: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②内容:规定疆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齿轮泵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当时,宋高宗的年号为绍兴,史称“绍兴和议”。③南宋与金对峙:绍兴和议使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确定下来。宋金之间后又进行了几次战争,金始终不能灭亡南宋,双方处于均衡状态。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考点四、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兴起: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铁木真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高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2、扩张战争:中亚、俄罗斯、印度河流域;灭西夏、金;招降吐蕃,占大理。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元朝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1276年占临安,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三、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齿轮油泵国家的发展:①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

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③唐朝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四、元朝的行省制度

l、中央——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同时直接管辖河北、山西、山东。

②、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③、御使台:最高监察机关;④、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既是中央机构,又兼地方行政职能)

2、地方: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省的建置沿用至明清、当代。重要行省:北—岭北;东北—辽阳;江浙(辖闽浙台);湖广(包南海诸岛);西南—云南】。

考点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

⑴、印刷术:①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②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③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④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⑵、指南针:①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②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③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⑶、火药: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③南宋时发明了管圆弧齿轮泵形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⑤金的火器制造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2、北宋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⑴沈括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学方面创制了“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⑵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⑶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5、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②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③主持编定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理学和史学:

1、理学——⑴.理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⑵.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YCB圆弧齿轮泵等级制度辩护。

2、史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通史,战国—五代。

三、文学:

1、五代的“词”:南唐李煜最杰出;风格柔糜、哀婉。

2、宋词繁荣——⑴、原因: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要求抒发感情。⑵、著名词人:苏轼:北宋豪放派,《赤壁怀古》;柳永:北宋婉约派,市民气息,《雨霖铃》。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委婉清新。辛弃疾:南宋豪放派。《书江西造口壁》。E陆游:南宋,豪放、婉约兼具;《钗头凤》(陆游是著名词人也是著名诗人)。

3、话本:适应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学;口头传授,记录整理;影响后世小说戏剧。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4、元曲: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北方流行歌曲。关汉卿是元代剧作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揭露封建黑暗。

四、绘画艺术: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风俗画增多;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第六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

由盛转衰——明清(鸦片战争前)

考点一、明朝的统治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南京),大明,为明太祖,建年洪武。

2、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⑴、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⑵、措施:调整中央和地方官职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导热油泵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改大都督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制约,都督掌统兵权,兵部掌调兵权,互相牵制;战时皇帝临时任命将领。

地方:废行省、权分三司,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监察和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政。三司相互制约,大全统归中央。

二、《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

1、《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经济立法;“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2、特务统治:锦衣卫掌缉捕、刑狱,监视、侦察官民,直属皇帝。先后设东厂、西厂,宦官统领,皇帝控制。

三、八股取士——⑴、目的:控制思想;⑵、特点:从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周易、诗经、春秋左传、礼记)命题,禁止个人见解;文体八个部分为“八股”。影响:①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想。②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③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④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四、“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1、“靖难之役”:藩王势力膨胀,建文帝削藩,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1403年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2、营建北京:蒯祥主持;1421年热油泵建成迁都;宫城(紫禁城)—皇城—京城;中央官署在京城南部。迁都北京原因是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考点二、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1、建州女真:明初设奴儿干都司,辖建州女真等部;

2、努尔哈赤统一:明后期统一女真各部;筑城、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

3、八旗制度——①演变:→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②性质:是兵民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③内容:按军事组织编制女真人,兵民合一,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④作用:促进女真族社会的发展,巩固努尔哈赤统治地位。

3、建国: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

4、改号: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金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TEL:0731—83575566;83575558,24小时VIP服务热线:134********

公司地址:长沙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5栋8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