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

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

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
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

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严重危害黄瓜生产。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那黑星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抗病品种,黑星病的抗病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抗病品种的表现相当稳定;发病初期可选用菌杀(25%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或者40%嘧霉多菌灵800倍液,或者秒杀(32.5%苯甲嘧菌酯)1000倍液,或者护苗(30%苯甲丙环唑)1200倍液,30%醚菌酯1000倍液叶面喷施。喷药要均匀周到,幼嫩部分和生长点要喷到,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3~4次,那么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呢?

黄瓜黑星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危害部位有叶片、茎、卷须、瓜条及生长点等,以植株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茎和幼果受害最重,而老叶和老瓜对病菌不敏感。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子叶腐烂,严重时幼苗整株腐烂。稍大幼苗刚露出的真叶烂掉,形成双头苗、多头苗。

侵染嫩叶时,起初在叶面呈现近圆形褪绿小斑点,进而扩大为2~5毫米淡黄色病斑,边缘呈星纹状,干枯后呈黄白色,后期形成边缘有黄晕的星星状孔洞。嫩茎染病,初为水状暗绿色菱形形斑,后

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染病时,心叶枯萎,形成秃桩。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幼瓜和成瓜均可发病。起初为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透明的黄褐色胶状物(俗称“冒油”),凝结成块。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胶状物增多,堆积在病斑附近,最后脱落。湿度大时,病部密生黑色霉层。接近收获期,病瓜暗绿色,有凹陷疮痴斑,后期变为暗褐色.空气干燥时龟裂,病瓜一般不腐烂。幼瓜受害,病斑处组织生长受抑制,引起瓜条弯曲、畸形。

以上是介绍的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的内容,黄瓜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引起重视,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还有很多关于黑星病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田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灰霉病、黄瓜黑星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八大病害;虫害形成危害的主要有瓜蚜和美洲斑潜蝇,就上述黄瓜病虫害的识别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又称“跑马干”、“黑毛”,各地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保护地黄瓜危害为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40%。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叶上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病斑连合成片,全叶卷缩干枯,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该病由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致病。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离开黄瓜植株不能长期存活。黑龙江省为北方寒冷地区,可在冬季温室生产的黄瓜植株上越冬。冬季没有黄瓜生产的地区,最初菌源来自于邻近早发病的地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高湿是发病的有利条件,从中心病株形成到扩展全田,只需10-15天,形成暴发流行,故有“跑马干”之名,形容其叶片发病和枯死速度之快。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抗病品种。 2.生态防治:对保护地黄瓜,利用黄瓜霜霉病发病要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通过通风换气,进行人为调节加以控制,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害发生,而有利于黄瓜生长。

3.高温闷棚: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病后可采用此法。选择晴天上午关闭棚室,升温到45℃持续2小时,可控制病害蔓延。注意在闷棚前一天必须浇透水,温度计必须挂在黄瓜“龙头”即生长点相同高度的位置,摘掉近地面20厘米内的重病叶,闷棚结束后应缓慢降温到正常的温度。闷棚的温度不可随意提高,严格按以上要求操作,防止高温灾害。 4.药剂防治:保护地应采用烟剂,在发病初期,每公顷45%百菌清烟剂千克熏烟,隔9~10天防治1次,连防4-5次。露地黄瓜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上述农药宜交替使用。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天丰素150毫升或%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二)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是黑龙江省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尤其是保护地黄瓜受害严重。一般棚室发病率为3-5%,严重的可达50%左右。此病多在开花结瓜期陆续发病。初时瓜株在中午是中、下部叶片似缺水状萎蔫,早晚叶片尚可恢复正常,翌日中午再次萎蔫,并且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叶片。叶片萎蔫、恢复如此反复,少则2~3天、多则5-7天萎蔫叶片不再恢复。病株茎基部变褐色,水浸状,病部表面生出白色和略带粉红色的霉状物,

黄瓜苗期主要病害区别与防治

黄瓜苗期主要病害区别与防治 黄瓜苗期叶片娇嫩,抗病力弱,再加上苗床通风透气性差,湿度大,极易感染蔓枯病、炭疽病等。由于炭疽病、蔓枯病与细菌病害有类似之处,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不宜区分,立枯病与猝倒病也易被混淆,因此笔者现对这些苗期主要病害的症状作一描述,帮助菜农朋友区别辨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症状区别炭疽病:炭疽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淡褐色病斑,病斑周围的淡黄色晕圈非常明显,稍凹陷,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黏液出现,后期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一般排列非常整齐。蔓枯病:蔓枯病多从叶缘开始向内呈“v”字形扩展,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轮纹不明显,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完全散生,没有规律,在高湿条件下也不分泌粉红色黏液。猝倒病:刚出土的幼苗,地上并无明显病状,幼苗突然倒地青枯死亡。发病往往从棚水滴落成的点片开始,随之迅速扩展,如同“鬼剃头”。掘取病苗可见近地表的茎部呈水烫样发黄、变软缢缩呈线状,湿度大时可见到病部有白色絮状物发生。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病时,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凹陷,绕茎1圈后病部缢缩。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尚可恢复,严重时植株凋萎死亡。该病与猝倒病的区别:首先,立枯病是站立枯死,而猝倒病是突然倒地死亡,由于发生突然,猝倒的植株开始仍保持鲜绿的颜色;其次是湿度

大时,立枯病的病部出现淡褐色、稀疏蛛网状霉层,而猝倒病是出现白色絮状霉层。霜霉病:霜霉病病叶无透光感觉,主要危害叶片,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开裂不穿孔,病叶背面有黑色或紫灰色霉层,病斑较大,浸染速度快,中期病斑相互连接成片,病叶背面不规则形水浸状。角斑病:角斑病病叶有透光感觉,角斑病病菌主要浸染叶片和瓜条,有时危害瓜蔓;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初期易开裂,形成穿孔;叶片背面病部有乳白色菌液,干燥后呈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病斑较小,浸染速度慢;清早病叶背面蜂窝形水浸状。 防治方法 苗期喷药预防和治疗病害应注意3点:一是应喷用不产生药害的农药;二是喷用的农药尽量选用具有兼治2种或2种以上病害的;三是喷药应严格配药浓度和用量,以防产生药害。炭疽病和蔓枯病均是高等真菌引起,所以在防治上有许多共同点,使用农药相似,在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及时进行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的同时,可在苗期叶面喷施磷钾动力750倍液或海绿素1000倍液,提高植株抗病力。蔓枯病或炭疽病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溴菌腈750倍液加朋宝1000倍液,或应得750倍液加百肥1000倍液,或升势1000倍液加海绿素1000倍液防治。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叶面喷施万家丰750倍液加海绿素1000倍液,或精纯750倍液加朋宝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或72%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60%细菌净800倍液,

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班级:绿食091 2012年5月15日

摘要 (2) 前言 (3) 1 黄瓜幼苗异常 (4) 1.1黄瓜苗“戴帽” (4) 1.1.1 黄瓜苗“戴帽”的症状及病因 (4) 1.1.2 防治措施: (4) 1.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4) 1.2.1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的症状及病因 (4) 1.2.2 防治措施: (4) 2黄瓜茎叶异常 (5) 2.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5) 2.1.1 萎蔫症状及病因 (5) 2.1.2 防治措施 (5) 2.2 黄瓜叶片的边枯 (5) 2.2.1黄瓜叶片边枯的症状及病因 (5) 2.2.2 防治措施: (5) 3 黄瓜花果异常 (6) 3.1 黄瓜花打顶 (6) 3.1.1黄瓜花打顶的症状及病因 (6) 3.1.2 防治措施 (6) 3.2 苦味瓜 (6) 3.2.1苦味瓜的症状及病因 (6) 3.2.2 防治措施 (6) 4 温度异常对黄瓜的危害 (7) 4. 1 高温障碍 (7) 4.1.1高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1.2 防治措施 (7) 4. 2 低温障碍 (7) 4.2.1低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2.2 防治措施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对黄瓜幼苗子叶及成苗期茎叶、花、果的常见生理病害的病症、病因及相应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并对因温度异常引起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黄瓜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以及不当的水肥管理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生,及时识别并及时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非常必要。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黄瓜;防治措施;病因

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我国蔬菜作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葫芦科蔬菜、茄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蔬菜及其他蔬菜。 葫芦科蔬菜主要包括多种瓜类作物,其病害种类繁多,据统计达近百种,有些病害可以危害多种瓜类作物,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中以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等发生较重,为害最重;黄瓜黑星病曾作为某些省区的检疫性病害,近年间在北方保护地严重发生,损失极大,现已蔓延至很多地区;黄瓜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等历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它瓜类病害如病毒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白粉病、西瓜和甜瓜炭疽病、西瓜疫病、甜瓜蔓枯病等,每年都有一定为害。 茄科蔬菜主要包括番茄、茄子和辣椒等。茄科蔬菜上的病害约有70多种。番茄上以各种病毒病为害最重,晚疫病和早疫病在各地发生也很普遍,流行年份损失很大;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发生广、为害猖獗,上升为最重要的病害;其次叶霉病也普遍发生;番茄溃疡病是全国的检疫性病害,已对生产构成威胁。茄子上主要是黄萎病发生普遍,一直是多年来的顽症,在露地和保护地均较严重,褐纹病、绵疫病等发生也较为普遍,流行年份损失严重。辣椒上则以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等为害严重;近年来辣椒疫病急剧上升,已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此外,茄科蔬菜根结线虫病近年来发生严重,有蔓延趋势,局部地区已造成较大损失。 在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发生的病害近50种。其中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合称为白菜的三大病害,发生区域广泛,为害比较严重,对白菜生产威胁较大;十字花科蔬菜其它病害,如白斑病、黑斑病、黑腐病、炭疽病、白锈病等,历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也给蔬菜生产、贮藏等造成一定损失;根肿病在部分省区见有发生,发病重时为害也较重;菌核病多在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或采种株上发生。 其他发生普遍、危害较大的蔬菜病害还有豆类锈病、炭疽病、枯萎病,芹菜斑枯病、早疫病、大葱锈病和紫斑病,韭菜灰霉病,莴苣霜霉病,姜腐烂病、芦笋茎枯病及各种蔬菜的根结线虫病等。 一葫芦科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本实验以黄瓜病害为主,熟悉葫芦科蔬菜上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次要病害以症状为主作一般观察,为病害的正确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田间调查以及指导生产及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仪器用品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解剖针、移植针、清水滴瓶、刀片、酒精灯、镜头纸等,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实习材料黄瓜主要病害(霜霉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绵腐病、疫病、蔓枯病、褐斑病、细菌斑点病)的标本、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制备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含幻灯片、录象带、光盘等影象资料)。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1.症状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病斑水浸状、多角形、黄褐色至红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取病叶标本,注意观察病斑形状、颜色等特点,病斑背面霉状物有何特点? 2.病原属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孢子囊梗无色、无隔,呈单轴状、锐角分枝;孢子囊卵球形、无色,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刮取病叶标本上的灰色霉层制片镜检,注意病菌孢子囊梗的分枝、孢子囊的形态特征,孢子囊有无乳头状突起? (二)瓜类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 1.症状典型症状是植株萎蔫。多在成株期开花结果后表现症状。病株似缺水状萎蔫,

常见黄瓜病害全套整合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2016-10-05 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 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

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 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2.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苹果黑星病菌

苹果黑星病 摘要:苹果黑星病的病原菌是苹果黑星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黑星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呈放射状,初期叶上生绿褐色霉层,稍后霉层渐变为褐色至黑色。是世界性苹果病害,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国危害严重,中国的北方多省市都有此病害。 1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苹果黑星病 拉丁学名:Venturia inaequalis(Cook)Wint.,(Spilocaea pomi Fr.) 别称:疮痂病 病原中文名:苹果黑星菌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苹果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和果实 2病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呈放射状,初期叶上生绿褐色霉层,稍后霉层渐变为褐色至黑色。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叶片枯焦,易早期脱落。叶柄、叶脉及果实等上的症状都与梨黑星病相似,特点是后期在病斑上均覆盖一层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病原特性 苹果黑星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Fusicladium dendriticum(wallr.)Fuck.称树状黑星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也有报道其无性世代为。Spilocaea pomiF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初无色,后变为青褐色至红褐色,在培养基上灰色,分枝,有隔。分生孢子梗丛生,深褐色,大小50~60×4~6微米,屈膝状或结节状,短而直立,无隔或具1~2个隔膜。梗顶着生一个单细胞(少数双细胞)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梭形或长卯圆形,深褐色,大小12~22×6~9微米。病菌在腐生阶段可形成假囊壳,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子囊平行排列于假囊壳基部,子囊长棍棒形或圆筒形,具短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排列成两行。子囊孢子卵圆形,青褐至黄褐色,双细胞,上面的细胞较小而稍尖。 4发病特点 发病特点:苹果黑星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溃疡和芽鳞内或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子囊孢子到第二年春季成熟,田间分生孢子在6~7月份最多。病菌也可被蚜虫传播。寄主最易受害时期为花蕾开放与花瓣脱落期间,萼片上的病斑为以后侵染果实的最好菌源。因此,早春为病害发生的重要时期。在苹果感病期间,天气连绵多雨,适于病菌初次侵染。果实成熟期间被害,导致贮藏期间及运输中的损失。苹果各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小苹果品种中,黄太平最感病,其次为黄海棠和花红,河南海棠、三叶海棠较为抗病;多花海棠是高抗品种。大苹果品种,国光和富士较易感病;其次为印度、红星、金冠、祝光、旭、黄魁等品种抗病力强。[1] 5 方法原理 经现场查验取样后,实验室用显微镜等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根据其危害症状,形态学特征进行结果判定。仪器及用具 5.1 仪器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 1 常规育种 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 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用其亲本与另一自交系配制出适于日光温室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杂交一代组合黄瓜新品系。该品系在早熟、丰产、抗病性及商品性等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余纪柱等利用卫星搭载黄瓜自交系材料,获得特小型黄瓜自交系。该自交系瓜长8cm左右,雌花节率达99.5%,表现稳定,可直接用于培育小型黄瓜新品种。朱艳英[3]等利用卫星搭载处理过的黄瓜,其后

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2016-10-05 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 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得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 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

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得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

一个黑色霉菌组成得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得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2.用45%得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责任编辑:managernk 来源:《黄瓜无公害生产技术》浏览人次:252 次发布时间: 2008-09-19 黄瓜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通过无公害的环境、合理耕作、合理施肥、合理用药等技术,从病、虫源头进行防治,来抵御病虫害的侵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达到无公害产品要求。黄瓜是抗逆性较差的蔬菜,病害较多。近些年来在大棚、温室等设施内,由于连续栽培黄瓜,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疫病及白粉虱、蚜虫等病虫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冬春季节设施内空气湿度大,病害特别严重,就需要进行药剂防治,造成黄瓜瓜条农药残留量多数超过国家标准,加之喷药频繁,喷药时间与采收期之间没有正常的间隔期,就更加重了农药的污染程度。同时,农户为了增加黄瓜产量,而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忽视有机肥的施用。而化学肥料中偏重氮肥的施用,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且造成了果实中硝酸盐的积累,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做到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应首先了解病虫害的来源及发生原因,针对其规律,进行相应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一)病虫害发生原因 1.病害的发生原因露地、大棚、温室内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 ①有一定数量的病原物; ②有发病的适宜温度湿度等环境; ③有易感病的黄瓜植株。再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即可发病、流行。 (1)病原物的存在是黄瓜植株发病的先决条件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这些病菌都附着或寄生在一定物体上,待条件适宜时,经过一定途径传播到植株上,即发病为害。病原菌存在的地方主要有: ①商品菜大范围运输:蔬菜的大发展,必然造成病害的增多与流行。大范围的运输销售,不严格的检疫,使某些病菌传人非发病区,而造成发病、流行。 ②种子:黄瓜种子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蔓枯病等多种病菌越冬、越夏的场所之一。有的寄生在种皮内,有的附着在种皮上,有的是混在种子中间。目前,温汤浸种、药液浸种、药剂拌种、干热处理等种子处理技术可有效消灭种子上携带的病菌。 ③苗床:黄瓜栽培,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育苗床常选择在定植棚内,定植棚连年栽培,病菌较多,必然污染苗床。同时,取用的苗床土有的是从种植过瓜类或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采取的,或是施用的有机肥带病菌而又未腐熟,都会使苗床带菌。 ④大棚、温室设施、资材等带菌:很多病菌可附着在大棚、温室的骨架、棚膜、墙壁上。立架栽培所用的竹竿及连续使用的尼龙吊绳,也可附着病菌,这些病菌也会成为病害的浸染源。 ⑤秧苗带菌:在定植前,没有经过挑选、淘汰病苗,也未集中进行喷药等防治措施,将会使苗期病菌带人定植棚内,成为将来的发病中心。 ⑥病株残体、杂草、未腐熟的有机肥带菌:病株残体是细菌性角斑病、炭瘟病、蔓枯病等多种病害病原菌的越冬、越夏场所。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不及时,残根、秧、叶、果实未清理干净,未深埋或烧毁,大量的病原菌在田间,一旦条件适宜,就会侵染黄瓜致病。田伺的杂草也是多种病菌、病毒的寄生和越冬场所。施用带有病原菌的有机肥,如果不腐熟,病菌仍会侵染黄瓜种植。 ⑦土壤带菌:土壤带菌是设施黄瓜发病的重要原因。多数的土壤中含有多种致病的病菌,如枯萎病、菌核病等,其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多年少但由于浓度、数量不足,不一定会发病,但在多年重茬、连作的大棚温室内,病原菌积累较多,而发病严重。 ⑧灌溉水带菌:灌溉用的河水、渠水含有多种病原菌,利用这种水浇灌黄瓜,也会导致病害的发

黄瓜黑星病菌

真菌类 1.检疫对象:黄瓜黑星病菌 图片: 拉丁学名: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is et Arthur 英文名称: 国内外分类:进境检疫对象 检疫分类: 病害 分类地位:属半知菌亚门、枝孢属真菌。 寄主名称:除黄瓜外,还侵染笋瓜、葫芦、南瓜、冬瓜、甜瓜、节瓜、佛手瓜和其它葫芦科植物。 辽宁植保所研究, 人工接种可侵染茄科的番茄和茄子,豆科的芸豆。 分布地区: 危害症状:整生育期发病,危害嫩叶、嫩茎及幼瓜。 嫩茎:初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陷开裂,湿度大时生灰黑色霉层。 成株期叶片:生近圆形黄白色小斑,易穿孔,孔边缘不齐,略皱,具黄晕 叶柄、瓜蔓: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状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层;卷须、生长点腐烂。瓜条:生暗绿色到褐色疮痂状凹陷斑,形成畸形瓜。病斑初流半透明胶状物,以后变成琥珀色。生灰黑色霉层 传播途径:近距离传播:气流、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操作(移栽等)传播。 远距离传播:种子调运。 生物学特征:对pH要求不严(2.5~11.0),碱性条件孢子发芽受抑制,最适pH为6.0。 生长发育和孢子萌发适温为20~22℃。 52℃处理45min可使孢子及菌丝死亡。 孢子萌发对湿度敏感,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率较高,81%以下则较低,66%以下不萌发。 鉴别特征:菌丝白色至灰色,具分隔。

分生孢子梗细长,丛生,褐色或淡褐色, 顶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单枝。 分生孢子圆柱状、近梭形至长梭形, 形成分枝的长链,单生或串生, 单孢、双胞、少数3胞,褐色或橄榄绿色, 光滑或具微刺。 除害处理: 1. 加强检疫严禁在病区繁种或从病区调种。做到从无病地留种。 2.种子除害处理种子用70℃干热处理3d,可完全控制黄瓜黑星病。 3.药剂处理 ①浸种或拌种: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0~30min后,冲净再催芽,或用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min。直播时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50%多菌灵或50%克菌丹拌种。 ②熏蒸消毒:温室、塑料棚定植前10天,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25千克、锯末0.5千克混合后分几堆点燃熏蒸1夜。 ③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瓜,立即喷药防治。用粉尘法或烟雾法于发病初期开始用喷粉器喷撒10%多百粉尘剂,每亩用1kg;或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连喷3~4次。 ④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可喷洒40%福星(氟硅唑)10000倍液,喷施1~2次就可控制病情的发展。 4.选用抗病品种 5.加强栽培管理 检疫方法: 1.症状观察产地检疫,主要依据症状特点和病原镜检结果,诊断和鉴定。 2.保湿培养检验种子可用吸水纸法、冰冻滤纸法检验。 用四分法使种子量减到400~500粒,将种子均匀摆在铺有吸满无菌水滤纸的10个培养皿内,放在20℃温箱中24小时,移入-10~-15℃的冰箱内24小时,再在20℃条件下5-7天,在20-50倍解剖镜下检查. 3.分离培养:PDA培养基或琼脂培养基培养法 0.1%升汞表面消毒2min, 无菌水冲洗3次,25—27℃恒温箱中培养,7d后镜检观察 4.洗涤检验检查种子是否带有病菌的孢子。 5g种子+10ml水,50ml三角瓶加塞振荡30min,1000r/min离心5min品: 应施检疫产 调查方法: 其它信息: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黄瓜栽培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亲土1号市场中心郑传杰 2019年4月10日

黄瓜的生活习性 温度: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 2-0℃冻死。 光照: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多数品种在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分: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土壤: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pH值为6.5最好。

黄瓜的生育期 发芽期幼苗期 ●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出现 (露真)为发芽期,适宜条件下约5 ~10d。 ●幼苗期从“露真”到植株具有4~5片 真叶(团棵)为幼苗期,约20~30d。 ●抽蔓期又称初花期,从植株“团棵” 到根瓜坐住为止,约15 ~25d。 ●结果期从根瓜坐住到拉秧为结果期。 露地夏秋黄瓜只有40d左右,日光温室冬 春茬黄瓜长达150~180d 伸蔓期结果期

黄瓜的需肥特点 P 2O 5 0.8-1.3kg MgO 0.6-0.7kg CaO 3.6-4.4kg K 2O 3.6-4.4kg N 2.8-3.2kg 每1000kg 商品

黄瓜主要害虫害病与防治

黄瓜白粉病防治 特征: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 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即病原菌无性阶段。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在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 叶黄枯。有时病斑上长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即病菌的闭囊壳。 https://www.doczj.com/doc/c911495604.html,_{W)j114Yt[(f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1号、2号、3号、4号,津早3号,津研2号、4号、6号、7号,中农1101,京旭2号,鲁春26号、32号,鲁黄1号,早丰1号,济南密刺、郑 黄2号,春丰2号,宁丰1号、2号,冀菜2号等品种较抗白粉病,可因地制宜选用。(2)生物防治。喷洒2%农抗120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隔6~7天再防1次,防效90%以上。https://www.doczj.com/doc/c911495604.html,_{W)j114Yt[(f (3)物理防治。采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不仅可防止病菌侵入,还可造成缺氧条件使白粉菌死亡。一般隔5~6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4)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柄乳渍1500~2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技术要点是预防,午前防,喷周到及大水量。(5)保护地采用烟雾法。即用硫磺熏烟消毒,定植前几天,将棚室密闭,每1000立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掺匀后,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分放在室内,于晚上点燃熏1夜;此外,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方法和用量见黄瓜霜霉病。

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

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严重危害黄瓜生产。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那黑星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抗病品种,黑星病的抗病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抗病品种的表现相当稳定;发病初期可选用菌杀(25%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或者40%嘧霉多菌灵800倍液,或者秒杀(32.5%苯甲嘧菌酯)1000倍液,或者护苗(30%苯甲丙环唑)1200倍液,30%醚菌酯1000倍液叶面喷施。喷药要均匀周到,幼嫩部分和生长点要喷到,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3~4次,那么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呢? 黄瓜黑星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危害部位有叶片、茎、卷须、瓜条及生长点等,以植株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茎和幼果受害最重,而老叶和老瓜对病菌不敏感。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子叶腐烂,严重时幼苗整株腐烂。稍大幼苗刚露出的真叶烂掉,形成双头苗、多头苗。 侵染嫩叶时,起初在叶面呈现近圆形褪绿小斑点,进而扩大为2~5毫米淡黄色病斑,边缘呈星纹状,干枯后呈黄白色,后期形成边缘有黄晕的星星状孔洞。嫩茎染病,初为水状暗绿色菱形形斑,后

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染病时,心叶枯萎,形成秃桩。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幼瓜和成瓜均可发病。起初为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透明的黄褐色胶状物(俗称“冒油”),凝结成块。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胶状物增多,堆积在病斑附近,最后脱落。湿度大时,病部密生黑色霉层。接近收获期,病瓜暗绿色,有凹陷疮痴斑,后期变为暗褐色.空气干燥时龟裂,病瓜一般不腐烂。幼瓜受害,病斑处组织生长受抑制,引起瓜条弯曲、畸形。 以上是介绍的如何识别黄瓜得了黑星病的内容,黄瓜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引起重视,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还有很多关于黑星病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黄瓜

瓜(Cucumis sativus L.)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随着黄瓜叶部病害霜霉病、白粉病发生的日益严重开始了黄瓜的抗病育种。津研系统黄瓜品种的育成[1],标志着我国黄瓜抗病育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我国露地栽培黄瓜品种的第一次更新换代。在常规品种选育的基础上,于70年代开始进行黄瓜杂种一代优势利用与研究[2]。1979年组成黄瓜抗病育种协作组,1983年抗病育种纳入了国家攻关计划,新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对黄瓜育种技术、方法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1 我国黄瓜育种取得的进展1.1育成品种在产量、抗病性、品质等方面的提高 单产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每666.7m22000kg 提高到6000kg 左右,高的可达0.7-l.O 万kg,实现了黄瓜的丰产。抗病性水平显著提高。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病能力有了增强,同时选出较抗疫病、炭疽病,高抗黑星病及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的品种。多抗性水平逐步提高。"八五"期间育成的新品种津春1号,高抗保护地病害黑星病,兼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5种病害。育成品种的品质也有很大改善。外观符合消费习惯,瓜把短,瓜腔小,□感脆嫩、清香、无苦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品种多样化并向专用方向发展。育成越冬日光温室专用品种津春3号、中农13号、鲁黄瓜10号等;冬春保护地栽培品种农大春光l号、津优2号、龙杂黄6号、鲁黄瓜4号等;育成适合露地栽培的耐热品种津春4号、中农8号、早青2号、津绿4号、夏盛等;育成大棚专用品种津春2号、中农7号、鲁黄瓜l号、甘丰3号等;育成适合加工及鲜食的黄瓜品种津春5号及津美l号。1.2 育种技术及方法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除常规的单交种育种法外,三交种育种法也有应用。中农7号、中农13号是利用三交种育种法育成的新品种。利用60Coγ射线处理黄瓜干种子,对其变异后代群体进行选择,育成93-5黄瓜新品系[4]。黄瓜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利用黄瓜组织培养、黄瓜成熟胚离体培养、黄瓜细胞悬浮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已见报道[5-8]。提出了黄瓜主要病害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和病害的多抗性鉴定方法。对黄瓜枯萎病、霜霉病、疫病3种病害病菌生理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病菌只有致病力强弱的不同,没有小种的分化;霜霉病病菌未发现生理小种分化[3];对枯萎病的研究发现,我国的黄瓜枯萎病病菌与国际上的3个生理小种不同,并定名为生理小种IV号[9]。对黄瓜主要病害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黄瓜对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均为多基因控制;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为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了黄瓜耐寒性、耐热性的鉴定方法,制定丁黄瓜主要品质性状鉴定标准与方法,对主要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为黄瓜品

几种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精)

几种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摘要:笔者介绍几种常见黄瓜常见病虫害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灰霉病、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的表现症状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黄瓜;病虫害;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 436.421 文献标志码 B Several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ure Cucumber Sun Zhenting Abstract Several kind of common cucumber common plant disease powdery mildew, frosty mildew, anthrax, wilt disease, grey mould, ophid, red spider, heroin powder louse's performance symptom and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thod. Keywords Cucumber; diseases and pests;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黄瓜是辽西主要种植蔬菜之一,也是人们喜欢食用的蔬菜。随着农民种植年限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黄瓜的病害也越来越严重。黄瓜病害主要以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黄瓜灰霉病为主。下面对黄瓜的几种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做以简单介绍。 1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柄、叶茎产生白霉。初期叶片两面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直至整叶布满白粉,严重时叶柄叶茎都是白粉。白粉病会使叶片,叶柄变成灰白色,致使叶片叶柄枯黄、枯萎。 防治方法:尽量选用抗病品种;加强通风、注意透光;合理灌水、控制好温湿度;施足有机肥。药剂防治:喷洒75℅百菌清500~600倍液,农抗“120”300~500倍液或百菌清烟雾剂,硫磺粉熏蒸用以清除病虫害致死残 株。 2 霜霉病 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危害较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茎、花梗。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淡黄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淡黄至褐色病斑,病斑不穿孔,湿度大时背面病斑可能长出黑色霉层,造成叶片提早焦枯死亡。 防治方法:首选抗病品种;其次加强栽培管理,保持通风良好,控制湿度,温度白天保持在25°左右,晚上控制在15°左右,增施磷钾肥;第三药剂

黄瓜病害

黄瓜病害 黄瓜苗期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以及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大都有分布,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的幼苗受害较为严重。在冬春季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引起死苗缺株,发病严重可引起大量死苗。 黄瓜成株期病害: 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 黄瓜猝倒病 发生时期: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 症状:苗期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中部呈水侵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 病原:瓜果腐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辣椒疫霉 黄瓜立枯病 发病时期: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多发生于育苗中后期。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幼苗徒长时威海严重。病菌生长适温17—28度。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逞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安和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 加强苗床管理: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块作苗床 2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若用旧床,应进行消毒。 3播种不易过密,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 4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 床土消毒:1福尔马林:播种前2-3周。床土耙松,1.5毫米/平方米,加适量水浇于床面,用塑料薄膜,并将床土耙松,让药液充分挥发,两星期后才可播种。 药剂防治: 若苗床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黄瓜叶形的计算机自动分类识别

DOI:10.3969/J.ISSN.1672 ̄7983.2018.02.007 黄瓜叶形的计算机自动分类识别 郝文影?曹丽君??李密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为提高黄瓜叶形识别的效率二科学性及准确性?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结合MATLAB平台和BP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构造了BP叶形分类网络?通过计算机技术对黄瓜叶形进行自动分类识别?结果表明?BP叶形分类网络系统对黄瓜叶形识别的成功率达到了83%? 关键词:黄瓜?叶形?特征提取?计算机分类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91.41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672 ̄7983(2018)02 ̄0034 ̄10 1一叶形的作用及黄瓜叶形分类 1.1一叶形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叶是植物的同化器官?可以吸收并合成各种养分?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Soro ̄ka[1]发现?向日葵种子基因与向日葵叶子的叶尖端形状与叶缘形状相互之间的联系?Campbell和Nor ̄man[2]在?环境生物物理学导论?(An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Biophysics)中提到了植物叶的形状与散热的关系?苏联植物学家克伦克曾创立了植物叶形和植物成熟的相互关联的学说?并绘制了一条曲线?表现了叶形对于判断植物生理年龄的重要作用?此外?植物的器官形态与其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对植物叶形进行准确的观察二分类?有助于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科学化监督管理?目前人们主要是依靠自身经验?利用人眼对黄瓜叶形进行主观的分类判断?2005年?朱静等[3]研究了植物叶形的计算机识别?对常见叶形类型的识别正确率达到了95.3%?但该系统对叶尖的识别尚不够精准?对叶缘特征的分类也比较粗略?目前未发现黄瓜叶片自动化分类系统?对黄瓜叶片分类均为人工进行?然而人工分类方法不仅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学习?更需要大量工作经验的积累?判断结果的主观性较强?系统误差也比较大?为此?笔者试图将计算机技术与植物叶片分类相结合?以期实现黄瓜叶片的自动化分类?提高分类的效率与准确度? 1.2一黄瓜叶形分类 本次研究以李锡香等[4]撰写的?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依据?对黄瓜叶片的形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黄瓜育种研究的叶形是指结果盛期的黄瓜植株中部的完整叶片形状?该时期的黄瓜叶形一般分为6类(图1)? 不同植物的叶形变化很大?同一植物的不同植株或同一植株的不同枝干上?叶形也非绝对一样?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叶形虽同属于黄瓜植株?但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一些变化??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以上6种黄瓜叶形的标准形状描述见表1? 本次研究得到集发生态农业示范园及冀东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的配合?采集到1000张有效的黄瓜叶片(该叶片采集不区分黄瓜品种)图像作为样本图像?对该样本集进行1~1000的图像编号?并根据以上叶片图像及相关描述为参考?结合农学专家指导?对采集到的黄瓜叶片图像进行人工分类?具体叶形数据情况见表2? ?通讯作者?女?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E ̄mail:misscao6666@163.com? 收稿日期:2018 ̄05 ̄11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黄瓜起霜果和裂果 症状:起霜果是指在果皮上产生一层白粉状物质,果实没有光泽,如把此果放入水中,霜状物仍不脱落,用手轻揉后粉状物才消失。黄瓜裂果果实多呈纵向裂开,多数从瓜把子开始裂。 病因:起霜果在沙地或土层薄的土壤中长期栽植黄瓜,4月份以后易发生起霜果。此外,温室栽培黄瓜遇有天气不正常或根老化,机能下降及夜间气温、地温高或日照连续不足,黄瓜吸收消耗大时易发生。产生白霜是因黄瓜的呼吸消耗受到抑制时,在果皮上产生的一种蜡状物质。黄瓜裂果产生在长期低温干燥条件下,突然浇水或降大雨,植株急剧吸收水分或叶面施肥及喷洒农药,植株突然吸水时,易发生裂果。 防治方法 (1)防止裂果要从温、湿度管理入手,防止高温和过份干燥条件出现,科学浇水。 (2)土壤水份要适宜,均匀,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蹲苗后浇水要适时适量,严禁大水漫灌。 (3)施用有机肥,采用深耕,培养黄瓜根系发达。 (4)防止起霜果,嫁接黄瓜的砧木,要采用无霜砧木,其他方法参见上述3条。 (5)坐瓜后开始喷洒10%宝力丰瓜宝,每支对水10~15公斤或惠满丰活性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黄瓜不出苗或出苗不齐 症状:播种后长时间不出苗,或出苗不整齐,幼苗大小不一。 病因:播种经催芽后发芽的黄瓜种子,一般在播种3~4天后苗可出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床土温度过低,种芽被冻死,或土壤中化肥浓度过高,或有机肥末经腐熟,或有机肥腐熟不完全,或土壤中水分不足,阻碍了种芽吸水,使幼嫩的种芽烂掉而不出苗。另外,播种后遇到长期的阴、冷、雨、雪天气,便床温偏低,土壤中水分过大,种子长期处于低温下的水浸泡状态,也会使种子烂掉。播种床面不平整,覆土厚度不均匀,甚至种子裸露于露地表面,或覆土过厚,或床面土壤板结,或进行土壤消毒时所用农药剂量过大等都会导致出苗不齐或不出苗现象的发生。 防治方法:要达到一次全苗的目的,一定要等到地温稳定在10℃以上再播种,土温过低时,应使用加温设备提高苗床土壤温度。配制营养土时,一定要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肥料配比要适当。化肥用量不能太大,避免烧苗,灌水要均匀,地面要平整。覆土均匀,厚度保持在1厘米左右,营养土要疏松细致,严格按育苗要求操作。若4~5天,仍未出苗,应先仔细查看土壤是否缺水,种子是否完好,若种子胚根尖端仍为白色,说明还能出苗,可以加温,特别是提高地温,如土壤干燥,可适当洒20℃温水。如果胚根尖端发黄或腐烂,就没有挽救的希望了,应重新播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