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及其借鉴@MALL、发展模式

美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及其借鉴@MALL、发展模式

美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及其借鉴@MALL、发展模式
美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及其借鉴@MALL、发展模式

YUWAIXIEZHENG 域外写真

物中心容纳了众多公共服务功能,已经在

实质上成为与传统的市中心(downtown)

同样的“新的城市中心”(new downtown)。

购物中心无论构成多么复杂,其生存

的根本条件都是持续的营利能力。要保持Array营利,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拥有足够的客源。

美国的购物中心一直都是在郊区发展,因

而,购物中心的蓬勃发展,实际上是以美

国人口的大规模郊区化为基础的,而购物

中心的发展本身也是郊区化的一部分。

美国人口的大规模郊区化从二战后开

始。二战结束后大量军人回国成家,面对

这样的机遇,美国东部一位叫威廉?列维

(William Levitt)的开发商利用大规模预制

技术在纽约郊区兴建了大量廉价的联体住

宅,引起了购买狂潮。此后,各开发商纷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

纷效仿这种开发模式。

谓的townhouse)美国政府为了鼓励居民购

房逐步制定了各种扶持购房的金融政策。

到1970年,已有大约38%的美国人居住在

郊区。从70年代开始,不仅住宅向郊区发

展,服务业、制造业也逐渐向郊区迁移,在

郊区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社会-经济中

心。美国学者把这个过程称为“反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伴随着这个反中心化的

过程,整个城市的形态逐步变成了多核心

的“大城市连绵区”(Metropolis Area,简

称MA)。到了80年代末,近一半的美国家

庭生活在大城市连绵区中的郊区。

为什么美国能够形成大规模郊区化的

局面?这要从三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物质条件来看,要住在郊区,

汽车、高速公路、土地、石油四个因素缺

一不可。汽车保证在城市和郊区之间流动,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是利用汽车的物质基

础,大量廉价石油供应是使用汽车的经济

保障,而高速公路和停车场都需要占用大

量土地。1983年,美国87%的家庭拥有至

少一辆汽车或者卡车;美国消耗的石油约

为世界总消耗量的四分之一;土地占用极

端的例子是洛杉矶,那里四分之一的土地

是停车场,四分之一的土地是道路。

其次,从观念上来说,“美国梦”这一

传统理想对于二战后的美国人来说,主要

实现途径就是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立住

宅。同时,大多数美国人希望住在一个小

型的、高度自治的社区中。这些传统观念

也是推动郊区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三,从美国社会分层结构来看,迁

往郊区的人口基本都属于占人口大多数的

中产阶级。所谓中产阶级,包括中小企业

逐渐形成,依托高速公路发展类似美国的购物中心可能是成功的;但是在一个城市中,城市的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往往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这时新加坡或者香港那种凭借公交、地铁发展商业中心模式就更有借鉴价值。

2. 从购物中心的规模来说,美国2000年的45155个购物中心中,一半以上的购物中心规模在1万平米以下,超过8万平米的购物中心不超过800个(不到总数的2%)。这个分布的比例对于我们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讨论的热点通常是10万平米以上的大型Mall,而社区型的购物中心可能更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从购物中心的客户群来说,中间阶层是购物中心当然的主力客户。但是目前中国的中间阶层虽然总量不小,但这个群体在人口中所占比例仍不大;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虽然个人购买力有限,但是考虑其整体规模,也完成可能成为购物中心发展的支撑。这就需要在购物中心的开发时有明确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根据所在区位选择恰当的细分市场,错位竞争。 4.从购物中心的管理来说,购物中心经营的对象是房屋和土地,而不是其中的商业活动。无论规模大小,购物中心经营的前提是所有房地产的所有权统一为一个业主所有,从而保证购物中心的整体优势。在此前提下,购物中心是露天还是封闭,组合哪些服务内容都因具体情形而异。无论是所有者自己经营还是委托专业人士经营,在完成定位以后,购物中心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租客的选择和租约的管理。 总言之,我国发展购物中心不能只求规模,要对周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确定细分市场,辅以专业管理,这样才能拥有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栏目编辑:崇 婧

74

YUWAIXIEZHENG

域外写真

大型购物中心的投资策划与开发

大型MALL购物中心的投资决策策划与开发 一、国内外shopping mall 发展现状 购物中心最早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约有100年的历史。shopping mall 是指城市市区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er是指郊区的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的定义如下: 1.购物中心的策划、建立、经营都在统一的组织体系下运作; 2.适应管理的需要,产权要求统一,不可分割; 3.尊重顾客的选择权,为顾客提供一次满足购物的服务; 4.拥有足够数量的相邻而又方便的停车场; 5.拥有良好的购物环境,对客户健康无损害,提供娱乐、休闲等特色综合服务。 6.统一的商业形象,以统一经营政策进行营运。 7.有创造新商圈或更新地区的贡献。 购物中心的建筑特征 1.商业空间步行化2.商业空间室内化3.公共空间社会化 购物中心的本质特点是统一管理和分散经验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对购物中心实行统一的集中管理,购物中心的日常运行、保安、清洁、维修进货和促销活动等都是有组织地进行,公共空间实行统一管理,供所有的零售商与购物者共享。经营者不参与管理,定期向管理者交纳管理费用,而所有者与管理者部参与经营,租金收入和经营状况并无

直接关系。 购物中心在发达国家发展日趋成熟,已经朝着生态化、娱乐个性化等方向发展。日本大阪率先发展生态型购物中心,其中Namba工程是独具特色的生态购物中心,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带有自然地貌特点的人造峡谷式的公园式购物中心,该峡谷的植物覆盖2~8层建筑上面,露天的坡道从2层逐渐走到8层,坡道两边可以进入不同层上的商店、餐饮与娱乐场所,并有天桥连接峡谷两端,此绿色方案得到业主与当地政府的喜爱与批准。 我国商业发展一直滞后,90年代后期,零售业与批发业发生剧烈变革,传统百货公司在竞争中纷纷惨败,超级市场开始登上舞台。购物中心在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国内。 90年代中期北京万通新世界购物中心和阳光四季购物中心以及上海迪美购物中心, 90年代末期,深圳首家MALL购物中心—铜罗湾百货在华强北开业,它是利用工业厂房改建的物业;2002年上海正大广场由泰国正大集团附属公司上海帝泰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5亿美元兴建,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集购物、餐饮、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堪称“现代商业巨型航母”。正大广场位于享有“东方曼哈顿”之称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地带,目前共有350家商铺签约,出租率超过80%。 购物中心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对购物中心精髓理解不深,投资的许多购物中心缺乏精心规划,运作管理方式依旧是传统的百货管理方

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与发展

中国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与发展 购物中心(也叫shopping mall)作为一种新兴复合型商业零售业态,它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乃至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一站式”大型商业体,包括百货店、大卖场、连锁品牌店以及中西餐饮、影城、歌剧院等在的超级商业中心,具有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特征。购物中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并且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 购物中心是现代城市商业文明的商业文化体验主题乐园、都市文化商业核心。购物中心的业态有其特有的个性,具备以下特点:1、多业态的集合体,购物中心本身集聚了商业的所有业态。2、多功能的集合体,购物中心不仅仅是购物,还包括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多功能于一体。3、体验式购物,购物中心有优美的购物环境,不是一般的纯购物商场,是多元化消费模式的延伸。 从零散的商店或者说马路商业形态,到百货公司、自助超市的经营形态,再到集生活消费用品、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大型购物中心,零售业态的每一步改变都是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如今,市民进入购物中心,所有的购物计划都能在这里完成,购物中心提供的休息、娱乐等场所也免除了消费者购物后的劳累。目前,已有54家大型购物中心,2007年总营业额达440亿元,同比增长44.1%;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由原来的8%上升到现在的10%。

作为一种最先进的零售模式,购物中心已逐步成为引领中国未来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专业化能力和产业化程度取得了相当快的进展。然而,03年以来,在购物中心持续不断的开发热潮中,有关商业地产银行不良贷款、土地市场不规以及商户纠纷方面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使人们对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产生迷茫和困惑。 一、中国购物中心近年来的发展,大致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商业改造和百货业建设; 第二个时期是90年代中期大型超市和卖场的兴起,目前国的零售业大多为这一业态,即以百货商场、超市、连锁店及小店铺为主,基本上停留在购物这一简单需求上。而如今的消费者工作繁忙之余,不仅要求购物方便,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以节省时间。 显然这些需求在传统的零售模式中难以得到满足。为了迎合这种“一次性购足,休闲购物”的消费主流,继百货、连锁经营、仓储式货场这几大变革后,中国的购物中心迈进第三个时期---Shopping Mall(超级购物中心)时代。这种全新的商业形式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国零售业的强烈反响,日益成为现代商业的主流。 国的MALL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铜锣湾广场、天河城、新世界中心、正大广场等的陆续开业,国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面积较大、业态复合度较高的Shopping Mall。其中一部分购物中心,经过几年的合理规划与经营,开始进入到持续经营,稳健发展的阶段。如的天河城广场,2004年租金比开业

购物中心管理的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doc6(1)

购物中心管理的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 购物中心在欧美走过半个世纪以后,成为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自1996年广州天河城正式开业以来,在中国沿海和一些经济发达城市陆续出现了购物中心这一最高级的零售形态。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预计到2003年末,中国开业购物中心约200多个,总建筑面积达3000万平米。但笔者认为,到目前如期开业的购物中心远没有达到这一数量。由于融资渠道、规划设计、商业定位、政府规制等原因,特别是对购物中心这一最高级零售形态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出现偏差以及对购物中心管理经验的缺乏,导致大量购物中心中途夭折,或勉强开业而与初衷完全背离。本文以统一物业产权的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MALL)为样本,阐述购物中心管理的行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一、购物中心管理的行业特征 与分散产权的住宅物业管理相对应,商业物业通常包括了购物中心、商场、办公楼、酒店等直接用于商业经营的建筑。从管理的角度讲,购物中心的管理包含的内容最多,也最复杂。即有最基础的通常意义上的物业管理内容,具备物业管理行业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具有非常明显的商业规划、商业管理企业的行为特点。??首先,购物中心管理具有基本的物业管理行业特征,但在管理的对象,操作的复杂程度等方面与分散产权的住宅物业、甚至其他商业物业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别。同时,购物中心管理在基本物业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了综合商业零售管理的内容。以天河城购物中心为例:天河城由广东天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0%产权,由天河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全程管理。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4.4万平米、建筑面积16万平米,其中8层为商业经营场地、约1

0万平米,地下2层为停车场,年营业额约50亿元人民币。场内包括9000冷吨的空调机组、62部手扶电梯和28部垂直电梯、2000门容量的程控电话系统和全自动消防保安系统。场内经营租户320家,员工约8000人。04年全年,客流量1亿2千万人次,车流150万辆次,商品、物资进出量50万吨。全年设备、设施保养项目超过21000项,维修项目超过25000项。平均每天客流量32万人次。设备维护、清洁、园林绿化、租户管理、顾客服务与管理、安全保卫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最基本的物业管理行业的内容,但其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商业物业,更是住宅小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购物中心管理具有基本的物业管理行业特征,购物中心管理公司首先是物业管理企业。??但仅就纯粹的物业管理而言,购物中心管理也因服务对象的需求差异,行为特征的泾渭分明等因素,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服务对象包括业主、租赁商户和顾客。业主聘请物业管理公司,是希望创造良好的能持续改善的购物和营商环境,合理的商业业态组合及持续及时的调整,以不断提高购物中心的商业价值,合理控制日常营运成本。相对于住宅物业管理费的消费属性,购物中心物业管理费的支出是典型的投资行为。物业管理费虽然由租赁商户支付,但由于业主将租赁费和管理费捆绑核定,实际上管理费标准由业主核定并转移支付给管理公司。由于实际的需要以及业主的投资行为,购物中心管理费的标准远高于其他商业物业;租户对物业管理公司的要求首先是能够创造吸引顾客的综合环境,以增加经营收益,租户本身对环境的要求和体验反倒退居次要地位,由于租金和管理费对租户而言同属费用项目,租户更加关心的是两者之和的高低,对管理费的高低不是很敏感;顾客是典型的通常意义的消费者,要求的是良好的购物、休闲环境,完善、合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良好的商业信誉等,由于其非业主的身份,和流动性大,短期消

国际购物中心成长与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战略

国际购物中心成长与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战略(二) 二、购物中心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概况 购物中心在世界各国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发展模式上看,欧美购物中心起源早,已进入成熟期,日本、东南亚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大体上于80-90年代兴起,目前已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但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的内陆地区从总体上刚刚进入起步时期,但由于市场潜力巨大,正逐步为零售业者、地产业者、投资业者所关注和接受。 严格说来,美国是现代大型购物中心的诞生地,其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西尔斯罗巴克(Sears, Robuck & Co)公司所规划建造的许多独立的商店街,它们远离市中心,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具有初步的整体规划,同时附设了免费的停车场,这也是现代购物中心的雏型。而被视为大型购物中心鼻祖的,是土地建筑商人尼克斯于20年代中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所规划兴建的Country Club Plaza, 其目的在于提供住宅区内居民一个可以享受消费服务的场所,具有统一管理的商店承租户、特定而远离道路的停车空间,以及全面统一的管理策略,而这些特色,都成为日后大型购物中心所遵循的基本规范。50年代,西雅图市Northgate购物中心、佛莱明罕市Shoppers World购物中心相继设立,这是最早以百货公司为主要承租户的两个购物中心,其中Northgate是最原始的Mall型购物中心,主要由两条面对面的带状中心组成,中间由一条人行通道连结。 截至目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43000多个,各种规模一应俱全,其中27000个购物中心不足100000平方英尺,因而只能算作小型购物中心。由此看来,平均每个美国人拥有19平方英尺的零售市场,虽然店面过多,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除了每逢夏季生意会略有减少外,零售业一直红红火火。 我们再来看一看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情况。 日本的购物中心以1969年建设的玉川高岛屋为代表,不过那时的购物中心理念,仍未摆脱百货公司的格局,所提供的服务也较为有限并且集中。从70年代初期到中期,经过整体专业规划、景观设计以及经营管理的大型购物中心开始成为主流,其中尤以位于大阪商业区的几个购物中心最具代表。例如千里新城的"谢尔西"购物中心、巴恩环购物中心等,它们特殊的建筑景观,例如挑空广场、庭园、喷泉等,都成为都市外围引人注目的消费人潮集中地。

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模式的选择策略

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模式的选择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随之而来的消费需求也使得商业项目的建设受到各界的瞩目,商业地产的回报率也因此不断提高,尤其是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建设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热门项目,其发展模式的选择也逐渐成为当前开发与投资上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模式的选择策略进行了分析。 标签: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模式;选择策略 引言 现阶段,商业综合体项目逐渐成为一个城市内主要的公共建筑以及商业建筑,是当前人类拓展活动空间、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如何确定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开发商或者是投资商回收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生活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商业综合体的存在价值 (一)使各种商业功能互相促进 商业综合体项目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會构成一个可循环生态系统,其在运营过程中会有机整合多重功能,从而起到将城市分散功能聚集在一起的作用,使得多重功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商业综合体项目在开发建设的时候一般是选择有价值的城市或者区域进行,更好的集中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多种资源形成合力以便快速地集中城市价值,实现物业价值的提升,继而也会增加周边环境的价值,使周边的经济发展得到提升,最终起到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地方就业、实现城市或者区域经济的稳步提升发展。 (三)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 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就是商业的建设发展,商业中心也将成为一个城市的中心代表位置,并带动起其周边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价值的提升,继而使得城市品质快速提升。现阶段,商业综合体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同时作为全方位高端配套的核心区域,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商业综合体项目分析——以万达集团为例 在我国的国内市场中,众多房地产开放商针对商业综合体项目屡建成果,随

未来购物中心发展的四大趋势

未来购物中心发展的四大趋势 电商冲击之下,购物中心以其大体量、多业态、优体验表现出了强大竞争力,被视作线下零售的“避风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跟风发力,大干快上,我国购物中心“大跃进”正在上演,百货店式的“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恐在所难免。老笑预测,未来购物中心发展或呈四大趋势。 发展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 购物中心发展的准入门槛将更高。此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购物中心由地产商开发建设、自持自营。而随着经济景气指数下降,品牌商的发展更趋审慎、保守,招商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又由于同业竞争加码、电商冲击加剧,购物中心营运难度也将更高。过去那种房子建起来了就不愁商家入驻、不愁效益回报的美好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未来,由知名零售企业建设经营的购物中心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房地产企业主导的很可能成为最先倒下的一批。 各地政府热衷于开发城市综合体,引进购物中心。但显然,万达广场、大悦城、万象城等知名购物中心品牌拥有更多优势、更大机会,它们不仅拿地的价格更便宜,享受的政策更优惠,而丰富的经验、成熟的管理体系也将使项目更快地走上发展正轨。 根据公开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我国购物中心已近4000家,但成功经营不足10%,未来这一局面还将更加严峻。一是房地产业持续不景气,住房、商铺难卖,按照国际经验,“外街商铺”开发或不被允许,“以售养租”的模式将变得更难;二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角逐,竞争加剧,分流严重,客源争夺更趋激烈,盈利压力进一步加大,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不排除未来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购物中心形态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或成必然趋势,万科这样的地产巨头依靠“砸钱”、高薪挖人或还有点机会,但一般地产企业的“机会之窗”已然关闭。 经营主题化、差异化 我国购物中心8成以上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许多地方布局已趋饱和甚至过剩,空白点非常有限,“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然形成。激烈竞争必然导致购物中心发展走差异化的道路,依靠主题化、个性化才能突出重围。 如上海X11购物中心突出艺术、文化主题,而杭州一些购物中心则强化轻奢、快时尚潮牌、品牌集合店经营,凸显年轻、时尚、潮流特色,万达演变升级为专注文化旅游,走科技、演绎、秀场的道路,实质上是旅游文化主题购物中心。还有的主打儿童教育、娱乐牌,有的以自然、生态为主要卖点,引有机蔬菜种植、动物养殖进店吸引关注。未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也不排除以中老年为主要客群、主打保健、养生、医疗为特色配套的购物中心。

关于商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商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营运部路璐年底将至,商场面临调整,作为前勤人员通过与商户的日常沟通,以及对万达广场等参观加之平时的学习,再次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建议,共同探讨商场以后的发展。 一、商场的调整,功能区域明确划分 经过一年的营运,部分商户已经萌生退意,据调查整个商场退铺率将达到50﹪,这是一个严重的情况,必须引起重视,招商工作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须储备足够多的商户资源,但同时应注重品牌,选择适合本商场的品牌,整个商场的定位应为中档休闲时尚运动品,牌,同时引进几个流行的销量好的时尚品牌,来带动商场的人气,另外一点要做好整个商场的总体规划,区域划分要相对合理,做到宁缺勿滥。 1.增加招商人员,并且主动出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因为商场正处于发展初期,靠等是等不来合适的品牌入住。 2.招商政策要更加灵活,对于不同厂商采取特定的招商政策,加大优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好的品牌入驻。 3.取消童装区,增加休闲餐饮区,在一个综合性的购物中心里单独设置童装区不合理,只需保留个别较好的品牌即可,要适当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入驻,以此来带动人气。 4.对于同一个业态的品牌,要做好品牌储备,引入良性竞争机制,

对经营不好、品牌较差的可随时调整。 5.商场导视系统建立,建立完备的商场导视系统,尤其是针对于位置相对较僻的商户多方位的增加导视系统,争取做到顾客不迷路,不存在死角的情况,同时导视系统应做到既美观又一目了然。 6.增加各类活动,聚集人气,不间断的举办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借助活动提高商场的知名度。 7.加强各种节日活动的宣传力度,利用新年、周年庆等节日,推出各种有创新的活动,持续的进行打折、促销、买赠等优惠活动,商场要拿出一部分费用。 8.布置更多的休闲椅等,给消费者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 9.商场内部广告位的增加,楼梯墙面,消防通道安全门的美化,使商场具有现代艺术气息。 10.开辟专门场地,供一些演出团队或街舞团队免费演出或学习交流。 11.增加各种媒体的宣传,采取广告轰炸策略,提升缤纷五洲商场的知名度。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商场人气,促进商户销售,商户利益有了保障,正常的商场管理才能有序开展,离开这个前提,盲目的对商场采取强硬管理,只会适得其反。 二、加强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正所谓“事在人为,”一个商场运营的好坏与否,关键还在于该管理团队的能力,我们无法复制另一个万达,但我们可以建一个比万达

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

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 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提要:住宅地产的关键词可以用“卖”来概括,而商业地产的关键词是“租”。以购物中心的运营为例,如果企业把购物中心“剁碎”销售,保留一些“最不值钱”的综合超市等 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 在住宅地产发展低谷期,商业地产成为开发商眼中的香饽饽。但由于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盈利模式上的巨大差异,真正能把商业地产做好的企业凤毛麟角。在日前召开的“亚洲购物中心协会2012商业房地产博览会暨中购联中国购物中心国际论坛第十届年会”上,购物中心的发展前景及运营模式成为业界专家的热议话题。 购物中心“卖商铺”模式难成功 “中国能真正把商业地产运作好的企业非常少。”商业地产的产品性质和经营团队的管理、运营方式直接关系着商业地产发展的全部命运。 住宅地产的关键词可以用“卖”来概括,而商业地产的关键词是“租”。以购物中心的运营为例,如果企业把购物中心“剁碎”销售,保留一些“最不值钱”的综合超市等,在以后的商铺布局、规划、管理等方面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 “国内企业把商铺卖掉后还能运营好的企业几乎没有。

有部分企业把商铺卖掉后进行返租,我们需思考企业为何会有返租这种行为。一是商铺不好卖,二是企业想以高价把商铺卖出。如果企业承诺以8%-10%的高回报率进行返租,那么我们要反问一句,如果回报率可以达到这么高,企业为何不自持而要出售?” “只租不售”是商业地产最基本的规律,如果企业一定要逆势而行,成功的可能性几乎很小。“有的企业可能坚持以出售商铺回笼资金,但我们必须思考一个企业如果要依靠这种方式‘找钱’,说明它没有运作这个项目的能力和资本。没有能力和资本做这件事,即便前期回笼了资金,在后期运营时还需要更多资金治疗卖铺‘后遗症’。这时他们不仅会面临资金的问题,还有产权、市场、商场定位等问题。”把购物中心拆分销售,势必会面临很多问题,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解决问题的完备能力和雄厚资本,那么将一个完整的购物中心割裂出售肯定是不明智、不可取的行为。 购物中心呈“加大”化趋势 作为商业地产的规划、管理和运营者,侯为民对商业地产的理解显得更加全面和宏观。 目前国内商业地产开发的过程中,普遍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单一地块的量在加大,二是单一地块内商业的规模也在加大。“现在普遍出现一些百万平方米以上体量的盘,商业的体量也达到几十万平方米。”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正

购物中心概念及开发变化趋势

概念 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er/Shopping Mall)是指一群建筑,是组合在一起的商业设施,按商圈确定其位置、规模,将多种店铺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开发和经营,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商业集合体。 从严格意义上讲,购物中心不是一种商业业态,而是一种有计划地实施的全新的商业聚集形式,有着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是业态不同的商店群和功能各异的文化、娱乐、金融、服务、会展等设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有计划地聚集在一起。它通常以零售业为主体。与自发形成的商业街相比,购物中心在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中,均是作为一个单体来操作:一般是物业公司建楼、出租场地,专业商业管理公司实行统一招租、管理、促销,承租户分散经营。 购物中心的种类 根据国际购物中心协会对购物中心的分类,按规模对购物中心类型进行分类可分为邻里型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超级区域型购物中心 按业态特色对购物中心进行分类,可分为能量中心、奥特莱斯、生活休闲型、娱乐中心由商

务部主导、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受委托组织起草的《购物中心等级划分规范》于2015年3月开始实施,将购物中心划分为都市型购物中心、社区型商业、地区型商业和奥特莱斯。 发展: 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产生于二十世纪初,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盛行,掀起了商业经营方式的新浪潮,并逐渐以其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等综合性经营模式与完美的环境配套设施而风靡欧、美、日及东南亚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购物中心,常见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供销社、百货大楼。 90 年代中期,随着上海港汇商城、广州天河城、北京国贸中心的陆续建成开业,开始拥有了一批业态复合度较高、规模面积也较大且经营也较成功的真正的购物中心。2003年底,中国省会以上城市购物中心总体数量为236家,2011年底,全国大型购物中心数量达到2795家。国内购物中心正呈现蓬勃发展势头,近年来每年新建数量近300家。

商场运营模式总结

商场运营模式总结 森马服饰主要有森马与巴拉巴拉两个品牌,销售模式均采用以特许加盟为主,加盟与直营相结合的销售模式(3258家门店,其中104家直营)。加盟销售以向加盟商批发货品的形式进行,直营销售通过直营店和商场专柜两种零售形式实现。

九牧王——2011年3月14日过会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直营和加盟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目前,公司的直营与加盟比例约为1:3。 公司直营模式是指在国内重点的一、二级城市及经济发展好市场潜力大的三级城市,由公司与百货商场合作设立直营商场专柜或者设立九牧王品牌专卖

店,直营模式下商场专柜或专卖店人员均由公司派出,并接受公司统一管理运营,经营收益与风险均由公司承担,公司努力将直营模式下的商场专柜及专卖店打造成形象好、管理规范的示范终端,进一步加强公司在一级城市销售网络的管控能力及影响力,保持公司在同行业中一级城市的直营优势。 加盟模式是指在特定地域、特定时间内,公司授予加盟商九牧王品牌服装的经营权,双方签订经销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加盟商在店内只能销售九牧王品牌的服装。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与加盟商签订《特许经销合同》确定加盟合作关系,公司不收取加盟费。

步森服饰——2010年7月14日过会 发行人目前采取分销为主、直营为辅的复合营销模式。

一、分销模式 发行人分销主要通过加盟店完成。发行人通过多级管理方式管理下属加盟店,即发行人在特定区域内,以合同关系确定区域内特许加盟商,特许加盟商可在本区域内发展下属加盟店;同时发行人也在少数区域,以合同形式直接发展加盟店。 公司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管理下属特许加盟商和加盟店:

商场运营管理方案计划模式

商场日常运营管理模式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日常运营管理整体思路 (2) 一、以经营管理为主导,物业管理配合的整体运营开展思路 (2) 二、不同业户的协调管理政策 (2) 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策略 (5) 四、项目整体营运推广策略 (6) 五、对外关系的协调 (8) 六、竞争对手应对策略 (9) 七、危机公关策略 (10) 八、合理的经营成本策略 (10) 九、商贸信用系统的打造 (11) 第二部分项目日常营运管理工作 (12) 一、商场日常运营管理内容和管理制度 (12) 二、服务系统的开展 (14) 第三部分商场管理规章制度和日常执行流程(见附件) (19)

第一部分项目日常运营管理思路 商场要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市场经营运作机制,以是否符合市场的发展为前提,明确市场的经营管理以提供市场经营户满意的服务为基本原则,以是否符合市场今后长远利益为准则。 一、以物业经营为主导,物业管理配合的整体运营开展思路 在经营管理公司的运作功能上已经包含商场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两部分内容,在实际开展工作时,是以物业经营的工作为主导,物业管理配合的角色整体。 二、不同业户的协调管理政策 鉴于本项目大部分的商业面积进行销售,故在开业运营后,经营管理公司管理的对象除了经营户外,还要对众多的中小业主进行协调管理,不然,项目开业运营将遭遇诸多经营管理问题,以下就分别阐述针对经营户和投资者的管理政策思路。 (一)商场经营管理公司需要协调的商场内部关系 在这里,经营管理公司需要协调的商场业户关系如下图

经营管理公司面对的商场业户关系共有6种,在实行各种政策措施时,必须要进行根据不同情况作的协调管理,不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以下就每种关系作阐述。 1、各种关系的协调管理原则 1)针对发展商自有商铺的租赁经营户——严格执行经营管理规定, 统一管理 对此类经营户的管理协调相对容易,因为其租赁的商铺是发展商的物业,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促使其按照营业要求正常开门营业,在实施扶持措施时能够做到比较统一。 2)针对租赁小业主商铺的经营户——监督为主,必要时和业主协调 这类经营户进场时必须要签署相关的遵守经营管理规定协议,小业主也要签署管理规定协议,在日常管理时以监督为主,促使其遵守经营管理规定,必要时要和小业主协调,一起解决问题。 3)购铺自营的经营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取情理政策 此类经营户的监管相对比较困难,因为商铺产权是本人的,虽然签署了经营管理规定协议,但如果其不遵守营业管理,也不容易采取处罚措施。对这类经营户,最好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管理方法,因为一般他们本质上都希望商场做旺,以情理能够打动他们,而不宜采取严厉的处分措施,避免产生矛盾。 4)中小投资者——签署委托管理协议,租赁经营户出现问题要知 会,平时不必监管 投资者必须服从商场整体的租赁管理,才能为项目营造良好的经

对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研究(最终版)

对中国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通过从数量和建筑面积、购物中心的种类两方面来分析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目前的中国国内消费环境以及和电商之间的竞争关系的演变,对中国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研究,得出中国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为经营主题化、差异化,运营百货店化、精细化和体验新奇化、智能化。关键字:购物中心趋势发展 目录 1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分析 (2) 1.1数量与建筑面积 (2) 1.2 购物中心的种类 (2) 1.3发展阶段 (3) 2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环境分析 (5) 2.1消费环境 (5) 2.2电商的竞争 (6) 3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的趋势分析 (6) 3.1经营方式主题化、差异化 (6) 3.2营运方式百货店化、精细化 (7) 3.3体验形式新奇化、智能化 (7) 4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产生于二十世纪初,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盛行,掀起了商业经营方式的新浪潮,并逐渐以其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等综合性经营模式与完美的环境配套设施而风靡欧、美、日及东南亚国家。中国的购物中心建设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最早的项目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天河城购物中心,随后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相比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加速扩张,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在受到电商冲击、商业项目过剩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从2015年开始频频出现延期开业、倒闭等令人揪心的现象,不少商业地产集团也开始谨慎扩张或者缩减投资计划,但这并不妨碍中国购物中心业的发展,全国商业地产存量市场依然庞大。 1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分析 1.1数量与建筑面积 据搜铺网商业地产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一季度,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已开业购物中心3547家(不含港澳台),总建筑面积达3亿多平方米,总经营面积达2亿多平方米。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全球最大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发布《2015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目前,中国购物中心的在建面积位居世界首位,全球购物中心在建量最大的十个城市中有九个在中国。 从开发总量来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截止到2016年一季度,已开业购物中心数量达到575家,总计建筑面积达5469.74万平方米,总计经营面积达3401.76万平方米,平均单个购物中心的体量达9.51万平方米;成都、武汉、重庆、苏州等32个二线城市拥有已开业购物中心1505家,总计建筑面积达16070.8万平方米,总计经营面积达10258万平方米,平均单个购物中心的体量达10.6万平方米;南通、常州、泉州等62个三线城市已开业购物中心1469家,总计建筑面积达13744万平方米,总计经营面积达9380.6万平方米,平均单个购物中心的体量达9.35万平方米。 1.2 购物中心的种类 根据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 C对购物中心的分类,按规模对购物中心类型进行分类可分为邻里型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超级区域型

购物中心发展历史

第二章购物中心的发展分析 第一节购物中心的产生和演变 今天,购物中心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是由于购物中心在传播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结果。在不同的国家、社会和经济水平下,购物中心的发展模式既有自身的特点,又彼此影响。美国购物中心的建设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对欧洲、澳洲和亚洲国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早期探索阶段 早期的购物中心探索和实践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特别是美国,它乃是发展购物中心的先驱。 早在19世纪,美国购物中心建设已经拉开序幕,但是它在20世纪以前的发展相当缓慢。在早期探索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型有1827年西鲁斯·巴特勒(CyrusButler)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RhodeIsland)建造的三层封闭购物廊,以及1907年爱德华·H·博尔顿(Edward H.Boulton)在巴尔的摩建造的罗兰帕克(Roland Park)中心。 20世纪20~30年代,购物中心在设计、开发和运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种较为固定的平面布局方式——即将一组商店围绕小汽车布置,或者商店被小汽车包围——很快得到重视,并逐渐流行起来。美国郊区化势头迫使零售商业设施适应汽车需要向郊区交通枢纽扩散,迎合新的区位选择。开发商尝试将沿街带橱窗的商店组合起来,并在商店群背后设置停车场。1921年,西尔斯·罗巴克(Sears Roebuck)公司在芝加哥郊区公路交叉点上建立了一家综合商店,以它为核心形成了带形中心(Strip Center)。带形中心是美国早期购物中心的典型代表,在30年代的美国郊区非常普遍。 探索阶段的购物中心虽然还比较原始,但是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特征,它们在布局上一般沿着一条中央大街布置。1923年建成的康萨斯城乡村俱乐部广场(The Country C1ub Plaza)包括280家承租户,由互相独立的一系列商店协调开发,其建筑、景观和招牌等都有统一风格。1937年建成的休斯敦奥克斯河中心

5大特点概括全球购物中心发展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购物中心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按照这种商业项目的开 发主体、开发理念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购物中心自身位置、规模、功能组合、专业化程度等特征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将中国的购物中心发展历程概括 为探索、尝试、发展和繁荣的四个阶段。而在全球大环境下,购物中心同样经 历了从满足顾客日常需求的传统购物场所向综合性购物场所演化的过程。在未来,不变的看法是购物中心将成为以顾客体验为重,拥有自身特点的定制化购 物中心。 未来消费趋势 全球层面Z世代已长大。Z世代指的是1990年至2010年间出生的人群,他们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短讯、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巨大影响,消费观念与前人有很大差异。另外,全球智能化生活的演进已改变无数人 的生活,比如APPLE PAY、HUAWEI PAY等闪付方式的出现,金钱的概念已变成 了数字的变动;线上购物享受足不出户购遍全球的生活方式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因此,全球的购物中心都在加强互动体验的购物环境,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高品质生活的概念宣导等,目的是吸客与留客。

中国层面由于二胎政策的放宽,婴童类或者亲子类业态在购物中心的比重越来越大,儿童与青少年的消费影响力日益增强,是商家瞄准的重要目标。而“环保”这个词语在近几年已深入人心,衍生词“绿色”“健康”更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大家的消费观念也向这一领域靠拢。 网上有资料对分布于美、欧及亚太地区的80个购物中心进行分析,规模涵盖城市型、超区域型、区域型、社区型四大类型,总结出以下观点:1、约80%的购物中心把“个性化的主题定位”、“独特体验的建筑设计”、“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业态品牌”作为主要发力点。2、约30%的购物中心把“面向新一代的定位和品牌”、“注重健康的建筑设计和品牌”、“体现便捷服务的商业模式和 科技应用”作为次要发力点(如下图)。

日本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

日本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 购物中心是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在商业领域的体现,这一业态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就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日本作为亚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购物中心在其国内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中日两国虽然在国土面积、收入水平方面相差较大,但在人口密度、城市发展及消费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务实借鉴意义。 一、发展分析 日本的购物中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即二战之后的经济复苏期。六十年代末,从事食品和耐用商品销售的日用品卖场(General Merchandised Store)开始形成分支,从事于购物中心的开发工作。1969年日本第一座大型、以百货公司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玉川高岛屋(Tamagawa Takashimaya)购物中心在东京都世田谷区开业。以玉川高岛屋为代表,日本开始发展大型购物中心。不过当时的购物中心理念仍未摆脱百货公司的格局,所提供的服务也较为有限并且集中。在日本,城市中的火车站是货物储运中心以及公众聚集场,而早期的购物中心大都以火车站为中心进行开发,因此在当时购物中心是以市区内的购物中心为主。 70年代,伴随经济的腾飞,日本的购物中心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整个70年代日本新建的购物中心有502家,在80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626家。从70年代开始,一些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公司将欧美购物中心的模式引入日本,而且此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小汽车,郊区住宅也发展起来,借助这个时机,日本郊区购物中心开始兴起。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以现存购物中心的数目为基础,有将近40%的购物中心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90年代平均每年都有100多家购物中心兴建,这一情况一直维持到2000年。2000年6月日本开始实行“大规模零售店选址法” (large-scale retail store location law),尽管大多数关于大型零售商店开设的限制性规定都

体验式购物中心模式解析及发展探讨

“体验型”购物中心,作为商场同质化时代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国外早已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地产运营商在付诸实践。然而国内对于何为“体验型”购物中心,开发商们对于这个概念仍处在未知或一知半解,还处于探索阶段。赢商网独家专题此次详细介绍了体验型购物中心兴起的背景,体验式的定义、特点、表现方式、目前打造体验型购物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业内对于体验型商业的看法。 ·赢盛中国研究:体验式商业模式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PART 1:体验式商业成新趋势 随着人们消费心态的日渐成熟,互联网购物的兴起,靠巨量铺设国际名牌店和服装店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和理念,面临日益狭窄的市场。面对电商的咄咄逼人,实体商业低谷之中不 的时代终将结束,而商场的布局、商家尤其是体验消费型商家的引进及布局、人文设施和服务的改善则日益重 未来的消费者会更愿意为体验、环境、情感和服务买单。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注意到这一 ,调整业态,增加休闲、餐饮、娱乐,甚至体育场馆、博物馆、儿童游乐设施、博物馆、水族馆、体验式运动城等业态的比重,透过轻松愉悦的购物环境,以实

PART 2:何为体验式购物中心?

PART 3:购物中心“体验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创造体验性的购物环境 借助独具特色的建筑设计,一个商业项目建筑本身就能够吸引人们到达的观光场所的话,商业一定会好运作。另外,体验的基础实际上要先解决便利性和可到达性的问题,在内部要让每个店铺都自然连接起来,没有死角,使顾客的整个购买过程能顺畅实现。同时,通过一些便利的配套服务,融入与项目相关的特色文化理念,打造优雅的内外在环境来达到吸引客户。 A 商场各种硬件设施,如设立育婴 室室、休息室等一些便民措施 B 商场的环境:园林式的景观设 计、绿色植被、流水、恰到好处 的灯光照明等等,增加消费者的 自然感受 C 商场规划:注重各功能区的衔接 与融合,让消费者能轻易找到想 去的店铺;最好采取弧形外廊和 环形动线 D 内部装潢,融入一些特色的文 化,与建筑外形及商业定位完美 配合 典型项目:上海新天地关键词:改造、石窟、文化保留

我国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及其发展

中国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与进展 购物中心(也叫shopping mall)作为一种新兴复合型商业零售业态,它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乃至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一站式”大型商业体,包括百货店、大卖场、连锁品牌店以及中西餐饮、影城、歌剧院等在内的超级商业中心,具有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特征。购物中心是社会经济进展的产物,是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必定结果,同时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

购物中心是现代都市商业文明的商业文化体验主题乐园、都市文化商业核心。购物中心的业态有其特有的个性,具备以下特点:1、多业态的集合体,购物中心本身集聚了商业的所有业态。 2、多功能的集合体,购物中心不仅仅是购物,还包括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多功能于一体。 3、体验式购物,购物中心有优美的购物环境,不是一般的纯购物商场,是多元化消费模式的延伸。 从零散的商店或者讲马路商业形态,到百货公司、自助超市的经营形态,再到集生活消费用品、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大型购物中心,上海零售业态的每一步改变差不多上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购物需求。现在,市民进入购物中心,所有的购物打算都能在那个地点完成,购物中心提供的休息、娱乐等场所也免除了消费者购物后的劳累。目前,上海已有54家大型购物中心,2007年总营业额达440亿元,同比增长44.1%;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由原来的8%上升到现在的10%。 作为一种最先进的零售模式,购物中心已逐步成为引领中国以后零售业进展的重要趋势,其专业化能力和产业化程度取得了相当快的进展。然而,03年以来,在购物中心持续不断的开发

购物中心的各种模式及特点详解

购物中心的各种模式及特点详解 对笼统的购物中心的具体分类: 一、按开发商背景及购物中心经营管理的模式(包括自营的比例)分类: 1、物业型购物中心:又分A、物业型购物广场SHOPPING PLAZA/SQUARE/CENTER、B、物业型摩尔购物中心MALL。 A、物业型购物广场:一般由大房地产商开发建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实行的是租赁制。特点:面积一般在5至10万平方米左右,由于面积还不够大,故其定位还必须突出某一目标顾客群体,所以入驻的业态一般不齐备即业态业种的复合度不够(通常定位于高端市场,大租户以高级百货为主,许多业态没有引入),还称不上真正的摩尔购物中心MALL。 B、物业型摩尔购物中心MALL:又称普通摩尔购物中心MALL,普通摩尔的物业所有者一般不进行零售经营,而是将场地出租给专业零售商,委托专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实行所有者、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优势互补,既可保证和提高管理水平,又可使摩尔以一个统一的社会形象面对消费者,同时由于摩尔内的各零售商分别经营自己的产品,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经营风格。这种购物场所的组织和构造形式,包含着一种促销思想,即要让消费者在购物场所尽可能停留较长时间。普通摩尔购物中心MALL由大房地产商按MALL的要求设计开发建在市中心黄金地段或城郊居民聚居区,实行的是租赁制。特点:面积比购物广场大许多,一般在15至30万平方米左右;业态业种的复合度高度齐全,一般为全业态全业种经营。 但建购物中心容易,管理购物中心难。一个大规模购物中心的正常运行,首先要求事先策划设计的成功。美国购物中心除了事先策划外,还实行专业化的管理。管理主体可能是房产所有者,也可能是房产所有者聘请的专业化商业管理顾问公司。把购物中心管理简单地视为物业管理或是商业管理都是错误的。它几乎是一门边缘学科,物业管理与商业管理的交织。购物中心管理者不仅要保证水、电、暖、空调等设备的正常运转,周围环境的整洁与安全,还应该知晓店铺经营知识,为各零售商提供信息服务和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更重要的还在

国内购物中心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大型购物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供求不平衡 由于2003年开始的大型购物中心投资热,致使一些投资盲目上马,缺乏总体的规划方案和可行性分析,由此导致不少的建好用房没有招商成功。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称,截至2005年底,全国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达到3872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2%。由于大型购物中心占地面积庞大,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又是一个中心城市的窗口,是一个城市的脸面,购物中心兼备商业、金融、地产三种属性,是城市发展中的最活跃的元素之一,筹备如此大规模营业场地的大型购物中心,是一定要纳入一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购物中心项目的开发应该符合城市总体发展的目标。 相对应,大型购物中心的招商本身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有别于传统大百货店的先选址、先开发、后招商的模式。相反,大型购物中心应该是先招商再开发,也就是将购物中心的主体经营项目先确定下来,再按主体经营项目所属各主力店的规范要求来做整体的统一规划与开发,这样一来,开发完成后的购物中心即符合市场的需求又规避了完成后的招商风险。盲目做购物中心项目的开发风险是非常之大的。 (二)城市功能配套建设与大型购物中心不协调 国外发达国家已发展成功的数十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与当地整个城市的功能是完全配套的,比如交通位置便利、大型停车场等。国内的一般中心城市的人口都在500万之上,国内中心城市的规划总是滞后城市的经济与人口增长,城市

人口的急剧膨胀造成城市的功能配套建设总是在修修补补,急剧膨胀的人口与车辆造成国内的中心城市大范围的堵车现象,节假日这一现象就更加严重。 国内中心城市交通的不顺畅、主力商圈停车位的建设滞后等,制约了大型购物中心在消费的黄金时间内吸引更多的人流,更重要的是吸引不到更多有购买力的有车阶层。就拿西安市小寨区域的百X、X鹰国际、省军区三个购物中心来说,仅X鹰国际门前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停车场,这严重制约了小寨商圈购物中心的发展。 因此,国内城市的规划、城市功能的配套程度才是决定大型购物中心成败的决定因素。 (三)经营管理模式缺乏 Shopping Mall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发商自行出租,统一进行经营管理,这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在业态已发展成熟时采用的;二是出租主力店,出售小块单位;三是开发商聘请或委托专业商业运营商进行运作。 当前我国Mall 的开发主要采取第二种方式,与主力商户签订承租合同,出售小块单位回笼资金。究其原因,除了开发商仍存在短视和投机行为外,其自身经济实力的不足也是开发商迫不得已的行为。但这样造成的后果是Mall的管理难以统一进行,买断所有权的业主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行其是,以至Mall难以从整体上开展统一规划和营销活动。 大型购物中心项目是中国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型业态,百货零售业界对此业态的认识与经营管理仍存在许多盲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成熟经营管理的经验积累。如果完全按照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将铺位全部卖出去或租出去,只做一些普通的物业管理,那是极不利于这一业态的市场培育与发展的。 折衷的选择是,由具有成熟的大型百货店经营管理经验的团队来进行统一的管理,除了一般的物业管理之外,仍要加上统一的营运与推广的职能管理,以此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型购中心的经营与管理模式。 二、购物中心的未来商业模式发展方向 纵观购物中心,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它的商业模式将会影响城市商业的发展方向。 (一)购物中心以零售业、休闲、娱乐、餐饮等 多种业态并存,各业态相互支撑,并与不同功能、主题元素有机结合产生互动效应,让消费者在充足享受购物、娱乐快感的同时,又有格外的新奇体验,这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