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初中数学——教案

(完整版)初中数学——教案

(完整版)初中数学——教案
(完整版)初中数学——教案

14.1.4整式乘法(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及推导,会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

乘的乘法运算 .

过程与方法

体验“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应用,注意运

算结果的符号的确定 .

教学难点:法则的推导过程 .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新知

光的速度约是 3×105km/s, 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是 5×102 m.你能计算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吗?

解:(3×105)(5×102)=(3×5)( 105× 102)=15× 107

提问: 1、在这个式子的运算过程中,运用了乘法的那些运算律.

2、在这个式子的运算过程中,运用了乘法的那些幂的运算性质. (二)变式探究—得法则

变式 1:如果用 a 表示数字 10,如何计算 3a5· 5a2=

解: 3a3· 5a2=( 3×5)(a3·a2)=15a5

思考:( 1)这个算式属于什么运算?怎样完成的?

(2)那么 3a3·5a2b=?

3a3· 5a2b=(3×5)( a3·a2)·b=15a5b

追问: 1.观察上面三个算式,它们属于什么运算?

2.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怎么运算的?

3.在运算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

从而得出规范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

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

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

设计意图:变式 1:的情景变式是单项式中有数字向字母的一个过渡进而

引出单项式乘单项式让学生类比数字与数字相乘的方法,认识到单项式乘以单项

式最终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转化为同底数幂相乘,让学生体会到从具体到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

变式 2:是让学生根据刚才的问题 2 探究两个单项式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

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

(三)多法训练—提能力

例 1 计算: (2x 3)(-5xy 2

)

设计意图:例题有老师引导学生板书完成,熟悉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和

步骤 .

练习: 1.真真假假辨是非 !

( 1) 3a 3 ?2a 2 = 6a 6

( ) ( 2) 2x 2 ?3x 2=6x 4

( ) ( 3) 3a 2b ?4a 3=12a

5

( ) ( 4) (-7a)?(-3a 2) =-21a 3

( )

变式: (-7a)?(-3a)2 =?

师生活动:对抗组 6 号同学抢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计算时应注

三个问题: 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 求系数的积,应注意符号 3. 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写在积里,防止遗漏 .

追问:观察这个式子,与我们刚才计算的式子有什么不同?,包含了哪几种运算?按照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醒学生,遇到积的乘方怎么办?运算时应先算什么 ? 生讨论然后找对抗组的两位对手演板展示 ,其中一个学生

设计意图:本题让学生先判断对错再说出错误的理由,然后改错,并在此

基础上强调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 之后,引入一道变式题, 两名学生演板后, 此时,

我发现学生遇到了困难,于是安排小组活动让做正确的学生进行讲评 .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运算顺序 .

2. 实战练兵试身手 !

(1)

x 2

·5x 3

y ·( xy 2 ) (3) (-3 x ) 2

·4x

2 (4)

3 (2)

4 -2 a 3 (-3 a ) 2 (-2 )

师生活动:各小组独立完成,对抗组 4 位对手演板,组长点评,做全对的组小组加分 .

3. 编辑新题显风采 ! 请结合刚学的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自已编写一个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计算题,先自主完成后记住答案 ( 可组内帮扶 ) ,再与对手小组交换题目并解答比一比,看哪个组编的题目有创意,完成的速度快!

师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学生中出的较好的题目进行实物展台展示对于出题和

解答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要集体订正,教师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熟练法则后进行的一个组内编题创新活动 ,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 生生互助对单项式乘法类型的拓展和完善 .

4. 巅峰对决竞风流!

1. 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

3 3 3

B.x 4 4 16

A.b ·b=2b ·2x =2x

C.2a4·(a 3 ) 2 =2a9

D.x 3·(-2x) 2 =4x5

2. 计算

(1) 2 ab2·(ab

-3 )

(2) 4x2y·(-xy 2) 3

(3) (2mn 2) 3·(-3m3n) 2

(四)归纳小结

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

2. 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

3. 在运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有归纳不到的地方,此时教师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及学生

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归纳和完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加深记忆,我总结出 2 个法则、 3 种思想、 3 项注意 .

2 个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

3 种思想:类比,从特殊到一般,转化 .

3 项注意:弄清顺序,用准法则,关注符号 .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小结、相互补充、共同整理,加深

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系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

能力 .

(五)作业习题14.1第3题

(六)板书设计

14.1.4整式乘法(1)

法则:例题

(七)课后反思

1、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得过程中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形成过程中,由数字变为字母,由数字与数字相乘

变成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学生体验了法则的形成过程。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 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 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 到“边”(面的边缘)。教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 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学生 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 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 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 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 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 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 的认识。 19.1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 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会画出 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教学难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完整word版)青岛版数学初三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2题,共36分) 1、如图,?ABCD中,E是BC边上一点,BE:EC=1:2,AE交BD于点F,则BF:FD等于() A、5:7 B、3:5 C、1:3 D、2:5 12 A、B、C、D、 3、在△ABC中,,则△ABC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配方法解方程x2+8x+7=0,则方程可化为() A、(x﹣4)2=9 B、(x+4)2=9 C、(x﹣8)2=16 D、(x+8)2=16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平分弦的直线必垂直于这条弦 B、垂直平分弦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C、平分弦的直径必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D、垂直于弦的直线必过圆心 6、如图,在⊙O中,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P.若PA=2,PB=8,则CD的长为() A、 2 B、 4 C、8 D、

7、如图,PA和PB是⊙O的切线,点A和B是切点,AC是⊙O的直径,已知∠P=40°,则∠ACB的大小是() A、 60° B、65° C、70° D、75° 8、已知圆的半径为R,这个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 A、B、C、6R2 D、 1.5R2 9、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AB=2r,C、D为半圆的三等分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B、C、D、 10、如图,小明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AB的高度,测量时,使直角边DF保持水平状态,其延长线交AB于点G;使斜边DE所在的直线经过点A.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为1m,点D到AB的距离等于7.5m.已知DF=1.5m,EF=0.6m,那么树AB的高度等于() A、 4m B、4.5m C、 4.6m D、 4.8m 11、一元二次方程(1﹣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k>2 B、k<2且k≠1 C、k<2 D、k>2且k≠1 1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2-2a)x+a-1=0的两个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为()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 关于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1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

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1.1 生活数学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通过预习了解身边某些数据(如身份证、学籍号等)所包含信息,收集生活中数学知识(数据、图形等)应用的实例。 2.练习: (1)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说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2.探索新知识 1).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 4). 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 5). 结合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6). 展示四幅生活中常见的图标: 注意信号灯的标记停车场禁止吸烟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新目录)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最新) 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2 几何图形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第2章有理数 2.1 有理数 2.2 数轴 2.3 相反数与绝对值 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 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3.3 有理数的乘方 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4.2 简单随机抽样 4.3 数据的整理 4.4 扇形统计图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5.1 用字母表示数 5.2 代数式 5.3 代数式的值 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5.5 函数的初步认识 第6章整式的加减 6.1 单项式与多项式 6.2 同类项 6.3 去括号 6.4 整式的加减 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 7.1 等式的基本性质 7.2 一元一次方程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七年级下册 第8章角 8.1 角的表示 8.2 角的比较 8.3 角的度量 8.4 对顶角

8.5 垂直 第9章平行线 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9.2 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9.3 平行线的性质 9.4 平行线的判定 第10章一次方程组 10.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0.3三元一次方程组 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第11章整式的乘法 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11.3 单项式的乘法 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 1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11.6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1 平方差公式 12.2 完全平方公式 12.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2.4 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13.1 三角形 13.2 多边形 13.3 圆 第14章位置与坐标 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1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4.3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八年级上册 第1章全等三角形 1.1 全等三角形 1.2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1.3 尺规作图 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 2.1 图形的的轴对称 2.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2.3 轴对称图形 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 角平分线的性质 2.6 等腰三角形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初二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 初二教案全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集(362页) 【初一初二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教案目录 七年级上册教案目录 .......................................................................................................................................... I I 1.1 正数和负数(1) (1) 1.1 正数和负数(2) (2) 1.2.1 有理数 (4) 1.2.2 数轴 (6) 1.2.3 相反数 (7) 1.2.4 绝对值 (8)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0) 1.3.1 有理数的加法(1) (10) 1.3.1 有理数的加法(2) (11) 1.3.1 有理数的加法(3) (13)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1.4.1 有理数的乘法(1) (15) 1.4.1 有理数的乘法(2) (16) 1.4.1 有理数的乘法(3) (18)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19) 2.1 从算式到方程 (23)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26)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27)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3) (29)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二) (31)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三) (33)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四) (34)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36)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38) 七年级下教案目录 (42) 5.1相交线 (44) 5.2.1 平行线 (48) 5.2.2 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2课时) (49)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一) (51) 5.3平行线的性质(一) (55) 5.3平行线性质(二) (57) II

最全-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任课教师:张老师授课时间:年11 月16 日

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 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是-k分之b与0,0与b).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 () ()3 2 1 . k ? ? ? ? ? < = > < b b b 3.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0 k>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0 b>时,直线交y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三象限; 当0 b<时,直线交y轴于负半轴,必过一、三、四象限. 当0时,直线交y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四象限; () () ()3 2 1 . k ? ? ? ? ? < = > > b b b

三、例题讲析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函数解析式: 2、已知关于x、y的一次函数()12 y m x =--的图象经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三、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0) y kx k k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4.一次函数21 y x =-的图象大致是()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 y x =+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 6、如图,直线l上有一动点P(x, y),则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 7、已知f (x)为一次函数。若f (-3)>0且f (-1)=0,判断下列四个式子, 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A) f (0)<0 (B) f (2)>0 (C) f (-2)<0 (D) f (3)>f (-2) 8、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3) ,与(21),,则这个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 O x y O x y O x y y x O A.B.C.D.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6.1 二次函数(1)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 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九章角学案

9.1角的表示学案 序号:01 班级:姓名:时间:09.2.16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两种定义方式以及顶点、边、终边、始边等有关概念。 2、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能在图形中区分不同的角,并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二、尝试练习: 1、角是由有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 2、角也可以看成是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位置旋转到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的起始位置叫做角的,终止位置叫做角的。 3、当角的终边与始边成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当射线旋转 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角的表示方法有四种形式,分别是①,②, ③,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是一个平角 B、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 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D、平角是一条直线 6、如图9-1-5,∠α表示的角是,∠BOC表示的角是。 7、如图9-1-6,图中共有个角,它们分别是。 三、探究活动: 探究点1、角的概念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B、角是一条线段绕它的一个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C、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D、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所成的图形 探究点2、角的表示法 例2、如图,点D在BC上。 (1)∠B还可以用哪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2)∠α表示的是哪个角? (3)∠1表示的角还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4)∠ABC与∠ACB相同吗?反思感悟

探究点3、平角、周角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角是一条直线 B、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 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D、两边成一直线的角是平角 探究点4、角的计数 例4、如图,四条射线OA,OB,OC,OD组成的图形中共有几个角? 四、跟踪练习: 1、如图,点P在BC上,图中共有()角。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2、如图,(1)图中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哪几个? (2)与∠α有共同顶点的角有哪几个? (3)∠OBC与∠OCB表示的同一个角吗? (4)∠1表示的是哪个角? 3、如图,五条射线OA,OB,OC,OD,OE组成的图形中共有几个角?如 果从O点引出n条射线,能有多少个角?你能找出规律吗? 9.2角的比较学案 序号:02 班级:姓名:时间:09.2.17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用“=”、“>”、“<”表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2、了解角的和、差、倍、分,会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3、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 二、尝试练习: 1、如图9-2-1,∠1与∠2的大小关系是。反思感悟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 1 1 1 1 1 1 1 11/2 1/2 1/2 1/2 2 1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教学重点:借助图形判断一条线段是否是有理数线段。 教学难点:寻找有理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并适时给予引导:“12=1,22=4,32=9,...越 来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数”“ 2 1 ? 2 1 = 4 1 , 9 4 3 2 3 2 = ?,…结果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等。 结论: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二、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数a、b确实存在,但都不是有理数。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一些类似的无理数的例子。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 分数吗?

【精选】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10章-数学

10.1数据的离散程度 一、教与学目标: 1 据的波动大小。 2 、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难点: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与学方法:探究与自学教学法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什么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如何计算?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预习课本P92—P93,完成下列题目。(小组之内交流) (1)对于一组数据,仅仅了解数据的___________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这些数据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差异程度。 (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即_______________)外,还要关注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即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 2、精讲点拨: 例1:班主任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校运动会比赛.在最近 的10次选拔赛中,他们的成绩如下(单位:cm ): (1(2)甲、乙两名运动员这10次比赛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3)怎样评价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m 就有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择 谁参加这项比赛?如果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6.10m 就能打破记录,那么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择谁参加这项比赛?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1)、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数据有(2)、常用离散程度来描述一组数据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能力提升: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青岛版初一数学下教学计划

青岛版初一数学下教学计划 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要使学生扎实透彻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平方差、完 全平方公式、平行线的特征,角的运算,一次方程组的运算;平面 图形的认识及位置与坐标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会推导平方差、完全 平方公式,解一次方程组,平行线及角的计算。 (2)会用尺规做平行线和角,了解位置与坐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共分七章:第八章,主要讲角的表示;角的比较; 角的度量;对顶角;垂直;第九章,讲了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第 十章讲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第十一章主要讲了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第十二章主要讲了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第十三章讲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第十四章讲了位置与坐标。 教学重点:整式的运算、一次方程组、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线与相交线、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位置与坐标。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方法:引 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四、学情分析: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 平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 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学生又较多,整 体感觉学生学习欠缺思考和训练,自觉性不高,表面看参与积极,但投入度不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透彻。根据上述情况本学 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强化学生的透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优补差,同 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 的培养。 五.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1-2周角3-4周平行线5-6周一次方程组7--9周整 式的乘除10期中复习考试11-12周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3-14周 平面图形的认识15-16周以后位置与坐标17周以后 期末复习 六、具体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 生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重基础深挖掘透理解。

初中数学华青岛版七年级下册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教案 教学设计

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丰富实例,掌握有序数对的概念,知道一个有序数对能表示出一个具体的位置;知道一个具体的位置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出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活动一: 【找朋友】 老师刚刚认识一位好朋友,你能描述出他的位置吗? 教师提示: 只给一个数据“第2列”,你能确定吗? 学生:观察并寻找得到两整列的同学,同时提出应说清 楚在哪一排。 教师提示: 给出两个数据“第2列,第3排”, 能确定吗?若不确定,还应怎么办? 学生经过交流得出还应有规定。 引入课题。 活动一老 师适时提 问并给予 提示。点 明要规定 方向。板 书课题。 从身边 出发, 结合具 体实例 发现用 有序数 对表示 点的位 置,从 而激发 学生学 习的兴 趣。 多媒体 展示, 学生与 教师互 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探究一】教室内的座位问题。 问题:你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位置吗? 你认为怎样才能准确确定一个位置? 活动一:同桌互相说出自己的位置。 活动二:找出下列位置的同学 (3,3)(2,2)(8, 4)(2,5)(7,4)(4, 3)(2,4) 思考:(3,4)和(4,3)指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得出定义:什么是有序数对? 活动三:你能举出在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吗? 教师:生活中与有序数对有关的事情很多很多,同学们 想想,说一说。 学生:电影院的座位号,几排几号、图书馆图书位置、 地理书中的利用经度、纬度找地名…… 【小试身手】 1、在如图所示的国际象棋棋盘中,双方四只棋子的位 置分别是 A(b,3),B(d,5),C(f,7), D(h,2), 请在右图中描出它们的位置。 2、如右图,方块中有25个汉 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 下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句什么 出示探究 一的问 题,结合 实例明确 有序数对 的概念。 让学生充 分参与到 活动中 去。 活动可以 先让学生 举例后老 师课件展 示生活中 的实例。 小试身手 可以让学 生先独立 完成,再 课件展示 答案。 明确有序 通过确 定自己 的座 位,使 他们能 很快地 投入到 学习情 境中。 学生举 出生活 中有序 数对表 示位置 的例 子。 学生认 真完成 后感知 知识在 生活中 的应 用。 多媒体 展示, 学生与 教师互 动 多媒体 展示,

最新青岛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数状图

精品文档 1、定义:整数、分数和0统称有理数; 2、数轴: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一、有理数 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记作|a|;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七上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 6、乘方: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不包括0以外的任何数的0次幂都是1;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即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分母上含有字母的不是整式; 二、整式 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5、整式加减的步骤:(1)列出代数式;(2)去括号;(3)添括号(4)合并同类项。 七上 6、单项式乘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不同的字母照写; 7、多项式乘多项式: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 结果相加。(握手原则) 8、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除以系数,相同的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照写; 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除以单项式,再把结果相加 ①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a a n m n m +=②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a mn n m = )( ③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乘方的积。 b a a b m m m =)( 三、幂的运算 ④同指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ab b a m m m = ⑤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 a a n m n m -=÷ 七下 ⑥零指数: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等于1。 )0(10 ≠=a a ⑦负指数:任何非零数的负指数等于它的正指数的倒数。)0(1≠=-a a a p p 1、提公因式法:利用ma+mb+mc=m(a+b+c),把多项式中每一项的公因式提出来。 2、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完全平方和(差)公式:a 2±2ab+b 2=(a ±b)2;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ab+b 2 ) 四、因式分解 完全立方和(差)公式:a 3±3a 2b+3ab 2±b 3=(a ±b)3 七下 3、分组分解法:先对多项式适当分组,再分别变形,然后利用提公因式法或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4、十字相乘法:对二次三项式的系数进行分解,借助十字交叉图分解,即:ax 2 +bx+c=(mx+r)(nx+s) 其中 mn=a ,rs=c ,ms+nr=b 五、分式 1、定义: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 B A =0(A=0,B ≠0)。 八上 2、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分式。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 只有当a≥0时,a 才有算术平方根。性质: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a ≥0(a ≥0);( a )2 =a(a ≥0)

青岛版七年级上数学 全册教案学案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了解几何体、多面体、平面图形的范畴. 3.通过对平面图形的组合设计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几何体、多面体、面、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看P1页美丽海滨城市图片,你看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小组讨论回答看谁说的多? 出示图片见课本p4页 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看到的几何图形吧! 一、几何体的学习 1.几何体的认识 (1)自学检测 你熟悉下面的立体图形吗?用线把图形和它们的名称连起来 球正方体圆柱圆锥长方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简称为体 (2)能力提高 观察上面几何体的表面特点将它们分类:()()和()为一类因为它们的面有的为曲面.()和()的面都是平的为一类,像这一类几何体也叫多面体.

让学生感受多面体的特征,举出现实中的实例. (3)思考:几何体中的棱柱和棱锥有什么不同?你能举出形状与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例子多.分小组展示. (4)练习巩固:P5页练习 二、平面图形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小组间互相交流后回答. 2.自学检测: (1)数学上的“平面”是 ,可以 . (2)说出我们接触过的平面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3.能力训练: 4.巩固练习:p8页练习 教(学)后记: .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相反数》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相反数》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初步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难点是多重符号的化简.“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也就是下节课要学的绝对值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另外,“0的是0”也是定义的一部分。关于“数a的是-a”,应该明确的是-a不一定是正数,a不一定是正数。关于多重符号的化简,如果一个正数前面有偶数个“-”号,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符号后只剩一个“-”号。 二、知识结构 的定义的性质及其判定的应用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互为的概念。 由于教材先讲,后讲绝对值,所以的定义只是形式上的描述,主要通过的几何意义理解的概念。教学中建议,直接给出的几何定义,通过实例了解求一个数的的方法。按着数轴————绝对值的顺序教学,可充分利用数轴使数与形更好地结合起来。 四、的相关知识 1.的意义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2019与2019互为。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5与-5是互为。 (3)0的是0。也只有0的是它的本身。 (4)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2.的表示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原数的。若表示一个有理数,则的表示为-。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与原数相联系同。例如,+7=7,特别地,+0=0,-0=0。 3.的特性 若互为,则,反之若,则互为。 4.多重符号化简 (1)的意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依据。如是-1的,而-1的为+1,所以。(2)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 果为负;如果是偶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例如,。由此可见,化简一个数就是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若结果是“+”号,一般省略不写。 (一)

青岛版九年级数学目录 ( 上 下)

青岛版九年级数学目录 ( 上下) 九( 上) 第1章图形的相似 1 . 1 相似多边形 1 .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 . 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 4 图形的位似 第2章解直角三角形 2 . 1 锐角三角比 2 . 2 3 0 ° , 4 5 ° , 6 0 °角的三角比 2 . 3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 2 . 4 解直角三角形 2 . 5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3 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 3 . 1 圆的对称性 3 . 2 确定圆的条件 3 . 3 圆周角 3 .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 5 三角形的内切圆 3 . 6 弧长与扇形面积计算 3 . 7 正多边形与圆

第4章一元二次方程 4 . 1 一元二次方程 4 . 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 . 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 . 4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 . 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4 . 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九( 下) 第5章对函数的再探索 5 . 1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 5 . 2 反比例函数 5 . 3 二次函数 5 . 4 二次函数y = a x2+ b x+ c的图象和性质5 . 5 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 . 6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5 . 7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6章事件的概率 6 . 1 随机事件 6 . 2 频数与频率 6 . 3 频数直方图

6 . 4 事件的概率 6 . 5 简单的概率计算 6 . 6 利用树状图和列表计算概率6 . 7 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第7章几种简单的几何体 7 . 1 几种常见的几何体 7 . 2 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 7 . 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7 . 4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第8章投影与视图 8 . 1 中心投影 8 . 2 平行投影 8 . 3 物体的三视图

(完整版)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2014 12 6.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 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 3.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二、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与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创设情境: 如图,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BC,在池塘一侧的平■地上选一点A,再分别找出线段AB、AC的中点D、E,若测出DE的长,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宽B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6、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7、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如图,DE是^ ABC勺中位线. 求证:DE// BC, DE=BC (二)自学例 题: 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 求 证:四边形EFGH平行四边? 巩固提升: 1、已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是8cm,10cm和12cm. 求: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 2、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出本节课的收获,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1、如图;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组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探索新知: (一)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2. 右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构成的? .3、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找出图中的中位线 (面积和周长)?说说你的理由。 2、已知:在四边形ABC呻,AB=CD E、F、G分别是 4你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吗? 5、度量Z ADE与Z B,量出线段DE与BC的长你发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CD,AC,BD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