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理论基础论文

通信网理论基础论文

通信网理论基础论文
通信网理论基础论文

《通信网理论基础》 结课论文

XXX 通信工程 XX 班 XXX XXX XXX

2011年11月25日

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论

一 GSM的数据业务

1 GSM数据业务及其网络结构

GSM数据业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9.6kbit/s,属于低速电路交换无线数据业务,包括透明和非透明2种传输方式。透明方式传输精确度较差,但速度快,适合要求速度较快但精确度不高的需求。非透明方式传输精度高,数据传输过程中除了前向纠错编码外,还要通过无线链路协议(RLP)进行控制,不合格的帧需要重传,故而传输速度较慢。

为了突破9.6kbit/s的瓶颈限制,GSM在低速电路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SCSD),通过改进编码调制方式是的一个时隙的传输速度从9.6kbit/s 提高到14.4kbit/s,并且它还允许几个时隙同时传送一路数据,理论上可达115kbit/s.HSCSD更适合实时性高的应用,如高速传真,其缺点是信道利用率低。

GSM数据业务的第三个阶段是通用无线分组交换业务(GPRS),它引入了分组交换传输技术,具有无线资源利用率高、接入速度快的优点,最高速率可达171kbit/s,并且有多种服务质量,可以灵活支持多种数据应用。GSM数据业务的第四个阶段是增强数据速率业务(EDGE),它采用高效的调制方式,每时隙传输速率高达48kbit/s,可同时使用8个时隙传送一路数据。EDGE包括增强型GPRS和增强型HSCSD两种。

2 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

GSM提供的业务可分为2大类:电信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而其中基本业务又可分为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

承载业务提供在用户之间实时传递信息(语言、数据、图像等)的手段,而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它定义的是对网络功能的要求,并且由网络功能来提供这类业务,而这种网络功能是由承载能力来定义的。承载业务只在乎传输信息所需的承载能力,并不在乎端到端传输的事何种电信业务,网络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新的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既包含了网络承载能力,又包括了终端能力,它把输送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相结合起来,通过应用承载业务来输送数据。终端能力定义的是终端的属性,包括高层兼容性(HLC)和低层兼容性(LLC)。用户终端业务主要有话音、传真和短消息等。通常我们提到数据业务时,是指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中的非话音业务。结合定义,可以看到,承载业务是数据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的关键,而承载能力又是承载业务的关键,可见承载能力在数据业务的传输和实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GSM中规定,对于每种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都必须有一定的网络承载能力或终端支持能力。MS在发起、接收某项业务时,会发送、接收到相应的承载能力或终端能力,在此期间GSM的交换子系统SSN 还要根据承载能力与终端能力对用户进行业务签约检查和兼容性检查。

3 承载能力

GSM系统作为一个多业务系统,能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业务。一般来说,其业务类型不仅仅取决于传递的信息内容,还涉及通信的其它特性,如传输结构的

不同(点对点或是点对多点,半双工或是全双工等)、通信的参与方接入的程度(各种补充业务为用户提供了参与控制通信接续的可能性)、资费上的不同处理等许多方面。

承载能力即网络的能力,它的作用是描述GSM业务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某种承载业务,由承载能力信元来表示。承载能力信元最小长度为3个字节,最大长度为15个字节,它描述了承载业务的4类属性,具体包括信息传递方式、信息传输速率、信息传递能力、通信的建立、连接的建立、对称性、通信配置、结构、Modem类型、信令接入协议信息、业务质量和信息传递速率等属性最重要,不过随着移动通信向3G过渡的日益临近,业务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 GSM多用户同时复用技术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是迄今最成功的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有调查表明,全世界GSM用户数量在2007年已达25亿,其中中国移动就有接近4亿.随着用户数的持续快速增长,GSM网络发生拥塞的风险上升.因此,运营商希望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GSM网络的容量.众多设备厂商都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如在现网中开通自适应半速率(AMR-HR)语音制式,同时在基站和终端引入干扰消除技术对抗由此带来的语音质量下降;或者在现网中开通增强型全速率(EFR)语音制式,由此带来的语音质量改善裕量可用于支持更多的用户;此外还有双频网智能同心圆覆盖(IUO)、载频池等技术.这些技术都立足于传统的一个时隙只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的机制:EFR和载频池技术容量增益不大;IUO技术的容量增益来自于新增的1 800 MHz频段载频,不能提高频谱效率;AMR—HR是一种语音技术,语音容量增益显著,但无法提高数据业务容量.如果能以对网络较小的改动,使两个或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同一时隙资源,GSM系统的网络容量和频谱效率就能成倍地增长,这便是多用户同时隙复用(MUROS)技术开启的GSM/EDGE网络扩容新路.作者给出了语音业务两用户同时隙复用的上下行链路解决方案:针对下行链路提出了MSK正交用户对(MSK—OP)方案,移动台用单天线干扰消除(SAlC)技术接收两用户的叠加信号口1];在上行链路,两用户使用低相关性的训练序列(TSC),基站用串行干扰消除(SIC)技术进行区分E43.为提高SAIC和SIC技术性能,作者提出了最优TSC设计准则.

1 MUROS技术原理

1.1下行链路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过程口,在一个时隙中传输的突发经差分BPSK映射和高斯成形滤波得到GMSK信号,现网中过采样与高斯成形滤波同时完成,过采样因子日是可设置的参数,一般设为4.为了得到MSK信号,可将∞设置为1.种设置下GMSK信号的相位脉冲响应所示.当竹为1时,GMSK调制符号的相位脉冲响应为[o,2/

π,成形滤波的输出是π,o],相邻符号问的相位旋转是2/

最小频移键控(MSK)信号,即调制符号为实数和纯虚数交替出现的序列.作者基于此特性提出了下行MUROS实现方案MSK—OP。基站发射机处,两用户的突发分别插入相关性很低的训练序列,例如TSCO和移动台接收机首先对接收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C)和1/4次采样,然后将信号的实虚部分离,依次取实部序列的奇数位和虚部序列的偶数位组成用户1的接收信号,依次取实部序列的偶数位和虚部序列的奇数位组成用户2的接收信号,用户通过训练序列相关运算可检测出自己的信号。然后对其进行解调,GMSK的维特比软解调算法同样能解调MSK信号,

故接收端无需进行硬件改动,只需用软件实现接收信号的次采样和实虚部分离重组.在非视距(NLOS)的传播条件下,多径衰落造成的相位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正交性,造成性能下降,移动台接收机若能支持SAIC 技术可以减轻多径衰落的影响比]. 1.2上行链路

在上行链路引入MUROS 技术更加简单,两用户分别使用相关性很低的TSC 进行GMSK 调制即可,两路信号在同一时隙叠加送达基站接收机,基站接收机采用干扰消除技术,通过低相关性的TSC 检测区分两个用户的信号.基站使用SIC 技术检测两用户的GMSK 信号的过程如图5所示.SIC 是一种多用户检测流程,当接收到多个用户的信号时,按照接收功率递减的顺序解调用户:最强的用户信号首先被解调,然后在混合信号中被去除,次强用户信号紧接着被解调去除,多个用户的信号就这样依次被检测出来.具体的检测算法有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6]或迫零检测算法(ZF)[7].

2低相关度训练序列设计

GSM 现网一个基站只分配一个TSC ,在信道估计时用于区分本小区和相邻同频小区的信号,即用于消除小区间同频干扰.引入MURoS 技术以后,上下行链路需使用两个TSC ,除消除小区间同频干扰外,还用于消除两个MUROS 用户间产生的干扰,这个新增加的干扰称为小区内同频干扰,或MUROS 子信道间干扰,显然,小区内同频干扰常常是主干扰,成为SAlC 和SIC 的第一目标.为了不改变现有的GSM 网络规划,需要设计新的TSC 与现有TSC 配对使用.对新TSC 的设计原则分析如下:假设k a 和k b 为两MUROS 用户分别使用的TSC ,k h 为离散信道冲激响应,k n 为高斯白噪声,则接收信号的TSC 部分为

k

l

l k l l

l

k i k n b h j a

h r ++=

∑∑-- (1)

接收端的信道估计通常是相关运算,k r 与其中一个TSC k a 的相关结果为

∑∑∑∑∑∑

∑++=+≠-++

++

=

m

m

k m

m

l m m l

l k m

l m m

l l

k m

k m

m

m k m

n a

b a h j a a

h h a r a

****0

2

(2) 等式右边第1项是想要得到的信道响应,第2项是信道延时造成的符号间干扰(ISI),由k a 的延时自相关值决定,第3项是at 与b 。之间的互相关性造成的小区内同频干扰,第4项和高斯白噪声相关.为了使信道估计更准确,应使第1项的值尽可能大,第2项和第3项的值尽可能小.由此得到新TSC 设计的第1条和第2条准则如下.

准则1:延时自相关性准则.无延时时,自相关系数为1,保证式(2)右边第1项最大,有延时时,自相关性趋近于0,保证式(2)右边第2项尽可能小.

)0(1*==∑+l a a

m

l m m

,).5,0(0*≤≠→∑+l l a a m

l m m (3)

准则2:配对使用的TSC 的延时互相关系数尽可能低,保证式(2)右边第3项尽可能小.∑

≤→+m

l m m l b a )5(0* (4)

虽然引人MUROS 技术后,小区间同频干扰一般不再是主干扰,但降低小区间同频干扰也有利于改善目标信号的正确检出.为此得到新TSC 设计的第3条和第4条准则.

准则3:8个新的TSC 之间的互相关系数尽可能低.

).7,,1,0,;(0*26

1

=≠→∑=j i j i a

a

m jk

ik

(5) 准则4:8个新的TSC 与非与之配对的旧TSC 之间的互相关系数尽可能低.

).7,,1,0,;(0*26

1

=≠→∑

=j i j i b a m jk ik

(6) 准则5:新设计的TSC 最好具有和旧TSC 相同的循环前缀结构.循环前缀结构能对

抗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和减小多径造成的子信道间干扰.因为10 bit 的重复实际上是对抗多径时延扩展的保护间隔,原本10 bit 的空闲时段亦可,但循环前缀的结构能最大程度上消除多径造成的子信道间干扰.

三 均衡基础

众所周知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如果调制带宽超过了信道的相干带宽,将会产生码间干扰,而在无线通信中,多径传输是产生码间干扰的主要原因,码间干扰是制约通信速率和质量的主要障碍。均衡正是用来克服各种码间干扰的信号处理操作。由于传输信道一般是未知的和时变的,因此均衡器应具有自适应能力。自适应均衡的工作模式一般包括训练和跟踪两个阶段。在训练模式,发端发送一已知的定长序列,接收机通过该已知信号获得信道的响应特性,并快速的调整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使得均衡器的特性正好能补偿传输信道的特性,从而使接 收机能够从均衡器的输出中得到几乎无差错的发送信号。这一过程被称为训练阶段,即发射机对接收机的训练。相应地所发送的已知序列称为训练信号,此时均衡器工作在训练模式。训练过程结束后,紧接着数据传输开始,此时接收的信号是未知的,由于均衡器处于最佳状态,接收机正确接收概率很高,利用正确的接收数据来修正均衡器的参数,使均衡器的特性跟着信道的特性变化,这时均衡器的工作模式称为跟踪模式或判决修正模式。接收机的训练时间与均衡器的收敛时间有关,它是均衡算法、均衡器结构、传输信道等因素的函数。由于信道的时变特性,均衡器需要周期的重训以使均衡器始终工作在最佳情况。这一要求在分组 数据传输时比较容易满足,尤其是时分多址(TDMA)无线系统。因为TDMA 系统通常以固定的分组长度发送数据,在每一个分组的前面或中间有一训练序列,因此每接收一个新的数据分组,均衡器就要重新训练一次。按在接收机中的位置不同,均衡器可以分为中频均衡器和基带均衡器,由于信号的复数表达式可以表示基带波形、信道响应、解调信号,同时数字信号在基带上的处理较在中频上的处理开销要小得多,因此均衡器一般都在基带上实现。本文后面研究讨论的均衡器都是在DSP 上实现的基带均衡器。如果信道是频率选择性信道,那么为了使合成响应得到平坦的幅度响应和线性相位特性,均衡器需要衰减幅度大的频率成分,增强幅度小的频率成分,并使系统的群延迟足够好。然而由于存在噪声,在增强信号的同时,噪声也同样被放大,因此对于信噪比较小的场合,满足上式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于是很多应用中采用了所谓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即均衡器的输出与所需信号误差的均方值最小。许多经典的算法和成功的应用都采用了最小均

方误差准则。但是该准则并不能保证适应所有信道,特别是一些存在谱零点等“坏”信道情况。同时统计意义的MMSE 准则很难适应时变特性较快的移动信道,于是近年来一些基于参数估计的均衡技术引起了广泛兴趣,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 GSM 时分移动信道的均衡

按照GSM 系统的标准要求,接收系统所采用的均衡算法应能实现5个码元时延扩展的均衡,所以一般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均衡算法。研究表明RLS 判决反馈均衡算法、Kalman 判决反馈算法和最大似然序列估计的MLSE 算法等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且以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方法占优。但考虑到GSM 的时分突发特点,上述方法不能简单的应用,必须结合GSM 信号的特点,才能达到可用的效果。

1 时分移动信道的MLSE 均衡

在时分移动信道中,由于接收设备或发射设备的移动,使得信号传输的多径影响增大,码间干扰也增大,在有的使用环境中这一影响是很严重的。为了从码间干扰破坏了的接收信号中估计出符号序列{k d },需要采用均衡技术,其中最大似然序列估计的均衡算法是目前公认的较优算法。它利用序列{k d }的最大似然估计计算出判决变量和测度,利用维特比算法,得到可能序列的测度值。如果发送一个有N 个符号的序列{k d },其中每个符号是从M 个符号集合中选取的,则存在着N

M

种可能的序列,因而就有N

M

个测度。我们把有着最大测度的序列作

为检测序列。然而当N 增大时,测度的计算量按指数规律增长很快,因此其复杂度非常高,以至不能实用。但是自Forney 等提出利用维特比算法估计序列的测度后,最大似然序列估计的均衡技术成为一种实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最优性能的均衡算法。对于受多径传输影响的符号序列{k d },其最大似然序列估计的维特比算法过程如下。 假定接收序列为),

,,,(21N N

x x x X =其中n x 由式给出为:

()∑+-i

n n n v i n f d x )

( (7)

式中V(n)为白高斯序列。我们希望从接收序列中估计出发送序列

()n

N d d d d ,,,21 =。根据最大似然准则,使下面联合概率密度函数()N

N

d X p 达

到最大时,就能找到最大可能的发送序列,或者说做出有利于发送序列N d 的判决。()N

N

d X p 的表示形式为:

())

,,,,,,(1111d d d x x x P d X

p N N N N N N

--= (8)

因为加性噪声序列{唯}是白色的,所以联合概率密度函数()N

N

d X p 可以表示为

各边际概率密度的乘积即:

=--=

N

k L k k k k N N

d d d x p d X

p 1

1),,,()(

(9) 根据定义可知,k<1时式中0

=k d 。若不存在符号间干扰,则接收信号k x 仅取决

于符号k d 。因此,符号序列N X 的联合概率()N

N d X p 的最大值等效于使每个边

际概率密度)(k k

d x p 为最大。换句话说,这时以最大似然准则为基础的序列检测

退化为简单的逐个符号检测。于是在每个信号的传输期间,我们需要计算的仅仅是M 个概率测度,因此对于N 个符号的检测只需要计算MN 个概率而不是N

M

个概

率,因此算法是可实现的。

然而,当符号间干扰覆盖L 个符号时,此时存在L 个干扰分量,于是根据上面的叙述,算法的运算量随N 成指数增长,但如果采用维特比算法,则只需计算

1

+L NM

个概率,即可有效的利用递归运算找到最大的()N

N

d X p 。其基本算法过

程如下,首先观察到的接收序列是121,,+L x x x ,对应于符号11,,,d d d L L +,有

1

+L M

种可能序列,因此相应她有1

+L M

个联合概率即有:

+=-++=

1

1

1111)

,,(),,,(L K L k k k L L d d x p d d x x p (10)

若对上式两端取自然对数,则上式右端的乘积变为相加,可以看出2+L x 以后的信号样值与1d 无关。这意味着可按下述步骤去掉一些相对于1d 的概率较小的序列。 由于序列11,,,d d d L L +有1

+L M

种可能序列,可先将它根据符号21,,,d d d L L +分

成L M 组,每一组有M 个序列,不同的仅是符号1d 。从每一组中的M 个序列中选择一个相对于1d 有最大概率的序列,并指定为该序列的测度,即有:

()()∑+=-++==1

1

11111)

,,(ln

max

,,1

L k k k k d L L L d d x p d d d μμ (11)

式中1n(x)表示X 的自然对数。于是每一组只留下一个生存序列而去掉了M 一1个序列,因此共留下了L M 个生存序列和符号流21,,,d d d L L +的L M 种可能选择相对应,它们具有的测度为)(11+L d μ。在此阶段,若全部L M 个生存序列有同样的1d ,则对此1d 值作出判决,否则对1d 的判决推迟到以后再进行。当接收到新的样值

2

+L x 时,2121,,,,++L L x x x x 的联合条件概率或与之等效的条件概率的对数为:

∑+=-++++++

=1

1

2,2212112)

,,(ln

),(ln )

,,,,,(ln L K L k k k L L L L L d d x p d d x p d d x x x p (12)

上式给出了符号流21,,,d d d L L +的个序列的概率,序列的测度计算一下增大了M 倍,但值得庆幸的是上式右边的第二项和式在接收信号为121,,+L x x x 时已经计算过了,因此只需要计算第一项对应的概率。因为从3+L x 开始的样值序列与21,d d 无关,所以在以符13,,+L d d 结尾的1

+L M 个序列中,选择相对于21,d d 概率较大

的序列,把该2

+L M

个序列分为L M 个组与符号流32,,d d L +的可能选择相对应,

其中每一组都只包含有符号1d 和2d 不同的2M 个序列,然后从每一组的2M 序列中选一个最大概率的序列作为留存的序列。可以证明对应1d 和2d 的最大值肯定出现在式(11)对应的生存序列之中,并且一般来说任何舍弃序列的后 续部分的概率总是比相应留存序列后续部分的概率小。因此算法只需研究留存序列的部分,这时每组只有M 个序列而不是2M 个序列,从每组的M 个序列中只选择一个相对于如概率最大的序列。这样一来留存序列将再次减少为L M 个。同样在上面过程结束时,我们可以对留存的L M 个序列概率求出它们的测度并设为

()22+L d μ,由上面的讨论不难得到:

()]),,([ln max )(11222222

+++++=L L L d L d d d x p d μμ (13)

如果以符号22,,+L d d 的全部L M 个留存序列中有同样的1d 或()21,d d ,那么在这一步就可对符号1d 或符号()21,d d 作出判决,否则就推迟到下一步再判决。对于后面接收的信号重复上面的过程,一般来说接收信号k L x +时,计算的测度为:

()[])(),,(ln max 11-+-++++=k L k k k L k L d k L k d d d x p d k

μμ (14)

通过计算比较得出L M 个留存序列的概率,每接收一个新的信号样值,算法计算

1

+L M

概率或测度,即上式右端方括号中的项,把这1

+L M

个测度对应的序列分成

L

M

个组,每一组的结尾1,,++k k L d d 相同,而k d 不同,按照上式选出概率最大

的序列留存,其他序列舍弃,于是就只剩下了L M 个具有测度)(k L k d +μ的序列,如此反复循环,对于N 个符号的接收均衡需要进行L

M

N

?个概率计算,其中L 为

信道的记忆长度。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利用维特比技术实现的最大似然序列估计MLSE 均衡算法的复杂度与信道的记忆长度或符号间影响的长度有关,当L 不大时,算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发现采用维特比算法的MLSE 均衡器的输出有一定的时延,而且不同情况的时延不一定相同,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所以实际中往往是采用固定截取生存序列长度,以避免随机时延,当然这样作可能会有一定的性能损失,但带来的好处是处理结构简单,工程实现相对容易。与其它均衡算法一样MLSE 均衡算法也会受到定时偏差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影响,采用分数间隔采样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 结论

GSM 的数据业务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内容丰富的服务,但是受无线接口速率和其它技术的限制,数据业务一直没有真正得到很好的应用。随着分组交换技术在GSM 中引入和基于IP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其它技术如调制、智能天线和软件无线电等技术的进步,GSM 数据业务的传输速率会越来越快,服务质量会越来越好,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但是在这其中,各种不同网络、终端间的兼容问题和多种业务的并存问题,始终都是一个存在各种争议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只是就承载能力与电路型数据业务的关系进行了了一些讨论,结合在开发GSM 数据库系统中的经验,讲述了承载能力在数据业务的传输和业务呼叫建立过程中的作用。不过,随着3G 的日益临近,GSM 也要向逐步WCDMA 演进了,到那时,数据业务的种类必将越来越多,业务质量会更好,其实现方式也更加多样,而不同网络、终端间的兼容问题和多种业务的并存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MUROS 技术的提出能大幅提高GSM 和EDGE 网络的容量.作者提出的下行MUROS 的实现方案MSK —OP ,及新的TSC 的设计原则和相应的8个新TSC ,在保证引入上下行MUROS 技术以后,GSM /EDGE 系统仍能在典型的场景下正常工作,从而在保证业务质量的情况下实现了系统容量的大幅提升.

GSM 时分移动信道的均衡问题,首先从抑制复杂信道环境下的多径干扰入手,讨论了利用最大似然序列估计均衡抑制技术,该方法在白高斯环境下,具有最佳性能.

参 考 文 献

[1] 金永良.GSM 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技术[M].移动通信,1999,(3). [2] 蔡月明.GSM 网络中的传真业务[M]. 安联信通技术有限公司.

[3]陈尚勤,李晓峰“快速自适应信息处理”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4] 郭梯云,杨家玮,李建东“数字移动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年

IT新技术课程论文

IT新技术课程论文 并行处理技术简介和应用及课程总结 这学期提前选修了这门课,现在想想真是庆幸和高兴,因为通过这门课让我早一点接触到了专业课的老师,让我早一点接触和了解了最新的IT方面的技术和知识,也让我对IT新技术的魅力产生了兴趣,四位我院优秀的老师的精彩的一个又一个专题讲解IT新技术,让我对新技术的力量和未来的技术发展的方向产生了兴趣,也感到了自身压力的增加,要想适合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对向我们这样的以技术为主的专业来说,及时的接触、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高度信息化社会,技术的

更新换代特别快速,有这样的及时掌握新技术的本领是必须的,是刻不容缓的,老师讲到的并行处理技术的魅力和广阔情景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显现。 并行处理计算机是计算机设计的未来。 当代面临着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要依赖于计算技术协助解决,一方面要作大型计算以得到更精确的解,另一方面要作计算机模拟,以便进一步了解所探讨问题的结构与运动规律。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并行处理技术。虽然许多人都认识到并行处理技术的重要性,但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间几起几落,究其原因,就是并行计算技术仍然遇到若干困难,使其无法推广应用。这其中既有软件方面的(并行程序设计)问题,也有硬件方面(并行处理机)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并行程序设计和并行处理机两方面对并行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人类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而在各种类型的计算系统中,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最高。90年代以来,超级计算机在工业、商业和设计等民用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因此,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不仅会深刻地改变产品和材料的设计方法,改变研究和实验的方式,而且将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 20多年来,超级计算机的工作频率只提高了将近10倍,而峰值速度却提高了1万倍。这说明,主要的性能改善来自结构的进步,尤其是来自各种形式的并行处理技术。但是,超级计算机的用户们关心的并不是系统在理论上的最高速度,而是实际解题所需要的时间和程序设计及移植的工作量。 并行处理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并行处理技术。本文将就并行处理技术做简要的介绍。 何为并行 并行性主要是指同时性或并发性,并行处理是指对一种相对于串行处理的处理方式,它着重开发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并发事件。 并行性通常划分为作业级、任务级、例行程序或子程序级、循环和迭代级以及语句和指令级。作业级的层次高,并行处理粒度粗。粗粒度开并行性开发主要采用MIMD方式,而细粒度并行性开发则主要采用SIMD方式。

通信导论结课论文

通信导论论文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对通信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信导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下面我来简要的介绍下通信导论。通信导论的课程目的和任务即为建立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专业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跟踪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下为我对通信的了解,作为大一新生,肯定存在好多不足,还望多多指教。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 1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2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3通信的范畴:语音、图像、数据、多媒体信息传输,更广泛来说,雷达、遥控、遥测等也属于通信。 4.包含信息的消息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不同的消息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业务。 5传输一般是远距离的,可以是无线或有线传输。 二、通信系统的构成: 1通信系统:指传输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合。 2在大多数场通信系统需要进行多路复用、双向进行,信源兼为受信者,通信设备包括发信设备和收信设备。此外,通信系统除了完成信息传递外,还必须进行信息的交换,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乃至通信

网。通信网中还涉及信令、协议和标准。 3信息源与受信者:信源是消息的产生者,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4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使信源和信道匹配,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信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 5传输、复用、交换、网络为现代通信的四大技术。 三、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消息的物理特征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象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载波调制(连续波调制),脉冲调制 3按传输信号的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 4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FDM)-无线广播,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波分复用(WDM) 5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载波、电缆、光纤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调幅、调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空间遥测、雷达导航、微波接力、卫星通信系统) 四、通信方式 1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2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五、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原理题库

1、模拟调制方式中,可靠性最好的是 ,有效性最好的是 。 2、设0k 为传输常数,d t 为时间延迟,则理想恒参信道等效的线性网络传输特性为()H ω= ,其幅频特性为()H ω= ,相频特性为 ()?ω= , 群延迟为()τω= 。 3、模拟信号采用13折线A 律进行编码,若模拟信号的一个抽样值为-1668△,则对应的PCM 码组为 。 4、假设输入信道的AWGN 功率为N ,信道的带宽为B ,信号功率为S ,则连续信道的容量公式为 。 5、窄带高斯噪声的随机包络服从 分布,相位服从 分布。 6、采用部分响应技术可以 ,并使冲激响应尾部震荡衰减加快,这是由于 。对输入序列进行预编码是为了防止 。 7、TDM 与FDM 比较, 对信道的线性要求要更严格。 8、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 个错误,同时检测e 个错误,要求最小码距d min 应为 1、 传输和 传输是通信系统中信号传送的两种基本形式。 4、误差函数的定义为()erf x = 。 6、对于常规调幅,已调信号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 倍,设常规调幅的调幅指数为 AM β,则其调制效率AM η= ,其最大值等于 。 1、一个离散信号源每秒发出四种符号中的一个,各相互独立符号出现概率分别为1/8、1/8、1/4、1/2,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平均信息速率为 。 2、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窄带高斯噪声,其包络服从 分布,相位服从 分布。 4、AM 系统在 情况下会出现门限效应。 5、在简单增量调制系统中,系统的最大跟踪斜率为 。 6、在PCM30/32路系统中,其信息传输速率为 。 7、衡量均衡效果的两个准则是 和 。

有关于基本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

有关于基本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关于基本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浏览,希望你喜欢。 基本理论我国企业人员管理中的问题及其措施 1.引言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一个企业没有具备创造精神的人才是没有效益可言的。针对近些年出现的“用工荒”问题,就证明了企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不论工作在基层的普通员工还是处于研发科室的高级人才,都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 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实践过程中,人员管理所具有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企业中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兴衰。进行人员管理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将企业中从基层到管理层的所有员工都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换句话说就是:人员管理的实际工作效果应当把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并且这个能力的发挥都处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 2.企业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的过程就是协调各个部门工作的过程,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比较高效地单独或同别人一起完成预期设定的目标。我们可以把管理当作一个学科,也可以把管理当作一门艺术。管理也是一门情景艺术,对人进行的管理要复杂于对技术的管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中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完整系统,企业的运作同企业的经营资源例如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空间、事件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没有或者缺少上述管理要素则企业就不能进行盈利运作,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我们比较专注于财力、物力方面,对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有很多的投入。把物和财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给予特殊重视,难以了解到物和财的侧面反映出结果性质的问题,也就是最为关键的人的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与人的竞争是企业间竞争的实质。企业的中心位置为人,故此进行企业的人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的企业管理人员都面临着挑战:有时可能同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商务来往;要从事较为艰苦的工作,偶尔这些工作是比较隐蔽不易发觉的;在员工面对复杂选择或者混乱时候要稳定员工情绪;展开工作需要的资源不够充足;高效地搭配组合小组成员的技能、知识、经验。企业管理人需要了解每位员工的性格特点并且不能将任何偏见附加到人员的分配组合上面。管理人也不应该去改变下属的性格差异,很多时候不仅对工作效率提高没有帮助反而会起到消极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管理人对与员工个体的尊重和承认,这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基础。 基本理论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探析 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生存发展就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提纲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提纲 1.一个基本的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通信终端,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组成。 1.网络节点(交换设备,路由器)主要 功能:1将多个用户的信息复接到骨 干链路上或从骨干链路上分离出用户的信息;2使用户可以降低成本共享 骨干链路,降低成本实现任意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2.路由器是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它复 杂分组的转发和为各个分组选择适当的传输路径。 其基本功能:a根据路由表将分组发送到正确的目的点b维持和决定分组传输 路径的路由表。 4 数据传输链路是指在物理传输媒介上利用一点的传输标准,形成的传输规定速率的数据比特传输通道。 5 数据传输链路分类:a用户到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接入链路):Modem链路,XDSL,ISDN,无线局域网链路 b网络节点到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 网络链路):帧中继,SDH,WDM等 。 SDH(同步数字系统)是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的SONET(光同步数字网)的基础上指定的技术标准。 WDM(光波分复用)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光的信号的一种技术。 6 数据传输网络的基本功能:通信中的交换机为运载用户业务的分组选择合适的传输链路,从而使这些分组迅速可靠地传送到目的的用户。 7 分组交换网需要完成的三个基本过程:a 分段和重装的过程b 选择传输过程c各网络节点的交换过程。 8 ATM网络:采用全网统一固定长度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ATM网络中,信元长度为53字节,其中5个字节为 信元头,48个字节用来运载信息。 9 实现全网互联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全网统一偏址;二是路由算法。 10 通信网络协议可按照分层的概念来设计。分层概念的基础是“模块”的概念,模块提供的功能通常称之为“服务”。 11 ISO定义的OSI参考模型: A物理层:关注的物理媒介上比特流的传输,处理接入物理媒介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B数据链路层:为信息跨越物理层链路提供可靠的传输,发送带有必要的同步,查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信息的数据块。C网络层:使搞错的功能独立用来链接网络节点的传输和交换技术,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连接。 D运输层:在两个端点之间提供可靠透明的数据运输,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 E会话层:负责控制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为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连接。 F表示层:定义信息的表示方法,向应用程序和终端处理程序提供一系列的数据传输转换服务,从而使应用程序与数据表示的差异性无关。 G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接入OSI的环境,并提供分布式信息服务。 12 马尔科夫链:Ftn,t1,t2……..tn- 1(x1,x2,…..,xn-1)=Ftn,tn-1(Xn|Xn- 1),则称x(t)为马尔科夫过程。该过程 的特点是无后效性。 13 独立增量过程:设X(t0)-X(t1)=X(t1-

计算机通信网论文

计算机通信网论文 班级:11018P 姓名:李赟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更有效、更可靠地传递、处理信息,计算机通信网应运而生。因此我们也有必要理解计算机通信网的概念及发展过程,计算机通信网的组成、主要任务,计算机通信网的分类和计算机通信网的主形成发展要涉及问题. 关键字:计算机通信网发展分类组成 1.概述 计算机通信网设计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是计算机通信网产生的主要条件一方面,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的各种功能。以下说明了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2.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1第一代 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人们将远程终端通过电话线路与计算机相连,以实现相互传递数据信息。线路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串、并变换以及简单的差错控制。早期的线路控制器只能和一条通信线路相连,随着远程终端数量的增多,为了避免一台计算机使用多个线路控制器,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它可以和许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 姓名:李赟班级:11018P 学号:11018P05 兴趣爱好:在空闲时,喜欢随便写写东西,喜欢幻想。

2.2第二代 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通信网。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不适合计算机数据的传输,计算机通信网采用的交换方式大都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为了适应计算机通信网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 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数据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2.3第三代 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是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计算机之间互相通信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为了设计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早在最初ARPANET的设计时就提出了分层的方法。所谓分层就是将完成计算机通信全过程的所有功能划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对应一些独立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将庞大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个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容易研究和处理。 3.计算机通信网的分类 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在一个广泛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特点:传输速度通常低于局域网,连接以非永久性布线居多。覆盖范围:几十千米~几千千米。

北京邮电大学宁连举的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管理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邮电大学宁连举的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管理考博 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招收博士生31人,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分为30个方向,分别是周宏仁的产业组织与管理创新;吕廷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唐守廉的政府规制、服务科学;彭龙的金融创新、管理研究;曾剑秋的竞争力、企业成长、服务质量提高途径;金永生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朱高峰的产业政策及管理;吴洪的农村信息化、互联网金融;张彬的信息化测评与管理;苑春荟的产业经济、信息化、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孙启明的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茶洪旺的产业组织与管理创新;李钢的网络与公共信息管理、虚拟社会管理;赵玲的复杂性科学与管理;陈岩的企业国际化、战略绩效与创新;艾文宝的最优化及其在信息科学及金融数学中的应用;齐佳音的社交网络与客户关系的管理;王长峰的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大型项目集成与控制;闫强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电信运营管理;宁连举的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管理;潘煜的神经管理学;杨天剑的电信供应链管理、电信节能;陈慧的人力资源管理;彭惠的风险管理、区域经济政策;杨学成的社会化营销、社会网络分析;赵秀娟的金融市场分析、风险管理、评价理论与方法;何瑛的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管理会计;谢雪梅的信息技术与服务科学、项目管理理论与务实;张晓航的数据挖掘、商务智能、复杂网络;杨毅刚的企业战略管理。 二、考试的科目 院所、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8经济管理学院31 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院所、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备注 20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管理宁连举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7数理统计④3305通信网理论基础⑤3315通信经 济与管理理论②③选一④⑤选一 三、导师介绍 宁连举:男,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教学研究和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科委项目、基金项目等评审专家、中国电信高管人才选拔评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审稿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近20项;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

教育的理论基础论文

试析职业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论文摘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扬弃了前人的思想学说,认为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具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因而更为直接地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意。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生产;现代教育;“教劳结合” Abstract: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for the rise of mod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provided by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with productive labor theory for the mod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Marx abandoned the previous theories, the modern production and modern education interaction, mutual influence, occupation education and social production has more direct contact, therefore more directly reflects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with productive labor. 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 Marx theory; modern production; modern education;"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with labor"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最初的社会形态”,人类的劳动分工是十分粗浅的、笼统的,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到了近代

光纤通信-结课论文

光纤通信 学院:光电学院 学号: 2009021583 姓名:郭建军 指导老师:彭力

摘要: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本文探讨 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原理、技术发展,发展趋势、应用及市场。 关键词:光纤通信原理发展应用 Abstract: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s the use of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wavelengths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market. Keywords: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Principle;Development;Application 一、引言 光纤通信技术(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其近年来发展速度之快、应用面之广是通信史上罕见的,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主要传送工具。 光纤即为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从原理上看,构成光纤通信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光纤除了按制造工艺、材料组成以及光学特性进行分类外,在应用中,光纤常按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通信用光纤和传感用光纤。传输介质光纤又分为通用与专用两种,而功能器件光纤则指用于完成光波的放大、整形、分频、倍频、调制以及光振荡等功能的光纤,并常以某种功能器件的形式出现。光纤通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缘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1)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THz。采用这样的带宽,只需一秒钟左右,即可将人类古今中外全部文字资料传送完毕。目前400Gbit/s系统已经投入商业使用。光纤的损耗极低,在光波长为 1.55μm附近,石英光纤损耗可低于0.2dB/km,这比目前任何传输媒质的损耗都低。因此,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 (2)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 (3)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电通信不能解决各种电磁干扰问题,唯有光纤通信不受各种电磁干扰。 (4)光纤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敷设和运输; (5)材料来源丰富,环境保护好,有利于节约有色金属铜。 (6)无辐射,难于窃听,因为光纤传输的光波不能跑出光纤以外。 (7)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 (8)质地脆,机械强度差。 (9)光纤的切断和接续需要一定的工具、设备和技术。 (10)分路、耦合不灵活。

电子通信网络论文通信学论文

电子通信网络论文通信学论文 基于Simulink的本原多项式验证模型 摘要:伪随机码是扩频通信的关键,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m序列。构成m序列发生器需要判断本原多项式,文章提出了一种本原多项式验证模型,较传统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Simulink;m序列;本原多项式 扩频通信由于其抗干扰、抗噪音、具有保密性、隐蔽性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的运用于移动电话、微波通信、遥测、监控等系统中。而这种通信方式的本质是利用伪随机编码对将要传送的信息数据进行调制,以实现频谱的扩展;在接收端再采用相同的伪随机码进行相关解调。所以伪随机码可以说是一个扩频通信系统的核心。常见的伪随机序列有m序列、GOLD序列、M序列、Walsh序列等。m序列由于容易产生,以及优良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被广泛的运用于扩频领域。 1m序列 m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图1是一个三级移位寄存器。 设它的起始状态为全“1”,那么输出端输出一个周期的序列为1 110 010。而三级移位寄存器能产生的最长周期为23-1=7,即这个移位寄存器是一个m序列发生器。并不是所有移位寄存器都可以产生m 序列,这跟线性反馈逻辑是直接相关的,找出能产生m序列的移位寄存器,对通信系统有重大意义。这项工作我们一般通过特征多项式

来完成。 2本原多项式 一般形式的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如图2所示。 图2中Ci表示反馈线的连接状态,“1”表示接通,“0”表示断开。由此,可得表达式: Dn=C1Dn-1C2Dn-2…CnD0=CiDn-i 由此可定义一个与上式相对应的多项式:F(x)=Cixi,称之为特征多项式。而当此多项式满足下列条件时,称为本原多项式:F(x)是既约的;F(x)可整除xm+1,m=2n-1;F(x)不能整除xq+1,q <m。 只要找到本原多项式,就可以由它得到m序列发生器。所以求得一个本原多项式,或者判断一个特征多项式是否为本原多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移位寄存器的级数变得较高时,这样判断工作的计算量会变得非常大。由此,我们提出一种通过Simulink仿真的形式,来判断本原多项式的方法,来简化这一过程。 3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 设计一个根据特征多项式构建的移位寄存器,通过监测它的输出序列周期是否为最大周期,来判断是否为本原多项式。所以整个模型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移位寄存器,周期判断部分和波形显示部分。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具体的仿真过程。设有一个特征多项式为x9+x4+1,判断它是否为本原多项式。

音乐基础理论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之比较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异同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 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自然,同为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本文将主要介绍这两者的不同之处。正文: . 1.不同之处: a.审美的差异 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 互补的历史。以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中国传统音乐为例,中国传统音乐主要 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一样是表现人的不屈精神,《命运交响曲》就显得深沉而铿锵了,首先就是通过强节奏的开奏震撼人心。 b.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别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通信网理论基础(修订版)习题解答

2.2 求M/M/m (n )中,等待时间w 的概率密度函数。 解: M/M/m (n )的概率分布为: 1 101 0011!)(! )(--=--? ?????--+=∑m r m n m k m m p k m p ρρρρ ??? ?? ??>≤≤-≤≤=n k n k m p k m m k p k m p k m k k 0!10!)(00 ρρ 假定n>m ,n ≥0,现在来计算概率P{w>x},既等待时间大于x 的概率。 ∑ =>?= >n j j j x w P p x w P 0 }{}{ 其中,P j {w>x}的概率为: n j m x w P n j m i x m e x w P m j x w P j m j i i x m j j ≤≤=>-≤≤? = >-≤≤=>∑-=-1 }{1! )(}{1 00 }{0 μμ 可得: x m m n n i m m n i i x m m n m j n m j i i x m j m n n m j m j i i x m j e m m P x w P 则若n P i x m e P m m i x m e P m m P i x m e P x w P )(01 1 01 ! )(1}{1!)(! ! )(!! )(}{λμμμμρρ ρ ρ ρμρμρμ--+--=--=-=--=-=-?-= >∞→+--? =? ? ????+? ? =+? ?= >∑ ∑∑ ∑∑ 特别的,新到顾客需等待的概率为: ! )(1}0{0m m P W P m ρρ ?-=>

] )! 1() ()! 1() (!)() ([) 1(!)(而 1 2 1 0--------= ----=---∑ m n m m m n x m i x m e m P m x f m n n m n i m n m i m x m m w μλμρ λμρ λλμρ ρμ n m k k x m m m w P w P P w P 注: e m m P m x f 在n =∞== =--= ∞→∑-=--}{}0{)() 1(!)(1 )(0λμλμρ ρ 2.4求M/D/1排队问题中等待时间W 的一、二、三阶矩m 1、m 2、m 3,D 表示服务时间为定值b ,到达率为λ。 解: ) ()1()(S B s s s G λλρ+--= 其中 sb st e dt e b t s B -∞ -=-= ? )()(δ 从而 sb e s s s G -+--= λλρ)1()( 又 ∑∞ == )(i i i s g s G )1(!)(00 ρλλ-=??? ? ? ? -?+-??? ??∴∑∑∞ =∞=s j sb s s g j j i i i b g λρ--= 110 2 2 1) 1(2)1(b b g λρλ---= 34 2 3 2) 1(12) 2)(1(b b b g λλλρ-+-= 3 4332 3 222 114 4 3) 1(4)21(6)0() 1(6)2(2)0()1(2)0() () 1(24)1)(21(ρλρρλρρλρλλλρλ-+= ?='''-=-+= ?=''=-= -='-==--+-= b g G m b g G m b g G m b b b b g 2.5 求M/B/1,B/M/1和B/B/1排队问题的平均等待时间W ,其中B 是二阶指数分布: 1 00 ,)1()(212121<<>-+=--αλλλααλλλt t e e t f

现代通信新技术小论文

学号《现代通信新技术》课程论文题目: 下一代网络技术(NGN) 作者班级 院别专业 完成时间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管制的开放,IP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业务的需求的增加,都给电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构建以及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出了研究,同时对下一代网络中所用技术一一做出解释,并由此得出下一代网络实现所需技术。 关键词:NGN概况;NGN构件;支撑技术;发展趋势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opening of the controlled telecommunication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P network and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new business , new challenges are supposed to b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This paper does a research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and makes explanationins for all the technologies involed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in detail ,which concludes the technologies need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Keywords:NGN profile NGN components suppor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t

论文理论基础

二、理论基础 恒定磁场的理论基础 1、磁感应强度 设真空中有两个载有线电流的回路c1和c2,11I dl 和22I dl 分别为c1和c2回路上的电流 元,则电流回路c1和c2的作用力为 ()22110 1224I dl I dl R F R μπ??=?? 此式为安培力定律。可理解为回路c2在回路c1产生的磁场中受到的力。所以上式改 写为 ()12 11012222 4l l I dl R F I dl R μπ??? =?? ? ???? 括号中的量只与回路c1中的电流分布及源点到场点的距离矢量有关,而与回路c2中的电流无关,令 ()0 1124l I dl R B r R μπ?=? 称为电流回路c1在r2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方便起见,上式改写为 ()0 24l Idl R B r R μπ?=? 若产生磁感应强度的电流不是线电流,而是体电流分布J 或面电流分布s J ,则它们所 产生的磁感应前度分别为 ()0 24V J R B r dV R μπ?=? ()0 24s s J R B r dS R μ π?=?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为T (特斯拉),或者,工程上常因为这个单位太大而选用G (高 斯),。上式称为毕奥——萨伐尔定律。 2磁场的高斯定律和真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 (1)磁场的高斯定律 磁场中,穿过任意面S 的磁感应强度的通量,称为磁通,用表示。按矢量场通量的定义,矢量场通过面元的通量为 d B dS φ= 则矢量场通过整个面S 的通量,即磁通为

S B d S φ=? 磁场的高斯定律指出,穿过任意闭合面的通量为零。数学表达式为 s B dS =? 上式表明线,即磁力线总是穿过场中任意一点,无始点也无终点,是闭合的曲线。 对上式利用散度定律可得 0B ?= 该式即为磁场的高斯定律的微分方式,它描述了恒定磁场的无散性。的散度处处为零,表明 恒定磁场是无发散源的场。 (1)真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 真空中无限长直载流导线周围引起的磁感应强度为 02I B r μ? π= 如果在场中任取半径为r 的线作为积分回路,则计算磁感应强度沿此回路的积分为 若在场中取围绕载流导线I 的任意闭合回路l ,在积分回路上任取线元,线元到载流导 线I 的垂直距离为r ,对载流导线I 所张的角为,则 若积分回路l 不包围电流I ,则 如果积分回路l 所包围有多个,显然有 综上所述,可归结如下: 在真空的磁场中,沿任意闭合的回路l 对的线积分,等于真空中的磁导率乘以该回路所限定的面积上穿过的电流代数和,即 这就是真空中安培环路定律的积分形式。 这是安培环路定律的微分形式,它表明恒定磁场是有旋场,场中有漩涡源。 3矢量磁位 (1)矢量磁位的引入 规定 通常将此式称为库伦规范条件。 (2)矢量磁位满足的微分方程 利用矢量恒等式和库伦规范,得到

现代通信概论结课论文

手机应用 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成员

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果说通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手机无疑是众多通信产品中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报告指出,手机是人类历史上被接受最快的技术产品。 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通信专家预言的“手机革命”正在部分地变为现实。可以预见,手机的功能和应用在未来还将不断推陈出新。 首先,未来的手机将更加智能化,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服务的结合,使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看新闻、看电视、写微博;可以用手机拍一段视频或者照片上传到网上,和更多的人分享,并且马上收到别人的反馈;可以用手机去控制家里的电器。未来,随着网络和后台支撑系统的不断增强,手机将能够提供更加虚拟化、人性化的服务。 其次,手机将成为最大的信息载体。目前,人们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新兴的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将来,手机会将这些载体融为一体,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平台来获取,并且用户可以实时参与互动、交流。这时,手机就是一个向世界发布信息的传声筒。 再次,手机将成为无处不在的网络传感器。一旦所有的手机都上网,每一个手机用户的动态就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反映所在地区的动态。如果把所有手机的智能信息整合在一起,我们将会看到一幅不可思议的世界动态全景图片。最新气象信息不再依靠数以百计的传感器监控,而是借助上亿个手机传感器而测定;交通路况也不再仅仅依靠直升机和路面传感器获取,而是依据陷于交通堵塞区域中手机的数量、移动速度以及方向而测算。 手机,作为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将继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通过手机对于工厂监控操作对财务和客户信息的管理 通过手机应用,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公司的财务信息、客户关系、市场信息和运营系统;现在工厂的生产方式有着自动化得大趋势,我们可以把手机的和工厂的系统实现通信,从而把工厂的操作员与管理人员从机器旁边解放出来,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工作。 我们尝试设计一款手机应用,可以让工厂的自动化监控及控制更为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将运营系统、财务系统等众多方面整合起来。使公司的各项操作更为精确快捷。 目前的工厂控制大多 停留在二维控制系统,具有 复杂繁琐、易出错、不易上 手等缺点,需要大量的人 力,对实际操作造成很大的 不便。手机软件可实现其控 制的智能化,可以简化操作 过程、美化操作环境。我们 甚至可以实现3D效果显 示,操作系统立体化,是数 据显示更加直观,人与人、

现代通信网络论文

现代通信网络论文名称:FTTH在中国最新进展与趋势

摘要: 光纤到家庭(FTTH)一直是光纤接入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技术方向,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运营商竞争的需要、对收入的追求,以及设备本身价格的下降,FTTH 出现可迅速发展的势头。文章综述了FTTH所走过的历程和最新进展,分析了FTTH 发展的主要解决方案,并对FTTH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FTTH 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出发,分析了国际上FTTH 的应用发展,阐述了我国发展需考虑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纤到家庭;宽带接入;光接入网 前言: 光纤到家庭(FTTH)是20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梦想和探索的技术方向,但由于成本、技术、需求等方面的障碍,至今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与发展。然而,这种局面最近有了很大的改观,由于政策上的扶持和技术本身的发展,在沉寂多年后,FTTH网再次成为热点,步入快速发展期。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网络建设计划不断推出,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很多有识之士把FTTH网(特别是光纤到家、光纤到驻地)视为光通信市场复苏的重要转折点。预计今后几年,FTTH网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1 、FTTH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 FTTH是光纤接入网发展的一种最终形式,光纤接入网(统称FTTx)以光网络单元(ONU) 的位置所在,分为FTTH、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驻地(FTTP)和光纤到路边(FTTC)等几种情况。光纤接入网的正式名称是光纤用户环路(FITL,Fiber in the loop),对于住宅或者建筑物来讲,用光纤连接用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光纤直接连接每个家庭或大楼;另一种是采用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用分光器把光信号进行分支,一根光纤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日本是世界上对FTTH最热衷的国家,在FTTH上一直非常领先,他们于20世纪90年代初曾经发布过覆盖全国的宏伟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计划,其中接入网主要采用FTTH.NTT曾经设想通过著名的π系统将广大用户接入,并期望在2000年实现光纤到家。但是,由于技术与经济的原因,日本的B-ISDN 计划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迟并被随后的E-Japan等计划所代替。尽管如此,日本在光接入网上的领先程度一直没有变化。

交通流理论基础论文

Foundations of Traffic Flow Theory I: Greenshields’ Legacy – Highway Traffic Prof. Dr. Reinhart D. Kühne German Aerospace Cente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Berlin, Germany 1. History The first beginnings for traffic flow descriptions on a highway are derived from observations by Greenshields, firstly shown to the public exactly 75 years ago (Proc. of the 13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Highway Research Board, Dec. 1933). He carried out tests to measure traffic flow, traffic density and speed using photographic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the first time. A short look on his CV shows that Greenshields started his career as traffic engineering scientist with this publication which leads to a PhD-thesi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1934. Bruce D. Greenshields -born in Winfield, Kansas; grew up in Blackwell, Oklahoma -graduate of University of Oklahoma; earned Masters Degree in Civil Engineering Univ. of Michigan -1934 Doctorate in Civil Engineering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aught at different Universities -wrote numerous articles on traffic behavior and highway safety -pioneer in the use of photography relating to traffic matters and in applying mathematics to traffic flow -invented the…Drivometer“ -1956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aculty and was Acting Director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there -1966 retirement -then returned to Washington and was a traffic consultant to various federal agencies -Dr. Greenshields received the Matson Memorial Award in 1976 Fig. 1.: CV of Bruce Douglas Greenshields How Greenshields performed the measurements is shown in the attached figure 2. From his original paper we read: “The field method of securing data was quite simple. A 16mm simplex movie camera was used to take pictures. An electric motor driven by an automobile storage battery operated the camera with a constant time interval between exposures. Figure 1 shows the camera with the motor attachment. Varying the voltage by changing the battery terminals controlled the time interval, which might be varied from one-half to two seconds. This method was found better than rheostat control. The time interval was carefully measured with a stop watch over a period of 40 to 100 exposures and checked by the sweep hand of a photographic timer included in the pictures. In order that moving cars might appear in at least two consecutive pictures a field of twice the space travelled per time interval was requir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