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一完全平方公式(二)

一、学习目标:1.添括号法则.

2.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难点: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

(1)4+(5+2) (2)4-(5+2) (3)a+(b+c) (4)a-(b-c)

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变号;

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a+b-c=a+( ) (2)a-b+c=a-( )

(3)a-b-c=a-( ) (4)a+b+c=a-( )

2.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

(1)2a-b- =2a-(b- ) (2)m-3n+2a-b=m+(3n+2a-b)

(3)2x-3y+2=-(2x+3y-2) (4)a-2b-4c+5=(a-2b)-(4c+5)

添括号法则:添上一个正括号,扩到括号里的不变号,添上一个负括号,扩到括号里的要变号。

五、精讲精练

例: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 (2)(a+b+c)2

(3)(x+3)2-x2 (4)(x+5)2-(x-2)(x-3)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去括号法则

六、作业:教科书习题

第三十七学时:14.3.1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一、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多项式公因式的意义,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

难点:让学生识别多项式的公因式.

三、合作学习:

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概念.

三个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都是m,则这块场地的面积为ma+mb+mc,或m(a+b+c)

既ma+mb+mc = m(a+b+c)

由上式可知,把多项式ma+mb+mc写成m与(a+b+c)的乘积的形式,相当于把公因式m从各项中提出来,作为多项式ma+mb+mc

的一个因式,把m从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提出后形成的多项式(a+b+c),作为多项式ma+mb+mc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四、精讲精练

例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x+6; (2)7x2-21x; (3)8a3b2-12ab3c+abc (4)-24x3-12x2+28x.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x-y)+b(y-x);(2)6(m-n)3-12(n-m)2.

(3) a(x-3)+2b(x-3)

通过刚才的练习,下面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首先找各项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如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

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如(3)中相同的字母有ab,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___________的.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1)ma+mb 2)4kx-8ky (3)5y3+20y2 (4)a2b-2ab2+ab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8x-72 (2)a2b-5ab

(3)4m3-6m2 (4)a2b-5ab+9b

(5)(p-q)2+(q-p)3 (6)3m(x-y)-2(y-x)2

五、小结:

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首先找各项系数的大公约数,

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小的.

注意:(a-b)2=(b-a)2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已知2x-y=1/3 ,xy=2,求2x4y3-x3y4

3、(-2)2012+(-2)2013

4、已知a-2b=2,,4-5b=6,求3a(a-2b)2-5(2b-a)3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二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

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a+b)(a-b)=a2-b2 (1)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

a2-b2=(a+b)(a-b) (2)

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讲解

如x2-16

=(x)2-42

=(x+4)(x-4).

9 m 2-4n2

=(3 m )2-(2n)2

=(3 m +2n)(3 m -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 (2)9a2- 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 (2)2x3-8x.

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分解因式:x4-16 x3-4x 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三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分解因式方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特点,恰当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讲授新课

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

将完全平方公式倒写:

a2+2ab+b2=(a+b)2;

a2-2ab+b2=(a-b)2.

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将

它写成平方形式,便实现了因式分解

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一练.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1)a2-4a+4; (2)x2+4x+4y2;

(3)4a2+2ab+ b2; (4)a2-ab+b2;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1)x2+14x+49; (2)(m+n)2-6(m +n)+9.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6axy+3ay2; (2)-x2-4y2+4xy.

课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补充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y)2+6(x+y)+9; (2)4(2a+b)2-12(2a+b)+9;

五、小结: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六、作业:1、

2、分解因式:

x2-4x+4 2x2-4x+2 (x2+y2)2-8(x2+y2)+16 (x2+y2)2-4x2y2

45ab2-20a -a+a3 a-ab2 a4-1 (a2+1)2-4 (a2+1)+4

初一数学拓展课

1、把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涂上六种不同颜色,并画上朵数不等的花,各面上的颜色与花的朵数情况见下表:现将上述大小相同,颜色、花朵分布也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拼成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如图所示。问长方体的下底面共有多少朵花? 2、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盒子,在盒子内的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而在对角的顶点C1处有一块糖,蚂蚁应沿着什么路径爬行,才能最快的吃到糖?请画出蚂蚁爬行的路线。 3、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2的长方形,接着把面积为1/2的长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4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1/4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8的长方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揭示的规律计算:1/2+1/4+1/8+1/16+1/32+1/64+1/128+1/256 4、先阅读并填空,再解答问题:我们知道1/1*2=1-1/2 , 1/2*3=1/2-1/3, 1/3*4=1/3-1/4, 那么1/4*5=,1/2018*2019= 。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并依次计算:1/2*4+1/4*6+1/6*8+...+1/2018*2020. 5、求满足/a-b/+ab=1的非负整数a,b的值。 6、已知A=2x2+3xy-8x+3,B=3x2-2xy+x-5,且3A-2B的值与x无关,求y的值。 7、已知关于x的整式(k2-9)x3+(k-3)x2-k.(1)若是二次式,求k2+2k+1的值;(2)若是二项式,求k的值。 8、已知x2-xy=-3, 2xy-y2=-8,求代数式2x2+4xy-3y2的值。 9、已知(2x+3)4=a0x4+a1x3+a2x2+a3x+a4,求:(1)a0+a1+a2+a3+a4的值;(2)a0-a1+a2-a3+a4的值;(3)a0+a2+a4的值。 10、多项式x2-6x-2的2倍减去一个多项式得4x2-7x-5,求这个多项式。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同学们,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妙的初中数学世界,这里有崭新的“代数”世界—不断扩充的数域、奇妙的字母表示数、威力巨大的方程、不等式、运动变化的函数;这里有“图形”世界—我们将一起拼剪、折叠、平移、旋转,在操作实验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在这里,我们还将一起畅游“数据”的世界,学会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并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数学将继续开拓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心灵的目光穿过无限的时间,使我们的心灵的手延伸到无边无际的空间。 哲学家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使人善辩,学数学使人聪明…” 1、为什么学数学? ※数学是工具学科 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曾有人说:一个物理学家必须是数学家,而一个数学家未必是物理学家。可见数学的价值。 ※生活离不开数学

小到集市买东西,大到火箭发射卫星都离不开数学。又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马克思:”一种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使人聪明 有人形象地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体的例子来体验一下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故事一:据说国际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的。国王很欣赏他的这项发明,问他的宰相要什么赏赐。聪明的宰相说,“我所要的从一粒谷子(没错,是1粒,不是1 两或1斤)开始。在这个有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下一格粒数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满到棋盘上的64格。这就是我所要的赏赐。”国王觉得宰相要的实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赏赐。但后来发现即使把全国所有的谷子抬来也远远不够。 故事二:古希腊有个国王,一次想处死一批囚徒,那时候处死囚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用绳子绞死。他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制定了一条规定:你们可以任意说一句话,如果是真

初中数学拓展课的有效教学思考

初中数学拓展课的有效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5-08-19T15:50:17.47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5期供稿作者:肖鸿斌 [导读]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经历、智力、数学知识基础等不同,导致学生差异较大。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肖鸿斌 近几年来,由于一直号召均衡义务发展,强调“平均分”等因素而忽略了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的确出现了部分优秀学生“吃不饱”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了对数学有极大兴趣者,但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如何培养“优等生”,如何开展好初中数学拓展课教学是我们当前教学中的困惑之一。 拓展型课程是为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数学拓展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动脑、动手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优秀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自主、自我表现的愿望。由于智力、家庭环境、学生自身努力等各种因素,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十分显著!就在我班级,叶同学几乎每次数学考试都是满分;张同学酷爱数学,善于思考问题,认为老师平时课讲得太简单……这些学生显然满足不了现有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而拓展型数学教学可以为这类中上等、优秀学生提供学习更多更深奥知识的机会;领悟数学思维的奥妙,同样可以利用简单有趣味的数学游戏来提高数学成绩偏差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一、开展初中数学拓展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学生差异显著。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经历、智力、数学知识基础等不同,导致学生差异较大,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数学拓展项目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就为学校的财力、物力提出了要求,也为教师才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完全可以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等重新分班教学,每个礼拜安排1—2课时供学生选学。可以分:数学思维、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物理(化学)、数学故事、趣味数学、数学与做人等,然后统一组织教学。这和目前大学阶段开展的选修课程教学模式一样, 2.缺乏具有系统知识发展的教材。这个问题是目前数学拓展课程实施起来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习惯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在基础性课程中,老师可以借助教学参考,基本上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看书或培训来补救。而拓展型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及教学参考。没有教材,许多老师就觉得上课没有内容;没有教参,就觉得上课没有目标。例如在数与代数一章中,可以设置“尾数常用的处理方法”、“计算工具的发展”、“几月几日是星期几的计算”、“用试探法、倒推法、代换法等解决实际问题”、“等量代换”、“比赛中的数学”等为课题,选好课题以后,根据目标,可以自己或和兴趣小组教师交流合作编写教案与习题,也可以从网上、图书馆等搜集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或补充,并注意保存。实际上通过一两年的编写、收集、修改,就可以形成积累一些较好的数学拓展教学资料。 3.缺乏相配套的学生练习。首先拓展型作业有别于传统作业的,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练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参与到作业中来。拓展性作业,强调学生是作业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作业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具体有如下几种设计方法: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一题多问: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议: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达到举一反二。 4.缺乏评价学生和教师标准。没有好的学习评价,就会失去对学生的激励和调控。其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二、几点思考与困惑 1、如何在师生考试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开展好拓展型教学?虽然“减负”政策相应出台,但由于落实不力、监督不严,加上现行教育体制与社会普遍重视学历的大环境,教师与学生仍对考试感觉压力甚重。面对“要分数还是要能力”的两难问题,一些教师便提出“考试难,时间紧,没空进行拓展教学”的理由,“坚守”教材,反复运用反复操练,务必人人都要将教材知识烂熟于胸!对于这些教师,我们又该如何让他们转变教材观、教学观,开展拓展型教学呢? 2、如何在尊重学生差异和学校财力、物力、人力之间找到平衡点?由于学生的差异显著,如果更多更好的照顾、尊重学生,就得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更多的数学拓展项目,这样就需要学校更大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支出,增大了教育成本;如果开展的项目太少,就失去了开展数学拓展项目的意义或者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没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或方法来找这个平衡点,值得我们继续实践和探索。 3、如何去评价老师?在数学拓展项目中,教师也是该项目的参与者、指导者以及项目的推进着,为数学拓展的顺利实施与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谁来给教师一个评价?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老师开展的数学拓展项目成功与否,合不合格?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总之,通过“初中数学拓展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不断的深入,广大教师提高了自身建设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一切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做踏实,并达到一定效果,这对我们数学老师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完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 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

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初一数学组拓展性课程案例

初一数学组拓展性课程 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分类讨论思想运用与数学拓展课课例的实践研究 东林中学——初一年级组关键词:运用数学方法分类讨论思想 实践研究的反思教科研成果的引成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脑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反映,是人脑思维加工的产物,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知识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反映了这些知识的共同本质,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更深刻、更本质。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数学教学具有更高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也有了明确的要求,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在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等基本数学思想。基于上述标准,可见中学阶段对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的重要地位。而“渗透”、“介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必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去“挖掘”、“体现”、“拓展”和“提升”。 数学方法的要点:关注过程性变式与数学课例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合理的联系”就是要寻找可以关联新旧知识的“知识固着 点”,就是要找到合适的铺垫。而关注过程性变式正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合理的联系”实践可表示为: 课程目标 一、根据学生解题的认知局限,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正确方法。 三、进行专题性、系统性训练,提升学生分类讨论的能力。 课程实施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附计划、备课、单子模板: 竞业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计划(模板) 课程名称:数学的奥妙 研发团队:王少华杨乃忠郭迎花闫菲李小霞方明芝高夏青王婷婷齐丽燕石德建盛楠楠研发年级:初一年级本学期达成的课程目标: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及学习态度等 方面) 1.学生刚上初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龄较小都普遍存在学习精 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参与度较高,但缺乏规范性,有待于老师的 指导。 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 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对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3.学生会有知识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态度的不同,由于年龄的原 因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持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这就需要老师在 课堂或课外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七种课堂能力的培 养等) 1.组建数学课程小组,选拔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2.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提前一周预先安排,让学生精心准备,以备 活动时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3.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掌握好课堂必会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训练学生对词汇及日常用语的积累及运用,夯实基础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拔高和提升。 5.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数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 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 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拓展课程精品教案:《四点共圆巧解难题》

四点共圆巧解难题 一、知识准备 四点共圆的概念、性质、判定方法 二、拓展导学 【问题解决】 例1:如图,在矩形ABCD 中,延长CB 至点E ,使CE=CA ;F 为AE 中点,连结BF 、DF. 求证:BF ⊥DF 解法1:连结CF ,在等腰△ACE 中,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CF ⊥AE ,即∠CFA=90° ∴可证∠CFA+∠ADC=180°,得点A ,F ,C ,D 共圆, 即F 在△ACD 的外接圆上 又∵在矩形ABCD 中,可证∠ABC+∠ADC=180°, 得点A ,B ,C ,D 共圆,即B 在△ACD 的外接圆上 ∴可得点F ,B ,C ,D 四点共圆,由圆内接四边形 对角互补的性质可证∠BFD+∠BCD=180°,可得∠BFD=90°,即BF ⊥DF. 解法2:①图形所在平面内找出一点,如果能使这一点到点F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那 么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这四点共圆; ②连结BD ,与AC 交于点G ,由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 平分的性质可得BG=DG=CG ; ③连结FG ,由点F ,G 分别是AE ,AC 的中点得FG 是 △AEC 的一条中位线,所以可证 FG = CE =CA=CG , 即FG=BG=DG=CG ; ④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点F ,B ,C ,D 都在以点G 为圆心、FG 的长为半径的圆G 上,即点F ,B ,C ,D 四点共圆(后续过程同解法1). 【难题呈现】 例2:如图,锐角△ABC 中,∠A=60°,BC=4,△ABC 的面积等于6,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PD ⊥AB 于点D ,PE ⊥AC 于点E.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 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2.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1、在前面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简单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 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修改意见 一、复习与回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 3.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4. 解:解这个方程; 5. 答:检验并答话. 二、应用与探究 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 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

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三、课堂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 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中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四、小结与归纳 问题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 分别是什么?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小议初中数学拓展课程的原则及可行途径-4页word资料

小议初中数学拓展课程原则及可行途径 一、背景介绍 今年3月,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意见》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分类基础上,首次从教育功能层面将义务教育课程划分成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两类。拓展性课程提出与建设,将在落实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与公平性基础上,强化学生个性化发展。此举是深化现阶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重要举措,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迫切要求,也是总结与推广本世纪初开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经验现实需要,更是对我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尤其是去年9月开始实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种呼应。 二、基本问题 作为深化义务教务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带领与支持下,积极响应号召,于本学期开始尝试展开初中数学拓展课程教学剖析。 (一)何为拓展课程 在初步剖析阶段,首先明确什么是拓展课程。按照《意见》表述,基础性课程指国家与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则指学校自主开发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意见》还将拓展性课程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大类。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延伸、应用与整合,这类课程应基于地方文化与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据此,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拓展课程可作如下定义:即以学校为教研主阵地,以初中数学课程知识为载体,从数学学习意义空间、文化内涵、生活底蕴中去延伸与开拓,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数学知识拓展型课程。 (二)拓展课程与课堂教学拓展 弄清楚拓展课程与课堂教学拓展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拓展课程地位,更为深入地贯彻实施深化教育改革要求。数学拓展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补充,应当是拥有包含指导思想、教学原则、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条件保障在内,既联系数学基础课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课程体系。而数学课堂教学拓展是基于某一堂数学课而言,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一定范围与深度上同外部相关内容密切联系起来教学活动,属于基础性课程范畴。数学拓展课程开发与实施,将有效缓解现行初中数学基础课程统一学习内容过多、过分强调学习基础性、对学生兴趣培养与个性发展不够重视问题。 三、拓展原则 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建设拓展课程意见中指出,拓展课程应满足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四个基本原则。数学拓展课程建设首先需要满足上述四条拓展课程共性,同时,笔者认为,因数学学科个性,还需要具体剖析具体制定数学拓展课程相关原则。本学期以来,笔者所在学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尝试数学拓展课程开发与实践。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数学拓展课程观摩与交流经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数学拓展课堂建设提出以下三个原则。 (一)横向拓展,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表现有二:某个知识往往前有铺垫后有延伸,前后知识逐步递进、有序展开;不同知识间也存在联系,例如数形结合。数学知识相互关联,横向交织,形成网络。因而在设计数学拓展课程时,可利用现阶段数学基础性课程尚未涉及,且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内容进行横向拓展。可以找到基础性课程延伸内容或者跨界联系知识点所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例如,我们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证明时,在完成了基础性知识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数学拓展课堂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并结合一些简单练习进行强化,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横向迁移。横向且正向学习迁移可以为以后数学学习起到良好铺垫作用。 (二)纵向拓展,深化知识理解 所谓纵向,从内容难度与学习层次深度上说。就难度而言,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当

初中数学九年级《数学活动: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及拓展》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十一章数学活动 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及拓展导学案 一、导学 (一)活动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1个点,说明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许多点排列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点阵,点阵是非常有趣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点阵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点阵(数学模型),了解并掌握一些点阵及数学模型的变化规律 2.探索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 3.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角及正多边形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及正多边形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二、活动过程 探究一三角形点阵 1.活动指导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③该三角点阵前n行的点数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其行数n;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④如果把图中的三角点阵中各行的点数依次换为2,4,6,…,2n,…,你能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 的和满足什么规律吗? ⑤在④中,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的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n;如果不能,试用一元二次 方程说明道理 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 3.助学:(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归纳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等方面的情况. ②差异指导:对困难学生从归纳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等方面进行指导. (2)生助生: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初一数学组拓展性课程案例

分类讨论思想运用与数学拓展课课例的实践研究 东林中学——初一年级组关键词:运用数学方法分类讨论思想 实践研究的反思教科研成果的引成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脑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反映,是人脑思维加工的产物,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知识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反映了这些知识的共同本质,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更深刻、更本质。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数学教学具有更高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也有了明确的要求,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在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等基本数学思想。基于上述标准,可见中学阶段对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的重要地位。而“渗透”、“介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必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去“挖掘”、“体现”、“拓展”和“提升”。 数学方法的要点:关注过程性变式与数学课例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合理的联系”就是要寻找可以关联新旧知识的“知识固着点”,就是要找到合适的铺垫。而关注过程性变式正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合理的联系”实践可表示为:

课程目标 一、根据学生解题的认知局限,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正确方法。 三、进行专题性、系统性训练,提升学生分类讨论的能力。 课程实施 第1讲 分类讨论方法在绝对值中的应用 当一个数学问题涉及多种情况,有时可按某一标准把这个问题分成若干种不同的情况,然后对每一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这种分析、分类、讨论、归纳的解题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方法。 分类讨论要根据引发讨论的原因,确定讨论的对象及分类的方法,分类讨论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同时,分类讨论还要善于观察分析,善于根据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把握分类的标准,做到正确分类。其中的关键是确定分类的标准。 例1、化简 a a + (a 为实数)。 分析:对于a 应分三种情况讨论: ?? ???<-=>=0000a a a a a a , , ,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余角和补角》教 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会运用解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应用方程的思想解决有关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带领同学们领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壮观景象,并思考:斜塔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和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加为多少度?(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1)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直角剪成两个

角, ∠1和∠2,问:∠1和∠2的和为多少度呢? ∠1+∠2=90o,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1、∠2称为互余, 其中∠1叫做∠2的余角,∠2叫做∠1的余角。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演示试着说出余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比萨斜塔的现实情境和剪纸这一实际操作引出余角概念,既调起学生的兴趣,又直观易懂。) 二、新知探究 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o(直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动手操作2) (1)拿出和的两个角的纸板拼成一个直角,问:“这两个角互余吗?” 把其中一个角移开,“这两个角还互余吗?” 注意事项1:两角互余只与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继续提问:直角三角板的和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吗?老师在前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班长在后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吗? (2)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其剪成三个角,分别标上∠1、∠2、∠3,问: “∠1、∠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最新]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最新]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 (2)突破学科中心 (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 (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 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标准》的前言部分: (1)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是数学?数学的作用是什么, 答: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与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作用:基本理念第二点 (2)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是什么意思,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简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 教法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巩固练习趣味数学: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每 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 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 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向小 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 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 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时追上 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系: 快车路程= 慢车先行路 程+慢车后 行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1.5x=48×3/4 +48×1.5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线出发去 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秒行10米,若小明 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引导观察 提问 提出问题 讲解分析 个别指导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计算

七年级数学拓展课程能力测试(含参考答案)

崇寿初中七年级数学拓展课程能力测试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题8分,共64分) 1.当x 取任意一对互为相反数时,代数式32ax bx +的值也互为相反数,且当1x =-时,这个代数式的值不等于2,则(2)b a += . 2.计算:22 22015201420152014201622015 --?-?= . 3.某企业投入资金制造某产品,按照当时的产品价格,可以有20%的利润.由于金融危 机,产品价格平均下降了30%,企业亏损了160万元,那么企业投入的资金是 万元. 4.已知实数x ,y ,z 满足4x y +=,129z xy y +=+-,则23x y z ++= . 5.已知m ,n ,x ,y 满足:20152015mn =,2014 11 11201512015x y m n -+=++,则 2015x y += . 6.如图,由三组平行的虚线组成的网格中,每个三角形都相 等,且面积为一个单位面积,则△ABC 的面积是 个 单位面积. 7.关于x 多项式3 6x px ++有一个因式2x -,则p 的值为 . 8.把自然数n 的各位数字之和记为()S n ,如46n =,则()4610S n =+=;365n =, 则()36514S n =++=.若对于某自然数n ,满足()2016n S n -=,则n 的最大值 为 . 二、解答题(每题18分,共36分) 9.已知实数12,, ,n a a a (其中n 是正整数)满足:

112123121121123424 23451203456360 (1)(1)(2)(1)(2)(3)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a a a a n n n n --=???=??+=???=??++=???=?? ? ?+++=-++?++++=+++?? (1)求2a ,n a 的值. (2)求 123 100 888 8 a a a a ++++ 的值. 10.设m ,n ,p ,q 为非负整数,且对一切0>x ,等式q p n m x x x x )1(1)1(+=-+恒 成立,求n p n m 22 )2(++的值.

上海市初中九年级数学拓展Ⅱ教学参考资料(含练习册答案)讲解学习

初中数学拓展Ⅱ课本 教学参考材料 编者的话 《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初中数学拓展II的内容,是定向拓展内容,提供希望在 初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修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数学拓 展II”课本(试验本),用于九年级,现正在基地学校进行第一轮教学试验。为了帮助执 教老师理解课本、把握要求和开展实践研究,教材编写人员编写了本册课本的教学参考 材料。这本教学参考材料,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不是正式出版的“教学参考书”。由于编写仓促,成稿匆忙,《材料》内容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只是考虑到新课本进行第 一轮教学对参考材料的需要,所以将此很不成熟的《材料》公诸于众。本《材料》提供 执教老师在教学研究中参考使用,同时在使用中开展研究;通过对《材料》的使用和研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弥补不足,充实内容,为编写正式的“教学参考书”打好 基础。希望这本教学参考材料对执教老师有参考作用,更期待执教老师对此材料提出宝 贵意见和修改建议。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2007年8 月 第一部分课本概述 初中数学拓展II课本(以下简称本册课本),含“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直线与圆”两章内容,还有配合各章内容的练习部分。 本册课本内容的确定,其依据是《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本)》;内容的安排,是在“二二分段,九年级分层”的框架下进行的。初中数学内容的设计,整体上按照六、七年级和八、九年级进行分段,同时在九年级进行必要的分层处理。在初中阶段,以全体学生必学的数学基本内容为课程内容的核心,着

眼于所有学生未来发展的普遍需要,构建共同的数学基础;再以学生定向选学的数学拓展II内容,以及学生按兴趣爱好选学的数学拓展I内容和课外活动材料,适当扩充数学基础,形成具有差别性和层次性的数学,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在六年级到九年级所学的数学基本内容中,包括“实数知识基础”、“初等代数知识基础”、“平面几何知识基础与向量代数初步知识”、“初等代数函数的基础与分析初步”、“概率与统计初步知识”。这些知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将要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其数学知识基础的准备还存在不足。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讨,需要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特征;关于函数解析性质的研究和理解,需要借助于二次函数的直观性质;关于集合与命题的讨论、正弦定理以及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深入进行关于圆的研究等,还需要更多的有关圆的知识。因此,安排拓展II的内容并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组织希望在初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修习,有助于这些学生充实数学基础知识,改善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本册课本的编写,注重于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充实和内容结构的完善,关注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数学基本内容的需要。同时,重视与初中数学必学课本中有关内容建立紧密的联系,体现内容的整体性;注意保持初中数学必学课本的编写特点,注意把握有关内容的基础性要求,注意改善内容呈现的方式和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 本册课本第一章是“一元一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必学课本中讨论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基础上,本章着重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相对于x轴的位置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之间的关系、二次

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优秀案例动手实践类

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优秀案例动手实践类---玩转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杨建雅徐会星 第一课时:折出等腰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浙教版八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P63中探究活动进行拓展。本课是一节知识类拓展课,以一个活动、两个问题为载体,活动从“哪些三角形能够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层层递进到“如何分割”,并且拓展到“任何三角形能够被分割成几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在多次特殊的实验中寻找一般的数学规律,经历“猜想—归纳——验证”相扣的环节,感受实验与归纳推理这一核心概念在探究数学问题中体现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两个生成性问题,体验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中,学习了如何判定等腰三角形,并且具有一定猜想、实验、证明的能力。学生在等腰三角形判定学习过程中,只局限于如何证明已有图形为等腰三角形。学生对于此类探究活动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因此,突破学生思维定式,大胆让学生进行动手分割、猜想证明、演绎归纳,并且进行数形结合,充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综合分析及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的条件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和合情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建构――导学”课堂教学范式,让学生形成比较、分类、猜想、推理、类比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条件的实践过程,体会数学推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整节课的核心,学生在经历多次数学实验活动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探究与挖掘蕴含其中的规律与结论,感受着“实验与归纳推理”数学方法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思想相结合的生动性、灵活性及奇妙性。当然,学生的合作学习对自主及探究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兴趣在合作中得到激发,思维在合作中得到迸发,方法在合作中得到跃进,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提升,友情在合作中得到升华。此外,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应该有效地发挥参与、引导及促进等积极作用。 五、学习重难点 重点: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探索过程。 难点:在条件探索过程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的限制条件。 六、课前准备 学习小组(5-6人) 三角形纸片(50张),分类:两内角两倍关系的三角形(特别放入36°、72°、72°三角形,10°,20°,150°三角形),两内角三倍关系的三角形(108°、36°、36°三角形,25°、75°、80°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45°,45°,90°三角形,30°,60°,90°三角形)以及除以上特征以外的三角形。 量角器 学案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小组派代表,上台随意抽取一叠三角形纸片(平均每人能分到一张)。小组活动:折一次,将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用到量角器确定角度大小),限时5分钟。【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随意抽取纸片,全体活动,调动所有孩子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